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反应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PCR反应需要的条件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基因分析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DNA片段。
PCR 反应需要以下条件来成功进行:1. 反应液的准备•DNA模板:PCR反应需要一个DNA模板,其包含了要扩增的目标片段。
•引物:引物是设计用于扩增DNA片段的短DNA序列。
PCR反应通常需要两个引物,它们定位于目标DNA片段的两端。
•DNA聚合酶:PCR反应需要一种DNA聚合酶,例如Taq聚合酶。
DNA聚合酶能够识别引物,并在其基础上合成新的DNA链。
•反应缓冲液:反应缓冲液提供了适合PCR反应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pH值和离子浓度。
2. 温度控制PCR反应需要通过不同的温度来实现扩增的不同步骤:•Denaturation(变性):将PCR反应混合液加热至94-98℃,使DNA双链解离成两条单链。
•Annealing(退火):将反应温度降至45-70℃,使引物与目标DNA序列互相结合。
•Extension(延伸):将反应温度升至72℃,DNA聚合酶在此温度下能够合成新的DNA链。
这个温度循环通常会重复多次,以实现DNA的指数级扩增。
3. 去污剂PCR反应需要一个无污染的环境。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去污剂来处理实验用具、工作台和实验室空气,以减少DNA污染的可能性。
4. 优化条件PCR反应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一系列参数的优化,包括: - 引物的浓度:引物的浓度会影响到PCR的特异性和产物产量。
- 温度梯度试验: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尝试不同的温度,可以确定最适合PCR反应的温度。
- 反应时间:PCR反应的时间需要根据所扩增的DNA片段的长度和目标浓度来确定。
综上所述,PCR反应需要适当的反应液、准确的温度控制、无污染的实验环境,以及对实验条件的优化。
只有在这些条件的合理控制下,才能成功地进行PCR反应,并扩增所需的DNA片段。
pcr四个步骤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子扩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医学诊断、犯罪调查等领域。
PCR通常包括四个关键步骤:变性、退火、延伸和终止。
下面将详细介绍PCR的四个步骤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步:变性(Denaturation)变性是PCR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DNA双链解开,得到两条单链DNA。
这一步通常在94-98℃的高温条件下进行,高温能够破坏DNA 的氢键,使DNA解开。
变性步骤在PCR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后续步骤提供了单链DNA 模板。
在变性后,每个DNA模板都可以与引物(引导DNA扩增的短DNA片段)结合形成PCR产物。
第二步:退火(Annealing)退火是PCR的第二个步骤,其目的是使引物与DNA模板序列特异性结合。
在退火步骤中,温度降至50-65℃左右,使引物与DNA模板的互补碱基序列相互结合。
引物是为了扩增目标DNA序列而设计的短DNA片段,通常包含20-30个碱基。
引物的互补碱基序列与目标DNA序列的两个末端相对应,使引物能够与目标DNA序列的两个末端结合。
第三步:延伸(Extension)延伸是PCR的第三个步骤,其目的是通过DNA聚合酶酶活性,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新的DNA链。
在延伸步骤中,温度通常在65-75℃之间,取决于所使用的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是一种酶,能够识别引物与DNA模板结合的区域,并在该区域上合成新的DNA链。
延伸步骤会在每个引物结合的DNA模板区域合成新的DNA链,形成两个新的DNA双链。
第四步:终止(Termination)终止是PCR的最后一个步骤,其目的是阻止DNA链的继续合成。
在终止步骤中,温度通常在72℃左右,这是DNA聚合酶的最佳工作温度。
终止步骤中使用的方法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一种特殊的终止试剂,该试剂能够在DNA合成链上添加一个无法与其他核苷酸连接的特殊核苷酸。
这样,当DNA链合成到终止试剂所添加的核苷酸时,DNA聚合酶无法进一步合成,从而终止了DNA的扩增。
PCR原理和步骤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的特定区域,它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PCR的原理是通过DNA复制过程的模拟,在体外扩增DNA片断。
PCR 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1.PCR反应的第一步是变性。
在变性步骤中,PCR反应混合液中的DNA双链会在高温条件下被分离成两条单链。
这一步骤通常在94-96°C 的高温下进行,以破坏DNA的氢键,并使DNA分离成两条单链。
2. PCR反应的第二步是退火。
