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的空间设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7.93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城市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仅扩大城市容量,而且在解决城市化所带来的交通、环境、生态等问题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地下商业建筑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城市地下商业;建筑设计;问题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地方的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地下商业建筑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蓬勃起来。
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空间问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激发城市的商业活力,形成一定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增强城市的内聚力,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的建设。
其空间设计应结合城市的交通、建筑、景观、市政等综合功能,进行适度地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土地的应用和立体空间开发的作用。
1.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要点1.1在进行地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千篇一律,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盲目追求时尚感和现代感;1.2地下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要考虑人们行走在其中的切身感受,要从人的角度去对待设计问题,尺度要合适,让人们感到亲切舒服,不追求夸张华丽的装饰风格;1.3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实现空间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功能上,视觉上和心理上形成有机的联系,以保证地下、地面和地上一体化的城市景观质量;1.4在满足地下商业建筑空间基本的商业功能的现实基础上,把设计对象着重放在地域特点和人及社会关系相互的影响方面,进行综合的地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来满足人们对商业建筑空间的要求;1.5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殊,需要大量的人工技术来改造地下的环境,所以要降低地下空间的能耗;1.6要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
既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也要符合人的经历体验,创造出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的心理环境,重视空间的舒适性、可识别性与尺度的适宜性。
在设计中,将地下商业街的环境尽可能地营造成与地面空间环境一样舒适;1.7要有方向感,可以通过入口与外观设计创造出一个布局清晰、组织良好、简洁而富于变化的空间结构来增强人在地下的方向感;1.8比例和尺度要和谐。
2019周龑超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在我国,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出发,中国城市化必然选择集约化增长模式,须在有限的城市用地内,充分拓展城市空间容量。
基于此,本文首要任务需要研究地下空间的需求,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综合设计的空间布局、设计原则、交通规划,并结合实例对地下空间设计策略及流线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下空间;建筑设计;城市综合体一、为什么向地下要空间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城市发展矛盾加剧,城市土地资源趋向紧张,从原先的“摊大饼”到现在的“垂直城市空间”。
而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十分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
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地下空间概念及开发利用原则地下空间是指属于地表以下,主要针对建筑方面来说的一个名词,它的范围很广,比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地铁,矿井,军事,穿海隧道等建筑空间。
而其开发利用的最大原则为“把一切可转入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
如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体育设施、防灾设施、仓储设施等。
三、地下空间布局、组织模式、设计原则(一)总体布局:通常以超级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功能区总体布局形态为发展方向,结合地下空间功能为基础、交通组织网络为骨架、大型地下空间节点,完成总体平面布局。
(二)竖向分层布局:由于高强度的开发,一般情况下,地下空间从垂直方向而言,地下一层可达性最佳,商业价值最高,因此,往往开发为商业、餐饮等具有较高盈利的空间。
地下2-3层往往开发为人防空间、停车空间、物流空间、市政设施空间等。
但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地块这些功能的分布是不同的,如商场的下部、办公楼的下部和地铁联系通道的附近功能布局均有其最佳的模式。
因此,需要对此进行研究,探讨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不同功能的地下空间之间的合理布局等问题。
(三)组织模式:常见的基本形态主要分为:点式、中心辐射式、鱼骨式、网格式、网络状;并结合环岛式交叉口系统、多层次交通系统、地块间的联系系统,形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组织模式。
初探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及构成形式,然后分析了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现代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1.1商业功能。
商业建筑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为最终目的,其入口空间首先承担商业功能,其空间形式也应充分体现商业建筑的特点。
商业建筑内部商品琳琅满目,一些顾客为了节约时间,并不愿在众多商品中穿梭,因此入口空间就成为备受欢迎的场地,商家充分利用这部分空间,为顾客整理出不同类别商品,举行一些促销活动,从而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进而促进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1.2过渡功能。
