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实施中的家园互动合作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实施中的家园互动合作

作者:蔡丽萍

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3年第08期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理解《纲要》精神,我们深知要使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园密切合作,双向良性互动。在实施《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过程中,作为具体操作层面的幼儿园方,越来越感悟到只有注重挖掘家庭的有效资源,发挥家园双方互动合作的有利优势,我们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观察课程实施中的家园互动合作,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幼儿园事情多”或者教师抱怨“家长不理解或不配合”的不和谐声音。

现象一:大班组要开展“惊奇一线”的课程单元教育活动,各班在家园路路通上发布消息——请各位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线(如:电线、毛线、棉线等,实物和图片都可以),也可收集各种线的工艺品(如:刺绣、绣花鞋、中国结等)带来幼儿园与同伴一起分享……一声令下我们看到配合的家长会带上各种各样的线或线的工艺品来,有的则随便带一种应付一下,无所谓的会向教师解释一下自己忘了,更有漠不关心的还不知道这件事。

现象二:“我们觉得‘亲子学习单’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有利,也比较有趣味性,可我们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回家又有忙不完的家务,还要花时间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确实很累;有的内容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去做,特别是一些制作内容,加上孩子表达不清又不能独立完成;孩子缠着我们带这买那,真头疼!不知道幼儿园在搞什么?建议一切东西都由幼儿园准备……”——摘自家长问卷。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可否认,就是因为我们并未重视建立与家长之间的平等、互动与合作关系,而是一种隐含的被迫关系。家长表面唯诺,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来,对孩子的学习有什么帮助,也有认为这些应该是由幼儿园为孩子准备的,当然无法发自内心地支持幼儿园的活动。

而在越来越重视与幼儿建立平等互动关系的今天,与家长建立平等互动合作关系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我园将“互动合作”这个重要理念应用到家园联系中来。这种“互动合作”既包括了教师与幼儿间的相互沟通,更包括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我们认为教师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教师、幼儿、家长三者都是学习的主角,这三个主角是一个合作的学习团体,这才是提倡互动、合作、参与为基础的幼儿园教育。因此,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家长、教师与同伴的互动合作中建构的。

一、倾听家长心声,收集家长经验

教师要改变过去只当“演说家”的习惯,要静下心来当耐心的听众,为家长“诉说自己的心思”、“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机会。善于倾听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前提,教师只有善于倾听,家长才敢在教师面前讲真话,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

随着冬天的来临,大班组开展了“追赶跑跳碰”的课程单元教育活动,为激发幼儿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体质,培养竟争意识,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我园大班组还开展了“趣味亲子运动会”,会后以个别交流和家长问卷的形式向家长了解近段时间幼儿园活动的感受,即收集经验。有些家长提出了疑惑:“我们每天晚上问孩子学了什么?孩子每天都回答我没学什么,就是玩。”有的说:“强身健体当然重要,可学习知识技能也重要啊,比如多认识些汉字、背些唐诗、三字经。”更有直言不讳的:“和我家同龄的孩子已能算出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可我的孩子每天学10以内的还要逼着才肯学。”有的则更多地表现出忧虑:“游戏固然很重要,可是到了小学立即转变为紧张的学习生活,孩子会不会不适应呢?”……

在倾听家长的这些心声后,我们分析认为家长对我们的教学并未完全理解,我们拟定了初步的计划、措施,并根据情况做及时相应的调整。

二、指导家长学习,转变家长观念

根据家长的疑惑,我们寻找了大量有关“多元整合理念”、“皮亚杰的建构论”及有关“幼儿探索发现学习”教育理念的学习资料,汲取较容易理解,较有实践性的文章供家长学习,让家长明白基础教育的真正内涵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不是单纯训练技能。我们还邀请幼教专家来园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并结合班里实际的档案记录实例,仔细分析每个孩子在各种学习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家长深有感触,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原来看不到的或忽视的孩子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简单技能的培养只是短时期的成果体现,而素质能力的培养则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展示幼儿活动,关注孩子表现

1.环境展示。

走进我们的活动室,你会感到充满孩子的气息。每个角落都是孩子的作品和活动档案记录,我们将孩子的表现记录下来,分析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利用图文结合张贴在活动室周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他们是被老师关注的、信任的、重视的,而且是能干的。环境更成为和家长直接进行交流的手段,让家长每天都能驻足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看到孩子们在园的创造活动,和我们一起聆听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2.近期播报。

我们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运用幻灯形式向家长播放近期幼儿参与课程单元活动及游戏情况,并做详细说明,运用实例分析孩子们的语言、行为,让家长了解孩子是怎样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做,闪光点又在哪里……引导家长注重观察孩子的过程而并非结果,发现孩子并不是简单的“玩”,而是探索发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创造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交往能力等就是在所谓的玩中潜移默化培养的。

3.个别交流。

为了更好地体现尊重孩子家庭的个体性,我们运用幼儿个人档案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我们每周贴出个别交流时间预约表,由家长填写日期、地点。教师和家长在此时间直接交流孩子的发展变化,家长可以更全面地看到孩子潜能的发挥,教师及时听到家长的心声,还可及时反馈。

小班实施“天才小厨师”课程活动时,轩轩奶奶看了成长档案中轩轩亲手制作的三明治的过程,惊讶地说:“真想不到孩子这么能干,原来他就是这样玩的,真有意思!”大班丁丁小朋友的爸爸在个别交流时也反馈说:“丁丁那天回家一定要和我去量量大树有多粗,原来你们开展了‘拜访大树’的课程活动,确实有点小科学家的样子!”

事实证明,个别交流既保护了家长和孩子的隐私,又让家长感到孩子的成长同样倍受教师的关注和认可。

四、实施换位思考,能够彼此体谅

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们老师常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和家长探讨孩子的问题,这从表面看无可厚非,符合我们工作的要求,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来说,也非常需要把位置颠倒过来,要善于替家长着想,实施换位思考。能从家长的立场上思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考虑到家长的困难,设身处地为家长谋划,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从而赢得家长的信赖,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比如我们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亲子学习单”这个问题上教师与家长是如何来实施换位思考的呢?

1.教师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

发放的亲子学习单难易程度怎样?要是家长找不到适宜的材料来配合主题活动怎么办?爷爷、奶奶带的孩子能完成学习单吗?家里没有电脑的孩子如何办呢?做生意早出晚归的父母还有多少精力来辅导孩子呢?单亲家庭的孩子又会怎样?收集东西会增加家长的负担吗……

2.家长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