在退火步骤中,PCR反应混合液中的引物(primers)会结合到DNA模板的特定区域。
引物是一小段具有互补序列的单链DNA片段,可以识别并结合到目标DNA区域。
退火温度一般在40-60°C之间,可根据引物序列的碱基组成和长度进行调整。
3. PCR反应的第三步是延伸。
在延伸步骤中,引物结合到DNA模板的3'端后,DNA聚合酶会在引物的引导下,在引物的3'端延伸新的DNA 链。
反应液中通常包含一种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如Taq聚合酶。
这种酶可以耐受高温,因此可以在反应温度为72°C时进行DNA延伸。
上述三个步骤组成了PCR的一个循环。
在一次循环之后,生成的DNA 分子数目增加一倍,而每个新的DNA分子都可以被用作下一轮PCR反应的模板。
通过连续进行PCR循环,可以迅速、精确地扩增目标DNA片段。
PCR反应混合液中的其他成分包括缓冲液、dNTP(脱氧核苷酸三磷酸盐)、Mg2+(镁离子)、引物和模板DNA。
缓冲液提供适当的pH和离子环境,为酶活性提供最佳条件。
dNTP是构建新DNA链所需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单元。
Mg2+是DNA聚合酶的辅因子,促进酶的活性。
引物是特异性结合到目标DNA片段的短DNA片段。
模板DNA是PCR扩增的起始材料。
PCR的应用十分广泛。
pcr实验原理PCR实验原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微量的DNA样本中产生大量的DNA复制物。
PC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医学诊断、法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PCR实验的原理。
1. PCR反应体系PCR反应体系主要由模板DNA、引物、聚合酶、缓冲液和dNTPs等组成。
其中模板DNA是需要扩增的目标序列,引物是用来定位目标序列起始点和终止点的短链寡核苷酸,聚合酶是催化DNA合成的酶类,缓冲液提供了适宜pH值和离子强度来维持聚合酶活性,dNTPs是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2. PCR扩增过程PCR扩增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1)变性:将双链DNA加热至95℃左右使其解旋成两条单链模板。
(2)退火:降温至引物与模板相互结合的最佳温度,引物与模板的互补碱基序列结合形成双链DNA。
(3)延伸:在聚合酶的催化下,dNTPs与单链模板互补配对形成新的DNA链,引物向外延伸,产生两条新的单链DNA。
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每次扩增会产生一倍的DNA片段。
3. PCR反应条件PCR反应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反应体系组分浓度等因素。
其中最关键的是温度控制。
变性阶段需要高温95℃左右;退火阶段需要适当降温至引物与模板互补碱基序列结合的最佳温度;延伸阶段需要适宜的延伸时间和温度。
同时,反应体系组分浓度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 PCR扩增产物PCR扩增产物是目标序列在PCR反应中被扩增出来的DNA片段。
其大小由引物长度和目标序列长度决定。
PCR扩增产物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检测,并可用于后续实验。
5. PCR技术优点PCR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扩增量大等优点,可以从微量的DNA样本中扩增出足够多的DNA,可用于检测罕见基因突变和病原体等。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进行定量PCR、实时PCR和逆转录PCR等不同类型的实验。
总结PCR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原理简单易懂,应用广泛。
PCR的条件和注意事项PCR技术必须有人工合成的合理引物和提取的样品DNA,然后才进行自动热循环,最后进行产物鉴定与分析。
引物设计与合成目前只能在少数技术力量较强的研究院、所进行,临床应用只需购买PCR检测试剂盒就可开展工作,PCR自动热循环中影响因素很多,对不同的DNA样品,PCR 反应中各种成份加入量和温度循环参数均不一致。
现将几种主要影响因素介绍如下。
一、温度循环参数在PCR自动热循环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变性与退火的温度。
如操作范例所示,其变性、退火、延伸的条件是:94℃60s, 37℃60s, 72℃120s,共25~30个循环,扩增片段500bp。
在这里,每一步的时间应从反应混合液达到所要求的温度后开始计算。
在自动热循环仪内由混合液原温度变至所要求温度的时间需要30~60s,这一迟滞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反应管类型、壁厚、反应混合液体积、热源(水浴或加热块)以及两步骤间的温度差,在设置热循环时应充分给以重视和考虑,对每一仪器均应进行实测。
关于热循环时间的另一个重要考虑是两条引物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合成靶序列全长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前文给出的反应时间是按最适于合成长度500bp的靶序列拟定的。
下面就各种温度的选择作一介绍。
