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衍射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课时13.5光的衍射1.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知道什么是光的衍射及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能用衍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初步了解衍射光栅。
重点难点:衍射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和衍射条纹与干涉条纹的区别。
教学建议:光的衍射进一步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教学中,要让学生思考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的原因,而后再观察衍射实验,来说明衍射现象以及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复习机械波衍射的知识,来加深对光的衍射的理解。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衍射现象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导入新课:蜡烛照到可调节孔大小的挡板上,当孔较大时光沿直线传播,在光屏上形成类似孔的亮斑;当孔变得较小时,则屏上形成烛焰的像;当孔再变小时,在屏上形成比孔大许多的模糊区域,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解释吗?1.光的衍射(1)衍射现象:用单色平行光照射狭缝,当缝比较宽时,光沿着①直线通过狭缝,在狭缝后光屏上产生一条与缝宽②相当的亮条纹;当将缝调到很窄时,尽管亮条纹的③亮度有所降低,但是④宽度反而增大了,这表明光经过较窄的单缝时,并没有沿⑤直线传播,而是绕过了单缝的边缘传播到了更宽的空间,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
(2)常见的几种衍射:⑥单缝衍射、⑦圆孔衍射和泊松亮斑(圆屏衍射)。
(3)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孔或狭缝的尺寸与光的波长⑧差不多,或比光的波长⑨小。
2.衍射光栅(1)定义:由许多⑩等宽的狭缝等距离地排列起来形成的光学元件叫衍射光栅。
(2)原理:增加狭缝的个数,衍射条纹的宽度将变窄,亮度将增加。
(3)分类:衍射光栅通常分为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种。
1.光的衍射是不是说明光不能沿直线传播?解答:光的衍射与直线传播是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都是正确的。
2.光的衍射能证明光的哪种学说是正确的?解答:波动说。
3.衍射现象中,如果增加狭缝的个数有什么现象?解答:衍射条纹的宽度将变窄,亮度将增加。
人教高中物理选修
3-4 光的衍射(1)
【教学目的】1、理解常见的
2、比拟分析双缝干预与单缝衍射条纹的区别
【教学重点】光的衍射现象
【教学难点】
主备教案自备教案【引入】我们知道,波能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光既是一种波,那么能否产生明显的衍
射现象?
【新授】
一、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光将偏离
直线传播的途径而绕过障碍物后传播的现象
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小或差
不多
3、常见的光的衍射现象:
①光通过狭缝的衍射现象:
A、单色光通过狭缝时,在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为亮条纹;
中央条纹较宽,其余亮纹变窄.
B、白光通过狭缝时,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中央为白条纹.
②光通过小孔的衍射现象:光通过小孔时(孔很小)在屏上会出现明暗
相间的圆环,中间很亮.
③光照到小圆板上的衍射现象:当照到不透明的小圆板上,在屏上圆
板的阴影中心,出现亮斑——泊松亮斑.
