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品种与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221.00 KB
- 文档页数:36
罗非鱼的品种及分类1 福寿鱼福寿鱼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78年7月,把自泰国引进的尼罗罗非鱼作为父本,莫桑比克罗非鱼为母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
福寿鱼体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呈灰绿色。
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主要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养殖。
食性同亲本,对饲料质量要求不高。
以少量的精饲料配多量的粗饲料,就能满足要求,还能摄食池塘底部和水中残饲碎屑,是池塘的“清洁工”消化功能较强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比罗非鱼生长快,但又比奥利亚罗非鱼慢,目前已经较少养殖。
2 莫桑比克罗非鱼生活习性和分布地区莫桑比克罗非鱼,五十年代称为越南鱼。
人们现在将罗非鱼统称为非洲鲫鱼,有的地方称之为丽鲷。
该鱼属于丽鱼科罗非鱼属。
原产地在非洲的莫桑比克,自1956、1957年分别由泰国和越南引人我国广东省进行试养。
罗非鱼属有100多种,我国目前也有不少种,这里仅介绍我国最早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
该鱼已在我国安家落户,其资源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区,主要作为养殖鱼。
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省的一些水库因为温高水暖可以终年养殖。
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和雄性尼罗罗非鱼杂交的子一代——福寿鱼,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是池塘养殖增产增收鱼种。
福寿鱼已经逐步代替亲本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反映了该鱼养殖资源的变化趋势。
莫桑比克罗非鱼属暖水性的热带鱼。
生存的临界温度上限40度对其分解代谢受到影响,42度时则为致死上限温度。
下限l3度时生长极差,l0度时则停止生长,8度时为致死的下限温度。
它又是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很大。
它既能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含盐量占35%一40%的咸水中生活,但其繁殖会受到影响。
其最适合的盐度是8.5%到17%。
它一般栖息于底层,有时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
在阳光充足水温升高的情况下,也常游到水的表层。
当遇到声响时,就潜入水底的软泥中,静止不动。
莫桑比克罗非鱼属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天然饵料有浮游植物、丝状藻类、浮萍、芜萍(瓢莎)、底栖藻类和泥中有机质以及昆虫幼虫、水蚯蚓等。
红罗非鱼主要品种及养殖要点红罗非鱼,又称红鲷、彩虹鲷,因其体色红,型似真烟,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
以色列、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红罗非鱼的养殖。
我国大陆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1973年,1981年从台湾重新引入红罗非鱼并进行了选育和养殖推广。
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部门引进和选育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推动了红罗非鱼养殖,现红罗非鱼已成为沿海和内陆水域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要对象。
一、生物学特性体型、体色: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一杂交变异种,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其杂合性不同。
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红、橘黄等,其后代或分离出黑色;体型有尼罗罗非鱼型、奥尼鱼型、莫桑比克鱼型等。
生活习性: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窒息点较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盐度0-30‰生活。
适温范围15℃-38℃,致死温度最低7℃,最高42℃。
食性为杂食偏植物性,天然条件下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附着藻类。
寡毛类、有机碎片等。
人工投饲可直接用豆饼、花生饼、黄粉、米糠、玉米粉、鱼粉、配合饲料等。
红罗非鱼生长快,个体大,当年苗种可长至150-750g。
鱼苗经100-120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因品系不同有所差异,如星洲红鱼和彩虹烟初次成熟个体300-400g,属多次产卵类型,成鱼每年产仔约300-2000尾。
二、红罗非鱼主要养殖品种根据选育者品系来源和选育技术不同,国内红罗非鱼养殖品种主要有:l、红尼罗鱼:该鱼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橘红或橘黄,经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后背高、体厚、生长较快,红色率达75%以上,当年个体生长为175-25Og,大者470g。