1.模板变性温度变性温度是决定PCR反应中双链DNA解链的温度,达不到变性温度就不会产生单链DNA模板,PCR也就不会启动。
变性温度低则变性不完全,DNA双链会很快复性,因而减少产量。
一般取90~95℃。
样品一旦到达此温度宜迅速冷却到退火温度。
DNA变性只需要几秒种,时间过久没有必要;反之,在高温时间应尽量缩短,以保持Taq DNA聚合酶的活力,加入Taq DNA 聚合酶后最高变性温度不宜超过95℃。
2.引物退火温度退火温度决定PCR特异性与产量;温度高特异性强,但过高则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温度低产量高,但过低可造成引物与模板错配,非特异性产物增加。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PCR条件的优化PCR必需具备下述基本条件:模板核酸(DNA或RNA)、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合适的缓冲体系、合适的Mg2+浓度、三磷酸脱氧核苷酸、耐热DNA聚合酶、温度循环参数、其它因素如二甲基亚砜、甘油、石蜡油、明胶等。
1.模板核酸●核酸标本来源广泛,可以从纯培养的细胞或微生物、临床标本(血、尿、粪便、体腔各液、嗽口水等)、犯罪现场标本(血斑、毛发、精斑等)和病理解剖标本(新鲜的或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以及考古标本中直接提取。
等扩增核酸都需部分纯化,使核酸标本中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
●PCR反应中模板加入一般为102~105拷贝的靶序列。
扩增不同拷贝数的靶序列时,加入的含靶序列的DNA量亦不同。
如真核rRNA基因有200~500拷贝,反应中仅需加入0.5~2ng人基因组DNA即可。
●以质粒DNA或染色体DNA为模板时的扩增最适条件是不同的。
前者所需的酶量少,循环数少,温度不如染色体DNA要求严格。
●扩增靶序列的长度根据不同目的而不同。
用于检测目的则扩增片段长度一般为500bp以内,以100~300bp为最好。
用TaqDNA聚合酶在合适条件(较长延伸时间)下,可扩增长达10~20kb的片段。
2.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大小是由特异引物限定的,因此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对PCR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引物合成的质量:合成的引物必须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反向高压液相层析(HPLC)纯化。
因为合成的引物中会有相当数量的“错误序列”,其中包括不完整的序列和脱嘌吟产物以及可检测到的碱基修饰的完整链和高分子量产物。
这些序列可导致非特异扩增和信号强度的降低。
引物不用时应存于–20℃保存。
引物的设计原则:见引物的设计●引物的用量:一般PCR反应中引物的终浓度为0.1~1umol/L,引物浓度过低则产物量降低;引物浓度过高会促进非特异产物合成,还会增加引物二聚体的形成,它们与靶序列竞争DNA聚合酶和dNTP,从而使靶序列的扩增量降低。
首先要看你的条带是否清晰,虽然亮度不够但是清晰度应该高,没有拖尾没有非特异条带和引物二聚体,如果以上都没有,仅仅是目标条带不够亮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将25微升体积同比放大至50微升反应体系,相应的制胶的时候插孔槽用大梳子而不是小的那种。
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你的核酸染料是什么?我用过几种核酸染料感觉还是EB亮度最好,虽然毒性大了点。
如果条带不够亮,还有拖尾、非特异条带、引物二聚体等问题,那就是你反应体系中需要优化。
1、出现非特异扩增可能是你的引物设计上特异性差或者引物浓度过高,Mg浓度或酶含量过高(适当改变Mg浓度从1mM到3mM,间隔0.5mM进行梯度试验,或者酶含量改变按0.5U为间隔梯度试验。
)2、如果出现拖尾,,要考虑引物特异性和模板纯度,另外循环数、退火温度以及Mg含量过高、dNTP过多等也可能造成拖尾。
PCR反应条件为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
温度与时间的设置:基于PCR原理三步骤而设置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温度点。
在标准反应中采用三温度点法,双链DNA在90~95℃变性,再迅速冷却至40 ~60℃,引物退火并结合到靶序列上,然后快速升温至70~75℃,在Taq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使引物链沿模板延伸。
对于较短靶基因长度为100~300bp时可采用二温度点法,除变性温度外、退火与延伸温度可合二为一,一般采用94℃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此温度Taq DNA酶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①变性温度与时间:变性温度低,解链不完全是导致PCR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93℃~94℃lmin足以使模板DNA变性,若低于93℃则需延长时间,但温度不能过高,因为高温环境对酶的活性有影响。
此步若不能使靶基因模板或PCR产物完全变性,就会导致PCR失败。
②退火复性温度与时间:退火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较重要因素。