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人”成为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提高,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商业空间和社会街道的过渡空间,为消费者进入商业建筑提供过渡与转换的心理需求,使得购物活动愉快进行。
这种过渡空间可以通过入口广场、入口顶面处理、构架设计等手段起到过渡作用。
1.3交通功能。
商业建筑是人流车流需求量很大的一类建筑类型,交通组织尤为重要。
入口空间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1.4景观与文化功能。
入口空间除满足基本功能之外,也承担着一定的景观与文化功能。
比如雕塑、喷泉等艺术小品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商业氛围,还可以增添商业建筑的艺术品质,凸显其文化特质,同时也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
这一功能充分迎合现代人的消费趋向,在悠闲的逛街过程中愉快的消费。
2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构成形式2.1入口广场。
设置入口广场形成开放性入口空间,不仅解决了疏散问题,还为消费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商业氛围。
这是大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
2.2檐廊。
檐廊空间是一种由建筑外檐出挑加列柱所形成的半开敞式自由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的需求也愈发多样化。
然而,城市地面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城市规划布局的限制,使得城市面临着空间不足的问题。
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规划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历程在人类历史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一直存在。
早在公元前7世纪,埃及的法老已经在基底下开凿了一些地下陵墓。
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地下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建设。
近代,为了防空目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城市的地下空间被广泛利用,建设出了一系列地下掩体和地下军事设施。
而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等,早已开始积极开发城市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类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地下商业、地下车站、地下公共设施、地下绿化、地下停车场等等。
其中地下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北京,王府井地下商城、东单地下商场、金宝汇地下商城等,已成为人们熟悉的地下商业街;上海南京路地下商城、深圳地王广场、广州地下商城等,也在营造现代都市的同时,提供了高品质的消费场所。
也有国外以公众健康为主旨的地下公共场所,如日本东京的地下健康中心、法国巴黎地下农贸市场等。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在规划阶段中综合考虑城市现有的立体交通、现有地下设施、建筑活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研究愈加显得重要。
在规划研究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目标。
例如,在城市商业空间紧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地下商业的发展。
然后,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合适的规划方案。
例如,要建设地下停车场的话,必须要确定建设位置、数量、停车场面积大小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设计规划方案时,除了要考虑地下设施的增加,还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地下空间的改善效果。
浅谈大型地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深圳市体育中心项目地下商业建筑空间及消防设计摘要:以深圳市体育中心项目地下大型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为例,通过对大型地下商业消防设计中防火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口的设置及下沉式广场和避难走道的利用等建筑防火设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下沉式广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城市发展使得城市用地变得更加紧张,大型地下商业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建筑使用功能复杂、人员集中,因面积大防火分区多,导致疏散口不能直接通道室外安全区,对消防扑救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以深圳市体育中心项目为例,对大型地下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本项目采取的相应措施。
深圳市体育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近上步路),地块用地面积278092.06㎡,设计内容为一座体育场(4.2万座)改建,一座体育馆(1.5万座)新建及两层地下室新建,总建筑面积为376300㎡,地下空间功能包括地下二层的停车库、设备用房及冰场,地下一层的停车库、设备用房、文化设施、副馆及配套商业,地下一层通过一条24h城市公共通道与周边6号线(体育中心站)、7号线(八卦岭站)及14号线(黄木岗站)这三大轨道交通枢纽站连接。
地下一层的主力商业正上方地面为体育中心的南广场,用于市民平时活动及大型室外演艺,受使用功能限制,广场范围内不允许地下疏散楼梯突出地面,这也限制了地下主力商业区域的疏散方式,存在一定的困难。
地下一层的培训、冰场及商业正上方为体育中心的体育馆,靠体育馆外侧防火分区可由疏散楼梯通至首层直接疏散至室外,中间防火分区受体育馆场芯使用功能限制,不允许楼梯突出地面,故此区域防火分区的疏散方式存在困难。
一、地下商业消防平面设计体育中心项目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84449㎡,划分为40个防火分区。
主要由文化设施、配套商业、副馆、停车库、设备用房、下沉广场、交通空间等功能构成。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研究一、引言城市地下空间是指人工挖掘或利用地下空间的区域,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开发的研究,探讨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内已有地下空间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利用方案。
