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文900字-推荐word版 (2页)
- 格式:docx
- 大小:16.88 KB
- 文档页数:2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考作文你知道吗?咱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宝贝啊,可不光是摆在博物馆里的瓶瓶罐罐、书画典籍,还有好多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深深扎根在咱生活里的东西,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啦。
就像我老家的皮影戏,那可真是一绝。
一块小小的白布,后面几个老师傅拿着那些雕刻得精美绝伦的皮影人儿,灯光一打,一场大戏就开场了。
那些皮影人儿在老师傅的手上就像活了一样,一会儿是威风凛凛的将军在战场上杀敌,一会儿是娇俏的小娘子在花园里赏花。
可现在呢,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是越来越少喽。
年轻人都忙着去大城市打拼,觉得这皮影戏又不能赚钱,又土气。
这可让我这心里啊,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咱再说说那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吧。
每到端午节,河边那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
一艘艘龙舟就像蛟龙出水一样,在河里你追我赶。
划龙舟的汉子们个个肌肉鼓鼓的,喊着震天的号子。
这可不光是一场比赛,这里面包含着咱们对屈原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呢。
但是呢,现在有些地方啊,因为河流水质变差啦,或者是年轻人对这个传统活动热情不高,龙舟竞渡也没以前那么热闹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是咱中华民族的一个大宝藏,里面装满了故事、智慧和情感。
可现在这个宝藏却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这就好比你家里有个装满了金币的箱子,你却把它扔在角落里,任它蒙尘,多可惜啊。
为啥非遗会走到这一步呢?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发展太快了,大家都在追求新的东西,像什么流行音乐啊,好莱坞大片啊,那些传统的东西就被挤到一边去了。
另一方面,传承这些非遗的难度也不小。
比如说那些传统的手工艺,要学好得花好多年的时间,还得耐得住寂寞。
现在的人啊,都比较浮躁,谁愿意花这么长时间去学一门不能马上看到收益的手艺呢?不过呢,咱也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非遗消失。
我们得行动起来。
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关于非遗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这些东西的魅力。
就像我小时候要是学校有皮影戏的课程,我肯定第一个报名,说不定现在也成了皮影戏大师了呢,哈哈。
政府也得加大扶持力度,给那些非遗传承人一些奖励,让他们能安心地把自己的手艺传下去。
描写中国非遗作文5篇描写中国非遗作文(精选篇1)我爱鲜花、我爱大海、我爱草原,但我更爱我的家乡——全南。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的三色文化,分别是古色、绿色、红色文化。
我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古色文化。
我的家乡的雅溪围屋、天龙山寺都是古色文化的代表。
围屋它是在龙源坝镇雅溪村里面的古屋,一共有两座,一座是石头做的,一座是土做的,它们俩都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那座土围屋是先做好的,而石围是后来做的。
它们不但可以居住,还可以用来抵挡外敌。
天龙山寺,它位于天龙山上。
是因为山形似一条龙腾飞,而得名。
寺庙建在山崖边,现在山梁之间建立了一座玻璃桥,在上面可以看见整座全南县城。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绿色文化。
在我们全南,有很多绿色文化的代表,比如葡萄,葡萄是我们全南最有名的钥匙。
烧斗的葡萄,它个个硕大饱满、酸甜可口,比如说公园有梅子山公园,它的树就十分茂盛。
晚上,梅子山公园上的百盛塔,就会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最后,我来给大家介绍红色文化,我们全南可是红军的经过地。
在全南,近段时间有一部电影《八子》,讲了红军的故事。
梅子山公园可是革命胜地,因为那里有烈士纪念碑,无数烈士葬身在这里。
家乡啊!你是美丽的、富饶的,我要高声赞美你!我爱你,家乡!你的文化让我们着迷,我深信家乡的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好!描写中国非遗作文(精选篇2)今天,我的心情如同阳光一样明媚。
因为我即将参加一次特殊且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叶店文化礼堂“非物质遗产文化学习之旅”。
我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和我班赵弘胤同学一起去育英楼集合,紧随着陆陆续续到来的同学和老师,我们手拿笔记本整装待发。
50位同学有序的排好队伍,跟随带队老师徒步来到我们今日的目的地:叶店文化礼堂。
一跨进纸、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栩栩如生的绘画等琳琅满目,令人感叹不已。
接下来是分组活动,我被分到漆画组学习。
漆画以天然漆为主要材料,它的技法丰富多彩,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们生活相关密切的实用装饰品。
在漆画老师的指导下:首先,用红色的漆画花瓣,下笔轻提笔重,注意每片花瓣的位置,不要群魔乱舞;接下来画叶子,因为没有绿色的油漆,就把蓝色漆和黄色漆混合在一起,黄色漆多一点,蓝色漆少一点,均匀搅拌后就变成绿色的了。
家乡非遗作文开封
今天,老师再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家乡非遗技艺”。
我一下就他知道了洛阳,我的家乡。
开封竟像一座古老的的宝库,里面藏了许许多多奇妙的宝贝。
我我最喜欢的应该是开封的“包公文化”。
每年清明节,都会有许多人走进包公祠祭拜包拯。
我明白包拯是北宋时期的大清官,他是我们开封人的骄傲。
我老爱在包公祠里踱着步,想像之中着包拯审案时的凝重表情,也想象中着他为百姓伸张正义时的果敢。
开封的美食也超级多,.例如小吃街上的众多小吃。
那里的灌汤包,皮薄馅多,汤汁鲜美。
另外各种各样的面食,诸如麻团、油条,另外煎饼果子……真的美味极了!
