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位电路的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5.13 KB
- 文档页数:7
主板复位电路检修方法摘要:一、主板复位电路的作用与重要性二、主板复位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三、主板复位电路的检修步骤四、检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五、总结正文:主板复位电路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确保硬件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运行。
当计算机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复位电路能及时触发系统复位,从而避免硬件损坏和数据丢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板复位电路的检修方法,帮助大家掌握检修技巧,提高计算机硬件维修水平。
一、主板复位电路的作用与重要性主板复位电路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当计算机硬件设备工作异常时,复位电路能及时触发系统复位,使硬件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2.保护硬件设备:复位电路能够在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断电源,避免硬件设备受到进一步损坏。
3.提高系统稳定性:复位电路能够对系统进行自检,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二、主板复位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在判断主板复位电路故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观察复位按钮:检查复位按钮是否正常工作,按钮连接线是否松动或损坏。
2.检查复位电路元件:观察电阻、电容等元件是否有烧坏、漏液、鼓包等现象。
3.检查复位信号传输路径:检查电路板上的线路是否断裂、接触不良等。
三、主板复位电路的检修步骤1.清理故障部位:使用吹风机或棉签清理复位电路板上的灰尘和污垢,避免影响散热和电路导通。
2.检查连接线:检查复位电路连接线是否松动或损坏,如有异常,需更换连接线。
3.替换故障元件:如发现电阻、电容等元件损坏,需将其替换为相同规格的正常元件。
4.修复断裂线路:使用焊接工具修复断裂的电路线路,确保线路连接稳定。
5.清洁金手指:使用橡皮擦或酒精清理主板上的金手指,确保接触良好。
四、检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检修过程中,务必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2.操作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对主板和其他硬件设备造成二次损坏。
3.替换元件时,要确保选用相同规格、质量良好的元件。
复位电路真正作用和设计原则
复位电路的简单与复杂
复位电路,所有的数字电路系统中都存在,但是以笔者二十年经验看,不管是芯片原厂的工程师,还是电路系统厂家的工程师,鲜有人理解电路系统的复位作用,能真正理解,并恰当设计复位电路的,难得一见。
很多人,觉得这个复位电路的作用太明确了,复位电路不就是对芯片复位吗,哪有什么复杂的呢?
作用1:也是最简单的一个,就是复位系统上的芯片。
对芯片来说,复位的需求很简单,就是几ns或者几ms的低电平即可,如下图,某芯片的复位要求,上电完成后32个clock,这是多么简单的要求,一个RC复位即可。
甚至很多芯片无需复位要求,内部都有POR电路,无须外部复位,就可以正常工作。
所以,很多人在设计复位电路时,就简单的在系统上电时,输出一个复位信号,将整个系统里面有复位要求的芯片复位一遍,就算完成了。
也许这样设计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一些复杂。
作用2,复位可以用于修复系统,实现故障自愈。
我们在系统遇到问题时,经常会按复位按钮,来重启系统,从而达到修复系统的目的。
一些偶发性的故障,如软件出现异常挂死或者电源受到异常干扰,会导致系统进入故障状态,这时,通过复位就可以消除,这类复位有很多种。
1、看门狗复位
通过硬件心跳信号,或消息心跳信号,来监控某个系统,当系统挂死时,对其进行复位;
2、低电压复位
当电压异常低落时,对系统进行复位,很多复位芯片都具有电压监控功能,也有部分MCU有LVR功能,可以配置电压跌落到多少时,输出复位信号。
下面是某款MCU的POR和LVD功能描述,用于实现LVR。
系统进行复位;算法的读写检测。
复位电路的作用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
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基本的复位方式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
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内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
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
单片机系统的复位方式有:手动按钮复位和上电复位1、手动按钮复位手动按钮复位需要人为在复位输入端RST上加入高电平(图1)。
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RST端和正电源Vcc之间接一个按钮。
当人为按下按钮时,则Vcc的+5V电平就会直接加到RST端。
手动按钮复位的电路如所示。
由于人的动作再快也会使按钮保持接通达数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够满足复位的时间要求。
图1 图22、上电复位AT89C51的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只要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地即可。
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外接电容减至1µF。
