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六周教案设计_4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伟人”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展现了伟人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单元“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三单元“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基础上的发展提高。
从“借助图片”到“借助词句”,从“讲述课文内容”到“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本单元教学建议以读为主线,并引导学生课前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课文编排《八角楼上》叙述了革命战争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呕心沥血工作的场景。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赞扬了革命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
《难忘的泼水节》通过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总理的平易近人,心怀百姓。
《刘胡兰》叙述了刘胡兰同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刚正不阿,不屈不挠,英勇就义的故事,表现了她无畏的英雄气概。
整体而言,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以“革命先辈”为线索,力图通过文本阅读,感受到镌刻于炎黄子孙骨子中不屈不挠,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语文要素本单元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鉴于文本的内容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时空距离,在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我们需要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解读更好地去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为此,每一篇课文的课后题中,都提示了帮助学生理解的不同路径。
如《八角楼上》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本内容。
《朱德的扁担》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关注描写朱德同志挑粮时的一系列动词,借此体会人物形象。
《难忘的泼水节》课后题,则提出借助词语,讲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
《刘胡兰》一课课后题,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体会人物精神的相关要求。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二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语、句子、语法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书写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语文学科。
二、教学内容:1. 复习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生字词。
2. 复习课文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理解、背诵。
3. 复习句子结构,包括简单句、复合句、疑问句等。
4. 复习语法知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巩固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
2.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3. 采用练习法,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3. 课文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句子结构复习:教师讲解简单句、复合句、疑问句等句子结构,让学生进行练习。
5. 语法知识复习:教师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语法知识,让学生进行练习。
6. 阅读理解练习:教师给出阅读材料,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回答问题。
7.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思想。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9.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后阅读理解练习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总结回顾,导入新课(指向目标3)1.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听老师介绍。
1.全班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3.学生举手,提出质疑4.学生利用形声字记忆法,识字生字“泼”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毛泽东、朱德这样的伟人,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近伟人——周总理,学习新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2.泼水节,究竟是怎样的节日呢?请大家看看下面的介绍。
(PPT出示泼水节的介绍)3.今天我们学习与泼水节有关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识记生字“泼”。
5.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惑?6.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泼水节有大致的了解根据题目,了解课文基本信息利用所学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学生能抓住题目中关键词“难忘”学习和理解课文。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了解泼水节的相关习俗,了解故事的年代背景。
为后面学习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做好铺垫。
巩固生字识记方法,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环节二:识字学词,整体感知(指向目标 1、3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记号,标自然段序号。
一.自读课文。
提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出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拼读;难读的句学生能正确标出自2.(1)学生自己拼读生字,口头组词。
