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36课《潘安貌美》-容止篇
- 格式:pptx
- 大小:70.90 MB
- 文档页数:15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时期容貌仪态之美作者:王思颖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1期摘要:南朝宋刘义庆等人编著的《世说新语》专门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名士的言行轶事。
书中《容止》一门专门讲述魏晋审美,魏晋时期的审美风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时期;审美;容止“容止”一词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周旋可则,容止可观。
”指人的行为举止和容貌仪态。
《孝经·圣治》:“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偏指礼容和举止,唐代皇甫枚《三水小牍·却要》:“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却要。
美容止,善辞令。
”偏指容貌仪态,在《世说新语》中二者皆有涉及。
容止一门中共39篇,叙述的对象均为男性。
魏晋时期的审美由之前的以儒家为统领转变为追求自然和本体的自由解放,欣赏仪容之美成了社会主流,与先秦、汉代的美产生了巨大差异,《世说新语》中把这一门单独列出更能显示出审美角度的多样化。
一、肤色皎洁《诗经·卫风·硕人》曾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来形容庄姜的手白皙得像柔嫩的白茅,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夸赞东家之女肌如白雪。
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中不乏称赞女子肤色的描写,在《世说新语·贤媛》并不多见,反而是容止中对男子的肤色描写甚多,呈现出一种与前代后世皆不同的男子审美女性化倾向。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傅粉何郎”的主人公何晏作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才华横溢、外貌杰出,以致皇帝见了都想知道此人是否当真如此美貌。
统治者怀疑猜测是否大臣擦粉,说明当时男人擦粉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受众并不小。
王右军叹杜弘治面如凝脂;王夷甫手与白玉柄麈尾无分别,前者为侧面描写,后者为正面描写,均与描写女子肌肤的词句相差无几,更加说明了当时士人对肤色白皙的追求。
二、形体美妙形体高大匀称一直以来都是男子所追求的、众人赏识的,晏子使楚时即因身材矮小被侮辱,有从政能力却也被身形的短板带来不便。
潘岳貌美的成语故事潘岳貌美的成语故事导语:潘岳貌美潘岳貌美,故诗文中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汉字书写】:潘岳貌美【汉语注音】:pān yuè mào měi【成语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
岳从子尼。
”【成语语法】:。
【潘岳貌美的意思】:潘岳:古代的一位美男子,即“玉貌潘郎”,指晋潘岳。
岳少时美容止,故称。
潘岳貌美,故诗文中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称。
【潘岳貌美的近义词】:;【潘岳貌美的反义词】:;【潘岳貌美的故事】西晋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美男子名叫潘岳,字仁安。
古代的'小说中常常用“貌若潘安”来形容美貌的青年男子。
在洛阳的时侯,潘安经常腰佩长剑,乘车在官道上招摇过市,很多在上游玩的小姐们看到他便把他围起来,她们为了表达对潘岳的爱慕之情,都把鲜花往潘岳的车上投去。
潘岳每次外出都是满载而归。
但是潘岳在官场上却怀才不遇,二十二岁的时侯他只是司空府司吏,十年后当了河阳县令。
他是在认识了富豪石崇以后,跟他一起阿谀逢迎贾谧(贾皇后的侄子),后来好不容易才当上了黄门侍郎。
暗箭难防,西晋八王之乱的时侯潘岳遭他人诬陷最终被杀害了。
【潘岳貌美例句】《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语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张孟阳至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投之,亦满车。
」二说不同。
”南朝.梁.徐陵《洛阳道二首》之一:“绿柳三春暗。
红尘百戏多。
东门向金马。
南陌接铜驼。
华轩翼葆吹。
飞盖响鸣珂。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跟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成语故事】掷果潘安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荥阳中牟人潘岳(人称潘安)长得十分漂亮,文才出众,20岁就进京城洛阳做官。
他经常乘坐华丽的车子到郊外去打猎。
一路上被许多妇女围观,就连老太婆也争着往他车上投掷果品表达爱慕之情,每次回来都是满载而归。
【典故】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刘孝标注引《语林》
