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项目7-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
- 格式:ppt
- 大小:851.50 KB
- 文档页数:25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称 多路报警器设计报告姓 名 袁益平 学 号 *******-10 院 系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专 业 物理学 指导教师叶 勇2012.6.20※※※※※※※※※※※ ※※ ※※※※※※※※※2010级物理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目录1、设计任务与要求1.1、设计一种防盗报警器,适用于仓库、等地防盗报警1.2、功能要求1.3、设计本报警器所需的直流稳压电源2、总体方案设计2.1、方案选择与论证2.2、报警器的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2.3、总体电路图3、单元电路设计及说明3.1、电源电路设计及说明3.1.1 电源电路设计方案3.1.2 电源电路图3.1.3 电源电路相关说明3.2、控制电路设计及说明3.2.1 控制电路设计方案3.2.2 控制电路图3.2.3 控制电路相关说明3.3、报警声产生电路3.3.1 报警声产生电路设计方案3.3.2 报警声产生电路图3.3.3 报警声产生电路图相关说明3.4 单元电路间的连接方法4、电路参数计算4.1 电源电路参数计算4.2 控制电路参数计算4.3 报警声产生电路参数5、电路元件的选择6、收获与体会7、参考文献1、设计任务与要求1.1、设计一种防盗报警器,适用于仓库、等地防盗报警1.2、功能要求(1)防盗路数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
(2)在同一地点(值班室)可监视多处的安全情况,一旦出现偷盗,用指示灯显示相应的地点,并通过扬声器发出报警声响。
(3)设置不间断电源,当电网停电时,备用直流电源自动转换供电。
(4)本报警器可用于医院住院病人有线“呼叫”。
1.3、设计本报警器所需的直流稳压电源2、总体方案设计2.1、方案选择与论证防盗报警器的关键部分是报警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声、光报警信号的产生。
下面列出两种方案:方案一:采用运算放大器进行控制。
运算放大器可将由传感器获得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从而使电路发出声、光等报警信号。
正常情况下,运算放大器不工作,直到有信号时才工作,将信号放大后送入NE555时基电路和阻容组件组成音调振荡器,输出音频信号使扬声器发声报警。
防盗式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作者:XX 学号:XXXXXXX专业:电气自动化班级:XXXXX题目:防盗报警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指导者:XXXXXXXXXXXXXXXXXXXX2013 年6 月摘要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定而快速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安都日趋复杂,入室抢窃、偷盗等诸多社会问题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家庭生命财产的安全越来越重视。
传统的机械式(防盗网、防盗窗)家居防卫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暴露了很多隐患,但先进的技术总为人带来很多的便利,防盗报警器的电路有着传统防盗系统所不可及的优势,其自动化程度高,是防盗的一道有力武器。
防盗报警器的电路用于室内外贵重物品的现场防盗报警。
可在探测引线被人剪断、拉断、扯断时鸣笛报警,适用于店铺门窗,仓库,办公室,商场卷闸门,空调室外机、防盗网,防盗线,货运汽车,电动自行车、展会展品,出外行李箱,电线电缆、牛马羊等牲畜的防盗,以及围墙、护栏、山林、果园、鱼(蟹)塘等处防止外人入侵。
防止不必要的财物损失,真正做到物美价廉,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是每人必备的最佳防盗产品。
报警器引出两根金属线,将引出线穿过物品、空间、场地后将端点闭合,或连接到金属物品上,工作中自己检测连接线是否断线,一旦线被碰断报警器立即鸣笛报警。
引出线可以拉长,环绕防护场所。
这个报警器是小偷无法破坏的防盗报警器。
关键词:NE555;防盗报警器;断线电路目录1 引言 (1)2 功能介绍 (2)3 主要元器件介绍 (3)3.1 元器件清单 (3)3.2 元器件的简单介绍 (3)3.2.1 蜂鸣器 (3)3.2.2 发光二极管 (4)3.2.3 电阻器 (5)3.2.4 电容 (5)4 NE555定时器的功能及应用 (7)4.1 NE555 定时器介绍 (7)4.2 NE555 定时器的管脚配置说明 (7)4.3 NE555 定时器的应用 (8)5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和电路图 (11)5.1 系统概述 (11)5.1.1 报警传感部分 (11)5.1.2 报警系统的控制电路 (11)5.1.3 报警执行电路 (12)5.2 NE555芯片工作原理 (12)5.3 防盗报警器电路图 (14)5.4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 (14)6 焊接技术要求 (15)6.1 焊接要求 (15)6.1.1 表面安装良好焊点的要求 (15)6.1.2 不良焊接现象的判别 (16)7 制作与调试 (18)7.1 制作 (18)7.2 调试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1 引言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定而快速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安都日趋复杂,入室抢窃、偷盗等诸多社会问题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家庭生命财产的安全越来越重视。
防盗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防盗报警系统是一种通过声、光、电等信号来提醒用户并通知相关人员的防盗设备。
其制作方法如下:1. 设计系统框架:首先,需要确定报警系统的功能要求。
例如,需要考虑将监控摄像头、门窗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与控制中心连接,并通过控制中心触发警报。
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远程监控、视频录制等功能,并确定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流。
2. 选择硬件设备: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常见的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控制中心、显示屏、警报器等。
传感器有多种类型可供选择,如门窗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
控制中心通常包括主控板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触发相应的警报。
3. 连接硬件设备:根据系统框架设计,将各个硬件设备连接起来。
通常需要使用电缆或者无线方式连接各个传感器和控制中心。
确保设备连接牢固、信号稳定。