变性后温度快速冷却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
由于模板DNA 比引物复杂得多,引物和模板之间的碰撞结合机会远远高于模板互补链之间的碰撞。
pcr反应中不必需的连接酶-回复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体外迅速,特异性地扩增DNA序列。
在PCR反应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必需的组分:DNA模板,引物,核苷酸,酶和缓冲液。
然而,有些组分是非必需的,其中之一就是连接酶。
连接酶是一种酶,可将两条DNA或RNA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长的链分子。
它在DNA修复和DNA重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在PCR 反应中,连接酶是非必需的,因为PCR的目标是选择性地扩增目标DNA 序列,而不是修复或重组DNA。
为什么PCR反应中不需要连接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PCR反应的设计目的。
PCR是一种体外扩增DNA序列的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从一个已知的DNA模板中扩增特定的DNA片段。
因此,在PCR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连接酶来连接DNA链,因为我们已经有了目标DNA序列,只需要将其扩增出来即可。
第二,引物的使用。
在PCR反应中,引物是必需的,它们是DNA链的两端,为DNA聚合酶提供起始点。
引物的选择非常重要,以确保扩增的特异性。
而连接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必要的,因为引物的设计已经提供了起始点。
第三,PCR反应的条件。
PCR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当的温度和离子浓度,以及起始的DNA链。
连接酶的作用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发挥作用。
而PCR反应的条件无法满足连接酶的活性,因此无法使用连接酶在PCR反应中连接DNA链。
第四,PCR反应的酶和缓冲液。
PCR反应中使用的酶和缓冲液已经针对聚合酶活性进行了优化。
这些酶和缓冲液可以提供最适合PCR反应的条件,以确保DNA的扩增。
而连接酶一般不包含在PCR反应酶和缓冲液中,因为它在PCR反应中没有作用。
综上所述,PCR反应中不需要连接酶的原因是因为PCR反应的设计目的、引物的使用、PCR反应的条件以及使用的酶和缓冲液已经提供了DNA扩增所需的一切。
在进行PCR反应时,了解哪些组分是必需的,哪些是非必需的,可以更好地理解PCR反应的原理和优化条件。
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标准的PCR反应体系:10×扩增缓冲液10ul4种dNTP混合物各200umol/L引物各10~100pmol模板DNA 0.1~2ugTaq DNA聚合酶 2.5uMg2+ 1.5mmol/L加双或三蒸水至100ulPCR反应五要素: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引物: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 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
理论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就能按其设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做引物,利用PCR就可将模板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
②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③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
A 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
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
⑤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
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0.1~1u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酶及其浓度目前有两种Taq DNA聚合酶供应,一种是从栖热水生杆菌中提纯的天然酶,另一种为大肠菌合成的基因工程酶。
标准的PCR反应体系:10×扩增缓冲液 10ul4种dNTP混合物各200umol/L引物各10~100pmol模板DNA 0.1~2ugTaq DNA聚合酶 2.5uMg2+ 1.5mmol/L加双或三蒸水至 100ulPCR反应五要素: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引物: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 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
