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南京林业大学教师基本工作量考核暂行规定等文件的通知
- 格式:pdf
- 大小:564.91 KB
- 文档页数:24
教师工作量考核通知各位老师:大家好!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合理评估教师的工作付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决定对全体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考核。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考核目的本次教师工作量考核旨在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的工作投入和成效,为教师的绩效评定、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学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安排提供参考。
二、考核范围本次考核涵盖全校所有在职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以及行政兼课教师。
三、考核内容1、教学工作量(1)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课等各类课程的授课学时。
(2)课程辅导:如课后答疑、作业批改、辅导学生参加竞赛等。
(3)教学改革:参与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工作。
2、科研工作量(1)科研项目: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情况。
(2)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获得专利等。
(3)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等。
3、育人工作量(1)指导学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等。
(2)学生管理: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
四、考核标准1、教学工作量(1)课堂教学学时按照课程类型和授课班级规模进行折算,具体折算标准见附件 1。
(2)课程辅导工作量根据实际辅导的时间和效果进行评估。
(3)教学改革工作根据参与的项目级别、成果质量等给予相应的工作量认定。
2、科研工作量(1)科研项目按照项目级别、经费额度等进行量化。
(2)学术成果根据刊物级别、成果影响力等进行计分。
(3)学术交流根据会议级别、报告质量等给予相应的工作量核算。
3、育人工作量(1)指导学生的工作量根据指导学生的数量、成果质量等进行评定。
(2)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成效等进行考量。
五、考核方式1、教师个人填报教师需认真填写《教师工作量考核表》(见附件 2),如实申报本人在本学年的各项工作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南京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京市高校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14.03.17•【字号】宁职称字[2014]3号•【施行日期】2014.03.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南京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京市高校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宁职称字〔2014〕3号)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有关单位:现将《南京市高校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南京市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3月17日南京市高校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资格标准具有本学科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动态,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业绩突出,教书育人;具有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加强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双师”素质,造就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二条适用范围(一)高校讲师资格条件适用于我市取得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资格的各类在职在岗教师(其中:艺术学科讲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艺术学科教学的教师)。
(二)高校实验师资格条件适用于我市取得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资格的各类在职在岗的实验技术人员。
(三)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助理研究员资格条件适用于我市取得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资格在教学、科研、人事等岗位上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在职在岗人员。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师资格条件适用于我市取得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资格,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具有相应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在职在岗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风端正,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
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颁布单位】教育部【颁布日期】 19810420【实施日期】 19810420注:下列的“计划学时”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1学时以1小时计。
