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30例CT影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研究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11-30T00:48:31.18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6期作者:于丹青[导读] 对临床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的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于丹青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摘要】目的对临床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的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月;56例患者均接受CT影像学诊断,术后接受病理学诊断;对CT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总结临床直肠癌术前分期中CT影像学的应用价值。
结果 56例患者经CT影像学诊断直肠癌 T1-T2期9例,经术后病理学诊断直肠癌 T1-T2期10例,CT诊断符合率90.00%;经CT影像学诊断直肠癌 T3期41例,经术后病理学诊断直肠癌 T3期36例,CT诊断符合率87.80%;经CT影像学诊断直肠癌 T4期6例,经术后病理学诊断直肠癌 T4期10例,CT诊断符合率60.00%。
经观察,直肠癌 T1-T3期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直肠癌T4期,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效果确切,可将患者直肠内癌症病灶及其周围组织情况直观展示出来。
【关键词】CT影像学;直肠癌;术前分期直肠癌,英文名称Carcinoma of the Rectum;临床肿瘤科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主要指发生在人体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症。
患病早期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后会出现出血、排便前肛门下坠感、排便习惯改变、便意频繁(典型症状)以及体重消瘦、肛门失禁、尿频、尿急以及头晕、呼吸困难(伴随症状)等[1]。
目前,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最有效手段;手术后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但临床上,手术的实施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病况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换言之就是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癌症分期进行明确。
作为临床相关疾病常用诊断方式之一,CT影像学诊断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以及诊断快速等诸多优势,在临床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为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刘宇;胡君【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和肝内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三期增强CT检查,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情况、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结果 (1)原发病灶有35例位于右侧,其中5例盲肠癌,23例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6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其中9例降结肠,33例乙状结肠癌,21例直肠癌.(2)27例患者的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32例汇入肠系膜上静脉,5例患者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3)发现了396个转移病灶,经CT诊断,364个为正确病灶,正确检出率为91.91%.(4)原发病灶有35例位于右侧,63例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对比分析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肝内转移瘤分布和原发病灶位置有规律可言,掌握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检出率.【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0【总页数】3页(P135-137)【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病灶;检出率【作者】刘宇;胡君【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 430063;湖北省中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 4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时会发生肝转移,发病率及致死率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
医学上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要尽早发现,才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对此,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特征如何及肝内分布规律情况始终是医学研究人员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1-3]。
·临床研究·128层螺旋CT 结肠成像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曹登攀李佩如柳泽华施向阳王骄阳徐芳陈涛徐升DOI :10.13558/ki.issn1672-3686.2021.002.009基金项目: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2018-4-152)作者单位:321300浙江永康,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曹登攀、李佩如、柳泽华、施向阳、王骄阳),消化内科(徐芳、徐升),肛肠外科(陈涛)[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 结肠成像(CTC )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82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进行CTC 和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CTC 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定位、分型;其中16例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以手术病理分期为标准,分析CTC 在结直肠癌T 分期中的准确度。
