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形态的分类(1)
- 格式:ppt
- 大小:434.50 KB
- 文档页数:50
1、风险: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
2、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可分为三类: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
3、风险的分类按风险的环境分类: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按风险的性质分类:纯粹风险、投机风险按风险的对象分类: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按风险产生的原因: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4、风险管理: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
P185、风险处理方式及其比较:1)避免:设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单位和中途放弃某些既存的风险单位。
2)自留: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担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
3)预防: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通过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而达到降低损失发生频率的目的。
4)抑制:在损失发生之时或之后为缩小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项措施。
5)转嫁:是一些单位或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单位或个人去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
P196、可保风险:即可保危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
7、可保风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风险是纯粹风险。
2.损失可以用货币来计算。
3.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4.风险的出现必须是意外的,风险的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
5.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6.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8、保险的性质:损失说、二元说、非损失说。
P249、保险: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
P28 10、现阶段我国保险业主要职能:1)经济补偿、2)资金融通、3)社会保障11、区分保险的基础功能和派生功能基础功能:1)分散危险功能、2)补偿损失功能派生功能:1)储蓄基金功能、2)监督危险功能 P3312、商业保险:又称合同保险或自愿保险,即保险双方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自愿订立保险合同,由投保人缴纳保险费,用于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合同约定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事件时保险人履行赔付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第五章保险形态的分类一、概念题1.共同保险[中央财大2012保险硕士、河北大学2012保险硕士]答:共同保险是指要保人与两个以上保险人之间,就同一保险利益,对同一危险共同缔结保险合同的一种保险。
在实务中,数个保险人可能以某一保险公司的名义签发一张保险单,然后每一保险公司对保险事故按损失比例分担责任。
从形式上看,共同保险与再保险相似,要保人仅需与某一保险公司接触,不必与各保险公司分别接洽,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反映的保险关系不同。
共同保险反映的是投保人与各保险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保险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法律关系;再保险反映的是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关系,再保险接受人与原投保人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其次,对风险的分摊方式不同。
共同保险的各保险公司对其承担风险责任的分摊是第一次分摊,而再保险则是对风险责任进行的第二次分摊;共同保险是危险的横向分担,再保险则为危险的纵向分担。
2.保证保险[对外经贸大学2011保险硕士]答:保证保险是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请求保险人担保自己的信用的一种保险。
保证保险的保险人代被保证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如果由于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犯罪行为,致使权利人受到经济损失,由其负赔偿责任。
保证保险有三个当事人:保证人即保险人,权利方即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义务方即被保证人。
在保证保险中,当所保证的事件发生,权利人遭受损失,但只有在被保证人不能补偿损失时,保险人才会代为赔偿。
被保证人对保险人(保证人)为其向权利人支付的任何补偿,均有返还给保险人的义务。
保证保险主要有两种形式:①履约保证保险,承保工程所有人因承包人不能按时、按质、按量交付工程而遭受的损失。
②忠诚保证保险,承保雇主因雇员的不法行为,如盗窃、贪污、伪造单据、挪用款项等行为而使雇主受到的经济损失。
忠诚保证保险按照雇主的要求可以投保其所有雇员,也可投保其指定的某些雇员。
3.职业责任保险[广东商学院2011保险硕士]答:职业责任保险是以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技术工作时因疏忽或过失造成合同对方或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所导致的经济赔偿责任为承保风险的责任保险。
人寿与健康保险教材第2章第二章传统人寿保险传统寿险是相对现代新型人寿保险而言的。
传统寿险的基本特征是保费固定、保障固定以及保单收益也是固定的。
传统寿险的基本形态通常包括三大险别:(1)以生存为保险事故的生存保险;以死亡为保险事故的死亡保险;(3)既可以生存又可以死亡为保险事故的生死混合保险。
对这些基本形态进行修订和组合可以形成许多各种各样适应人们需求的传统寿险品种。
第一节传统寿险的基本形态一、死亡保险死亡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死亡或终身为保险金给付条件的人寿保险。
保险人承担的基本责任就是被保险人的死亡。
死亡保险如果是有期限的为定期死亡保险,不限定期限为终身死亡保险。
(一)定期死亡保险(一般又称为定期寿险)定期寿险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寿险合同。
