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湿度及光照的无线传输
- 格式:pdf
- 大小:584.57 KB
- 文档页数:19
光照温湿度变送器使用说明书(WIFI型)文档版本:V1.0目录1.产品介绍 (4)1.1产品概述 (4)1.2功能特点 (4)1.3主要技术指标 (4)1.4产品选型 (5)1.5设备信息 (5)1.6产品拓扑图 (6)2.设备安装及使用 (7)2.1设备安装说明 (7)2.2设备使用 (8)3.监控平台介绍 (11)4.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2)5.注意事项 (12)6.联系方式 (13)7.文档历史 (13)8.附录 (14)1.1产品概述RS-GZ-WIFI-2是一款WIFI无线数据传输的工业级通用光照度变送器,该变送器采用高精度感光元件,反应迅速灵敏。
采集数据并通过WIFI方式上传到服务器。
本产品充分利用已架设好的WIFI通讯网络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达到数据集中监控的目的。
可大大减少施工量,提高施工效率和维护成本。
设备10-30V宽压供电,外壳防护等级高,能适应现场各种恶劣条件。
1.2功能特点RS-公司代号GZ/GZWS-光照度变送器WIFI-WIFI型2壁挂王字壳1.5设备信息尺寸产品外观及示意序号名称内容①设备贴膜上面带有产品logo以及名称②NFC感应区域使用NFC配置软件配置时,手机NFC触碰此区域【注意】读取及下发参数时,需等待APP提示成功/失败后,再拿开手机③安装孔位使用配件膨胀螺丝包,将设备安装至墙面等需要安装的位置④精装护套⑤电源线DC5.5*2.1规格;使用配件电源适配器插入供电包装内容主设备×1产品合格证、保修卡×1膨胀螺丝包(含2个自攻螺丝及2个膨胀塞)×112V电源适配器×1USB转485(选配)×11.6产品拓扑图云平台完全免费2.设备安装及使用2.1设备安装说明设备主体的安装2.2设备使用接通电源将电源适配器连接至设备的供电接口,再接通电源连接至网络1下载配置工具,使用QQ扫描二维码(仅限安卓手机),点击“客户端本地下载”,下载完成后根据手机提示将APP安装。
基于zigbee的智能花卉养殖系统设计一、系统设计思路智能花卉养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花盆、智能控制设备、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zigbee通信模块。
本系统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温湿度和光照传感器采集花盆内部环境参数,并通过zigbee通信模块传输给控制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花盆内部环境的自动控制。
(一)花盆设计花盆部分由花盆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水泵及水管组成。
花盆本体采用透明材质,方便观察花卉生长情况。
土壤湿度传感器安装在花盆内部,用于检测土壤湿度情况。
水泵及水管负责将水液输送至花盆内部,保持花盆内部的水分。
(二)智能控制设备本系统的智能控制设备采用嵌入式系统,主要由控制器、zigbee通信模块、二进制数据输出板和电源系统组成。
控制器采用STM32F103C8T6,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易扩展等特点。
zigbee通信模块用于花盆环境参数的接收和发送,通过串口连接控制器。
二进制数据输出板负责将控制器输出的二进制数据转换成可以直接操作的信号,方便硬件控制。
电源系统为整个设备提供稳定且充足的电源。
(三)传感器设计温湿度传感器采用DHT11型号,能够测量花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光照传感器采用TSL2561型号,能够测量花盆内部的光照强度。
(四)通信模块设计zigbee通信模块采用Zigbee Pro模块,它具有通信距离远、通信速度高、数据传输稳定等特点。
Zigbee Pro模块可以实现多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方便实现对花盆的控制。
控制器部分的程序采用Keil C编程,实现系统的控制和数据管理功能。
软件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一)温湿度模块该模块负责温湿度传感器的控制和数据采集。
当花盆内部温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zigbee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给控制设备。
(二)光照模块(三)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判断花盆内部是否需要相应的调整。
当情况需要时,控制器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保证花盆内部环境的稳定。
基于Arduino的物联网智能花盆设计作者:许靖白欣然胡世鑫孙雯颖刘森兰丽辉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03期摘要:物联网智能花盆通过手机App端与植物建立沟通渠道,采用温湿度、光照、PH值等功能传感器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对采集到的数据经Arduino单片机搭建的智能平台融合处理后由Wi-Fi无线传输至用户手机端,使用户能及时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并适时采取养护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Arduino;智能花盆;Wi-Fi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3-0216-03Abstract: Smart flowerpot of Internet of things establishes communication channel with plants through mobile App.Temperature, humidity, light, PH value and other functional sensors wereused to monitor the growth of plants.After the collected data is fused and processed by the intelligent platform built by Arduino SCM, it is transmitted to the user's mobile phone through ers can timely understand the growth of plants, and take timely maintenance measures.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Arduino; intelligent flower pot; Wi-Fi物联网智能花盆准确来说是智能农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网络将人与物,物与物联系起来,更加智能地,方便地养护植物。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教程智能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农业生产与管理进行智能化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并提供相应的教程供读者参考。
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农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土壤湿度监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搭载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的情况。
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传感器可以将获取的土壤湿度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给农民或农业管理者,实现对农田水分的精确调控。
