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生沟通技巧》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读《师生沟通技巧》有感“你会和学生说话吗?”作者一个简单的问句就吸引了我的目光,不免心里也打起了问号:我会和学生说话吗?我想还不能给自己一个十分肯定的答案。
从教几年来,除去专业的限制性外,我觉得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不是很有效,其实,在现代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由此师生沟通技巧成为现代教育研究一个颇受关注的领域。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海穆·基诺特的《师生沟通技巧》这本书,读后感慨良多,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这是我摘录的其中比较精彩的语言:教书最重要的是有技巧的教学态度。
有一位教师说,我知道学生需要被接纳、被尊重、被喜爱、被信任、被鼓励、被支持、被激励、被逗乐,还要有机会让他探讨和实验,而且有成就。
但是我缺乏所罗门的智能、弗洛伊德的见解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
书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它是这样说的:一位哲学家搭一艘小船,打算过一条大河。
他问船夫说:“你懂哲学么?”船夫说:“我不懂。
”哲学家说:“你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
”然后又问:“你会欣赏文学吗?”船夫说:“我不会”哲学家宣称:“你白费了三分之二的生命。
”就在刹那,船撞到岩石,开始下沉。
船夫问:“你会游泳么?”哲学家答:“不会。
”船夫说“那么你将丧失你全部的生命”。
老师处于课堂危机的愁云惨雾中,每间图书馆里的所有藏书,无一堪用。
一切的著作和所上过的课都爱莫能助,此时真正有用的,只有技巧。
不能凭概念教导学生,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奇百怪,有的史无前例,即使老师相信民主、爱心、尊重、接纳、个别差异和个人独特等理论,到时候依然手足无措。
所以老师需要特殊技巧,以合情合理地解决时刻会出现的繁杂问题,这些状况全部需要明确而有效的反应。
老师的响应有严重的后续效应,他会产生服从或反抗的态度,满意或争执的情绪,引来改过或报仇的欲望,他也影响儿童的行为和人格,使之愈趋完美或每况愈下。
文中列举很多学生犯错、抱怨等错误的事例,老师的回应:没有责骂、没有盘问、刁难、空口说白话,而是以简短的方式说话,表示同情的态度,聆听和说明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习催建华老师《师生沟通技巧》讲座报告后心得
体会
学习催建华老师的《师生沟通技巧》讲座报告,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重倾听。
催建华老师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三心法”,即用心、专心和宽心来倾听学生。
我意识到,只有真正倾听,才能理解
学生的真实需求和问题,并且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
其次,催建华老师强调了语言的力量。
他提到了词语的选择的重要性,以及肢体语言
对沟通的影响。
我深刻认识到,语言的表达方式要准确、简洁,能够清晰地传递自己
的意思,避免引起误会和冲突。
此外,肢体语言也是沟通的关键,要注意自己的姿态
和表情,给学生正面的回馈信号。
另外,催建华老师还提出了积极正向的教育方式。
他强调了正面激励和鼓励的作用,
以及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我认识到,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和鼓励的话语来
激励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催建华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与家长的沟通。
他强调了要尊重家长,并建立起良
好的合作关系。
我意识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只有与家长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并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努力。
综上所述,催建华老师的《师生沟通技巧》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将在今后
的教育工作中积极应用这些技巧,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也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习《师生沟通艺术》心得第一篇:学习《师生沟通艺术》心得学习《师生沟通艺术》心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
教师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而被接受。
师生感情是促进教育效能提高的基础。
从沟通的角度来看教育效能,孩子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
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这种现象也符合通常的人际关系的规则。
教师的教与孩子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
沟通是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
师生之间如何沟通,用什么样的方法沟通,决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
孩子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否愿来遵守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教师提供的各种活动。
但事实上,有许多事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样,你有艺术了,孩子就与你交流了,与你交流了,孩子就有进步了。
不久前,我曾写下这样一篇随笔:教她已经一年多了,但我始终没有弄明白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她胖胖的,什么时候总显出一副懒散不快乐的样子。
上课时,十分钟有七八分钟是走神的时候,有时也会举手发言;下课了,却显得那样的活跃。
特别喜欢跟男同学们打在一起,一脸灿烂的样子,放学排队的时候就更是这个样子了。
作业一般情况下都能完成,但那字就不敢恭维了,用她爸爸的话说,越练字,写得越发不好。
唉,悔不该当初,让她参加硬笔书法班的学习,真真有一种那参加书法班的钱都被我偏了去的感觉。
平时班级打扫卫生,不叫到她,她是不会冲在前面的,叫到她了,她会比较认真地完成。
那次她值日班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下午放学后,同学们都走了,班里只留下了她。
现在她的任务是把垃圾倒了,关上门窗锁上门走人。
师生沟通技巧学习后感想
学习师生沟通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我常常遇到与老师沟通不畅
的情况,导致我无法充分理解课程内容或是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习师生沟通技巧,我学会了更好地倾听和表达。
首先,我意识到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相互倾听和尊重。
在与老师进行交流时,我开始更加注重倾听老师的观点和意见,尊重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不再只是关注自己
的观点和问题,而是尝试理解老师的意图和诉求。
其次,我学会了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问题。
在过去,我常常因为表达不清楚
而导致与老师产生误解。
通过学习师生沟通技巧,我学会了有效地组织语言,用简洁
明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我也学会了提出具体的问题,以便老师能够更好
地帮助我。
此外,我也学会了更好地处理冲突和困难。
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是与老
师产生意见分歧的情况。
通过学习师生沟通技巧,我学会了更加冷静地面对冲突,并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意见,与老师共同探讨问题,寻找最佳
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学习师生沟通技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
