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3
肘关节骨折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肘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恢复肘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肘关节骨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以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进程。
首先,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进行。
一般来说,康复训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康复阶段,旨在控制疼痛和肿胀,保护手术部位。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非负重的肘关节活动,例如:主动和被动屈伸运动、旋前后运动以及侧弯运动。
这些活动有助于避免关节僵硬,并促进组织修复。
第二阶段是中期康复阶段,主要目标是逐渐恢复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踏步机、跑步机、自行车等,以提高心肺功能。
此外,肘关节的屈伸运动、旋前后运动和侧弯运动可以逐渐增加强度和幅度。
第三阶段是晚期康复阶段,此时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和力量已经得到较好的恢复。
此阶段的训练重点是增加肘关节的稳定性和耐力。
一些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手臂屈曲和伸展、手臂旋转、手臂提起物体等。
此外,患者可以参加一些适量的抗阻力训练,例如使用弹力带和哑铃。
除了上述康复训练方法,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进行康复训练,并避免过度劳累。
2. 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以帮助肌肉和关节恢复。
3. 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骨骼健康和组织修复。
4. 避免碰撞和剧烈活动,以防再次受伤。
总之,肘关节骨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
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患者可以尽快恢复肘关节功能,重返正常生活。
然而,请务必咨询医生或康复专家的意见,以确保康复训练适合个人情况。
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之后关节僵硬的原因,探讨有效针对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0例骨折患者的切口经过精心的护理全部愈合,没有一例血肿形成、也没有神经性损伤等并发症,治疗之后骨折患者的关节恢复明显高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要加强各方面的康复性锻炼,对关节僵硬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折;关节僵硬;临床护理关节僵硬是临床骨折中比较多发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确保受伤关节的稳定性,避免患者的骨折再次移位、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医学治疗骨折的主要途径是运用一些固定术后再对患者骨折部位利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固定,而在骨折部位经过长时间的固定后,很容易导致患者骨折部位关节周围肌肉及关节囊挛缩,关节内外有纤维性粘连,最终使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的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进行及时的关节功能康复性锻炼,有效预防关节僵硬现象,本院通过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100例骨折患者的研究,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做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对象为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随机抽取的100例骨折患者,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6-73岁,平均年龄46.5岁。
所有骨折患者中,肘关节骨折36例,肩关节骨折15例,膝关节骨折24例,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患者25例。
保守治疗骨折患者38例,手术治疗患者62例。
1.2 方法1.2.1 心理护理方法在骨折患者经历过严重的骨折创伤后,既要忍受着病痛,又对手术结果不明确,他们心理肯定会出现紧张、焦躁等多种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使得患者对术后的恢复配合变得盲目,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护理人员需要谨慎的对待。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功能锻炼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以功能锻炼为主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64例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作为此次观察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之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常规组采用一般性基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采用以功能锻炼为主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总体疗效。
结果常规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体疗效为68.76%(22例);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体疗效96.88%(31例)。
观察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采取以功能锻炼为主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关节功能,进而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在实践中的疗效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骨折;关节僵硬患者;功能锻炼;系统性护理在骨折患者的各类并发症之中,关节僵硬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原因在于石膏的长期固定使得关节区域活动量不足,血流速度进而趋缓,部分组织产生黏连现象,从而出现关节僵硬。
该症状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
有基于此,必须在整个治疗过程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患者关节活动,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锻炼方案,有效防止关节僵硬症状的出现。