【释义】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爱慕美男
【相近词】潘郎车满
【成语示列】今日为头看,看你个离魂倩女,怎生的掷果潘安。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潘岳原文_翻译及赏析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
字安仁,汉族,河南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
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潘岳相貌《世说新语·容止篇》三十九则中两则描绘潘安的相貌:《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九则》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虽然说现有的正史并没有详细地去记载潘安的五官长相如何、身高具体几尺,但是他的花样俊美外形却是件不可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成了焦点人物,“冬粉”众多。
“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刘孝标注引的《语林》潘安是个多情的美男子、文人,所以后代骚人墨客吟诗作对总会把自己的满腹牢骚发泄,而潘安的那些典故成了他们最常用的,比如潘安三十余岁因为仕途不顺、妻子早逝白了头发,文人就吟道“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
“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
”潘安被贬为洛阳郊区的河阳县令,他命全县种桃花,浇花息讼,他走后老百姓都怀念他,文人就吟道“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
”“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
”潘安的妻子杨蓉姬早逝,潘安伤悲的不再娶妻,每天都会想到她,文人吟道“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
”当然文人最常提及的还是潘安掷果盈车的风流和金谷园里的二十四位文人美男俊游,“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潘郎车欲满。
无奈掷花何。
”“若非金谷满园树,便是河阳一县花”“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
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说《世说新语》3——待遇与美丑【原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译文】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
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
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潘岳”也就是号称古代第一美男的潘安,后世有“貌若潘安,才比子建”之说。
子建是谁?曹操的儿子曹植。
用曹植比才,潘安比貌,你知道潘安有多好看了么?潘岳字安仁,后人不知何故省略一字,才有了潘安这个名字。
很多人认为潘安之名始于杜甫的《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其实未必。
关于潘岳貌美的正面描写,本文仅以“妙有姿容,好神情”七字描绘。
先来谈谈“妙有姿容”,“妙”即美,“姿容”也就是容貌的意思。
“妙有姿容”就是容貌美。
再来谈谈“好神情”,这里的“好”可以理解为“美好,优雅”。
“神情”可以理解为“气质,神态”。
“好神情”就是气质优雅。
因此,“妙有姿容,好神情”的意思就是不仅容貌美,而且气质优雅。
关于潘岳貌美的侧面描写,本文则有“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等19字。
“少时”即年轻时,正是潘岳颜值巅峰期。
“挟弹”就是带着弹弓。
古时,弹弓可用来防身,多用于狩猎,用来猎取飞禽和兔子之类的小型动物,也曾沦为显身价、秀气质的道具,其中秀得最成功的无疑是潘岳了。
魅力就这么无法阻挡。
关于潘岳貌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用上了,刘义庆觉得还不够,又加了个对比手法。
和“美”相对的自然是“丑”。
很悲催,被选出来做对比是左太冲。
“左太冲绝丑”,此处的“绝”即极,意思是左太冲丑到了极点。
左太冲是谁?西晋著名的一线文学家左思。
《咏史》一诗足以使他千古流芳:“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打印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打印版)## 一、阅读理解### 1. 题目一:《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其中《雅量》篇讲述了王导的故事。
王导在东晋时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他以雅量著称。
请阅读以下段落,并回答问题:> 王导为司空,时人皆称其雅量。
一日,王导与友人共饮,忽有使者至,报其子王敦谋反。
王导闻之,颜色不变,对友人曰:“此乃家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遂饮酒如故。