它不仅提高了我与老
师之间的沟通效果,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我相信这
些技巧也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带给我更多的收获。
孩子,你很重要!
很喜欢现戴尔·卡耐基的一句话---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的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
读完《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我只想说:孩子你很重要!
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是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而有效沟通往往失败在孩子拒绝和老师交流上。
要想实现和孩子的有效沟通教师必须要让孩子知道他很重要,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重要的孩子好。
首先,对学生要充满期待。
只有教师真正关爱自己的学生,给予他们希望,学生才会有所进步的。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通过特定的行为方式,将各种期待的意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期待并在这种期待中不断进取,最终达到与教师的期待相一致的效果。
第二,在沟通中保持倾听状态想了解学生和学生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要倾听学生。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与学生交流时,教师以一种“倾听”的状态去对待,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发言的尊重,让孩子知道自己很重要,老师为了自己在努力。
第三,适当的赞美学生。
一直很喜欢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
”在和学生的沟通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适度的给予学生赞美,要注意
的是这种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还要防止助长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最好采用“表扬+批评+表扬”的方式。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个性的现代青少年,教师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认同并接受我们的教育。
(师生沟通的技巧)读后感_读后感《师生沟通技巧》读后感原创:杨丽红师生沟通桥梁,需要用智慧来搭建感谢徐文祥老师为杏坛网研社读友们推荐《师生沟通技巧》一书!阅读此书,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效沟通方法,学到了需要格外关注细节,还让我有一点点小小成就感,我在书中看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学生友好沟通场面。
问问自己:自己工作能对学生成长造成什么样影响。
我们工作,需要面对是个性鲜活青春少年,他们不是商品,离开了流水线就基本上与厂家脱离了关系。
学生一辈子成长,或多或少都会有老师教育痕迹。
比如我家女儿,她上小学时候,放学站路队出校门,除学校有特殊事情外,他们班永远是第一名到达指定地点,而且是排得整整齐齐队伍,包括他们班教室被调整到四楼,也不例外,因为他们王鹏老师是一位特别干脆利落好老师,做事情从不拖泥带水,安排任务那是直奔主题,班干部也有教师影子,全班同学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地唱着歌就到指定场地了。
后来,我孩子上了初中,她做事情依然比较麻利,讲究效率,我想:这一定是和王老师教育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我孩子买服装基本上都是运动服,因为王老师教他们小学时候,曾经说过:”穿运动服学生最青春,最美丽,我最喜欢孩子们上学时候穿运动服了。
”可以想见,孩子对于他们喜欢老师,那可是什么话都能够记在心间。
所以,即使已经任教将近23年了,我依然特备注意自己运行举止,包括对学生评价,更多一些方向性引领。
比如说,对学生抱以期望并相信他们能力。
我记得,以前教过一名学生叫王璐琪,当时我们全班师生在阅读《中学生阅读》一书时候,看到有一篇署名”王璐琪”文章,大家都问:”王璐琪,这是你文章吧?写得可真好!”可是王璐琪却羞涩地说:”这不是我文章,我没有投过稿。
”为什么大家要询问是不是王璐琪文章?因为她作文一直写得很是漂亮。
我及时对孩子鼓励:”相信有一天,你文章一定会变成铅字,让更多人感受到你文章魅力,让大家仰视你文采。
”我愿意相信,璐琪同学不会辜负我们期望,因为她有这个实力。
2024年学习《师生心理沟通的方法》心得体会在____年学习《师生心理沟通的方法》这门课程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这门课程不仅为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还让我明白了沟通对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总结了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这门课程教会了我在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时的重要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这是实现心理沟通的基础。
课程中强调了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
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
作为学生,他们也要尊重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规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
只有建立起这种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沟通。
其次,课程中介绍的各种心理沟通技巧对我来说都非常实用。
比如,课程中强调了积极倾听的重要性。
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感受。
通过积极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起更深入的连接。
此外,课程还介绍了合适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方式,以及适时的反馈和鼓励方法,帮助我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实践中,我渐渐体会到了心理沟通对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在过去,我常常只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但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个情感受到关怀和支持的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更有动力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开始更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并提供帮助。
通过这种关怀和支持,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此外,这门课程还让我认识到了师生心理沟通对于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教书育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孩子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一、沟通要有全面的素质教育观由于环境、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幼儿的爱好、特长与发展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因人而异寻求最适合幼儿接受的教育方法。
教师只有在这种最适合幼儿接受的教育活动中才能发现和培养幼儿的个性特长,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和文明习惯。
