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的常见问题与回答
- 格式:pdf
- 大小:75.99 KB
- 文档页数:21
常见的药学资料问题
1.一致性问题:资料中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批次的数据不一致;申报
资料与原始记录或COA不一致。
2.逻辑性问题:
(1)影响因素显示怕光,工艺里没有避光操作。
(2)质量标准跟方法矛盾,如质量标准限度大于1.25mg/mL,方法中却写“浓度大于1.5mg/mL,方法才适用”
3.完整性问题:
(1)不附临床批或工艺验证批批生产记录、工艺验证报告。
(2)没有辅料、包材的关联审评授权书。
4. 技术性问题:
(1)口服液不研究洋葱伯克菌。
(2)注射剂没有包装密封性、给药器具相容性研究。
(3)有关物质方法耐用性研究证明色谱柱耐用性不好,质量标准不推荐色谱柱。
(4)杂质限度不落在方法学线性范围内,校正因子计算错误,线性水平计算错误。
(5)原料药粉碎后,不研究晶型或原料药在处方中占比很小,没有加大原料药比例研究晶型。
(6)处方中有抑菌剂,稳定性过程中不研究抑菌效力。
(7)多批元素杂质检测结果显示超出限度的30%,却没有定入质量标准。
(8)方法学研究,不采用对照品。
(9)起始物料选择不合适,路线过短,原料药的主结构如何生成,没有在路线里体现。
(10)没有提供对照品的标定数据。
5.规范性
(1)没有严格按照CTD的格式去撰写资料。
(2)没有按照CDE要求的体例格式规范撰写。
浅析CMC申报中原料药常见的问题从药物研发流程来看,包括IND申报和NDA/ANDA申报2个主要的申报环节。
其中IND申报过程中的CMC(生产和质量)信息十分明确,IND阶段的CMC信息应当包括基本的原料药、制剂、安慰剂、标签、环境评价等内容。
CMC指的是药品的化学、制造和控制,是IND申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CMC申报中,原料药是关键的一环,原料药的纯度关乎安全性,然而在CMC申报中,原料药资料部分常存在以下问题:1、杂质未明确定义杂质未定义明确,包括工艺杂质、制剂杂质、容器中浸出杂质或残留溶剂等。
杂质指的是存在于原料药中,但是其化学结构与原料药不一样的任何一种成分。
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如有毒副作用的物质,或者本身无毒副作用,但是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的物质都是杂质。
杂质的来源有多种,包括工艺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和在生产和贮藏期间由于光照、温度、PH或水的作用或者直接接触容器互相反应而导致的药物分子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杂质,或者在在原料药合成过程中用于制备溶液或者混悬液的有机或无机液体等。
在CMC申报中,应明确原料药中的杂质种类及毒性,并采取合适的手段去除。
美迪西药物分析提供全方位的药物分析服务,包括方法开发和方法验证,分析测试与放行,稳定性研究,大规模分离和CMC申报文件服务。
2、对原料药的了解不够充分。
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原料药纯度和制剂性能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原料药纯度关乎安全性,制剂性能关乎有效性,直接影响临床试验结果。
因此,工艺设计和开发如何能够确保生产过程保证原料药纯度和制剂性能就是关键。
针对不同的品种,药物在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工艺设计和开发,必须确保生产过程原料药纯度和制剂性能。
研究用原料药必须具有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该原料药必须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
研究用原料药不具有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的,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2023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新版试题及答案1、【单选题】《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毒物品。
(B)A、省级B、国家C、企业2、【单选题】《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有关()应当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确保劳动者安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知识。
(A)A、管理人员B、业务员C、办事员3、【单选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的,托运人应当添加,并将有关情况告知()。
(C)A、发货人B、收货人C、承运人4、【单选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与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危险化学品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
(A)A、安全标签B、运输标签C、安全标志5、【单选题】《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C)A、危险化学品B、储存设备C、重大危险源6、【单选题】《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中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化性质,将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为三项即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气体。
(A)A、有毒C、窒息7、【单选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有迟报或者漏报事故行为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A、主要负责人B、负责人C、安全管理人员8、【单选题】《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规定,国家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实行()制度。
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标识信息技术要求(试行)按照化学结构和来源,新化学物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有机金属或金属有机化合物、聚合物、混合物、反应产物、来源于生物的化学物质(包括酶、提取物等)或材料、染料和颜料、其他等九个类别。
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的标识信息包括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化学文摘号、分子式和结构式,当申报人要求对上述信息保密时,还应给出物质的中、英文类名。
标识信息登记的具体要求如下:一、化学文摘号化学文摘号系指美国化学文摘社登记号(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Registry Number),简称CAS号。
(一)具有CAS号的物质具有CAS号的物质应提交准确、有效的CAS号。
申报物质的结构信息应与CAS号对应的物质结构信息完全一致,不应是CAS号对应物质的一部分,也不允许CAS号对应物质是申报物质的一部分。
CAS号对应的有关标识信息以权威数据库为准(如SciFinder数据库、CA光盘版数据库、纸质版CA等CAS所属的产品或权威的相关数据库)。
当已知申报物质CAS号存在被代替、删除等情况时,应予以提供。
(二)无CAS号的物质经查证确认不具有CAS号的物质,不需要提供CAS号。
对于正在申请CAS号的物质,申报单位应在CAS号申请完成后及时提交登记中心该物质的CAS号信息,包括CAS号、CA索引名称(CA Index Name)、全部其他名称(Other Name)、分子式和结构式。
二、名称申报物质的名称包括中/英文化学名称、中/英文类名和其他名称。
化学名称和类名的中英文应相互对应。