(2)学生开火车读、在小老师带领下读词。
(3)学生学习生字借助图片认识实物,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②③④⑤学生运用多种狮子方法识记生字。
子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标上自然段序号。
2.同桌合作读认字条(读认字条的时候看看你能得几颗星:一颗星-按顺序拼读;两颗星-遮住拼音按顺序读;三颗星-遮住拼音打乱顺序读)3.检查自学情况。
(1)各自练读词语,读好翘舌音“盛、祝、驶、寿”,后鼻音“龙、容、康”。
(2)小老师教读,相机正音,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写话《我向大自然提“问号”》是教育部2017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话内容。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写话《《我向大自然提“问号”》》展示例文,用疑问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大自然的疑问,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先说后写、仿写等形式让学生多动口、多练笔。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的双眼里不但闪烁着求知的渴望,最喜欢吸收新知识的时期,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感到新奇,脑子里充满了无数的“问号”。
教材针对儿童这一年龄特点,选取儿童感兴趣的例文,用疑问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大自然上许多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小懂得用眼睛去发现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品质。
设计理念:本写话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用信息技术(微课、课件、图片动画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学生有听、说、读、写的环节,层层深入,落实到位。
教学目标:1. 通过微课《认识疑问句》,知道写疑问句的要点;2. 发现大自然(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留意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3. 鼓励学生乐于动脑,让学生用疑问词从不同角度提出对大自然的疑问,能仿照例文,并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了。
教学重点:仿照例文,根据写疑问句的要点,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了。
教学难点:用疑问词从不同角度向大自然提问。
教学准备:微课、图片、ppt、音乐、写话纸教学过程:《蓝猫淘气3000问》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从各个方面介绍小朋友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同时通过这些小故事向小朋友传达天文地理、人生哲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北极熊是怎样生活的?人为什么需要睡觉……这些问题的答案尽在《蓝猫淘气3000问》幽默系列。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认识400个左右生字,会写200个左右生字。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汉语拼音教学2.生字词教学3.阅读教学4.写作教学5.口语交际教学6.语文园地教学三、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汉语拼音教学2.第二周:汉语拼音教学3.第三周:生字词教学4.第四周:生字词教学5.第五周:阅读教学6.第六周:阅读教学7.第七周:写作教学8.第八周:口语交际教学9.第九周:语文园地教学10.第十周:复习巩固第一周:第1课:《汉语拼音入门》1.学习声母、韵母、声调。
2.练习拼读音节。
第2课:《声母、韵母复习》1.复习声母、韵母。
2.练习拼读音节。
第二周:第3课:《声母、韵母综合练习》1.练习声母、韵母的拼读。
2.学习音节的拼读。
第4课:《声母、韵母、声调综合练习》1.复习声母、韵母、声调。
2.练习拼读音节。
第三周:第5课:《生字词入门》1.学习生字词。
2.练习拼读音节。
第6课:《生字词复习》1.复习生字词。
2.练习拼读音节。
第四周:第7课:《生字词综合练习》1.练习生字词的认读。
2.练习拼读音节。
第8课:《生字词应用练习》1.应用生字词。
2.练习拼读音节。
第五周:第9课:《阅读入门》1.学习阅读方法。
2.阅读童话、故事、散文等。
第10课:《阅读理解练习》1.练习阅读理解。
2.分析文章内容。
第六周:第11课:《阅读综合练习》1.练习阅读理解。
2.分析文章内容。
第12课:《阅读写作练习》1.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写作。
2.练习写作技巧。
第七周:第13课:《写作入门》1.学习写作方法。
2.练习写作。
第14课:《写作综合练习》1.练习写作技巧。
2.分析写作内容。
第八周:第15课:《口语交际入门》1.学习口语交际技巧。
2.练习口语表达。
第16课:《口语交际综合练习》1.练习口语交际技巧。
2.分析口语表达内容。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学⼆年级上册语⽂园地六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通过认识⽣活中的车船的⽅式,认识⽣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字的读⾳。
3、要求学⽣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法、作⽤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分析等⽅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的兴趣,进⼀步感受名⾔的魅⼒。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活中的车船的⽅式,认识⽣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法、作⽤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制作⽣字词卡⽚。
(学⽣) 课时分配:⼆课时 第⼀课时 ⼀、识字加油站。
1、学⽣借助拼⾳认识⽣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 考(考察)(考试) 2、读⽣字:⾃⼰读、同桌读、开⽕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车,下⾬车,边下⾬来边唱歌。
洒⽔车 长长⼀条龙,⾛路轰隆隆,跨河⼜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运货,运输⽴⼤功。
⽕车 ⽤脚踩,不需要⽤汽油的车。
⾃⾏车 要排队等,⼀个⼀个投币才能坐的车。
公共汽车 失⽕的时候⼀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抓坏⼈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结识字的⽅法。
⼆、字词句运⽤。
1、读⼀读,看谁读得准。