【章名】通知现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和《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建立和健全教师工作量制度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行这个制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在接到本通知后,可按《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试行,至于个别院校或校内部分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试行条件的,经我部或院校领导批准,可暂缓试行。
其它高等学校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因涉及超额酬金开支问题,目前是否试行,由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情况酌定。
三、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是一项复杂、细致、政策性较强的工作。
它关系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涉及到每个教师的工作安排和切身利益。
因此,在试行中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教师明确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的目的和必要性,努力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四、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要同试行《高等学校教师职责及考核的暂行规定》结合起来,在明确各级教师的职责、任务和平时考绩的基础上,实行定期考核。
教师完成工作量的情况要记入《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登记卡》,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工作安排、培训、提职、升级的依据之一。
五、各高等学校应根据《试行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拟定较具体简易的实施补充办法,并报我部备案。
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尚处在试行阶段,《试行办法》还有待完善,各校要注意总结试行的经验,探讨较简易的计算办法。
各校试行情况和对《试行办法》提出的修改意见要及时报送我部,以便在适当时候进行修订。
【章名】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的工作,合理计算教师的编制,切实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教育部关于当前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问题的意见正文:---------------------------------------------------------------------------------------------------------------------------------------------------- 教育部关于当前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问题的意见([85]教师管字004号1985年4月15日教育部发布)我部自1981年4月向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下发《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和《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暂行规定》〔(81)教干字011号〕以来,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先后试行了教师工作量办法。
各校试行的情况表明,对教师承担的各项工作(主要是教学工作)必须有定额要求,这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计算教师编制,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等方面都起有积极作用。
但是,原教师工作量办法计算较繁琐,某些工作环节计量不尽合理,对各级各类不同情况的学校照顾不够。
为了适应高等学校管理改革的需要,对当前高等学校试行的教师工作量办法应做相应改进。
现提出如下意见:一、高等学校对各级教师要有教师工作定额(包括教学工作定额)的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责及考核的规定》,结合学校定编或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明确各级教师应承担的工作定额。
二、各高等学校在确定各级教师工作定额时,应考虑到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等项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教师队伍的长远建设,有利于教师工作效率、效益的提高。
三、为了使学校制定的较简便易行的教师工作定额计算办法更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定编的基础上,对各级教师的工作定额(包括哪些工作环节应计入教师工作定额,哪些计入教学工作定额,定额多少等),均由学校决定。
计算办法可以多样,教育部不作统一规定。
教育部原下达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是计算工作定额的一种办法,可供参考,也可以用其他工作定额计算办法。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81)教干字011号为了加强高等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工作,合理计算教师的编制,切实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含教学法研究工作量)|科学研究工作量、实验室建设工作量等。
教师全年工作量,按每天8小时,每周5天,每年暂按42周计算,应为1680小时(待校历待定后,按校历周数计算教师全年工作量)。
高等学校应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
首先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实验室和教材建设、培养和提高师资等项工作。