结果以结肠镜病理结果为标准,CTC 诊断结肠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90.91%,阳性预测值90.48%,阴性预测值100%,定位准确度100%,大体分型准确度为88.09%。
以手术病理分期为标准,CTC 结直肠癌T 分期准确度为87.00%。
结论128层螺旋CTC 在结直肠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及T 分期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手段和术前常规检查。
[关键词]结直肠癌;CT 结肠成像;结肠镜;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Application of 128-slice spiral CT colonography in diagnosing colorectal cancer CAO Dengpan ,LI Peiru ,LIU Ze-hua ,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of Yongkang ,Yongkang 321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128-slice spiral CT colonography (CTC )in the diagnosis ofcolorectal cancer.MethodsTotally 82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lo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CTC and colonoscopywere selected.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local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TC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colonoscopy.Taking the pathological staging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accuracy of CTC diagnosis in T staging of colon cancer was analyzed in 16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surgery.Results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genera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CTC for diagnosing colorectal cancer were 100%,90.91%,90.48%,100%,100%,88.09%,respectively.Taking pathological staging during operation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accuracy of CTC for diagnosing T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was 87.00%.Conclusion 128-slicespiral CTC has high accuracy in the location ,qualitative diagnosis and T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It can be used for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nd routine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 ;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gy ;colonoscopy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第三大常见男性肿瘤,第二大女性肿瘤,死亡率排第4位,国内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排第5位[1,2]。
结肠癌及结肠息肉CT表现及CT在术前、术后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刘春岭【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CT在术前、术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80例结肠癌及结肠息肉患者CT影像学资料,观察CT表现,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对结肠癌及结肠息肉诊断检出率、对结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术后复发评估的准确率.结果病理证实结肠癌64例,结肠息肉16例,CT对结肠癌、结肠息肉检出率分别为95.31%、87.50%.CT表现:仿真内窥镜(CTVE)上结肠息肉呈现多发乳头状突起、表面光滑特点;CT上结肠癌呈现腔内形态不规则、管腔狭窄、表面不平整特点.CT 诊断结肠癌术前分期准确率89.23%; CT诊断结肠癌术后复发诊断率82.61%.CT 复查显示结肠息肉复发2例,病理证实,经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CT对结直肠占位性病变检出率高,且CT对结肠癌术前分期、术后复发诊断准确率较高.【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4页(P242-245)【关键词】结肠息肉;CT表现;诊断;复发【作者】刘春岭【作者单位】江油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江油62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由良性腺瘤恶性病变而来,起初为息肉,随后发展成腺瘤,最终进展成癌症[1]。
可见结直肠癌发生与息肉密切相关,息肉直径越大,发展成恶性肿瘤几率越大。
为此早期发现结肠息肉并将其除之对预防结直肠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传统诊断肠道疾病首选结肠镜,但肝肾功能严重异常等患者不能使用,结肠镜临床应用受限。
