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寄生虫对照表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0
寄生虫表格寄生虫是一种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生物,它们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等。
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生活史、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研究寄生虫的过程中,表格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本文将一些与寄生虫相关的表格,包括寄生虫分类表、疟疾病原虫的形态分类表、血吸虫的生活史表以及寄生虫媒介的传播途径表等。
一、寄生虫分类表寄生虫在分类上比较复杂,目前通常使用的是基于形态、寄生环境、寄主等多个方面分类的方式。
下面是以形态为基础的寄生虫分类表:寄生虫种类形态特征病原产地寄生环境传染途径霍氏蚊成虫体型小,有翅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沼泽、稻田叮咬致病原虫单细胞、有核、可运动全球各地宿主体内物品和宿主间的接触钩端螺旋体螺旋形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笼统的螺旋体抽吸弓形线虫弯曲的,长约400到500微米全球各地宿主体内食物和饮水中感染丝虫细长、条带形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宿主体内的淋巴和体腔蚊子叮咬恙虫圆形、盘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宿主体内的红血球蝇和蚊子叮咬二、疟疾病原虫的形态分类表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病原虫属于Plasmodium falciparum、P. vivax和P. malariae。
下面是疟疾病原虫的形态分类表:病种形态特征寄主恶性疟疾病原虫多形性人、猴间日疟疾病原虫中等大小、梭形人三日疟疾病原虫大约1/3的大小人四日疟疾病原虫核大、细胞形态不规则非洲黑猩猩、猴类三、血吸虫的生活史表血吸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会感染人类和动物的血管系统和组织。
下面是血吸虫的生活史表:阶段形态地方宿主卵椭圆形,直径约0.1mm 水中无稚蚴有尾、无壳水中蚂蟥青蚴无尾、有壳水中淡水介壳成虫扁平、卷曲、柔软宿主体内脊椎动物四、寄生虫媒介的传播途径表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复杂,通常可以通过媒介传播给宿主。
下面是常见的寄生虫媒介传播途径表:疾病寄生虫媒介疟疾疟原虫疟蚊血吸虫病血吸虫螺蛳弓形体病弓形体食物和饮水中被污染蛔虫感染蛔虫生肉或被肉汁污染的食物表格是研究、、记录各类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附:1.蠕虫中“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犬、猫弓首线虫、巴西钩口线虫、棘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可引起幼虫移行症
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
3.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
4.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
5.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育型的线虫:丝虫、旋毛
虫、广州管圆线虫;灭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蟑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
恶性疟原虫一个红细胞能看到多个环状体(早期滋养体胞核小,虫体明显算环状体)间日疟原虫雌雄配子区别在于细胞核的特点,裂体增殖和配子形成
疟色素不作为致病因素
疟原虫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
疟原虫和蚊的关系是发育繁殖式
采血时间在环状体出现10天后,发作后10h取血
疟疾的传染源是血含有配子体的人
疟疾再燃是肝脏含有残存红内期无性体疟原虫
疟疾不是人兽共患病
输血血液含有疟原虫
染色后核紫红色,胞质呈蓝色疟色素呈棕色
红外期-红内期-雌雄配子-蚊胃
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只有再燃而无复发
红内期细胞大量增殖叫复发(如肝细胞)
孢子增殖,裂子增殖,配子生殖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脑疟疾
贾第虫旅游者腹泻,四核包囊。
1
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上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
1. 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
2. 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
3. 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弃型的线虫:丝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
火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蝉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
分享知识、成就自我。
猪的寄生虫分类名称寄生部位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感染阶段诊断阶段诊断防治吸虫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小肠扁卷螺(并以水生植物为媒介物)人、猪囊蚴虫卵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反复水洗沉淀法敌百虫吡喹酮硫双二氯酚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isis胆囊、胆管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鱼、虾人、猪、狗、猫囊蚴虫卵粪便检查:离心漂浮法。
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辅助诊断,吡喹酮丙酸哌嗪丙硫苯咪唑绦虫囊尾蚴Cysticercuscellulosa横纹肌,心脏、脑、眼等器官。
成虫——小肠。
主要:猪和野猪;其他:犬、猫、骆驼和人。
人囊尾蚴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常用免疫学检查方法。
