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2024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合同目录第一章:前言1.1 教学大纲的目的与范围1.2 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1.3 教学大纲的法律依据与遵循原则第二章:课程概述2.1 课程目标与教学理念2.2 课程结构与模块划分2.3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第三章:教学内容3.1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3.2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3.3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材与参考书目4.2 网络资源与数据库4.3 案例库与模拟交易平台第五章:教学安排5.1 学期与课时分配5.2 教学进度计划表5.3 实践活动与实地考察第六章:学生能力培养6.1 知识掌握与理解能力6.2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6.3 跨文化沟通与国际商务谈判技巧第七章:教学评价与反馈7.1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标准7.2 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估7.3 反馈机制与持续改进第八章:教学支持与服务8.1 教师团队与教学支持8.2 学生辅导与咨询服务8.3 教学设施与技术资源第九章:课程管理与监督9.1 课程负责人与教学团队9.2 课程质量控制与标准9.3 课程更新与维护机制第十章:合同条款10.1 合同的生效与终止10.2 违约责任与免责条款10.3 争议解决与适用法律第十一章:签字栏11.1 制定方签字11.2 审核方签字11.3 签订日期与地点第十二章:附录12.1 相关教学文件与政策12.2 教学日历与重要日期12.3 联系方式与沟通渠道以上为2024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的合同目录,详细列出了教学大纲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关键要素。
合同编号______第一章:前言1.1 教学大纲的目的与范围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和规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1.2 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本教学大纲适用于______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面向______专业的学生。
1.3 教学大纲的法律依据与遵循原则本教学大纲依据______教育法规和相关教学标准制定,并遵循教育公平、科学性、实用性等原则。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2024版)•课程概述与目标•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原理•进出口业务操作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国际货款结算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课程总结与展望目录01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背景与意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实务课程在国际贸易教育中的地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
0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01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和惯例。
0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国际贸易术语与惯例介绍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术语和惯例,如INCOTERMS等。
国际贸易合同详细讲解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履行和争议解决等内容。
国际贸易结算介绍国际贸易结算的方式、工具和流程,包括汇付、托收、信用证等。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阐述国际贸易运输的方式、费用和保险等内容。
国际贸易单证介绍国际贸易单证的种类、作用和缮制要求等。
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概述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
课程内容与结构02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原理国际贸易定义及分类国际贸易定义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分类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可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按商品的形态,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任何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专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课程类别: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及有关专业课外3.总学时:724.学分数:35.开课时间:第四或五学期6.开学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二、教学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专科学生三、教学目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成理论、政策和实务三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并使学生掌控国际贸易理论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控国际贸易主要政策和措施,介绍国际贸易变化发展趋势,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认知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
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融合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各条款的认知,例如品质品名条款、数量条款、运输条款、缴付条款、保险条款等,掌控国际间商品经济的具体内容过程和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思路教学中着重于了解有关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秉持理论联系实际,使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主动性,使他们将课堂自学与课外自学融合出来,将科学知识的拒绝接受与科学知识的运用融合出来,适当地积极开展课堂探讨,并大量融合案例分析展开深度思索和科学知识拓展,以健全能力的培育。
还要针对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特征,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辅助教学,并使教学维持很大的信息量、较强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五、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自学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必须将理论部分中所学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予以具体内容运用,以便理论与-1-课堂教学、政策与业务有效地融合出来,不断提升分析与化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程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领域学科,故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方式练、进修,以进一步增强感性科学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术语、运输与保险及交易支付2.难点: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贸易条件结算和磋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课程代码:030407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6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国际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适用专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邮轮经济)开课院系:管理学院贸易经济系教材:吴国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1. 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第四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 赵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中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4. 陈红蕾.国际贸易实务.济南大学出版社.20015. 袁永友、柏望生.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评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的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进出口贸易实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的综合知识,具备外贸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 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各高等院校中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本课程教学中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发展历史、主要理论、政策思想和措施,在政策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从事国际贸易活动。
2、熟悉订立和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环节,掌握各项交易条件和合同条款的规定方法,了解有关国际惯例和法律规则,并能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创业意图,予以灵活运用。
3、掌握当今国际贸易特别是在我国外贸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包括传统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贸易方式。
(二)教学内容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理论自由贸易及其发展保护贸易理论及其发展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政策内容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鼓励和出口管制措施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世界贸易组织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和主要协议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合同的标的商品的品质商品的数量商品的包装商品的价格贸易术语及相关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术语综述国际贸易术语的选用国际货物交付运输方式货运单据装运条款国际货运保险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其它运输方式下的货物保险英国伦敦保险协会海运货物保险买卖合同中的保险条款和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实务国际货款收付支付工具支付方式不同支付方式的选择支付条款争议的预防与处理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第十一章合同的磋商和订立交易前的准备工作交易磋商书面合同的订立第十二章合同的履行出口合同的履行进口合同的履行第十三章国际贸易方式经销和代理招标与投标拍卖和寄售对等贸易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期货交易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纳入学生专业实习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例,培养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基本技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11311023(二)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三)开课对象:经管类本科(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四)课程性质和地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管类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
