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二模杨浦作文题解析及范文(一本好书……)
- 格式:pptx
- 大小:98.03 KB
- 文档页数:18
2020年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葬蹇先艾“尔妈,老子算是背了时!偷没偷到,偏偏被你们扭住啦!真把老子气死!……”这是一种嘶哑粗糙的嗓音,在沉闷的空气之中震荡,从骆毛的喉头里迸出来的。
他的摇动躯体支撑着一张和成天在煤窑爬进爬出的苦工一样的脸孔;瘦筋筋的一身都没有肉,只剩下几根骨头架子披着皮。
看他的年纪约有三十岁的光景,他的两手背剪着,脚下蹬的是一双烂草鞋,涂满了涵泥。
旁边有四五个浓眉粗眼的大汉,面部飞舞着得意的颜色,紧紧的寸步不离的将他把持住,匆匆的沿着松林走。
这一行人是在奔小沙河。
他们送着骆毛去水葬,因为他在村中不守本分做了贼。
文明的桐村向来就没有什么村等等名目,犯罪的人用不着裁判,私下都可以处置。
而这种对于小偷处以“水葬”的死刑,在村中差不多是“古已有之”了的。
行列并不如此的简单:前后左右还络绎的拖着一大群男女,各式各样的人们都有,红红绿绿的服色,高高低低的身材,老老少少的形态……这些也不尽都是村中的闲人,不过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看热闹而来的罢了。
尤其是小孩子们,薄片小嘴唇笑都笑得合不拢来,两只手比着种种滑稽的姿势,好像觉得比看四川来的‘西洋镜’还有趣的样子。
“呀!你们快看快看,那强盗又开口了!”“了”字的余音还在袅袅不断,后面较远的闲杂人等跟着就像海潮一样拼命的撞击过来,前排矮小力弱的妇女和小孩却渐渐向后引退。
“嘿!瞧你们祖宗的热闹!老子把你们的婆娘偷走了吗?叫老子吃水?你们也有吃火的一天!烧死你们这一群狗杂种!”骆毛口里不干净的咕哝骂着,村中的教书先生于是撇着嘴觉得不值一钱的喊道:“丧德呀,丧德!”骆毛自己的两耳只轰轰的在响,这时什么声音都是掺不入的,他只是一味大步的走出村去。
离开村庄已有半里的光景。
大家弯弯曲曲的走,似乎有点疲乏。
在一座坟台之下略略休息。
群众都围拢来。
潇飒的松枝掩盖在头顶,死寂的天空也投下几丝阳光来,透过了绿叶,骆毛傍着那一块字迹模糊的残碑坐下了。
2020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范文试题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
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分析首先提炼这则材料的关键词,分别是“成为任何人”和“成为自己”,“成为任何人”和“成为自己”分别是什么意思?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会想成为任何人,它与“成为自己”到底是什么关系(可能存在多种关系)?为什么你这么认为?把这些点讲清楚了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
这里切忌一刀切的是非取舍关系,这样处理太简单化,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在考试中分数会很难看。
范文赏读成为自己才能成为任何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而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首先,为何行为的发出者多是年轻人而鲜有成年人?这或许源于年轻人拥有较强的可塑性。
人们常说年轻人有失败的资本,在选择成为怎样的人时,纵使第一次投入血本无归,也大可有从头再来的本钱与机会,这在无形中,也为年轻人想成为任何人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可能。
此外相比于历经世事的长者,年轻人对世界的认识与了解甚少,心中的顾虑也不多,这为好奇心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土壤与环境。
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年轻人所获取的信息呈指数级的增长,更能看到想成为的任何其他人所具有的优势与闪光点,两者结合起来心生向往之情也便不难理解了。
同时,年轻人对生活中的挫折更加敏感,更容易产生跳脱当下,行走在天马行空的精神世界的想法,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便唯独遗忘了他自己。
就其造成的影响来看,我认为年轻人怀有一份对世界的好奇探索与热爱,不仅是天性,更是上天赐予的独特礼物,无限的想象便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如此一来我们便难以被现实阻挡,住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修炼,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然而,这绝不是说一味的想成为任何人而遗忘现实中的自己便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相反,这正有可能是一条作茧自缚,甚至走向毁灭的不归路。
所有人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纵使想象的世界再美好,失去了所需的实践和能力,这样的想象终究是空洞而没有任何增益的。
2020届上海民办杨浦凯慧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戏曲是中国特有的表演艺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戏剧像中华戏曲这样,有唱,有念,有表演,有武打,其综合性之强在各国戏剧中独一无二;世界上也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剧种。
②中华戏曲之所以能够拥有数百个剧种并且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是因为它有紧跟时代、贴近民众、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艺术形式的特质。
京剧的形成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200多年前,徽班进京,多剧种的融合形成京剧,符合当时人们的欣赏需求。
正因为京剧综合性很强,具有融汇多个剧种优势的特质,加之清王室和诸多文人的关爱,19世纪的京剧从文学、声腔到美学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出现了“同光十三绝”。
③与发展并行的是时代挑战。
从“五四”开始,人们就围绕继承和出新的问题不断探索。
今天这个话题仍在被探讨,有人坚持传统一点都不能动,有人认为移步就要换形,就要大动。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主观臆造,应该审时度势,既不背离传统,又观照时代特点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在继承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是可行之路。
④首先需认清何为“根本”。
戏曲是声腔艺术,不是话剧,也不是现代舞。
不同旋律的唱腔是剧种的根和特色。
对此,我们不仅要继承,更要抢救和研究,将独特的声腔保存下来。
我们拿到舞台上的,需是在继承基础上推出的创新之作。
我们要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先贤那样,既继承传统,又结合自己的思路理念、有自己的表演风格。
这是什么?这就是流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坚守流派是创新流派的基础,也是走向未来的根基。