本次观察研究主要考察的是采取以功能锻炼为主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关节僵硬方面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观察研究的对象来自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64例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之划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
其中,常规组患者32例,男女比例为1:1,年龄分布范围23~69岁,年龄均值为(35.68±3.18)岁;观察组患者32例,男女比例17:15,年龄范围25~72岁,年龄均值为(36.51±2.73)岁。
一般资料方面,2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同观察组具有可比性。
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原因和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患者关节附近在出现骨折情况后,容易出现僵硬的原因主要和医护人员与医生缺乏沟通,和对患者的骨折程度认识不足所引起,在此基础上也没有为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健康指导,造成患者对骨折认识的不够,在后期的恢复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情,同时医院对患者在出院后的指导也不够详细,导致患者在出院之后就停止了康复锻炼。
结论:骨折患者在通过手术治疗后进行相关的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关节僵硬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骨折关节僵硬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58-01在临床骨科的研究中发现,关节僵硬主要是由肢体创伤严重、合并关节损伤、神经损伤所引起的,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恢复关节治疗方式,防止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再次移位的现象,有效的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程度,在其术后治疗的过程中临床上就会运用一些夹板和石膏来对其进行固定,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患者血液流通不畅通、关节囊肿、关节内部发生纤维性粘连和肌肉萎缩的现象,这样患者就会出现关节僵硬的现象,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1]。
为了更好的给关节僵硬患者提供一个预防和恢复的方式,本文以下就对这100例在临床研究中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归纳。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这100例患者的年龄为6-76岁,其平均年龄为45.5岁。
在这100例患者中,肘关节骨折的患者有20例,粗隆间或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有30例,肩关节骨折的患者有25例,膝关节骨折的患者有25例,其中通过手术治疗的为6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有32例。
1.2护理方法。
1.2.1患者心理上的护理。
骨折患者在受到伤害的过程中,本身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对骨折患者在心理上的护理对其在手术后的康复就有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心理研究表明,做好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有着主导性的作用。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防治,防比治更重要!现实生活之中,由于一些意外的存在,会导致很多患者出现骨折这种情况,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伤害,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患者受到了骨折以后,发生了关节僵硬这种情况,通常跟骨折损伤的程度以及病因有关系,骨折的治愈标准不仅仅是骨折断端的骨折愈合,还包括骨折处邻近关节、肌肉的功能恢复。
很多骨折尤其关节周围的骨折,由于术后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康复指导和治疗,往往遗留骨折部位临近关节的功能障碍,导致关节粘连或僵硬,带来终身的不便和痛苦。
首先要及早恢复换出的肌肉、肌腱以及韧带等等软组织的活性活力,这样子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同时还要口服一些具有活跃化瘀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1.骨折后关节僵硬原因骨折后关节僵硬是临床上很常见并且很难预防的骨折并发症,与骨折损伤的程度,和骨折损伤的原因,都有直接的关系。
骨折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外力作用引起的外伤性骨折。
但临床上也出现很多,因患者自身骨质原因病变导致的骨破坏所致。
比方说骨髓炎,骨肿瘤,骨质疏松的患者,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骨折后关节僵硬是由于人体骨质骨折受伤的时候,邻近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损伤,粘连,水肿,因骨折愈合需要肢体固定,长时间的石膏固定或是骨折肢体的制动,会引起邻近关节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的粘连萎缩,失去了原有的韧性活性,出现关节的僵硬强直。
骨折以后关节僵硬可能是因为骨折以后,局部地方关节较长时间没有活动出现僵硬。
也可能是骨折本身位于关节的部位,局部骨性结构遭到破坏,同时局部地方出血、粘连,引起关节僵硬。
有的可以恢复,有的可以部分改善,有的可能很难恢复,主要还是看局部的损伤程度。
可以考虑及时到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局部的地方可以泡泡热水。
另外,热敷和按摩,逐渐进行关节屈伸活动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的功能。
定期随访局部的X线检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锻炼的幅度以及程度。
避免使用暴力,不然可能导致骨折移位等。
以膝关节为例。
膝关节周围的创伤是最容易导致膝关节僵硬的。
肘关节骨折护理措施肘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常由外力作用引起。
对于肘关节骨折的护理措施,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1. 疼痛管理:肘关节骨折会伴随剧烈的疼痛,我们可以通过药物镇痛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并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