卫生检验主要在肌肉中检出。
吡喹酮丙硫咪唑细颈囊尾Cysticercustenuicollis(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成虫:小肠;幼虫:肝脏浆膜、网膜、肠系膜等处。
猪、牛、羊犬、狼等肉食兽囊尾蚴吡喹酮硫双二氯酚裂头蚴Sparganum(成虫:曼氏迭宫绦虫)肌肉、皮下组织、结缔组织、腹腔、胸腔。
成虫:小肠。
第二中间宿主:鱼、蛇、蛙、鸟以及一些哺乳动物(包括人)曼氏迭宫绦虫:犬、猫裂头蚴免疫学诊断:间接荧光抗体(IFA)和皮内试验(IT)等吡喹酮丙硫苯咪唑分类名称寄生部位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感染阶段诊断阶段诊断防治线虫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成虫:小肠幼虫:横纹肌人、猪、犬、猫、鼠(后为中间宿主)人、猪、犬、猫、鼠(先为终末宿主)包囊(内含幼虫)肉眼和镜检法检查成虫,消化法检查幼虫,免疫学方法。
丙硫咪唑甲苯咪唑蛔虫Ascaris suum小肠不需要中宿贮藏宿主:蚯蚓猪感染性第3期幼虫刚排出虫卵2个月以上猪:直接涂片法或漂浮法;2月龄以内猪:不能用粪检法,可用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多拉菌素氯苯哒唑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spp盲肠和结肠猪感染性第3期幼虫虫卵粪检:漂浮法与猪蛔虫相似毛首线虫Trichuris suis大肠(主要是结肠)猪含第1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刚排出虫卵粪检:漂浮法;剖检:盲肠中的虫体噻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ransomi小肠黏膜猪(主要是仔猪)丝虫型幼虫虫卵或幼虫新鲜粪便: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检查幼虫。
20种寄生虫图文病害收藏。
(原虫类蠕虫类甲壳类),病害防治,鱼病一、肉眼直接识别的寄生虫扁弯口吸虫、锚头鳋、中华鳋、孢子虫(胞囊)、球虫(艾美虫胞囊)、碘泡虫(胞囊)、绦虫、九江头槽绦虫、孢子虫、鱼怪等。
二、需显微镜辅助观察的寄生虫鳃隐鞭虫、纤毛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小瓜虫、卵涡鞭虫、复口吸虫、华枝睾吸虫、刺激隐核虫等。
1.鳃隐鞭虫每年5月~10月份流行。
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
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2.斜管虫病寄生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观赏鱼亦被寄生。
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适合斜管虫大量繁殖的水温是12~18℃,水温低至8~11℃时,仍可大量出现。
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斜管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3.小瓜虫病(白点病)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
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
治疗此病,主要有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等。
但前三种会造成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明文禁用,后几种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效。
(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4.指环虫病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
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
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指环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表格一、似蚓蛔线虫(蛔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寄生部位:寄生在人体小肠的肠腔。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约24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在人体内需移行(经肝、肺)才能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肠腔的半消化物。
寿命: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1年左右。
二、毛首鞭形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严重感染时也可寄生于阑尾、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5000-20000个。
幼虫移行:与蛔虫不同,无需经肝、肺移行。
营养来源:成虫以宿主血液和组织液为食。
寿命:成虫寿命一般为3-5年,长者可达8年以上。
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借口囊的板齿和钩齿咬附在肠粘膜上。
产卵量: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为1万-3万个,美洲钩虫为0.5万-1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进入人体要经过移行(经肺等处)才能发育为成虫。
移行过程为循环系统到呼吸系统,再到消化系统。
营养来源:以宿主的血液、组织液和肠粘膜为食。
寿命:一般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7年左右,美洲钩虫15年左右。
四、蠕形住肠线虫(蛲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或经空气吸入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达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黏膜等处寄生。
产卵量:发育成熟的雌虫子宫内含虫卵5000-17000个,必须到达肛周才产卵。
幼虫移行: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后,沿小肠下行蜕皮2次至结肠蜕皮1次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以肠内容物、血液或组织液为食。
寿命:雌虫寿命2-4周,一般不超过2个月,最长10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