4、光通过小孔与小圆板上衍射现象的区别:
①小圆屏衍射图样的中央有个亮斑——著名的“泊松亮斑〞
②小圆屏衍射图样中亮环或暗环间距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圆孔
衍射图样中亮环或暗环间距随半径增大而增大
5、双缝干预与单缝衍射条纹的区别:。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光的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有的现象,由托马斯•杨首次观察到。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λdL x =∆ L :屏到挡板间的距离,d :双缝的间距,λ:光的波长,△x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2)图象特点: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红光(λ最大)明、暗条纹最宽,紫光明、暗条纹最窄。
白光干涉图象中央明条纹外侧为红色。
2)光的颜色、色散A 、薄膜干涉(等厚干涉):图象特点: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薄膜厚度完全相等。
不同λ的光做实验,条纹间距不同单色光在肥皂膜上(上薄下厚)形成水平状明暗相间条纹B 、薄膜干涉中的色散⑴、各种看起来是彩色的膜,一般都是由于干涉引起的⑵、原理: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⑶、现象:同一厚度的膜,对应着同一亮纹(或暗纹)⑷、厚度变化越快,条纹越密白光入射形成彩色条纹。
C 、折射时的色散⑴光线经过棱镜后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折射率越大,偏折的程度越大⑵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
同一种介质中,由红光到紫光,波长越来越短、折射率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慢3)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最宽最亮;两侧条纹不等间隔且较暗;条纹数较少。
(白光入射为彩色条纹)。
光的衍射条纹:中间宽,两侧窄的明暗相间条纹(典例:泊松亮斑)共同点:同等条件下,波长越长,条纹越宽4)光的偏振:证明了光是横波;常见的光的偏振现象:摄影,太阳镜,动感投影片,晶体的检测,玻璃反光⑴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它上面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叫做透振方向),只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
⑵当只有一块偏振片时,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不变。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但是,比通过一块偏振片时要弱。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
⑶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⑷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等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 所引起的,因此常将E 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光的衍射1.衍射现象波能够绕过障碍物而到达“阴影”区域的现象.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深化升华一切波在遇到障碍物或孔时,都可以发生衍射,要注意区分发生衍射和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区分.3.三种不同的衍射现象(1)单缝衍射①单缝衍射:如图13-5-1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单缝后照射到光屏上,若缝较宽,则光沿直线传播,传播到光屏上的AB区域;若缝足够窄,则光的传播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传到几何阴影区,在AA′、BB′区还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即发生衍射现象.图13-5-1要点提示衍射是波特有的一种现象,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而已,“闻其声不见其人”就是声波衍射的原因.②特点:a.缝变窄时,光有了明显的衍射现象,光所照射的区域变大,由于通过缝的光能少了,因此条纹的亮度会降低.b.在衍射现象中,中央亮条纹与邻边的亮条纹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中央亮条纹不仅亮度大,宽度也大.要点提示用单色光照射单缝时,光屏上出现亮、暗相间的衍射条纹,中央条纹宽度大,亮度也大,与干涉条纹有区别.深化升华用白光照射单缝时,中间是白色亮条纹,两边是彩色条纹,其中最靠近中央的色光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2)圆孔衍射如图13-5-2所示,当挡板AB上的圆孔较大时,光屏上出现图中甲所示的情形,无衍射现象发生;当挡板AB上的圆孔很小时,光屏上出现图中乙所示的衍射图样,出现亮、暗相间的圆环.图13-5-2特点:衍射图样中,中央亮圆的亮度大,外面是亮、暗相间的圆环,但外围亮环的亮度小.深化升华(1)单色光照射时,中央为亮圆,外面是亮度越来越暗的亮环;(2)白光照射时,中央亮圆为白色,周围是彩色圆环.(3)泊松亮斑——障碍物的衍射现象在1818年,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提出波动理论时,著名的数学家泊松根据菲涅耳的波动理论推算出圆板后的中央应出现一个亮斑,这看起来是一个荒谬的结论,于是在同年,泊松在巴黎科学院宣称他推翻了菲涅耳的波动理论,并把这一结果当作菲涅耳的谬误提了出来,但有人做了相应的实验,发现在圆板阴影的中央确实出现了一个亮斑,这充分证明了菲涅耳理论的正确性,后人把这个亮斑就叫泊松亮斑.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也能使光发生衍射,使影的轮廓模糊不清,若单色光传播途中,放一个较小的圆形障碍物,会发现在阴影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辨析比较白光的衍射和单色光的衍射的区别白光的衍射条纹为中央亮而宽外侧暗而窄,靠近光源的外侧为彩色条纹,且外侧呈红色,靠近光源的内侧为紫色,条纹间距不等.