通过科学高效的规划,可以在不影响城市地上建筑和人们生活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以下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要点:1.地下空间调查:首先需要对城市已有的地下空间进行清晰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地下隧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
2.空间分配: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根据不同的需求,将空间用于不同的类别,例如公共交通、商业开发、文化设施等。
3.功能整合:在地下空间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地下空间的相互联系和整合,以便于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
4.设施配套:对于规划出的地下空间,需要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例如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指对城市中未被利用的地下空间进行改造和利用,以弥补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以下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要点:1.改造技术:若要开发地下空间,首先需要对地下空间的地貌、土壤、地质等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开发技术。
2.文化特色:在地下空间开发中,需要对地下空间进行文化特色的挖掘和体现,以便形成“地下城市”的特色。
3.环境设计:地下空间开发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特别是通风、采光和排水问题。
4.安全保障:需要对地下空间进行安全性评估,加强对地下空间的管理和保障,确保地下空间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四、案例分析1.上海地铁:上海地铁是我国地铁运营时间最长、线路最多的城市地铁之一,利用了大量的地下空间进行铁路线路的建设和设施的设置。
2.华南城中心城:作为华南地区最具规模和级别的城市综合体,城中心城采用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和停车等功能的布局,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探讨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的空间设计为满足城市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逐渐涌现出更多地下商业建筑,其不但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为社会活动带来了便利。
地下空间的应用设计逐渐向复杂化与多样化角度发展,但是在对空间进行设计时,存在明显的空间狭小、流线混乱以及心理接受难度大等缺点,尤其对入口空间来说,其具有安全疏散、交通枢纽以及标志性功能等,设计时不但要保证其满足基础功能要求,同时更需要能够被群众接受。
一、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功能分析1.安全疏散功能地下商业建筑空间相对封闭,相应的与其他建筑工程相比,其在疏散与救援上具有更大的难度,在防灾上具有外部排烟与灭火困难的特点,在设计时必须要针对此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設计。
并且,在城市发展中地下商业建筑人流相对集中,为提高防灾效率与工程应用效率,在对其入口空间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保证其合理性。
应在安全出口位置预留出面积足够大的平台,并且安全口宽度与面积应结合人流密度来确定,确保最大的人流量可以在安全状态下通过建筑出口。
2.交通枢纽功能城市建设中最为常见的地下商业建筑主要是以交通枢纽形态存在,而其出入口为人流集散、方向转换以及空间过渡的关键部位,入口空间设计是影响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序列的的要素。
建筑出入口是承载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这一序列开始的作用,同时也是完成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过渡逆向序列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组织空间能力。
3.标志性功能地下商业建筑具有标志性功能,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人群对建筑的认同度,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更好的寻找辨别。
尤其是现在城市建设中地下商业建筑大多呈现完全隐蔽结构,这样建筑出入口实体设计必须要具有标志性特点,通过区别于周围环境来达到顺利识别的效果[1]。
基于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可以选择用形、质、光与色等因素来突出入口空间的特点,强化空间主题,冲击人群视觉,提高识别效果。
4.诱导性功能目前地下商业建筑逐渐有地下交通向商业建设过渡,基于商业市场竞争激烈特点,在对入口空间进行设计时,除了要具有以上所述功能外,还需要具有诱导性功能,激发群众购物欲,增加建筑内商业活动纪律。
IndustrialConstructionVol 46,No 6,2016工业建筑㊀2016年第46卷第6期㊀45㊀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紧凑立体化形态设计研究∗袁㊀红1,2㊀赵世晨3(1.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成都㊀600026;2.同济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上海㊀200092;3.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九州福冈㊀8128581)㊀㊀摘㊀要:重庆商业中心区是人口高度聚集㊁城市功能最复杂的综合区域,在再开发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如何能够有机重组城市功能,促进中心区紧凑发展是研究的目的所在㊂通过对商业中心区发展演变过程的研究,总结归纳商业中心区扩张的规律㊁初步归纳出地下空间演变的过程㊂其竖向均遵循 交通空间 公共空间 商业空间 娱乐空间 办公空间 的分层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 退台式㊁填充式㊁覆土式 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形式㊂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发展最终是与地面结构相对应,具有高差的城市应建立立体步行网络及将地形高差转换为多层次的城市基面,多层次㊁立体化㊁网络化㊁系统化地进行地下空间开发㊂㊀㊀关键词: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形态;紧凑性;立体化㊀㊀DOI:10 13204/j.gyjz201606012RESEARCHONCOMPACTANDTHREE⁃DIMENSIONALDESIGNOFUNDERGROUNDSPACEOFCENTRALBUSINESSDISTRICTINCHONGQINGYuanHong1,2㊀ZhaoShichen3(1 