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绿化调查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5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逐步走近我们的视野,它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而且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它同时体现一个城市公民的审美观、精神面貌、文化修养的水平,不同的城市形态有不同的绿色系统,城市的退线林荫道、公园、小游园、绿地,构成一组系统,并契入城市形成一个绿色系统。
城市道路退线绿化应充分结合现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水平,为未来实现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许多城市中最具生命力、最富魅力的地方,并非城市中规整的街区,而是市区中道路退线绿化景观与许多周边不规则的绿地所串联出来的绿廊。
因此本文主要以青岛市现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及目前青岛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方向进行剖析。
关键词:道路;景观;绿化;建议引言:城市道路退线绿化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之一。
同时也是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的绿色长廊。
现在人们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重视,我们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工作者需要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景观。
道路退线绿化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
搞好道路退线绿化,不仅美化街景,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等作用。
城市道路退线绿化景观为城市道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下文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1.1内在因素:主要是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三类。
1.1.1城市道路绿化实用性:主要是指道路两侧及路中心处的路栅、护栏、路障、路灯,电话亭、报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
1.1.2城市道路绿化审美性:主要指道路两旁的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广州市海珠区道路绿地绿视率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区主要道路绿地形式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影响道路绿地绿视率的各种因素,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道路绿地绿视率指标比较,提出了新指标指引下的道路绿化建议,为海珠区道路绿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道路绿化;道路绿地形式;绿视率;海珠区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城市道路是城市形态结构和景观风貌的主要承载者,而绿地作为城市道路重要的环境景观要素之一,主要通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加以控制与管理。
“绿视率”这一概念首先由日本的青木阳于1987年基于视觉环境科学的发展而提出,后由日本环境心理学研究专家大野隆造教授加以理论提升 [1]。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引进“绿视率”指标展开相关研究,并尝试用以完善城市绿化定量指标,指导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建设[2][3]。
不难发现,绿视率会受到绿地类型、地域自然条件、社会发展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道路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多个样本道路展开调查,探索相应的指标数据,以期对道路绿地设计做出有益的探讨。
1 调查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1 “绿视率”的内涵众所周知,当我们在一个环境中静止或前行时,在前行的方向会看到天空、绿化、建筑物和地面等物体,而人的视域近似一个圆形。
绿视率是指眼睛看到绿化的面积占人类正常视域面积的百分数[4]。
如果行走过程中看到的绿化面积越大,舒适度也会相应提高。
据统计,世界上几个有名的长寿区,绿视率均达15%以上[5]。
绿视率的提出,以环境心理作为突破口,强调视觉质量与城市生活质量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人性化的规划要求。
本文着重于道路绿地绿视率研究。
1.2 调查样本的选择本文调查样本按道路绿地形式对广州市海珠区主要道路进行梳理筛选,样本选择主要有一板两带式道路滨江中路、上渡路和江南大道中路;二板三带式道路新港西路的和昌岗东路;三板四带式道路的江南大道中-江南西路一段、江南大道南路。
1.3 调查内容选取的海珠区特色路段取样分析,调查道路绿地的树种结构及生长情况,同时结合海珠区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海珠区道路绿地绿视率现状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道路工程重点难点分析(一)工程重点分析1、路内管沟回填、撼砂及填方路段的路基填土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与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密切相关。
如果管沟回填撼砂及路基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可导致路面下沉,影响使用功能。
2、道路结构层厚度及压实度,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结构厚度及压实度如果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可降低使用功能。
3、排水管道为无压管道,管道坡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可导致排水不畅通,甚至倒流水。
4、管道沟槽施工,一般存在槽底超挖、沟槽坡度小等质量通病。
槽底超挖可导致管道下沉、断裂影响使用功能;沟槽坡度小可产生塌方隐患。
5、管道接口是管道安装的重要环节,如果接口不严密,出现渗漏,不仅影响使用功能,甚至会引发重要环境事件。
