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
- 格式:docx
- 大小:22.35 KB
- 文档页数:7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由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能接受特定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冲动,通过特殊传导路传至大脑皮质的特定功能区,经综合分析而产生感觉。
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和皮肤等。
一、眼眼是视觉器,有感知物体的形象、运动和颜色的功能。
眼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构成。
1.眼球眼球位于眶内。
眼球壁可分为三层,即纤维层、血管膜和视网膜。
纤维膜位于最外层,其前1/6 无血管而透明,称为角膜;后5/6 质地坚硬,不透明,称为巩膜。
血管膜位于中层,由前而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的中央有一圆孔称为瞳孔。
视网膜衬于血管膜的内面,其后部有感光细胞分布,因而有感光功能。
感光细胞有两种,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含有视紫蓝质,有感受强光,分辨颜色的作用;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能感受弱光。
眼的屈光物质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的作用与照相机相似,晶状体相当于透镜,瞳孔相当于光圈,眼球的巩膜和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视网膜相当于感光底片。
眼前的物体通过屈光物质,以倒像的形式投影在视网膜上,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冲动。
冲动沿着视神经到达大脑后半球的视区,经过神经细胞的综合分析,形成了我们对物体的主观感觉。
2.眼的附属器官眼的附属器官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等,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眼外肌还具有运动眼球的功能 (见右图 ) 。
二、耳耳是位听器官,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有收纳和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中藏有听感受器与位觉感受器。
1.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2.中耳中耳由鼓膜、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构成。
鼓室内有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小听骨。
3.内耳内耳又称为迷路,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的腔隙充满外淋巴,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
骨迷路由三个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构成。
膜迷路由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和蜗管构成。
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的内腔有位觉感受器。
蜗管内有听觉感受器。
耳廓接受的声波,经外耳道传送,振动了鼓膜。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单项选择题1. 眼球壁三层结构中,不含( B )A. 纤维膜B. 浆膜C. 血管膜D. 视网膜E.角膜2. 位于眼球壁最内层的是( B ) 0.3A. 纤维膜B. 视网膜C. 血管膜D. 巩膜E.角膜3. 关于角膜错误的是( B ) 0.3A. 无色透明B. 有血管C. 有丰富的神经末梢D. 感觉灵敏E.占眼球纤维膜前1/64. 关于巩膜正确的是( D ) 0.4A. 位于眼球纤维膜后1/6B. 白而透明C. 无血管D. 其前端有巩膜静脉窦E. 质地薄而软5. 眼球血管膜,错误的是( C ) 0.5A.呈棕黑色B. 富含血管C. 为眼球壁外层D. 含色素细胞E.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6.虹膜是下列哪一种结构的一部分( E ) 0.3A.眼球纤维膜 B.视网膜 C.内膜 D.巩膜E.眼球血管膜7. 无感光能力的是( B ) O.3A. 黄斑B. 视神经盘C. 视杆细胞D. 视锥细胞E.以上都是8. 感光、辨色最敏锐部在( C ) 0.4A. 黄斑B. 视神经盘C. 中央凹D. 瞳孔E.角膜9. 有辨色能力的细胞是( C ) 0.3A. 色素上皮细胞B. 视杆细胞C. 视锥细胞D. 节细胞E.双极细胞10. 仅能感受弱光的是( D ) 0.3A. 脉络膜细胞B. 色素细胞C. 视神经细胞D. 视杆细胞E.节细胞11.关于视杆细胞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E ) 0.5A.分布于视网膜中央部 B.对事物分辨能力强 C.分辨颜色 D.对光刺激不敏感E.感受弱光12. 视紫红质的合成需要( A )0.7A. 维生素 AB. 维生素 BC. 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E.维生素E13. 维生素 A 长期缺乏会引起( D )0.6A. 色盲B. 色弱C. 老视D. 夜盲症E.近视14. 下列有关视锥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D ) 0.5A. 