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句型转换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74.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句型转换专项复习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要求学生掌握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在小学阶段通常叫做“换成转述句”。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换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一)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练习周杰伦说:“我要在辉县开演唱会。
”李宇春说:“星期五,我要参加百泉镇初级中学的元旦联欢会。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练习成龙说:“你们表现得很好,我要教你们武术。
”魏晨说:“我来教你唱《星空物语》。
”老师说:“你就应该这样做,我很赞同。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我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夜莺。
(二)代词相应变化的分析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六年级句型转换知识点语文一、陈述句转换为疑问句在句子的陈述形式基础上,将其转换为疑问句形式。
根据不同情况,疑问句可以分为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举例:陈述句:小明喜欢吃水果。
一般疑问句:小明喜欢吃水果吗?特殊疑问句:小明喜欢吃什么水果?二、陈述句转换为否定句在句子的陈述形式基础上,将其转换为否定句形式。
通常需要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否定副词。
举例:陈述句:我喜欢吃冰淇淋。
否定句:我不喜欢吃冰淇淋。
三、肯定句转换为选择疑问句在句子的肯定形式基础上,将其转换为选择疑问句形式。
通常需要在末尾加上"还是",并提供两个或多个选项供选择。
举例:肯定句:我明天要去图书馆学习。
选择疑问句:我明天要去图书馆学习,还是去游乐场玩?四、一般疑问句转换为特殊疑问句在一般疑问句的基础上,将其转换为特殊疑问句形式。
通常需要将疑问词(如何、为什么、哪里等)引导的部分提到句首。
举例:一般疑问句:你想吃什么?特殊疑问句:吃什么你想?五、陈述句转换为感叹句在句子的陈述形式基础上,将其转换为感叹句形式。
通常需要在句首加上感叹词。
举例:陈述句:今天天气真好!感叹句:多么好的天气啊!六、肯定句转换为祈使句在句子的肯定形式基础上,将其转换为祈使句形式。
通常需要将句子的主语省略,并将谓语动词原形进行调整。
举例:肯定句:你去打开窗户。
祈使句:打开窗户。
以上就是六年级句型转换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对句子形式的转换,我们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句型,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切记要在语文学习中多进行实践和练习,加深对句型转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六年级下《句型转换复习》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句型转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掌握好句型转换,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六年级下册常见的句型转换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
一、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表达一种看法,语气比较平稳;反问句则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语气更加强烈。
1、陈述句改反问句(1)在陈述句中加上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
(2)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3)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呢”“吗”,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改为反问句:“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2、反问句改陈述句(1)去掉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
(2)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3)去掉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问号改为句号。
例如:“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这是伟大的奇观。
”二、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把字句强调动作的主动者,被字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1、把字句改被字句(1)将“把”字改为“被”字。
(2)把主动者和被动者的位置互换。
例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改为被字句:“书被我放在桌子上。
”2、被字句改把字句(1)将“被”字改为“把”字。
(2)把被动者和主动者的位置互换。
例如:“衣服被小明洗干净了。
”改为把字句:“小明把衣服洗干净了。
”三、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的转换双重否定句是用两个否定词来表达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更加强烈。
1、陈述句改双重否定句(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如“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非……不可”等。
(2)替换或添加双重否定词,注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
例如:“我要去学校。
”改为双重否定句:“我不能不去学校。
”2、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1)去掉双重否定词。
(2)将句子整理通顺,使其符合陈述句的表达习惯。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型转换类型总结归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中,句型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句型转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对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型转换类型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一、主谓结构句型转换1. 变否定句:将肯定句的主谓结构改为否定结构。
如:原句:小明喜欢吃苹果。
变句:小明不喜欢吃苹果。
2. 变一般疑问句:将肯定句的主谓结构改为一般疑问句结构。
如:原句:小明喜欢吃苹果。
变句:小明喜欢吃苹果吗?3. 变特殊疑问句:将肯定句的主谓结构改为特殊疑问句结构。
如:原句:小明喜欢吃苹果。
变句:你喜欢吃什么?4. 变感叹句:将肯定句的主谓结构改为感叹句结构。
如:原句:小明喜欢吃苹果。
变句:多么喜欢吃苹果啊!二、主谓宾结构句型转换1. 变否定句:将肯定句的宾语部分改为否定形式。
如:原句:小明买了一本书。
变句:小明没买书。
2. 变一般疑问句:将肯定句的主语和宾语部分改为一般疑问句结构。
如:原句:小明买了一本书。
变句:小明买书了吗?3. 变特殊疑问句:将肯定句的主语和宾语部分改为特殊疑问句结构。