4. 编写软件代码:根据系统功能需求,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编写控制中心的软件代码。
代码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传感器的输入和相应的处理逻辑。
例如,当门窗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时,应触发警报,并将相应的信息传输给控制中心,同时可以通过控制中心发送短信或者邮件给用户提醒。
同时,还可以添加远程监控、视频录制、定时自检等功能。
5. 测试和调试:在系统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
测试包括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行检测,对软件代码进行功能测试等。
在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复和优化。
6. 安装和维护:当系统测试通过后,进行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将传感器安装在门窗、墙壁、天花板等适当位置。
安装完成后,还需进行系统的参数配置和用户交互界面设定。
同时,为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
总之,要制作一套完整的防盗报警系统,需要合理设计系统框架,选择适当的硬件设备,编写稳定可靠的控制软件,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和安装维护。
只有经过全面的制作方法,才能保证防盗报警系统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学知识,如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等。
2.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防盗报警器及其适用场景,掌握选择和安装防盗报警器的相关知识。
3. 学生掌握简单故障排查方法,能够对常见的报警器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基础的防盗报警器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故障排查方法,解决报警器模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认识到防盗报警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提高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防盗报警器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路基础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及其关系。
- 防盗报警器原理:介绍声光报警、震动报警等常见报警原理。
- 防盗报警器类型:分析家用、商用等不同场景下报警器的选择和使用。
2. 实践操作:- 搭建简单电路:学生动手搭建基本电路,了解电路元件的功能。
- 制作报警器模型: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基础的防盗报警器模型。
- 故障排查与处理:模拟报警器常见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排查和解决。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电路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报警器原理。
- 第二课时:介绍不同类型的报警器,分析其适用场景。
- 第三课时:动手搭建电路,制作报警器模型。
- 第四课时:模拟故障排查,总结报警器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前言随着我国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同时,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加,社会结构和社会治安问题日趋复杂,人们对家庭生命财产的平安愈来愈重视。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慢慢引入报警器,用来预防抢劫、盗窃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防盗报警系统是用物理方式或电子技术,自动探测发生在设防监测区域内的侵入行为,产生报警信号,并提示值班人员发生报警的区域部位,显示可能采取计谋的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是预防抢劫、盗窃等意外事件的重要设施。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够通过声光报警信号在安保操纵中心准确显示出事地址,使于迅速采取应急方法。
防盗报警系统与出入口操纵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等一路组成了平安防范系统。
报警器(alarm),又称防盗器。
是由传感器和信号处置组成的,用来探测入侵者入侵行为的,由电子和机械部件组成的装置。
传感器又是报警器的核心元件,采纳不同原理的传感器件,能够组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报警装置。
防盗报警器,是对用于发生警情、危险、紧急情形等状况下以声音、光线、气压等形式发出警报的电子产品的统称。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进展,人们对报警器的性能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其应用也是愈来愈普遍,涉及到各个行业中。
传统报警器通常采纳触摸式报警、开关报警器、光电报警等。
这种报警器具有性能稳固、实用性强等特点。
本课程设计所设计的简易防盗报警器是借助于数字逻辑电路,采纳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不仅使得设计变得简单、方便、灵活性强,而且电路简单容易实现,工作稳固。
第一章:设计大体要求设计一检测电路,将检测器件安装在门、柜把手,箱、包等的防盗报警装置,只要有触摸,扬声器即会发出报警声,而且即便手离开感应器时,扬声器也会延时1(s)左右停止响鸣。
【要紧参考元器件】NE555。
第二章:系统组成及原理依照课题设计要求初步成立系统框图图2-1 系统框图检测电路检测电路是用来检测当手接触感应器时使压电元件产生微量的变形产生压电效应经太低噪声电缆把信号送到具有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
防盗报警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防盗报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和测试方法,了解安全使用电子设备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防盗报警器的组装和调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和改进能力。
5.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解释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并绘制出相应的电路图。
2. 学生能够正确组装并调试出一个简易的防盗报警器,完成电路连接和功能测试。