上电复位的工作过程是在加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给RST端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此高电平信号随着Vcc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逐渐回落,即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地复位,RST端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上电时,Vcc的上升时间约为10ms,而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频率,如晶振频率为10MHz,起振时间为1ms;晶振频率为1MHz,起振时间则为10ms。
单片机rc复位电路作用单片机RC复位电路作用一、什么是单片机RC复位电路?在单片机系统中,RC复位电路是指通过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容(C)组成的复位电路。
这个电路提供了一种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单片机的复位功能。
RC复位电路通过控制单片机的复位引脚,将其拉低或拉高来实现复位操作。
二、RC复位电路的作用是什么?RC复位电路在单片机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软件复位触发机制RC复位电路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当单片机系统出现异常或需要复位时,软件可以通过相关操作将复位引脚拉低,从而强制执行复位操作。
这种软件复位触发机制可以让系统在出现故障或错误时快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硬件复位保护机制RC复位电路可以在单片机系统上电时自动执行复位操作,保证系统在上电后可以正确初始化。
在单片机系统上电瞬间,各个器件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电压和电流情况,而这些不稳定因素有可能导致单片机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RC复位电路可以通过控制复位引脚,确保系统在上电瞬间能够恢复到预定的初始状态,避免不稳定因素对系统正常工作的影响。
3.电源干扰屏蔽单片机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各种电子器件,这些器件可能会受到电源线路中的电磁干扰影响,导致系统工作不稳定或出现错误。
RC复位电路的存在可以通过复位引脚将这些电磁干扰屏蔽在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RC复位电路的设计考虑在设计单片机系统的RC复位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合适的RC时间常数RC时间常数决定了RC复位电路的响应速度,一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计算合适的值。
过小的时间常数会导致系统对干扰过于敏感,容易误触发复位;过大的时间常数则会导致复位响应时间过长,影响系统的反应速度。
因此,在设计RC复位电路时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RC时间常数。
2.选择合适的复位电平和电源电压RC复位电路需要根据单片机的复位引脚输入电平要求和系统的电源电压来选择相应的电阻和电容数值。
单片机复位电路工作原理在单片机系统中,复位电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确保单片机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复位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在单片机系统上电、复位或异常情况下,将单片机的内部逻辑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复位电路通常由复位电路芯片、电源监控芯片、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组成。
其中,复位电路芯片是复位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能够监测电源电压,并在电源电压低于一定数值时生成复位信号,将单片机复位。
电源监控芯片则能够监测电源电压的稳定性,以确保单片机在电源电压异常时能够及时地进行复位。
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当单片机系统上电或复位时,电源电压会逐渐上升,复位电路芯片会监测电源电压,并在电源电压达到一定数值后生成一个复位信号,将单片机复位。
在单片机系统正常工作时,复位电路会持续监测电源电压,以确保系统在电源异常时能够及时地进行复位,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电源异常情况下的复位外,复位电路还可以监测单片机系统的工作状态,当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复位电路也能够及时地将单片机复位,以确保系统能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这种功能对于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一些对系统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中,如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
在设计单片机系统时,复位电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复位电路设计能够确保单片机系统在各种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地进行复位,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复位电路时,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工作环境、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单片机的工作状态等因素,以确保复位电路能够可靠地工作。
总之,复位电路作为单片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是确保单片机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合理的复位电路设计能够确保系统在各种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地进行复位,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中,复位电路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工作环境、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单片机的工作状态等因素,以确保复位电路能够可靠地工作。