理论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就能按其设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做引物,利用PCR就可将模板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引物长度: 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
②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③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
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
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
⑤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
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0.1~1u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酶及其浓度目前有两种Taq DNA聚合酶供应,一种是从栖热水生杆菌中提纯的天然酶,另一种为大肠菌合成的基因工程酶。
催化一典型的PCR反应约需酶量2.5U(指总反应体积为100ul时),浓度过高可引起非特异性扩增,浓度过低则合成产物量减少。
PCR反应条件体系总结PCR技术概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
过去几天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
PCR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
PCR技术简史PCR的最早设想核酸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致力于研究基因的体外分离技术,K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
PCR的实现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 s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
其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只是在试管中给DNA的体外合成提供以致一种合适的条件---摸板DNA,寡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合适的缓冲体系,DNA变性、复性及延伸的温度与时间。
PCR的改进与完善Mullis最初使用的DNA聚合酶是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Klenow片段,其缺点是:①Klenow酶不耐高温,9 0℃会变性失活,每次循环都要重新加。
②引物链延伸反应在37℃下进行,容易发生模板和引物之间的碱基错配,其PCR产物特异性较差,合成的DNA片段不均一。
此种以Klenow酶催化的PCR技术虽较传统的基因扩增具备许多突出的优点,但由于Klenow酶不耐热,在DN A模板进行热变性时,会导致此酶钝化,每加入一次酶只能完成一个扩增反应周期,给PCR技术操作程序添了不少困难。
这使得PCR技术在一段时间内没能引起生物医学界的足够重视。
PCR技术的温度范围引言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是一种基于DNA重复复制的方法,可以在实验室中快速扩增特定DNA序列。
PCR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基因测序、遗传疾病诊断、犯罪解剖等领域。
在PCR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适当的温度范围可以保证PCR 反应的成功进行。
PCR反应的温度控制PCR反应一般包括三个重复的步骤:变性、退火和扩增。
在不同步骤中,需要不同的温度来完成特定的DNA反应。
1.变性(Denaturation):这一步骤需要将双链DNA解开成单链DNA。
温度通常需要在94℃至98℃之间,高温可以帮助断裂氢键,使双链DNA分离。
2.退火(Annealing):在这一步骤中,引物(primers)结合到DNA的特定区域上。
引物结合的温度通常在50℃至65℃之间,具体取决于引物的碱基序列。
3.扩增(Extension):这一步骤中,酶(如Taq聚合酶)将新的DNA链合成。
反应温度一般在68℃至72℃之间,取决于Taq聚合酶的最佳工作温度。
温度范围的重要性PCR反应的温度范围对扩增效率和特异性都有重要影响。
高温帮助分离DNA链,确保每个PCR周期都能够成功进行变性;适当的退火温度可以保证引物正确结合到目标DNA上,从而避免非特异扩增;最佳的扩增温度可以保证酶能够有效合成新的DNA 链。
然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PCR反应的结果。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引物和DNA 非特异结合,进而引起非特异扩增;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DNA链无法充分分离,从而影响扩增效率。
因此,在PCR反应中,精确控制温度范围非常重要。
温度范围的优化策略为了获得最佳的PCR反应结果,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优化温度范围:1.温度梯度实验:在PCR反应中设置温度梯度来确定最佳的退火温度。