SchoolofArchitecture,SouthwestUniversityofCommunications,Chengdu600026,China;2 PostdoctoralStationof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3 WorldEnvironmentalInstitutionofHigherLearning,KyushuUniversity,Fukuoka8128581,Japan)Abstract:Thecentralbusinessdistrict(CBD)inChongqingisacompoundarea,wherethepopulationishighlyconcentratedandtheurbanfunctionsarethemostcomplicated.TheaimoftheresearchistosolvetheproblemofhowtoreorganizetheurbanfunctionsandpromoteacompactdevelopmentofCBDbytheundergroundspacedevelopmentduringtheredevelopment.ThroughthestudyofthedevelopmentprocessofCBD,itwassummarizedthelawofCBDexpansion,andalsosummarizedinitiallytheevolutionprocessofitsundergroundspace.Itwasconcludedthatthehierarchicprincipleof trafficspaceңpublicspaceңbusinessspaceңentertainmentspaceңofficespace shouldbeobservedverticallyinthedesignofCBDundergroundspace,andalsothedevelopingformssuchasdesktoptype,fillingtype,soiltype,etc,shouldbeselectedaccordingtolocalconditions.Thestructuraldevelopmentofurbanundergroundspaceshouldbeeventuallycorrespondedtothegroundstructures.Three⁃dimensionalpedestriannetworksshouldbesetupinthecityhavingelevationdifference,andtheterrainelevationdifferenceshouldbeconvertedintoamulti⁃levelgroundplane,soastorealizethemulti⁃level,three⁃dimensional,networkandsystematicdevelopmentoftheundergroundspace.Keywords:CBDofChongqing;undergroundspaceform;compact;three⁃dimensional∗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408507);国家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15M570385);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联合培养项目㊂第一作者:袁红,女,198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㊂通信作者:赵世晨,yuanyuqing0106@foxmail.com㊂收稿日期:2015-12-09㊀㊀美国波士顿中央大道改建及巴黎拉㊃德方斯新城商业中心地下交通枢纽等案例证明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是整合城市空间的一种有效形式,而要达到城市空间高效利用,以 地下交通空间 为核心进行复合利用才是地下交通促进城市发展的根本意义所在㊂地下空间利用的实质是利用交通空间增强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㊁高效利用的目的㊂交通空间是功能复合利用中最重要的元素,其他城市功能空间均以此为 发展源 ,包括 动力轴 及 动力源 ,除此以外还包括区域层面地下步道㊁车库㊁换乘点㊁轨道站点㊁高铁站点㊁公交车站点㊁步行通道等,带动地下商业㊁娱乐㊁服务业的发展㊂地下空间利用,无论是竖向还是平面布局,功能的紧凑布局可以促进地面上下㊁46㊀工业建筑㊀2016年第46卷第6期地下片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减少流线干扰及混乱,最终达到商业中心高效运作的目的㊂1㊀重庆商业中心发展过程中地下空间的整合作用根据地下空间开发与商业中心发展的规律可知:重庆旧城商业中心区的形成都伴随着地下空间的产生和发展[1]㊂通过分析五个商圈扩容过程可知,重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产生的首要驱动力来自于交通与商业扩张的需求㊂将解放碑㊁观音桥㊁三峡广场㊁南坪商业中心的发展过程抽象归纳为以下六个步骤(图1)㊂商业区;道路放入地下后形成的地面空间;商业区扩张形成的商业区域;下穿道;道路再次放入地下后形成的地面商业空间;道路㊂图1㊀商业中心扩容示意Fig 1㊀Expansionplanofcentralbusinessdistrict1)首先,商业中心区的道路两旁产生商业街;2)其次,道路两旁的商业街扩张成为商业区,同时伴随建筑一同产生地下室;3)道路两旁的商业区得到扩张;4)道路放入地下,地面形成商业街,道路两旁的商业区联系起来;5)商业区开始辐射周边地区,形成更大的商业区,所有机动车交通被自然地排斥在外围;6)商圈继续扩大,外围道路阻碍商圈的扩张而被放入地下,形成地下环道,地面成为商业区公共开放空间或绿地㊂重庆主城区五大商业中心区扩张的进程不同,仅解放碑商业中心区即将经历第六个阶段(目前已提出解放碑外围地下车道的构想),但是其他商业中心区几乎都处于第五个阶段㊂2㊀地面上下整体开发、功能复合及协调地下空间的利用是整合城市空间的一种形式[2],如重庆观音桥商业中心区下穿道的利用及三峡广场高铁站的建立等,其实质是增强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㊁复合利用的目的㊂地下空间开发以公共交通站点为 发展源 并与其他功能空间进行复合化利用㊂竖向及平面方向均遵循 交通空间 公共空间 商业空间 娱乐空间 办公空间 这样一个层级布置原则,达到功能的复合及协调㊂如多伦多地下城市及香港九龙城剖面功能分析(图2㊁图3)㊂a 多伦多城市立面示意;b 多伦多地下城市剖面分析㊂1 中庭;2 杨格街;3 商业;4 公共空间;5 商业㊁酒店;6 轨道交通㊂图2㊀加拿大多伦多地下城市立㊁剖面Fig 2㊀UndergroundcityelevationandsectionofToronto,Canadaa 香港九龙超级交通城鸟瞰图;b 地下城市剖面分析㊂1 居住;2 办公㊁酒店;3 屋顶活动平台;4 商业娱乐;5 公共空间;6 城市公共空间;7 地下公共停车场;8 轨道交通㊂图3㊀香港九龙超级交通城Fig 3㊀SectionofHongKong scitytransportation,Kowloon多伦多地下城地下两个交通站点与公共空间㊁中庭空间㊁商业酒店空间功能相复合㊂站点人流自然引入地下公共空间㊁建筑公共空间㊁商业空间,并向文化㊁办公空间扩散,构成功能复合的空间系统㊂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紧凑立体化形态设计研究 袁㊀红,等47㊀香港九龙超级交通城包括联合广场综合体及九机铁站两个部分,以轨道站点为动力源,人流向中庭公共空间㊁城市公共空间㊁商业办公空间扩散,构成功能复合的利用㊂3㊀因地制宜选择地下空间开发形态重庆商业中心具有凹槽型(三峡广场)㊁斜坡型(观音桥)㊁凸起型(南坪)㊁平坦型(杨家坪)㊁半岛型(解放碑)等多种形态[3],在具体的地块,也会出现多种坡地形态,在不同的坡地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可以减少土石方的开挖量,也可以为地下空间创造单面采光㊁引入自然通风,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及节约能源㊂具体形式包括:1)退台式(图4)㊂地下空间屋顶形成了城市的流动基面,满足城市公共活动,退台式的布局可以局部引入光线和通风[4]㊂图4㊀重庆东海湾社区退台式商业步行街Fig 