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单片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单片机是一种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电路,它在电子设备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通信、控制、测量等多个领域。
然而,单片机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程序出现异常、芯片电源电压波动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单片机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单片机复位电路应运而生。
一、单片机的复位在单片机中,复位是指将整个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当单片机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复位可以让单片机重新启动,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复位电路是单片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在单片机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将单片机复位到初始状态,以确保单片机正常工作。
二、复位电路的作用复位电路是单片机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单片机系统启动时处于正确状态单片机系统启动时,各个模块之间的时序关系非常重要,如果某个模块启动时出现异常,就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复位电路可以在单片机系统启动时,将所有模块都复位到初始状态,确保系统处于正确的启动状态。
2.保证单片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单片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很多干扰,如电源电压波动、电磁干扰等。
这些干扰可能会导致单片机系统出现异常,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复位电路可以在单片机系统出现异常时,自动将单片机复位到初始状态,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3.保证单片机系统在程序出现异常时的恢复能力在单片机系统运行过程中,程序出现异常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如果程序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单片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复位电路可以在程序出现异常时,自动将单片机复位到初始状态,以恢复系统的正常工作。
三、复位电路的实现单片机复位电路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复位电路实现方法:1.电源复位电路电源复位电路是一种简单的复位电路,它通过检测电源电压的变化来实现复位。
当电源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复位电路会自动将单片机复位到初始状态。
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作用
关于单片机的置位和复位,都是为了把电路初始化到一个确定的状态,一般来说,单片机复位电路作用是把一个例如状态机初始化到空状态,而在单片机内部,复位的时候单片机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储设备装入厂商预设的一个值。
单片机复位电路就好比电脑的重启部分,当电脑在使用中消失死机,按下重启按钮电脑内部的程序从头开头执行。
单片机也一样,当单片机系统在运行中,受到环境干扰消失程序跑飞的时候,按下复位按钮内部的程序自动从头开头执行。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 上外接电阻和电容,(详细电路可去搜寻复位这两个字有许多),实现上电复位,而复位时间是(时钟周期=12×振荡周期,振荡周期=1/f),这个时间只能大不能小,详细数值可以由rc电路计算出时间常数。
单片机复位后各寄存器的状态
A=00H,表明累加器已被清零;PSW=00H,表明选寄存器0组为工作寄存器组;SP=07H,表明堆栈指针指向片内RAM 07H字节单元,依据堆栈操作的先加后压法则,第一个被压入的内容写入到08H单元中;Po-P3=FFH,表明已向各端口线写入1,此时,各端口既可用于输入又可用于输出;IP=×××00000B,表明各个中断源处于低优先级;IE=0××00000B,表明各个中断均被关断;
而置位可以把它初始化到任意一个状态.复位、置位是指将器件的规律值设为特定的值,一般我所了解“复位”一般指将寄存器
的Q端输出设为0,“置位”指将寄存器的Q端输出设为1.利用单片机的setb指令可以实现置1这个操作。
复位电路的作用及基本的复位方式复位电路的作用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
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数字电路刚通电时都需要进行复位,复位的功能是将单片机里的重新开始,主要防止程序混乱,也就是跑飞、或者死机等现象,目的是使系统进入初始状态,以便随时接受各种指令进行工作,CPU的复位可靠性决定着产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电路当中,发生任何一种复位后,系统程序将从重新开始执行,系统寄存器也都将恢复为默认值。
下面总结几种CPU复位方式。
1、上电复位上电复位就是直接给产品上电,上电复位与低压LVR操作有联系,电源上电的过程是逐渐上升的曲线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瞬间的完成的,一上电时候系统进行初始化,此时振荡器开始工作并提供系统时钟,系统正常工作2、看门狗复位看门狗定时器CPU内部系统,它是一个自振式的RC振荡定时器,与外围电路无关,也与CPU主时钟无关,只要开启看门狗功能也能保持计时,该溢出时候也会溢出,并产生复位3、LVR低压复位每个CPU都有一个复位电压,这个电压很低,有1.8V、2.5V等,当系统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输入电压过低,当低至复位电压时候系统自动复位,当然,前提是系统要打开LVR功能,有时候也叫掉电复位。
