常见军事训练伤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5.73 MB
- 文档页数:71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军事体能训练是增强体能、提高战斗力的有力保障。
官兵进行体能训练时,如果组织方法不科学、防护措施不到位、训练动作不规范、心理素质不过硬,容易发生训练伤。
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训练伤,多发生于足踝、膝关节、小腿等下肢部位。
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局部慢性疼痛、关节不稳定等情况,进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如反复受伤易导致伤病残。
因此,出现训练损伤后要及时处理,并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
一、运动损伤的治疗原则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
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1.早期运动损伤早期指受伤0~48小时内的急性炎症期,患处通常会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运动损伤的早期处理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1保护损伤早期要保护患肢,避免不顾疼痛的运动造成二次损伤。
注意不要按摩患处,否则会使肿胀症状加重。
1.2休息下肢不要负重或制动1~3天。
如果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可逐步恢复运动。
1.3冷敷受伤后立即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
冷敷时用干毛巾包裹冰袋,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如果没有冰袋,也可以用冰棍或在乳胶手套内装冰块和水,对患处进行冷敷。
建议每次敷15~30分钟,1~1.5小时重复1次。
如果感觉局部过冷、疼痛,可取下冰袋,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冷敷。
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都可进行冷敷。
如果48~72小时后疼痛、肿胀症状明显缓解,可进行局部热敷。
1.4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可以在冷疗过程中或冷疗后进行。
加压包扎时要注意检查远端脚趾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活动是否受限,确保绷带或护具没有压迫皮肤、神经或阻断血流。
如果损伤严重,打石膏托固定受伤肢体。
1.5抬高患肢建议在损伤后的24~48小时内,将患肢抬高至心脏30厘米以上,有助于减少损伤部位的血流量,促进血液回流,从而减轻肿胀和局部淤血。
1.中期运动损伤中期指受伤48~72小时后。
此时急性炎症症状逐渐消退,但患处仍有淤血和肿胀。
运动损伤中期要注意以下几点:2.1 及时负重。
197当代体育军事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吴松松虽然我国的军事体能训练体系已经得到了完善,但实际体能训练中依然避免不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影响学员们的身体素质,严重者还会打击学员积极性和意志力。
对此,本文对军事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1 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其原因1.1肌肉拉伤、擦伤及原因主要发生在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及长跑等训练中,肌肉拉伤后会出现局部剧痛,肌肉还会因为紧张形成索条状硬块,其原因包括训练场地地面过硬、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较大、自身体质较差、准备活动不充分、跑步等姿势不正确等。
擦伤包括表皮剥脱、翻卷等擦伤类型,其原因包括钝器摩擦、障碍物擦伤。
1.2关节韧带扭伤及原因实质上就是人体四肢的不同关节、躯体部软组织出现损伤,但未出现脱臼和骨折等情况,主要发生在手腕、脚腕及膝关节等部位,其原因包括地面过硬和不平整、下肢承的受应力增加等。
1.3挫伤及原因通常情况下,挫伤是钝性物体造成的软组织损伤。
军事体能训练中,摔跤和击打是非常常见的训练项目,在多元化的体育运动中,学员们或多或少都要参加一些强度较大的身体对抗训练项目,这一过程中因为不可避免会出现碰撞、踢打抑或是身体部位与训练器材发生摩擦等等都容易发生挫伤。
当挫伤发生后,一般都会出现皮下淤血、皮肤发绀等症状,偶尔会出现骨折以及脑震荡。
学生在参加剧烈运动时,极易发生挫伤。
特别是在参加周期性培训项目时,受训人员的地方组织结构很容易出现过度挤压、摩擦、长期拉长等现象,继而出现微损伤,长时间后造成挫伤。
1.4脱臼或骨折及原因在训练过程中,脱臼是一种很常见的关节脱位,主要由直接或间接的严重外力引起。
在许多军事体能训练中,训练强度都很高。
如果严重的外力对身体局部关节造成严重压力,就很容易造成关节面偏离正常位置的现象。