(一)中文名称1、具有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具有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应按照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版)、《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2005版)、国家标准《化学品命名通则》(GBT23955),或参照现行的IUPAC 命名规范文件,对各类化学物质进行命名。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增补申报技术规程Technical Document on Reporting for the Inventory of the Existing Chemical Substances in Chin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二零零三年四月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增补申报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增补申报的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以参加《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增补申报的商业实体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增补申报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增补申报的时间及受理增补申报的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对《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增补信息的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信息的质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增补申报的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学物质”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以商业为目的生产、加工、使用或进口”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增补申报化学物质的选取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更研究和补充申请问题解答化药部分:1、对于变更的I、II、III类,是不是I类和II类变更只要在省局备案或审评,III类变更才报国家局审批?【答】《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补充申请根据事项进行分层申报、审批管理,分为国家局审批事项、省局审批事项和省局备案事项;SFDA发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按照变更程度将这些事项又分为I、II、III类变更,按照各种变更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分类,指导申报单位按照变更程度大小进行相应的研究验证。
进行补充申请申报时是在分类的研究基础上按照事项确定执行哪种申报程序,目前不是按照I、II、III类变更程度确定申报程序。
2、确定可信度高的有效期应采取科学的统计方法,具体的指导原则是哪个?【答】由于长期稳定性试验采用多批样品,需要考察多个项目,每一个考察项目都会有多个试验数据,一般地,制定有效期时需要对这些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SFDA发布的化学药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规定:由于试验数据的分散性,一般应按95%可信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合理的有效期。
如三批统计分析结果差别较小,则取其平均值为有效期,如差别较大则取其最短的为有效期。
若数据表明测定结果变化很小,提示药品是很稳定的,则可以不做统计分析。
在ICH Q1E中,对稳定性数据的评价方法和有效期(货架期)的确定进行了更为系统和详细的阐述,针对不同的贮藏条件、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是否明显变化、数据是否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数据能否进行统计分析等不同层面进行了详细讨论。
3、变更工艺中都要求与原产品稳定性研究进行比较,但由于历史原因,工艺从大生产开始就做了变更,现在作补充申请,不作原产品比较是否可行?【答】在变更工艺、变更处方、变更规格等补充申请中,一般都需要对变更后的1-3批样品进行3-6个月的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稳定性考察,并与变更前产品的稳定性情况进行比较,以说明变更对药品稳定性是否产生影响。
关于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部分问题答疑共50问,供大家参考!1.国外上市,国内未上市药品,改变其剂型,增加适应症按几类新药申报?答:按照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申报,经批准后再按照补充申请增加适应症。
2.水针、粉针和静滴剂型转换按新药报批,还是按补充申请报批?是否需临床研究?是否要新药证书?答:未上市销售的品种按照新药申请,批准后发给新药证书。
已有同品种上市销售的按照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申请,批准后不发给新药证书。
水针、粉针和静滴剂型之间相互转换的申请,如果给药途径、方法、剂量等一至,一般不需进行临床研究,但是申请人必须是具备相应生产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
3.普通片改为缓释、控释剂,其药量不变时,可否免做动物药代动力学,只进行临床药代?答:在《办法》附件二中第四项申报资料项目及说明的第20条中规定,速释、缓释、控释制剂应当同时提供与普通制剂比较的单次或者多次给药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
因此,动物药代动力学不能免做。
4.已按化学药品受理,但尚未批准临床研究的动物组织提取物是否要退回,按生物制品的要求申报?答:不需要退回。
申请的药品属于化学药品的,我司将按照《办法》附件二的要求进行审批;申请的药品属于生物制品的,我司将按照《办法》附件三的要求进行审批。
5.基因工程激素和酶制剂按生物制品申报,还是按化学药品申报?答:基因工程激素按照生物制品管理;单一成份的酶制剂按照化学药品管理,多组份的酶制剂按照生物制品管理。
6.已上市药品可否同时申报改变剂型、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该种情况如何填写新药类别?答:可以。
已在国内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的同时改变给药途径,该剂型未在国外上市的,属注册分类2;已上市的,属注册分类3。
增加适应症属于补充申请,只有在原注册申请被批准后才能提出。
7.国内外资企业可否购买国外母公司已批准上市但尚未在我国注册的喷雾剂的喷雾器具和药粉在国内组装、申报新药?如进口注册进口器具和药粉组成喷雾剂,如何申报?报生产,还是进口分装?批准后有无生产期限?答:喷雾器具按照医疗器械管理,应当按照我局对医疗器械的要求准备申报资料;药粉属药品,按照《办法》注册分类3申报。
REACH简介REACH 即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REACH), establishing a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amending Directive1999/45/EC and repealing Council Regulation (EEC) No 793/93 and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1488/94 as well as Council Directive 76/769/EEC and Commission Directives 91/155/EEC, 93/67/EEC,93/105/EC and 2000/21/EC。
REACH是欧盟规章《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GULATION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的简称,是欧盟建立的,并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的化学品监管体系。
这是一个涉及化学品生产、贸易、使用安全的法规提案,法规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保持和提高欧盟化学工业的竞争力,以及研发无毒无害化合物的创新能力,防止市场分裂,增加化学品使用透明度,促进非动物实验,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REACH指令要求凡进口和在欧洲境内生产的化学品必须通过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等一组综合程序,以更好更简单地识别化学品的成分来达到确保环境和人体安全的目的。