红尼罗鱼虽长速稍慢,但抗逆性强,病害少。
2、花鲷:从台湾引入,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有大红、橙红、橘红、红黑相间、灰色等,体色变异大,但生长较红尼罗鱼快,个体大,20世纪90年代初曾吸引生产者养殖,并被一些制种单位引进作为进一步选育的原种,但花鲷后代体色分离率高,需进行提纯选育。
CHONGQING FISHERIES水产新品种推荐----罗非鱼”壮罗[号”薛洋1,王海波2(1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渝北401121;2重庆市潼南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重庆潼南402660)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8育种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适宜区域:重庆、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1品种概况1.1育种过程该品种是以2003年从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引进的吉富罗非鱼后代群体中挑选出的10000尾个体为基础群体,以抗病性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普通吉富罗非鱼相比,抗无乳链球菌侵染能力平均提高25.6%,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9.2%,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2.1%。
1.2品种特性1.2.1品种生物学特性罗非鱼“壮罗1号”头部平直或稍隆起,体高侧扁,体披栉鳞,侧线断折,呈不连续的两行,尾鳍末端为钝圆形,不分叉。
身体两侧有与体轴垂直的黑点斑带9条。
背鳍、臀鳍及尾鳍上均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背鳍及臀鳍呈斜向排列,尾鳍上的条纹呈线状垂直排列。
性成熟雄鱼的尾鳍、臀鳍及背鳍边缘呈淡红色。
1.2.2优良性状(1)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罗非鱼牡罗1号航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比普通吉富罗非鱼强,养殖成活率比普通吉富罗非鱼高15.2-21.4%。
(2)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罗非鱼“壮罗1号”的生长速度比普通吉富罗非鱼快9.1-15.1%o(3)养殖成鱼规格均匀,个体间体重的变异系数低于10%,体色鲜亮,且具有较强的耐运緘力。
1.2.3中试It况2016-2018年在我国的广西、海南以及云南等罗非鱼主产区进行了罗非鱼“壮罗1号”中试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为主,用普通吉富罗非鱼作为对照。
结果显示,罗非鱼“壮罗1号”的养殖成活率比普通吉富罗非鱼高18.5-21.4%,生长速度比普通吉富罗非鱼快9.1-18.23%,明显表现出养殖成活率高和生r49/MAJOR VARIETIES AND MAJOR PRODUCTIVE TECHNIQUE长快的优势。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人工繁殖(一)罗非鱼的养殖种类目前世界上养殖的罗非鱼有15种之多,我国养殖的主要是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等种类。
1.莫桑比克罗非鱼:最大体重可达600-700克,商品规格要求100-250克,它比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的个体小,生长也较慢。
在非生殖季节体色呈深灰色,幼鱼时期体侧有6-7条黑色纵纹带,随着鱼体长大,纵纹带逐渐变得不明显;在繁殖期,雄鱼体呈黑绿色,背鳍、臀鳍和尾鳍边缘有明显的红色,雌鱼体呈灰黄色,幼鱼时期体侧有6-7条黑色纵纹带,随鱼体长大逐渐不明显。
2.尼罗罗非鱼:它比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个体大,在原产地最大体重可达5.5千克,生长快,放养12厘米大的鱼种,饲养一周年可达700克。
体呈黄棕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0条黑色纵纹带,背鳍的边缘为黑色,雄鱼的臀鳍和尾鳍的边缘终生有明显的微红色,尾鳍上终生有8-10条垂直的黑色条纹。
3.福寿鱼是雌尼罗罗非鱼和雄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产生的后代。
形态上与尼罗罗非鱼相似,体色一般呈黑绿色,孵化后100-150天成熟开始繁殖,以浮游植物和小的碎屑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生产性能好,体重可超过母本1倍,比父本大20%,大的个体能长到1-2千克,在300克以内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故在150-200克就可陆续起捕上市。
(二)罗非鱼的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时,可在春天水温上升到20℃左右时,将越冬亲鱼移到室外繁殖池。
繁殖池面积宜用1―2亩,水深1.5米,因罗非鱼有打窝繁殖的习性,所以用于繁殖池的池底应是壤土或沙壤土。
用于繁殖的亲鱼应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的鱼,亲鱼的规格应为150―450克;亩放亲鱼300―400尾;雌雄亲鱼的比例为2:1―3:1。
罗非鱼具有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和在口中孵化的特点它。
对繁殖条件的要求不严,一般小面积的静水池塘都能繁殖,在长江流域,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福寿鱼,产出后3―4个月就能性成熟,经过越冬后的鱼种,在1―2个月内就可繁殖产卵。
