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第8章 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32
计算题补充练习1、某企业生产A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是属一次大量投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特点。
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其完工程度约50%。
假设产品成本计算单列示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的费用总额是5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4000元;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合计26000元。
要求: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答案:(1)材料费用分配率=24000/(200+100)=80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200×80=16000月末在产品应负担材料费用:100×80=8000(2)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配率=26000/(200+100×50%)=104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工资和制造费用=200×104=20800月末在产品应负担工资和制造费用=50×104=5200(3)完工产品成本=16000+20800=36800月末在产品成本=8000+5200=132002、某企业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低值易耗品一批,为简化核算,不单独核算辅助生产制造费用。
本月发生费用如下:(1)生产工人工资7200元,其他人员工资1500元;(2)按工资总额14%计提应付福利费;(3)生产专用工具领用原材料6800元,车间一般性耗料700元;(4)发生燃料和动力费用3000元;(5)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2700元;(6)以银行存款支付修理费、水电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等,共计2400元;(7)专用工具完工,结转实际成本。
答案:(1)借:辅助生产成本——人工费7200——其他人工费1500贷:应付工资8700(2)借:辅助生产成本——福利费1218贷:应付福利费1218(3)借:借:辅助生产成本——原材料6800——机物料消耗700贷:原材料7500(4)借:辅助生产成本——燃料和动力3000贷:燃料3000(5)借:辅助生产成本——折旧费2700贷:累计折旧2700(6)借:辅助生产成本——办公费2400贷:银行存款2400(7)专用工具成本:7200+1500+1218+6800+700+3000+2700+2400=25518借:低值易耗品——专用工具25518贷:辅助生产成本255183、某工业企业生产A产品,本月发生可修复废品损失为:原材料1500元,工资费用350元,制造费用450元。
第三章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4=800(千克)合计1800(千克)B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500(千克)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千克)合计1700(千克)(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0.99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01(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 9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 2(千克)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 2(千克)(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元)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 515(元)合计349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792×2=1584(元)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2=3636(元)合计5220(元)(5)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2%)=-699(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220×(-2%)=-1044(元)(6)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69.9=3425.1(元)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104.4=5115.6(元)(7)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3—12)。
(8)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495———乙产品5220 贷:原材料8715 2)借:材料成本差异174.3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69.9———乙产品104.42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1)交互分配。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要点)1.答:成本概念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产品成本。
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过程,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而发生的生产耗费。
所以成本的经济内涵可以概括为: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综合。
2.答: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反映生产过程的各种耗费,形成了记录型成本会计。
(2)随着泰罗制的科学管理制度产生,成本会计的职能不断扩大,不仅能够计算成本,还能够控制和分析成本。
(3)在传统成本会计阶段,会计核算、会计控制、会计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也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各种行业。
(4)在现代成本会计阶段,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
(5)随着当前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会计必须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
3.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精通业务、保守秘密。
4.答:成本的作用主要有:(1)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2)成本是管理当局确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3)成本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当局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提供资料(4)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5)成本可以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所必须的成本资料5.答: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有:(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2)加强成本预测,优化成本决策(3)制定目标成本,强化成本控制(4)建立成本责任制度,严格成本业绩考核6.答:成本会计职能应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构成现代成本管理的整体框架。
第一章总论二、多项选择题1.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 ABCDE )。
A.成本预测、决策 B.成本核算、分析C.成本计划 D.成本控制E.成本考核2.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 ABDE )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生产规模的大小 B.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C.成本计算方法 D.企业机构的设置E.成本管理的要求3.不形成产品价值,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ABE )。
A.废品损失 B.季节性停工损失C.三包损失 D.非常损失E.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4.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有( AB )。
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C.集中工作方式D.分散工作方式E.统一工作方式5.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 CD )。
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C.集中工作方式D.分散工作方式E.统一工作方式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三、多项选择题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CDE )。
A.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 B.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C.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D.各个会计期间E.完工产品与在产品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ABC )。
A.外购动力 B.工资费用 C.折旧费D.直接材料 E.燃料及动力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ACDE )。
A.废品损失 B.外购燃料 C.制造费用D.直接材料 E.工资及福利费4.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 ABD )。
A.定额的制定和修订B.做好原始记录工作C.正确选择各种分配方法D.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E.成本计划的制定和修订5.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BCD )。
A.工人工资 B.营业费用 C.财务费用D.管理费用 E.产品用动力费用6.对工业企业生产费用最基本的分类是( CD )。