农民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决定是否需要灌溉,并控制灌溉系统的开闭。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温度和湿度监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田的温度和湿度监测。
通过搭载相应的温湿度传感器,无线传感节点可以采集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或农民的终端设备上。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调整农田的通风、灌溉、农药喷洒等操作,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农作物保护中的应用1. 病虫害监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结合病虫害传感器,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情况。
这些传感器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 光照监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还可以用于农田中的光照监测。
通过搭载光照传感器,无线传感节点可以实时感知农田的光照强度,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合理调控农田的遮阳网、灯光等设备,提供适宜的光照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农产品质量追溯中的应用1. 数据采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实时采集下来,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温度、湿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供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使用,用于追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农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管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基于无线传输的大棚监测系统作者:王国邦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8期王国邦郑钊陈志斌林寿英(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作者简介:王国邦(1993- ),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信息监测与控制工程。
通讯作者:林寿英(1965- ),女,福建福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自动控制和应用电子。
]摘要文章阐述了基于无线传输的大棚监测系统,该系统以温湿度检测模块、光照强度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上位机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
由于大棚内对温湿度以及光照强度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实时监测大棚内这些环境参数值,当检测的参数范围不在设定的范围内时,通过上位机模块及时反馈给用户,由用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ISeeZ;无线传输;农业大棚;上位机监测;监测系统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8-41-0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自动化检测水平不断提高[1]。
随着传感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智能化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参数的自动化检测得以实现[2]。
本系统可以通过传感技术,由分布在大棚内的传感器检测环境参数,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检测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用户可以通过上位机监测界面查看大棚内的环境参数[3]。
1 系统的组成基于无线传输的大棚监测系统组成的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系统由电源模块、二氧化碳检测模块、光照强度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以及无线传输模块组成,以上位机ISeeZ为监测核心,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上传到上位机监测界面。
1.1 C O2 检测模块CO2检测模块采用新型红外检定技术对大棚内CO2浓度进行测量,该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快,采用485 通信方式,可以设置多个节点,避免局部检测产生误差。
接口说明如下:棕色电源正,黑色电源负,黄色485 –A,蓝色485 -B。
1.2 温湿度检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采用SHT20 温湿度传感器,采用RS485 硬件接口(具有防雷设计),协议层兼容标准的工业Modbus-RTU协议。
物联网系统综合开发与应用31城市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城市环境信息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系统,它可以采集和监测城市环境的各种数据,如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照等。
其中,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和短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它可以实现无线传感器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
本文将从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系统组成城市环境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给协调器节点。
2.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是传感器节点的终端设备,负责与传感器节点进行无线通信,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中心。
3.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和存储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中心还可以提供数据查询和展示等功能。
4.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系统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查看和管理系统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等。
二、工作原理城市环境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传感器节点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编码。
