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蚕业生产情况调查
- 格式:docx
- 大小:19.30 KB
- 文档页数:7
桑蚕产业督查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XX市农业局,负责桑蚕产业督查工作的相关人员。
根据最新的督查情况,我向您汇报如下:一、桑蚕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桑蚕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桑蚕养殖面积逐渐扩大,养蚕户数量不断增加,产丝量也在逐年提高。
政府对桑蚕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桑蚕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桑蚕产业存在的问题。
然而,桑蚕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养蚕户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导致桑蚕产量低下。
其次是市场营销渠道不畅,部分养蚕户面临销售难题。
此外,部分地区存在桑蚕病害防控不力的情况,影响了产丝质量和产量。
三、督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局积极开展了桑蚕产业督查工作。
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养蚕户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桑蚕养殖技术的指导和培训,提升养蚕户的技术水平。
在市场方面,我们积极引导养蚕户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丝绸加工企业的对接,促进产销对接。
在病害防控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桑蚕病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了病害防控的效果。
四、督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督查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
养蚕户的技术水平有所提升,部分养蚕户的产量得到了提高。
销售渠道拓展,一些养蚕户的销售状况有所改善。
在病害防控方面,我们及时发现并控制了一些病害的发生,减少了损失。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桑蚕产业的督查力度,进一步完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推动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还将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帮助养蚕户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病害防控工作,确保桑蚕产量和质量稳定提高。
以上就是我市桑蚕产业督查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关注并支持我们的工作。
谢谢!XX市农业局。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养蚕业兴衰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养蚕业是指人们利用家蚕进行饲养和生产丝绸的一种传统农业产业。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养蚕业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养蚕业在近现代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和变化,面临着兴衰的局面。
为了了解养蚕业的兴衰原因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一项社会实践调查。
首先,我们调查了一些农村地区的养蚕业现状。
调查显示,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许多农户不再种植桑树并饲养家蚕。
相反,他们转而种植其他农作物或从事其他产业,如养殖业、果树种植等。
这主要是因为养蚕业的收益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可观,甚至还存在着市场出售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还参观了一些传统丝绸作坊和丝绸工厂。
我们了解到,尽管养蚕业存在困境,但仍有许多人坚守着这个古老的传统。
一些传统的丝绸作坊仍在坚持手工制造丝绸产品,注重工艺的传承和质量的保证。
而一些现代化的丝绸工厂则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我们还调查了养蚕业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养蚕业在经济发展和农村就业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些地区的农民通过养蚕业依然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养殖桑蚕也成为了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机会。
此外,养蚕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丝绸加工和销售业。
虽然养蚕业面临兴衰的困境,但它仍然对当地经济和农民群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的调查表明,养蚕业的兴衰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市场需求变化、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
尽管养蚕业目前面临着困境,但仍然有一些人坚守着这个传统行业,并致力于传承和发展。
养蚕业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农村就业方面。