骨折是指骨结构在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下,出现完全或者部分骨折。
一般军事体能训练强度都很大,一定程度上会对关节局部造成严重的冲击。
训练伤的防治措施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任务中心,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对军事训练伤的认识不够,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训练,严重的还会导致终身残疾。
一、训练伤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WSB38-2001)中规定: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简称军训伤。
训练伤包括软组织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器官损伤、特殊环境训练损伤和其他损伤五大类。
其中,软组织损伤包括擦伤、挫伤、撕裂伤、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腱炎和腱鞘炎、肌纤维组织炎、滑囊炎、创伤性滑膜炎等;骨与关节损伤包括急性骨折、应力性骨折、关节扭伤、关节脱位等;器官损伤包括颅脑、耳鼻喉、眼部、口腔、胸部器官、腹部器官、泌尿生殖器官等;特殊环境训练损伤包括中暑、冻伤、急性高原病、爆震性耳聋等;其他损伤包括化学中毒、烧烫伤、咬螫伤等。
训练伤按照伤势分类有轻伤、中等伤和重伤。
①轻伤:是指组织器官结构受到轻度的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无生命危险;愈后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影响。
轻伤举例:局部皮肤与软组织挫伤、撕裂伤,失血量<20%;关节扭伤;关节脱位;肌腱-韧带撕裂伤;单纯肋骨骨折;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内脏器官轻度损伤等。
该类损伤可给予常规处置。
②中等伤:是指组织器官结构受到较大损害或有较严重的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生命危险;愈后对人体健康有一定伤害。
中等伤举例:广泛的皮肤及软组织挫裂伤,失血量20%〜40%;关节或软骨广泛损伤;多根肋骨骨折,伴血气胸;四肢骨折,不伴主要血管损伤或严重组织缺损;肢体挤压伤;内脏器官中度损伤等。
该类损伤需优先处置。
③重伤: 是指组织器官结构遭受严重损害,致肢体残废、丧失听觉、丧失视觉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内环境紊乱,有生命危险;愈后对人体健康有重大伤害。
重伤举例:广泛的皮肤及软组织毁损伤,失血量>40%;脊柱不稳定性骨折,伴不全性或完全性脊髓损伤;严重多发伤;严重复合伤;内脏器官严重撕裂伤等。
军事训练伤一、头皮血肿病因与诊断:头皮血肿多由于钝器所致,按血肿位于头皮的具体层次可分为:1.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质地较硬,压痛明显,有时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
2.帽状腱膜下血肿:因为该层次较松软,血肿容易蔓延至整个头部,按压有波动感,疼痛较轻。
3.骨膜下血肿:位于受伤之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质地硬,压痛明显。
治疗:1.对症处理,皮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任其自然吸收,可给予局部适当加压包扎。
2.帽状腱膜下血肿由于波动范围较大,吸收相对缓慢,应给予穿刺抽吸,然后加压包扎。
3.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
二、脑震荡病因与诊断:脑震荡主要是头部受到钝器所致,表现为一过性的意识障碍,常为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受伤前一段内的情况,称之为逆行性健忘。
较严重者在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呼吸缓慢,生理反射迟钝或者消失等表现,但随着意识的恢复很快趋于正常。
此后可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短期内可自行好转。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治疗:1.给予适当休息,做好心理上的调整,不要把脑震荡当成一种严重的思想重担。
2.口服神经营养药,主要有维生素B1、B6、以及腺酐辅酶维生素B12等药物。
3.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三、训练中常见骨折(一)锁骨骨折病因与诊断:多见于训练时突然摔倒,上肢外展位跌倒,肩部着地,地面作用力传导到肩部,导致锁骨骨折,亦可因为外力直接作用于锁骨部位导致骨折。
主要临床表现:1.锁骨部队出现肿胀、瘀斑、压痛。
2.患者上肢活动受限,过度活动时,锁骨部位出现疼痛。
治疗:1.上肢立即制动(前臂悬吊于胸前),避免骨折端移位损伤其下的动脉。
2.可用“8”字绷带固定。
3.严重者送上级医院。
(二)、投弹骨折病因与诊断:当前臂用力旋转而上处于相对固定状态时,容易造成肱骨干部位的突然旋转而发生骨折,骨折多发生在肱骨中、下段,多为螺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