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中二次事故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中文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中二次事故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中文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中二次事故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中文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中二次事故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中文

救援人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中二次追尾事故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余青原

(公安昆明消防指挥学校,云南昆明,650208)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量不断增多,高速公路救援数量也随之增多。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过程中,常发生由于二次追尾事故而导致救援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伤亡的事故。交通事故的成因与二次追尾事故的发生必然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及其特点的研究,找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由此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过程中造成二次追尾伤亡事故的原因,从而提出切实有效预防二次追尾的措施,保证在救援行动中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规范交通事故救援队伍处置此类公路交通事故时的警戒程序,对今后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安全保障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议,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次追尾事故的发生及由此造成的救援人员生命财产损失。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二次追尾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secondary rear-end accidents in the rescue of

highway traffic accidents

YU Qing-yuan

(Kunming Command Academy of the Fire Forces, Yunnan Kunming650208, China)

Abstract: With increasing number of highway traffic accidents, rescuers are challenged with increasing number of rescue missions, which make rescuers dangerous in the rescue work. In the process of rescue of the highway traffic accidents, secondary rear-end accidents specially lead to the casualties of rescuers and others. There are large number of rescuers who have hurt or even died in secondary rear-end accidents. It is obvious that there is excess tigh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ause of traffic accidents and secondary rear-end accident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highway traffic accident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out the causes of traffic accidents in this paper and then analyze the causes of secondary rear-end accidents in the emergency rescue of highway traffic accidents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we also put forward th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at the sit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rescuers, to regulate the program of dealing with the kind of traffic accidents for the traffic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 team and to make suggestions about emergency rescue of traffic accidents in the future. Meanwhile, we hope our suggestions can reduce secondary accidents and resulting life and property losses from the masses and rescuers effectively.

key words: high way,traffic accidents,emergency rescue, secondary rear-end accidents

引言

到200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433公里,根据中国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多年来高居世界第一。【1】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增多,导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抢险救援次数的增多,常在道路交通救援过程中,发生救援人员由于二次追尾事故而造成的伤亡事故。【2】

1交通事故救援人员二次伤害事故表现形式

通过对交通事故救援中发生的二次伤害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二次伤害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高速公路发生二次追尾。(2)车辆油箱破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3)装载有危险化学品的槽车发生危化品泄露。(4)事故车辆本体及所载货物的其他事故。

其中,装载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危化品泄露和事故车辆本体及所载货物造成人员二次伤害事故数量最多,但

是伤害程度最严重,导致人员死亡率最高的主要是二次追尾事故。据统计,2006年-2010年期间,全国共有38名消防官兵牺牲,其中就有7名是在公路灭火救援过程中被车辆碰撞,占牺牲总人数的%。

2二次追尾事故的成因

交通事故原因

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违章驾驶、路况和气象影响、机械故障和其他特殊因素。【2】据统计【3】,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所导致的事故较多,主要是由于高速公路行车环境较为单调平直,驾驶员不断重复简单的驾驶动作,长时间保持匀速行驶,容易引起疲劳驾驶。从发生事故的时间上看,夜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数量占55%,主要是夜间行车的视线较差,高速公路上长距离不设照明设施,行车参照物也较少。同时,恶劣天气对高速公路行车的影响也较大,大雾和雨雪天气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死亡事故的比重情况为%和%,是其他公路的倍和倍。【4】从发生事故的车辆类型上看,2007年全年发生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有%是货车事故,%是客车事故,主要原因是:此类车辆长期超处于负荷运行状态,又疏于检修,导致性能差、罐体质量不好、安全性能低、操纵稳定性差、机件失灵、违章驾驶和运输安全管理不完善。

二次追尾原因分析

下面列举了从2006至2012年间,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过程中,由于二次追尾事故导致救援人员伤亡的部分案例。

表1 近年来二次追尾导致救援人员伤亡事故

时间

死亡

(人)