对于促进养蚕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等建议,以期能够推动养蚕业走出困境,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县养蚕调研报告养蚕是一种传统的农业养殖方式,也是中国农村地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为了了解县内养蚕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养蚕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首先编制了一份调研问卷,涵盖了养蚕的规模、经济效益、技术水平等方面。
然后我根据问卷的结果选择了多个养蚕基地进行实地访谈,并与养殖户进行深入交流。
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结果,我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一、养蚕规模较小大部分养殖户养蚕规模较小,通常只有几十到几百只蚕。
这主要是因为养蚕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养殖户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进行规模化养殖。
二、养蚕收益不稳定养殖户普遍反映,养蚕的收益不稳定。
受市场行情、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养蚕的价格波动较大。
有时候养殖户无法及时销售蚕茧,导致经济损失。
此外,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养蚕的利润空间较小。
三、技术更新慢大部分养殖户在养蚕技术方面存在欠缺。
他们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养蚕方式上,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
这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和质量的不稳定。
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促进养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组织养殖户培训班、技术讲座等形式,向养殖户传授现代化养蚕技术,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
同时,加大对养蚕产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养蚕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二、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建立养蚕产业的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养蚕价格、需求等信息,帮助养殖户了解市场动态,减少波动带来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养殖户销售渠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销售能力。
三、扶持规模化养殖加大对有潜力的大规模养蚕基地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方式,鼓励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养殖。
同时,建立养蚕合作社,促进养蚕户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结论通过本次养蚕调研,我了解到县内养蚕产业在规模、收益和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XXXX年某县蚕业生产状况检查 (可编写 )某县蚕业检查 XX 县是我国典型的单性柞蚕产区。
XX 省柞蚕生产基地的蚕种生产历史悠长。
在新局势下,充足发挥传统家产优势,培养柞蚕特点经济,关于增添农民收入,推动新乡村建设,加速农业现代化拥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对怎样进一步做大做强 XX 柞蚕家产进行了深入的检查、研究和仔细的剖析。
有关信息报告以下 :自己、行业概略及发显现状最近几年来, XX 县立足本县实质,充足发挥自己优势,将柞蚕生产作为重要特点家产,培养和鼎力推动柞蚕家产迅速发展。
全县有 3000 万亩柞树和柞树坡资源,适合养蚕。
3000 万亩柞树坡主要集中在 XX 、XX 的 XXXX 行政村和其余山村 (城镇、做事处 ),这里一年四时保留着约 3000 万公斤柞蚕卵。
使用 3000 万亩橡树坡面积从事养蚕生产的农民近 10000 人。
自 XX 年以来,经过解决要点技术问题,从一年一季春蚕放养到春蚕 +秋蚕放养,获得了新的打破。
在 XX 的春秋两季,全县饲养的柞蚕卵达到了每公斤鲜茧10000元的产值。
蚕农人均收入增添了XX 元。
优秀的资源天赋和悠长的生产传统使XX县成为全国最有名的茧、丝、丝、棉一、丝绵加工销售全国一、丝绵加工销售人员的特别地位在全国尚属首例。
XX县柞蚕生产被市农业局确立为四大特点家产之一。
第二、家产优势和有益条件、生产历史悠长。
XX县的柞蚕生产始于夏天,兴隆于明清,历史悠长。
XX 丝绸曾是大唐帝国经过丝绸之路向西亚和欧洲销售的名贵商品。
清代山区的人们几乎家家养蚕。
民国XX 丝绸市场已形成规模。
很多上海商人在这里开设了特意经营 XX 丝绸的商铺。
XXX丝绸在美国 XXX 的旧金山世界商品交易会上博得了一枚金牌。
它被称为“XXX ”,从那此后就有名于世。
XX悠长的柞蚕生产历史不单为柞蚕家产的发展确立了坚固的基础,也是 XX 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它拥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巨大的工业扩充空间。
关于县柞蚕产业的调研报告发挥柞蚕基地优势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关于**县柞蚕产业的调研 **境内柞坡资源丰富,是全国19个柞蚕生产基地县之一和唯一的一化优质柞蚕茧出口基地县。
近年来,**立足柞蚕基地优势,膨胀、完善、提高柞蚕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进展的路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进展。
一、条件有利,得天独厚特色明显。
**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是南北气候交汇带,自然条件格外优越,土质疏松,光照充分,气候温存,无霜期长,特殊适宜一化性柞蚕放养。
**柞蚕业始于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蚕茧产量占全省的50—60%,有“召半省”之称。
目前,全县蚕坡进展到105万亩,占全国利用面积1200万亩的10%,占全省200万亩的53%,全县有14个乡镇262个行政村78%的农户从事柞蚕生产,每年柞蚕种卵放养量高达1.6万公斤,产鲜茧350万公斤,实现效益3500万元。