近年来CT因其快速扫描、分辨率高、后处理技术强大在肠道疾病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对结肠病变部位、性质、淋巴结转移与否等情况均能清晰显示,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3]。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CT对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姜海涛;张彦梅;范璐【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以及肝内分布规律.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94例,常规行三期增强CT检查.结果在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肝内转移灶389个,包括环形强化灶224个(57.6%),结节状强化灶122个(31.4%),其它类型强化灶43个(11.1%);33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89个(69.5%),位于肝左叶者39个(30.5%),右叶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左叶(P<0.05);61例左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137个(52.5%),位于肝左叶者124个(47.5%),两组肝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原发病灶位置与肝内转移瘤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8(021)001【总页数】2页(P125-126)【关键词】肝转移癌;结直肠癌;螺旋CT;诊断【作者】姜海涛;张彦梅;范璐【作者单位】450014 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450014 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450014 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2]。
由于肠系膜静脉血流回流入肝,超过一半结直肠癌患者会发生肝转移,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4]。
掌握肝转移瘤的增强CT表现特征,及早发现肝内转移灶,为患者的早期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总体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94例,男65例,女29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52.2±11.3)岁。
64排VCT结肠成像技术对结直肠肿瘤诊断的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45-02由于ctvc具有安全、快捷、高效等优点,同时大肠疾病的研究也亦愈加深入,ct结肠成像(ct colonoscopy,ctc)临床应用地位逐渐提高。
总结全国肛肠外科研究所2010年以来121例经结肠镜诊断有结肠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vc结果,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探讨ctvc在结肠占位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临床怀疑结直肠占位性病变124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vc检查。
其中男性71例,女性43例,年龄27~83岁;所有病例全部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均以结肠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确诊依据。
1.2 64排螺旋ctvc的检查方法1.2.1 肠道准备患者于检查当日凌晨行清洁灌肠,然后饮水2500ml,以充分清洁肠道。
检查前常规肌肉注射10 mg 654-2,以降低肠道张力,减轻肠道痉挛和减少肠道蠕动伪影。
患者右侧卧于扫描床上,用肛管经肛门注入气体1 500~2 000 ml,以患者腹胀能够耐受为止,充分扩张结肠。
1.2.2 64排vct扫描采用ge lightspeed 64 pro vct机,所有病例ctvc检查前先做腹盆部平扫,以观察结肠充气情况。
检查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40 ma,准直器宽度为5 mm、螺距0.969:1、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隔0.625mm,fov 30~40 cm,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1次屏气行64排螺旋ct腹盆部连续扫描,从膈顶至盆底,时间约为5s。
2 结果本组共有124例患者,除3例为结肠冗长症以外其余均经手术证实为大肠癌(其中9例为多发癌),均行纤维结肠镜或管式乙状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肿瘤分别位于回盲部11例,升结肠30例、横结肠14例、降结肠35例、乙状结肠及直肠31例。
CT纹理分析与结肠癌术后TNM分期的相关性分析施婷婷J魏晓磊1,刘松1,李辉1,李琳2,唐敏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医学影像科;2.病理科江苏南京210008$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CT纹理分析与术后TNM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结肠癌患者的术前CT 图像。
选取横断位图像病灶最大层面手动勾画R0I。
通过Mann-Whbney U检验评估不同TNM分期的纹理参数差异性。
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CT纹理参数在区分TNM不同分期的诊断效能。
结果静脉期min在T1-2和T se分期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AUC值(曲线下面积)为0.706(P=0.0105)。
静脉期的ms frequency在区分N-和N+分期以及I~II和III-IV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值分别为0.626,0.616(P<0.05)。
不同M分期中,静脉期的mean、min、mca、peaentiP(5,10,25,75,90)、ssD P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UC值为0.701~0.760,(均P<0.05)。
结论静脉期CT纹理分析参数可为评估结肠癌TNM分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肠癌;TNM分期;纹理分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5.3&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2021)02828994Correlation betweee CT Texturr analysis and postoperative TNM staging of colon cancerSHITingiing1,WEIXiaolei1,LIUSong1,LIHui1,LILin2,TANGMin11QDeiarimenioeRadiology,Naniing Drum ToeerHosiiial,TheA e iliaied HosiiialoeNaniing UnieersiiyMedicalSchool,Naniing 210008,PQRQChina2QDe iarimeni o ePaihology,Naniing Drum ToeerHosiiial,TheA e iliaied HosiiialoeNaniing UnieersiiyMedicalSchool,Naniing 