职务

环境情况事故情况

车辆

类型

警戒情

行驶情况

下午15:20 1 指挥员阴

焚烧稻草烟雾

致能见度低

连接水带时

被撞倒

货车未设置超速违章行驶

凌晨4:40 1 战斗员大

夜晚能见度低

在取器材时

被撞倒

客车设置超速,疲劳驾驶

凌晨2:20 1 战斗员阴夜晚能见度低在警戒时被

撞倒并拖行

货车设置超速,疲劳驾驶

上午8:20 1 指挥员雾早晨视线良好指挥时被撞

倒并拖行

货车设置超速,疲劳驾驶

凌晨5:42 1 指挥员阴夜晚能见度低实施救援行

动时被撞倒

货车设置超速,疲劳驾驶

凌晨6:26 1 指挥员大

大雾能见度低

实施救援行

动时被撞倒

货车设置超载,疲劳驾驶

由此分析二次追尾导致救援人员牺牲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警戒措施不力:6起事故处置过程中,除一次未设置警戒外,有4次救援行动中均设置了警戒,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疲劳驾驶:6次事故中,有5次肇事车辆驾驶员都处于疲劳驾驶的状态。(3)能见度低:6次事故中,有3次是发生在凌晨,夜晚能见度较差。同时有次为大雾天气.(4)超速:6此事故中肇事车辆均为超速行驶。(5)车辆性能差:6次事故中肇事车辆1次为大型客车,其余5次均为大型货车。(6)雨雪天气路况差:从天气情况上看,发生事故时,均为阴雨天气,路况情况差。

从以上6起二次追尾造成的伤亡案例分析,均是在公路实施救援时,被冲过警戒线的车辆撞倒。交通事故常发生在雨雾天气和夜晚,因而救援行动也时常是在雨雾天气和夜晚行驶视线较差的情况下进行,二次追尾发生概率高。大雾情况下能见度较低,雨雪天气高速公路路面容易形成高速水膜现象,行驶速度较快,刹车失控。如果警戒措施不利,加上驾驶员超速行驶,或者长时间疲劳驾驶,形成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灵敏度降低、相对视力减弱等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情况,影响驾驶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很容易忽视交警设置的警戒标志,造成二次追尾事故。且发生事故较多的是大型的货车和客车,车辆体积、重量均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必然危险性较大,极易造成人员严重伤亡,从而可以推断如果发生二次追尾事故,也必然是造成人员严重伤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3交通事故二次伤害的预防措施

国内交通事故救援中二次追尾预防措施

当高速公路上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时,需要暂时封闭该路段的交通以保护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划分警戒区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保证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一般采用设置警戒标志杆、锥形事故标志柱、防爆灯

光警戒绳、闪光警示灯、隔离警示带、危险警示牌、500米警戒标志灯器材和手持扩音器等器材。【5】在距事故地点400-500米的双向车道均设置警戒线,由于事故同方向车辆已无法通行,应将双向车道全部列入禁止通行范围。【1】设置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保证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确保救援区域内的安全和救援道路的畅通,避免二次事故发生是目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安全防护措施。【6】

国外高速公路事故救援中二次追尾预防措施

据统计【7】,从1995年至1999年,有17名美国消防人员在高速公路实施救援行动时由于二次追尾事故而导致牺牲,仅2000年一年就有9名消防人员在高速公路事故救援中被撞牺牲。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美国消防部门制定了相应的高速公路事故应急救援标准程序,其中详细规定了参加应急救援各个部门职能,要求必须在救援之前对警戒内容进行详细沟通,先设置警戒控制住往来车辆后,再开始进行救援行动;高速公路设有专门供车辆临时停放的紧急救援车道,救援车辆尽量不停放在高速公路主道上;消防救援人员必须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包括穿着有反射标志的救援服等;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通过调频广播通报高速公路事故信息,提醒驾驶人员及时调整路线,避免交通堵塞和二次追尾。同时,为解决司机疲劳驾驶的问题,交通部门特别在不同车道之间设置的一条搓板带,一旦车轮越界, 车子发颤, 驾驶员就能惊醒。【8】而对于雨雾天气,视觉和听觉信号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时候,在高速公路相应的危险地段,路面上都设置有规则的突出包块,当车轮压上路面的包块时,驾驶员有明显感觉,能很快集中注意力防止事故发生。【9】美国高速公路上各类检测设施较为完善,车辆的卫星定位技术也较为先进,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及时为后续车辆提供新的路线引导。同时还研制了各种道路事故提示系统,诸如VANETs系统【10】,能为避免车辆二次追尾事故发挥有效作用。