通过在一系列反应管中设置不同的退火温度,然后观察PCR产物的数量和特异性,可以找到最适合的温度范围。
2.引物设计:合适的引物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特定的温度范围。
PCR的条件和注意事项PCR技术必须有人工合成的合理引物和提取的样品DNA,然后才进行自动热循环,最后进行产物鉴定与分析。
引物设计与合成目前只能在少数技术力量较强的研究院、所进行,临床应用只需购买PCR检测试剂盒就可开展工作,PCR自动热循环中影响因素很多,对不同的DNA样品,PCR 反应中各种成份加入量和温度循环参数均不一致。
现将几种主要影响因素介绍如下。
一、温度循环参数在PCR自动热循环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变性与退火的温度。
如操作范例所示,其变性、退火、延伸的条件是:94℃60s, 37℃60s, 72℃120s,共25~30个循环,扩增片段500bp。
在这里,每一步的时间应从反应混合液达到所要求的温度后开始计算。
在自动热循环仪内由混合液原温度变至所要求温度的时间需要30~60s,这一迟滞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反应管类型、壁厚、反应混合液体积、热源(水浴或加热块)以及两步骤间的温度差,在设置热循环时应充分给以重视和考虑,对每一仪器均应进行实测。
关于热循环时间的另一个重要考虑是两条引物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合成靶序列全长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前文给出的反应时间是按最适于合成长度500bp的靶序列拟定的。
下面就各种温度的选择作一介绍。
1.模板变性温度变性温度是决定PCR反应中双链DNA解链的温度,达不到变性温度就不会产生单链DNA模板,PCR也就不会启动。
变性温度低则变性不完全,DNA双链会很快复性,因而减少产量。
一般取90~95℃。
样品一旦到达此温度宜迅速冷却到退火温度。
DNA变性只需要几秒种,时间过久没有必要;反之,在高温时间应尽量缩短,以保持Taq DNA聚合酶的活力,加入Taq DNA 聚合酶后最高变性温度不宜超过95℃。
2.引物退火温度退火温度决定PCR特异性与产量;温度高特异性强,但过高则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温度低产量高,但过低可造成引物与模板错配,非特异性产物增加。
标准的PCR反应体系PCR的反应体积一般有:10、20、25、40、50、100μl(一般不要低于10μl,体积过少会影响扩增效率及产物得率)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标准的PCR反应体系:10×扩增缓冲液10ul4种dNTP混合物各200umolL引物各10~100mol模板DNA 01~2ugTqDNA聚合酶25ug2+ 15mmolL加双或三蒸水至100ulPCR反应五要素: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g2+引物: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
理论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就能按其设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做引物,利用PCR就可将模板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设计引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引物长度:15-30b,常用为20b左右。
②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③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
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
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
⑤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
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01~1umol或10~100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
pcr高中知识点总结一、PCR的基本原理PCR技术是利用DNA聚合酶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温度循环,将DNA特异性扩增为大量可检测的DNA片段。
PCR基本原理如下:1. 双链DNA的变性PCR反应涉及三个温度环节:变性(Denaturation)、退火(Annealing)和延伸(Extension)。
首先,对DNA双链进行变性使其解链成两条单链,变性温度通常在90-95℃之间。
2. 引物结合在合适的温度下,引物(primers)结合到DNA的末端以作为DNA聚合酶的起始点。
引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PCR扩增的特异性和效率。
3. DNA延伸在适当的温度下,DNA聚合酶利用单链DNA作为模板,在引物的辅助下合成新的双链DNA。
延伸过程是在50-72℃之间进行的。
二、PCR的重要步骤PCR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步骤:1. 反应体系准备:包括DNA模板、引物、dNTPs、DNA聚合酶和缓冲液等。