市场宽敞。
**柞蚕产业,初步形成了种养加系列化、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雏形。
从蚕坡进展、良种繁育、茧丝加工、市场销售到挽手、落绵加工、丝棉、丝毯制作、栎叶、槲叶加工出口都基本配套。
县有县办缫丝厂、麻绢厂、纺织厂各一座,手工缫丝户及丝绵加工户两万多户,年产柞丝95吨,柞绸8万米,绢纱190吨,落绵230吨,丝织品120万米,丝绵、挽手近百吨。
丝毯加工骨干企业23个,机梁4万多付,从业人员66000人,年生产400多万平方英尺,年产值近10亿元,农夫收入达6亿元。
2000年6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2021年2月,**一化柞蚕茧、丝(绵)、绸又获世界原产地标记注册成功,在国内、国际上打响了**一化柞蚕品牌,进一步提高了**柞蚕的知名度。
**蚕丝的色泽和解舒优于全国各地,始终保持“皇冠地位”,被誉为“纤维皇后”,在市场上称之为柞丝“王牌”。
这将是我们占据市场的品牌优势,是了不起的无形资产。
效益显著。
高青县位于鲁北黄河冲积平原,土地宽满,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植桑养蚕历史悠久。
高青县常家镇台李管区种蚕养殖初具规模,养殖势头良好,为更好掌握规模种蚕价格的运行趋势、成本收益、养殖前景情况,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物价局农调工作人员近日对其进行了调研。
从调研情况来看:种蚕收购价格平稳上涨,产值大幅增加,养殖收益显著,但是与全球经济形势相关,故桑蚕茧养殖收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基本情况高青县的植桑养蚕历史悠久,今年蚕茧(鲜茧)产量预计达到1200吨,较2011年增加9.1%。
县内的唐坊镇、花沟镇、常家镇均有植桑养蚕户,近两年来县丝绸公司出台优惠措施,大力扶持沿黄植桑养蚕户,同时在养殖方式上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目前,全县植桑面积1.2万亩,相比2011年增长9.09%,相比2010年下降7.69%,原因在于2010年我县在防治美国白蛾时,采取飞机空中喷药,幼蚕吃了带有农药的桑叶大量死亡,故出现2011年植桑面积的萎缩,今年没有机喷农药,植桑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
随着我县十大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基地规划建设,我县的植桑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桑蚕茧业也会蓬勃发展。
通过对常家镇台李管区种蚕养殖小区调研了解到:2011年春季植桑200亩,每亩流转地租金280元,县丝绸公司分摊80元,农户分摊200元,县丝绸公司提供桑苗,桑苗0.40元/棵,1500棵/亩,当年种植,当年可以采桑,用于秋蚕养殖。
因是植桑第二年,一亩地桑叶饲养0.75张蚕,第三年开始一亩地桑叶饲养1张幼蚕,一张幼蚕约4万余头,平均亩产鲜茧200余斤。
桑蚕茧养殖分为春蚕、伏蚕、秋蚕,秋蚕又分中秋蚕和晚秋蚕,春蚕质量最好,秋蚕次之。
饲养品种有白蚕、花蚕、青松皓月等。
桑蚕茧的生长周期受限于气温,每年春季4月20日左右开始养殖春蚕,26-27天为一个生长周期,5月20日左右开始夏伐,桑树重新长出新叶后,6月25日左右开始养殖伏蚕,24-25天为一个生长周期,因中秋蚕与伏蚕间隔时间短,怕消毒不好影响生长和质量,一般不养中秋蚕,晚秋蚕一般在9月5日左右开始养殖,10月上旬结束。
调研养蚕收益情况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养蚕收益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本次报告总结了养蚕行业的现状和收益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 养蚕行业概况养蚕是一种传统的农业养殖方式,通过饲养桑蚕、柞蚕等蚕虫,利用其产生的蚕蛹和蚕丝进行加工和销售。
养蚕业在许多地区都有广泛的发展,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养蚕行业现状2.1 养蚕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消费者对纺织品和丝绸的需求增加,养蚕行业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养殖和加工体系。
2.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养蚕业在育种、疾病防控、饲料配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养蚕效益和产品质量。
3. 养蚕收益情况3.1 养蚕的经济效益稳定。
根据调研数据,养蚕业的平均年纯收入可达到万元以上,其中以蚕蛹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
3.2 养蚕的投资回报率较高。
相对于其他农业养殖业,养蚕投资回收周期较短,一般在一年左右,加上养蚕生命周期较短,投资回报率可达到30%以上。
4. 养蚕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1 养蚕技术的传承和培训不足。
由于养蚕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传统的养蚕技术传承面临困难,并且缺乏相关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
4.2 市场需求波动大。
受经济状况、时尚潮流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对丝绸和蚕蛹的需求存在一定的波动,养蚕行业面临销售不稳定的问题。
4.3 养蚕品种选择不当。
部分地区的养蚕业主要以传统的桑蚕养殖为主,缺乏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活调整,导致收益受限。
5. 建议和措施5.1 加强养蚕技术培训。
建立健全养蚕技术传承机制,培养和选拔一批养蚕技术人才,并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提高养蚕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