REACH简介REACH 即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 f Chemicals (REACH), establishing a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amending Directive 1999/45 /EC and repealing Council Regulation (EEC) No 793/93 and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1488/94 as well as Council Directive 76/769/EEC and Commission Directives 91/155/EEC, 93/6 7/EEC, 93/105/EC and 2000/21/EC。
REACH是欧盟规章《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GULATION concerning the Registr 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的简称,是欧盟建立的,并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的化学品监管体系。
这是一个涉及化学品生产、贸易、使用安全的法规提案,法规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保持和提高欧盟化学工业的竞争力,以及研发无毒无害化合物的创新能力,防止市场分裂,增加化学品使用透明度,促进非动物实验,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REACH指令要求凡进口和在欧洲境内生产的化学品必须通过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等一组综合程序,以更好更简单地识别化学品的成分来达到确保环境和人体安全的目的。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新化学物质的环境管理,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和进口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活动。
第三条国家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实行生产前和进口前申报登记制度。
生产或者进口新化学物质的,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在生产前或者进口前进行新化学物质申报,申请领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本办法施行前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或者进口的化学物质,不需要进行新化学物质申报。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新化学物质,是指在申报时,尚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或者进口的化学物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收录并适时公布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或者进口的化学物质名单。
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制定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新化学物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交书面评估意见。
第七条从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新化学物质申报人(以下简称申报人)提交的材料保守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二章申报第八条申报人应当在生产前或者进口前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申报表、测试数据报告和测试机构的资质证明等资料。
申报表的内容包括所申报化学物质的名称、分子结构、测试方法、用途、年生产或进口量、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特性、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污染预防和消除方法、废弃物处置措施等。
在中国境外完成测试数据的,完成测试数据的境外测试机构必须获得所在国家主管机关的认可。
新化学物质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必须包括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完成的测试数据。
第九条申报人对其提交的申报材料中涉及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要求保密的,应当在申报材料中注明。
申报人对要求保密的内容予以公开时,应当书面告知登记中心。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部令第7号《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09年第三次部务会议于2009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
现将修订后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公布,自2010年10月15日起施行。
2003年9月12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二○一○年一月十九日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程序第三章登记管理第四章跟踪控制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控制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从事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活动的环境管理。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内的新化学物质相关活动的环境管理,也适用本办法。
医药、农药、兽药、化妆品、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的管理,适用有关法律、法规;但作为上述产品的原料和中间体的新化学物质相关活动的环境管理,适用本办法。
设计为常规使用时有意释放出所含新化学物质的物品,按照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分类】根据化学品危害特性鉴别、分类标准,新化学物质分为一般类新化学物质、危险类新化学物质。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中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特性的化学物质,列为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
本办法所称新化学物质,是指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的化学物质。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由环境保护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四条【基本制度】国家对新化学物质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实施申报登记和跟踪控制制度。
第五条【登记证】新化学物质的生产者或者进口者,必须在生产前或者进口前进行申报,领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未取得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禁止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
未取得登记证或者未备案申报的新化学物质,不得用于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