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品牌营销策划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宁品牌营销策划方案

篇一:李宁品牌策划书

目录

一、策划的目的 (3)

二、当前营销环境状况分析 (3)

当前市场状况和市场前景分析 (3)

1、品牌在现实市场中的表现 (3)

2、市场成长状况 (4)

3、品牌目前的知名度、影响

力 (5)

4、消费者的接受性 (5)

品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6)

1、宏观环境因素 (6)

2、微观环境因素 (7)

三、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8)

针对产品品牌目前营销现状进行问题分析 (8)

针对品牌品牌特点分析优劣势 (9)

四、品牌营销目标 (9)

五、品牌营销战略 (9)

(一)品牌定位 (9)

(二)品牌设

1、名称设计 (10)

2、标志设计 (10)

(三)品牌个性 (10)

(四)品牌形象 (10)

1、品牌形象的概述 (10)

2、品牌形象的构成 (10)

3、品牌形象的塑造 (10)

(五)品牌传播 (11)

1. 广告传播 (11)

2.公关传播 (11)

3. 销售促进传

4. 人际传播 (12)

前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更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创造了良好发展的契机。十八大要求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各类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迅速增强,运动服装、运动鞋帽、运动食品和运动饮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取得长足发展。然而作为李宁这样新兴的民族品牌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李宁不仅受到阿迪达斯、耐克等洋品牌的打压,还要与李宁这样的国内品牌竞争,并且不时存在着被一些三线品牌蚕食市场份额的可能。较其他国内品牌,李宁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但是由

2010年以来,市场销售额逐年降低,品牌认知度下降,与其他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无论在策略的选择还是在应用上都稍显稚嫩。在激烈而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李宁公司还需通过改进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品牌形象来改变目前的窘境。为此,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策略实现品牌的重塑,提升新老顾客对李宁的品牌形象,提高销售业绩。

策划的目的

使李宁品牌成为中国体育品牌的领跑者,推动中国体育及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稳固江山,扩展领土。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业绩,增加企业连锁店数量,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打造李宁品牌效应,提升李宁品牌的品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当前市场状况和市场前景分析

1、品牌在现实市场中的表现

总体来说,2008年以前,李宁的国际化一直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相对平稳

地行进着,在公司内部实行人才的国际化,而对外则在推行品牌的国际化。但2008年以后,李宁的前进的步伐却突然失去了节奏,不知所措。整个2009年,李宁新增店铺1004间,达到7249间。凭借奥运的余威,李宁84亿元的销售额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国内体育市场的第2名,距离耐克只有一步之遥。公司高层曾将2010年的销售目标定为突破100亿元。与此同时,身为阿迪,耐克在中国的最主要代理商的百丽却在关闭店铺,收缩业务。这无疑是中国体育市场其实已经出现了衰退的信号。遗憾的是李宁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是依旧在奥运和民族的热情中前进。2010年,李宁公司决定重塑品牌,加快其国际化步伐。这次的品牌重塑也是为了解决李宁消费群体老龄化的问题。李宁公司在2006~2007年的市场调研显示,超过50%的消费者年龄在35岁~40岁之间,这与公司的期望严重不符。一个典型案例是,虽然李宁早在2002年就喊出了“一

切皆有可能”的口号,但是阿迪达斯2004年提出“没有什么不可能”之后,李宁却就此蒙上了“抄袭”的冤屈,时至今日,大部分年轻消费者都还一厢情愿地认为李宁山寨了阿迪达斯的创意。这样的切肤之痛无疑进一步坚定了李宁公司寻求国际化的决心。为了吸引年轻人,李宁公司将之前的标语更换为“90后李宁”,而这只是开始。今天,几乎所有人在复盘李宁动荡根源的时候,都会将矛头指向2010年换标时“90后”的提法,似乎这是李宁品牌重塑失败的罪魁祸首,然而这并不是问题的本质。实际上,即便没有“90后”的提法,李宁的品牌重塑也注定不会取得预期的成功。李宁的国际化思路是:先品牌国际化,然后市场国际化,无疑,这只是李宁公司的一厢情愿。为了争取年轻消费群体,公司聘用了来自台湾的CMO方世伟,但是拥有国际化背景的他对大陆的文化元素的把握是错误的,最终在执行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对于国际化进程,公司高层本来

的构想是2009年~2013年是李宁国际化的准备阶段,2013年后要全面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为了赶上这一时间表,李宁公司放弃了在篮球上与耐克“死磕”到底,转而将羽毛球作为公司的战

略发展方向,这明显暴露出决策层急于求成的心态。而为了实现对于主流运动项目的覆盖,李宁“东拼西凑”了一支肤色各异的国际化代言人团队。2010年3月,李宁签约了“标枪王子”托希尔德森,即便是体育迷也很难知道他究竟是何许人也。10月份,李宁又莫名其妙地签下了已经过气许久的前百米飞人鲍威尔,此时的短跑赛场早已是“闪电”博尔特的天下。李宁的广告里的确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面孔,然而品牌的影响力却在走下坡路。多年来的战略摇摆不仅消耗了公司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也埋下了众多的隐患,此时的李宁公司实际上已经有些不堪重负,而激进的品牌重塑最终成为了压垮李宁的最后一根稻草。2010年年底举行的2011年二季度订

货上,李宁的服装产品和鞋产品平均零售价格均上涨超过8%,但订货数量却分别下降超过7%和8%,订单总值计算折扣后较2009年同期下降约6%。李宁品牌价值的提升不足以支撑其产品价格的提升,这其实已经是在宣告李宁的品牌重塑失败。透过惨淡的表象,我们可以看到李宁公司内部治理的混乱。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关闭门店的数量就达到了410家。为了消化库存,李宁频频推出特卖商品,甚至新品一上市就大打折扣,但即使是这样,李宁的门市店里仍然门可罗雀。评论员林耘认为,李宁业绩持续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李宁本人现在的影响力大不如从前了,当李宁孤注一掷往中高端走的时候,底下留出来了一些空间,但这些空间被他原来的代工厂替代了;当他再往上走的时候,又遇到来自国外的强势品牌,所以他被夹在了中间,高不成低不就。

2、市场成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