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出入口设计正式稿(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42.52 MB
- 文档页数:133
适用标准文档深圳地铁通道施工组织设计( 明、暗挖通道 )一、通道施工通道进出口斜坡段采纳明挖施工,钻机施工钻孔桩围护构造,土方开挖尽量使用发掘机开挖,节余部分土方采纳人工开挖,卷扬机提高架牵引外运;通道进出口暗挖段采纳弧形导坑法施工。
土方运至站厅层后卷扬机提到地面外运;二衬采纳简略衬砌台架立模,泵送商品混凝土入模,机械捣固。
1、通道明挖段施工(1)、通道明挖段围护构造施工钻孔桩均采纳盘旋钻机正循环钻孔,连续成桩的方法施工,钢筋笼在地面加工好,利用钻机吊入孔内,清孔后水下灌筑混凝土成桩。
钻孔桩工艺流程图以下:施工准备桩位丈量定位钻机定位钻孔制备泥浆清孔制作钢筋笼吊钢筋笼入孔商品混凝土储料槽、导管准备灌筑水下砼凿除桩头浮浆砼并清挖出冠梁基坑槽制作冠梁钢筋绑扎安装冠梁钢筋冠梁模型的制作冠梁立模、支模浇筑冠梁砼商品混凝土①、丈量放线定位:依据各进出口钻孔桩设计平面部署图,计算出每根桩的坐标,而后丈量定出每孔钻孔桩的正确地点。
②、挖探沟,查明地下管线的地点,定出管线改移或保护方案,对管线进行改移或悬吊支撑保护。
③、施工定位导向墙:依据施工要求,桩位定位采纳导向墙定位法定位导向墙作为钻机走行轨道,并对钻孔桩进行导向及编号。
④、钻孔:钻机钻孔,在孔口埋设钢护筒,以起到定位、保护孔口及保持水头的作用。
开孔钻进速度应迟缓的进行,并频频校订钻头,若有偏斜实时纠正;所以处地质为粘性土,所以在钻孔时不需此外制备泥浆,仅向孔内加水,利用钻机钻孔时钻头搅拌泥浆,但需控制水的加入量,以达到钻孔时最正确泥浆粘度等性能指标。
⑤、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钢筋的制作在就近的场所长进行,采纳焊接制作,先用主筋与内增强箍点焊形成笼架,而后安装外箍筋,外箍筋也须与主筋焊牢。
将制作好的钢筋笼用汽吊或钻机吊放入孔内。
⑥、灌输水下混凝土:施工准备:①用铁皮制作一个能容 0.8 立方米以上的储料槽(漏斗);②检查钢导管的强度,钢导管一定作水密和涨裂实验;③检查球塞能否能顺利经过钢导管,球塞直径比钢导管内径小 1~2 厘米;④钢导管和套管的提高采纳钻机提高。
《地铁站出入口工程施工方案(通行路线与安全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次地铁站出入口工程旨在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通行方式,提高地铁站的服务水平。
该工程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周边交通繁忙,人流量大,施工难度较大。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是本次工程的关键。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2)现场准备- 清理施工现场,拆除障碍物,平整场地。
- 搭建临时设施,如临时工棚、仓库等。
- 做好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确定出入口的位置和尺寸。
2. 基础施工(1)土方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开挖至设计标高。
- 及时做好边坡支护,防止土方坍塌。
(2)基础垫层施工- 浇筑 C15 混凝土垫层,厚度为 100mm。
- 垫层表面平整,标高准确。
(3)基础钢筋混凝土施工- 绑扎基础钢筋,钢筋规格、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 安装模板,模板牢固、平整,尺寸准确。
- 浇筑 C30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浇筑。
-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3. 主体结构施工(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绑扎框架柱、梁、板钢筋,钢筋规格、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 安装模板,模板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模板牢固、平整,尺寸准确。
- 浇筑 C30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浇筑。
-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 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后浇带,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浇筑。
(2)防水施工- 在主体结构表面涂刷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 铺设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 做好阴阳角、变形缝等部位的防水处理。
4. 装饰装修施工(1)墙面装饰- 墙面抹灰,抹灰厚度为 20mm,表面平整,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
北京地铁五号线北京规划在今后的十年中建设400多公里的地铁线网,中心城区将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地铁覆盖率,以解决目前日益增加的路面交通负担。
在新一轮的地铁线网建设中,五号线是最先启动并开通的线路。
5号线是继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建造的l、2号线之后的第三条穿越北京老城区的地铁线,南起宋家庄,北至天通苑北,全长27.6公里,在城市中轴线的东侧贯通城区南北。
16个地下站中有9个位于老城区内,如位于古都风貌保护区的东四站、张自忠站、北新桥站、雍和宫站。
同时经过3个国家级、市级重点文物所在地:天坛、雍和官和段祺瑞府。
5号线的通车改善了北京南北城连通不畅问题使北部最大的天通苑居住区近20万人的出行更为方便,使天坛、雍和官、东单、东四等名胜古迹和著名商业街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丰富都市生活。
都市回廊——五号线出人口的设计构思5号线的站点大多位于城市的交叉路口,为满足不同方向的人流,一般四个街角各有一个出入口,全线共有近60个出入口建筑。