我最很喜欢在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里快乐玩耍。
那里有许多古建筑,感觉起来很可爱。
我还看见许多穿着古代服装的人在街上踱着步,他们好像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和现代一样。
我很喜欢我的家乡,因为它充满了文化和美食。
我以后会努力学习,让许多人清楚我的家乡,打听一下开封的非遗文化!。
关于山西非遗民俗文化的作文山西的非遗民俗文化,那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咱们山西人,说起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里那个自豪啊,就跟数自己家宝贝一样。
说到非遗,我就想起了咱们山西的剪纸、面塑、泥人、皮影这些手艺。
特别是剪纸,那可真是一绝。
你看那剪出来的花儿、蝴蝶,活灵活现的,简直就像真的一样。
还有那面塑,捏出来的人物、动物,个个都是栩栩如生,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摸摸看。
再说说泥人,这可是咱们山西的一大特色。
泥人捏出来后,再涂上颜色,那简直就是艺术品。
那些泥人儿,有的憨厚老实,有的聪明伶俐,还有的调皮捣蛋,真是各有各的性格。
还有皮影戏,这可是咱们山西的传统文化瑰宝。
皮影戏里的小鬼、大仙,一个个活灵活现,看得人眼花缭乱。
那些皮影演员们,手起刀落,那影子就像是真的一样。
咱们山西的非遗民俗文化,不仅仅是这些手艺,还有那些传统节日、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等等。
比如说端午节,咱们山西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中秋节,咱们有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还有那些民间故事,讲的都是咱们山西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非遗民俗文化,不仅让我们山西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也让全国人民都能感受到咱们山西的魅力。
这些文化遗产,就像是我们山西人的一张名片,让全世界的人都来了解我们山西。
所以啊,咱们山西人要好好保护这些非遗民俗文化,让它们代代相传,永远发扬光大。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山西,知道山西的非遗民俗文化,让山西的文化走出去,让世界都感受到咱山西的魅力!。
非遗文化作文(通用29篇)非遗文化作文 1此时此刻,我以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永嘉昆剧团为对象,了解永昆的唱腔,现场体验永昆的艺术魅力的小记者的身份而来到东南剧院。
到场后,我细心地听着老师的讲解。
在讲解中,我知道了永嘉昆剧也称“南戏”,永嘉昆剧历经800年变革、磨难,南戏渐渐消亡了;同时昆曲也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伴奏乐器,主要以曲笛,辅助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等……还有永嘉昆剧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昆剧的速度比其他什么剧都要快一点,脚步也稍微快一点。
大致的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后,几位演员给我们表演一段。
虽然没有穿上表演服,也没有发出声音来唱,有点遗憾,但是我也可以看出演员在十分认真的表演。
我最欣赏一位女演员耍起红缨枪来英姿飒爽。
她转红缨枪的速度快极了,转的时候眼睛没有看着红缨枪而是平视前方。
这位女演员她练了半年才练成了。
接下来是采访时间,我还没想好问题,只好听其他同学问演员们。
同学们有的问演员们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有的问他们练了几年了;有的问他们的家人赞不赞同自己唱昆剧……如此诸多的问题受访者则耐心地回答。
有些同学还让演员们签名呢!这些演员摆poss的时候眼睛会突然变大和发光,估计是他们唱都唱习惯了。
这时我发现,有些人带了照相机、录音笔。
我只带了笔和纸,不能拍照片了。
下次我再参加这些活动时会早点准备好,不像今天一样了。
非遗文化作文 2暑假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住到了姥姥家,姥姥家在北锣鼓巷社区。
六朝古都老北京在不停的变化和更新,我姥姥家那里的胡同也正在进行拆违改造,放眼望去,青砖灰瓦小胡同的院子错落有致,绿草花坛大槐树的道路映入眼帘,平房胡同小区充满温馨和谐,与水泥林立的楼房小区完全不同,多了几分皇城文化的气息,还有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胡同里游览参观,好不热闹。
今天姥姥、姥爷要带我去参加社区举办的非遗文化活动---“彩拓”这次活动是在皇城古老的“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校”书法教室进行,北京一中是姥爷的'母校,姥爷的父亲也曾在一中教书。