从幼儿的个性出发,与幼儿探讨社会和人生的问题,帮助幼儿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启迪幼儿的智慧潜能,引导和规范幼儿的文明行为,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正确、全面、客观地教育幼儿,使幼儿全面地健康发展。
二、沟通要有责任心和爱心因为爱的教育能使幼儿学会爱。
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是酿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基础。
教师要有对教育的挚爱、对幼儿园的热爱、对幼儿的关爱,才能培养出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对教师的敬爱、对学习的酷爱。
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关爱、鼓励,能促其自信;教师对幼儿的理解、沟通,能促其自尊;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爱心,能在幼儿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引导和驱动幼儿健康地成长。
幼儿的思想、个性、行为、能力等各方面都在发展成长之中,一切都还没有成型、没有定性。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发展规律,以服务型的班级管理,以互动型的教学方式,以互助型的师生关系和变向型的评价幼儿;坚持教育从实,感化从真,管理从严,处理从度的原则,真诚地善待幼儿,强化人性化管理。
三、要做到理解和尊重幼儿现在幼儿的自尊心很强,逆反心理也强,害怕吃苦,害怕困难。
作为老师我们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背后,都有一个丰富精彩的长篇故事,只有用心品读,才能更加有效地施教,引领孩子走向本该属于他们的朝气蓬勃和美好未来。
《师生沟通的艺术》书中所说:“成功的沟通就像是我们的双手在击掌1用爱解开心灵的枷锁,用心沟通出成长的康庄大道,让我们用提升教育思维的方式提升教育品质,用良好的教育思帮助孩子们赢得更为光明的未来!。
学习《师生心理沟通的方法》心得体会师生心理沟通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近期,我读了一本关于师生心理沟通方法的书籍,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书籍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倾听是我们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学生们有很多的话要说,他们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与需求。
而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感受,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通过倾听,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关系,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成长。
其次,书中提到了表达的艺术。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是双向的,我们作为教师需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的意图和期望。
在表达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清晰和准确,简洁明了地传递我们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非语言表达,例如眼神、姿态和手势等,这些都会对师生之间的沟通产生影响。
通过良好的表达,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在师生心理沟通中,书中还提到了共情技巧的重要性。
共情是指在沟通中能够理解并体会对方的情感状态和体验,从而能够更好地与对方建立情感联系。
对于教师来说,共情意味着能够关注和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针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能够与他们一起体验并分享他们的情感,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共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使教育更加温暖和有意义。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积极的心理激励方法。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时,可以通过积极的激励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和赞美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设定目标、给予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成长和进步的喜悦。
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第一篇: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读了《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师生之间要建立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相互理解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沟通艺术。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沟通可以从自我介绍开始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你,愿意亲近你,向你敞开心怀,除了平时你的一言一行要留给学生好印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介绍自己。
介绍自己时可以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谈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也可以谈自己的喜怒哀乐,谈自己学生时代的故事……学生了解了你,就会欣赏你的好,即使你有错,也能谅解你,或找你沟通,不会把小误会积成大疙瘩。
二、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对于新生,我会问问他们的兴趣与爱好, 有什么新的打算,能不能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要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
教师要尽快认识班上的学生,因为有的学生你认识但不一定喊得出名字,甚至有时还会混淆,这就容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重视他们。
相反如果你很快认得他们,他们会很开心,觉得老师比较重视他们。
爱是互相的,没有爱就谈不上沟通。
只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能以心换心,用真诚换真心,那么教师的一切沟通行为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语言的幽默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正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所说,幽默经常被高明的教师用来批评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这种批评的特点是点而不破,既可以解决问题,又不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虽然学生犯错时,教师很生气,但批评也要注意方法,如书中介绍的六步进阶法,较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在这种方法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加以辅助,而不是武断地加以批评,要求其改正。
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切不可否定学生,也不可对学生进行讽刺,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我们知道,教学中最难的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地学习,而教师的幽默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使学生思考更认真,比教师单调的讲解要有效得多。