5.2 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在传统的丝绸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销售渠道,如电商平台、外贸出口等,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机会。
5.3 优化养蚕品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养蚕品种结构,选择适应市场的优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关于通河县蚕蜂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通河县农委按照省、市蚕蜂站的通知要求,通河蚕蜂站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专人深入全县4个乡镇13个村屯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资源状况我县地处小兴安岭山脉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地势北高南低,依次为山区、半山区、平原区。
全县辖区内共有洪太、铧子山、龙口、乌拉浑4个县有林场、清河林业局所属6个国有林场、兴隆林业局4个国有林场、林地面积350平方公里、其中幼柞林幼柞矮林20万亩、能放养2000多把柞蚕。
桑树150亩,可养桑蚕100张。
适于养蜂面积200万亩,其中柳树15万亩,椴树110万亩,野生花卉和绿化花卉75万亩资源相当丰富。
二、蚕业发展情况1、蚕业发展情况(一)蚕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年平均气温虽然较低,但绝大部分地区7—8月平均气温大都在20度以上。
不仅是柞蚕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而且雨量、光照充足,柞树生长茂盛。
放养一季柞蚕,只需要≥10℃的自然活动积温1 100℃左右。
因此,我县各地都可选择夏秋优良生产季节,养一季柞蚕。
即利用6月自然温制蚕种(或适当加温),7-8月高温多雨季节养蚕,9月秋高气爽季节采茧、选种、运售商品茧。
2、天然柞林资源丰富,且绝大多数为适宜放养柞蚕的柞树,枝条直立向上,叶肉肥厚,根系发达,耐干旱,抗逆性较强。
3、次生柞林地坡度平缓,集中连片,土层较厚,土质肥沃,生长繁茂。
北部地区有80%的林地坡度在15度以下,20%的林地坡度多在20度以下,超过30度以上的很少,便于放养管理。
4、林地土壤多为暗棕壤土,土层厚度多在30—40cm。
暗棕壤土腐殖质含量较高,使柞树生长有了肥沃的土质条件,加上夏季水热条件较充足,早晚温差大,有利于柞树根系伸展,柞叶营养积累,为发展柞蚕生产提供叶质优良、营养丰富的饲料。
(二)蚕业发展的社会条件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养蚕当做“种地带养蚕一年顶两年”富民项目,并把桑蚕、柞蚕养殖当做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加以推广。
XXXX年某县蚕桑产业调查报告(可编辑)某县蚕桑产业调查报告全县的蚕桑产业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和艰苦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要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我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把握**蚕桑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湿分明。
年平均气温℃养蚕期(月至月)平均气温为℃具有蚕桑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椐调查XX年我县张蚕平均产量达公斤高于全省大部分地区春蚕张产量最高达公斤且蚕茧质量较好。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县已被列为全国蚕桑生产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已获得国家的大力扶持这为我县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技术基础上看**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虽经历了“种桑毁桑种桑”的曲折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同时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蚕桑产业技术规程。
奠定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从市场前景上看蚕丝作为一种纯天然织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生命力。
我国是生丝出口大国纺织业被认为是入世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且蚕茧价格不断提高XX年蚕茧平均收购价达到了每公斤元以上。
从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上看**于XX年改制了县剿丝厂和县银羽公司成立了“**茧丝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境内蚕茧的收购、加工、销售并保证每公斤元的最低收购保护价解决了农民卖茧难的问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基本形成。
从效益上看按常规分析亩桑园年建设投入为元(按总投入元使用年限XX年算)亩桑园养蚕设备投入元(以蚕房、蚕架、蚕箔、蚕网、蚕蔟、干湿计每年折旧价核算)亩桑园年管理投入元亩桑园(张种)养蚕投入元年投入总合计元(含劳工投入元)而亩桑园年产出为元(含公斤桑条收入元)扣除投入数亩净收入为元蚕沙可作为沼气料经过发酵后又是极好的桑园肥料。
且蚕沙还可以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培养基。
从蚕桑产业自身特点来看它属于环保型的生态产业既能缓解低价值的森林资源消耗又能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生态效益明显。