白天视物B. 能辨色C. 视物精确度高D. 对光的敏感性高E.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15. 眼球折光物质中,不含( A ) 0.2A. 巩膜B. 房水C. 晶状体D. 玻璃体E.角膜16. 眼房位于( B ) 0.3A. 角膜虹膜间B. 角膜晶状体间C. 角膜玻璃体间D. 虹膜晶状体E.虹膜玻璃体间17. 对玻璃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0.4A. 无色透明B. 为胶状物质C. 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D. 看近视物时变厚E.可支撑视网膜18.白内障是以下何结构发生混浊所致( B ) 0.3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房水E.视网膜19.产生房水的器官是( C ) 0.2A.角膜 B.晶状体 C.睫状体 D.虹膜 E.视网膜20.眼球何结构屈光能力最强( B ) 0.5A.房水 B.晶状体 C.角膜D.玻璃体E.以上都不是21.不属于眼副器的结构是【 D 】0.5A.眼睑 B.结膜 C.眼球外肌D.睫状肌E.泪器22.鼻泪管末端开口于( E )0.5A.上鼻道 B.中鼻道 C.泪点 D.泪囊侧壁E.下鼻道23.使瞳孔转向外上方的眼球外肌是( C ) 0.8A.上直肌 B.外直肌 C.上斜肌 D.下斜肌E.内直肌24.属于眼球血管膜的结构是【 B 】 0.4A.角膜B.睫状体C.巩膜D.视网膜E.黄斑25.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结构是( A ) 0.3A.玻璃体B.睫状体C.房水D.泪囊E.视神经盘26.能调节晶状体曲度的肌是( D ) 0.4A.眼轮匝肌B.上脸提肌C.瞳孔开大肌D.睫状肌E.上直肌27.人眼看6m以内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率增加,是由于什么原因( B ) 0.5A.睫状肌舒张 B.睫状肌收缩 C.晶状体变扁 D.悬韧带拉紧E.内直肌收缩28.眼球前后径过长可导致( E )0.5A.远视 B.散光 C.斜视 D.老花E.近视29.夜盲症病人需要补充哪一种维生素( B ) 0.5A.维生素E B.维生素A C.维生素D D.维生素CE.维生素E30.下列哪一种颜色的视野最大( C ) 0.6A.黄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 E.黑色31.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 C )0.6A. 延髓B. 脑桥C. 中脑D. 下丘脑E.端脑32.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过程是( B )0.6A. 晶状体变扁平, 瞳孔扩大, 两眼会聚B. 晶状体变凸, 瞳孔缩小, 两眼会聚C. 晶状体变凸,瞳孔扩大, 两眼会聚D. 晶状体扁平, 瞳孔缩小, 两眼会聚E. 以上均不是33. 视觉器官中可调节眼折光力的是( C )0.5A. 角膜B. 房水C. 晶状体D. 玻璃体E.视网膜34.戴圆柱透镜能矫正( C ) 0.4A. 远视B. 老视C. 散光D. 近视E.斜视35.对眼睑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0.7A. 分上睑和下睑B. 眼睑五层间有睑裂C. 内面被有睑结膜D. 睫毛根部有皮脂腺E. 睑板内有睑板腺36. 关于前庭蜗器正确的是( A ) 0.6A. 又称迷路B. 面部能见到的是外耳C. 仅有听觉功能D. 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E. 以上均是37. 骨迷路,不含( B ) 0.5A. 骨半规管B. 球囊C. 前庭D. 耳蜗E.以上均是38. 膜迷路,不含( C ) 0.5A. 膜半规管B. 椭圆囊C. 耳蜗D. 蜗管E.球囊39. 能感受旋转运动刺激的是( A) 0.6A. 壶腹嵴B. 椭圆囊斑C. 球囊斑D. 螺旋器E.鼓阶40. 能感受直线运动刺激的是( B ) 0.6A. 壶腹嵴B. 椭圆囊斑、球囊斑C. 螺旋器D. 鼓阶E.蜗管41. 听小骨,除外( C) 0.2A. 锤骨B. 砧骨C. 股骨D. 镫骨E.以上均是42. 对于咽鼓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0.5A. 连通咽与鼓室B. 维持鼓室内、外气压平衡C. 小儿咽鼓管陡、曲、腔小D. 小儿咽炎易并发中耳炎E. 长3.5-4cm43. 听骨链的作用是使声波( A )0.6A. 压强增大, 振幅减小B. 压强增大, 振幅增大C.压强减小, 振幅增大 D. 压强减小, 振幅减小E. 以上均不是44. 听觉感受器位于( D )0.4A. 鼓膜B. 前庭膜C. 盖膜D. 基底膜E.鼓阶45.声音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C ) 0.4A. 外耳-鼓膜-听骨链-圆窗-内耳B. 颅骨-耳蜗内淋巴C. 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D. 外耳-鼓膜-鼓室-圆窗-内耳E.外耳-鼓膜-鼓室-卵圆窗-内耳46.具有调节鼓室内压于大气压平衡作用的结构是( B ) 0.3A.鼓膜 B.咽鼓管 C.蜗管 D.鼓阶E.前庭膜47.鼓室位于( E )0.6A.上颌骨内 B.颧骨内 C.筛骨 D.蝶骨内E.颞骨内48.小儿易发生中耳炎的原因是( C )0.3A.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的粗短,行走较弯曲B.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的细长,行走较水平C.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的粗短,行走较水平D.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的细长,行走较弯曲E. 