3. 学生能够针对实际使用场景,提出防盗报警器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讨论。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和操作,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展开,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1.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认识电路元件,理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掌握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介绍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报警输出等环节。
3. 防盗报警器主要组成部分:学习并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红外传感器、蜂鸣器、电池等。
4. 电路组装与调试:学习如何正确组装防盗报警器,进行电路连接、测试及调试。
5. 实际应用与改进:结合生活场景,分析防盗报警器的实际应用,讨论并设计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认识电路元件,学习电路基本连接方式。
第二课时: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分析并理解报警器各环节的作用。
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这样一个快的时代,自动化系统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帮助。
人们不断去尝试各种新兴产品,希望能够进一步简化我们的生活模式。
即使安全问题一直在被改善,仍然还有不少不法分子存在。
许多小区不但有专门的治安管理团队,更是引进了自动化报警器进行多重防护。
可是在市场上我们看到,大部分报警装置都有着昂贵的价格,像是专门适用于一些高档场所,但是家家户户都需要保证自身及财产安全,若是能设计出一种针对普通家庭用户,并且性能优、适用简易、持久耐用的报警器,一定会是全社会的福音。
因为人的肉眼是看不见红外线光的,安装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秘密进行工作,该设备就可以在不法分子不发觉的情况下完成检测报警。
二、设计任务分析1.完成单片机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红外线发射与数据的采集设计。
2.完成控制电路的按键设计并实现其功能。
3.完成报警电路的设计,报警电路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蜂鸣器、LED灯等元器件结组合而成。
三、技术方案的设计(1)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案1图1硬件电路总框图在硬件部分的设计中包含如下部分:由红外传感器等组成的控制电路部分、51系列的单片机以及报警电路部分。
其设计原理如上图1。
本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信号处理器,以C语言编程。
红外探头在监控范围内收集信号并送至处理器中。
在单片机内部处理过后,向报警电路发送控制信号,驱动蜂鸣器、LED灯等进行入侵报警。
总电路原理图如下图2所示:图2 总电路原理图21.元器件清单32.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图3 信号处理模块感应器接收信号后,信号由2号管脚传入,经一系列放大筛选后,以最终信号启动定时器改变其延时周期并送至单片机内处理。
这个电路中多个电容起到定时器的辅助作用。
如图3中的1脚使用跳线和一个高电平连接在一起,假如有人在延时时间内接近报警器的感应区域,并且持续活动,报警器就会输出、并且保持高的电位,只有当人离开感应区域,高电位变为低电位,这种状态才可以解除。
自制防盗报警器昌邑实验中学昌邑市 261300 一、实验目的:利用电磁继电器及身边的物品设计制作自动防盗报警器。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电磁继电器(1个)、干电池(1.5V 、4节)、小灯泡(3V 、1个)、开关(2个)、电铃(或音乐芯片1个)、线路板(1个)、导线若干。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开关、电磁继电器的电磁铁组成完整的电路(如上图左侧)。
当门(窗)被关好时,两金属片接触,此时闭合电路中的两个开关。
电磁继电器的电磁铁具有磁性,将衔铁吸下,动触点与下面的静触点接触,指示灯所在的电路被接通,指示灯发光;当门(窗)被打开时,两金属片分开,电磁继电器的电磁铁失去磁性,将衔铁释放,在弹簧的作用下,动触点与上面的静触点接触,电铃(音乐芯片)所在的电路被接通,电铃(音乐芯片)发声报警。
(该装置可以随时关停,不用时可断开电路中的两个开关,此时门(窗)即使被打开时,电铃也不会发声。
)四、实验操作:1、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1)将电源、开关、电磁继电器、两金属片用导线串联在电路中。
(2)将另一电源、开关、指示灯、电铃(音乐芯片)、电磁继电器连接在电路中。
2、对照电路图检查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
3、闭合开关检查设计、连接的电路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有问题及时修正,直到圆满展示。
五、实验的创新点及意义:1、创新点:在此报警器中不仅利用了电磁继电器这一特殊的自动控制开关,而且在门和门框上(窗和窗框)安装金属片使门和门框(窗和窗框)也组成一个开关,利用门(窗)的打开和关闭控制电路的通断。
2意义:学以致用并进行创造性开发,不仅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更提增强了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用于安防的防盗预警报警设备的制作方法现代社会的犯罪现象日益增多,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安防的意义日趋重要。
其中,防盗预警报警设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能够及时地提醒人们注意周围的安全问题。
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防盗预警报警设备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1.材料准备制作防盗预警报警设备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首先需要购买一个微型传感器,可以在网上或者电子市场购买,一般价格在10-20元之间。
此外,还需要一块运算板,可以选择基于Arduino或者Raspberry Pi等开源平台,价格也在50元以内。
除此之外,还需要购买一些电子元件,如电容、电阻、二极管、可调电阻器、蜂鸣器等,这些东西可以在电子市场或者淘宝上购买。
2.连接硬件将微型传感器连接到运算板上,并且连接所有所需的电子元件。
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技术和耐心,如果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参考网络上的相关教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传感器和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按照自己所使用的材料来连接。
3.编写程序连接完成后,需要编写程序来实现报警功能。