4㊀Desktop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ofeastbaycommunityinChongqing2)覆土式(图5)㊂运用整体覆土的方法,利用高差及半地下空间增加城市空间容量,入口结合广场设置,极大地减少了地下空间的负面心理[5]㊂图5㊀重庆观音桥地区覆土式地下空间Fig 5㊀SoiltypeundergroundspaceofguanyinqiaoregioninChongqing3)填充式(图6)㊂三峡广场火车站利用凹槽空间减少土方开挖量,同时与原有的地下商场及地铁站联通,促进三峡广场商业中心地下空间的连片发展[6]㊂4)多城市基面式(图7)㊂渝中区半岛型商业区具有大量的沿江崖壁,在崖壁上设计地下空间,可以扩展空间容量,大量地下空间屋顶也可以成为观景图6㊀重庆三峡广场建筑改建填充凹槽空间Fig 6㊀FillinggroovespacereconstructedfromthebuildinginChongqingthreegorgessquare平台,增加商业中心区的平地面积㊂1 嘉陵江;2 嘉滨路;3 纸盐河酒吧街;4 天成巷;5 异域风情街;6 城市阳台;7 沧白路㊂图7㊀重庆洪崖洞剖面及多城市基面Fig 7㊀Halfundergroundspaceandmoremulti⁃levelurbangroundplaneinChongqingHongyadong5)大规模地下城市设计(图8)㊂朝天门广场地区半岛型商业中心在三个方向上具有高差㊁且坡度较大,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城市设计可以提供大面积的屋顶平台及广场,利用地下空间可增大城市公共空间及绿地面积[7]㊂1 朝天门广场;2 贵宾应急通道;3 车道;4 商业;5 车库;6 嘉长大道;7 平台广场;8 地铁站;9 新华路;10 公共通道;11 公交车站;12 天桥;13 公交车道;14 车库坡道㊂图8㊀朝天门地区城市设计剖面Fig 8㊀ThedesignedsectionofChaotianmenSquare4㊀建立立体步行网络从商业中心集聚发展的角度出发,站点核心区域范围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构成800 1000m的全地面步行系统㊂通过Goole⁃Earth测量香港旺角片区㊁香港中环片区的海拔高度可知:旺角片区地势平坦(平均坡度1 85%),发展地下步行系统;中环片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均坡度84%),发展地面㊁空间立体步行系统(蒙特利尔㊁中环片区㊁旺角片区各站48㊀工业建筑㊀2016年第46卷第6期点直线距离为500 600m)[8]㊂由此可以推断:山地城市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平面网络系统适宜在平坦地区发展,如杨家坪㊁三峡广场㊁南坪等,地下街随地面交通或者广场扩展,与地面形态对应㊂对于地形起伏的区域而言,如解放碑㊁观音桥CBD则应该考虑建立地下㊁空中步行系统㊂在站点核心区域内发展地下步行网络,运用空中步道向外扩展㊂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发展最终是与地面结构相对应的,将继续随地面 多中心组图 式格局,在各中心区域形成网状结构,而在组团间以立体交通的方式连接㊂5㊀将地形高差转化为多层次的城市基面山地城市高差既是设计的难点,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因素㊂利用地形高差设计多层次的入口可以最大化地引入人流㊂如北城天街的设计通过地形高差,设计对外街的出入口,与城市空间相接,见图9;日月光广场的设计,分别在不同3层㊁2层㊁1层㊁地面层㊁地下-1层均设出入口,可以从各个方向出入,见图10㊂图9㊀观音桥北城天街跌落式出入口Fig 9㊀CascadeexitofGuanyinqiaoStreet1 入口广场;2 青年路人流;3 和平路人流;4 商业;5 停车场;6 餐厅;7 电影院;8 地下室底板㊂图10㊀日月光多层次城市基面及出入口Fig 10㊀Multi⁃levelurbangroundplaneandexitofthemoonlight观音桥商圈的设计整体随地形进行开发,下沉景观广场㊁步行街广场㊁表演舞台㊁建筑平台自然地形成了一系列的城市基面,在城市基面下半地下㊁地下空间得到很好的利用(图11)㊂1 轨道交通3号线;2 嘉年华大厦;3 观音桥广场;4 建新北路;5 公交站;6 天街2号;7 天天尚街;8 香港X大厦;9 美食街;10 北城天街;11 建新东路㊂图11㊀江北观音桥商业中心步行街剖面Fig 11㊀SectionofthepedestrianstreetinGuanyinqiao6㊀结束语通过对商业中心区发展演变过程研究,总结归纳商业中心区扩张的规律,其发展过程抽象归纳为六个步骤㊂提出地下空间的利用是整合城市空间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增强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㊁复合利用的目的㊂地下空间开发以公共交通站点为 发展源 ,竖向及平面方向均遵循 交通空间 公共空间 商业空间 娱乐空间 办公空间 这样一个层级布置原则,达到功能的复合及协调㊂重庆山城地下空间发展因地制宜地选择退台式㊁填充式㊁覆土等㊂通过对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形态演变研究可知,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发展最终是与地面结构相对应的㊂平坦地区地下空间位于道路及广场下方,高差地区地下空间除分布在道路及广场下方外,还可形成立体步行网络,因此重庆地下空间将延续地面 多中心组图 式格局,在各中心区域形成网状结构,而在组团间以立体交通的方式连接㊂参考文献[1]㊀袁红.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2]㊀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㊀殷子渊,孙颐潞. 负空间 意象:香港的地下城市[J].世界建筑导报,2012(3):24-27 [4]㊀郑怀德.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5]㊀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㊀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重庆沙坪坝高铁广场投标文本[R].北京: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2011.[7]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朝天门城市设计方案[R].重庆: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8]㊀格兰尼,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许方,于海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终经济生活;办7¨。
j i j丁T土7白■I’赫E品磊忑鬲焉蕊【摘要】本文立足于地下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以人对地下空间使用的三个方面:生理层次、行为心理层次与文化情感层次为基础,调查了武汉市地下商业环境。
通过对资料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建筑设计来满足人们处于地下时的心理与行为需求。