二次追尾事故的预防

从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建设,增加公路沿线的通讯和监视设备的设置,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异常事件预警系统的建设等,这些硬件措施的改造都能减少二次追尾事故的发生。而从救援队伍本身采取的预防措施来看,正确选择救援车辆出动路线、停车位置及设置有效警戒是预防高速公路事故救援过程中二次追尾造成人员伤亡的首要措施。

3.3.1救援车辆出动路线及停车位置选择

表2 救援车辆行驶路线、停靠位置选择

事故路段路况行驶路线选择停靠位置优缺点

肇事路段单向车道堵死反向车道畅通肇事车道前方逆行肇事车道有撞车危险,但一般路程通畅

反向车道顺行反向车道路程通畅,行驶较为安全,便于处置大规模事

故,但有被追尾可能

肇事路段单向车道堵塞,未堵死反向车道畅通肇事车道顺行肇事车道有堵车可能,但行驶及停车较安全

反向车道顺行反向车道路程通畅,行驶较为安全,便于处置大规模事

故,但有被追尾可能

肇事车道堵死

反向车道堵塞,未堵死肇事车道前方逆行肇事车道有撞车危险,但一般路程通畅,便于处置事故反向车道后方顺行反向车道有堵车可能, 但行驶及停车较安全,便于处置

大规模事故

双向车道均堵死肇事车道前方逆行肇事车道有撞车危险,但一般路程通畅

肇事车反向车道逆行反向车道有撞车危险,但一般路程通畅,便于处置大规模事故

3.3.2增加警戒点的设置数量

救援时需要提前核准交通事故的确切位置,就近向执勤的交、巡警询问情况,征求行车意见后,再视情况合理确定行车路线,不可盲目驶入高速公路或盲目逆向行驶。设置警戒线时,救援人员应迅速会同交警、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划定警戒区域,并提高警戒的有效性。

(1)第一道警戒线(A点):与距离事发路段最近的收费站联系,对过往车辆进行提示,要求车辆减速慢行,或从距离较近的高速公路匝道出口绕行;如果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应直接关闭收费站,禁止车辆继续向事故点行驶。

(2)第二道警戒线(B点):在距离肇事地点2km处开始,每节路面中心线的前端设反光锥形筒1只;距离1km处,设置“前方事故”警告牌,同时采用警戒标志杆、锥形事故标志柱、防爆灯光警戒绳、闪光警示灯、隔离警示带、危险警示牌等方式设置警戒。

(3)第三道警戒线(C点):可设置在距离事故地点700米处,设置“道路封闭”标识牌;500米处,同时设置2—3层临时减速带或电动路障,并在道路上排列铁护栏,将500米警戒标志灯置于较高位置,警戒人员采用手持扩音器对过往车辆进行提示等方式设置警戒线;道路中央连续放置锥形筒,间距不大于15米,当距离事故地点100米范围内时,每个锥

形筒间距不得超过4米。

下图为不同路况情况下警戒线设置示意图。

图1肇事车道前方逆行救援警戒示意图

救援车辆由肇事车道前方逆行至事故点,一般是在肇事路段单向车道堵死情况下采取此行驶路线。此行驶路线优点是一般路程通畅,救援人员可在较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点,快速展开救援;缺点是有撞车危险。行驶过程中注意,由交警车辆开道,所有救援车辆均需亮着警灯,开道警车利用车载式扩音器,不间断地对前方车辆进行提示。