出入口建筑的功能单一,体量小、数量多,又位于城市的不同环境中,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变得很关键。
随着思考的深入,关注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场所与人的行为特征地铁在街道上唯一可见的便是地面出入口。
出入口是人们行走和穿越的场所,匆匆而过,不需要停留。
因此,地铁口只是起连接作用的媒介,不是目的性空间,这与一般建筑不同。
室外自然光从白天到夜晚,一年四季不断的变化,而地下空间的人工光环境基本均质,没有变化。
地铁出人口正是地下与地表、自然光与人工照明变化的分界点。
人们通过地铁口只需一两分钟,而且大多在上下楼梯,注意力在脚下。
视觉在游弋,身体在移动,所有的要素都是在运动中感受的,因此,地铁出入口给人们留下的不是空间形象而是移动中的瞬间记忆。
出人口与街道环境位于街头的地铁出入口离不开城市背景环境,5号线由于跨越北京城市的南北,并且穿过老城区,因此,沿线的街道环境丰富多样,折射出北京由历史到现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特征及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视堕鎏《一类街道环境尺度。
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摘要: 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是地铁作为地下工程的地面建筑形式,既是车站功能建筑,又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因此,深圳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不但要满足地铁的功能需求,还需要体现深圳沿海经济特区的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地铁出入口风亭建筑设计1 工程总体概述深圳地铁2号线(蛇口线)工程连接城市东西发展主轴,是特区内第二条东西向轨道交通客运主通道。
2号线工程由初期工程和东延段工程两部分组成,线路西起蛇口赤湾站,经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东至新秀站,全长35.78km,共设29座地下车站,其中换乘站10座,设蛇口西车辆段、后海停车场,工程投资总额约为193.5亿元。
其中:深圳地铁2号线初期工程起自蛇口赤湾站,终至世界之窗站与地铁1号线交汇,共设12座地下车站,依次为:赤湾站、蛇口港站、海上世界站、水湾站、东角头站、湾厦站、海月站、登良站、后海站、科苑站、红树湾站、世界之窗站,线路全长15.131 km,工程投资总概算约为74.4亿元,于2010年12月28日投入试运营。
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段工程由世界之窗站站后至新秀站,共设17座地下车站,依次为侨城北站、深康站、安托山站、侨香站、香蜜站、香梅北站、景田站、莲花西站、福田站、市民中心站、岗厦北站、华强北站、燕南站、大剧院站、湖贝站、黄贝岭站、新秀站,线路全长20.65公里,工程投资总概算约为114亿元,于2011年6月28日投入试运营。
2 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概述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是地铁作为地下工程的地面建筑形式,既是车站功能建筑,又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因此,深圳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不但要满足地铁的功能需求,还需要体现深圳沿海经济特区的地域文化特征。
经研究对比,深圳地铁2号线车站出入口及风亭上盖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线一景”的规划设计理念,从而使地铁上盖建筑的整体造型统一,将地铁2号线工程打造成为连接深圳蛇口高科技产业区、南山商业居住区、香蜜湖高档住宅区、福田市中心区、罗湖老城区的一道城市风景线。
[摘要]地铁,作为城市中大量、高效的运输工具,正逐步成为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和推广的项目。
本文结合重庆一号线的开通,回顾其设计过程,并针对重庆特有的地形地貌,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设计工作,探讨如何结合城市的特质和城市景观,处理好车站出入口设计。
[关键词]地铁出入口;城市特质;深埋车站1、重庆地铁一号线简述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7月28日举行了通车仪式,是国内第一条建成通车的山地城市地铁线路,是目前全国运行速度最快,爬坡能力最强的地铁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埋深最深的地铁线。
随着地铁一号线的开通,重庆也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具有地铁和轻轨并存运营的城市。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东起朝天门,西至大学城,远期延伸至璧山,全长约46公里,采用地铁系统。
该线路是轨道交通线网东西方向的主干线,也是贯穿渝中区和沙坪坝区的重要交通通道,其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和全日客流量在全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测中均为最大。
1.1重庆的城市特质。
重庆素有“山城”的美名,是一个建在山峦之间,两江之畔的魅力城市。
初来重庆的人会不习惯重庆的格局,会发现重庆是一个“地图无用,幽深、迂回如迷宫的城市”,这里“百转千回”,“地形高低错落”,“道路错综复杂”,往往让人摸不清方向,迷失在这片充满魅力城市当中。
“立体城市”或许可以作为重庆城市特质的形容吧。
1.2地铁出入口的设计思想。
结合重庆的城市特质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城市的人文景观和城市文化进行设计。
2、地铁出入口便捷性的主要体现2.1便捷、易于识别性。
地铁出入口作为乘客进站乘车和安全疏散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乘客在使用中频率最高的公共部分,对周边的客流吸引和今后的车站运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便捷性主要体现在乘客的使用、公交车站的换乘、以及地铁换乘站的设计。