【关键词l地下商业环境调查人性化一、调查缘起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诸多弊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天然光线不足、新鲜空气缺乏、湿度大等物理特性不利于人们的生理健康,同时,这些不利因素也造成了人们心理方面的损害,如人们的心理不安、情绪紧张、焦虑和恐惧。
另外,个人体验、宗教传统等文化背景的影响又会带给人们负面的联想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强,改善表1调查问卷具体项目表2问卷调查数据需要不需要可有可无其他备注(人)(人)(人)(人)生理层次需求212l行为心理层次认知规律需求10842有效问卷体验规律需求20224份文化情感层次(所发问卷空间个性需求1028430份)空间文化性需求1l292空间自然性需求221地下空间的物理环境,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难度已不是很大。
但地下空间所面临的心理环境问题,相对而言就要复杂题目选项地下商业空间的光照强度如何(看人看物是否清晰明了)很好;一般;差;其他地下空间是否需要自然采光需要;不需要;看季节和天气情况;有没有都可以地下商业空间的空气质量如何(是否会感到闷、空气不清颓)很好;一般;差;其他地下空间是否需要自然通风需要;不需要;看季节和天气情况;有没有都可以在使用地下室间时,听觉是否灵敏很灵敏;一般;不灵敏;其他地下商业空间的入口是否清晰、引人注目很清晰;一般;不清晰;其他地下商业空间的高度是否舒适很合适;一般;高度不够,压抑;其他地下商业空间的柱子,是否使你使用不便有;一般;没有;其他在使用地下商业空间的时候,方向感强不强很强;一般;不清楚方位,需要指示牌;不清楚方位,需要询问在使用地下空间时,是否感到紧张没有;刚开始有一点;紧张;其他在使用地下空间时.是否觉得太封闭很葑闭;一般;不封闭;其他在使用地下空间时,心理上有没有安全感很安全;有点担心;没有安全感;其他地下商业空间布局是否是你喜欢的类型很喜欢;一般;不喜欢;其他地下商业空间是否具有艺术性有;一般;没有;其他地下商业空间是否有文化特征有;一般;没有;其他地下商业空间是否需要绿化非常需要;一般;不需要;有没有无所谓地下商业空间和地上商业空间联系是否便捷很便捷;一般;不便捷;其他地下餐饮功能是否为购物提供了方便是;不是;其他(注:该调查问卷属不记名形式,仅用于学术研究,研究如何促进地下建筑的设计,使之更满足于人的生理、行为心理、文化情感的需求,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生活。
大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探讨一、大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整体性原则应该始终贯通其中,使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融为一体,同步协调,服务于整个空间。
商业建筑的设计应注意空间秩序的完整统一,应该妥善处理内外空间之间的转换关系,自然的引导人们进入商场内部;另外可以使用空间引导分散的空间组织成一个集群的统一完整的空间序列。
公共空间可以使用相同的主题,和谐的色调,材料的统一来确保空间的完整性。
在整体的风格,环境因素,协调操作,创建一个统一的美感。
此外,也要注意内部和外部的空间设计。
在商业建筑中,室内空间室外化和室外空间室内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它们之间相互扩展和渗透,可以把消费者的情绪引向整个空间体系,使商业氛围不随空间转换突然中断或改变。
2.经济性及环保原则在商业建筑中,经济是维持其运行的命脉,商业建筑管理的目的是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在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必须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
在商业建筑中,内部公共空间是辅助空间,而不是直接给商场带来收入,但它也直接影响到购物中心的管理和利润,所以在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把握“适度”和“因地制宜”的设计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绿色、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念,更多的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受其影响,怎样更好地利用各种手段调整环境保护和节能效果的公共空间,仍然任重而道远。
3.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强调人类经验,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使空间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和内部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等是考察商业建筑公共空间是否人性化的重要标准。
空间分区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交通混合、噪音刺耳,但空间不是越大越好,愉快的购物的规模可以带来安全与依赖的感觉。
视觉的休息平台可以满足人们休息观望、交往联系的需求,同时可以观看商业全景,很容易有一个快乐的购物情绪和强烈的购物欲望。
另外,为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性格特征,人性化设计,注重护理的细节,以关心人们为核心,增加舒适便捷的购物。
浅析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空间设计【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得到了极大提高,城市在不断发展同时也逐渐走向了拥挤化。
因此低下商业建筑入口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重要特征,是地下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城市空间和低下商业空间实现相互衔接的支点。
本文也就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特征与设计原则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入口设计原则一、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特点地下商业建筑入口在城市中随处可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的重要特征,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面面积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保护人们安全疏散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使其与地上建筑在预防和抵御相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去特有的封闭式的地下空间环境却须具有紧急疏散群众,救援救灾、防火救火的重要预警作用。
另外由于地下商业建筑一般都处于人流比较集中的地带,因此对其人口和出口的设置就必须科学合理,尤其是安全出口在数量上以及合理度上必须满足其拥有的社会功能。
在安全出口的宽度应与所服务的面积上要与最大人流密度相适应,确保群众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快速通过。