2. 无线传输数据:传感器节点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协调器节点。
ZigBee技术采用低功耗无线通信方式,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超过几十米。
3.数据中心接收数据:协调器节点接收到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后,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发送给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接收到数据后进行存储。
4.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进行数据清洗、标准化、异常检测等操作。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对城市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结果。
5.数据展示和查询:数据中心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数据通过用户界面进行展示和查询。
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三、应用场景城市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1.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以采集和监测城市中的空气质量数据,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环境。
基于LoRa 无线传输的自动滴灌系统设计摘要:针对农业灌溉用水存在利用率低、布线困难、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oRa 无线传输的自动滴灌系统设计。
通讯使用了LoRa 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实现低能耗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控制模块选择使用功能强大的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对土壤温湿度、大气温湿度和光照强度值进行采集分析并引入果蝇优化算法对传感器覆盖率进行优化;执行部分采用电磁阀根据分析结果控制滴灌;终端使用串口屏直观的显示数据。
通过仿真表明,果蝇优化算法提高了传感器的覆盖率,使监测覆盖率增加到96.41%,实现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实现了农业种植中大面积作物的相关数据可视化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设计,减少劳动力,能够智能节水和提高作物产量。
关键词:自动滴灌系统;LoRa 无线传输;STM32单片机;监控界面;果蝇优化算法中图分类号:S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9-0152-05(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凤阳233100)近年来,“精准农业”的概念在农村普及,然而精准农业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灌溉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人工灌溉进行,农民的负担较大,需要根据环境和农作物的长势,经过农民主观经验分析进行灌溉,此传统方法费时费力。
其次,人为观测的依据不够精准,且通过普通的灌溉方式对水资源浪费巨大,不符合当下提出的“精准农业”概念,因此,在查阅文献时,选择了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
滴灌可以使灌溉时的水流量减少,水分可以缓慢进入土壤,减少多余水分的流失。
然而滴灌需要布线,在农田环境下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会引起布线困难,成本增加。
在自动灌溉的研究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顾飞龙针对传统的人工灌溉因控制精度和实时性不高而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结合传感器技术、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LoRa 和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一款基于LoRa 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可以有效实现智能节水灌溉[1]。
温室大棚智能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CO2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无线监测系统温室大棚智能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CO2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无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目录一、客户需求................................................................................................................. .. (1)二、系统概述................................................................................................................. .. (1)三、系统功能................................................................................................................. .. (2)四、系统配置................................................................................................................. .. (3)五、系统图................................................................................................................. (6)一、客户需求一个农业大棚温室要求远程监测:二氧化碳、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份、光照度、土壤PH、风速风向,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软件实时监控,报警时可拨打电话以及短信通知,传感器数量各一个。
智能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究方法概述:智能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温度湿度监测与控制技术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智能农业环境中温度湿度的监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实例。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也在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智能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监测与控制技术成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精确的监测和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农业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果。