问题:- 王导在得知儿子谋反的消息后,为什么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 王导的这种态度体现了他怎样的个人品质?### 2. 题目二:《世说新语》中的《容止》篇《容止》篇描述了东晋名士嵇康的风采。
嵇康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风度翩翩,是当时人们仰慕的对象。
请根据以下段落回答问题:> 嵇康,字叔夜,性至孝,好学不倦。
时人皆称其容止之美,每出,路人皆驻足观之。
问题:- 嵇康的哪些品质使他受到人们的称赞?- 嵇康的“容止之美”具体指的是什么?## 二、词汇理解### 1. 题目一:理解“雅量”在《世说新语》中,“雅量”一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和胸怀。
请根据上述《雅量》篇的内容,解释“雅量”一词的含义,并给出一个现代生活中的例子。
### 2. 题目二:理解“容止”“容止”一词在《世说新语》中通常指一个人的举止和仪表。
请解释“容止”一词的含义,并描述一个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容止来赢得他人的尊重。
## 三、写作练习### 题目:以“雅量”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根据《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结合现代生活,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描述一个具有雅量的人物形象,并阐述雅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以上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并通过阅读理解、词汇理解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些练习,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培养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名士的容貌趣闻读晋人手帖,有时候无端会想起那个遥远时代,他们的长相,他们的服饰装扮。
头上青巾幞头,脚下木制屐踏,手中拿的玉柄麈尾,喝茶或喝酒时候用的青瓷小缶。
谈笑风生,走在山阴道上,不觉得他们是战乱中流离颠沛刚刚到了南方的人。
魏晋时代,文人名士讲究容貌之美,在《世说新语》里留下《容止》一篇,记录当时许多人的容貌故事。
有一段叙述关于何晏的美,特别有趣。
何晏皮肤白,魏文帝曹丕怀疑他敷粉,化妆过,不是真的漂亮,就想测试一下。
夏季大热天,赐一碗热汤面给何晏吃。
吃完,何晏一头一脸都是汗。
他用红色衣袖擦汗,擦完,皮肤还是一样洁白干净。
“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新语·容止》的文字很动人,形容色彩的“朱”与形容光亮的“皎”二字都用得好。
像电影画面,静止在曹丕凝视何晏的擦汗动作。
朱红衣袖,皎白面容,现代人很难想象这是帝王与朝臣的关系。
川端康成的小说里常有这样的画面,是皎洁月光下艳丽如花的女子。
日本美学受魏晋风气影响,对美,可以深情致死,渊源上溯《世说新语》。
竹林七贤中嵇康的美也是有名的,《世说新语·容止》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一连用了好几个比喻,说他——“萧萧肃肃”、“肃肃如松下风”、“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他的美像一棵孤高的松树。
嵇康死亡的画面也惊人,走向刑场的时刻“夕阳在天,人影在地”,大喝一声“广陵散从此绝矣”,俯首就戮!死亡像是美的极致完成。
《世说新语·容止》中很令人惊异的是当时女性对男子美丑的极端反应。
潘岳极美,少年时出游狩猎洛阳道上,“妇人连手共萦之”,如同今天粉丝追逐围绕影歌星帅哥。
但是下面一段反应很难想象。
诗人左(思)太冲“绝丑”,也仿效潘岳出游,引起女性众怒,“群妪齐共乱唾之”。
“妪”是上年纪的妇人(可见粉丝不止于少女)。
一堆大妈大嫂嫌左太冲丑,围着他吐口水,这画面好笑,让人喷饭。
《世说新语·容止》多谈男子的美,卫玠也是当时著名俊男,公元311年永嘉之乱,他从江西南昌(豫章)到了下都南京,闻名赶来看他的人“观者如堵墙”。
《世说新语》容止原文及译文作者:刘义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下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
王出语人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名士传曰:“楷病困,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楷回眸属夷甫云:‘竟未相识。
’夷甫还,亦叹其神俊。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
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闲。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代美男潘安到底有多帅竟遭遇少女强抱
导语:潘安,想必听到这个名字已然让人不由得遐想连篇,“貌比潘安”,那该是何等的美貌,惹得洛阳城的女子们都纷至沓来,只为见上他一面,这样的
潘安,想必听到这个名字已然让人不由得遐想连篇,“貌比潘安”,那该是何等的美貌,惹得洛阳城的女子们都纷至沓来,只为见上他一面,这样的一位绝世美男子,他生活在哪个年代呢?