1583年6月18日承保的威廉·吉朋(Willian Gybbons)的12个月期的保单就属于此种保险。
1.定期寿险的概念定期寿险提供的是一特定期间的死亡保障。
特定期间有两种表示法:(1)以特定的年数表示,(如5年期死亡保险);(2)以特定的年龄表示(如保至50岁)。
无论以哪种方法表示期间,只要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死亡,保险人就给付保险金于受益人,如果被保险人生存至保险期满,保险合同即告终止,保险人即不退还已交保费,也不给付任何金额。
如想继续获得此种保障,必须重新投保。
2.定期寿险的特点定期寿险大多期限较短。
除长期性定期寿险外,通常它没有现金价值,不具备储蓄因素。
其保险费一般只含保障因素和最低限度的附加费开支,不计利息。
根据生命表,在一定时期内,死亡概率小于生存概率,被保险人通常都较保险期间活得更久,其保费也较低。
然而根据生命规律,越接近晚年,死亡概率增长的速度越快,从而导致保费的快速增长。
因此,定期寿险较低的保费所代表的是较少的给付。
事实上,由于定期寿险是在期内死亡的给付保险金,显然大多数投保此险种的被保险人在特定期内的死亡概率都较高。
另外,定期寿险满期时,被保险人有继续投保或中止的权利,希望继续投保而情愿缴高额保费者,显然不健康者居多,基于上述原因,定期寿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逆选择,其费率必然也是较高的。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第五章保险形态的分类本章要点●对保险形态分类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阐明保险的外延,探讨保险关系的表现及其具体内容。
保险的外延作为一种类别事物,其内容只有采用分类的方法才能全部展现出来。
●保险形态分类的标准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性质。
分类的方法有三种:法定分类法、理论分类法和实用分类法。
分类都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要体现保险合同的内容;二是要与法律规范和统计口径一致;三是要与国际市场的标准与做法衔接。
●保险形态分类的标准产生于保险实践,随保险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
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中曾经使用过的保险形态分类标准主要有保险经营、保险技术、保险政策、立法形式和经济因素五种。
●现实生活中比较定型的保险种类有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
第一节保险形态分类的意义与方法一、保险形态分类的意义保险形态分类的分析是为了阐明保险的外延,探讨保险关系的表现及其具体内容。
保险的外延是一种类别的事物,其数量已达数百种之多。
保险外延的内容只有采用分类的方法,即按照不同的属性,把那些数量众多的保险形态分成若干小类的方法,才能全部展现出来。
保险服务范围越来越宽,对形形色色的日益繁杂的保险形态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辨别不同类别保险形态的内在要求,寻找不同类别保险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在理沦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必要的。
保险形态分类的意义:首先,通过保险形态的分类分析,可以确定保险学的研究范围,了解保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
保险起源于海上保险。
海上保险在性质上属于财产保险。
然而,初始阶段的财产保险与当今社会的财产保险相比,无论其保障对象还是其责任范围,都有着某些质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可以通过保险形态的分类得到说明。
其次,保险形态的分类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弄清保险各种类别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改进保险经营方式,加强保险经营管理,建立健全与保险形态相适应的保险法规和制度,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章风险:引至损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随机事件实际结果与可能结果之间的差异的可能性。
主观风险说: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性.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客观风险说: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是可以测量的风险的特征:风险的特征包括:1客观性,风险虽具有客观性,但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人,风险是人们对事物客观状态的一种主观评价,因此又具有主观方面的意义。
2损害性,风险的发生总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风险总是与损失相联系,不可能产生损失的事故就不是风险。
3不确定性,风险事故的发生总会导致一定的损失,但具体损失的数量,金额等则无法事前准确预知。
4可测定性,通过对大量风险资料的统计观测,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可以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性。
5发展性,具体表现为质和量的变化。
风险的分类:1风险按其所产生的环境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2.按性质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3.按发生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
4.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
详细内容见课件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方法: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1风险的识别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它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1)现场调查法。
2)风险列举法。
3)生产流程图法。
4)财务报表分析法。
2.风险的估测:风险的估测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风险估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
3.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风险管理方法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两大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是事先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