2023-2024年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xxx,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下面我将从单元整体解读、单元目标、单元学习框架、学习活动与作业设计、学习评价、教学建议六个方面来进行本单元的解读。
一、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革命先辈”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和《刘胡兰》四篇课文,这几篇课文都是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
通过单元统整学习,学生能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八角楼上》是一篇新收录的课文,叙述了革命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呕心沥血工作的场景;《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赞扬了革命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难忘的泼水节》通过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总理的平易近人、心怀百姓;《刘胡兰》叙述了刘胡兰同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刚正不阿、不屈不挠、英勇就义的故事,表现了他无畏的英雄。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和语文园地。
新版教科书将旧版中的课文大禹治水调整到了语文园地“我爱阅读”版块中。
整体而言,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和单元主题革命先辈相关,力图通过文本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镌刻于炎黄子孙骨子中不屈不挠、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其中,《八角楼上》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从而读懂课文内容;《朱德的扁担》借助描写朱德同志挑粮时的词语,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难忘的泼水节》借助词语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场景;《刘胡兰》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再借助词句体会刘胡兰宁死不屈的精神。
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第六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革命先辈”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由《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和《刘胡兰》4篇课文组成。
《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夜里在八角楼上写下许多光辉著作的事。
《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
《刘胡兰》写了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英勇牺牲的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二、语文要素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按照“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讲述,练习表达”的步骤来学习。
要素分解
1/ 1。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六周教案设计教学目的指要: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2、能正确书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要告诉我们的内容和寓意。
本周课程的主要目的:1、学会本单元的27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书写要求由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4、懂得关心弱小者,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5、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帮助别人的孩子。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做一个关爱弱小者,有同情心的孩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方法建议:图示法、谈话法、开火车法。
有效教法建议:谈话法、开火车法。
新型教法试验: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文《小黄鸡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家里养过小动物吗?(指名学生发言)小动物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讲了她们之间发生的什么故事?齐读课文题目《小黄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指名学生汇报(8段)。
3、小组内轮流读课文。
4、小组内选出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全班的同学听。
三、结合课文插图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汇报勾画的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中讲了什么故事?谁是故事的主人公?3、小黄鸡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鸡?4、妈妈说这只小鸡长不大,那它死了吗?找出书上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5、小黄鸡不仅没有死,还长成了大母鸡,下了鸡蛋,是谁的功劳呀?6、梅梅是怎样精心照顾小黄鸡的?课文用了哪些词语?7、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今后会怎么做?四、自学汇报。
(一)生字学习。
1、小组内交流勾画的生字,大家读一下,订正读音。
2、指名学生汇报勾画的生字和词语。
教师板书。
事伤切抢疼怀饭梦蛋班举接亏词语:故事伤心下班举着做梦鸡蛋怀里心疼吃饭多亏香甜抢着吃3、学生自由读生字和词语,挑出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学生读生字和词语,大家听,教师订正。
(二)回答问题。
1、课文中讲了什么故事?谁是故事的主人公?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讲述了一只瞎眼的小黄鸡,在梅梅的精心照顾下,长成了会下蛋的大母鸡。
赞扬了梅梅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梅梅、小黄鸡和妈妈。
2、小黄鸡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鸡?是一只瞎了眼睛的小鸡。
3、妈妈说这只小鸡长不大,那它死了吗?找出书上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没死。