潘安,本名叫潘岳,字安仁,是西晋时期的伟大著名的文学家,属于河南郑州中牟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则是公元247年至公元300年,并且史料上也有记载,所以关于潘安是西晋时期的身份完全可以确定。
具体可参见《晋书.列传.潘岳》,书里详细记载了确有潘安这一人,并且绝世美貌,而且文采出众,可谓才色双全,只可惜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并因为涉及党争不慎被人利用而遭受满门抄斩的悲剧收场。
但是,这世上还难得有一个这样的人,估计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经得起千百年时光岁月的洗礼,依然被誉为绝世美男子的标榜。
虽然现在已然不能穿越千年回到西晋时期去见一见这位千古美男子潘安的容貌,但是历史文学的记载总是更能给人无限的遐想,对于潘安的美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此外,潘安对西晋文学也有不少贡献,现存的佳作有《悼亡诗》、《寡妇赋》、《袁永逝文》等,都是具备非凡的文学价值。
相传,公元299年,潘安回到故乡河南中牟,在已逝世的妻子的墓碑前面,久久伫立心中悲痛,不禁痛哭流涕,最终满怀着对亡妻的千万思绪,奋笔疾书写下三首《悼亡诗》。
潘安有多帅
自古以来,只要谈到中国古代的美男子,往往首推潘安,向来只要
生活常识分享。
世说新语容止赏析
《<世说新语·容止>赏析》
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世说新语·容止》吗?这可真是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呢!
在《世说新语·容止》里,有好多关于人物容貌和举止的精彩描写,就好像我们通过一扇神奇的窗户,看到了古代那些名人的风采。
比如说,里面讲到了潘岳,大家都知道他长得超级帅!每次他出门,女孩子们就都围过来,那场面,就跟现在大明星出门被粉丝包围似的!难道这还不够让人惊叹吗?我都在想,如果我穿越回去见到他,是不是也会被他的帅气迷得晕头转向?
还有卫玠,他简直就是美的代名词!据说他因为长得太好看,被人们围观,最后竟然累得病倒了,哎呀,这美丽也成了一种负担呢!这就好比一朵娇艳的花朵,被太多人采摘,反而承受不住了,多可惜呀!
再说说曹操,他接见匈奴使者的时候,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威武,就让崔琰代替自己,自己却扮成侍卫。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难道曹操是觉得容貌能决定一切吗?
这里面的故事,不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吗?让我们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些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
同学们,你们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会因为一个人的外表或者举止而对他产生不一样的印象呢?就像我们看到一个笑容满面、彬彬有礼的同学,是不是会更愿意和他交朋友?
《世说新语·容止》让我们明白,容貌和举止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和才华。
一个人就算长得再好看,如果品德不好,那也不会让人真正喜欢和尊重。
这就好像一个外表华丽的盒子,如果里面装的是垃圾,那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呀,我们不要只注重外表的美,更要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变得美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内涵、有修养的人!这样,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古代第一性感美男子潘安是怎么炼成的潘安所在的魏晋时期是一个男色盛行的时代,为此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还专门写了一篇《容止》,搜罗了当时一等一的几十位帅哥,就其容貌、风姿、举止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教育士大夫们如何做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那么潘安是如何在众多美男中脱颖而出,成为古今第一美男的呢?既然是美男,首先硬件要过关,要有张好脸蛋。
这点上《容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介绍方式,实的部分很简单——“妙有姿容,好神情”,此外在《晋书·潘岳传》也有直接的描写——“岳,美姿仪”,总之一句话,就是很美。
虚的部分比较好玩——“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翻译现代的话就是他少年时带着去首都洛阳游玩,女人们看到了个个眼睛放光,就纷纷往他乘坐的车子上投掷水果,等他逛完了,车上的水果也装满了,于是就有了成语——掷果盈车。
这还不算完,当时的文坛大家左思左太冲听说后,玩起了模仿秀,学习潘安四处游玩。
这一玩不要紧,水果没捞着,倒是每每被女人吐得一身口水。
原因只有一个,他太丑了,简直就是男版的东施效颦。
无独有偶,当时的文坛巨匠张载同样不示弱,也四处招摇过市,结果还没轮到女人们动手,就被一群小孩丢石子和瓦片。
这些实例都从侧面证明潘安的美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山寨货除了引来鄙视,还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这里还要特别介绍一点,潘安小名叫檀奴,结果他“美”名满天下之后,檀奴就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