全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一般应占全校教师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第二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注:下列的“计划学时”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1学时以1小时计)1、讲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的工作量;教授、副教授讲课工作量=计划学时×(4~5)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5~7)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3×班数讲师:讲课工作量=计划学时×(5~6)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6~8)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3×班数需要助教讲课或助讲,可按讲师工作量的高限计算。
(注:大班讲课超过一百二十人,工作量增加百分之二十)文科的某些课程(包括公共政治课),更新内容较多的章节,其教学工作量可按开新课计算。
专任课外辅导工作量=计划学时×3,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班数(注:专任课外辅导,是指某些教师只担任课程的辅导工作而不担任讲授工作。
)2、公共外语课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4)×班数(注:公共外语课的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课外答疑及批改作业。
公共外语课每班为四十人左右)。
3、体育课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4),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辅导校体育代表队,每小时以1.5小时计算;辅导群众性体育群众活动,可按核准的实际小时计。
高等院校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暂行规定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激发广大教师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增强队伍活力,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形成推动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制定原则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规律,科学导向;2.强化基本,突出绩效;3.分类管理,分级考核;4.学校主导,学院主体。
二、考核对象及分类(一)考核对象受聘于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专任教师。
(二)岗位分级学校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的大小,教学科研岗位设置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四个层次和一至十二级岗位,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为初级岗位。
(三)岗位分类学校对教学科研岗位实行分类管理,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三类。
其中,教学为主型岗位原则上适用于公共课、公共基础课教师,或55岁以上的专业课教师。
学院可根据实际工作,按照不同岗位类别的标准对教师岗位类别进行认定。
三、基本工作量的要求全校专任教师均须承担基本工作量。
基本工作量由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服务工作量三部分组成。
教学工作量以当量课时为单位进行核算。
当量课时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当量课时,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
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1、3、5。
科研工作量以业绩点为单位进行核算。
业绩点是对科研工作的具体量化,涵盖科学研究、教学研究。
科研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2、4、5、6、7。
社会服务工作量以工作时为单位进行核算。
社会服务工作是指关系到学校、学院发展的公共事务工作,涵盖与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的服务工作。
社会服务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8。
学校对教师年度基本工作量要求提出指导性标准,具体见下表:教师年度基本工作量标准岗位类别教学为主型(8:2)教学科研并重型(5:5)科研为主型(2:8)岗位级别教学当量课时科研业绩点社会服务工作时教学当量课时科研业绩点社会服务工作时教学当量课时科研业绩点社会服务工作时正高二级5286860 33017060 13227260 三级60 150 240四级52 130 208副高五级4804050 30010050 12016050 六级36 90 144七级32 80 128中级八级4322440 2706040 1089640 九级20 50 80十级16 40 64初级十一级1201030十二级 5备注:1.专任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当年岗位类别,学院根据教师选定岗位类别进行评价。
欢迎阅读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81)教干字011号为了加强高等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工作,合理计算教师的编制,切实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含教学法研究工作量)|科学研究工作量、实验 1680123、体育课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4),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辅导校体育代表队,每小时以1.5小时计算;辅导群众性体育群众活动,可按核准的实际小时计。
4、辅导课、习题课、课堂讨论、批改作业的工作量:辅导课、习题课工作量=计划学时×4;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注:习题课每班学生为四十人左右)课堂讨论工作量=计划学时×5;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注:习题课和课堂讨论的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听课、课外辅导。