程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采集传感器数据的代码,另一部分是比较传感器数据并触发预警报警的代码。
不同的传感器相应的代码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先了解所选的传感器的接口协议和数据读取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程序。
4.测试与调试编写好程序后,需要进行测试和调试。
可以将传感器放置到需要监测的区域,观察运算板反应并测试蜂鸣器是否正常响起。
如果测试结果与期望不符需要进行调试,可以调整程序代码和电子元件连接方式等。
5.使用与维护测试通过后,该防盗预警报警设备就可以上线使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此设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和财产的安全。
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通道。
总之,制作防盗预警报警设备并不难,只需要准备好材料和工具,然后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
郑州科技学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10级***学号*******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袁玉霞完成时间 2013年3月20日郑州科技学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设计题目多功能防盗报警器二、设计任务与要求1.可采用振动开关,比如水银开关。
2.当碰到水银开关,水银开关振动时,发出报警。
3.报警声音音调可调。
三、参考文献[1] 江晓安,董秀峰. 数字电子技术.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 王毓银. 脉冲与数字电路(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谢自美.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二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4] 陈明义.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用教程.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四、设计时间2013 年02 月27 日至2013 年03月20 日指导教师签名:专业负责人签名:2013 年 3月 20日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1.1引言 (1)1.2概述 (1)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2)2.1设计任务 (2)2.2基本要求 (2)3 设计方案与论证 (3)3.1 电路设计 (3)3.1.1方案 (3)3.1.2论证 (3)3.2仿真 (4)4 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 (5)5 单元电路的设计(计算与说明) (6)5.1单元1 (6)5.2单元2 (9)5.3小结 (9)6 硬件的制作与调试 (10)6.1制作 (10)6.1.1器件介绍 (11)6.1.2安装注意事项 (15)6.2调试 (16)7 总结 (17)参考文献 (18)附录1:总体电路原理图 (19)附录2:元器件清单 (20)1 课程设计的目的1.1 引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电子电器的飞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各种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是越来越多。
防盗警报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防盗警报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安装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电路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和报警系统的工作机制。
此外,学生还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防盗警报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掌握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理解传感器在防盗警报器中的应用。
4.熟悉报警系统的触发条件和解除方式。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阅读和理解电路图。
2.学会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电路连接和调试。
3.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够独立完成防盗警报器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提高防范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防盗警报器的基本原理:介绍防盗警报器的工作原理、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电路基础知识: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在防盗警报器中的应用。
4.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讲解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安装步骤和调试技巧。
5.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安排学生进行防盗警报器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分析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讲解防盗警报器的原理、电路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防盗警报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防盗警报器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讨论法:学生就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防盗警报器设计与应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目录标题 (1)中文摘要 (1)1 引言 (1)2 元器件准备 (1)2.1 晶体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2)2.2 晶体三极管 (2)2.3 负载电阻器与电容 (3)2.4 蜂鸣器与按钮开关 (3)3 电路工作原理 (3)3.1 系统概述 (3)3.1.1 报警传感部分 (3)3.1.2 报警系统控制电路 (4)3.1.3 报警执行电路 (5)3.2 工作原理 (5)3.3 可靠性分析 (6)4 制作与调试 (7)4.1 制作 (7)4.2 调试 (7)5 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 ..10外文页........................................................... ..11防盗报警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摘要本设计为一种以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等元器件组成电路为系统控制核心的防盗报警器执行电路。