210008,PQRQ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puted tomography(CT)texture analysis and postoperative TNM stages of colon cancer.Methods Preoperative CT images of99patients with colon carcinoma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Re-goonsoionteeest(ROIs)weeemanua.ydeawn a.ongthemaegon oithetumoeon themaiomum s.oceoiceo s-sectoona.omages.The Mann-WhoineyUiesiwasused ioeea.uaieihedo i e eenceson ieiiueepaeameieesoido e eeniTNM siages.Thedoagnosiocpeeioem-anceoiCTieiiueepaeameieeson do i e eenioaiongeaeoousTNM siageswaseea.uaied usongeeceoeeeopeeaiongchaeacieeosioc(ROC) cuae analysis.ResuUs The parameter min of venous phase was significantly dibeant between the T1-2and T38stages(P=0.042),and iheAUCea.ue(aeeaundeeihecueee)was0.706(P=0.0105).Themaiieequencyoiiheeenousphasewassog-nificantly dbferent not only between the N-and N+stages but ape the stages I〜I I and III〜IV(P<0.05),and the AUC values were0.626and0.616(P<0.05),respectively.In dibeant M stages,mean,min,mca,percentile(5,10,25,75,90) and ssD Pw of the venous phase were significantly dibeant(ll P<0.05),the AUC values were0.701-0.760(P<0.05).Conclusion CT texture analysis parameters in venous phase may provide a helpful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NM stages of colon cancer.*Key worls]Colon Cancer;TNM stages;Texture Analysis;Tomography,X-ray computed近年来,CT纹理分析已成功地应用于腹部肿瘤的评估.18/。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Y. 2022, Vol.20, No.05 Total No.151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Metastases 【通讯作者】高连荣·137138·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5月 第20卷 第05期 总第151期2 结 果2.1 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位置与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门静脉具体的解剖位置 8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原发病灶位于右侧29例,其中横结肠5例,升结肠21例,盲肠3例;左侧57例。
其中乙状结肠21例,直肠19例,降结肠7例。
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25例,汇入肠系膜上静脉30例,汇入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3例。
2.2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情况 86例结直肠癌患者,共发现肝转移灶363个,其中左侧结肠254个,右侧结肠109个,肝转移灶位置见表1。
左、右叶肝转移灶分布比较,差异显著(P <0.05)。
受治疗,产生消极情绪,且结直肠癌预后较差,远期生存率较低[8-9]。
故早期诊治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肿瘤筛查多采用影像学检查,其中MSCT检查是肿瘤筛查使用较多的一种检查手段。
但是其检测微小病灶的敏感度较MRI差。
MSCT优势在于诊断成本低,同时可快速获取影像学信息[10]。
既往文献显示,初次诊断时10%~25%的患者有肝转移,可手术的患者40%~70%出现肝转移[11]。
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转移部位也与肠系膜静脉经回流血液直接汇入肝脏有关[12]。
经CT扫描结直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病灶多以低密度为主,等密度较为少见,病灶边界多清晰[13]。
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可呈边缘环形、结节状和不规则强化。
其中以边缘环形强化多见,超过病例一半,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肿瘤边缘主要由门静脉供血。
典型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通过CT动态增强表现可直接进行诊断,但是在诊断直径较小、CT扫描无典型症状的病灶中存在一定难度,需结合患者病史与其他相关检查共同诊断[14]。
CTC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探讨ctc(结肠成像技术)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
方法搜集32例经手术或内窥镜活检证实的大肠癌患者进行ct增强及气体造影扫描,将数据传至工作站,经处理后获取影像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ctc能很好地显示大肠癌的形态、边缘及肠外转移,对大肠肿瘤样病变敏感性达96.8%,特异性达90.6%。
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ctc在直结肠癌的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并有着极高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直肠;结肠;肿瘤样病变;ctc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3-01直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尽早发现结肠直肠的肿瘤样病变,并准确的判断其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螺旋ct是大肠恶性肿瘤检测及分期的一种有效方法[1]。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5-83岁,其中22例做内窥镜检查,16例做钡灌肠检查,有9例两种检查均做,3例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完成以上检查而直接选择ctc。