醒目的标志和易于识别性是乘客使用过程中主要的功能。
在重庆地铁一号线的设计中,确认采用“石榴红”,为地铁一号线的标志性颜色,贴现了重庆人民“热情、友善”的性格,乘客可在地面出入口的栏杆、电扶梯扶手、装修,以至于列车的车厢、吊环、座椅等等,都可以看见一号线标志性的“石榴红”,以便乘客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乘坐的为地铁一号线。
地铁出入口方案1. 地铁出入口设计的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加,地铁作为快速、高效的交通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地铁的出入口设计对于乘客的出行体验和交通流量的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地铁出入口方案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2. 地铁出入口设计的原则在地铁出入口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和优化交通流量分配。
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则:2.1 安全性原则地铁出入口必须确保乘客的安全。
这意味着出入口的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人流量和行人流动方向,避免拥堵和事故发生。
出入口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引导措施,让乘客可以迅速找到和使用。
2.2 便利性原则地铁出入口应具有良好的便利性,以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
出入口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人口密集区域、商业区、居民区等,方便乘客的进出。
此外,出入口应提供无障碍通道,便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出行。
2.3 绿色环保原则地铁出入口的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材料应选择环保型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出入口周围的景观设计可以考虑绿化和自然元素,增加城市的生态氛围。
2.4 美观性原则地铁出入口是城市的门面,因此也需要考虑美观性。
出入口的建筑外观和装饰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展现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
此外,出入口的设计可结合艺术元素,为乘客提供艺术饱和度较高的出行空间。
3. 实施地铁出入口方案的步骤3.1 确定出入口位置在制定地铁出入口方案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调研。
根据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出入口位置。
在选择出口位置时,需考虑到人流量大的地点和附近的重要设施,提高便利性。
3.2 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根据出入口位置和设计要求,开始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
这包括出入口的建筑形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人流引导措施等。
在进行设计方案制定时,建议结合景观环境设计和艺术元素融入,以提升美观性和乘客出行舒适度。
3.3 进行施工和监管一旦设计方案确定,需要进行施工工作。
《地铁站出入口工程施工方案(通行路线与安全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地铁站出入口工程旨在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通行条件,提升地铁站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
该地铁站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交通繁忙,人流量大。
出入口工程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交通状况,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影响周边居民和商户的正常生活和经营。
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技术交底。
(2)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情况。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
(4)搭建临时设施,包括办公区、生活区、材料堆放区等。
(5)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材料进场。
2. 基础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出入口的位置和尺寸。
(2)进行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清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基底土质符合设计要求。
(3)浇筑基础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
在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4)进行基础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
3. 主体结构施工(1)搭建主体结构模板,采用钢模板和木模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2)绑扎主体结构钢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钢筋的规格、数量和位置符合要求。