图2肇事车道后方顺行救援警戒示意图

救援车辆由肇事车道后方顺行至事故地点实施救援,一般如果发生事故后,肇事车道堵塞,而并未堵死情况下采用此行驶路线。此行驶路线优点是行驶及停车相对比较安全,在救援同时可保证反向车道正常行车。缺点是有堵车可能。当堵车时救援人员需要准备轻便的破拆、救生器材尽快抵达事故现场,救援车辆后方需加强警戒。

图3肇事车反向车道顺行救援警戒示意图

救援车辆由肇事车反向车道顺行至事故点实施救援,一般用于肇事路段单向车道堵死,反向车道堵塞未堵死的情况。此行驶路线优点是有堵车可能, 但行驶及停车较安全,停放于反向车道便于处置大规模事故。当堵车时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器材尽快抵达事故现场。

图4肇事车反向车道逆行救援警戒示意图

肇事车反向车道前方逆行至事故点实施救援,一般是在双向车道均堵死情况下采取此行驶路线。此行驶路线优点是一般路程通畅,救援人员可在较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点,快速展开救援;缺点是有撞车危险。在行驶过程中注意,由交警车辆开道,所有救援车辆均需亮着警灯,开道警车利用车载式扩音器,不间断地对前方可能行驶车辆进行提示。到达事故点时,消防车应靠左顺序停放。

3.3.3与交警部门和高管巡警做好协调

在设置警戒过程中加强与交警部门和高管巡警的沟通和协调,统一警报示意信号,一旦有车辆越过警戒线,必须立刻向下一道警戒线处警戒人员以及事故现场救援人员通报,救援现场应提早做好二次追尾预防工作。

3.3.4增加流动救援车

采用车载式扩音器不间断广播,在事发路段对过往车辆发出警告和提示。当救援车辆停靠在在肇事车道进行救援行动时,增加流动救援车在肇事车道从事故地点缓慢顺行以及逆行;当救援车辆停靠在肇事车反向车道进行救援行动时,增加流动救援车在双向车道从事故地点缓慢顺行以及逆行。

4结语

二次追尾事故的发生,严重危害救援人员和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给道路交通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预防高速公路救援过程中二次追尾事故,是保证救援行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二次追尾发生可能性,才能大大提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人员的处置效率和信心,对确保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快速有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十一卷):抢险救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35-579

【2】杨明炜.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的处置对策[J].山西建筑,2010,8:225-226

YANG Ming-wei,CHEN treat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escuing the road traffic accidents[J]. Shanxi Architecture, 2010,8:225-226

【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

【4】王洪明.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121-126

WANG Situation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in China and Its Characteristic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09,10:121-126

【5】邓全龙.消防特勤装备器材装备业务训练.山西[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9-141

【6】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S].北京:2007,5:56-60

【7】Taylor;Francis,(2002)“Traffic Hazards to Firefighters While Working Along Roadways,”Applied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17:6, 398-399

【8】王心方.美国高速公路上的防撞预警带[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1)1:117.

WANG Xin-fang. Anti-collusion warning belt on the American highway[J].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2005,(1)1:117.

【9】谭诗樵.美国高速公路考察纪实[J].国外公路,1996,:16(1):1-16.

TAN Shi-jiao. Report of American highway[J].Foreign road, 1996,:16(1):1-16.

【10】Josiane Nzouonta, Neeraj Rajgure, Guiling (Grace) Wang, et al[J].“V ANET Routing on City Roads Using Real-Time Vehicular Traffic Information”,,(7):3609-3626

【11】王洪明.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3):129-133.

WANG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raff ic safety in high-grade highway[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129-133.

【12】李传志, 胡如夫.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中的车载无线定位技术[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5):79-82.

LI Chuan-zhi,HU Ru-fu. Vehiclemounted wireless positioning technology inauto-exam ination of traffic incident on highway[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9-82.

