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Flash制作摩擦力演示课件的方法与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67.77 KB
- 文档页数:7
Flash ActionScript编程制作物理课件实例教程(内部资料)山东大学宋洪晓2007年4月目录写给自己的话 (3)第一课细节决定品质——F l a s h动画制作中的绘图技巧拾遗 (4)第二课A c t i o n S c r i p t基础 (10)第三课第一个A c t i o n S c r i p t编程动画 (18)第四课数值计算与编程动画实例 (24)第五课变量的调整与动态复制 (32)第六课流程控制——分支语句 (38)第七课流程控制——循环 (44)第八课A c t i o n S c r i p t语法概述 (50)第九课常用函数及对象实例 (62)第十课从构思到制作——完整课件制作实例 (71)附录1:参考书目 (74)附录2:常见字体变化形式 (75)附录3:关于字体符号的规定 (76)附录4:有关物理量和符号的国家标准 (79)【写给自己的话】(利用Flash ActionScript制作物理课件第一版前言)很久以来就想把在张老师的网络课程《物理学》项目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做的一些有益的探索整理成文字,以纪念那一段逝去的时光和告慰那一番付出的心血。
但是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未曾动笔。
这个寒假,在女友的催促和鼓励下,终于坐在电脑前面开始了挤牙膏的过程。
回想起自己学习Flash和跟随何希庆老师、张承琚老师一步步摸索如何利用Flash制作物理课件以及与王宁、汤茂建等同学一起学习、探讨Flash技术的过程,真的是感慨万千。
99年初的那个寒假第一次看关于Flash的入门书;99年暑假开始在物理学院网站里使用Flash制作网站徽标;2000年9月去北京参加《新世纪网络课程》的立项申请;2001年暑假在四楼多媒体教室加班制作;2002年底网络课程项目基本完成……直到现在,还能记得第一次见到国外使用AttachMovie复制元件的动画,兴奋地探索源文件的情景;还能记得为了三维坐标转换,四处搜索数学公式,抓住张旭逼他计算结果的情景;还能记得用asv拆解了台湾王建忍先生的“颜色的叠加”课件,在火车上抱着打印的代码凝思苦想的情景;还能记得绘制曲线时为了解决旋转线段的长度和粗细,在实验室通宵苦苦调试的情景;还能记得暑假里项目组的同学们加班制作课件时,一手拿着盒饭,一手拿着鼠标的情景……现在,网络课程《物理学》、《物理学(第二版)电子教案》已经被高教出版社出版,原来项目组的同学、朋友们也陆续毕业,各奔东西。
Flash CS3 入门摩擦力本课件将制作滚动摩擦力的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测力计的绘制,补间动画中各元件的位置关系,尤其是指针、测力计、不规则形状以及用力指数的位置,使其动画同步进行。
练习要点●线条工具●颜料桶工具●对象联合命令●逐帧动画●运动引导层●创建补间动画练习过程(1)打开课件模板。
在“背景”图层第320帧处按F5快捷键,插入关键帧。
参考“练习09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制作“引言”以及“内容”元件的动画,如图所示。
(2)按Ctrl+F8快捷键,打开【创建新元件】对话框,在【名称】中输入“木板”,【类型】选择【图形】,单击【确定】按钮,进入该元件工作区。
选择【矩形工具】,禁用【对象绘制】功能,设置【笔触颜色】和【填充颜色】,绘制如图所示矩形。
选择【任意变形工具】将矩形制作为平行四边形。
绘制形状(3)选择【线条工具】,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绘制其他侧面。
设置【填充颜色】为绿色(#00FF00)选择【颜料桶工具】对侧面进行填充。
如图所示。
(4)选择【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字体为【黑体】、【大小】为12、【颜色】为蓝色(#0000FF ),输入“木板”,如图所示。
(5)返回场景。
新建“铁块”图形元件。
使用【矩形工具】,设置【笔触颜色】为黑色,【笔触高度】为1.5,按Shift+F9快捷键,打开【颜色】对话框,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线性】,参考以上步骤,绘制如图所示的渐变立方体。
(6)选择【线条工具】,设置【笔触颜色】为红色(#FF0000),禁用【填充颜色】,绘制如图所示小钩,在绘制过程中用户可以结合【椭圆工具】,绘制圆形并删除部分线条。
在使用【颜料桶工具】对侧面进行填充时,选择工具箱底部的【封闭小空隙】按钮,便于填充。
进行填充 设置字体样式设置线性渐变样式设置线性渐变样式(7)选择【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字体为【黑体】、【大小】为12、【颜色】为红色(#FF0000),输入“铁块”,如图所示。
摩擦力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探究、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来完成学习目标。
滑动摩擦力测量的设计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学生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上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
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
本节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感知摩擦力的概念和方向,能够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3)了解增大或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决有关摩擦力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2)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交流合作精神。
四、教材的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实验数据表格设计。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验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本节教学目标。
六、教学流程通过体验摩擦力存在、归纳摩擦力定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和反馈练习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请两位学生上台进行捉泥鳅比赛,以一段轻松可爱的《捉泥鳅》音乐为游戏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