2、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当前城市越大的显得拥挤,人流大和交通堵塞成为大城市的重要特点,也因此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就成为了集散人流、转换方向及过渡空间的交通枢纽点,其建筑的出入口也就是地下和地上交通空间系列的首要要素,是把外部空间引向内部空间进行过渡的开端,同时也是把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过渡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组织空间能力。
3、激发与诱导顾客的作用当期随着社会不断的开放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许多的商家也将关注点投向了地下商业建筑上,在其入口我们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向人们传递着其商品信息。
在设计上包含了各自的独特性以吸引人流,诱发人们前去购物,这是在发挥视线诱导的作用。
一般而言都会在入口建筑的顶部放置巨大的广告图片以及一些霓虹灯店牌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标志物,向远处的顾客或游人或国过往的人流展示地下商业建筑的特性,建立起更早的视觉反应和认知信息。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2-0038-02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设计分析王立华(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摘要:对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特征及构成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原则和策略,力求创造具有商业文化特色、满足人们购物、娱乐、休闲等需求的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
关键词: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空间特征,构成形式,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247文献标识码:A商业建筑是现代城市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
而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是商业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街道和商业空间的过渡和中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建筑越来越多,并且大部分处于城市核心区,因此其入口空间设计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影响尤为重要。
1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界定这里特指单体商业建筑主要人行入口外部周边,能够被设计师所利用的空间范围,涵盖了台阶、坡道、雨棚、门廊、停车场地、休闲场所、绿化等元素组合而成的复合空间。
2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功能1)商业功能。
商业建筑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为最终目的,其入口外部空间首先承担商业功能,其空间形式也应充分体现商业建筑的特点。
商业建筑内部商品琳琅满目,一些顾客为了节约时间,并不愿在众多商品中穿梭,因此入口外部空间就成为备受欢迎的场地,商家充分利用这部分空间,为顾客整理出不同类别商品,举行一些促销活动,从而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进而促进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2)过渡功能。
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人”也就成为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提高,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作为商业空间和社会街道的过渡空间,为消费者进入商业建筑提供过渡与转换的心理需求,使得购物活动愉快进行。
这种过渡空间可以通过入口广场、入口顶面处理、构架设计等手段起到过渡作用。
3)交通功能。
商业建筑是人流车流需求量很大的一类建筑类型,交通组织尤为重要。
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的空间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5-12-08T10:20:54.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刘菀菀
[导读]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出入口空间包括室内垂直交通系统及中庭和室外的台阶、坡道、门廊、雨篷、绿化等元素,是复合空间建筑。
刘菀菀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239000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激增,造成城市多种功能的商业资源匮乏,为了维持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进行商业功能设施的扩建,但地面建筑物发展受城市规划和建筑用地的局限大,促成地下商业建筑的发展。
本文对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空间展开分析,分析了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类型、功能、设计原则等,寻求适应现代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最优设计方案,保证人们地下商业活动的有序健康开展。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功能;分类;设计原则
早期的地下商业建筑通过和平时代暂时不用的防空洞等改建,存在设计不规范、使用功能不全面、环境封闭等缺点,造成人们的排斥心理和心理压力,出入口空间作为地面和地下空间的中介空间,是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重要节点,需要根据出入口空间的功能和地面建筑的配合度以及人们的行为心理学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出入口空间现存的问题,结合现阶段的城市发展状况,设计最优的出入口空间。
一、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简介
1、地下商业建筑的概念
地下商业建筑主要是指建造在土层和岩层中以商品的陈列展示、销售为目的的建筑,实质上是人类为了缓解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为了改善城市人口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天然形成或人工挖掘建筑的地下空间,用于拓展城市的空间容量和生活领域。
2、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定义
出入口空间是指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空间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共同组成的空间形式,对地下商业建筑与周边公共环境起衔接过渡作用的中介空间形式。