如:原句:小明买了一本书。
变句:你买了什么书?4. 变感叹句:将肯定句的宾语部分改为感叹句结构。
如:原句:小明买了一本书。
变句:小明买了多好的书啊!三、主谓宾补结构句型转换1. 变否定句:将肯定句的宾语补足语部分改为否定形式。
如:原句:小明认为这本书很有意思。
变句:小明认为这本书不有意思。
2. 变一般疑问句:将肯定句的主语和宾语补足语部分改为一般疑问句结构。
如:原句:小明认为这本书很有意思。
变句:小明认为这本书有意思吗?3. 变特殊疑问句:将肯定句的主语和宾语补足语部分改为特殊疑问句结构。
如:原句:小明认为这本书很有意思。
变句:你认为这本书有什么意思?4. 变感叹句:将肯定句的宾语补足语部分改为感叹句结构。
如:原句:小明认为这本书很有意思。
变句:小明认为这本书有多有意思啊!四、主谓宾宾补结构句型转换该类型的句型转换相对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转换。
小学句式变换专题复习一、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变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步骤:第一步: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去掉反问标志词)第二步: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否定变为肯定;肯定变为否定)第三步:去掉疑问语气词,问号变为句号。
示例:我难道不知道要写作业吗?第一步:“我不知道要写作业吗?”第二步:“我知道要写作业吗?”第三步:“我知道要写作业。
”练习:(把下列反问句改陈述句)1.我怎么能够忘记老师对我的恩情?2.难道他不是我的同学吗?3.他成绩那么好,我怎么会不羡慕他呢?4. 我怎么会不知道上课不能说悄悄话?5. 小明难道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吗?6. 我怎么可能会怕秦王?7. 你难道不去看电影了吗?(二)、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步骤第一步: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第二步: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否定变为肯定;肯定变为否定)第三步:句号变为问号再加“呢”“吗”。
示例:我不喜欢钓鱼。
第一步:“难道我不喜欢钓鱼。
”第二步:“难道我喜欢钓鱼。
”第三步:“难道我喜欢钓鱼吗?”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困难重重而放弃努力。
2. 他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
3.老师日复一日的教导我们,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恩情。
4. 我不会因为数学难就放弃。
5.语文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
6、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7、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二、缩句扩句(一)缩句:把句子不必要的成分(枝叶)删去,但变化后的句子意思不能变。
方法步骤:第一步:删去表示时间和地点的成分。
第二步:删去表示数量和状态的成分。
第三步:删去“……的”“……地”“得……”(注意:按照以上方法变完后,记得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
)示例:昨天晚上小明在家里认认真真的写作业。
六年级语文句式变化复习资料一、各种句式的变换1、变换句子原则: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2、“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变换。
①改“把”字句:先找出动作的对象,将它提到动词的前面,并在动作对象前加上“把”字(例题讲解)②改“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得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
(例题讲解)3、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①陈述句改反问句:原句中的一处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句首或句中加上“怎么”“难道”或“什么”等,句末加上“吗”、“呢”,句号改问号。
(例题讲解)②反问句改陈述句去掉“怎么----呢”、“难道 ---- 吗”“什么---- 呢”等处,肯定改否定或否定改肯定,问号改句号。
(例题讲解)4、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变换。
①双重否定句是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语气比肯定句更强。
②互换方法:肯定句加两个否定词:“不得不”“不能不”或“非---- 不可”等。
反之则去掉否定词。
(例题讲解)5、引述句与转述句互换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a、人称的转换b标点符号的变化c指示代词的变换d句式的变化e某些特殊动词的变换②间接引语改直接引语:同样需遵守以上五个方面。
(例题讲解)6、扩句与缩句①扩句: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在主干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②缩句: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两部分;其次,找出每一部分的主干词;去掉修饰部分,不能删除“着”“了”“过”等词,再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
(例题讲解)二、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
①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②选择正确的关联词③明确关联词的类型三、修改病句1、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
3、搭配不当(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搭配或不符合语言习惯)。
4、语序颠倒。
5、语意矛盾。
6、重复啰嗦。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指代不明,概念含混。
8、修改病句原则: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一定要小,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
六年级语文句型转换复习题班级:姓名:一、反问句与陈述句(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4、去掉“吗”或“呢”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入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
4、加上“吗”或“呢”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二、缩句1、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2、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1、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4、我时常怀着深深地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5、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三、修改病句(一)成分残缺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二)成分赘余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
六年级下册语文句型转换一、“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