而单色光的衍射条纹为中央亮而宽外侧暗而窄,条纹间距不等.因可见光中红、橙、黄、绿、蓝、靛、紫,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在发生衍射时的条纹间距也各不相同,对同样的障碍物或孔的尺寸,红光波长最长,产生的衍射条纹间距最大,紫光波长最小,产生的衍射条纹间距最小,所以红光在外侧而紫光在内侧.4.衍射现象的分析(1)用单色光照射狭缝,在狭缝较宽时,屏上出现一段亮条纹,且缝越窄,亮条纹也越窄,因为此时狭缝宽度比波长大很多,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狭缝很窄时,屏中央出现一条比狭缝宽度大很多的亮条纹,两侧的亮条纹离中央亮条纹更远,产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2)用单色光照射小孔,随着圆孔的减小,屏上先后出现的是:圆形亮斑→光源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明暗相间的圆环(衍射图样).(3)衍射条纹的产生,实质上是光波发生干涉的结果,即相干波叠加的结果.当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小孔或障碍物上时,小孔处看作有许多点光源,障碍物的边缘也要看成许多点光源(惠更斯原理).这些点光源是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干涉,在光屏上形成亮暗相间的条纹.5.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比较(1)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是波叠加的结果,只是干涉条纹是有限的几束光的叠加,而衍射条纹可认为是极多且复杂的相干光的叠加.(2)单缝衍射时,照射光的波长越长,中央亮纹越宽,衍射和干涉都能使白光分色,且中央白光的边缘均呈红色.(3)干涉和衍射的图样有相似之处,都是亮暗相间的条纹,只是干涉条纹中各条纹宽度和亮纹亮度基本相同,衍射条纹中各条纹宽度和亮纹亮度均不等,中央亮纹最宽最亮.辨析比较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现象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它们有以下相同点与不同点:知识点一光的衍射及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例1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入射光由黄色换成绿色,衍射条纹间距变窄B.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C.换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衍射条纹间距变宽D.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变宽解析:当单缝宽度一定时,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即光偏离直线传播的路径越远,条纹间距也越大;当光的波长一定时,单缝宽度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条纹间距越大;光的波长一定、单缝宽度也一定时,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也会变宽.故选项A、C、D正确.答案:ACD方法归纳通过光屏观察衍射条纹与用眼睛直接观察衍射条纹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单缝到屏的距离增大时,屏上条纹间距变大,亮度变弱,条纹数目不变(屏足够大);如果用眼睛直接观察,眼睛必须靠近单缝,当略微增大眼睛与单缝距离时,观察到的条纹间距也会略大,而条纹数目将减少,因为眼睛的受光面很小(相当于光屏很小),所以当眼睛与单缝的距离过大时,就观察不到衍射条纹.例2某同学把卡尺间的窄缝调节到0.5 mm去观察某一线光源,看到了彩色条纹.他把缝的宽度增加到0.8 mm,再观察同一光源,看到的现象是但亮度增大.若他把缝的宽度减小到0.2 mm,则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在衍射现象中,衍射图样条纹的宽度及亮度与______________有关,当其_____________时,衍射现象更为明显.解析:当窄缝宽度变窄时,它和光波的波长越接近,衍射现象越明显,同时通过窄缝的光能越少,到达光屏上的宽度越宽,亮度就越弱.答案:彩色条纹变窄彩色条纹变宽但亮度减弱单缝宽度变窄知识点二波的衍射与其他现象的比较研究例3如图13-5-3所示,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象,其中图A是光的_________________(填“干涉”或“衍射”)图象.由此可以判断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图13-5-3解析:A中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是衍射现象,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光波波长相差不多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图A是光的衍射图样,由于光波波长很短,约在10-7的数量级上,所以图A对应的圆孔的孔径比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小.图B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答案:衍射小于巧解提示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光波波长相差不多,而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不明显.例4声波比光波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原因是()A.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B.声波是机械波,光波是电磁波C.一般障碍物尺寸跟声波波长相近而比光波波长大得太多D.声波必须通过介质传播,而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解析: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能与波长相近,声波的波长比光波的波长大,与一般障碍物尺寸相近,容易满足衍射条件,因而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正确答案选C项.