)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核准的批改份数×(1/12~1/4)小时5、实验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5);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组数(注:每组学生十五人左右)批改实验报告工作量=核准的批改份数×(1/10~1/3)小时6、批改中文、外文写作课作业的工作量=(1/2~1)小时×核准的批改份数7、指导实习、社会调查的工作量=(计划天数+教学准备天数)×(8~9)小时;其中野外作业天数×(9~10)小时(注:指导实习和社会调查的工作量,包括批改实习报告和调查报告。
)8、指导课程设计的工作量=计划学时×(4~5);学年论文的工作量=计划学时×(1/4~1/6)小时×学生人数。
9、制图课讲课部分的工作量,按本办法第二条第1项计算;其练习部分的工作量,按本(包量。
教师工作量发放办法根据《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十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关于2018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奖金发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编制紧缺等实际情况,为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依据“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特制定教师工作量发放办法,具体如下:1.专任教师完成基础课时或管理人员完成满编工作量,发放绩效工资的30%部分;专任教师完成基础课时外的上课或管理人员完成满编工作外的兼课为超课时量,在编教师超课时津贴按40元/节的标准统计发放,临聘教师基础课时30元/节,超课时津贴另按30元/节的标准统计发放。
高三和肄业班中的实验班第七节不纳入超课时,另行开支。
2.专任基础课时=该学期学校实际上课天数×2节(即五天制平均每周10节);正常退休前两年(年满58周岁、非高级女教师年满53周岁),可适当减轻基础课时工作量,基础课时=该学期学校实际上课天数×1.6节(即五天制平均每周8节)。
享受优惠政策的教师每周上课满8节的,如果期终工作量核算不满平均工作量可不倒扣。
3.原则上所有教职员工必须按学校统一要求,完成基础工作量,特殊情况经批准未完成基础工作量的专任教师,降等发放绩效工资。
小于基础课时但大于基础课时80%的,按40元/节扣除;小于基础课时80%但大于基础课时60%的,按80元/节扣除,由后勤科在基础性绩效中扣除,且年终目标管理奖金发放标准=评定等级*完成工作量的比例,(如完成90%的基础工作量就计发90%的目标管理奖,完成80%的基础工作量就计发80%的目标管理奖,依此类推。
)专任教师工作量低于基础课时50%的上报学校办公室,按人事管理相关条例处理。
(注:年终目标管理奖含年终绩效奖、乡镇工作补贴、乡镇人才津贴)4.科学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专任教师原则上上课不超过16节/周;管理人员(含专业科副科长)不能同时兼课和担任班主任,且兼课不超过规定节数(科室正职及以上4节/周、科室副职及职员6节/周),行管人员兼课,设基数1课时(不计课时津贴)。
关于公布《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类最高权威期刊和权威期刊认定目录》(2018版)的通知各院、部、处,校内各单位:根据《关于印发南京林业大学教师基本工作量考核暂行规定等文件的通知》(南林人)〔2018〕6号)要求,人文社科处会同人事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高等教育研究所及人文社科类学院(含涉文学院)对我校人文社科类最高权威期刊和权威期刊进行了认定。
该目录所列期刊将作为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业绩点核算的依据,现予以公布,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人文社科处2018年10月11日附件1: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类最高权威期刊和权威期刊认定目录(2018版)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类最高权威期刊和权威期刊认定目录(2018版)根据《关于印发南京林业大学教师基本工作量考核暂行规定等文件的通知》(南林人)〔2018〕6号)要求,为做好人文社科类(包括涉文学科)学术论文业绩点核算工作,特对人文社科类最高权威期刊和权威期刊进行认定。
一、期刊认定原则1. 学科评估导向。
聚焦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实现学校在学科建设和后续水平评估中争先进位。
2. 专业性原则。
按学科门类及其下设一级学科认定期刊。
3. 权威性原则。
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简称C刊)来源期刊目录为主要依据,综合参考多种权威学术期刊排行榜和各类学术评价,保证学术权威性。
4. 特色原则。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除人文社科类学科外,本期刊目录还涵盖两个涉文学科,即风景园林学和城乡规划学。
二、期刊认定依据1. 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分类依据本目录的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分类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为准。
2. 期刊认定依据(1)人文社科类学科:以中文社会科学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目录(CSSCI,简称C刊)为主要依据,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期刊评价目录排名、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中有关该学科的期刊目录及同类高校学术期刊榜和学术界评价。
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为充分挖掘我校师资潜力,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教学工作量,全面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现对我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分配及计算办法做如下规定:一、教学工作量1.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学年为时间单位,先由各教学单位根据教务处核定的教学计划计算教师实际承担的年总课时量,再由教务处审核后确定。
2.专任教师每周基本工作量为12标准课时。
每学年按34周计算总基本工作量,即专任教师每学年基本工作量为408标准课时。
完成了教学基本工作量的专任教师,学校发给相应的教学岗位津贴。
