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大同篇
- 格式:pptx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5
《礼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礼记礼运大同篇读后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读完《礼记礼运大同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仿佛飘到了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简直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与温暖。
就拿我前段时间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那是一个周末,我去了一个偏远的乡村游玩。
那个村子不大,但是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村子里的人大多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简单而平静。
我在村子里漫步,看到一位老爷爷正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
我走上前去,跟他打了个招呼。
老爷爷很热情,拉着我就开始聊起了家常。
他跟我讲起了村子里的故事,说以前村子里很穷,大家都吃不饱饭。
但是村民们互相帮助,谁家有点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比如农忙的时候,家里劳动力少的,邻居们都会主动去帮忙收割庄稼;哪家孩子上学没钱,大家也会凑一凑,让孩子能有学上。
说着说着,老爷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农田说:“你看那片地,就是我们几家一起种的。
我们一起播种、施肥、除草,到了收获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享成果。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片农田里的庄稼长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在村子里住了几天,我发现这样的互助互爱的场景随处可见。
有一次,村里的一位大娘不小心摔倒了,周围的人立刻跑过去,有的把她扶起来,有的关切地询问她有没有受伤,还有的赶紧去请医生。
大家的脸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和冷漠,满满的都是关心和着急。
还有一天晚上,村里停电了。
大家纷纷拿出自家的蜡烛和手电筒,聚在一起聊天。
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大人们则分享着彼此的生活趣事。
那一刻,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但是大家却笑得格外开心。
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1,天下为公2,选贤与能3,讲信4修睦5故人不独亲其亲6,不独子其子7使老有所终8,壮有所用9,幼有所长10鳏11、寡12、孤13、独14、废疾15者、皆有所养,男有分16,女有归17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18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已19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20,是谓大同21。
白话语文?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止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的去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
这便是大同世界。
--------------------------------------------------------------------------------注解?1)大道之行也?大道,言道之广大而不偏私。
行,意谓通达於天下。
2)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其原旨亦即以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
3)选贤与能?诸侯国不世袭,也不是用人唯亲,惟贤良与有才能者则选而用之。
4)讲信?谈说忠信之行。
5)修睦?修习亲爱和睦之事。
6)亲其亲?前一个“亲”字,乃动词,言亲爱。
後一个“亲”字,乃名词,言亲近的人。
7)子其子?前一个“子”字,乃动词,这是古人对於所生子女的概称,不论男女皆称子。
孔子《礼运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全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廢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解
大道通行全世界,全世界之人皆以道心相待。
选出真正贤能之人為民服務,大家非常信实和睦。
道心不退,精进不懈,所以人們不单只亲愛自己之亲人;
不只愛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使老年人退休后,能安享清福,而不辛劳終生;
壯年人各有所用,而不遊手好闲;
幼年人有所教养,而不放荡成性。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有适当的工作,女子有很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恣意浪费,且也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虽然各尽其职各尽其力,卻不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阴谋诡诈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窃,乱贼暴徒永远绝迹。
因此外出或夜晚,门戶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这便是大同世界,人间净土。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经典手机短信】礼记大同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下面请看带来的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注释】第一段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3.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大同》出自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礼运》。
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翻译:孔子参加冬祭(古代一种祭祀),事毕后外出游于观之上(古代宫门前的阙形建筑,是君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深深地叹息。
孔子叹息的原因,是感叹鲁国的世道吧!他身旁的言偃(即言子游,孔子的弟子)问:“君子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有残疾不能工作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的有职务,女的有归宿。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
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
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
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
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
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
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
这就叫做『大同』世界.解释2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只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大道之行也1,天下为公2,选贤与能3,讲信4修睦5故人不独亲其亲6,不独子其子7使老有所终8,壮有所用9,幼有所长10鳏11、寡12、孤13、独14、废疾15者、皆有所养,男有分16,女有归17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18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已19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20,是谓大同21。