以上均不是49.鼓膜位于( B ) 0.3A.外耳道内 B.外耳道与中耳之间 C.中耳内 D.中耳与内耳之间E.内耳50.听觉感受器是( B ) 0.3A.壶腹嵴 B.螺旋器 C.球囊斑 D.膜半规管E.椭圆囊斑51.触觉小体位于皮肤的( A )0.3A.乳头层 B.网织层 C.基底层 D.棘层E.52. 厚表皮从基底向表层依次为( B ) 0.3A. 棘层、透明层、颗粒层及角质层B.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及角质层C. 基底层、棘层、透明层、颗粒层及角质层D. 基底层、颗粒层、棘层、透明层及角质层E.基底层、颗粒层、棘层、角质层及透明层53. 毛的生长点是(E ) 0.4A. 立毛肌B. 毛囊C. 毛乳头D. 毛根E.毛球54. 透明角质颗粒存在于表皮的( A ) 0.5A. 颗粒层B. 棘层C. 基底层D. 角质层E.透明层55. 郎格汉斯细胞是( A ) 0.4A. 抗原提呈细胞B. 抗体分泌细胞C. 内分泌细胞D. 神经细胞E.上皮细胞56.在皮肤表皮中,具有再生能力的是【 A 】 0.4A.基底层B.棘层C.颗粒层D.透明层E.角质层二、简答题1. 试述眼球壁各层结构。
(1)外层为眼球纤维膜,其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巩膜前端有巩膜静脉窦。
(2)中层为眼球血管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虹膜中央有瞳孔,周围有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
睫状体前部后面有放射状排列的睫状突,内含睫状肌。
脉络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
(3)内层为视网膜,分两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部。
神经部由外向内依次有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
2. 简述房水的产生与排出途径。
房水由睫状体产生。
房水由后房经瞳孔至前房,最后经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而入眼静脉。
3.简述泪器的组成及泪液排出途径。
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
泪道包括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泪腺产生的泪液→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鼻孔→体外。
4.比较视锥细胞、视杆细胞的特点。
5.什么是巩膜静脉窦?其作用是什么?巩膜与角膜交界处深部的环形小管,称巩膜静脉窦,是房水流出的通道。
6.什么是视神经盘?其特点是什么视网膜后部的中央稍偏鼻侧处一白色盘状结构称视神经盘,又称视神经乳头,此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
7.试述黄斑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4cm处,有一黄色小斑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处,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
8.试述近点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近点是指眼睛在尽最大能力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近点越近,表示晶状体的弹性越好,也就是调节能力越强。
晶状体的弹性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弹性越差,因而调节能力越弱。
9.试述视力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视力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也就是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力的好坏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
所谓视角,是指物体上的两个点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球后,在节点上相交时形成的夹角。
眼睛能辨别物体上两点所构成的视角越小,表示视力越好。
10.什么叫视野?临床检查视野的意义。
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正常人的视野受面部结构的影响,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小,颞侧和下方视野较大。
各种颜色的视野也不一致,白色视野最大,黄色、蓝色次之,红色再次之,绿色视野最小。
临床上检查视野,可帮助诊断视网膜或视觉传导通路上的某些疾病。
11.皮肤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
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分散在棘细胞之间,细胞呈现树突状,突起伸入到相邻细胞之间。
朗格汉斯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功能。
三、病例题1.患儿,3岁,一周之前得了感冒,服用感冒药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发现耳朵里有粘稠黄水流出。
伴有有发热、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
检查发现鼓膜松弛内陷,光锥缩短、变形,参初步诊断为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