1.2 检查设备采用ge brightspeed 16排螺旋ct,对比剂是碘海醇,50mgx2瓶及空气适量(1000-2000ml)。
扫描范围包括完全结肠及直肠;扫描条件;层厚1.25mm,螺距1.375:1,转速0.8s,125kv。
优良的肠道清洁效果是获得满意图像质量的基础,除了严格按规范的程序对每例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外,检查当天早上还要求患者禁食并做清洁灌肠1-2次,以保证肠道彻底清洁[2]。
检查扫描先采用仰卧位平扫,再侧身完成肛门插管,注入适量空气(根据扫描需要及病人耐受力决定),然后再仰卧,采用静脉高压团注的方法注入造影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一般作动脉期及静脉期两期扫描所有图像均传输到a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由主检技师及主诊医师共同分析,通过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透明显示技术等重建直结肠的二维和三维图像,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感兴趣区域,从而做出对直结肠疾病的正确诊断。
腹部CT增强扫描在结肠癌患者TNM分期中诊断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癌患者应用腹部CT增强扫描方式在TNM分期中的诊断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63例为结肠癌患者,其中TNM分期各21例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方式,对比和病理检查的诊断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
结果腹部CT增强扫描T分期20例,准确率95.24%;N分期18例,准确率85.71%;M分期19例,准确率90.48%;与病例检查结果差异较小,无意义(P>0.05)。
结论当结肠癌TNM患者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方式,诊断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诊断依据存在,具备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结肠癌;TNM分期;诊断结果;腹部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且呈年轻化趋势。
结直肠癌有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
手术方式治疗包括了放疗、化疗禁忌症、TNM分期在T1-2NOMO 的患者。
而对于N+和T3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后,还需要进行辅助治疗,以便对手术效果进行固定[1]。
除了低于T4的患者,则是将化疗放在首位,根据结果来考虑手术治疗。
而对于以上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疗方式的前提都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的TNM分期,以便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传统的结肠癌诊断、评估分期影像学包括了超声成像技术、MSCT等,CT扫描能够对直肠病变进行清晰的呈现,在患者病情评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腹部CT 增强扫描在结肠癌患者TNM分期中诊断效果为核心,充分展现腹部CT增强扫描的作用,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63例为结肠癌患者,其中TNM分期各21例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方式,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
其中T分期男11例(52.38%),女10例(47.62%);年龄35-73岁,均值(54.16±5.51)岁。
320排东芝螺旋CT增强检查在结直肠癌分期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也变得越来越精准。
其中,320排东芝螺旋CT增强检查在结直肠癌分期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320排东芝螺旋CT增强检查在结直肠癌分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结肠癌概述结直肠癌起源于结肠和直肠,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常见。
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因此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饮食、生活方式、家族史、遗传因素等。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治疗方法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分期,早期结直肠癌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率较高,但晚期结直肠癌需要较为综合的治疗方案,例如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联合应用。
结直肠癌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深度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结直肠癌分期主要采用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即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M)来分期。
在TNM分期系统中,分别用数字0到4表示不同的阶段,数字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治疗难度越大。
二、结肠癌的诊断为了早期发现结直肠癌,临床上通常采用结肠镜、粪便隐血试验、320排东芝螺旋CT增强检查等方式进行筛查和诊断。
在治疗结直肠癌时,准确的分期和评估对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非常重要。
结直肠癌的诊断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异常。
2、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的情况,这是结直肠癌的常见症状之一。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是一种能够观察结肠和直肠内部情况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并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诊断。