【13】郭晶,程金良,王俊骅,方守恩. 基于仿真的高速公路紧急事件交通流特征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4):42-46.

GUO Jing, CHENG Jin-liang, WANG Jun-hua, FANG Shou-en[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42-46.

【14】刘秀,王长君,何庆. 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与预防[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128-131.

LI Xiu,WANG Chang-jun, HE Q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traffic accidents by fatigue driving[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42-46.

【15】周鑫,方守恩.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6):73-76.

ZHOU Xin,FANG main problems i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73-76. 【16】常宇,王长君.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5):155-158.

CHANG Y u, WANG Chang-jun.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freeway accidents in China[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155-158. 【17】王学堂.我国公路交通伤亡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4):82-86.

WANG Xue-tang. The current analysis of transport casualty in China[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82-86.

车辆痕迹鉴定

车辆痕迹鉴定 篇一:车体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车体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一、车体痕迹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与车辆几其他物体相接触,而造成的碰撞、刮擦痕迹,称之为车体痕迹。 车体痕迹可分为: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一般性将碰撞痕迹是静态痕迹,刮擦痕迹都是动态痕迹。常见的痕迹有:撞击痕、刮擦痕、撞折痕、分离痕、刺沟痕等。 车体痕迹的形成及损伤程度取决于撞击方式、撞击力大小、方向、角度。从痕迹表露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 1、凹陷状立体痕迹 客体受到撞击后,在冲力的作用下,受力部位被挤压而凹陷。它一般能够准确的反映车辆凹陷部位的大小、形状、弧度和表面其他细节特征。

2、塌陷与孔洞状立体痕迹 较薄而中空的物体和塑性小而结构松散的物体,受到冲击后,形成塌陷或空洞状态。如撞击在翼子板、前围等部位。因其变形不规则,只能大体反映出车辆接触部位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3、粉碎性痕迹 脆性强、硬度大的客体,受到撞击后即行破裂或粉碎,这种痕迹很难反映出接触部位的特性。如大灯、玻璃、反光镜等。但是这类痕迹经细心考证可以判断撞击方向、部位,为事故分析提供资料。 4、刮擦痕迹 车辆刮擦时会形成线条状、带状、片状的平面痕迹或大面积的凹陷立体痕迹。这些痕迹的形成与车辆的质量、行驶速度、接触形式、接触部位、方向,车身附着物,接触部位的材料属性(硬度、塑性、弹性、韧性、脆性)等因素有关。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刮擦痕迹一般在车的前部或一侧,面积一般较大,位

子一般在翼子板外侧、脚踏板、后视镜、挡泥板、轿车的前后车门、铰接棚、车裙、保险杠的两端等突出的部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刮擦痕迹为条状锐痕。 5、整体分离痕迹 车辆痕迹的另一种形式是车辆构件的断裂或爆裂而形成的整体分离痕迹。在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有转向传力构件、转向节、悬挂钢板、制动软管的折断、爆裂等,以及玻璃、塑料、木材碎片等。 二、车体痕迹的提取与测量 1、车体痕迹的提取 勘查车体痕迹时,应测量车体上各种痕迹的长度、宽度、凹陷的程度、痕迹上下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和痕迹左右两端与车体相关一侧的距离。对于较小的痕迹,可以测量其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和与车体相关一侧的中距。自行车车身痕迹还需应注意测量零部件的歪斜、弯曲、变形、断裂等尺寸。 测量时,应注意记录痕迹的部位、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总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被马克思称之为“除采矿业、农业、加工业以外的第四物质生产领域”。他对推重生产发展、促进物质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作为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以其机动灵活、活动面广的特点,能够将其运动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先行、纽带、桥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事物的发展无不具有矛盾二重性,随着工业化今晨的加快,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另一方面交通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乐观,道路交通事故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据统计,自汽车问世以来的100余年中,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逐年增加,到2005年为止,累计死亡约3800万人,且其上升势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据一项数字统计显示,每8分钟就有一人伤于车祸,每11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年有15万人因交通事故而成为残疾,有10万个家庭因车祸而发生不幸。无怪乎人们称公路已成为不使用武器的战场,交通事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