A.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 B.活劳动方面的费用C.费用要素 D.产品生产成本项目E.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7.费用要素中的外购材料费用,可能计入( ACD )成本项目中。
1.某厂的甲产品单位工时定额为100小时,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第一道工序的工时定额为40小时,第二道工序的工时定额为60小时。
假设本月末第一道工序有在产品30件,本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为50%;第二道工序有在产品50件,本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为40%。
则分配人工费用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件。
A.36B.38C.40D.42您选择的答案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是逐步加工逐步投入应按约当产量进行分配: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40×50%)/100=20%;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40+60×40%)/100=64%;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0×20%+50×64%=38(件)。
2.某企业A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
A产品耗用的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
生产成本在完工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
2008年6月与A产品有关的资料如下:(1)A产品单位工时定额10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40小时,第二道工序60小时,假定各工序内在产品完工程度平均为50%。
第二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为()。
A.70%B.60%C.20%D.40%您选择的答案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40+60×50%)÷100=70%。
3.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2007年4月1日期初在产品成本3.5万元。
4月份发生如下费用:领用材料6万元,生产工人工资2万元,制造费用1万元,行政管理部门物料消耗1.5万元,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费0.8万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3万元。
该企业4月份完工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万元。
A.9B.9.5C.8.3D.11.8您选择的答案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3.5+(6+2+1)-3〕=9.5(万元)4.甲、乙两种产品共同消耗的燃料费用为6000元,甲、乙两种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分别为 200千克和300千克。
第八章:成本核算方法-分批法【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分批法的含义、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力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掌握简化分批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第一节分批法概述一、分批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一)分批法概念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分批法的适用范围分批法适用于小批、单件的生产企业。
如精密仪器、专用工具模具、专用设备的制造以及新产品的试制等企业。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根据购买者定单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专门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特殊规格和特定数量的产品;也可能根据客户的设计图样生产多件同样规模的产品,如特种仪器的小批生产等。
2、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
这类企业规模小,工人数量少,要不断根据市场需要变动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可能按产品设置流水线大量生产,必须按每批产品的投产来计算成本,如小五金厂的生产。
3、承揽修理业务的工厂。
这类企业往往根据合同规定,在生产成本基础上加约定利润进行结算,所以要提供每次修理业务的成本,如修船等业务。
修理业务有多种多样,均应根据承接的各种修理工作分别计算成本,向客户收取货款。
4、新产品试制车间。
专门试制、开发新产品的车间,要按新产品的种类分别计算成本。
总之,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一批产品通常不重复生产,即使重复也是不定期的。
因为这类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规格及批量是按照购货单位的定单来确定的。
由于各份定单所定购产品的品种、规格不同,生产工艺过程各异,因此企业是按照购货单位定单的要求分批地组织生产的,就需要计算各批产品的成本。
二、分批法的特点1、以产品批号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据以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在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中,产品的品种和每批产品的批量往往根据购货单位的定单确定,因而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也就是按照定单计算产品成本,所以又称定单法。
第八章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业务题一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12 600+15 700)÷(600+200)=35.375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600×35.375=21 225元月末在产品成本=200×35.375=7 075元完工产品成本=21 225+13 000+20 200=54 425元业务题二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17 600÷(600+200×100%+300×100%)=16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成本=600×16=9 600元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成本=(200×100%+300×100%)×16=8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8 075÷[600+200×4×50%÷10+300×(4+6×50%)÷10 ]=9.5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600×9.5=5 700元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200×4×50%÷10+300×(4+6×50%)÷10]×9.5=2 375元制造费用分配率=4 250÷[600+200×4×50%÷10+300×(4+6×50%)÷10 ]=5完工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600×5=3 000元月末在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200×4×50%÷10+300×(4+6×50%)÷10]×5=1 250元完工产品总成本=9 600+5 700+3 000=18 3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8 000+2 375+1 250=11 625元业务题三第一工序: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3÷24×100%=12.5%加工费用的完工程度=(20×50%)÷80×100%=12.5%第二工序: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3+9)÷24×100%=50%加工费用的完工程度=(20+30×50%)÷80×100%=43.75%第三工序: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3+9+12)÷24×100%=100%加工费用的完工程度=(20+30+30×50%)÷80×100%=81.25%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直接材料)=30×12.5%+40×50%+50×100%=73.75件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直接人工)=30×12.5%+40×43.75%+50×81.25%=61.875件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45 900÷(500+73.75)=80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80×500=40 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80×73.75=5 900元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11 237.5÷(500+61.875)=20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20×500=10 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20×61.875=1 237.5元业务题四①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直接材料)=2000×5×4=40 000元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直接人工)=2000×80%×2.5×3.2=12 800元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制造费有)=2000×80%×2.5×1.0=4 000元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92 000-40 000=152 000元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72 000-12 800=59 200元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4 000-4 000=20 000元②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192 000÷(8000×5×4+2000×5×4)=0.96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成本=160 000×0.96=153 