《师生沟通的技巧》学习心得体会听了催建华老师关于《师生沟通的技巧》讲座报告后,我获益良多,感慨万千。
我觉得自己在师生沟通问题上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以下就是自己的一些肤浅的心得体会。
一、有效表达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何呈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语言是师生交往、沟通的工具,"说什么"和"怎么说"同样值得关注,而后者前者更不容易。
这里,我们可以简单描述一下教师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幽默:一些调查表明,在学生所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的特征中,幽默是一直名列前茅的。
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是一个人人格特征中的积极因素。
委婉:在向学生表达一些否定性意见时,采用使用"吗、吧、嘛"等语气词和以问代答等方式,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进而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
含蓄: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达得太明确,教师就可以是用含蓄的表达方式,或曲表观点,或暗示批评。
其他的表达技巧还有恰当应用反语、信息适度模糊、有意识的沉默等。
在这里想特别强调的还有运用肢体语言和发布"我向信息"。
肢体语言:科学研究表明,人们所接收到的外界信息70%80%来自于视觉信息,所谓的"言传身教",已经说明教师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有意无意地不断发布的信息,对与师生交往的重要性了。
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方面的能力较弱,尤其是高中教师,更讲究口头表达的质量,而忽略了肢体语言的有效性。
其实,所谓的肢体语言并非教师想象中的夸张的面部表情,手舞足蹈的动作,有效的肢体语言包括身体姿势,眼神接触、面部表情、手势与身体的接近等等。
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就足以表达一种联系,就如同说:"我关心并支持你"。
有时教师可用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手势简单的招手或肢体的适当接触(如击掌、轻拍肩膀等)来补充口语信息。
《师生沟通的技巧》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英文回答: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 "The Techniques of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I have gained some valuableinsights into the effective way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ctive listening, empathy, and clear articulation in fostering a positive and productive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or me is the emphasis on active listening. It's crucial for teachers to truly listen to their students, not just hear them. By actively listening, teach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students' concerns, needs, and perspectives. For example, when a student comes to me with a problem, instead of immediately offering a solution, I now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tolisten attentively and acknowledge their feelings. This simple change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way Icommunicate with my students.Furthermore, the article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mpathy in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Empathizing with students can help build trust and rapport, and create a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instance, if a student is struggling with a particular subject, I now try to put myself in their shoes and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they are facing. This has allowed me to provide more personalized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to my students.In addi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lear articulation in communication. Using simple and concise language, and avoiding jargon, can help ensure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ssage being conveyed. I have implemented this by using clear and straightforward language in my instructions and explanations, which has led to better comprehension and engagement from my students.Overall, the techniques outlined in the article have been incredibly helpful in improving my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I have seen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lassroomdynamics and the overall learning experience. I will continue to apply these techniques and further refine my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better support my students.中文回答:阅读了《师生沟通的技巧》这篇文章之后,我对于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有了一些宝贵的见解。
2024年学习《师生心理沟通的方法》心得体会范文《师生心理沟通的方法》是我在2024年学习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一系列有效的沟通方法。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师生心理沟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离不开与他人进行沟通。
而在师生关系中,有效的心理沟通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师生心理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和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而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心理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困扰和建议,从而更好地获得帮助和指导。