驾驶,道路由人使用。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比较突出。统计数据同时表明,超速行驶、客货运输、无证低龄驾驶、夜间行驶成为马路四大“杀手”。 道路交通事故是随机事件,其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主管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组成交通系统的三个要素:人、车、路都有可能成为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通常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所构成的动态交通系统的某个环节失调所引起的。因此,一般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就从分析人、车、路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入手。三者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学术界一直有较大的争论,美国的和英国的经过大量的事故深入研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论。 下列因素对事故的影响程度

预防、遏制重大交通事故措施(正式)

预防、遏制重大交通事故措 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各有车单位聘用在外注册驾驶员,事 先应通过进厂交安委考试批准。 二、严禁非职业驾驶员,一年驾龄以内驾 驶员驾公车执行长途任务。 三、7座以上车辆执行长途任务时,必须 上报交安委,经集团公司交安委同意,交警队 安全民警对车辆进行检测,对驾驶员进行交通 安全培训,厂领导批准后,方可出车。

四、出车前,驾驶员必须对车辆进行安全自检,车辆行驶中发现危及安全的问题时,应修复后方可行驶。 五、厂交安委每月对机动车辆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 六、驾驶员应自觉遵章守纪,对违章者或酒后驾车等严重违章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违规者,一旦发生事故,还要追究违规驾驶员单位领导责任。 七、机动车向外转借,抵押要经厂交安委批准。 八、卖出机动车要在办理完过户手续后才能将车辆交与买者。 九、机动车辆必须按规定时限进行维修和保养。

十、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必须集中精力,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开快车、病车,“英雄”车。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交通事故重新鉴定申请书

Word格式 I A4打印 I 内容可修改 交通事故重新鉴定申请书Application for reevaluation of traffic accidents 编订:JinTai College

交通事故重新鉴定申请书 前言: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表述愿望、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文书。申请书的使用范围广泛,也是一种专用书信,表情达意的工具。本文档根据申请书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申请人:yb,男,生于1991年10月5日,汉族,住南充市,系xxx中学生。 请求目的: 因不服南充鼎正司法鉴定所作出的南鼎司鉴所〔XX〕法临鉴字第140号司法鉴定意见书(以下简称鉴定书),特申请对yb的伤残等级评定进行重新鉴定。 事实与理由: 一、《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条件,一般应当高于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本鉴定书作出机构是南充市营山县鉴定机构,而第一次鉴定机构是南充市鉴定机构“通正司法鉴定中心”,因此本鉴定书严重违背程序,应当无效。并且该鉴定书

并没有严格按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被申请人进行鉴定,存在严重程序违法行为:做出鉴定时并无两个在场人员见证,明显违法。 二、病情摘要部分避重就轻,任意片面理解。 如:修正诊断4“右膝前后交叉韧带挫伤”,病历上是“挫裂伤”。法医临床检查部分说:“步态正常……右膝关节外观正常,内侧有轻压痛,右膝关节活动正常”。被鉴定人 yb目前还是跛行,只是比第一次鉴定时稍轻,如果病情不好转,就不会是十级的最轻伤残等级了。 分析说明部分(一)“确诊为头皮裂伤……右膝挫伤, 右膝前后交叉韧带挫伤。”,明显违背依法客观公正中立鉴定原则,因为病历是“确诊为脑外伤、头皮裂伤……右膝骨挫伤,右膝前后交叉韧带挫裂伤。” 故意遗漏重要病情:中心医院mr报告单诊断意见“右膝 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伴内、外侧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挫裂伤。”该鉴定书遗漏的“右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才是评残最主要的。经查,《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九)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部分缺损,形态明显异常,有轻度功能障碍的,为九级:12.关节外伤或因伤手术后,残留创伤性关节炎,无