diangon如图,当LVR<工作电压<VDD 时候,比如在V1时候工作是正常的,当VSS<工作电压<LVR时候,系统有可能出错,比如在V2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区,这个状态不确定。
4、外围电路复位如果系统内部不能正常复位或者软件复位无效的时候,可以依靠外部硬件复位。
复位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嗨,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复位电路这个超有趣的小玩意儿。
你知道吗?复位电路就像是电路系统里的一个神奇小按钮,它的作用可大着呢。
想象一下,电路系统就像一个小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元件在忙忙碌碌地工作。
有时候呢,这个小社会会出点小乱子,就像我们生活中偶尔也会遇到混乱的情况一样。
比如说,电路可能因为突然的干扰,像电源波动啦,或者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之类的,就会变得有点“晕头转向”,元件们可能就会开始做出一些奇怪的反应,导致整个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这时候,复位电路就闪亮登场啦。
复位电路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
就好像是给这个小社会来一次“重新洗牌”,让所有的元件都回到最初设定好的起点,就像我们玩游戏玩乱套了,重新开始一局一样。
这样一来,电路就可以重新有条不紊地工作啦。
不管是那些超级复杂的电脑主板电路,还是一些简单的小电子设备的电路,复位电路都像一个守护天使,随时准备在电路出问题的时候把一切拉回正轨。
那它是怎么工作的呢?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魔法表演哦。
一般来说,复位电路有两种常见的类型,一种是硬件复位电路,另一种是软件复位电路。
咱们先说说硬件复位电路吧。
硬件复位电路呢,就像是一个直接的指挥官。
它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电路元件组合来实现复位功能的。
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的电路。
这个电容就像是一个小储能罐,电阻呢就像是一个小门卫。
当电路刚上电的时候,电容开始充电,这个过程中它两端的电压会慢慢升高。
这个电压就像是一个信号,当它达到一定的值的时候,就会告诉电路里的其他元件:“小伙伴们,该重新开始啦!”然后整个电路就乖乖地复位了。
而且,在电路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异常的低电压或者高电压的情况,这个硬件复位电路也能检测到,然后再次发出复位信号,让电路重新稳定下来。
再来说说软件复位电路。
软件复位电路就更像是一个聪明的小机灵鬼。
它是通过程序来控制电路的复位的。
在一些比较智能的电路系统里,比如那些带有微控制器的设备,软件复位就特别有用。
上电复位电路上电复位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路设计技术,它可以在电路上电时自动初始化电路,确保电路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上电复位电路的定义、作用、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上电复位电路的定义上电复位电路是一种电路设计技术,它可以在电路上电时自动初始化电路,确保电路正常运行。
上电复位电路通常由电源监测电路和复位电路两部分组成,其中电源监测电路可以检测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复位电路可以在电源电压达到一定值后自动将电路复位。
二、上电复位电路的作用上电复位电路的作用在于确保电路在上电时能够正常启动。
在电路上电时,由于电源电压不稳定或者电路初始状态不确定,可能会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启动。
上电复位电路可以通过自动初始化电路,使电路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从而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启动。
三、上电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上电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源监测电路和复位电路两部分。
1. 电源监测电路电源监测电路主要用于检测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当电源电压低于一定值时,电源监测电路会发出复位信号,使电路进入复位状态。
当电源电压恢复正常时,电源监测电路会停止发出复位信号,使电路退出复位状态。
2. 复位电路复位电路主要用于将电路置于确定的初始状态。
当电路处于复位状态时,复位电路会将电路的所有寄存器、状态机、计数器等置于初始状态,从而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启动。
当电路退出复位状态时,复位电路会停止对电路的控制,电路开始正常工作。
四、上电复位电路的设计方法上电复位电路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电源监测电路和复位电路两部分。
1. 电源监测电路的设计电源监测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电源电压的稳定性和精度。
(2)复位信号的延迟时间和持续时间。
(3)复位信号的功率和电平。
电源监测电路通常采用比较器或者基准电压源等电路实现,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2. 复位电路的设计复位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电路的复位方式,包括硬件复位、软件复位等。
复位电路简介复位电路是一种用于控制电子系统启动或恢复正常操作的重要电路。
它在电子设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使设备在出现错误或异常情况下进行自我修复,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工作原理复位电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系统的主要元件进行复位,将系统带回到初始状态。
当电子系统中的某个环节出现故障或错误时,复位电路会检测到这种异常情况,并自动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复位电路通常由复位信号生成电路和复位信号响应电路两部分组成。