社会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观众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是同样的流派、同样的美,面对的也是不同代际的观众。
最要不得的就是用“唯一?"“ 固定”“样板”的模式把后来者困守其中。
2020高三二模杨浦作文题解析及范文(5篇范文65-67分)原题回放:人类有一支已经灭绝的表亲,叫尼安德特人,他们和我们“智人”这一支有什么区别呢?比如尼安德特人会说:“走!到林子里去抓兔子吃”,而智人会说:“走!到林子里去找仙女。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比喻象征型话题词:知人--尼安德特人/抓兔子--找仙女材料侧重:材料告诉我们“智人”得以发展的原因之一:“找仙女”而非只“抓兔子”。
写比喻象征型材料的作文,我们要将材料中的喻体理解透,然后赋予我们想的本体。
当然,材料陈述了人类进化史,有着浓郁的人类学基调,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
写作时若有开阔的文史视野,能够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下进行讨论则更好。
一.比喻象征型材料,写作前明确本体1.树林:丰富的资源,存在的未知。
2.兔子:现实生活、物质的----拘泥现实3.仙女:想象世界、浪漫情怀、审视的对象、追求的理想、探索的事物、无中生有的---发挥想象二.想象的作用意义1.想象是我们人类的求知本能,世界就靠想象力推动。
想象力在我们的文学作品、宗教信仰等都有所体现,它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化。
2.想象力是创造的内核。
任何概念上的突破都需要想象,觉察到了自己每天都在被动思考,就是走向了创新的第一步。
3.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到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每次跃升都与人类想象力爆发相关联,这几次人类想象力爆发,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三.漂亮标题超越功利,抵达审美引燃美梦,追寻仙女仙女为导,穿越迷雾存想象以成智人让想象与现实共舞众里寻他千百度务虚之思诗意的栖居追寻自己的仙女四.素材积累1.人正是在艺术,也只有在艺术之中才能通往对生存的赞许,才能对生活说是。
---法国哲学家皮埃尔•阿多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杨浦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0.5一、积累应用(10分)(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同学们在家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对联社的同学引名联以共勉,其中最恰当的一联是()。
(2分)...A.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
B.厚性情,薄嗜欲;直心思,曲文章。
C.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D.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因为我们从过去几代人那里继承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被包裹在文化里。
人类进化的目的,,,。
不过,环境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物理层面。
文化的快速变化正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产生巨大影响。
①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环境相同情景中②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独自解决问题③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积累知识④不是通过集体合作快速解决问题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变通的艺术余光中①“东是东,西是西,东西永古不相期!”诗人吉卜林早就说过。
但做翻译工作的人,不相信东方和西方不能在翻译里相遇。
调侃翻译的妙语很多。
有人说:“翻译即叛逆。
”有人说:“翻译是出卖原诗。
”有人说:“翻译文字忠者不美,美者不忠。
”②我则认为,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
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多让一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译者自己的修养了。
③翻译既然是移花接木的事情,翻译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自然难与作家相提并论。
....主要的原因,是译者笼罩在原作者的阴影之中,译好了,光荣归于原作,译坏了,罪在译者。
除了有能力也有时间去参照原文逐一研读的少数专家之外,一般读者是无由欣赏的。
④因此,翻译界一直有一个久持不下的争端。
一派译者认为译文应该像创作一样自然,另一派译者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应该像翻译。
备战高考语文作文:上海市杨浦区一模作文题及范文4篇【原题呈现】写作(70分)一本好书,我们往往先把它买下来,然后抛诸脑后:一首好诗,我们总是先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再难想到细细地咀嚼它、品味它。
我们似乎占有了很多东西,但是它们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优分作文】1、空虚的充实(62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充实了很多。
我们仿佛已经远离了那个整天泡在图书馆的年代,一切需要的资料、知识在不同渠道上源源不断的运输而来。
或许今晚我拍脑袋想读一本书,第二天,他就光线而有崭新的躺在手里了——但可惜,也许永远都会“光线而又崭新”着。
不可否认的是,当心里的需要立刻得到了满足,每个人都充实快乐着。
但当精神需求的根本目的被心理的满足带来的充实快感所覆盖住的时候,我将它称为“空虚的充实”。
一本好书的“好”在于文字魅力,而非惊艳的一眼。
可如今为什么我们将它们占有、收藏,却未将它们吸收,储存在内心呢?苏格拉底曾感慨过:“这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在现代,人们恰恰将最重要的东西抛之脑后,而仅仅为了满足一时的占有欲。
这并非是个例,而是普遍现状。
我们一味地占有资源,却并未加以利用,我们痴迷于树立远大的目标与抱负,却未曾迈出一步;我们渴望精神的提升,却止步于小小的心理的需求,我们误以为占有就是吸收,而忽略了其真正的价值。
在物质浪潮席卷而下的今天,我们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这不仅仅囊括人类随意砍伐树木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文明的亵渎。
它可能表现在一本全新落灰的书,一张从未打开过的CD,一首永远躺在收藏夹里的诗。
它们都被人们宣称了表面上的主权,却从未发挥过精神的价值。
人们似乎遗忘了一切文字、音乐、艺术被创造的初衷是为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并非禁锢于小小的载体之中,变成单纯的交易品、心理满足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