600元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成本=40 000×0.96=38 400元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72 000÷(8000×2.5×3.2+2000×80%×2.5×3.2)=0.9375 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64 000×0.9375=60 000元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12 800×0.9375=12 000元制造费用分配率=24 000÷(8000×2.5×1.0+2000×80%×2.5×1.0)=1完工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20 000×1=20 000元月末在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4 000×1=4 000元业务题五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42 480÷(300+20×50%+180×90%)=90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300×90=27 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62×90=14 580元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0×90=900元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82 400÷(300+20×20%+180×60%)=200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300×200=60 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108×200=21 600元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4×200=800元制造费用成本分配率=109 180÷(300+20×20%+180×60%)=265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0×265=79 5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108×265=28 620元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4×265=1 060元完工产品的总成本=27 000+60 000+79 500+(900+800+1060-150)=169 110元月末在产品总成本=14 580+21 600+28 620=64 800元业务题六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13 860÷(300+120×80%)=35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300×35=10 500元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20×80%×35=3 360元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3 720÷(300+120×60%)=10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300×10=3 000元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120×60%×10=720元制造费用成本分配率=5 580÷(300+120×60%)=15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0×15=4 500元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20×60%×15=1 080元完工产品的总成本=10 500+3 000+4 500=18 000元月末在产品总成本=3 360+720+1 080=5 160元业务题七第一工序: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250÷500×100%=50%加工费用的完工程度=(6×50%)÷30×100%=10%第二工序: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250+150)÷500×100%=80%加工费用的完工程度=(6+9×50%)÷30×100%=35%第三工序: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250+150+100)÷500×100%=100%加工费用的完工程度=(6+9+15×50%)÷30×100%=75%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直接材料)=40×50%+60×80%+70×100%=138件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直接人工)=40×10%+60×35%+70×75%=77.5件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制造费用)=77.5件不可修复废品的约当产量(直接材料)=10×80%=8件不可修复废品的约当产量(直接人工)=10×35%=3.5件不可修复废品的约当产量(制造费用)=3.5件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16 380÷(400+138+8)=30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2 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4 140元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240元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9 620÷(400+77.5+3.5)=20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8 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1 550元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70元制造费用成本分配率=8 658÷(400+77.5+3.5)=18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7 2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 395元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63元完工产品的总成本=12 000+8 000+7 200+(240+70+63)=27 573元月末在产品总成本=4 140+1 550+1 395=7 085元。
第一、二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成本的经济内涵是(D )。
A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B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 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A )。
A 是有一定差别的B 是完全一致的C 是完全不同的D 是可以相互替代的3、下列各项费用中,计入产品成本的是(B )。
A 管理费用B 制造费用C 销售费用D 财务费用4、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D )。
A 设置会计机构B 配备会计人员C 制定会计制度D 建立定额管理制度5、成本会计的职能机构包括(C)。
A生产部门 B 销售部门C 成本核算科D 总务行政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产品成本开支范围包括()。
A 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B 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材料费用C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动力费用D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E 生产单位为管理组织生产而发生的费用2、成本的作用是()。
A 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B 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C 成本是进行经营预测的重要依据D 成本是进行经营决策的分析的重要依据E 成本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3、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主要有()。
A 建立和健全成本考核制度B 建立和健全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制度C 和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制度D 和健全成本分析制度E建立厂内内部结算价格4、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包括()。
A 成本会计制度B 成本会计人员C 成本会计机构D 成本管理责任制E 班组经济核算5、成本会计制度应该包括的内容是()。
A 关于成本核算制度B 关于成本分析制度C 关于成本考核制度D 关于成本岗位责任制度E 企业内部结算制度三、判断题1、成本的经济内涵,就是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
2、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
3、期间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应在其发生时计入产品成本。
实务章节练习第八章产品成本核算章节练习(1)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关于产品成本核算要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B.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C.根据产品生产和管理特点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D.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执行的结果进行事前反映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成本核算项目的是()。
A.直接人工B.燃料及动力C.制造费用D.销售费用3、企业如果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则生产车间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应计入()科目中。
A.基本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C.辅助生产成本D.管理费用4、下列各项中应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的是()。
A.车间机物料消耗B.生产领用原材料成本C.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D.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的日常修理费5、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材料、燃料、动力的分配标准的是()。