对未完成教学基本工作量的,经过核定后,按其实际完成教学工作量经折算后的岗位津贴发放(从岗位津贴中扣除未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对超额完成教学基本工作量的,经过核定后发给超课时津贴。
3.兼任教师(指政、教辅和各教学单位管理岗位的双肩挑兼课人员)不设基本工作量,但是其担任的教学任务,每周课时不能超过8节(特殊专业集中排课、双休日承担的公选课除外),其课时津贴按照100%计算;有特殊情况的经教学单位申请,教务处审核,分管教学的校长批准后,可适当增加周课时,未经批准的,超过8节后的课时不计算课时津贴。
4.各教学单位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和需要,要求专任教师承担超课时,原则上周课时不超过20节(特殊专业集中排课、双休日承担的公选课除外),有特殊情况的经教学单位申请,教务处审核,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批准后,方认可超课时部分的课时津贴。
未经批准,超过20节后的课时不计算课时津贴。
教师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所分配的教学任务。
5.每学期计算实际教学工作量以教务处教学日历、开课计划和课程表为依据,据实计算。
法定的节假日不扣工作量,但是实习、实践、实训、军训、劳动、运动会等所缺课时要相应地减去教学工作量。
6.教学工作量以折算后的标准课时为基准。
二、超课时1.超课时计算公式专任教师年实际完成教学工作量超出年基本教学工作量的部分为超课时部分,计算公式如下:年实际承担的总课时–年基本工作量总课时=超课时年实际承担的总课时:专任教师所承担的年实际教学总课时。
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81)教干字011号1981年4月20日)现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和《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建立和健全教师工作量制度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行这个制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在接到本通知后,可按《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试行,至于个别院校或校内部分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试行条件的,经我部或院校领导批准,可暂缓试行。
其它高等学校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因涉及超额酬金开支问题,目前是否试行,由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情况酌定。
三、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是一项复杂、细致、政策性较强的工作。
它关系到学校各方面工作,涉及到每个教师的工作安排和切身利益。
因此,在试行中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教师明确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的目的和必要性,努力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四、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要同试行《高等学校教师职责及考核的暂行规定》结合起来,在明确各级教师的职责、任务和平时考绩的基础上,实行定期考核。
教师完成工作量的情况要记入《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登记卡》,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工作安排、培训、提职、升级的依据之一。
五、各高等学校应根据《试行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拟定较具体简易的实施补充办法,并报我部备案。
关于印发《南京林业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的通知南林教[2006]24号各学院、部,校内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各项教学经费的使用,提高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益,现将《南京林业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南京林业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南京林业大学二OO六年六月二十日南京林业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为保证我校各项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项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各类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及比例限额(一)专业建设经费本条适用于新专业、校级及以上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中用于软件建设部分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经费使用范围为:1、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2、用于专业建设、教学计划修订、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的教学研究论文版面费;3、用于参加专业建设需要的师资培训、专业研讨班或学术会的有关费用;4、购买专业所需的图书资料、教学软件等费用;5、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师生创新教育活动等费用;6、从事有关教学建设、改革及研究,进行专业检查、评审、鉴定所产生的有关费用;7、用于专业建设需要的办公用品(不超过软件建设经费总额的20%);8、相关劳务费(不超过软件建设总费用的15%)。
(二)、课程建设经费本条适用于校及以上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
经费使用范围为:1、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2、购置课程建设所需的图书、资料、教学软件等;3、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及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出差费、调研费;4、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版面费;5、申报课程建设成果的有关费用;6、购置课程教学用模型、教具等小型教学仪器;7、网上教学资料制作费;8、其它与课程建设相关的费用;9、相关劳务费(不超过总费用的15%)。