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管类本科(金融学)开设较早的专业课基础课。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授此课程时,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七)教学方式以讲授、案例教学等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八)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习法、讨论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开卷或大型案例)。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70%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导论教学要点: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以及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掌握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复出口和复进口、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等概念及其相互区别,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条件和贸易差额等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素质选修课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计划学时:64计划学分:4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适用专业: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课程的教材。
课程负责人: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
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实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法律知识和贸易规则,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基本的业务技能,能较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办理业务手续,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
三、课程教学内容四、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五、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 理论配合案例与实战训练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动手能力;2.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策划并开展课程设计,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五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张素芳主编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冷柏军张玮主编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峰赵登峰主编七、课程改革与建设该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划丛书,教学形式为案例导入+知识讲授++拓展延伸。
相对于纯理论知识的枯燥讲解方式,本书结合案例与实训内容,让学员学习到更实用的知识。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48学时,周学时数:3学时,计3学分,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外贸实务类专业选修课程。
在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理论课程基础上,为了帮助同学了解有关进出口实务操作方面的知识,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相关知识,特开设此门课程。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本课程的前导理论课为《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后续课程为《外贸英语函电》、《国际结算》等。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学会利用国际贸易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会从经济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外贸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并掌握从事外经贸所必备的各种基本技能。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法,讲授过程中辅助使用电脑多媒体技术。
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讲授及时复习,并可以上网学习电子资源,并且要独立完成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全程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督促学生自学,以个别化学习为主,实施小组学习,并经常进行学习讨论。
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设计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实施结构比例原则,即课堂讲授占1/3、校内讲练结合占1/3、校外实践实习占1/3。
采用从“渗透式”逐步推广到“体会式”的教学法,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五)教学环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自学、作业练习、实践实训、考核等。
(六)使用教材《国际贸易实务》 冷柏军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参考《国际贸易实务》 黎孝先 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七)考试、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三套考试考核方法,即课堂讲授以书面考试为主、讲练结合以过程考试考核为主、校外实习实训进行综合考试。
第一章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经常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为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章节的学习建立知识储备。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五)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六)贸易差额(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九)对外贸易依存度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9世纪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五)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识记:(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2)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3)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4)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5)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6)贸易差额;(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8)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9)对外贸易依存度。
2.领会:(1)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2)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3)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4)贸易差额;(5)对外贸易依存度。
3.简单应用:(1)计算分析一国对外贸易结构和地理方向;(2)计算一国对外贸易差额;(3)计算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识记: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领会:(1)1 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国际贸易;(2)19世纪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贸易;(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
3.简单应用: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起因与特点。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具体表现为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市场上的交换活动。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作为国际贸易基础的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了解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运行;理解与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杨振秋
审核人:王剑珊
编撰日期:2009年9月
一、教学对象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术选修课。
三、先修课程
无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
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实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法律知识和贸易规则,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基本的业务技能,能较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办理业务手续,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
五、教学内容和安排
国际贸易方向,共85学时,5学分。
开设两个学期。
口译方向,共51学时,开设一学期,3学分。
(本课程为国际贸易方向核心课程,课时增加,体现了方向的差别,以及重点能力的不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六、课程考核
考试要求: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笔试(闭卷)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七.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此教材为中英文对照,2008年11月出版。
(二)教学参考书
1、易露露,陈原《国际贸易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素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