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 腹部
- 格式:ppt
- 大小:44.95 MB
- 文档页数:117
<<奈特图谱>> 腹部解剖腹壁(1)
腹壁(2)
腹壁(3)
结肠上区(1)
结肠上区(2)
胃(1)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
举报
• 【公告】第一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丁香园专题报道胃(2)
胃(3)
胃(4)
胃(5)
胃
十二指肠(1)
十二指肠(2)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
举报
• 【讨论】考博究竟值不值?肝胰壶腹
胰(1)
胰(2) (胰管和血管)
肝脏(脏面和膈面)
肝外胆道
脾(脾及其原位)
腹腔干
腹腔干
断层(上面观)
结肠下区
空肠和回肠
盲肠和阑尾(1)
盲肠和阑尾(2)
阑尾的体表投影及其变异
结肠(1)
结肠(2)
肠系膜上动脉
门静脉系统(1)
门静脉系统(2)
门静脉系统(3)
乳糜池
腹后壁的神经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腹后壁的肌
膈(1)
膈(2)
膈(3)。
断层解剖学复习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头部复习一、名词解释延髓脑桥沟bulbopontine sulcus:延髓上端与脑桥在腹面的横行分界,走行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脑桥小脑三角pontocerebellar trigone:在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前庭蜗神经根恰位于此处。
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
顶的尖朝向小脑,顶前上壁为前髓帆和小脑上脚,后下壁为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底为菱形窝。
第四脑室上角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下角连脊髓中央管。
脑池brain cisterns: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
虹吸部siphon:颈内动脉依其行程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
其中,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
脑基底静脉环basal vein circle:由大脑、间脑和脑干多处汇集的静脉血管连接而成,位置较Willis动脉环略偏后,较深且范围较大,并可分为前、后两个静脉环。
脑底静脉前环anterior basal vein circle:该环又名Rosenthal环。
环的构成包括:前方的前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前静脉,后方的后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脚静脉,两侧连接基底静脉。
脑底静脉后环posterior basal vein circle:该环由前方的后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脚静脉、两侧的基底静脉和后方的大脑大静脉构成。
Reid基线Reid’s base line,RBL:为外耳门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
头颈部横断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断断层标本的制作基线与此线垂直。
腹部断层解剖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小网膜;2、肝裸区;3、网膜孔;4、结肠上区;5、网膜囊;6、第二肝门;7、门腔间隙;8、肝段;9;Glisson系统;10、牛眼征二、填空题1、在断层解剖学中,通常以经▁▁▁平面为腹部的上界,下界为经▁▁▁平面。
2、第二肝门多位于T10椎体上份水平,以肝左、中、右静脉▁▁▁并▁▁▁为其特征。
此平面常可见▁▁▁,内见食管走行。
3、小网膜的左侧部主要形成▁▁▁韧带,右侧部主要形成▁▁▁韧带。
其右侧为游离缘,在游离缘的后防有▁▁▁。
4、在肝上方由腹膜形成的肝韧带包括▁▁▁、▁▁▁和▁▁▁,在肝门下方则有▁▁▁和▁▁▁。
5、巨脾切除术中切断▁▁▁韧带时,慎勿伤及胃;施行胃切除术时,需将▁▁▁韧带切开并进行钝性剥离,才能游离出幽门和十二指肠上部的近侧份;全胃切除术时,先切断▁▁▁韧带方可游离胃贲门部和食管。