一、温度湿度监测技术:1. 传感技术:智能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监测离不开传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温湿度传感器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和电化学式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农田、温室等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数据。
2. 无线传输技术:将温度湿度传感器与无线传输技术进行结合,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监测。
无线传输技术可以通过蓝牙、Wi-Fi、LoRa等方式实现,使得温度湿度信息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和控制。
3. 数据分析技术:监测到的温湿度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可以对温湿度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二、温度湿度控制技术:1. 自动控制技术:利用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温湿度控制。
通过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的温湿度范围进行自动开关设备,如风机、加热器等,以维持农业环境中的合适温湿度条件。
2. 水气控制技术: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湿度条件,通过控制水气的输入和输出,可以调节农业环境中的湿度。
例如,通过增加喷雾设备和湿帘等措施,可以增加农作物周围的湿度。
3. 温室遮阳和保温技术:温室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环境,温湿度控制尤为重要。
遮阳和保温技术可以通过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如遮阳网和保温棚膜等,调节温室内的光照和温度,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三、应用实例:1. 智能温室系统:智能温室系统是智能农业环境中温度湿度监测与控制技术的重要应用实例。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环境监测结果。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架构以及关键技术。
首先,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基于传感器节点和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远程监测。
传感器节点通过安装在环境中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给数据中心。
传感器节点具有低功耗、小尺寸和自组网能力等特点,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环境中,从而实现对不同地点的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测。
其次,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实现架构可以分为传感器节点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结构。
传感器节点层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给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接收和传输,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发送给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展示,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处理,并以图形化方式展示监测结果。
再次,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该系统的基础,通过选择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并进行数据校准和滤波处理,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采用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模块实现传感器数据的无线传输,如WiFi、ZigBee等。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大量的环境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隐藏在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
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大规模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采用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还需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即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传感器节点的可靠性。
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第13期2019年7月No. 13July, 2019基T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设计马爱霞,徐音(郑州工商学院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14)摘 要:以CC2530模块为核心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将采集的粉尘、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测中心,通过上位 机软件读取与储存环境数据,实现环境参数远程监测。
文章根据系统的方案,设计其硬件电路功能,并设计了终端传感器节 点、中间协调器节点以及监控中心的软件流程。
关键词:温湿度;光照;ZigBee ;无线传感网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科技技术的进步,环境 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日常关注空气质量如同每天关注 天气预报一样频繁。
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通采用人 工的方式,使用测量温湿度等指数的仪器检测环境质量参 数,人力、财力得到大量的消耗,并且在一些环境比较恶劣 的区域,使用人工方式很难实时监测,以上弊端都是传统监 测方法存在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这 些技术慢慢被投入到环境监测系统中来。
环境检测技术主 要运用的3种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传 感器完成检测信息的采集,通信技术完成信息传输,计算机 技术实现数据的处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许多微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微小 传感器负责系统数据的采集,各节点之间进行通信。