2. 固定与支撑:肘关节骨折后,我们需要对患者的肘关节进行固定和支撑,以保护骨折部位。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使用石膏固定、外固定器、内固定器等,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
3. 活动训练:在固定和支撑骨折部位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进行肘关节的活动训练。
这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活动训练要渐进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引起的疼痛和损伤。
4. 伤口护理:对于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后的伤口,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
包括清洁伤口、更换敷料、预防感染等。
在伤口护理过程中,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伤口的清洁和愈合。
5. 营养支持:肘关节骨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都会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包括合理的饮食安排,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6. 心理支持:肘关节骨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和不便,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心理支持。
包括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康复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肘关节骨折的护理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通过合理的疼痛管理、固定与支撑、活动训练、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减轻其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与生活护理骨折是指骨头发生断裂或破碎的损伤,常见于意外事故、运动损伤或因骨质疏松等原因。
一旦发生骨折,除了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外,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并为您提供实用的建议。
一、康复训练1. 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是指在骨折初期,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恢复。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扭转手腕、屈伸肩膀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被动运动来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 中期康复训练中期康复训练主要是恢复关节功能和增加肌力。
此时可以逐渐增加运动负荷并进行各种关节活动幅度的练习。
物理治疗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疗法、按摩和跨过程等。
此外,不要忽视合理的营养摄入,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3. 晚期康复训练晚期康复训练是指骨折部位基本愈合后进行的锻炼和功能训练。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动作锻炼来提高肌肉力量、恢复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推荐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游泳、瑜伽或散步等,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再次受伤。
二、生活护理1. 饮食在骨折康复过程中,营养对于骨头的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如鱼类、禽肉、豆类和坚果等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
此外,维生素D也对促进钙吸收和骨密度有益处,可多摄取乳制品或暴露在阳光下。
2. 安全性与卫生为了避免骨折部位的再次受伤,平时要保持室内外的安全性。
清理地面上的障碍物、使用防滑垫或手杖来增加稳定性,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头盔、垫子等。
此外,保持伤口干燥和干净也是极为重要的,定期更换创可贴或敷料。
3. 心理支持经历骨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包括焦虑、恐惧或沮丧等。
因此,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
4. 坚持康复计划骨折康复是一个漫长而需要耐心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康复计划并按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进行锻炼。
中国乡村医药肘关节僵硬切开松解术43例的护理詹秋陈少敏陈芳芳吴娇臻肘关节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功能要求高,创伤后易发生关节僵硬。
对于严重的肘关节僵硬,往往需同时行前后内外侧的360°彻底松解,手术难度大。
不同于初次手术病例,肘关节僵硬多数为创伤后再次手术或有较长的功能受限病史,除肘关节病变外,心理也产生了变化。
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肘关节僵硬患者行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松解术43例,现将围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4~62岁,平均34岁;左侧21例,右侧22例。
患者均在初次伤后6个月异位骨化基本成熟后才进行手术。
原始受伤类型:肱骨髁间骨折12例(27.9%),尺骨鹰嘴骨折9例(20.9%),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3例(7.0%),前臂双骨折、肱骨半小头骨折、肱骨外髁骨折各2例(各4.7%),肱骨髁上骨折、桡骨头骨折各1例(各2.3%);单纯肘关节脱位5例(11.6%),单纯软组织损伤、肘部损伤三联征各3例(各7.0%)。
肘部僵硬按Morrey提出的标准[1]:极重度僵硬28例(65.1%),重度僵硬11例(25.6%),中度僵硬4例(9.3%)。
1.2 手术方法手术均在臂丛麻醉和/或复合全麻下进行,内侧入路松解尺神经,进行内后方松解,外侧入路松解前外侧及后外侧部分,术中均达到正常屈伸范围,对松解后有肘关节不稳定者行肘关节铰链外固定架固定,本组应用外固定架固定27例(62.8%)。
随访6~12个月,除1例(2.3%)14岁儿童效果欠佳外,余松解效果均满意。
患者肘关节屈伸术前0~90°,术后60~140°;旋转术前为0~180°,术后为120~180°;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术前60~100分,术后85~100分。
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2 护理2.1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住院前多数经历过较长时间的康复锻炼,或经历多次手术。
