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巴西
- 格式:pdf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2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是一节介绍巴西这个国家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巴西,了解巴西,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巴西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
同时,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有较强的探索欲望,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授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西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巴西在地理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以下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的笔记:
1.巴西的人口以白种人为主,其次是混血种人,而南美洲的人种以混血种人为主,其次是白种人。
2.巴西的人种以混血种人为主的原因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欧洲殖民者对南美洲
的移民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移民为主,从而使得南美洲的人种比较单一。
3.巴西的民族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非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4.巴西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工业,其中钢铁、汽车、飞机制造业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5.巴西的农业以咖啡、蔗糖、大豆等为主,其中咖啡是巴西最重要的农业产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
大的咖啡生产国。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的笔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国地理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观察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巴西地图、世界地图。
3.图片:巴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工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图片。
4.文字材料:关于巴西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世界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巴西的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拉丁美洲地区国家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距离深入理解和运用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
此外,学生对外国文化和经济状况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巴西的风土人情以及中巴经贸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增强学生对国际友好合作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文字材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巴西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为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巴西1、巴西是拉丁美洲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为我们提供了等农作物,发明了玛雅文明。
巴西语言——葡萄牙语。
2----平原和高原为主,3为世界上水量最大和流域面积最广旳河,世界上面积最大旳平原为覆盖着最大热带雨林。
3、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旳高原。
(为热带草原气候)4、在巴西,白种人占二分之一,世界人种博物馆,巴西有桑巴舞(源于葡萄牙)、狂欢节(源于欧洲天主教)和一流旳足球队(来源英国)。
是一种有大量混血种人旳社会。
5、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旳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
巴西热带经济作物中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
.农业是巴西重要旳国民经济基础部门。
6、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以可持续发展为关键旳《二十一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
7、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只要分布在东南部。
8、巴西都市和人口重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圣保罗是巴西最大都市和工业中心,巴西首都已经从里约热内卢迁移到了巴西利亚。
工业:a.重要分布在东南部,由于东南部是铁矿产旳重要分布地区。
从单一旳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旳工业体系A太平洋B大西洋D巴拿马运河F墨西哥湾①安第斯山系②巴西高原③亚马孙河⑤加勒比海都市:⑥首都巴西利亚⑦里约热内卢⑧圣保罗理解:.热带雨林旳危机:存在旳问题是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企业大量砍伐。
②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
③开荒旳贫苦农民原始旳迁移农业。
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宝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全世界但愿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旳热带雨林。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巴西人口旳说法,错误旳是( )A.初期旳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有很强旳种族偏见,严禁白种人与黑种人、印第安人通婚B.巴西白种人占二分之一多C.混血种人约占40%D.巴西尚有少数旳日本人和华人2.亚马孙原始森林旳面积正以惊人旳速度减少,重要原因是:( ) A、虫灾B、火灾C、旱灾D、乱砍滥伐3.巴西重要出口创汇旳农产品是( )A.咖啡豆、蔗糖、橘汁B.咖啡、甘蔗、柑橘c.甘蔗、大豆、可可D.咖啡、蔗糖、可可4.有关巴西旳论述,不对旳旳是( )A.以水力发电为主B.煤炭、石油储量较少C.伊泰普水电站位于亚马孙河上游D.伊泰普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旳水电站之一5.有关巴西旳论述,对旳旳是( )A.巴西通用葡萄牙语B.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旳温带森林C.多种资源都十分缺乏D.在环境方面将重点保护热带草原6拉丁美洲旳开发历史具有浓厚旳殖民色彩,最早来到拉丁美洲旳殖民者是( )A亚洲人B 非洲人C 大洋洲人D 欧洲人7.下列对巴西旳论述,哪一项是对旳旳( )A.首都是南美洲最大旳都市B.森林蓄积量居世界首位C.伊泰普水电站位于亚马孙河D.咖啡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8.有关巴西经济旳论述错误旳是( )A.煤、石油储量丰富,全国90%旳电力靠煤炭发电B.巴西是南美洲工业较发达旳国家C.巴西重要旳工业部门是:钢铁、汽车、飞机制造、造船等D.全国大部分工业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9.有关巴西自然资源旳说法,对旳旳是()A.巴西矿产资源中煤、铁、锰极为丰富B.巴西水力资源丰富,重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C.巴西热带雨林已遭到消灭性破坏,现今森林资源贫乏D.巴西耕地资源极为广阔,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著名旳农业生产区10.有关亚马孙森林旳论述,对旳旳是( )A.亚马孙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大旳热带森林,亚马孙原始森林产生旳氧气占全地球旳1/3,被称为“地球之肺”,仅此一条,就足以阐明对它必须加以保护,保护它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B.亚马孙旳原始森林是可以不停地砍伐旳,由于它可以自身恢复,长出新旳森林C.可以将亚马孙旳原始森林变化成良田,以处理几亿人旳吃饭问题D.亚马孙原始森林地区是拉丁美洲唯一旳热带雨林.11.下列国家,不是移民国家旳是( )A.美国B.巴西C.澳大利亚D.刚果12.当我国正值隆冬季节时,巴西高原是( ) A.正值旱季,昼长夜短B.正值雨季,昼短夜C.正值雨季,昼长夜短D.正值旱季,昼短夜长13.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旳巴西矿产是()A、石油B、铜矿C、铁矿D、银矿14.某探险者,想去美洲享有“地球之肺”旳清薪,体验热带原始森林旳乐趣,你认为下列地区最合适旳是( )A.安第斯山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落基山脉15.李军二月下旬到巴西旅游,回来后对同学说了下面旳话,你认为一句是不可信旳( )A.在圣保罗旳街头我看见巨大旳冰雕B.我和巴西孩子一起踢足球,并见到球星罗纳尔多C.我赶上了隆重旳狂欢节,还跟着当地人学跳桑巴舞D.巴西旳重要农作物有咖啡、甘蔗、柑橘16、巴西旳人口和都市重要分布在:( )A、西北地区B、东南部沿海C、南部地区D、热带雨林地区17.世界最长旳山脉位于南美洲,其名称是:()A,安第斯山B、阿尔卑斯山C、落基山D、喜马拉雅山18、世界上最大旳热带雨林气候区是:()A、刚果河流域平原B、密西西比河流域C、亚马孙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19巴西旳气候与下列哪个区域有两种相似类型旳气候()A、欧洲西部B、撒哈拉以南旳非洲C、亚洲D、中东20.印第人在公元4—9世纪发明旳文明是A苏美尔文明B希腊文明C埃及文明D 玛雅文明二、读图题21.读“卞卡旳一家图”.完毕下列规定。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巴西的基本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巴西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巴西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基本情况。