复位信号生成复位信号生成电路负责产生复位信号,以控制系统的启动和恢复。
常见的复位信号生成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简单延时电路简单延时电路通过延时元件(如RC电路、振荡电路等)来产生复位信号。
当系统启动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延时电路会在一定时间后触发复位信号,从而使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
2.监视电源电压监视电源电压是一种常用的复位信号生成方式。
当电源电压低于一定阈值时,复位电路会自动产生一个复位信号,以保证系统在电源电压不稳定或异常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3.监视外部输入信号复位电路可以通过监视外部输入信号的变化来产生复位信号。
当输入信号超出预设范围或异常时,复位电路会检测到这种变化并触发复位信号,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复位信号响应复位信号响应电路负责接收和处理复位信号,将其传递给系统中需要被复位的元件。
复位信号响应的方式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系统需求而定,常见的响应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强制复位强制复位是最常见的复位信号响应方式之一。
当复位信号触发时,复位电路会将系统中的所有元件强制复位,清除所有的状态和数据,将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
2.部分复位部分复位是一种针对特定元件的复位信号响应方式。
当复位信号触发时,复位电路只会针对某些特定的元件进行复位,其它元件会维持原有状态。
这种方式可以对系统进行局部修复,减少恢复时间和开销。
3.逐级复位逐级复位是一种按照优先级顺序进行复位的方式。
flash 内部上电复位电路Flash内部上电复位电路是指在Flash芯片上电时,通过电路设计和控制,对Flash芯片进行复位操作,使其回到初始状态,以确保芯片正常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Flash内部上电复位电路的原理和实现。
一、复位电路的作用在Flash芯片上电之后,为了确保芯片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对芯片进行复位操作。
复位电路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 将芯片的内部逻辑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清除之前的状态和数据,使芯片处于可控状态。
2. 确保芯片的各个模块在上电后按照预定的方式初始化,避免出现不可预测的错误。
3. 保护芯片免受电源电压不稳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提高芯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复位电路的实现方法Flash芯片上电复位电路的实现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外部复位电路:通过外部电路将复位信号引入Flash芯片,可以使用复位电路芯片或者简单的RC电路实现。
外部复位电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复位延时时间和复位电平。
2. 内部复位电路:一些Flash芯片内部集成了复位电路,可以直接通过引脚控制芯片的复位。
内部复位电路一般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较短的复位时间。
3. 软件复位:某些Flash芯片可以通过软件指令实现复位操作,通过写入特定的命令字或者设置相应的寄存器来实现复位功能。
三、复位电路的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Flash芯片的复位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复位电路的稳定性:复位电路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环境和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
2. 复位电路的延时:复位电路的延时时间应根据具体的芯片需求进行设计,以确保芯片在复位后能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3. 复位电平的选择:复位电路的电平应根据芯片的工作电压和工作条件来确定,一般有低电平复位和高电平复位两种方式。
4. 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复位电路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地抵御外部电磁干扰和电源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Flash芯片上电复位电路的应用Flash芯片上电复位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
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
复位电路是一种电路设计,它的基本功能是使系统从异常状态中恢复正常工作。
复位
电路一般用于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等需要稳定工作的电子设备中。
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在系统电源通电时,将所有的内部寄存器、计数器、状态机等
都清零,使系统初始化,从而确保系统每次开机时都处于和上一次开机时相同的初始状态。
复位电路的另一种功能是在系统运行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死循环、死机、停滞等,
可以通过复位电路将系统重启,使其回到正常状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复位电路主要分为两种:软件复位和硬件复位。
软件复位是在代码中编写一段程序,
当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软件来实现复位的功能。
硬件复位是通过电路设计来实现的,
当复位信号接收到时,会立即将处理器复位。
在嵌入式系统中,复位电路通常被称为看门狗电路。
看门狗电路可以让系统定期发送
一个信号,如果在预定的时间内系统没有发送信号,则看门狗电路会确认系统出现异常,