(3)浇筑主体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
在浇筑过程中,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4)进行主体结构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
4. 装饰装修施工(1)进行墙面、地面和顶棚的装饰装修,采用环保、耐用的材料,确保装修质量和效果。
(2)安装照明、通风、消防等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3)进行出入口的标识和导向系统安装,为乘客提供清晰的指引。
《城市地铁出入口施工方案(人行道与交通引导)》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地铁的服务质量,本次项目旨在对城市地铁某站点的出入口进行施工,重点优化人行道设置和交通引导,以确保行人的安全和交通的顺畅。
该地铁站点位于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周边有众多商场、写字楼、住宅小区等,人流量和车流量都非常大。
目前,该站点的出入口存在人行道狭窄、交通引导不明确等问题,给行人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交通秩序。
因此,本次施工将对出入口的人行道进行拓宽和改造,设置合理的交通引导标识,提高行人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成立施工项目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2)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情况。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4)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确保物资供应充足。
(5)与相关部门协调,办理施工许可证等手续。
2. 地下管线迁移(1)根据现场勘查结果,确定需要迁移的地下管线位置和数量。
(2)与管线所属单位联系,制定管线迁移方案。
(3)按照迁移方案,进行地下管线的迁移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损坏管线。
3. 人行道拓宽(1)拆除原有狭窄的人行道,清理施工现场。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人行道的拓宽施工。
拓宽后的人行道宽度应满足行人通行需求,并设置合理的坡度和排水系统。
(3)铺设人行道地砖,确保地砖平整、牢固。
4. 交通引导设施安装(1)在地铁出入口周边设置明显的交通引导标识,包括指示牌、标线等。
(2)安装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确保行人过马路的安全。
(3)设置隔离栏,将行人与车辆分开,提高行人的安全性。
5. 收尾工作(1)清理施工现场,拆除临时设施。
(2)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出入口建筑设计一、枢纽站出入口设计的功能性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的出入口设计需要符合当地交通出行规律,将人流、车流等多种出行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旅客可以方便地出入枢纽站,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出入口的安全和便捷性。
针对枢纽站的出入口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出入口的位置需要紧密与周边交通路线相连,且数量需要根据枢纽站的规模和周边通行情况合理设置。
2.进出方式:出入口的进出方式可以设计为平面进出或是高架进出,并需要设计合适的闸门和安全设施,确保旅客的安全。
3.连接通道设计:出入口需要与枢纽站内部以及周边的步行系统相衔接,设计合理的连接通道和路标,让旅客更加方便地到达他们需要去的地方。
4.候车区设置:枢纽站的出入口需要配合候车区的设置,确保旅客能够便捷地进入各自的候车区域。
5.通风、照明和安保等设施的设置:出入口需要设置有效的通风和照明设施,以及消防和安保设施,确保旅客的安全和便捷性。
二、枢纽站出入口设计的形态特点分析枢纽站的出入口设计需要追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同时符合现代化建筑的审美追求。
出入口的设计形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简洁明了:出入口的设计需要简洁明了,以方便旅客的识别和操作。
2. 美观大气:出入口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备美观大气的特点,以提升城市形象和旅客体验感。
3. 色彩搭配合理:设计需要根据周边建筑的风格和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以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
4. 应用科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枢纽站的出入口应该运用现代化技术,如智能门禁、无人驾驶等,以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5. 结构合理:枢纽站的出入口的结构需要考虑到承重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灵活设计,方便在未来进行升级和扩建。
三、不同交通模式的枢纽站出入口设计比较不同类型的交通模式会在枢纽站的出入口设计上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针对不同的交通模式设计不同的出入口方式和设施。
1. 高铁线路:高铁的出入口设计需要考虑旅客的安全和便捷性,同时还要考虑联程服务和信息的连通性,可使用智能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建筑设计
杨怡庆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该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设计的重要性、难点、原则和设计思路,使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等出地面建筑更好地和城市环境相融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总页数】7页(P252-258)