答案:C方法归纳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能跟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要小,由于可见光的波长一般为数千埃,比普通障碍物尺寸小得多,所以光波的衍射现象观察起来稍难一些.例5用一单色光源垂直照射带有圆孔的不透明光屏,下列几种情况中,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各看到什么现象?(1)小孔的直径为1 cm;(2)小孔的直径为1 mm;(3)小孔的直径为0.5 μm.解析:小孔的直径大小决定屏上现象.当孔的直径较大,比光的波长大的多,此时光的衍射极不明显,光沿直线传播;当孔的直径很小,可以与光波的波长相差不多时,光的衍射现象明显.答案:(1)当圆孔的直径为1 cm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与圆孔形状相同的亮斑.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2)当圆孔的直径为1 mm时,在光屏上能看到单色光源倒立的像,这是小孔成像,也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3)当圆孔的直径为0.5 μm时,在光屏上能看到明暗相间的圆环.这是由于小孔尺寸与光波的波长差不多,光发生衍射的结果.巧解提示我们在观察光的衍射实验时,当缝(或孔)的线度逐渐变小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光斑先逐渐变小进而小孔成像,然后又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圆环).继续使缝(或孔)变小,明暗条纹(圆环)的宽度和间距会随之变大,从而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进而认识到,任何规律都有其适用条件.光的直线传播只是一条近似的规律,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或孔的线度小得多的情况下,才可以看成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探究问题当光在传播中遇到孔时,会因为不同大小的孔发生不同现象吗?探究过程:实验原理:让烛光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一个可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地由大收缩变小直到闭合时,孔后的屏上将先后出现不同的现象(遮住侧面光).实验器材:蜡烛、遮光板(有一个可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屏.实验过程:当三角形孔较大时,屏上出现一个三角形光斑,如图13-5-4甲所示,随着三角形也缓慢地收缩,光斑逐渐变小;当三角形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屏上会出现倒立的烛焰,如图13-5-4乙所示;继续使三角形孔缓慢收缩,可以观察到小孔衍射图样;当孔闭合时,屏上就会一片黑暗.图13-5-4探究结论:随着三角形孔的缩小,光分别呈现出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特点:直线传播和发生衍射.。
光的衍射知识集结知识元光的衍射知识讲解一、光的衍射1.光的衍射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光将改变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1)单缝衍射:单色光通过狭缝时,在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为亮条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其余条纹向两侧逐渐变窄、变暗;白光通过狭缝时,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中央为白色条纹.(2)圆孔衍射:光通过小孔时(孔很小)在屏幕上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圆环.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在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差不多,甚至比光的波长还要小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衍射现象.3.光的衍射现象和光的直线传播的关系光的直线传播只是一个近似的规律,当光的波长比障碍物或小孔小得多时,光可以看成沿直线传播;在孔或障碍物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要小时,衍射现象就十分明显.例题精讲光的衍射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C振荡电路中,当电流增大时,电容器所带电量也增大B.光的行射现象说明在这一现象中光不沿直线传播了C.光的干涉是光叠加的结果,但光的衍射不是光叠加的结果D.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保持不变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观看3D电影《复仇者联盟4》时,所佩戴的眼镜利用了光的衍射知识B.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C.手机上网时用的Wifi信号属于无线电波D.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E.分别用蓝光和黄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黄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B.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C.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可能比减弱点的位移小D.在单缝衍射实验中,减小缝的宽度,中央条纹变宽变暗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折射的结果,这一现象叫做光的色散B.激光测距是应用了激光平行性好的特点C.光导纤维传送图象信息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D.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要使条纹变宽,唯一的办法是将入射光由绿光变为红光E.A、B两种光从相同的介质入射到真空中,若A光的频率大于B光额频率,则逐渐增大入射角,A光先发生全反射例5.机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衍射。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光的干涉现象: 是波动特有的现象, 由托马斯•杨首次观察到。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λdL x =∆ L: 屏到挡板间的距离, d: 双缝的间距, λ: 光的波长, △x: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2)图象特点:中央为明条纹, 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红光(λ最大)明、暗条纹最宽, 紫光明、暗条纹最窄。