出入口空间包括室内垂直交通系统及中庭和室外的台阶、坡道、门廊、雨篷、绿化等元素,是复合空间建筑。
3、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类型
3.1水平进入出入口空间
出入口空间与室外的地坪标高保持一致,实现水平进入地下商业建筑的目的,不影响顾客进入的心理变化,但是要特别注意室内的垂直交通系统设施,包括直梯、自动扶梯和台阶的布置,要根据人的环境心理特征进行装饰和美化。
3.2下沉式出入口空间
进入地下商业建筑的垂直交通空间位于室外,通过室内的电梯或楼梯到达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水平进入商场的营业层。
下沉式出入口空间的应用多位于广场附近,其主要功能是人流疏散休闲与广商及人流的导向,通常下沉式广场出入口会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和良好的景观形象。
3.3开敞式出入口空间设计
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位于地面空间紧凑、地段狭窄的位置时,通常采用开敞式出入口空间设计,对出入口进行颜色装饰、建筑构筑物、绿色景观、符号标识等特殊形式的装饰和建设,简单明了的表明出入口的位置。
3.4地上出入口空间门厅式设计
此类设计主要应用于购物广场或花园式广场以下,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特色进行合理的设计,既要明确在广场树立自身的形象,又要充分考虑和广场的主粗关系,进行美观的标识、简明的装饰向人流传通地下空间的环境信息。
3.5地上出入口空间借用式
地下商业建筑本身附属于地面建筑物或出入口位置与地铁站或其他地面建筑靠近时,可以通过地面建筑或相邻建筑物进入地下商业建筑。
通过对地面建筑的优化形象设计可以加强地下建筑在地面的可识别性,在交通线方面可以比较容易的设计顺畅的人流流线。
主体环境的设计可以综合地上地下考虑加设,实现人流的自然地上到地下的过渡,建筑体量明确,容易被客流所接受。
二、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功能
1、交通枢纽功能
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是人流集散、空间过渡及方向转换的交通枢纽,实现人流的有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过渡,具有强烈的组织空间能力。
出入口空间一般设置多方向的购物通道引导,组织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的客流导向。
出入口空间的设计充分考虑与地面交通的关系,保证人流的畅通和满足多种行走要求。
2、过渡功能
地下商场建筑的出入口空间节点是联系地面和地下的城市中介空间,实现空间过渡、生理过渡、心理过渡和形态过渡的重要功能。
3、安全疏散
地下商业建筑具有封闭性特点,导致灾害发生时具有疏散困难、救援困难、排烟排温困难等缺陷,合理的出入口空间设计可以有效的防范和抗御火灾灾害,要求出入口空间在数量上和宽度上要能保证容纳最大客流的疏散,保证人流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安全通过。
4、标志功能
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是顾客对地下商业建筑认同初始阶段,良好的出入口形象设计可以刺激顾客的视觉神经,产生商品的了解心态和购买欲望,是地下商业建筑的名片和脸面,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装饰手段和方法进行造型,要充分融入外围环境的同时保持独特的个性,强化主题,提高标志性。
5、诱导功能
出入口空间通过精美的装修和强烈醒目的标志进行视线诱导,吸引视线的附着,增加人流对地下建筑的好奇。
诱导空间主要指地下商
业建筑的前沿诱导空间,出入口空间要根据环境条件进行适当的后退,与地面景观形成良好的视觉诱导凹进效果,利用喷泉、绿化、迭水等手段进行美化、创造舒适的多功能休闲空间,为顾客提供停留、观赏、休息的惬意氛围,不仅可以调节城市环境,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档次,诱导多层次的消费人群。
三、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交通干扰
出入口空间的交通组织要考虑到人流与车流的分离,避免互相干扰,部分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的外部交通组织不能有效的控制通过入口空间的车辆,威胁人流的安全并挤占入口空间,造成车流、人流的互相阻塞,影响单位时间内人流的进入数量。
2、标识不清
部分借用地上建筑的出入口设计不能进行合适的标识建设,无法引起人流的注意,不能有效的诱导人流的进入;部分入口空间标志不明确,标识模糊,且自身所处的空间环境复杂,不能正确的指示建筑入口。
四、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
1、出入口的设计风格需要适应周围的环境
地下商业建筑虽然位于地下,但仍是城市规划建设的组成部分,需要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出入口空间装饰,装饰风格要融入附近的环境,但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和开口方式进行创造式的建设和修饰,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功能上要实现对环境功能的辅助,与人流的主要交通线保持合理的交接。
要根据环境元素选择建筑材料,建筑质量要合格。
2、出入口空间的设计要充分的满足地下商业建筑的功能要求
出入口的位置选择要根据周围环境的人群活动规律与特性进行规划,要建立有效的运算模式模拟最大人流量的发生位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建筑合适的出入口数量和大小,保证日常通行的安全性,保证突发火灾或时间的安全疏散,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满足通风要求
出入口空间还是地下商业建筑的主要通风口道,要加设合理的机械设备进行通风效果的加强,考虑到火灾烟气的排放,需要将出入口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方向,并保持合适的有效距离。
结束语:
出入口空间作为地下商业建筑的名片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需要设计者根据地面建筑的特点和人流的规律、心理进行精心设计,增加空间建筑的标志性、可识别性、诱导性等优势,消除传统地下建筑的不良心理影响,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加城市的商业功能,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天捷.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师晓静.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3]潘永峰.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步行出入口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
[4]池魏楠.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
[5]佘果辉,赖伟明,蒋青青,高艳妮.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初探[J].中外建筑,2009,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