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套)
- 格式:pdf
- 大小:6.94 MB
- 文档页数:19
山西省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参乘(shèng)奇葩(bā)顷之(qīng)长歌当哭(dàng)B . 刀俎(zǔ)瘦削(xuē)劲敌(jìng)叱咤风云(zhà)C . 箕踞(jù)骨髓(suí)衣钵(bō)屏息以待(bǐng)D . 约契( qiè )攒射(cuán)拊心(fǔ)妄自菲薄(fěi)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就是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
B . 美国在捷克部署导弹防御雷达设备的计划遭遇挫折,原因是计划部署雷达的基地附近一个村庄的居民通过“公决”的形式否决了这一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议案。
C . 生产景泰蓝的北京工艺美术厂以背负4000多万元债务、资不抵债等四项“罪名”被法院裁定破产。
据悉,导致这家老字号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人才断档引起的。
D . 国家知识产权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3. (2分)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眸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历程,那些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精品力作,对当下和今后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有诸多启发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意旨。
用艺术的方式反映人民的心声,关注人民的命运,表现人民的疾苦,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特别是主题性美术创作最重要的精神特质。
今天,当代美术创作的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目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已成为时代对艺术家提出的重要课题。
20世纪以来那些经典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无不深切关注着人民的生存境遇,讴歌着人民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本质内涵,也必然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是表现出浓郁的家国情怀。
用艺术的方式抒发家国情怀,高扬民族集体的奋斗精神、自强意识,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最重要的精神底色。
今天,中国的当代美术不仅要承扬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古代优秀传统,也应承扬百年来在争取民族解放与发展中形成的为民族呐喊、为时代而歌、为祖国抒怀的新传统。
全球范围内的现当代艺术,都在以拓展延异的方式拉开与传统艺术的距离,少有像中国的现代艺术那样与现实、与时代、与国家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并形成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品格。
中国当代艺术家家国情怀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用心去体验时代变革中的新气象,用真情融入现实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我的艺术理想与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三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情相融合。
真实性是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的前提,而艺术性是重大主题美术创作最重要的价值。
重大题材,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关涉史实,更关涉艺术家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体验与感悟,关涉创作主体的文化想象与情感投入。
无论是查希文的《开国大典》,还是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不同时代对同一题材的表现,无不暗含创作者对历史人物、事件与文明成果独特的、具有时代性的认知与感悟。
创作者在历史回眸中融入自己的文化与情感因素,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这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苏教版必修5第三、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
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
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
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了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
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
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
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
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Cosplay、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
山西2019 ~ 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内容:必修5)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出现了“山水城市”的概念。
山水城市并不是简单地指有山有水的城市,而是指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其核心精神是用“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居环境。
处理山水之景与城市的关系,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隐、喻、融。
隐可以是顺其自然。
如山应保留山形固有之势,加强林木绿化,形成植被群落,繁荣林中生物,进而形成“自然而然”的平衡的生态圈;水亦要因势而导,保持和增加其原有之魅力。
以武汉为例,各湖区因周边环境和所处位置差异,可分别形成自己的个性风貌,如东湖的秀、梁子湖的帅、南湖的雅、月湖的韵等,在景观建设时稍加修饰即可。
隐也可因景而造,将人工环境巧妙地隐含于自然环境之中,隐人工显自然。
喻的本质在于为单纯的生态环境注入浓郁的人文气息,使二者相得益彰,互相映衬。
自然形态的山水经艺术的描绘方能展示出深蕴之美,许多不为人知的山水因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题咏而千古传颂,魅力独具。
如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不仅描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更是烘托出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气势。
相对于对历史上文化艺术的传承,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同地区的人们同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磨合,人性与自然性相互渗透、影响,逐步形成了“人--景”互喻互指的文化形态,即地域特色文化。
这种地域特色文化的建立与强化,可以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对于其他文化形成强烈的吸引,进而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发展。
融即融合,包含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人与环境的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整体表现为一种和谐。
这种和谐可以是对比的和谐,也可以是韵律、节奏的和谐。
法国巴黎城区德方斯新区利用一条河流将该区与旧城区进行划分,河两岸新旧对比的建筑景观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碰撞的思考。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生注意:1.本这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苏教版必修5第三、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
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
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
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了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
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
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
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
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Cosplay、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
山西省2019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潮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
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而反过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
和前三次_____________,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部分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外转移。
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
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______________甚至还要更加领先。
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______________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______________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
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B . 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C . 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D . 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大相径庭毫不逊色难免强迫B . 截然不同平分秋色不免逼迫C . 截然不同毫不逊色难免逼迫D . 大相径庭平分秋色不免强迫(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B .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C .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D .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下降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三下·厦门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2020学年上党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苏教版必修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
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
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
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了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
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
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
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
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Cosplay、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
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二上·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
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
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日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
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
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迭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
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
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
山西省城区2019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7高三上·定州月考)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蜀道难》一诗中,渲染蜀道上凄清苍凉的环境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③《咏怀古迹》中,杜甫“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简短而雄浑有力的诗句,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④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抒发了羁旅无依,思念故土的惆怅之情。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2020·普陀模拟) 按题目要求选择。
(1)某班级同学编了一本描写自然山水的文集,以下内容适合用作广告语的一项是()A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 .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C .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D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A . 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 . 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 . 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D . 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3. (22分) (2019高二上·虹口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请接受残酷迟子建①一个儿童站在漆黑的楼道里敲一扇铁灰色的门,他没有听到回答声;一个年轻女子伫立在百货商场柜前为丈夫购买丧服的衣料;一个探险者倒在茫茫无际的丛林中,弥留之际他发现鹰和乌鸦在头顶鸣叫盘桓不休;一个终日坐在河边洗衣的女人突然有一天发现河对岸那棵美丽的椴树让人砍了,而那椴树正是她曾与弃她而去却缅怀不已的恋人约会过,从此她不再来河边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