6、构筑物是主体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砖砌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满足不了施工规范要求,可影响主体工程使用功能;砌筑砂浆及混凝土强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则直接影响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7、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安全性;材料供应又和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如果材料供应滞后,会导致停工待料,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因为窝工、浪费人力资源,增加工程成本。
(二)工程重点的对应措施1、路内管沟回填、撼砂及路基填土,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分层夯填、碾压,并经检测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以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2、道路结构层在大面积摊铺前,应进行首段试验,然后根据试验段的虚铺厚度,确定大面积施工的虚铺厚度,确保结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道路结构层及路面,在碾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碾压程序及碾压遍数。
砂石料基础及水稳混合料基层碾压,还应控制含水量;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应控制初压及终压温度。
3、排水管道敷设,必须用水准仪跟踪测量。
管道基础、管底高程测量,要求每5m设一点,复测每10m设一点。
经自检合格后,申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4、机械开槽挖土,应安排人工配合清底。
机械挖土接近槽底标高时,预留200mm~300m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
城市街景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广州为例城市街景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广州为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活节奏加快、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人们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城市中的绿地,作为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重视。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探讨城市街景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城市街景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疲劳。
广州是一个典型的繁忙都市,人们经常面临交通拥堵、工作压力等种种问题。
然而,在城市中的绿地中漫步、休憩,可以让人们暂时抛开工作和生活的烦恼,身心放松。
特别是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中,绿地的清新空气和大量的负氧离子有助于改善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其次,城市街景绿地也为居民提供了一种社交的场所和机会,有助于缓解孤独和焦虑。
在城市中,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很多人面临孤独感和社交隔离的问题。
而城市中的绿地,不仅可以让人们与自然亲近,还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
例如,人们可以在公园中与朋友相聚,一起散步、休闲,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此外,市民还可以参加公园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健身操、太极拳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再次,城市街景绿地还能够提供一种美丽的景观,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广州以其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和丰富的植被而闻名,拥有许多美丽的绿地景观,如中山纪念堂广场、白云山、珠江等。
这些景观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美丽的风景线,也给居民带来了愉悦和满足感。
研究表明,身处绿地环境中的人们更容易感受到美的享受,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从而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城市街景绿地的存在还能够提供一种逃离喧嚣和压力的场所,促进人们的身心平衡。
想象一下,在一个嘈杂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有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绿地,让人们可以远离大楼的高耸、汽车的呼啸、人群的喧哗,放松身心,找回内心的宁静。
这种逃离的场所对于人们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和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体现城市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的重要载体,直接形成城市面貌、道路空间性格、市民交往环境,尾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长期的视觉审美客体,从而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此,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
标签道路绿化;行道树;植物配置;地域;一、近几年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点、线、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以“线”的形式将公园、游园、广场的“点”,风景区的“面”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道路绿化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由于现代化城市的道路性质不同,周边环境条件不同,所采用的绿化形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道路绿化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1 简易式:道路两侧建筑物前空地很少,沿路两侧只能栽一行树,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老模式。