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月 第3卷第10期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该病在临床之中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腹泻、便秘、会阴部疼痛、血便等症状,患者一般会选择手术进行治疗[1]。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诊断技术得以不断完善,直肠癌患者早期确诊可保障患者的生存率,因此需要及早诊断、治疗变得尤为重要[2-3]。
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0例纳入研究之内,主要探究CT影像应用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诊断中所取得的效果,对CT影像应用在临床中的价值展开相应的分析,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研究熊正定(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1200)【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CT影像应用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诊断中所取得的效果,对CT影像应用在临床中的价值展开相应的分析。
方法:本次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直肠癌患者40例纳入研究之内,患者均经过多层螺旋CT影像(第一组)、病理学诊断(第二组),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存有的差异,对CT影像应用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评价。
结果:CT诊断准确共40例,准确率为100.0%;第一组在本次研究之中诊断准确率和第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组间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本次研究之中,病理诊断分期之中,T1~T2期共7例,T3共25例,8例T4期。
CT影像在术前分期之中T1-T2期诊断精准率为71.43%;T3期诊断精准率为83.33%;T4期诊断精准率为62.50%。
结论:直肠癌发病主要群体在中老年之中,主要以男性为主,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被检出时已处在中晚期,因此预后差,生存率下降。
在术前直肠癌患者应用CT影像进行检查,可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可保障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医师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结直肠癌30例CT影像分析
【关键词】结直肠癌CT 诊断鉴别诊断
结肠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肿,发病率尽低于胃癌与食管癌,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1]。
钡剂灌肠,气钡双重造影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借助CT检查对其累及程度、范围及肿瘤分期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03年6月~2007年5月30例结直肠癌患者,男19例,女11例,男女比例1.7:1,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0岁,主要症状为:腹部肿块、便血、腹泻或有顽固性便秘,腹部胀痛、不适、发热等,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活检或手术获得确诊。
1.2 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 4 螺旋CT扫描机,连续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肛缘。
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前3~4小时口服1.5%泛影葡胺800~1000ml,其中10例扫描前15min经肛门低张灌注生理盐水约800ml或空气,以患者腹胀能耐受为度。
增强扫描,经手背静脉网注入25%碘海醇100ml。
2 结果
扫描示肠壁环形及半环形或不规则增厚者13例,诊断结直肠癌的主要征象是平扫表现为肠腔内实质性肿块、肠壁局限性增厚及肠腔不对称性狭窄,增强为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等。
正常肠壁厚度为2~3mm[2],肠壁厚大于8mm,管腔不规则变形和狭窄。
局限性软组织肿块8例,肿块可呈分叶状,通常密度均匀,较大者中央可形成缺血坏死区,呈不均匀性强化,其中2例术前CT报告示未见异常,肠镜及手术病理报告为直肠腺癌,肿瘤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2例术后复发病人,吻合口局限性增厚2例,骶前不规则软组织肿块2 例,骶前囊性包块1 例,均有明显均匀性或环形强化。
3 讨论
3.1 CT扫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发现结、直肠内较小而隐蔽的病灶;
(2)癌肿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局部有无肿大淋巴结转移,,其他脏器有无浸润破坏或转移;(3)主要的价值还在于病变的分期:Ⅰa期:肿瘤只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无远隔器官转移。
Ⅰb期为癌肿已侵入粘膜固有层,无淋巴结转移,无远隔器官转移。
Ⅱ期为癌肿已浸润肠壁各层,含浆膜层,无淋巴结与远隔器官转移。
Ⅲ期为任何程度的原发癌,有淋巴结转移而无远隔器官转移或虽无淋巴结转移及远隔器官转移而肠内的原发癌已侵及邻近组织与脏器。
Ⅳ期是任何程度的癌肿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只要发生远隔转移都包含在Ⅳ期内。
准确分期对于临床评价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3.2 鉴别诊断首先应区别结肠痉挛,后者表现为粘膜皱襞整齐,狭窄段光滑与正常结肠之交界处为渐进行,且为一时性,而癌肿则与正常结肠的交界处为非渐进行,狭窄段为持续性。
良性肿瘤及息肉形成的充盈缺损光滑整齐,粘膜规则,蠕动正常,而增生型结肠癌充盈缺损为不规则性,粘膜皱襞破坏中断,且管壁僵硬。
增殖型的回盲部结核往往回肠末段与盲肠同时受累,盲肠有痉挛向上征象,也不同于结肠癌肿。
较难鉴别的是阿米巴结肠炎的慢性肉芽肿形成时类似于癌瘤,前者年龄一般较轻,有临床病史,除肉芽肿块外,其他结肠部位有多数小溃疡,尤以盲肠多见,肉芽肿与正常结肠间无明确界限,也常为渐变性,其长度多于癌瘤,尤其是经过抗阿米巴治疗后,病变可减轻,狭窄的肠管也可缓解的特点与癌瘤不同。
结肠淋巴瘤的孤立型较难与结肠癌鉴别,常需肠镜活检定性。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对于诊断结直肠癌及浸润程度、转移程度有很大价值,但对部分结直肠癌的诊断还必须综合其他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2.
[2]Wiesner W.Mortele KJ,Ji H,et al.Normal colonic wall thickness at CT and its relation to colonic distension.J Comput Assit Tomogr.2002,26(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