描写非遗文化的文章《描写非遗文化的文章》嘿,你们知道吗?我前段时间可算是亲身感受了一把非遗文化的魅力,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那是在一次回老家的途中,路过一个小镇,正好赶上那儿在举办一个非遗文化节。
哇哦,那场面可热闹了,到处都是人,街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还有好多人在表演一些我从来没见过的节目呢。
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赶忙凑过去看个究竟。
我先看到的是一个老爷爷在捏面人儿呢。
他面前摆着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五颜六色的面团,还有一些小工具。
老爷爷的手那叫一个巧啊,就看他揪下一小团面,在手里搓搓揉揉的,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形状。
我凑得近近的,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就盼着看他接下来要捏啥。
老爷爷好像察觉到我在旁边看得入神,还笑着问我:“小家伙,想不想看我捏个孙悟空呀?”我一听,立马兴奋地喊:“好呀好呀!”只见老爷爷又揪了几块不同颜色的面,先把一块黄色的面搓成了一个圆圆的脑袋,然后用黑色的面捏出了眼睛、鼻子和嘴巴,那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可精神啦。
接着他又用红色的面做出了孙悟空的衣服和帽子,再用金色的面弄出了根金箍棒。
嘿,没多会儿工夫,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面人儿就出现在我眼前啦,我都看呆了,心里直佩服这老爷爷的手艺。
再往前走,我又瞧见一群人围在一块儿,里面传来“咚咚锵锵”的声音。
我好奇地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几个大叔在表演舞龙呢。
那条龙可长啦,五颜六色的,龙头做得特别威风,张着大嘴,好像要把人给吞下去似的。
大叔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根杆子,杆子上连着龙身的一部分,他们配合得可默契了,一会儿把龙高高地举起来,在空中舞动,就像龙在云里穿梭一样;一会儿又把龙身压低,在地上盘旋,真的就跟活龙似的。
周围的人都在鼓掌叫好,我也跟着喊得嗓子都快哑了。
通过这次在小镇上的经历呀,我就琢磨着要好好写写这非遗文化啦,也琢磨出了一些门道呢。
写非遗文化呀,得先把自己亲眼看到的那些非遗项目的表演或者制作过程描写得细致入微咯。
就像我刚才说的老爷爷捏面人儿,要把他怎么揪面、搓面、揉面,还有用不同颜色的面做出各个部位的细节都写出来;还有舞龙的大叔们怎么举着杆子配合舞动龙身,把龙举高、压低的动作都得描绘清楚。
我家乡的非遗文化作文
非遗文化是指具有民间传统特色、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得到法律和社会各方面认可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家乡是一个拥有丰富非遗文化的地方,这里有着许多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传统技艺,让人们流连忘返。
其中,非遗表演文化是我家乡非常著名的一种文化形式。
比如说"皮影戏",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以皮影为主要表演形式,音乐、声响、灯光、口技和段子是配合表演形式的艺术手段。
在我家乡,人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地接触到皮影戏这种表演文化形式,听大人讲故事、看他们的手掌灯投射的影子,让我们陶醉其中。
不去追捧电视电影等现代表演艺术的潮流,反而去关注这些祖辈传承的文化,也表达出了那种重视家国情怀、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文精神。
此外还有许多民间传统技艺。
比如石雕、木雕、剪纸等等,这些技艺都渗透着乡土文化的韵味。
我们小时候总会看到马路边站着一位老人,手持木桩,不断地雕刻着,而他手中的木板和他手下的工具,就是一副美妙的歌曲。
当然也有剪纸这种让人艳羡的手工艺术,剪出来的形状多种多样,展示出来也让人眼前一亮。
总之,家乡的非遗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气息,我们要珍惜这些非遗文化,让其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后代能够像我们一样,在这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五千年的历史底蕴。
我爱非遗作文非遗,这两个字听起来好像有点高大上,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但其实啊,非遗就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像个亲切的老朋友,默默地陪伴着咱们。
我特别喜欢回老家过年,因为每到那个时候,就能看到村里的舞龙表演。