【作者】杨怡庆
【作者单位】中铁上海设计集团,上海20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4
【相关文献】
1.重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出入口建筑设计初探
2.浅析地铁车站出入口及风亭的选址——以南昌轨道交通3号线江铃东路站为例
3.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浅谈车站风亭地面景观设计的探索与创新
4.基于人性化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出入口自动扶梯倾角的优化
5.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浅谈车站风亭地面景观设计的探索与创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摘要: 地铁车站属交通建筑的一种, 办事宽敞年夜乘客。
本文经由过程对广州地铁地下车站进出口建筑设计的介绍, 商量若何解决地铁进出口易辨认性和都市景不雅相调和、调和的问题。
关键词: 地铁站; 进出口; 建筑设计; 都市景不雅1 媒介地铁车站进出口是连通地铁车站与外界的建筑物, 是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
为吸引和便利分散客流, 车站进出口以分散的情势安排为宜, 平日一个车站设置2~4 个进出口。
跟着地铁线网的赓续扩大, 都市内地铁车站进出口数量赓续增长, 其作为都市建筑的一部分, 必定对都市景不雅和都市情形产生必定的阻碍。
是以车站进出口的设计除知足吸引、分散乘客的须要外, 还应知足都市筹划和都市景不雅的要求, 做到调和、美不雅、易于辨认。
因为轨道交通地面、高架线路的车站进出口与车站主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筑设计, 那个地点不作深刻评论辩论, 本文只对广州地铁地下车站进出口的建筑设计进行商量。
2 设计原则因为地铁进出口属都市公共交通建筑, 其设计应遵守如下原则: 知足功能的原则; 易于识其余原则; 与都市景不雅调和、调和结合的原则以及临盆、安装模数化、工业化的原则。
2.1 知足功能的原则知足功能须假如设计和扶植进出口的重要义务, 可否为乘客供给便利、快捷的进出通道是设计者优先要推敲的全然身分。
2.2 易于识其余原则进出口的应用者是乘客, 只有能干, 易于辨认, 才能便利乘客进出, 做到以工本钱。
2.3 与都市景不雅调和、调和结合的原则都市景不雅能够或许塑造都市形象, 进步情形品德,它是都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进出口作为都市景不雅构成部分, 其设计弗成能游离于都市景不雅之外, 更不该与都市景不雅相抵触。
2.4 临盆、安装模数化、工业化的原则地铁扶植, 其目标是为市平易近供给便利的出行前提。
但因为其线路重要沿都市交通干线安排,扶植时代势必对地面交通产生较大年夜的阻碍和干扰。
为了把这种干扰削减到最小, 一是必须做好施工期交通疏解筹划的合理设计和论证; 二是要尽量缩短施工工期。
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建筑设计浅析陈静【摘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应注意事项,分别介绍了地铁出入口的各种类型、不同设计手法、无障碍设计要点及选址等内容,为今后地铁出入口的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指导.【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1(037)005【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手法;无障碍设计【作者】陈静【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建院,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9.5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年来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至今,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成都等十几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分为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两大部分。
其中附属建筑主要包含地铁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
其中出入口建筑作为地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包含出地面建筑内容,对城市景观等有一定影响,因此也显得格外重要。
1 概述地铁车站出入口是连通地铁车站与外界的建筑物,是乘客进出车站的通道,是客流集疏和换乘的通道,是地铁车站的“生命线”,因此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建筑设计非常重要。
为吸引和方便疏散客流,车站出入口以分散的形式布置为宜,通常一个车站设置 2个~4个出入口。
随着地铁网线的不断扩展,城市内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不断增加,其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对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车站出入口的设计除满足吸引、疏散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做到协调、美观、易于识别。
地铁车站出入口的位置在总平面设计时要经过多方面的协调,以取得最佳效果,出入口布置应按照车站远期超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量计算,设置一般不少于四个出入口,当车站客流量较小或设置条件困难的情况时,可酌情减少,但一般不应少于三个,若仅有两个出入口,则必须在车站内设置为对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