白光干涉图象中央明条纹外侧为红色。
2)光的颜色、色散A.薄膜干涉(等厚干涉):图象特点: 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薄膜厚度完全相等。
不同λ的光做实验, 条纹间距不同单色光在肥皂膜上(上薄下厚)形成水平状明暗相间条纹B.薄膜干涉中的色散⑴、各种看起来是彩色的膜, 一般都是由于干涉引起的⑵、原理: 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⑶、现象: 同一厚度的膜, 对应着同一亮纹(或暗纹)⑷、厚度变化越快, 条纹越密白光入射形成彩色条纹。
C.折射时的色散⑴光线经过棱镜后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折射率越大, 偏折的程度越大⑵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
同一种介质中, 由红光到紫光, 波长越来越短、折射率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慢3)光的衍射: 单缝衍射图象特点: 中央最宽最亮;两侧条纹不等间隔且较暗;条纹数较少。
(白光入射为彩色条纹)。
光的衍射条纹: 中间宽, 两侧窄的明暗相间条纹(典例: 泊松亮斑)共同点: 同等条件下, 波长越长, 条纹越宽4)光的偏振: 证明了光是横波;常见的光的偏振现象: 摄影, 太阳镜, 动感投影片, 晶体的检测, 玻璃反光⑴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 它上面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叫做透振方向), 只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
⑵当只有一块偏振片时, 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 透射光的强度不变。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 透射光的强度最大, 但是, 比通过一块偏振片时要弱。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 透射光的强度最弱, 几乎为零。
光的衍射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衍射现象,使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及衍射图样与波长、缝宽的定性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表述物理现象,概括规律特征的能力,学生亲自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
(1)通过对“泊松亮斑”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理论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实验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众多的光的衍射实验事实和衍射图片来认识光的波动性.
(2)光的衍射现象与干涉现象根本上讲都是光波的相干叠加.
(3)正确认识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教育学生重视实验,重视实践.
三、教学过程
1、常见的衍射现象有那些?
小孔衍射、小屏衍射、单缝衍射、边缘衍射。
例1、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中,通过紧靠眼睛的卡尺测脚形成的狭缝,观看远处的日光灯管或线状白炽灯丝(灯管或灯丝都要平行于狭缝),可以看到 ( )
A.黑白相间的直条纹
B.黑白相间的弧形条纹
C.彩色的直条纹
D.彩色的弧形条纹
例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2、为什么平时很难见到光的衍射现象?(发生衍射现象的条件)
因为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为:逢、孔、障碍物的尺度与波长接近时。
由于光的波长很短,所以生活中很难看到光的衍射现象。
例1、如图4-2所示,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
入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案.其中图A是光的_____
(填“平行”或“衍射”)图象,由此可判断出图A
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_____(填“大于”或“小于”)
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3、什么是“泊松亮斑”?谁提出了“泊松亮斑”?提出的目的是什么?谁证实了“泊松亮斑” 的存在?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著名数学家泊松根据菲涅耳的波动理论推算出:把一各不透光的小圆盘放在光束中,在小圆盘后方的光屏上,圆盘阴影中央出现一个亮斑。
后人称此亮斑为泊松亮斑。
泊松指望这
一预言能推翻光的波动学说,因此他要求菲涅耳做实验。
菲涅耳接受挑战,他完成了实验,证实了这一亮斑的存在。
4、你能解释光学显微镜的放大率为什么会受到限制吗?
(1)人眼最小分辨距离约为0.2mm
(2)由于人视网膜宽度有限,为增加放大率就应物镜及目镜的孔径。
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可见光将发生衍射,在这种情况下再增大放大率已不能提高清晰度。
所示光学显微镜的放大率受到限制。
只能达到上千倍。
(3)为避免上述现象就必须降低光的波长,人眼就无法识别且有害。
必须进行光电转换。
这就是光电显微镜。
5、你能解释交通灯为什么用红、黄两色作为安全信号吗?
为避免云雾小水滴阻挡光的传播(红光波长长易发生衍射)
例1、有些动物在夜间几乎什么都看不到,而猫头鹰在夜间有很好的视力.,(1)其原因是( )
A.不需要光线,也能看到目标
B.自身眼睛发光,照亮搜索目标
C.可对红外线产生视觉
D.可对紫外线产生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