那可真是热闹非凡!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围在一起,那场景,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舞龙的队伍一般由十几个人组成。
龙头那部分特别重,得要力气大的壮汉才能举得起来。
龙身则是一节一节的,用彩色的布包裹着,上面还画着精美的图案,有腾飞的巨龙,有鲜艳的花朵,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浓浓的喜庆。
表演开始前,大家都会先热热身,活动活动筋骨。
然后,随着一阵响亮的锣鼓声,舞龙正式开始啦!举龙头的大哥最是关键,他要控制好龙头的方向和节奏。
只见他双手紧紧握住杆子,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前方,那眼神仿佛在说:“看我的,一定让这龙舞得威风凛凛!”龙身的队员们也都不含糊,他们跟着龙头的节奏,一会儿左右摆动,一会儿上下翻腾。
那龙就像是活了一样,在空中飞舞着,时而昂首挺胸,时而俯身冲下,真是太精彩了!我还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跑到了舞龙的队伍中间,大家都吓了一跳。
可是舞龙的队员们反应特别快,巧妙地避开了小朋友,没有让他受到一点伤害。
那个小朋友呢,也被吓得不轻,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这时候,旁边的大人们都笑了起来,纷纷安慰小朋友。
小朋友回过神来,也跟着大家一起笑了,那场面真是又惊险又温馨。
舞龙的时候,周围的气氛那叫一个热烈。
大家一边看,一边欢呼鼓掌,还有的人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扭动着身体。
小孩子更是兴奋得不行,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想要看得更清楚。
除了舞龙,还有剪纸也是我特别喜欢的非遗项目。
我姥姥就是个剪纸的高手。
小时候去姥姥家,总能看到她坐在窗前,拿着一把小小的剪刀,在一张红纸上剪来剪去。
我就好奇地凑过去,瞪大眼睛看着。
只见姥姥的手特别巧,剪刀在她手里就像是有了魔法一样。
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出现在了眼前。
姥姥剪纸的时候特别认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红纸,嘴里还念叨着:“这小兔子啊,要剪得活泼点,才有灵气。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精选27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篇1今天,同学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来考查。
走进非遗中心,映入眼帘的是那一个个栩栩如生、雕刻精巧的黄杨木雕。
看看那一个叫《苏武牧羊》的木雕,那一位老者被刻得惟妙惟肖,就仿佛那是一位真人正在放着羊。
还有一个叫《哟哟鹿鸣》的木雕,那雕得是一匹匹鹿正在山上飞奔,所谓是万鹿奔腾啊!还有《枪挑小梁王》、《大地》、《滴水观音》、《柳枝观音》等很多古朴端庄、色泽鲜润光亮的木雕呢!再往前走,就是中国一绝的首饰龙了!这个首饰龙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仔细看那条首饰龙,那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有:挤棉花、农妇织布、艄公摇橹等。
后来,我们又听了讲解员的话,知道了这条首饰龙,长4.5米,高3米,宽2米。
讲解员孜孜不倦地讲解着,她说:首饰龙中间龙身上有5—7层楼阁,外部以细纹刻纸装饰,内部楼阁上有70多个亭台,光人物就近有300个了!这一整条龙灯,装有木制齿轮转动装置,才使上面的人物动了起来。
欣赏了首饰龙,下面,就到了我最喜欢的地方细纹刻纸!细纹刻纸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真得好悠久啊!细纹刻纸是古代瓯越文化的重要部分,被誉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
乐清的细纹刻纸大都以传统题材为主,包括了花卉、鸟兽、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
这细纹刻纸把那一幅幅图画刻得仿佛那是活的一样,那儿图画可多了,如:《一百零八单八将》、《西游记》等,细纹刻纸刀法工整细腻,图案细如发丝。
后来,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非遗:非遗,再见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上了大巴。
我心想:非遗可真是我们乐清的瑰宝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篇2今天,老师布置我们回去写一篇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文,我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去问妈妈,妈妈也说不清楚。
于是我和妈妈用了“百度”搜索,网上是这么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的民间文化遗产。
