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9(教案)武松打虎教案 2
- 格式:pdf
- 大小:85.75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科目:小学语文2. 教学年级:四年级3. 课文名称:《武松打虎》4. 教学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敢于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简介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4. 深入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2)强调勇敢、正义的品质,鼓励学生敢于战胜困难。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武松打虎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3.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情况如何?4. 是否有学生表现出对课文主题的深刻理解或独到见解?5.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七、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武松打虎》,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点,分析其勇敢、机智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武松的形象特点,培养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深入理解课文,分析武松的勇敢和机智。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法: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思维导图模板。
4.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展示武松打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分析武松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武松的勇敢和机智。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实践活动(1)思维导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总结课文内容。
(2)角色扮演: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3)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武松打虎》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角色扮演道具(如武器、衣物等)4. 情景模拟场地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武松打虎》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在故事中的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感悟武松的性格特点。
4. 课堂展示(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生动展示《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2)情景模拟:学生模拟故事场景,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故事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人物形象深入分析,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武松打虎》的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5.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并进行相关拓展。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武松打虎》,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及特点。
(2)学会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2)学习武松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及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武松打虎过程的细节描绘。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以武松打虎的故事为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播放《武松打虎》的音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4.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及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4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武松打虎的勇敢和智慧。
(2)问答环节: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5.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5.2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武松打虎的场景。
5.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武松的勇敢和正义。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故事情节的把握。
3. 感悟文章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文中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武松打虎》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相关故事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武松打虎》。
2. 收集有关《武松打虎》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学生课前预习所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武松打虎》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题目。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c.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a.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b.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字词。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武松这个人物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课件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 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武松打虎》这个故事。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学习生字词。
4.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5. 讨论与表演: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拓展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生字词测试:通过默写或填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学语文课文《武松打虎》优秀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运用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勇敢、智慧、正义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品质。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
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语气。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5.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武松的相关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勇敢、智慧、正义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从生活中举例,说明勇敢、智慧、正义的重要性。
2.拓展作业:(1)阅读《水浒传》其他篇章,了解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
(2)观看电影《武松》,对比课文,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教学反思1.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可以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2.在分析武松性格特点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课后作业的设计可以更加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9 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
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
”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
1.刚才我们说到了虎是怒虎,我们先来看看老虎的出场,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这是对老虎的什么描写?
2.这样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突然随着一阵狂风出现在武松面前的时候,武松已经没有退路,他在打虎之时,使用了非常正确的战术。
第四、五段都是写武松怎样打虎的,那么这两段武松打虎的战术有什么不同吗?
3.第一个阶段采用的什么战术?(守)。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
4.默读。
用“——”画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画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
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
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
6.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7.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
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反击,反守为攻。
8.自由读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旁边做上批注。
9.刚开始用什么打?结果呢?
10.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应呢?
11.这时老虎还能咆哮,还能扒泥,武松仍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老虎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
12.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彻底解决了老虎。
13.小结:我们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
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
的句子加以体会。
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
4.作者写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
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5.武松虽然心中也会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
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
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四、总结全文,激励阅读
作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武松的形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
《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