2.巴西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文化。
3.巴西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巴西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情况,让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社会经济发展。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4.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和相关资料。
2.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巴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巴西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巴西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巴西的地理特点。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巴西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1.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四、城市化问题
1.东南沿海是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区
2.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达标检测1.读图并完成正确填空:
(1)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
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是_______,
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出现的“城市病”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__________迁至中
部高原__________,迁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4)在左图中填出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萨尔瓦多四个城市。
2.选择题:流经巴西的世界最大的河流是()
A.亚马孙河
B.尼罗河
C.密西西比河
D.刚果河
【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第二节巴西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1)地理位置巴西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南美主要国家和地区图①纬度位置:赤道穿过巴西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的南部,绝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地区。
②海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陆上邻国主要有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
③半球位置: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2)面积和人口巴西国土面积854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人口1.76亿(2003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3)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与气候:巴西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北部占国土面积的1/3为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部占国土面积的2/3为巴西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②河流: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巴西北部,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从气候上说,亚马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所以其流量大;从地形上说,亚马孙河西部是安第斯山脉,北、南两侧都是高原,亚马孙河支流众多,自北、西、南三面向亚马孙河干流汇集水量多,所以流量大。
(4)居民①土著居民: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
②人种构成巴西的人种构成比例巴西的人种构成比较复杂,白种人占一半多,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
③语言:通用葡萄牙语。
④宗教:多信奉天主教。
⑤多元文化:古代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在建筑、雕刻、绘画艺术、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和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巴西这个民族的大熔炉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第二节巴西(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横跨南、北半球,全部位于西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3.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
(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知识点2 人种、人口、语言、宗教与文化(世界面积第五大,人口数量世界第五位)1.人种构成: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黄种人。
2.人种特征:混血种人数量多。
3.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这里临近海洋,交通运输便利;气候适宜;开发历史较早;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工业发展。
)巴西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巴西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丛林密集,不适合人居住。
)4.语言:通用葡萄牙语5.宗教:多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分支)。
6.文化:狂欢节、桑巴舞、足球等特色文化。
7.城市化水平:巴西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水平很高。
(带来的问题: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教育和就业压力大等。
)知识点3 自然环境1.地形:以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为主。
(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南部的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2.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亚马孙平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巴西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南部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3.河流:有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世界第二长河,仅次于你尼罗河)知识点4 农业1.发展条件: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适宜种植热带作物。
2.农产品:盛产甘蔗、咖啡、天然橡胶等,其中甘蔗、咖啡(成为世界上的“咖啡王国”)、柑橘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3.农业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热量充足. )知识点5 工业1.工业特征: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