1. 定义与示例。
- “把”字句:动作的执行者在前,动作的对象被处置在后,强调动作的执行者对动作对象的处置。
例如:小明把窗户擦干净了。
- “被”字句:动作的对象在前,动作的执行者在后,强调动作的对象遭受了某种动作。
例如:窗户被小明擦干净了。
2. 转换方法。
- “把”字句改“被”字句:将“把”字句中的主语(动作执行者)和宾语(动作对象)位置互换,“把”换成“被”。
如“风把树叶吹落了。
”改为“树叶被风吹落了。
”- “被”字句改“把”字句:将“被”字句中的主语(动作对象)和宾语(动作执行者)位置互换,“被”换成“把”。
如“衣服被妈妈洗干净了。
”改为“妈妈把衣服洗干净了。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
1. 定义与示例。
- 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例如:他是一个好学生。
- 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例如:他难道不是一个好学生吗?2. 转换方法。
- 陈述句改反问句:- 如果陈述句是肯定句,在句首添加“难道”,句中谓语动词前添加否定词(不、没等),句末加“吗”和问号。
例如:今天天气好。
改为“难道今天天气不好吗?”-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句,在句首添加“难道”,去掉句中的否定词,句末加“吗”和问号。
例如:他不喜欢读书。
改为“难道他喜欢读书吗?”- 反问句改陈述句:- 如果反问句是肯定形式(有否定词),去掉“难道”和句末的“吗”,去掉句中的否定词,句末改为句号。
例如:难道他不聪明吗?改为“他聪明。
”- 如果反问句是否定形式(无否定词),去掉“难道”和句末的“吗”,在句中添加否定词,句末改为句号。
例如:难道他聪明吗?改为“他不聪明。
”三、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转换。
1. 定义与示例。
- 直接叙述:直接引用说话人的原话,说话人在句子里,通常有冒号和双引号。
例如:小明说:“我今天很高兴。
”- 间接叙述:把别人的话转达出来,说话人不在句子里,不用冒号和双引号。
六年级语文句型转换
复习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六年级语文句型练习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将句子中的是↔不是能↔不能会↔不会有↔没有
2、再去掉(难道……吗)(怎么……呢)(怎能……呢)
3、改问号()为句号(。
)
例句: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2、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的日子怎么过(改为陈述句)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的日子没法过。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一般情况下,前半句不变,改后半句。
2、将句子中的是↔不是能↔不能会↔不会
有↔没有
3、再加上(难道……吗)(怎么……呢)(怎能……呢)
4、改句号(。
)为问号(
)
例句:
1、这些小精灵爱我们的宝岛,愿意在这里安居乐业。
(改为反问句)
这些小精灵爱我们的宝岛,难道不愿意在这里安居乐业吗?
2、人民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英雄。
(改为反问句)难道人民会忘记为国捐躯的英雄吗
三、缩句
1、先缩去(的、地、得)前面的词语
2、再缩去表示时间、地点、大小、颜色、数量、方向、环境的词语
例句: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缩句)詹天佑是工程师。
2、(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
(缩句)猴子跳来跳去。
四、改为感叹句
1、在句子中加上(真……啊)(真……呀)(多么……啊)
2、改句号(。
)为感叹号(!)
例句:
1、这里的风景很美。
(改为感叹句)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2、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改为感叹句)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改为疑问句
1、在句子最后面加上(吗)字或者(呢)字
2、改句号(。
)为问号(
)
五、引述句改转述句
1、冒号前面的不变,改冒号(:)为逗号(,)去掉引号(“”)
2、将引号(“”)里的我→他(她)你→前面的第二个人名
例句:
1、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转述句)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3、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改为转述句)
王老师对小华说,她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比方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 “真像”“像……似的”“像……一样” “仿佛”“犹如”等
比喻句的判断依据:
①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②两种事物有相似之处
例句:
1、湖面很平静。
(改为比喻句) 湖面像一面镜子。
2、他们照看着这个小瓜。
(改为比喻句) 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
3、太阳挂在天上。
(改为比喻句) 太阳像圆盘似的挂在天上
4、地里长满了棉花。
(改为比喻句) 地里长满了雪花似的棉花。
二、拟人句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就是用写人的词语去写物。
拟人句中常用的词语有:
(唱歌、唱着歌、跳舞、弹琴、眨着眼睛、露出了笑脸、笑弯了腰等)
例句:
1、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
(改写为拟人句)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唱歌。
2、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
(改写为拟人句)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
3、小溪水哗啦啦地在山间流淌。
(改写为拟人句)小溪水哗啦啦地在山间唱着歌。
4、桃花开了,真美!(改写为拟人句)桃花绽开了笑脸,真美!
三、夸张句就是对事物的某方面夸大或缩小。
例句:1、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2、教师里真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
3、他的声音真大,连聋子也能听见。
四、设问句(自问自答)
例句: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这些菜是谁买的?原来是妈妈买的。
五、反问句(只问不答)
例句:1、享受幸福生活难道不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吗? 2、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六、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改为双重否定句,把句子中的“必须”改为“不得不”“不能不”“不是不”
“不是没有”
或者直接在句子中加上双重否定词“不得不”“不能不”“不是不”“不是没有”
七、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句子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
两个句子也可以叫做排比句)
例句:①人生如酒,每一口都是醉人的;人生如泉,每一滴都是甘甜的;人生如歌,每一首都是悦耳的。
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一只小鸟;有时像一只小狗;有时像一头大象。
八、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九、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假设
十、常用的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