尊敬的农民朋友:您好!为了解我国农民养蚕的现状,掌握蚕业发展动态,提高蚕业生产效益,我们特设计此问卷。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2. 您的年龄是:()A. 18-30岁B. 31-45岁C. 46-60岁D. 60岁以上3. 您所在的省份是:()(请填写具体省份)4. 您所在的地区是:()A. 城镇B. 乡村5. 您的家蚕养殖规模是:()A. 小规模(1-10张蚕种)B. 中规模(11-50张蚕种)C. 大规模(51张以上)二、养蚕技术6. 您在养蚕过程中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A. 是B. 否7. 您接受技术培训的渠道是:(可多选)A.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B. 村委会C. 专业合作社D. 农业院校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8. 您认为当前养蚕技术培训的频率是否合理?()A. 合理B. 不合理9. 您认为当前养蚕技术培训的内容是否满足您的需求?()A. 满足B. 不满足三、养蚕成本与收益10. 您养蚕的年成本大约是多少?()A. 1万元以下B. 1-2万元C. 2-3万元D. 3万元以上11. 您养蚕的年收益大约是多少?()A. 1万元以下B. 1-2万元C. 2-3万元D. 3万元以上12. 您认为养蚕成本高主要是因为以下哪些因素?(可多选)A. 蚕种、饲料价格B. 养殖设施投入C. 人工成本D. 疾病防治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13. 您认为养蚕收益低主要是因为以下哪些因素?(可多选)A. 市场需求B. 产品品质C. 养殖技术D. 环境因素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四、养蚕政策与市场14. 您是否了解国家关于养蚕的扶持政策?()A. 了解B. 不了解15. 您认为国家扶持政策对养蚕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 很大作用B. 一定作用C. 没有作用D. 不清楚16. 您认为当前养蚕市场前景如何?()A. 前景广阔B. 市场饱和C. 市场萎缩D. 不清楚17. 您认为制约养蚕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可多选)A. 政策支持B. 技术水平C. 市场需求D. 环境保护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五、其他18. 您对养蚕业的发展有何建议?()(请在此处填写您的建议)19. 您认为我国养蚕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A. 健康稳定发展B. 持续增长C. 逐步萎缩D. 不清楚再次。
某县蚕业生产情况调查
某县蚕业生产情况调查
XX县是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XX省柞蚕生产基地县,蚕业生产历史悠久。
在新的形势下,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柞蚕特色经济,对于实现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为此,我们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XX的柞蚕产业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分析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概况和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立足县情,发挥优势,把柞蚕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特色产业来培育,有力地推动了柞蚕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县现有柞树和柞坡资源XXX万亩,适宜养蚕柞坡XXX万亩,主要集中在XX、XX等14个山区乡(镇、办事处)的XXX个行政村,常年放养春季柞蚕卵XXXX公斤左右,利用柞坡面积XXX万亩,从事蚕业生产的农民群众近万户、3万多人。
2018年以来,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由一年放养一季春蚕到一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的新突破。
20XX年,全县春秋两季放养柞蚕卵达到4848公斤,鲜茧产值6244万元,蚕农户均增收XX00多元,人均增收XX00多元。
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悠久的生产传统,奠定了XX县茧、丝、绸、绵名气全国第一、丝绵加工销售量全国第一、丝绵加工销售
从业人员全国第一的特殊地位。
200X年,XX县柞蚕生产被市农业局确定为四大特色产业之一。
二、产业优势和有利条件
1、生产历史悠久。
XX县柞蚕生产始于夏代,盛于明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XX绸”曾经是大唐帝国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亚和欧洲的贵重商品,清代山区人民几乎家家户户养蚕、缫丝,民国时期XX丝绸市场已经形成规模,许多上海商人在此开店专营“XX绸”。
XXX年,XX绸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XXX”,从此蜚声海内、享誉全球。
XX悠久的柞蚕生产历史,不仅为柞蚕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XX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发掘价值和很大的产业拓展空间。
2、柞坡资源丰富。
我县的柞坡面积分布相对集中,总面积在全省位居第一。
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在保护现有柞坡面积的基础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柞坡质量的提升改造上,不仅使蚕业生产效益有了明显提升,还大大提高了柞坡的生态观赏价值,为建设生态观光型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是近年来我县实施“XXXX、XXXX、XXXX、XXXX”发展战略的一大成果。
3、比较优势明显。
得益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我县的柞蚕茧蛹较二化性蚕区早上市4个月,在抢占市场方面有时间优势,而且茧丝和蚕蛹质量非常高,是全国柞蚕产区里的佼佼者。
丝绸产品虽然产量较小,但与其他地区的柞蚕丝绸相比,既有历史渊源,又有质量保证,多数辗转远销西亚、中亚和中东地区,在阿拉伯国家颇受欢迎。
4、群众基础广泛。
上世纪后叶,XX的柞蚕生产在国民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