因此,学习《师生心理沟通的方法》对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师生心理沟通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明确了师生沟通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倾听、理解和关心。
只有建立在这些基本原则之上的沟通,才能让师生之间真正地产生共鸣和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积极倾听、提问技巧和平等对话。
这些技巧在实际的师生交流中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再次,师生心理沟通需要关注情感共鸣。
在师生关系中,情感的交流和共鸣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表达情感、感受学生情感和处理负面情绪等技巧。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时,情感共鸣就会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紧密和融洽。
最后,师生心理沟通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实践。
虽然课程学习中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但要真正应用到实际中,仍需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
因此,我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不断地运用和完善师生心理沟通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之,《师生心理沟通的方法》是一门非常有益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师生心理沟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师生沟通的艺术的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师生沟通的艺术的心得师生沟通的艺术的心得(精选6篇)师生沟通的艺术的心得篇1读了《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收获很大,感慨良多。
读《师生沟通艺术》有感读《师生沟通艺术》有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师生沟通艺术》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师生间要建立良好沟通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二是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三是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教师必须先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进而用同样的思想去理解学生。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不断向他人求教,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改善与学生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要采用“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你向信息”。
用“我向信息”让孩子明白,他给老师带来的困扰。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在处理问题时让孩子知道老师是一心一意为他考虑,并且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
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同理心,我们的沟通才会更有成效。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
我们不要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
对待后进生,对待班级上个性突出,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往往开始时充满激情,信誓旦旦要改变他们,但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们的耐心全无,激情消退,心灰意冷,剩下的就只有冷漠、埋怨和厌烦的'话语,根本谈不上尊重。
我想今后应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我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学着去爱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读《师生沟通技巧》有感读《师生沟通技巧》有感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
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序来决定的。
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这样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75%要靠他的沟通技巧。
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遵守这个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除了使用精练、准确、科学的教学语言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沟通技巧,这样往往能达到神奇的效果。
今年暑假我阅读美国海穆.基诺特博士的《师生沟通技巧》一书后感慨良多,懂得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优秀班主任需要真正掌握以下沟通技巧:1、关怀、理解与尊重:优秀老师的必备特质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从实际上做到关怀、理解与尊重。
如果仅仅只是从理论上了解学生的需要,对于要走出愁云惨雾的课堂危机的教师而言,犹如有百元大钞却无法兑付公车费,无济于事。
在繁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充满教育智慧的心理“硬币”。
虽然“硬币”的大小可能有别,但它们却蕴含着共同的特征:“关怀”而非“冷漠”;“理解”而非“说教”;“尊重”而非“霸道”。
2、论事而非评论品性: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就事论事,而不针对个人的个性和品格”是有效沟通的首要原则。
教师的工作是治疗,而不是伤害。
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处理学生的事情要把握住度:就事论事,不要由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就给一个学生定性。
这样会给他们留下阴影,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很强的副作用。
3、欣赏而非评判:赞美学生的技巧学生品性的评判,学生容易因这种评判会滋生依赖或不安,甚至失去尝试的勇气。
赞美学生也是有技巧的,并不是所有的赞美都具有积极意义,只有欣赏式的赞美才具有建设性。
欣赏式赞美是描述性的,只是赞扬学生的努力、工作和成果,学生在这种真实的被欣赏中获得积极性的自我结论,它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形象。
学习《师生沟通艺术》心得范文在学习《师生沟通艺术》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师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还深刻领悟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也有了一些实践。
首先,我认识到师生沟通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沟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当老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教知识,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而缺乏有效沟通的课堂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其次,我了解到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一门艺术。