1.2 多层次式:道路两侧(或一侧)的绿地面积较宽,栽植多行多种植物,里层为法桐、银杏等较大落叶乔木;中间层为桧柏、黑松等常绿树;靠近道路的一层为连翘、榆叶梅、丁香等花灌木和绿篱或模纹、草花、草坪等。
形成高低错落、开合有序的空间,色彩各异的层次,在行进路上有最佳的观赏效果,使人们感受到整齐中富于变化,变化中有节奏,给城市带来了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1.3 自然式:根据道路两侧的空间和周边环境,地形略有起伏变化,以草坪为基调,用常绿树、落叶乔木、花灌木等不同园林植物布置有韵律的自然树丛、花带等。
二、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配置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首先选择合适的树种,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为: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贫瘠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落果少或者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
同时,树种选择要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道路特征。
2.1 道路树种选择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充分体现本土树种的优良特性。
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面临的问题和施工解决办法(9)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档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施工解决办法。
2. 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面临的问题2.1 设计问题在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设计阶段,存在设计不合理、设计标准过低、设计内容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使用功能不足,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2.2 施工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施工材料不合格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使用寿命缩短,维修成本增加。
2.3 管理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项目管理不善、沟通协调不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投资增加,甚至工程烂尾。
2.4 维护问题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维护不当、养护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设施损坏、功能丧失,降低城市运行效率。
3. 施工解决办法3.1 设计阶段1. 提高设计标准,确保设计内容完善,满足使用功能需求。
2. 加强设计审查,确保设计方案合理、科学。
3.2 施工阶段1. 规范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2.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质量检测,对不合格工程坚决返工。
3.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确保材料合格。
3.3 管理阶段1. 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等方面可控。
2. 加强沟通协调,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3. 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3.4 维护阶段1. 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确保设施得到及时养护。
2. 加强维护队伍建设,提高维护水平。
3. 建立健全设施损坏应急响应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 总结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工程中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施工解决办法,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关键。
道路环境绿化即评报告根据我所观察到的道路环境绿化情况,我将对其进行评估和报告如下:一、绿化覆盖率评估:在调查的道路范围内,绿化覆盖率整体表现良好。
树木、灌木和草坪等绿化植被分布较为均匀,覆盖了大部分道路两侧和中央分隔带。
道路两旁的树木成片地生长,不仅为道路提供了阴凉的氛围,还起到了吸附和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作用。
然而,也有部分道路绿化覆盖率较低,尤其是一些较狭窄的小街道和人行道,这些区域应加强绿化才能提升整体道路环境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
二、植物种类多样性评估:道路两侧和中央分隔带的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尤其是树木的品种选择得十分合理。
常见的树种有松树、柳树、榆树等,这些树木的树冠形态各异,为道路提供了层次感。
此外,还有一些花卉和灌木的种植点缀其中,如菊花、玫瑰、红掌等,为道路增加了一丝色彩。
然而,在植物种类选择上,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本土植物的比例,以促进生态链的建立、维护本地生态平衡。
三、绿化养护水平评估:绝大多数道路绿化设施都能得到适当的养护和维护,如修剪、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
树木嫩枝的修剪和成长状况良好,整体形态健康。
草坪坪面整洁、色泽明亮,没有明显的破损和积水情况。
然而,还发现一些地方存在枯黄和掉落叶子的树木,可能需要加强养护措施,包括增加浇水频次和施肥等。
此外,也有少数地方需要清理积水,以避免滋生蚊蝇等昆虫的滋生。
综上所述,整体评估来看,道路环境绿化表现良好。
然而,还可以加强一些方面的改善,如在道路狭窄区域加强绿化、增加本土植物比例、加强枯黄树木的养护等。
通过这些改进和举措,我们将能够提高道路环境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效益,为行人和车辆提供更加美观、健康和舒适的道路环境。