/ 2021年第4期92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罗非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骨刺少,是公认的高品质鱼,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
我国养殖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对世界罗非鱼的供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罗非鱼产业现已形成了集遗传育种、种苗生产、成鱼养殖、饲料、加工、运销以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和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由于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且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5%~50%,在养殖生产中雌、雄鱼混养易使成鱼规格不整齐,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单性(雄性)养殖,可极大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鱼的规格。
目前罗非鱼产业已经通过种间杂交和雄性激素诱导两种方法基本实现雄性化的单性养殖。
但种间杂交面临亲本提纯、保种困难和出苗率低的问题,而雄性激素对人体和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已经通过品种审定的不需要雄性激素处理的罗非鱼新品种“尼罗罗非鱼‘鹭雄1号’(GS-04-001-2012)”,由于超雄亲本制种技术操作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制种周期长,不利于品种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因此,培育超雄亲本制种保种简单,自然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的罗非鱼新品种,对于推动罗非鱼产业的绿色可持罗非鱼“粤闽1号”图1 罗非鱼“粤闽1号”选育技术路线率为5%的方法进行筛选。
(三)品种特性和中试情况1.品种特性(1)形态特征罗非鱼“粤闽1号”(图3)体高,侧扁,头小、背高、体厚,头部稍隆起,体披栉鳞。
侧线断折,呈不连续的两行。
尾鳍末端为钝圆形,不分叉。
成鱼身体两面侧有与体轴垂直的黑带9条。
背鳍、臀鳍及尾鳍上均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在背鳍、臀鳍上呈斜向排列,尾鳍上的斑点呈线状垂直排列,成鱼在17条以上。
性成熟雄鱼的尾鳍、臀鳍末端呈红色,背鳍边缘黑色。
幼鱼阶段背鳍有一个大而显著的斑点,以后逐渐消失。
对于体长23.7cm~34.6cm,体重560.0g~1605.0g 的个体实测性状比例值:全长/体长1.21±0.02,体长/体高为2.24±0.10,体长/头长为3.31±0.15,体长/尾柄长为8.46±0.92,头长/吻长3.08±0.42,头长/眼径6.02±0.62,头长/眼间距1.87±0.07,尾柄长/尾柄高0.79±0.08。
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技术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大陆,属于热带鱼类,具有生长快、耐低氧、广盐性、食性杂、病害少、肉质好、产量高等优点,为传播最快的世界性鱼类之一。
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鲤鱼。
罗非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丽鱼科、罗非鱼属,该属包括亚种在内超过百种以上。
罗非鱼的繁殖,不需要进行人工催情和流水刺激,只要水温稳定在20℃以上,将成熟的雌雄亲鱼放入同一繁殖池中就能自然繁殖。
在水温稳定在25-29℃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即可繁殖一次鱼苗。
在我国南方地区,罗非鱼一般一年可产苗五至六次,在控温条件下可终年繁殖。
繁殖池条件1、位置繁殖池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能选择在靠近亲鱼冬季越冬的池塘,以减少亲鱼过塘造成的损伤。
2、面积与水位繁殖池面积一般以2-6亩为宜,面积过大不利于收集鱼苗,面积过小,水质难以控制,水温变化也较为明显,亲鱼刚入池时水位控制在1.4-1.5米间。
亲鱼繁殖时,水位应减少到0.8-1.2米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可适当加深到1.2-1.4米。
3、池形与底质池形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好,池边要有浅水滩以利于亲鱼挖窝产苗,池底应平坦或略呈锅形,底质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好。
塘边浅水滩不能有杂草,否则不利于收集鱼苗。
繁殖池清整、消毒亲鱼入池前,必须对繁殖池进行清整消毒,清整时应将池水抽干,捕去杂鱼和清除搪底杂草、杂物,特别是塘底至塘边1.6米内的杂草,并严格检查塘边、塘埂,注排水过滤网是否牢固,最好能让塘底暴晒至龟裂。
在亲鱼入池前10-15天,回水10-20厘米,再用药物进行毒塘,常用的药物有茶粕、漂白粉、生石灰,其中以生石灰和茶粕的效果最好。
茶粕的用量为40-50千克/亩、生石灰为150-200千克/亩、漂白粉为15-20千克/亩(有效氯为30%)。
培育水质消毒数天后,用密眼网拉网,检查池内是否已消毒干净,在确认繁殖池内无其它杂鱼、杂物后,即可回水(进水时进水口一定要用密网过滤,并要经常检查和清洗密网),施放基肥,每亩施放发酵粪肥300-600千克或绿肥500-800千克,把水质控制呈茶绿色或黄绿色为宜(如施放绿肥,应经常翻动,待全部腐烂后将草渣捞起,消毒7-10天后,便可试水放鱼)。