在教育场景中,沟通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而是需要借助言语和非言语方式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同时还需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和策略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行为。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倾听和反馈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表达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些沟通技巧和策略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和提升。
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一些师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首先,我意识到倾听是师生沟通的基础。
在课堂上,我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并且通过肢体语言和注视的方式表达出我在倾听他们说话的过程中的专注和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们更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且更有信心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我尝试运用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备课过程中,我会提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在课堂上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同时,这样的提问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和表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此外,我还在课堂上注重表达肯定和鼓励的态度。
无论是在学生的发言中还是在批改作业中,我都会采用积极的语言和表情来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读《师生沟通技巧》有感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
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序来决定的。
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这样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75%要靠他的沟通技巧。
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遵守这个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除了使用精练、准确、科学的教学语言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沟通技巧,这样往往能达到神奇的效果。
今年暑假我阅读美国海穆.基诺特博士的《师生沟通技巧》一书后感慨良多,懂得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优秀班主任需要真正掌握以下沟通技巧:
1、关怀、理解与尊重:优秀老师的必备特质
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从实际上做到关怀、理解与尊重。
如果仅仅只是从理论上了解学生的需要,对于要走出愁云惨雾的课堂危机的教师而言,犹如有百元大钞却无法兑付公车费,无济于事。
在繁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充满教育智慧的心理“硬币”。
虽然“硬币”的大小可能有别,但它们却蕴含着共同的特征:“关怀”而非“冷漠”;“理解”而非“说教”;“尊重”而非“霸道”。
2、论事而非评论品性: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
“就事论事,而不针对个人的个性和品格”是有效沟通的首要原则。
教师的工作是治疗,而不是伤害。
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处理学生的事情要把握住度:就事论事,不要由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就给一个学生定性。
这样会给他们留下阴影,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很强的副作用。
3、欣赏而非评判:赞美学生的技巧
学生品性的评判,学生容易因这种评判会滋生依赖或不安,甚至失去尝试的勇气。
赞美学生也是有技巧的,并不是所有的赞美都具有积极意义,只有欣赏式的赞美才具有建设性。
欣赏式赞美是描述性的,只是赞扬学生的努力、工作和成果,学生在这种真实的被欣赏中获得积极性的自我结论,它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形象。
4、诱导与启发:沟通的力量之源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学生唤醒,而唤醒的方式是诱导而非羞辱:去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鼓励学生尝试;重视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使用具体的描述式的言论而避免评判学生品性与智力的言论;尊重学生的感觉而不是评判学生感觉的对错。
虽然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每扇门,也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唤醒所有学生,但无论如何,教师的力量通过传递感情、改变心情、启发见解、撒播尊重等诱导方式而体现。
回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有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
可是结果怎样呢?曾经看过一个调查:问教师是否爱学生,几乎所有教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再问学生是否感到老师爱他们,大部分的回答却是否定的。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这个调查带给我们很大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爱学生会感觉不到?为什么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却化为乌有?
客观地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
他们生活环境复杂,思想的成熟,他们对爱的解读,对爱的感悟,跟我们的以往的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不同于我们成人。
我们教师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我们讲述的都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和教师对我们说过的。
我们在重复着这些言语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接受,是否采纳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观点。
我们自己也会有很多感悟,同样的意思在不同语言表达时,听者会有明显不同的感受。
在师生交往中,我们常常冠于“说教式、命令式”的师生对话于“严格、关
心”的大帽子下,还自认为是对学生的关心、尽责任。
对照着这本书,我心中真感到惭愧万分,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啊!
学生与教师之间疏远、冷淡,甚至敌对的关系,正是源自于师生言语的沟通。
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技巧。
培养有人性的人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优秀老师和不称职老师都可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然而性质则迥然相异:优秀的老师以松开捆绑学生心灵之线、斩断紧绕学生心扉之绳而让学生永远感激钦佩,而不称职老师则可能因紧锁学生心灵之门、摧毁他们对未来人生的信心而让学生怨恨终身。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确实需要掌握师生沟通技巧,让学生对我们永远充满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