140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7期G ui de of C hi n a M edi ci ne,Sept em be r2008,V06,N o.17方法:患者通过主动下蹲来主动屈伸膝关节。
过度活动肘关节,或者上肢过度运动-或者骨折未达到愈合之前弃拐行走。
2讨论2.1钛合金接骨板固定属于偏心固定,接骨板所承受的弯曲应力大于髓内固定。
钛台金接骨板的对侧(即长管状骨内侧)由于粉碎骨折,骨折块未完全复位而造成骨质缺损,不仅影响了骨折的愈合,而且当肢体负重时,钛台金接骨板承受反复的弯曲应力,使内固定失效,钛合金接骨板长期承受反复的弯曲应力即易致断裂。
只要严格遵循骨折内固定治疗原则,进行良好的复位或植骨,消除内侧骨质缺损,消除钛合金接骨板的弯曲应力,固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进行有效的内固定要求钛合金接骨板内固定:一是起固定的作用,即维持复位后骨骼形态,保护患肢不变形,减少骨折端出血、水肿及全身并发症.二是起支持和保护作用,降低骨折端微动,分担活动及负重后骨折端的应力,有利促使骨折无干扰的、尽早的愈合。
2.2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股骨外侧为张力侧。
按照接骨板的张力侧固定原则,钛台金接骨板应安置在长管状骨的外侧或后外侧,而安置在股前侧或前外侧,负重的钛合金接骨板则承受过大的张应力,如果再存在其他不利因素,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下地负重过早等,则易发生钛合金接骨板断裂。
钛合金接骨板断裂最易发生在螺丝钉孔处I l l'而不易发生在上排螺丝钉孔与下排螺丝钉孔之间的中间区。
这是因为螺丝钉孔的存在,大大削减了钉孔区的强度,同时骨折线处是应力最集中的部位。
如果螺钉孔与骨折线重叠,势必造成该处应力过大,导致接骨板断裂。
对于长管状骨大段粉碎骨折,要选用足够长度的钛合金接骨板固定,骨折两端至少要有5个皮质螺钉固定.2.3下地负重过早也是钛合金接骨板断裂的重要因素。
荣国威等报道,长管状骨新鲜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4.7周【2】.即3个月左右。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骨折是指骨骼中一些部位的骨裂断,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在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和指导,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骨折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的相关内容。
一、骨折康复护理措施1.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患肢上的纱布和吊带,保持创面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2.保持适当姿势: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和支撑装置,保持患肢的适当位置,以促进骨折愈合。
3.冷热交替敷料:在骨折初期,可采用冷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在一定时间后,可以采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适当进行被动活动:骨折康复期间,可适当进行被动活动,通过提高患肢的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
5.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新骨的形成。
6.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止痛药物等,以控制感染,减轻疼痛。
7.定期复查:康复期间,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做X光检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钙、磷等补充治疗。
二、骨折康复指导1.日常生活护理:骨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如慢慢进食,避免过量进食导致体重增加;避免长时间坐卧,要不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厕所时,最好用座便器,并注意保持稳定,避免跌倒等。
2.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往往较低落,当患者感到无助和沮丧时,护士应进行积极的精神鼓励,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对康复的期望,并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支持。
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结合骨折的类型和部位,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提供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介绍和食物搭配建议。
4.康复锻炼指导: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的不同,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和功能锻炼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5.康复指导:对于患者在骨折康复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如颈椎、腰椎骨折患者如何正确转身、如何正确使用拐杖等,护士应进行相关指导,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关节僵硬的康复关节僵硬属于康复诊断范畴,在骨科康复疾病中包含肩关节僵硬(肩锁关节脱位/分离、肱骨骨折、锁骨骨折、肩袖损伤等等)、肘关节僵硬(肘关节脱位、肱骨内上髁骨折、尺桡骨骨折等等)、腕关节僵硬(尺桡骨远端骨折、前臂不全离断等等)、膝关节僵硬(髌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膝关节韧带损伤等等)、踝关节僵硬(三踝骨折、跟腱损伤等)。
一、关节僵硬的康复评定:关节僵硬常用评定方法有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肢体肿胀评定、疼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感觉评定等。
具体康复评定标准如下:1.肌力评定标准: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3.肢体肿胀康复评定:即测量肿胀肢体周径,与健侧对比。
4.疼痛评定:视觉模拟尺评定法面部表情测量图极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少量疼痛无痛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定标准:6. 感觉评定方法: (1) 浅感觉检查触觉:用棉签或软毛笔轻触患者的皮肤,让患者回答有无一种轻痒的感觉或让患者数所触次数,每次给予的刺激强度应一致,但刺激的速度不能有一定规律。
痛觉:以均匀的力量用针尖轻刺患者需要检查部位的皮肤,让患者指出受刺激部位。
温度觉:用分别盛有冷水或热水的试管两支,交替、随意地接触皮肤,试管与皮肤的接触时间为2~3s。
压觉:检查者用大拇指用劲地去挤压肌肉或肌腱,请患者指出感觉。
(2)深感觉检查运动觉:检查者轻轻握住患者手指或足趾的两侧,上下移动5°左右,让患者辨别移动的方向。
位置觉:将其肢体放一定的位置,然后让患者说出所放的位置;或嘱患者用其正常肢体做与病侧肢体相同的位置。