关注I水产新品种丨罗非鱼“壮罗1号”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较强罗非鱼“壮罗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8)是针对罗非鱼养殖业抗病品种紧缺的发展需求,由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以吉富罗非鱼养殖群体为亲本,经连续4个世代选育,培育出的抗无乳链球菌病感染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的新品种。
据悉,在同等养殖条件下,“壮罗1号”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比普通吉富罗非鱼强,养殖成活率比普通吉富罗非鱼高15.2%~21.4%,生长速度快9.1%~15.1%,且养殖成鱼规格均匀,个体间体重的变异系数低于10%,体色鲜亮,具有较强的耐运输能力。
养殖病害严重倒逼品种改良罗非鱼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肉质细嫩和无肌间刺等优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重点推广养殖的水产品种之一,目前养殖范围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全球罗非鱼产量最大的国家,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福建,年产量约180万吨。
过去十多年,随着吉富罗非鱼的引进及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罗非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养殖病害呈现日益严重趋势。
其中以无乳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最为棘手,该病不但死亡率高,而且死亡和传播速度极快,给养殖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罗非鱼产业的发展瓶颈,至今尚未找到解决的办法。
因此,针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亟需开展抗病品种选育,从种源上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科技兴渔,良种先行”,种1362019a'0冃h I关注技术路线图2012年网箱雌雄1:1配对选育下一代匸选育4个世代4生长速度快家系2个2015年业是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病能力和养殖成活率,对促进罗非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养殖效益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形势下,“壮罗1号”应时而生。
因地制宜选择养殖模式罗非鱼“壮罗1号”适宜在我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等地区养殖。
罗非鱼养殖或制种利用的主要种类张海明罗非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鱼类,约有近百种,主要分布于非洲。
目前国内外主要养殖或利用的只有10余种,在中国主要有以下几种:1.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图1):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到纳塔尔等地。
1956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又称越南鱼,为我国最早引进的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虽繁殖力和适应能力强,但其个体小、卖价低及抗寒能力差,已无人养殖,仅用于杂交制种。
2.尼罗罗非鱼(O. niloticus )(图2):上世纪七十年代从苏丹引进。
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厚、肥满度较高、肉味鲜美、商品卖相好及食性杂、耗饲料低、疾病少等一系列优点,尼罗罗非鱼曾是奥尼罗非鱼推广前的主养品种,在我国南方各省普遍饲养,深受群众喜爱,在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抗寒能力不强。
1994年,从国际水生生物管理中心(ICLARM)引进的吉富罗非鱼(图3),是由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四个非洲尼罗罗非鱼品系和以色列、新加坡、泰国、我国台湾四个亚洲尼罗罗非鱼品系,経综合和逐代选育获得,因此是尼罗罗非鱼品系。
现在中国的吉富罗非鱼有“吉富”、“新吉富”、“吉诺玛”等。
由于吉富罗非鱼抢食力强,生长快,比尼罗罗非鱼快25-30%,比奥尼鱼快20%以上,当年苗当年可长到800g以上,使它在近10年内成为中国罗非鱼养殖的首选。
但吉富鱼的抗病力差(养殖成活奥尼鱼相比率低20%),运输中易受伤,雄性率低(50%),耐低氧力差及抗逆(抗寒、抗病)性不好,将会限制其日后的发展。
罗非鱼养殖或制种利用的主要种类图1莫桑比克罗非鱼2尼罗罗非鱼3吉富罗非鱼3.奥利亚罗非鱼 (O .aureus )(图4):亦叫蓝罗非鱼,原产于西非尼罗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
1981年、1983年相间从我国台湾和美国引进。
除生长速度稍低于尼罗罗非鱼外,其形态、习性等与尼罗罗非鱼颇为相似。
罗非鱼的引进及其发展历程一、罗非鱼的种类与养殖分布1、地位罗非鱼起源于非洲,属热带性鱼类,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是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其食性广,对环境适应性强,抗病性能好,群体产量高,肉味鲜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并已成为可替代逐年短缺的鳕鱼等海洋优质鱼的“白色三文鱼”。