它采用两种报警方式:一种是常开报警按钮开关报警方式,主要用于防盗现场有人时的报警;另一种是断线报警方式,主要用于防盗报警现场无人时的报警。
通过上述两种报警方式控制防盗报警器的电路工作,实现声光报警。
采用本方法设计的防盗报警器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还兼顾有人及无人在现场时的报警功能,更大的扩展了报警器的应用范围。
而且由于其成品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可同时用于外出旅行时行李防盗报警。
同时,防盗报警器成品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容易安装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防盗报警器电压触发报警断线报警自锁电路1 引言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的防盗报警器执行电路。
组成防盗报警器电路的核心元器件为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同时配以电阻、电容组成管外电路,以提供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正常工作所需外部条件。
数电课程设计报警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中报警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报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掌握报警器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完成报警器的组装和调试;–能够对报警器电路进行简单的优化和改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字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报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报警器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4.报警器的组装和调试;5.报警器电路的优化和改进。
教学过程中,将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知识;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报警器的设计和应用;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和调试报警器,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参考;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知识;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3.考试:定期进行理论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
评估过程中,将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流程,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和解读技巧。
3. 帮助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各部件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设计简单防盗报警系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盗抢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通过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内容:1. 电子元件基本知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的功能、符号及使用方法。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介绍红外传感器、蜂鸣器、继电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及整个报警系统的联动机制。
3. 电路图绘制与解读:学习电路图的基本表示方法,解读防盗报警器的电路图。
4. 设计与制作:分组进行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按照电路图进行元件连接和安装,完成报警器制作。
5. 调试与优化:对制作完成的防盗报警器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教学内容依据以下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子元件基本知识学习,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学习电路图的绘制与解读,分组进行初步设计。
第三课时:动手制作防盗报警器,学习元件连接和安装技巧。
第四课时:对报警器进行调试,针对问题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与课本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能够熟练进行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
2.掌握防盗报警器的结构组成。
3.熟悉防盗报警器的功能特点。
4.能够独立完成防盗报警器的安装。
5.能够进行防盗报警器的调试。
6.能够进行防盗报警器的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2.培养学生爱护公物、保护财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1.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
2.防盗报警器的结构组成。
3.防盗报警器的功能特点。
4.防盗报警器的安装方法。
5.防盗报警器的调试技巧。
6.防盗报警器的维护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安装、调试和维护防盗报警器的经验。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防盗报警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防盗报警器相关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防盗报警器。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防盗报警器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防盗报警器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