振动觉:将每秒震动256次的音叉放置患者身体的骨骼突出部位询问患者有无振动感和持续时间。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检查皮肤定位觉:用棉花签、手指等轻触患者皮肤后,由患者指出刺激的部位。
两点辨别觉:是区别一点还是两点刺激的感觉,两点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
实体觉:嘱患者闭目,将一熟悉的物件放于患者手中,嘱其抚摸以后,说出该物的属性与名称。
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骨科骨折患者肘关节僵硬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
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护理显效16例,经护理有效21例,本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达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经护理显效9例,经护理有效21例,护理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即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的效果。
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程度。
标签:骨折;肘关节僵硬;康复护理;分析
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为临床骨科常见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1]。
经相关研究发现,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肘关节僵硬程度[2],本次研究就骨科骨折患者肘关节僵硬的有效康复护理方法进行讨论,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在(51±9.6)岁,入院后均进行临床治疗,具体进行保守治疗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44例。
将研究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49±7.9)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53±9.6)岁。
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具有可比较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
骨科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具体环境护理即每日定时通风,患者住院时被褥及贴身衣物保持干燥清洁,创口敷料及时更换。
骨折患者饮食应以营养价值高、易消化为主,对行动不便患者由家属或责任护士负责辅助进食。
在临床入院后,包括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心理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模式是在以上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方法、功能锻炼及超声波等辅助护理方法,具体包括关节松动术、中药熏蒸及超声波促进治疗。
行关节松动术1次/d,患者取仰卧位,固定肱骨,首先将桡骨远端进行牵拉,手关节伸直,施术者将桡骨背侧向掌侧推,将患者大小鱼际合拢并固定尺骨及肱骨近端,从大鱼际向桡骨长轴推行。
将患者患侧前臂后旋屈肘,施术者一手环绕桡骨头部,另一只手环绕前臂固定尺骨,向掌侧推桡骨头部,并应用此手法将桡骨远端向前臂背侧滑动。
两种关节松动术均以5min/d为宜。
在临床康复期间,鼓励患者进行各项日常活动,包括刷牙、系鞋带及吃饭等。
中药熏蒸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提高患者骨折处血供情况,达到缓解关节僵硬的目的。
其熏蒸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将骨折肘关节盖上干毛巾,应用熏蒸容器的喷头对准干毛巾,本次研究熏蒸药物组方包括赤丹参15g、赤芍12g、透骨草12g、伸筋草12g、红花10g、桑寄生10g、防风10g、乳香8g及没药8g,用水煎至400ml分做2剂,熏蒸时将每剂药物中加入1000ml左右水及冰片3g,将其置入熏蒸容器中。
按照熏蒸容器使用说明对仪器进行操作,保持熏蒸喷口与毛巾保持30cm距离,熏蒸2次/d,30min/次。
超声波辅助治疗是利用超声波进行移动式治疗,治疗时超声波功率在0.3~0.4W/cm2,1次/d,8min/次,治疗时注意不能對金属内固定部位进行治疗。
1.3护理效果评价判定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内容包括骨折部位疼痛情况、活动是否受限及骨折部位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3]。
①显效:经临床护理后发现,患者骨折部位无疼痛,骨折关节活动并无受限情况并且稳定性较强;②有效:经临床护理后发现,患者骨折部位有轻微疼痛,但在耐受范围之内,骨折关节活动受限程度低于60%,稳定性较强;③无效:患者骨折部位经护理后有持续性或不可耐受疼痛出现,骨折关节活动受限程度高于60%或骨折关节稳定性差。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上述患者基本资料和本次研究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相比较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有较为显著的差异,见表1。
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护理显效16例,经护理有效21例,本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达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经护理显效9例,经护理有效21例,护理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药熏蒸、超声波治疗均为近年来新型护理方法,将此两种方法应用到骨科肘关节骨折后僵硬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手关节僵硬恢复程度[4]。
肘关节骨折后僵硬是由于临床治疗过程中,肘关节长时间固定,使关节活动量及活动范围不同程度减少,从而导致关节内筋脉及肌肉黏连[5]。
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科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程度。
参考文献:
[1]方秀桂,孙肖姬,任莲崔,等.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35-736.
[2]叶珍秀.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2014,8(7):270.
[3]王建英.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有效护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49-1251.
[4]曲晶.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306-307.
[5]李艳.骨折后患者关节僵硬的临床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1中):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