2、种类罗非鱼共有100多种(包括亚种和杂交种),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为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及其各种组合的杂交后代:福寿鱼(尼罗罗非鱼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种)、奥尼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种)、吉富罗非鱼(八个来源地的尼罗罗非鱼亲种经家系选育的后代)、红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变异品种)。
目前,中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吉富、新吉富、奥尼、吉奥、福寿鱼、红罗非等。
3、养殖分布凡处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养殖罗非鱼,现已遍及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鱼类之一。
中国罗非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等省份,湖北、浙江、江苏、河北、山东、新疆等地也有少量养殖。
二、中国罗非鱼的引进与发展历程引进罗非鱼最早的是我国的台湾省,二战期间,台湾的吴根辉和郭启彰在新加坡坡饲养罗非鱼, 1946年他们将养殖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带到台湾,由此,台湾水产界将罗非鱼又命名为“吴郭鱼”。
1966年,台湾省又引进了尼罗罗非鱼。
其后于1969年,台湾水产界用雄性尼罗罗非鱼与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进行杂交试验,最后得到的杂交品种称之为“福寿鱼”。
我国大陆最早于1956年和1957年分别从泰国和越南引进了莫桑比克罗非鱼。
因对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保种、选育工作未能跟上,养殖个体甚小,经济效益很差,未能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1973年,我国大陆引入红罗非鱼,当时是由日本华裔赠送给我国,然后在珠江水产研究所进行试养。
1978年,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泰国引进了尼罗罗非鱼,并以它为父本与莫桑比克罗非鱼为母本1进行杂交试验,得到了杂交一代福寿鱼。
罗非鱼的品种及体型特征
一、尼罗罗非鱼的主要特征:一般情况下为棕黄色,体侧有9条黑色条纹,背鳍下方7条,尾柄2条,尾鳍上有条以上的垂直黑色条纹。
二、奥利亚罗非鱼的主要特征:鳃盖后有一古铜色斑块,腹鳍、臀鳍暗蓝色,背鳍有白色斑点,鳍边缘略带红色,尾鳍后缘平截,色淡带桔黄色,鳍上布满较整齐的淡黄色斑点。
三、福寿鱼:尼罗罗非鱼(雌)与莫桑比克罗非鱼(雄)的杂交种,其全雄率可达90%,表现为尼罗鱼的特征,生长速度无明显优势。
四、吉富鱼又称奥尼鱼:尼罗罗非鱼(雌)与奥利亚罗非鱼(雄)的杂交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全雄率高、产量高、耐寒力较强(极限温度8℃)的特点,表现为尼罗鱼的特征,其子二代由于亲鱼不纯而失去养殖意义。
五、彩虹鲷(又称红罗非):是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自变体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的变民种,其体色性状不稳定,后代会产生分离,红罗非体表呈红色或红白黑相间。
好的品种,个体体色鲜艳,体表多有金黄色斑块,背尾鳍出现荧光色斑点,且腹膜洁白,生长速度快,为一优良的养殖品种。
罗非鱼的苗种繁育张海明鹭业水产集美大学水产学院2.1繁殖习性罗非鱼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仔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能在小面积的静水水体中自然繁殖。
性成熟年龄随各地平均水温差异及品种差异而不同。
但在适温条件下(24O C~32 O C),一般6月龄即可性成熟,而且每隔25~30天就可以繁殖一次。
雌鱼平均每千克体重怀卵7000~10000粒,体重200克左右的罗非鱼,怀卵量多在1000~1500粒左右。
在生殖期,雌雄鱼体色差异明显,雄鱼有美丽的婚姻色:尼罗罗非鱼全身棕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呈深紫色,背鳍上缘和尾鳍末端都有鲜艳的桃红色。
罗非鱼生殖器在性成熟后,雌雄十分明显,用肉眼就可以区分:雌鱼腹部(末端)有3个开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泄殖孔;雄鱼腹部只有2个开孔,即肛门和泄殖孔。
在繁殖季节雄鱼泄殖孔的生殖乳突常常下垂体外,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罗非鱼繁殖习性很特殊,当水温超过20℃后,成熟的雄鱼开始在水边筑巢:用尾鳍清扫淤泥,以口含泥、喷泥,作成直径30~40cm、罗非鱼鱼生殖器雄鱼筑的产卵穴深10~20cm 的锅形产卵穴,然后以引诱、驱赶方式将雌鱼诱赶到产卵穴内,开始发情、产卵。
雌鱼产出的卵,立即含入口腔内,雄鱼同时排精,雌鱼将精液随水流吸入口腔,达到受精目的。
卵子受精后,雄亲鱼即离窝,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
水温在25~30时,4~5天可孵出幼鱼。
孵出的幼鱼开初仍留在雌鱼口腔和鳃腔内,至卵黄囊消失并具有一定游泳能力后,才离开母体集群活动、觅食。
此时雌鱼仍相伴在附近,待幼鱼活动与摄食能力增强后才离去。
幼鱼开始独立生活。
2.2罗非鱼的人工繁殖以奥尼鱼制种过程为例:奥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2.2.1鱼池的准备(参见表12)表12 鱼池的要求2.2.1.1繁殖池的选择 选择亲鱼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位置 要求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给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池周无高大树木和房屋遮挡阳光,宜背风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