几个月过去了,小黄鸡长成了大母鸡。
4、小黄鸡不仅没有死,还长成了大母鸡,下了鸡蛋,是谁的功劳呀?(从哪里可以知道?用书上的话说一说)是梅梅的功劳。
妈妈说:“还挺大!小黄鸡有今天,多亏了梅梅呀!”5、梅梅是怎样精心照顾小黄鸡的?课文用了哪些词语?小黄鸡的故事原来:闭着眼伤心不跑不吃精心照顾:抱托凑现在:长大下蛋6、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今后会怎么做?从小要有爱心,有同情心,关心、帮助弱小者。
五、识字、写字学习。
1、哪些字可以用学过的字帮助记忆?切:右边是“刀”,不是“力”。
怀:右边是“不”字。
饭:右边是“反”字。
梦:上面是“林”字,下面是“夕”,不要写成“歹”。
蛋:下面是“虫”字。
接:右边由“立、女”组成。
2、说说其他生字的识记方法。
抢:右边是“仓”字,不是“仑”。
班:左中右结构,两边是“王”。
举:上边是“兴”,不是“头”。
六、词语句子学习。
本课词语可结合课文理解,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
“多亏”是本课的重点词,不要以词解词,要通过读课文,了解在妈妈认为小黄鸡长不大的情况下,是梅梅一点一滴地精心照顾,使它慢慢地强壮起来,最后也能像别的母鸡一样下蛋。
结合这些内容来体会“多亏”的意思。
可以指名学生举几个例子。
如,我的学习成绩能有进步,多亏了小红的帮助。
“她和小黄鸡一起做着香甜的梦。
”要结合上文中“抱、托、凑”和“每天、总要”来理解:由小黄鸡吃不上食,又瘦又小,到有了梅梅细心喂养,慢慢强壮起来,它的心情是愉悦的;梅梅从开始坚信小黄鸡会长大,到精心照顾,看到小黄鸡强壮起来,她的心情也是愉悦的。
所以说,她和小黄鸡一起做着香甜的梦。
妈妈说:“小黄鸡能有今天,多亏了梅梅呀!”结合全文,将小黄鸡的今天和昨天对比,来体会梅梅的精心付出和妈妈对她的称赞。
七、朗读指导。
1、放课文朗读录音带。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要抓住“抱、托、凑、每天、总要、渐渐”等词,读出梅梅照顾小黄鸡的决心、细心和耐心。
妈妈和梅梅的两次对话,要认真体会人物心情,读出不同语气。
八、扩展活动。
1、小黄鸡、梅梅和妈妈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小组内自由讨论,然后指名学生说,看谁说得好。
2、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的家里,你会怎么做?3、你家里都有些什么小动物?你是怎么对待它们的?九、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小黄鸡和梅梅、妈妈之间的故事,通过学习,我们既为小黄鸡的不幸而难过,又为它遇见了梅梅庆幸,我们要做一个有爱的人,有同情心的人,帮助、关心别人。
十、课后练习。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与同学间分角色朗读。
3、完成课的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文《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年的3月5日,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情?(指名学生回答:学雷锋、做好事)那么大家对雷锋了解多少呢?你听说过雷锋叔叔的故事吗?(指名学生说,教师补充:雷锋叔叔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他上了学,当了解放军,并且多次立功,为人民贡献了他光辉的一生,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雷锋叔叔的精神却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今天我们来学习《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指名学生说本课的结构特点:本课共六个小节,一、二小节、三、四小节、五六小节用的是同样的表达方法,分别问小溪、小路、春风一个同样的问题,然后作了回答。
抑扬顿挫,感情丰富。
表达了人们对雷锋叔叔的怀念。
四、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汇报勾画的生字。
2、理解对雷锋叔叔的深情的呼唤,分别画出小溪、小路、春风的回答。
3、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五、自学汇报。
(一)生字学习。
1、指名学生汇报勾画的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雷锋叔叔寻迷顺背娘踏瓣珠滴终于2、学生自由读教师出示的卡片。
3、指名学生用开火车法读生字。
4、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得多,记得牢。
(二)回答问题。
长长的小溪雷锋叔叔在哪里?昨天,他曾经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用类似的方法回答第三、四小节和第五、六小节的问题。
不懂的个别指导。
五、识字、写字教学。
1、可以用熟字帮助记忆的字。
雷:可以用学过的“雨”和“田”帮助记忆。
锋:“蜂”和“锋”字音相同,偏旁不同,意思不一样。
叔:这个“叔”字中有我们学过的“上”、“小”、“又”。
寻:上下结构,下边是“寸”字。
迷:形声字,“米”和“迷”音节相同,声调不同,“迷”的第六笔是点。
顺:右边是“页”。
背:上下结构,上边是“北”,下边是“月”。
娘:左右结构,右边是“良”。
终:左右结构,右边是“冬”。
踏:左右结构,右上是“水”,右下是“曰”。
2、用部件法记住的字。
瓣:左中右结构,左右两边字相同,左边的“辛”字竖要变为撇。
中间是“瓜”字。
滴:注意右边下边的同字框里是“古”字。
于:笔顺一二于。
3、指导书写。
踏:右下边的“曰”字要写扁一些。
瓣:笔画较多,左中右三部分要尽量写得紧凑,防止把字写得太宽。
寻:下面“寸”字一横要写长,托起上边部分。
顺: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并且宽度大致相同。
锋、娘、踏、滴、珠、终:要写得左窄右宽。
六、(一)指名学生朗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1:雷锋叔叔曾经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把他送回家。
学生2:雷锋叔叔曾经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把老大娘送回家。
学生3: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二)我们都到哪里去寻找了呢?(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我们顺着弯弯的小路去寻找)1、请学生小声读读这两个小节。
2、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3、再读读,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要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读出对雷锋叔叔的呼唤和寻觅。
4、齐读。
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找到了什么?七、扩展活动。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曾经做过的好事以及自己的想法。
八、小结:雷锋叔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在今天的好生活下,更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
九、课后练习。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
3、完成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