讲完了硬件再来看软件。
潘安虽然美貌无敌,却并不花心,相反用情专一。
他打小与一代名儒、扬州刺史杨肇的女儿订婚,两人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即使夫人因病早亡之后,潘安也一直日夜思念,并且再未续弦。
为了寄托自己的思妻之苦,他写下了著名的《悼亡诗》:“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箪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此后文人墨客们纷纷模仿,包括后世的大文豪苏轼等。
从此悼亡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坛一大奇观。
这一点与诸多风流成性的美男子如慕容熙、元稹等形成鲜明对比。
浅谈《世说新语·容止》篇的人物美摘要:《世说新语》记录的是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里面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魏晋士人在对人物的审美上重视审美对象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包括人物的姿容、行止。
本文从人物审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世说新语?容止》篇人物审美的特点。
关键词:《世说新语》容止人物美魏晋士人在对人物的审美上重视审美对象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包括人物的姿容、行止。
魏晋士人既追求凸显个性、推崇真情、显示逍遥自由精神的神韵之美,也看重仪表、容貌等外在仪容的形体之美。
{1}简而言之,魏晋时代的人物品藻讲求形与神的有机统一,既推崇内在的精神气质美,也重视外在的形体姿容美。
对人物姿容形貌的讲究是魏晋风度的一大特色,魏晋时期对人物外在美的品鉴,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仪容美由此成为独立的审美内容。
《世说新语》从当时的士族大户、名士写到普通士人的遗闻轶事,多角度地描述了士人的形象。
《容止》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行为举止,生动地再现了魏晋名士的精神气韵,达到了以形传神的效果,而以形写神正是《世说新语》在人物品藻方面的一大特点,作者通过自外而内的描写刻画出了人物的神韵之美。
《容止》位列《世说新语》第十四,共三十九则,下面就从《容止》篇中来具体分析人物的美。
一、仪容之美容止指仪容举止。
在本篇里有些条目从仪容出发,直接描写外貌的俊秀、白净、光彩照人,这部分把它归类为仪容美;有些则会偏重讲举止神态,侧重描绘悠闲的神情举止,从而展现出名士高雅的格调与韵味,这部分归类为神韵美。
本篇描绘仪容美时主要从好的一面赞美容貌举止,着重描写如眼睛、手等人的身体部位;或通过丑的一方对比美的一方,或用群众的视角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容貌之美。
(一)容貌俊美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容止》2){2}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从《世说新语·容止》篇看魏晋审美风向及原因分析作者:邹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5期摘要:魏晋士人尤其关注外貌,男性审美的女性化特征十分明显,这种特定的时代审美时尚在《世说新语·容止》篇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审美倾向在相貌气度、五官细节、身姿体态上都有具体表现。
这是中国传统审美史上的一股变流,极具时代特色,为我们今天研究魏晋时代美学特征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与意义。
关键词:容止;魏晋士人;审美作者简介:邹宪(1993-),女,汉族,重庆江津人,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2《周易》的阴阳宇宙观可以说奠定了中国美学的基础,女为阴,男为阳,是以女子以柔为美,男子以刚为强。
这种传统审美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审美的主流。
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男子的审美倾向出现了一股变流。
人们对男子的相貌、身姿赋予极大的重视,男性审美开始变得女性化、阴柔化。
魏晋南北朝审美风尚注重男子的阴柔之美,不仅在《世说新语》中多重男性仪容,《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九史中,记载人物美貌的地方竟有二三百处之多,这种现象在二十五史中实为仅有,其他朝代的正史都未曾对男性仪貌之美做过如此详尽的反映。
[1]这种审美变流在《容止》篇中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类。
在相貌气度上,通常以“玉”来形容。
《容止》篇中有九处玉的形容:珠玉在侧、琳琅珠玉、玉山将崩、蒹葭倚玉树、玉人、连璧等。
如“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2]谈到“玉”,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光洁、晶莹,光华内敛的温润,而它通常用来形容纯洁美丽的女子形象,如“颜如玉”,“玉女”、“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