廊道绿化调研报告廊道绿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扩张,对于城市绿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廊道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解廊道绿化的现状,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廊道绿化的情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廊道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城市的主要干道和步行街,我们设计问卷,通过对市民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廊道绿化的认知和评价。
同时,我们还实地考察了各类廊道绿化景观,并与绿化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三、调研结果1. 市民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对廊道绿化的意义和重要性有着正确的认识,认为廊道绿化能提供舒适的环境,增加氧气含量,减少噪音,改善城市形象等。
2. 实地考察发现,城市的主干道和步行街的廊道绿化种类较为单一,大都以乔木和灌木为主,缺乏花草搭配,缺乏多样性。
3. 市民对于现有廊道绿化的评价存在褒贬不一的情况,有的市民认为廊道绿化不够美观,有的市民则认为已经比较满意。
4. 绿化工作人员反映,由于资金有限,廊道绿化工作难以全面展开,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廊道绿化的投入。
5. 各区的廊道绿化情况存在差异,一些中心城区的廊道绿化较好,而一些城市远郊区的廊道绿化较为薄弱。
四、调研分析1. 廊道绿化在提供美丽环境的同时,也应注重绿化的生态功能,如能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搭配,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还可以吸收交通尾气和噪音。
2. 目前的廊道绿化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缺乏花草的搭配,导致绿化单一,缺乏变化。
3. 资金投入是廊道绿化难以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应该加大对廊道绿化的资金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4. 各区廊道绿化情况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城市远郊区的廊道绿化工作,提高整体的城市形象。
五、调研建议1. 建议在廊道绿化中增加花草的种植,提高绿化的多样性,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搭配。
城市绿化水平调查报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绿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为了评估和了解城市绿化水平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城市绿化水平的调查。
本报告总结了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改善城市绿化水平。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某个城市中不同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以确保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调查内容包括地区绿化面积、绿地数量、绿地类型、城市森林覆盖率等相关指标。
我们采用了现场实地考察、测量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二、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以下是我们对城市绿化水平的几个主要发现:1. 绿化面积分布不均衡: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绿化面积进行测算,我们发现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少,而郊区和新开发区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大。
2. 公共绿地不足:我们对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和绿地进行了数量统计,发现公共绿地的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3. 绿地质量有待提高:我们对绿地的状况进行了评估,发现一些绿地存在管理不善、缺乏养护和更新等问题,导致其绿化效果不佳。
4. 城市森林覆盖率较低:我们测算了城市的森林覆盖率,结果显示,城市森林覆盖率低于建议标准,远低于国家绿化标准要求。
三、问题分析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城市绿化水平存在以下问题:1. 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少,而郊区和新开发区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大,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2. 公共绿地不足:公园、广场和绿地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3. 绿地管理不善:部分绿地存在管理不善、缺乏养护和更新等问题,导致其绿化效果不佳。
4. 森林覆盖率低:城市的森林覆盖率低于建议标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改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建议:1. 均衡分配资源:加强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化工作,提高其绿化面积比例,并加大对公共绿地的投资和建设。
2. 增加公共绿地数量:计划建设更多的公园、广场和绿地,以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并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
浅谈广州道路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董娜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0期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骨架与核心,文章针对广州当前道路绿化建设存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道路绿化;建设;问题;建议1. 当前广州道路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广州市道路种植路树32万多株,乔木种类达到90多种,城市道路绿化迅速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对改善广州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已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绿化道路,如绿树成荫的流花路大叶榕,种植扁桃的体育东、西路,种有印度紫檀的环市西路,秋枫成行的黄埔大道和每到春天木棉花盛开的陵园西路等。
目前道路绿化存在以下三方面主要不足:1)种类单一,景观较为单调。