6、肝上间隙借▁▁▁和▁▁▁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肝下间隙以▁▁▁区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后者又被▁▁▁和▁▁▁分成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
7、Winslow孔是网膜囊的唯一孔道,其前方为▁▁▁,后方为覆盖▁▁▁的覆膜,上界为▁▁▁,下界为覆盖▁▁▁的覆膜。
8、正中矢状面上网膜囊上隐窝的典型表现为:后界和顶部由▁▁▁构成,前界为▁▁▁,下方与前庭相通,肝的▁▁▁套入其中。
9、右肝上间隙向左后方仅能延伸至▁▁▁处,难以达到肝裸区,而膈肌外侧的▁▁▁向左均可越过肝裸区而延伸至脊柱的右前方,因此在断层影像上,若液体超过肝裸区而至脊柱右前方,为▁▁▁,反之则为▁▁▁。
10、胸部横断面上,左、右膈脚后方和椎体前方之间为▁▁▁间隙,其内可见▁▁▁、▁▁▁和▁▁▁。
11、在经肝门的横断面上可见左肾上腺位于▁▁▁、▁▁▁和▁▁▁所围成的充满脂肪的三角内。
12、经腹腔干的横断面上,肝胃韧带后方,首现▁▁▁,且网膜孔出现,其前方为▁▁▁,后方为▁▁▁。
13、经肠系膜上动脉的横断面上,肝门静脉居胰颈后方,其左壁是▁▁▁和▁▁▁的分界标志,右壁为▁▁▁和▁▁▁的分界标志。
断层解剖学题库——名词解释问答题第一章头部眦耳线Reid基线上眶耳线连合间线AC-PC线Broca区髓突半卵圆中心扣带沟缘支禽距毯距状隐回蝶骨翼突颧弓翼腭间隙(翼腭窝) 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
咽外侧间隙咽后间隙咬肌间隙颞下间隙椎前间隙颊咽筋膜椎前间隙翼肌间隙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帆间池小脑延髓池伏隔核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脚池环池胼胝体周池脑桥小脑角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池小脑延髓池小脑溪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延池鞍上池大脑大静脉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脑底静脉环丘纹静脉Meckel腔鞍膈第二章颈部梨状隐窝舌会厌襞杓状会厌襞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颈动脉鞘颌下间隙喉中间腔第三章胸部肺门肺根主动脉肺动脉窗奇静脉弓奇静脉食管隐窝肋膈隐窝肺动脉窦主动脉窦心包上隐窝气管前间隙食管后间隙主动脉下隐窝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左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窦隆嵴下淋巴结左下气管旁淋巴结第四章腹部肝门第二肝门网膜孔胃脾隐窝脾肾隐窝网膜囊前庭肝肾隐窝网膜囊上隐窝网膜囊下隐窝肝裸区胃裸区胃膈韧带胃脾韧带肝蒂左肾上腺三角右肾上腺三角脾周间隙门腔间隙肋膈隐窝肠系膜根左肠系膜窦右肠系膜窦肝胰壶腹腹膜后间隙左膈下腹膜外间隙右膈下腹膜外间隙脾裸区肝尾状叶肾筋膜背裂Glisson系统正中裂Couinaud 肝段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第五章男性盆部和会阴坐骨肛门窝耻骨后间隙尿生殖膈第六章女性盆部和会阴直肠子宫陷凹卵巢悬韧带膀胱子宫陷凹盆膈闭孔内肌第七章脊柱区椎间盘椎静脉系腰神经通道神经根管侧隐窝盘黄间隙第八章上肢腱袖腋腔肘窝腕横韧带腕管第九章下肢翼状襞髌上囊股骨头韧带血管腔隙股管闭膜管腘窝踝管第一章头部1.在头部连续横断面上如何准确地辨别中央沟。
2. 何谓半卵圆中心?简述其纤维组成、CT与MRI表现和临床意义。
3. 在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中,自上而下大脑镰的形态改变。
4.沿Raid基线自上而下的断层中,小脑幕的形态改变及意义。
腹部断层解剖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小网膜;2、肝裸区;3、网膜孔;4、结肠上区;5、网膜囊;6、第二肝门;7、门腔间隙;8、肝段;9;Glisson系统;10、牛眼征二、填空题1、在断层解剖学中,通常以经▁▁▁平面为腹部的上界,下界为经▁▁▁平面。
2、第二肝门多位于T10椎体上份水平,以肝左、中、右静脉▁▁▁并▁▁▁为其特征。
此平面常可见▁▁▁,内见食管走行。
3、小网膜的左侧部主要形成▁▁▁韧带,右侧部主要形成▁▁▁韧带。
其右侧为游离缘,在游离缘的后防有▁▁▁。
4、在肝上方由腹膜形成的肝韧带包括▁▁▁、▁▁▁和▁▁▁,在肝门下方则有▁▁▁和▁▁▁。