并将系统重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看门狗电路一般通过外部信号输入计数器实现,当计数器计数到一定值后触发复位信号,将系统复位。
复位电路的名词解释复位电路(Reset Circuit)是一种电子电路,用于将电路或电子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或特定状态。
当电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或需要重新启动时,复位电路能够提供一个信号,使设备重新初始化,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复位电路的基本原理复位电路的实现依赖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以及其他数字电路中的可编程逻辑器件。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触发器、计数器、门电路和电源监测电路组成。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路或设备将保持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如电压波动、温度变化或外部干扰等),电路或设备有时会出现故障或崩溃。
复位电路的作用就是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提供恢复的机会。
二、复位电路常见的工作方式及类型1. 主动复位主动复位是指系统在发生特定事件或满足一定条件下,由设备本身主动触发复位操作。
例如,在嵌入式系统中,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微处理器可以周期性地生成一个复位信号,重启或重新初始化整个系统,以确保系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够回到初始状态。
2. 自动复位自动复位是指复位电路能够自动检测到电路或设备的异常状态,并主动触发复位操作。
这种复位电路通常以硬件形式存在,通过监测电源电压、电流或温度等参数来判断是否需要复位。
当异常状态出现时,复位电路会自动将信号发送给设备,使其重新初始化。
3. 独立复位独立复位是指复位电路能够独立于设备和电路运行,即使系统发生崩溃或无法正常工作,复位电路仍然能够起作用。
这种复位电路通常内置于芯片或模块中,具有完全独立的电源供应和触发复位的能力。
独立复位电路能够保证系统在遭遇严重故障时能够安全地恢复。
三、复位电路的应用领域复位电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通信设备、嵌入式系统、工控系统、智能家居等。
1. 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在计算机系统中,复位电路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当计算机系统遇到软件错误或硬件故障时,复位电路能够迅速将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关于复位电路的作用复位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主要用于实现设备的可靠启动和正常工作。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电路:复位电路能够在电源电压异常或波动时,通过监测电源信号的状态,及时将工作正常的电路或系统恢复到一个安全、可操作的状态。
例如在开关电源被关闭时,复位电路能够检测到电源电压的变化,并将所有电路或系统的状态恢复到一个安全的起始值,以避免在电源重新恢复正常之前可能引发的不良效应或故障。
2.初始化设备:复位电路在设备上电或重启时,能够将各种状态变量和寄存器初始化为已定义的起始值,以确保设备在启动后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工作。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在设备上电或重启后,许多状态变量和寄存器的值通常是不可预测的,通过复位电路将其初始化,可以消除随机性,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3.实现电源管理:复位电路可以监测电源信号,判断电源状态,使得设备能够在电池电量过低、电源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下,自动或手动切换至备用电源或进入低功耗模式。
这对于一些对电池寿命和电源管理有严格要求的设备,如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尤为重要。
4.诊断和故障排除:复位电路能够通过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检测故障和问题,并向用户或其他外部设备发送警报或信号,以指示问题的所在。
例如,当芯片温度过高时,复位电路能够检测到,并通过触发复位信号或关闭设备来防止温度过高引发的故障。
这有助于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替换故障设备,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5.提高系统可靠性:复位电路能够在设备工作过程中检测系统的状态,并根据设定的逻辑规则或正确的工作条件,自动进行复位和恢复,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复位电路能够通过提供一个可靠的恢复机制,即使出现错误或异常操作,也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并避免设备崩溃或数据丢失。
综上所述,复位电路在电子设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保护电路、初始化设备、实现电源管理、诊断和故障排除、提高系统可靠性等方面。
51单片机是一种常用的微控制器,它在嵌入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51单片机的过程中,复位电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确保单片机在正常工作之前能够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复位电路中电容并联二极管的作用和设计原理。
1. 复位电路的作用51单片机在上电或者复位时需要进入复位状态,以确保其内部的各个模块都能够得到正确的初始化。
复位电路的作用就是在上电或者复位时提供一个短暂的复位脉冲,让单片机能够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复位电路通常由电容、二极管和电阻组成,它可以抑制噪声干扰,确保单片机能够正确地进入复位状态。
2. 电容的作用电容作为复位电路中的重要元件,它具有存储电荷的能力。