白话语文∶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止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的去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
这便是大同世界。
--------------------------------------------------------------------------------注解∶1)大道之行也∶大道,言道之广大而不偏私。
行,意谓通达於天下。
2)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其原旨亦即以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
3)选贤与能∶诸侯国不世袭,也不是用人唯亲,惟贤良与有才能者则选而用之。
4)讲信∶谈说忠信之行。
5)修睦∶修习亲爱和睦之事。
6)亲其亲∶前一个“亲”字,乃动词,言亲爱。
後一个“亲”字,乃名词,言亲近的人。
7)子其子∶前一个“子”字,乃动词,这是古人对於所生子女的概称,不论男女皆称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摘要:一、引言:介绍《礼记》和《礼运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二、《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1.孔子的叹息和言偃的提问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男有分,女有归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9.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三、结论:对《礼运大同篇》的理解和现实意义正文:一、引言《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礼制的论述集成。
其中,《礼运大同篇》是篇幅较长、思想内容较为丰富的一篇。
本文将对《礼运大同篇》的原文进行解析,并尝试阐述其现实意义。
二、《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1.孔子的叹息和言偃的提问《礼运大同篇》开篇描述了孔子与弟子言偃的一段对话。
孔子在观赏礼乐之后,感叹大道之行,言偃询问孔子为何叹息。
这表达了孔子对礼制进化的关切和期待。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回答言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这表明在孔子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公平、公正的,所有人都能共享社会资源。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孔子认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应当选拔有贤德和能力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强调诚信和和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孔子主张,人们不仅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还要关心其他人。
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孔子强调,社会应该关爱弱势群体,让老年人得到赡养,让青壮年有所作为,让未成年人得到教育成长。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主张,社会应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让那些失去家庭依靠、身体残疾或者年老体弱的人都能得到关爱和照顾。
7.男有分,女有归孔子提出,男女应该有各自的职责和归宿。
男子要担当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女子要履行好家庭主妇的职责。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孔子教导人们,对于财物应该视作公共资源,不必藏为己有;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应该用于服务社会,不必自私自利。
《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廢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运大同篇《礼运大同篇》是论述礼之源头和礼之实的专论,它同后一篇《礼品》是姊妹篇。
以《礼运》为篇名,正表明它的中心内容是在记录帝王时代的礼乐之因革。
不过,造成《礼运篇》脍炙人口的倒不在于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而是由于冠於篇首的“大同小康”思想,为后世人描绘了一个民族理想中的世界图案,故后世有“礼运大同”的说法。
“大同”和“小康”,是相对的两种社会形态,在对立之中相得益彰。
目录1原文2解释1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2解释这《礼运大同篇》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
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
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因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缘故。
「礼运」:大家皆在「礼」的道路上走,「运」行不息。
人人知道明礼,从不明白处,载运到明白处。
「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
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
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蓝图,所以孙逸仙先生将此篇从《礼记》中提出来,极力提倡「天下为公」。
简单地说,大同乃是你我一样,没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分别。
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极乐世界。
「大道之行也」:大道,就是共同遵守,而去行持的一个法则。
这个光明大道,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并非私人的道路。
你修则你的大道光明,我修则我的大道光明。
这条光明平坦的大道,直接通达大同世界。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介绍《礼记》及其重要性二、《礼记》中的《礼运大同篇》概述三、《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四、结论:对《礼运大同篇》的评价和意义正文一、引言《礼记》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制度与礼乐文化的重要文献。
它共有四十九篇,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
《礼记》的内容广泛,包括哲学、政治制度、礼乐、器物、人生仪节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礼记》中的《礼运大同篇》概述《礼运大同篇》是《礼记》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论述了礼的进化和发展。
文章以孔子与弟子言偃的对话为故事背景,表达了孔子对礼的理想和追求。
三、《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翻译:孔子与弟子言偃一起出席完蜡祭后,在观礼台上游览时,喟然长叹。
孔子的叹息,是感叹鲁国的现状。
言偃问孔子为何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的实行,要与三代英明的君主并肩,我虽然没有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我始终怀着这样的志向。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同的。
选拔贤能的人,讲究信用,修缮关系。
所以人们不仅仅关心自己的亲人,也关心别人的孩子,让老人有安享晚年的地方,年轻人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孩子有成长的环境,鳏寡孤独废疾者都有人照顾。
男子有自己的职责,女子有适当的归宿。
财物厌恶被丢弃在地上,不必藏于自己;力量厌恶不能从自己身上发挥出来,也不必为了自己。
四、结论《礼运大同篇》是《礼记》中一篇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它表达了孔子对礼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