A.产品重量B.生产工时C.产品产量D.产品销售价格6、甲公司同时生产A、B两种产品,当月发生的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34800元,其中A 产品定额工时为4小时,B产品定额工时为6小时,当月生产A产品1200件,生产B产品600件,甲公司按定额工时对工资进行分配,则A产品应当分配的工资为()元。
A.57760B.53920C.80880D.77040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是()。
A.直接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方程分配法D.顺序分配法8、甲公司2015年2月辅助生产车间A和B分别发生辅助生产费用23220元和55655元,A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总量为200小时,其中为B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数量为20小时,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数量为160小时,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劳务数量为15小时,为销售部门提供劳务数量为5小时。
甲公司辅助生产费用采用直接分配法进行分配,则计人基本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成本为()元。
A.20640B.18576C.23220D.197569、下列关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直接分配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三章材料费用的核算习题一(一)目的练习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二)资料1、某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即机修车间和供水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提供服务。
20XX年3月A产品产量120件,每件重2.5千克,B 产品产量250件,每件重0.8千克。
2、该企业材料日常收发的核算采用实际成本计价。
、两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按产品重量比例分配。
(三)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进行材料费用的分配,并作有关的会计分录。
习题二(除加权平均法外,假设都采用永续盘存制)(一)目的练习不同的材料计价方法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三)要求A、根据已知资料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耗用的材料费用,并编制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B、结合材料价格的波动情况,分析不同的材料计价方法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习题三(一)目的练习材料费用的分配(二)资料1、某企业20XX年6月材料耗用汇总表如下所示材料耗用汇总表20XX年6 月、表中各数为计划成本,综合差异率3、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
三、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作必要的账务处理。
第四章人工费用的核算习题一某企业一车间生产工人肖力,月标准工资624.9元,工龄7年,根据其工龄,其病假工资扣发比例为30%该职工8月份出勤19天,事假3天,病假1天,双休日休息8天。
要求:按月薪制和日薪制分别计算当月应付肖立的工资。
习题二20XX年6月份统计资料表明。
丽达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完工A产品120件,实际工时6000小时, B产品完工250件,实际工时4000小时,工资附加费按工资总额的40%+提。
本月份应付工资资料如下表所示。
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要求:分配人工费用,并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第五章外购动力与跨期费用的核算习题一某企业有机器一台,原价12000元,预计残值1200元,估计使用年限是5年要求:根据资料分别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年折旧额。
习题二某企业某月份共提折旧费用20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的固定资产应提10000元; 其他管理用固定资产应提2000元;机修车间应提折旧4000元;供电车间应提折旧2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提折旧1600元;企业销售部门应提折旧400元。
第八章产品成本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某工业企业为一家加工类型企业,其第一生产车间生产A零件,需要甲、乙两种原材料,2012年12月份生产过程中领用甲材料30 000元,乙材料45 000元;需要支付给第一车间工人的工资共22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9 000元;生产A零件的设备在当月计提的折旧为6 000元,假定A 零件本月无其他耗费,均在12月完工并验收入库,并且无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为()元。
A、112 000B、75 000C、22 000D、6 0002、如果企业定额管理基础好,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则该企业适宜采用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分配方法是()。
A、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B、约当产量比例法C、定额比例法D、在产品按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3、在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中,最为准确的方法是()。
A、直接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顺序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4、某企业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011年4月,供水车间交互分配前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为90 000元,应负担供电车间的电费为27 000元;供水总量为50 0000吨(其中:供电车间耗用50 000吨,基本生产车间耗用35 0000吨,行政管理部门耗用100 000吨)。
供水车间2011年4月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分配水费的总成本为()元。
A、90 000B、117 000C、27 000D、108 0005、下列关于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B、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的车间、部门C、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D、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成本6、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还生产了某种副产品。
该种副产品可直接对外出售,公司规定的售价为每公斤150元。
8月份主要产品和副产品发生的生产成本总额为500000元,副产品的产量为150公斤。
《成本会计》练习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
A.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B.各项期问费用的支出和归集C.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D.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2.大中型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一般采取()。
A.集中工作方式B.统一领导方式C.分散工作方式D.会计岗位责任制3.下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A.废品损失B.管理费用C.营业费用D.折旧费用4.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 )。
A.职工福利费B.工资及福利费C.外购动力D.外购燃料5.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
A.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B.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C.确定成本计算对象D.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6.在企业未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借记的账户是( )。
A.“管理费用” B.“基本生产成本”C.“生产费用” D.“制造费用”7. 采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的费用总额是( )。
A.交互分配前的费用B.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C.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D.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再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8.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 )。
A.制造费用数额较大的企业B.季节性生产企业C.基本生产车间规模较小的企业D.制造费用数额较小的企业9. “废品损失”账户核算的内容之一是()。
A.产品销售后的修理费用B.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C.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D.库存产品因水灾而变质的损失10. 采用简化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之前,产品成本明细账()。
A.只登记原材料费用B.只登记生产工时C.只登记原材料费用和生产工时D.登记全部费用和生产工时11.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
A.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B.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C.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D.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12.应在本月计算折旧费用的固定资产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