采用的植物中排序前5 位的种类占54%,道路种植90 多种乔木按照应用数量和出现频率,排在前5 位的乔木树种为:细叶榕>芒果>大叶榕>海南蒲桃>桉树,占总种植数量的54.7%,其它树种仅占总数的45.3%。
其中榕属乔木有10个种,共7万株,占总种植数量的22.67%,多应用在城市主干道上。
安属乔木有10个种,共15 万多株,占总种植数量的47.15%,多用作高速路和快速路的防护林。
这是影响市区植被群落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
2)观花彩叶树种少。
排在前5位树种没有一种是观花彩叶树种,另从40条广州市主要道路树种种类来看,也仅有凤凰木、红花紫荆、黄槐、木棉、宫粉紫荆、大叶紫薇6个观花树种,这与号称花城的广州极不相称。
3)立地环境差。
许多道路或绿化空间不足,或植物配置不合理,或养护不当。
如浅穴式的种植方式其生存环境极大限制了植物健康生长,影响景观效果发挥。
2.广州道路绿化建设的建议通过多年的绿化建设,广州城市道路绿化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依然存在花城景观不够突出、绿化布局欠均衡、外来植物比例过大、重建轻管、养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广州亚运期间展现的“一线花带、十里花堤、百道花廊、处处花境”花城景观现在已经在很多路段难以见到。
探析广州城市景观道路的植物配置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一方面能美化环境、维护交通,另一方面也可以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给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要重视植物搭配形式。
本文主要探究广州城市景观道路的植物配置。
关键词:广州市,景观道路,植物配置1.引言道路绿化是城市整个绿化系统的关键,它通过点、线、面的连接形式将城市绿地有机连结,形成城市的绿色大网络。
科学、合理、美观的道路绿化能帮助构建系统完整的道路网络,实现交通中人、车的分流,改善城市环境。
广州市总面积约7846 km²,位于N 23°06'—23°24',E 114°22'—114°38',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广州市地貌多样,地势北高南低,属于南亚热带赤红壤区,土壤呈弱酸性,pH 4.4—6.8。
广州市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2.6—23.2 ℃,气候温和,温暖多雨。
2.广州城市景观道路的植物配置现状及其特点2.1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主要是指在人行道、车行道间设置,以行道树种植为主的绿化带。
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根据道路的使用性质设计绿化形式。
(1)主干道路广州市主干道路常种植桑科乔木行道树,其中占重要比例的是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常种植在中山七路、中山一路及新港路。
作为一种常见的景观植物,细叶榕树冠较宽,树干高度适中,具有较好的遮阳效果,广泛种植在广州市道路,已成为广州市道路绿化的主要植物之一。
除了细叶榕,还有其他植物种植于广州市主干道路,如东风东路种植的麻楝(Chukrasia tabularia)、江南大道种植的芒果树(Mangifera indica)等。
近年来,广州市行道树树种引入了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等新树种,此树种生长速度快,枝形独特,但要注意冬季落叶后及时修剪枝叶。
广州地区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现状、问题及展望摘要:众多的因素影响着道路横断面形式,使得城市道路各有特点。
本文以广州各个区域内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为例,对广州城市道路和街道横断面的布置形式进行研讨。
广州的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化等部分组成,调研现状得出广州现有道路横断面形式主要为单幅路和双幅路,广州市内道路红线宽度变化范围为11.5m—70m,人行道宽度为1.5m—7m。
建筑后退距离最小为5m。
并对道路绿化做了调研,道路绿化带宽度主要为1m到5m。
关键词:街道形式横断面布置形式1.前言目前中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每天都在进行,城市道路不断的延伸。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土地开发速度加快,交通拥挤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当下,为满足人们的交通出行需要,城市道路的布置形式也有了新的要求。
广州城市建设部门为缓解交通压力,大力发展城市道路建设,道路建设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城市道路是交通的直接载体,道路横断面是道路的平、纵、横三要素设计的有效组成部分。
横断面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
本文主要从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形式出发研究广州城市道路的特点。
调研了广州各等级道路的横断面形式,各级道路的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宽度、建筑后退距离以及道路绿化形式等。
横断面的布置形式和路网密度可以影响到一定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和环境状况。
2.广州城市道路横断面现状调研2.1横断面调研方法我们在2011年12月份对广州各区的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进行了调研,通过谷歌地球初步调查,道路各部分宽度资料数据查询,现场实地用测距仪测量(如图1所示)等方法对道路的宽度进行了测量。
分别调研了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调研的城市快速路有广园快速和华南快速,调研的城市主干道有天河区的黄埔大道、越秀区的广州大道中、海珠区的广州大道南,城市次干道有天河区的天河东路、越秀区的中山二路、海珠区的滨江东路,城市支路有天河区的岳州路、越秀区的执信南路、海珠区的墩和路。
街道林荫调查报告街道林荫调查报告一、引言街道林荫是城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绿色休闲空间,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为了了解街道林荫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查对某市区的街道林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内容1. 林荫植被种类:调查发现,该市区的街道林荫主要种植了梧桐树、杨树、榆树等常见树种,其中以梧桐树最为常见。
2. 林荫植被密度:调查发现,街道林荫植被的密度较低,树木之间的间距较大,导致整体绿化效果不够理想。
3. 林荫植被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部分街道林荫的树木叶片出现黄化、枯萎等现象,可能是由于土壤质量不佳、病虫害等原因导致。