2. 变性:将DNA变性为两条单链。
3. 退火:引物结合到DNA模板上。
4. 延伸:DNA聚合酶合成新的DNA链。
5. 循环:重复以上步骤,增加目标DNA的数量。
三、PCR反应组分1. DNA模板:PCR反应需要一段目标DNA的模板,可以是来自细胞核、质粒、线粒体等。
2. 引物:引物是PCR反应中的关键组分,通常为20-30个碱基对的寡核苷酸,起到引导DNA聚合酶合成新链的作用。
3. dNTPs:包括脱氧腺苷酸、脱氧胸苷酸、脱氧鸟苷酸和脱氧胞苷酸,是DNA合成的单体,是DNA聚合酶合成新链的构建单元。
4. DNA聚合酶:通常选用热稳定的聚合酶,如Taq聚合酶。
5. 缓冲液:提供PCR反应的适宜pH值和离子浓度。
四、PCR反应影响因素PCR反应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引物设计:引物的选择和设计对PCR的效果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引物的特异性、长度和GC含量等。
2. 温度梯度:变性、退火和延伸的温度对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效率有较大影响。
pcr检测方法PCR检测方法。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PCR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增出特定基因片段,从而进行基因检测、疾病诊断、DNA指纹鉴定等。
PCR检测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PCR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领域。
一、基本原理。
PCR检测方法基于DNA的复制原理,通过DNA聚合酶酶的作用,在一系列特定的温度条件下,使DNA片段在体外迅速扩增。
PCR反应通常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在变性步骤中,DNA双链解旋,使其变性成两条单链。
在退火步骤中,引物与模板DNA特异性结合。
在延伸步骤中,DNA聚合酶沿着引物模板进行DNA合成。
通过这一系列步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增出目标DNA片段。
二、操作步骤。
1. 样品DNA提取,首先需要从样品中提取出待检测的DNA,可以使用DNA 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
2. PCR反应体系配置,根据需要扩增的基因片段大小和引物设计,配置PCR 反应的体系,包括模板DNA、引物、DNA聚合酶、缓冲液和dNTP等。
3. PCR反应条件设置,根据引物的Tm值确定PCR反应的退火温度,设置PCR反应的温度梯度和延伸时间。
4. PCR反应,将配置好的PCR反应体系加入PCR仪中,按照设定的温度条件进行PCR反应。
5. PCR产物分析,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PCR产物进行分析和检测。
三、应用领域。
1. 医学诊断,PCR技术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2. 遗传病筛查,PCR技术可以用于遗传病的基因检测,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化等。
3. 法医学鉴定,PCR技术可以用于DNA指纹鉴定、法医学检验等领域。
4. 种群遗传学研究,PCR技术可以用于种群遗传结构、亲缘关系等研究。
5. 植物和动物遗传改良,PCR技术可以用于植物和动物的基因工程改良、品种鉴定等。
PCR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PCR是什么?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体外通过模拟自然界DNA复制过程而快速制备特定DNA片段的方法。
它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遗传学、医学诊断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 PCR的基本原理PCR的基本原理是通过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在一种模板DNA、一种重复性DNA序列的引物(primer)和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s)的存在下,将DNA序列进行多次模板复制,从而产生大量目标DNA片段。
PCR反应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变性(denaturation)、引物结合(annealing)和延伸(extension)。
具体步骤如下:2.1 变性首先,将PCR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加热至高温(通常为94-98°C),使其双链结构解开,并分离为两条单链。
2.2 引物结合然后,将体系降温至适当的温度(通常为50-65°C),使引物与模板DNA中的相应序列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引物-模板复合物。
2.3 延伸最后,将体系温度升高至适当的温度(通常为70-72°C),由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引导,通过逐个加入dNTPs,延伸引物上定向配对的碱基,合成新的DNA链。