微小传 感器以多跳无线通信方式构成自组织的网络系统。
因其具有 可靠、灵活、准确等优点,同时,部件造价低廉、部署和维护 简单,近年来普及应用得非常快。
现在在智能家居、环境监 测、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本文是基于ZigBee 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环境数据釆集和 控制系统"。
该系统由监测点、中心控制节点、通用分组无线 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网络和上位机 监控中心组成。
基于物联网的花卉温室大棚环境检测系统设计摘要:伴随国内农业物联网的飞快发展,在农业生产当中,智能温室花卉大棚也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针对花卉的基本生长大棚环境参数,可以通过单片机组合传感器的模式,来搭建起来一个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以实时有效地进行检测,从而促进花卉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能源资源节省目的等。
在传感器遥感感知、单片机控制、通信传输、显示等专业技术的融合下,可以有效检测温室环境,全面、自动化地实时显示大棚环境情况,达到智能化监控的目的。
基于此,本文以物联网为基础,主要对温室大棚花卉环境检测体系的设计展开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温室大棚;物联网;花卉设计针对温室花卉大棚,通过引进智能化的环境检测系统,能够同时监控、有效管理、合理控制大棚环境。
所以,在设计温室花卉大棚时,不仅需要有效应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而且还需要有机集成现代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以便更好地集中检测、控制大棚温室花卉环境。
所以,在系统设计环节,作为设计人员应认真开发、设计总的检测结系统构、应用平台、系统硬件等部分,以便进一步协调组织这些内容,一起达到设计规范要求,从而设计出更好的检测系统。
一、物联网基础下设计温室花卉大棚检测环境系统的必要性针对花卉管理工作,传统的模式往往相对粗放。
在这样的模式下,种埴人员仅凭经验来管理花卉,是难以实现精准管理目标的。
现阶段,针对温室花卉,正在飞快发展栽培技术。
于花卉而言,大棚温室内部的环境往往会严重影响到这种植物的生长发育。
借助农业物联网专业技术,来远程监测大棚花卉温室环境,并且实时搜罗环境信息,采取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与传输,来供给园艺人员,及时、全面地把控大棚环境及其参数,达到精细化管理花卉的目标,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及花卉品质水平。
而对于温室花卉而言,土壤墒情、空气温湿度、光照度、CO2浓度等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性环境基础参数。
所以,为了准确检测大棚环境参数,本文专门设计了一种无线传感器,且基于微控制器核心,借助土壤湿度、温湿度、光照度、CO2浓度等的传感器,来大量采集大棚里面的环境基础参数。
温湿度实时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作者:夏如孝肖文波张馨心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第09期摘要:设计了一套远程温湿度实时监控系统。
该系统包括温湿度检测与显示模块,无线发射模块以及无线接收和处理模块。
对搭建后的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使用灵活、成本低廉,能够同时实现多点温湿度的测量与传输。
该系统可方便地嵌入到无线监测系统中。
关键词: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无线传输; 实时监控系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资助课题;南昌航空大学“三小” 资助课题;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生科研助手计划资助课题0 引言随着温湿度在气象观测、仓储管理、生产制造、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远程实时监控温湿度成为研究的一个方向。
传统的温湿度测量采用有线测控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不易维护等缺点[1]。
本文设计的远程温湿度实时监控系统使用无线传输,有效降低了系统的构建难度,节约成本,适合批量生产及大规模使用。
1 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温湿度检测与显示模块,无线发射模块,以及无线接收和处理模块。
温湿度检测与显示模块由DHT11温湿度传感器、STC89C52RC单片机以及数码管显示构成;红外传输模块由RF905RD_TH无线射频芯片组构成。
接收和处理模块由无线数据收发芯片组和PC计算机构成。
工作原理如下: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到数据后,输入单片机,单片机通过数码管显示现场温度和湿度,并利用无线射频芯片通过SPI通信协议向远处发送温湿度数据[2]。
远端无线数据收发芯片接收温湿度数据,并输入PC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分类和比较等。
2.1 单片机该设计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该芯片是一款高性能的CMOS 8位微处理器,自带4 KB闪存,产品性价比高,满足系统的设计需求。
该系统中主控芯片不断地对采集到的温湿度信号输出显示,以及控制数据发送。
环境温、湿度及光照三合一传感器设计于拴道;张江亚;唐尧华【摘要】设计了基于I2C总线接口的全校准数字式相对湿度、温度传感器和环境光三合一传感器.其具有数字式输出、免调试、免标定、免外围电路,提供I2C数字接口以及8~12位温度感测、湿度感测和22位超宽光动态范围的特点.传感器IC设计工作在3.3 V供电,满负荷工作时仅消耗20μA电流,休眠电流为0.3μA.针对传感器的性能特点、接口时序与命令进行了阐述,给出了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及相应程序.实时监测表明,其具有精度高、成本低、体积小、接口简单的优点.【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1(024)006【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数字电路;温湿度;光传感器;I2C总线【作者】于拴道;张江亚;唐尧华【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9在对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度进行测量时,大多使用热敏电阻、湿敏电容和光敏器件来分别测量温度、湿度和光照度。
这种测量方法一般要设计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还要经过复杂的标定过程,测量精度难以保证。
当对两个以上的参数进行监测时,每一个测量点都必须使用独立传感器和独立的信号调理电路,这不仅使得测量系统的成本和体积大幅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本设计采用SHT11温湿度传感器芯片和一款集成了ADC的环境光传感器MAX9635,实现温、湿度及光照三合一传感器设计。
1 三合一传感器简介该传感器集环境温、湿度和光照度传感器于一体,使测量系统的成本和体积大为降低,减少了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1.1 温湿度测量环境温度、湿度测量采用S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芯片。
其主要特点有:(1)高度集成。
(2)提供二线数字串行接口,接口简单。
(3)测量精度可编程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