南林人〔2018〕53号南京林业大学关于表彰2017年度考核优秀教职工的决定校内各单位:根据《关于认真做好2017年度教职工考核工作的通知》(南林人[2017]41号)、《关于做好2017年度处级干部考核工作的通知》(南林委[2017]91号)文件安排,按照《南京林业大学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于2017年12月对中层干部和其他教职工在个人总结及民主评议、推选评优的基础上进行了年度考核,并评议推荐了年度考核等级为优秀的教职工256名,经学校研究决定,对上述同志予以表彰,并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元,以资鼓励。
号召全校教职工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加速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7年度考核优秀教职工名单南京林业大学 2018年9月19日附件:2017年度考核优秀教职工名单1、林学院(14人)戴晓港、方升佐、嵇保中、李明诗、林国忠、田野、谭鹏鹏、王良杰、王潇、胥猛、杨立伟、严娟、叶建仁、张往祥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3人)蔡慧妍、陈楚楚、郭晓磊、李大纲、娄志超、孟国忠、潘明珠、王志强、徐长妍、詹天翼、赵亮、周兆兵、周晓燕3、化学工程学院(11人)李琦、李鑫、李月琴、裴建军、潘晖、王飞、王洁、吴帅帅、夏海岸、张小祥、张晓丹4、机械电子工程学院(12人)顾洲、李建华、李秋洁、李玉荣、刘雪莲、刘英、马晨波、倪晓宇、王皖君、尤晶晶、张焕萍、张慧春5、土木工程学院(12人)陈蕾、李国芬、李红艳、吕明磊、马欣、苏毅、许涛、魏洋、杨强、赵康、赵曜、赵志峰6、经济管理学院(11人)陈健、储淑媛、耿利敏、李亚平、刘林、钱静、杨加猛、张华明、张晖、赵庆建、周奕7、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人)安晓燕、沈苏彦、熊仁国、徐能、易艳阳、于师号8、信息科学技术学院(9人)焦万果、刘晓峰、宋军、宋猛、韦素云、吴东洋、徐磊、张丹威、张浩平9、风景园林学院(8人)程云杉、范榕、郭苏明、粱会民、苏同向、王晓晓、岳远征、张跃10、理学院(12人)陈磊、方华、顾荣华、黄佩奇、蒋华松、林杨帆、卢雯、吕忠全、马猛涛、宰德欣、张爱斌、朱敏11、外国语学院(11人)戴雪芳、黄雯怡、居方、邵华、唐明辉、王富银、汪宜宁、肖飞、喻惠群、郑岚、周莉12、艺术设计学院(10人)何佳、黄婕、黄维彦、孙云鸿、田晓冬、王夕倩、吴曼、徐莲、叶洁楠、祝遵崚13、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7人)李晶、李军、王琛、王华、熊先青、姚会春、钟世禄14、轻工与食品学院(8人)顾轶凡、黄梅桂、梁有旺、吴伟兵、谢德红、熊智新、杨益琴、应瑞峰15、汽车交通工程学院(7人)陈燕、吕立亚、马健霄、佘亚楠、孙宁、詹静、郑琰16、生物与环境学院(13人)段一凡、刘光欣、鲁长虎、梅翔、佟思纯、吴清、伍贤军、徐丹丹、徐侠、尹增芳、张强、张艳华、吴光前17、马克思主义学院(4人)崔诣晨、丁徐清、郭兆红、王祥18、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1人)许翠云19、南方学院(14人)常娜、邓崧、杜泽民、姜文娅、牛雁宁、钱李、沈晓慧、沈艳华、施建兵、王思予、王振鲁、薛峰、袁媛、袁兆艳20、体育教育部、体育运动中心(5人)陈磊、郭剑、季锋、任路遥、王利华21、竹类研究所(2人)刘国华、王福升22、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人)李忠23、机关党委(39人)彭斌、孙松平、孟晓轲、袭开国、吴武、褚必海、陈养彬、姜俊玲、刘佳、司红波、王水良、曹牧、洪琰、刘鹏、毛洪贲、余蜀宜、徐信武、郭娟、周统建、杨莉、侯晋安、黄红、王彧之、毛菲、杨婧、张华、王国兴、於明亮、闵辉华、杨世龙、王文、赵守喜、蒋瞻、朱兴洲、刘昌来、郑立生、刘兴光、庄青、孙曼利24、研究生院(2人)南军锋、苏倩25、基建处(2人)张业林、周颖26、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10人)狄昌文、洪炜、李宁、麻广明、王东才、王佩玉、谢劲梅、杨波、余元兵、周希甫27、离退休工作处(2人)刘晓萍、周贤军28.图书馆(7人)陈梅、陈伟、黄蓉、刘应安、夏定云、杨华、张全29、资产经营公司(3人)蔡明、范旭红、徐洪荣。
南京林业大学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统一全校教职工考勤制度,强化教职工岗位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和江苏省有关政策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一、考勤范围1、实行坐班制的非教学科研人员(包括党政管理、教辅、工勤及直附属单位人员),按规定工作时间考勤。
2、实行教学、科研工作量与工作责任相结合的工作任务制的教学、科研人员不坐班,按下列应到工作时间考勤:(1)课表规定的授课(含辅导、实验、实习、设计等)时间。
(2)学校规定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
(3)校、院、系通知的会议和集体活动时间。
(4)校、院、系临时安排的工作时间。
3、“双肩挑”人员原则上除按规定的授课时间外,其余时间均按坐班制人员考勤。
4、外出(国内外)从事科研、进修等教职工,应向所在单位申请,办理相关请假手续。
二、考勤办法和要求1、以院、处(部、所、室)、直属(附属)单位为考勤单位。
月考勤周期为当月25日至次月24日。
2、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考勤的第一责任人。
各单位必须指定一名主要党政负责人分管本单位的考勤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考勤。
每月28日前将本月由本单位分管考勤领导审核签字的考勤月报表和各种缺勤证明一并报人事处。
3、各单位必须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内将本单位教职工到校情况书面报送人事处,学期结束前2天内将本学期最后一个月的考勤情况报送人事处。
4、各单位要严格考勤,做到准确无误。
出差、开会、请假、旷工、迟到、早退、脱产进修学习等均应做考勤记录,实行日考勤、月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人事处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考勤检查小组,将不定期到各单位进行考勤抽查。
对疏于管理,不按规定或超权限批假、瞒报、漏报、迟报的单位,追究单位分管考勤领导及考勤员的责任。
考勤情况将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业绩考核、岗位聘任、解聘、职称晋升、职务晋级、工资调整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5、上班期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