在上电或者复位时,电容会快速放电,产生一个瞬时的复位脉冲,使得单片机能够迅速进入复位状态。
电容还能够滤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确保复位信号的稳定性。
在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中,通常会使用一个10uF的电解电容。
3. 二极管的作用二极管在复位电路中起到了保护作用。
当电源正常供电时,二极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不影响复位电路的正常工作。
但是当电源断电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二极管会导通,迅速放电电容,产生一个快速的复位脉冲,使得单片机能够快速进入复位状态。
在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中,通常会使用一个常见的二极管,如1N4148。
4. 电容并联二极管设计原理电容并联二极管的设计原理是将一个二极管并联在电容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当电源正常供电时,二极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对复位电路不产生影响。
但是当电源断电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二极管导通,迅速放电电容,产生一个瞬时的复位脉冲,使得单片机能够迅速进入复位状态。
5. 电容并联二极管设计实例以下是一个电容并联二极管的设计实例,供大家参考:电容:10uF电解电容二极管:1N4148电阻:10K原理图如下:在这个设计中,10uF电解电容和1N4148二极管并联在VCC和GND之间,10K电阻连接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和VCC之间。
单片机复位电路的作用是:使单片机的状态处于初始化状态,让单片机的程序从头开始执行,运行时钟处于稳定状态、各种寄存器、端口处于初始化状态等等。
目的是让单片机能够稳定、正确的从头开始执行程序。
单片机有两种复位方式:一是高电平复位,二是低电平复位。
基本上所有单片机都有一个复位端口(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些单片机内部集成了复位电路,这样它的复位端口有可能和I/O端口等复用)。
简单讲就是给单片机的复位端口施加一定时间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单片机就能完成初始化过程,从头开始执行程序。
这个时间就称为复位时间,一般单片机的复位时间都很短,不过每种单片机的复位时间都不等,这个就需要查阅相应单片机的数据手册来获得该种单片机的复位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单片机复位后,一定要给单片机的复位端口施加单片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平,例如对于低电平的复位电路,复位后,复位端口应当处于高电平状态。
小诀窍:对于单片机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复位,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单片机的引脚图进行一个直观的判断,当单片机引脚图中复位端口的名称上面有一个“-”时,该单片机就是低电平复位,没有“-”时,该单片机就是高电平复位,例如单片机端口名称是RST,那它是高电平复位,是/RST(/是上划线)时,它是低电平复位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现在已经有很多单片机内部集成了复位电路。
那么我们在进行这种单片机电路设计的时候,就不用再单独设计复位电路了。
下面来介绍几种常用复位电路。
1、上电复位电路单片机的复位有高电平复位和低电平复位的区别,那就自然有高电平复位电路和低电平复位电路两种。
图1 上电复位电路图1左边的电路是高电平复位电路。
这个电路是利用电容的充电来实现复位的,当电源接通的瞬间,单片机复位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复位端的电位逐渐下降。
直至电容充满电,复位端的电压变为低电平。
电路中R和C的值可以根据下面的式子计算,其中T是复位时间。
T=(1/9)*R1*C1图1右边的电路是低电平复位电路该电路的复位原理跟高电平复位电路的原理相反,这里就不多说了。
问:单片机没接复位电路也可以工作吗,书上说使单片机要工作的条件要有复位电路,可是用面包板搭了一个流水灯的小电路,复位引脚悬空,它还是能照常工作,这个矛盾吗
答:因为在上电的一瞬间,电压不是直接跳变到单片机可工作的电压范围。
并且在外部输入电压较低的时候(电压在临界范围),这时候单片机可能工作可能不工作,所以会引起芯片内程序的无序执行。
所以复位电路需要确保在上电时候暂时不让单片机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这就是上电延时状态(时间只有几百微秒,依单片机种类和工作电压而定);或者确保单片机的供电电压不足的时候,复位,让程序重新执行,而不会陷入无序执行状态。
你的单片机没有接也可以工作,但很不稳定。
所以一个强壮的单片机系统必须包括复位电路、时钟电路、正常供电的电源电路……
单片机复位电路汇总
复位电路的作用
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
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基本的复位方式
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
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内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
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
单片机系统的复位方式有:手动按钮复位和上电复位
1、手动按钮复位
手动按钮复位需要人为在复位输入端RST上加入高电平(图1)。
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RST 端和正电源Vcc之间接一个按钮。
当人为按下按钮时,则Vcc的+5V电平就会直接加到RST 端。
手动按钮复位的电路如所示。
由于人的动作再快也会使按钮保持接通达数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够满足复位的时间要求。
图1
2、上电复位
AT89C51的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只要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地即可。