4. 林荫植被维护情况:调查发现,街道林荫的维护情况良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修剪和浇水等工作。
三、问题分析1. 林荫植被密度问题:由于树木之间的间距较大,导致街道林荫的绿化效果不够理想,无法提供足够的阴凉和氧气供应。
2. 林荫植被健康问题:部分街道林荫的树木出现黄化、枯萎等现象,可能是由于土壤质量不佳、病虫害等原因导致。
这需要加强土壤改良和植物保护工作。
3. 林荫植被多样性问题:街道林荫主要种植了梧桐树、杨树、榆树等常见树种,缺乏多样性。
引入更多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可以增加林荫的生态功能。
四、改进建议1. 增加植被密度:通过在现有街道林荫中增加树木的种植,缩小树木之间的间距,提高绿化效果和环境质量。
2. 加强植物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强对街道林荫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土壤质量,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3. 引入多样性植物:在街道林荫中引入更多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林荫的生态功能。
4. 定期维护和管理:加强对街道林荫的定期修剪、浇水等维护工作,保持林荫的整洁和健康。
五、结论通过对某市区街道林荫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街道林荫的状况,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道路环境绿化调研报告道路环境绿化调研报告1.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当前道路环境绿化的情况,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道路绿化水平,改善城市道路环境质量。
2. 调查方法:选择了市区内十条主要道路进行调查,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 调查结果:(1)道路绿化面积较小。
调查发现,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带的面积较小,很少有大面积的绿化带。
大部分绿化带只有几米宽,长条状分布,无法起到有效的降噪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2)植物种类单一。
大部分绿化带中种植的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以常见的摩擦树和银杏为主,缺乏多样性,造成了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同时,植物种植不规范,一些植物生长状况不佳,甚至死亡。
(3)绿化带未得到充分利用。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绿化带利用率较低,空闲面积较大。
市民很少在绿化带上进行休闲活动,而且这些绿化带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设施,很难吸引人们去利用。
4. 建议:(1)增加道路绿化带面积。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应增加面积,尽量保证一定的宽度,以增强绿化带的功能和观赏性。
(2)多样化植物种类。
种植道路两侧的植物应注重多样性,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选择适合的植物,打造不同的景色效果,增加绿化带的观赏性。
(3)合理规划和利用绿化带。
绿化带可以设置一些休闲设施,比如长椅、小广场等,吸引市民进行休闲活动,提高绿化带的利用率。
同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和特点,合理规划绿化带,使其成为区域绿化的亮点。
(4)定期维护和管理。
绿化带需要定期的修剪、浇水和施肥等管理工作,确保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保持绿化带的美观和整洁。
5. 结论:目前道路环境绿化存在面积小、植物种类单一、利用率低等问题。
为了改善道路环境绿化水平,应增加绿化带面积,多样化植物种类,合理规划和利用绿化带,并加强维护和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道路环境变得更美观,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作者:姚思远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17期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在道路绿化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城市整体形象的进一步提高。
本文对城市道路绿化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0 引言城市道路用地属于城市绿地中的附属绿地,在城市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具有组织交通的功能,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近年来道路绿化频繁重建、苗木补植等现象随处可见。
1 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1.1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1.1.1 忽视功能道路绿化依附道路而设,对道路周边绿地进行景观设计,具有多种功能[1]。
园林绿化是指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休闲娱乐空间。
两者均属于城市绿地,但是其功能的侧重点不同。
道路绿化依托道路系统,具有组织交通、缓解视觉疲劳等功能[2];园林绿化则更加注重打造休闲娱乐的场所。
而目前,大多数城市道路绿化都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道路绿化也按照园林绿化的方式进行设计,片面强调景观性,忽视了组织交通等功能。
1.1.2 绿化不足城市用地十分有限,建设时所规划的道路绿化空间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往往会被道路交通侵占,从而出现绿化不足现象。
后期人们对道路绿化认识不足,政府也并未足够重视,导致绿化不足的现象进一步加深。
1.1.3 植物配置不合理第一,未结合实际情况。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种植需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道路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用同样也需要遵循此原则,以保证植物成活率。
例如,济南市的道路绿化设计将柳树作为行道树,但每年春季柳絮飘飞,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3]。
几年前,青岛市黄岛区选用红叶石楠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植物,但未结合土壤、气候等因素,每年冬天都需覆盖薄膜保温,工程量较大,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