经过多次循环上述三个步骤,每一轮循环,产生的DNA数量会呈指数级增加,从而快速扩增目标DNA片段。
3. PCR的应用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3.1 基因测序和基因克隆PCR技术可以用于扩增目标基因片段,从而方便后续的基因测序和基因克隆工作。
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后,可以进行测序分析,了解DNA序列的组成和功能。
此外,PCR还可以产生足够数量的目标DNA片段,以供进一步的基因克隆和表达研究。
3.2 疾病诊断PCR技术在疾病诊断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PCR介绍:
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为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
典型的PCR由1。
高温变性模式板;2。
引物与模板退火;3,引物沿模板延伸三步反应组成一个循环,通过多次循环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其主要步骤是:将待扩增的模板DNA置高温下(通常为93~94度)使其变性解成单链;人工合成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在其合适的复性温度下分别与目的基因两侧的两条单链互补结合,两个引物在模板上结合的位置决定了扩增片段的长短;耐热的DNA聚合酶(Taq酶)在72度将单核苷酸从引物的3端开始掺入,以止的基因为模板从5`—3`方向延伸,合成DNA的新互补链。
二.PCR反应体系的组成与反应条件的优化
PCR反应体系由反应缓冲液(10*PCR Buffer).脱氧核苷三磷酸底物(dNTPmix)耐热DNA 聚合酶(Taq酶)、寡聚核苷酸引物(Primer1,Primer2)、靶序列(DNA模板)五部分组成。
各个组份都能影响PCR结果的好坏。
1.反应缓冲液一般随Taq DNA聚合酶供应。
标准缓冲液含:50mmol/L KCL,10mmol/Ltris-HCL 室温),L 的浓度对反应的特异性及产量有着显著影响。
浓度过高,使反应特异性降低;浓度过低,使产物减少,在各种单核苷酸浓度为200umol/L时,Mg为L较合适。
若样品中含EDTA或其他螯合物,可适当增加Mg的浓度。
在高深浓度DNA及dNTP条件下进行反应时,也必须相应调节Mg的浓度。
据经验,一般以~2mmol/L(终浓度)较好。
2..dNTP 高浓度dNTP易产生错误掺入,过高则可能不扩增;但浓度过低,将降低反应产物的产时。
PCR中常用终浓度为50~400umol/L的dNTP。
四种脱氧三磷酸核工整酸的浓度应相同,如果其中任何一种的浓度明显不同于其他几种时(偏高或偏低),就会诱发聚合酶的错误掺入作用,降低合成速度,过早终止延伸反应。
此外,dNTP能与Mg结合使游离的Mg浓度降低。
因此,dNTP的浓度直接影响到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Mg浓度。
DNA聚合酶在100ul反应体系中,一般加入2~4u的酶量,中以达到每分钟延伸1000~4000个核苷酸的掺入速度。
酶量过多将导致产生非特异性产物。
但是,不同的公司或不同批次的产品常有很大的差异,由于酶的浓度对PCR反应影响极大,因此应当作预试验或使用厂家推荐的浓度。
当降低反应体积时(如20ul或50ul),一般酶的用量仍不小于2u,否则反应效率将降低。
4..引物引物是决定PCR结果的关键,引物设计在PCR反应中极为重要。
要保证PCR反应能准确、特异、有效地对模板进行扩增,通常引物设计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引物的长度以15~30bp为宜,一般(G+C)的含量在45%~55%,Tm值高于55度。
[Tm=4(G+C)+2(A+T)].应尽量避免数个嘌呤或嘧啶的连续排列,碱基的分布表现出是随机的。
(2)引物的3`端不应与引物内部有互补,避免引物内部形成二级结构,两个引物在3`端不应出现同源性,以免形成引物二聚体,3`端末位碱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酶的延伸效率。
两条引物间配对碱基数少于5个,引物自身配对若形成茎环结构,茎的碱基对数不能超过3个。
由于影响引物设计的因素比较多,现常常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3)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引物需经PAGE或离子HPLC交换进行纯化。
(4)引物浓度不宜偏高,浓度过高有两个弊端:一是容易形成引物二聚体(Primer-dimer),二是当扩增微量靶序列并且起始材料又比较粗时,容易产生非特异性产物。
一般就来,用低浓度引物不仅经济,而且反应特异性也较好。
一般用~较好。
(5)引物一般用TE配制成较高浓度的母液(约10umol/L),保存于-20度。
使用前取出其中一部分用ddH2O配制成的工作液。
5.模板 PCR 对模板的要求不高,单、双链DNA均可作为PCR的样品。
虽然PCR可以用极微量的样品(甚至是来自单一细胞的DNA)作为模板,但为了保证反应的特异性,一般还宜用微克水平的基因组DNA或104拷贝的待扩增片段作为起妈材料。
原材料可以是粗制品,某些材料甚至仅需用溶剂一步提取之后即可用于扩增,但混有任何蛋白酶、核酸酶、Taq DNA聚合酶抑制剂以及能结合DNA的蛋白,将可能干扰PCR反应。
6.PCR循环加快,即相对减少变性、复性、延伸的时间、可增加产物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