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750字标题: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个地方都有一种或多种非物资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象征。
而我所生活的家乡,也有着一种令人骄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剪纸,这种源于中国民间的艺术形式,是我家乡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我家乡,几乎每个人都会剪纸,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能从剪纸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春节来临,家里的老人们就会拿出红纸和剪刀,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剪纸。
有的是福字,寓意着吉祥如意;有的是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还有的是花鸟虫鱼,寓意着生机勃勃。
这些剪纸被贴在窗户、门框、墙壁等处,给家里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的手工艺逐渐被现代化的机器取代,剪纸也不例外。
如今,虽然市面上有很多机器生产的剪纸,但是在我看来,那些手工制作的剪纸更加具有生命力和魅力。
因为每一幅剪纸都是作者用心去创作的,每一道线条、每一个图案都充满了感情和温度。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的家乡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比如在学校开设剪纸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并学习这门艺术;又如举办剪纸比赛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剪纸的魅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更好地走向世界。
总的来说,我为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到自豪,也对它充满了敬意。
我希望在未来,我能用我自己的方式,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最新2018】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文900字-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文900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可是一个新兴的节日,来到家乡亦不过只是短
短五个年头。
可就是这个新颖的节日,唤起了人们心中对古朴古韵的无限情感。
“嘀嘀哒——嘀嘀哒——”老街上敲敲打打,好不热闹。
大红的花轿,敬
业的轿夫,专业的司仪队,好像真的把我们带回了许多年前的那个大喜日子。
人们聚在一旁,老人家们更是议论个不停“我们以前啊——”,是啊,如果不
是这样特殊的怀古节日,谁还能回忆起那快被遗忘的老时光?沿着老街继续前行,我发现类似的风俗节目还真不少。
编箩筐的,制草鞋的,泥刻的,剪纸的……令人眼花缭乱。
没有隆隆作响的大机器,只是手工制作,也能做出一份
特别的精巧与细腻。
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奶奶引起了我的注意。
白白的头发,满布的皱纹,似乎
都在宣告着主人所经历的风霜。
可她非但没被无情的岁月所击垮,反而保持着
一种历练后的轻巧。
一个木架,几缕布线,你也许很难想象这怎么能织成一匹
精细却又不失结实实用的布。
可在老奶奶的手中,这起起,那勾勾,色彩鲜明
的十二生肖像就应运而生。
这条线连着那条线,那条线又压着这条线,细细的
丝线一头连接着现代,而另一头的历史却好像与我们渐行渐远。
老奶奶身后是一幢古朴的小楼,里面展出的是许多楼主从各个地方搜寻来
的古物。
大到雕花木床,小到锅碗瓢盆,上面的图案无不精美细致,栩栩如生。
就连乍看普通的木盆也有不平凡之处,所刻的八仙过海中八个人物神情各有不同。
有的桀骜,有的不羁,有的和蔼,有的慈祥,简直要把这八位仙风道骨的
仙家刻活了。
“以前的人可真聪明!”我发出由衷的赞叹。
“那现代的人就不聪明了吗?”妈妈反问,我哑口无言。
旁边一位不认识的叔叔却开口说话了,“不是
现代人不聪明了,是我们在变懒!”
我们在变懒吗?确实,一系列工业文明机器的诞生,使我们忘记了手工,
忘记了祖先的那份钻研与探索。
可这些真的能代替一切吗?现代的技术也许模
仿出它们的样子,却少了几分手工的灵动;可以做的比他们更丰富,更多彩,
却又少了几分历史的古香古色。
正如我无法推断出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手工杰
作花费了制作者多少的时间与精力,在这年头,已经很少会有人这么“慢”的
去做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