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外接电容减至1µF。
上电复位的工作过程是在加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给RST端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此高电平信号随着Vcc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逐渐回落,即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地复位,RST端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脉冲宽度一般数十至数百毫秒。
外部复位电路通常用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实现)。
上电时,Vcc的上升时间约为10ms,而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频率,如晶振频率为10MHz,起振时间为1ms;晶振频率为1MHz,起振时间则为10ms。
在图2的复位电路中,当Vcc掉电时,必然会使RST端电压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于内部电路的限制作用,这个负电压将不会对器件产生损害。
另外,在复位期间,端口引脚处于随机状态,复位后,系统将端口置为全“l”态。
如果系统在上电时得不到有效的复位,则程序计数器PC将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初值,因此,CPU可能会从一个未被定义的位置开始执行程序。
图2
3、积分型上电复位
常用的上电或开关复位电路如图3所示。
上电后,由于电容C3的充电和反相门的作用,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
当单片机已在运行当中时,按下复位键K后松开,也能使RST 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或开关复位的操作。
根据实际操作的经验,下面给出这种复位电路的电容、电阻参考值。
图3中:C:=1uF,Rl=lk,R2=10k
图3 积分型上电复位电路
专用芯片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电路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是启动单片机开始工作。
但在电源上电以及在正常工作时电压异常或干扰时,电源会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为单片机工作的稳定性可能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电源上电时延时输出给芯片输出一复位信号。
上复位电路另一个作用是,*正常工作时电源电压。
若电源有异常则会进行强制复位。
复位输出脚输出低电平需要持续三个(12/fc s)或者更多的指令周期,复位程序开始初始化芯片内部的初始状态。
等待接受输入信号(若如遥控器的信号等)。
图4 上电复位电路原理图
上电复位电路原理分析
5V电源通过MC34064的2脚输入,1脚便可输出一个上升沿,触发芯片的复位脚。
电解电容C13是调节复位延时时间的。
当电源关断时,电解电容C13上的残留电荷通过D13和MC34064内部电路构成回路,释放掉电荷。
以备下次复位启用。
四、上电复位电路的关键性器件
关键性器件有:MC34064 。
图6 内部结构框图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上电复位电路关键点电气参数
MC34064的输出脚1脚的输出(稳定之后的输出)如下图所示:
三极管欠压复位电路
欠压复位电路工作原理(图6)w 接通电源,+5V电压从“0V”开始上升,在升至3.6V之前,稳压二极管DH03都处于截止状态,QH01(PNP管)也处于截止状态,无复位电压输出。
w 当+5V电源电压高于3.6V以后,稳压二极管DH03反向击穿,将其两端电压“箝位”于3.6V。
当+5V电源电压高于4.3V以后,QH01开始导通,复位电压开始形成,当+5V电源电压接
近+5V时,QH01已经饱和导通,复位电压达到稳定状态。
图6 欠压复位电路图
看门狗型复位电路
看门狗型复位电路主要利用CPU正常工作时,定时复位计数器,使得计数器的值不超过某一值;当CPU不能正常工作时,由于计数器不能被复位,因此其计数会超过某一值,从而产生复位脉冲,使得CPU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典型应用的Watchdog复位电路如图7所示。
此复位电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软件设计,即将定时向复位电路发出脉冲的程序放在何处。
一般设计,将此段程序放在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
然而,有时这种设计仍然会引起程序走飞或工作不正常。
原因主要是:当程序“走飞”发生时定时器初始化以及开中断之后的话,这种“走飞”情况就有可能不能由Watchdog复位电路校正回来。
因为定时器中断一真在产生,即使程序不正常,Watchdog也能被正常复位。
为此提出定时器加预设的设计方法。
即在初始化时压入堆栈一个地址,在此地址内执行的是一条关中断和一条死循环语句。
在所有不被程序代码占用的地址尽可能地用子程序返回指令RET代替。
这样,当程序走飞后,其进入陷阱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而一旦进入陷阱,定时器停止工作并且关闭中断,从而使Watchdog复位电路会产生一个复位脉冲将CPU复位。
当然这种技术用于实时性较强的控制或处理软件中有一定的困难
图7 看门狗型复位电路
比较器型复位电路
比较器型复位电路的基本原理如图8所示。
上电复位时,由于组成了一个RC低通网络,所以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负相端输入电压延迟一定时间。
而比较器的负相端网络的时间常数远远小于正相端RC网络的时间常数,因此在正端电压还没有超过负端电压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经反相器后产生高电平。
复位脉冲的宽度主要取决于正常电压上升的速度。
由于负端电压放电回路时间常数较大,因此对电源电压的波动不敏感。
但是容易产生以下二种不利现象:(1)电源二次开关间隔太短时,复位不可靠;(2)当电源电压中有浪涌现象时,可能在浪涌消失后不能产生复位脉冲。
为此,将改进比较器重定电路,如图9所示。
这个改进电路可以消除第一种现象,并减少第二种现象的产生。
为了彻底消除这二种现象,可以利用数字逻辑的方法与比较器配合,设计如图9所示的比较器重定电路。
此电路稍加改进即可作为上电复位与看门狗复位电路共同复位的电路,大大提高了复位的可靠性。
图8 比较器型复位电路
图9 改进型比较器型复位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