5、巨脾切除术中切断▁▁▁韧带时,慎勿伤及胃;施行胃切除术时,需将▁▁▁韧带切开并进行钝性剥离,才能游离出幽门和十二指肠上部的近侧份;全胃切除术时,先切断▁▁▁韧带方可游离胃贲门部和食管。
6、肝上间隙借▁▁▁和▁▁▁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肝下间隙以▁▁▁区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后者又被▁▁▁和▁▁▁分成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
7、Winslow孔是网膜囊的唯一孔道,其前方为▁▁▁,后方为覆盖▁▁▁的覆膜,上界为▁▁▁,下界为覆盖▁▁▁的覆膜。
8、正中矢状面上网膜囊上隐窝的典型表现为:后界和顶部由▁▁▁构成,前界为▁▁▁,下方与前庭相通,肝的▁▁▁套入其中。
9、右肝上间隙向左后方仅能延伸至▁▁▁处,难以达到肝裸区,而膈肌外侧的▁▁▁向左均可越过肝裸区而延伸至脊柱的右前方,因此在断层影像上,若液体超过肝裸区而至脊柱右前方,为▁▁▁,反之则为▁▁▁。
10、胸部横断面上,左、右膈脚后方和椎体前方之间为▁▁▁间隙,其内可见▁▁▁、▁▁▁和▁▁▁。
11、在经肝门的横断面上可见左肾上腺位于▁▁▁、▁▁▁和▁▁▁所围成的充满脂肪的三角内。
12、经腹腔干的横断面上,肝胃韧带后方,首现▁▁▁,且网膜孔出现,其前方为▁▁▁,后方为▁▁▁。
13、经肠系膜上动脉的横断面上,肝门静脉居胰颈后方,其左壁是▁▁▁和▁▁▁的分界标志,右壁为▁▁▁和▁▁▁的分界标志。
断层解剖学解剖学教研部实用断层影像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重要分支。
目前,人体断层解剖学已成为识别多种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基础科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科学,属于应用解剖学范畴。
本世纪70年代以来B超、CT、MRI和ECT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给断层解剖学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
要想提高医学影像的分析能力和诊断准确率,应具有扎实的断层解剖学基础,否则将无法胜任用现代化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临床工作。
因此,学习和研究断层解剖学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基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需要,我们利用自制的实物标本和CT图像、MRI图像,制作了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视听教材。
由于本学科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以求改进和进一步完善。
(一)颅脑部断层影像解剖(1)颅脑正中矢状断面(图1):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六个部分组成,通常,中脑、脑桥、延髓合称脑干。
胼胝体分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和胼胝体压部,透明隔,第三脑室,前下方有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是视交叉周围的蛛网膜下池。
脚间池是大脑脚之间的蛛网膜下池,交叉池和脚间池合称鞍上池,鞍上池向下与脑桥池相续,内有基底动脉。
第三脑室后方分别有中间帆腔、松果体、大脑大静脉池、中脑四叠体,背侧有四叠体池,向上与大脑大静脉池相续。
小脑幕位于小脑与端脑枕叶之间,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
枕大池也称为小脑延髓池。
颅脑正中矢状层面MRI图像: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胼胝体,胼胝体膝,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脚间池,脑桥池,中间帆腔,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四叠体池,第四脑室,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小脑幕,枕大池,位于延髓、小脑与枕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