交通事故几种痕迹鉴定的要点分析

交通事故几种痕迹鉴定的要点分析 摘要:道路交通痕迹鉴定主要看是否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时的鉴定,或者是碰撞 形态的鉴定这两种类型。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可以从车与客体物、车与车的关 系自行判断,通过对将近2000例交通事故的痕迹鉴定的案例进行研究应用痕迹,检测方法对其车辆的痕迹进行检验比对,总结出交通事故的痕迹鉴定要点。 关键词:交通事故;痕迹鉴定;鉴定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成上升趋势,处理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就是交通事故本身的重现只有搞清事故发生的过程才可以给当事人 公正的评判,从而预防道路安全,维护社会安定。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逾期时候,现场环境的诸多限制现场的真长,往往受到局限。为了保证道路的通畅排查,总是快速完成。这难免发生牛肉给交通事故的认定带来了阻碍,所以对车辆及现 场的搜查试试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由于事故现场环境的诸多限制现场的限制, 往往受到局限。为了保证道路的通畅排查而总是快速完成。这难免发生遗漏给交 通事故的认定带来了阻碍,所以对车辆及现场的搜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当我 交通事故的技术建议定,尤其是痕迹鉴定,为事故做出还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 认定及法庭的宣判提供了证据。 2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2.1 涵义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是根据现场的事故,对于相关的车辆伤亡人员进行检查。 根据检查材料综合分析,并分析出涉嫌车辆与其他客体物的关系,进行书面判断 的过程。道路交通痕迹鉴定是对现场的还原痕迹鉴定,也是对其发生过程的重现,法庭会根据痕迹鉴定报告而作出相关评判。相关衍生的案件可以通过痕迹鉴定, 在车速检定上判断涉嫌事故人员是否具有违规行为。 2.2 一般步骤 2.2.1 在认真阅读委托书后,与委托方进行详细沟通,明确其委托要求。 2.2.2 从委托方处获取事故的相关信息制定痕迹鉴定计划,并确定痕迹监测重点。 2.2.3 在事故车辆停放点的前后左右方向对车辆进行物体痕迹监测,并在监测 记录表上进行记录;同时,附上照片细节照片等在拍摄照片时,需摆放比例尺, 根据相关要求对有价值的微量元素进行提取,并与涉嫌车辆进行检测分析对比。 2.2.4 根据检测结果,需要到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坚定,要积极获得委托方的信任,订阅委托方取得联系,及时到事故现场进行监测。 2.2.5 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要求其他技术人员进行共同鉴定。 2.2.6 根据鉴定结果,结合鉴定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出鉴定报告书。 3 几种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鉴定要点 3.1 是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痕迹的鉴定。 碰撞痕迹鉴定是对发生碰撞的涉嫌车辆与其他课体物的痕迹进行分析后,从 而对涉嫌车辆与其他课体物的关系进行鉴定。是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的痕迹鉴定,主要鉴定的是车与车的关系、车与人的关系、以及车与其他客体物的关系。 3.2汽车与汽车是否发生过碰撞鉴定的具体要求 a)根据有前及后、由左至右的顺序,对于车顶进行检验,对距地痕迹的高度 进行固定同时记录。需要拍照时,要拍照采集证据,并拍摄细节照片。

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全员安全培 训,增强搞好安全生责任感,提高安全意识。 2、搞了安全宣传,经常进行事故和典型案例剖析,教育司 乘人员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做到安全警钟常鸣。 3、严格驾驶员的选聘关。坚持选用三年以上驾龄、5万公 里安全资历和持有客运营运资格证的驾驶员,坚持公司 对被聘用驾驶员驾驶技能的实践考核。 4、坚持周五安全活动日制度。 5、坚持开展好驾驶员对车辆例行保养检查,按例保检验单 报班和强制二级维护保持车辆经常于完好状况。 6、不准将车交给无证人或暂扣、吊销驾驶证的人驾驶。 7、不得酒后开车,更不能醉酒后驾车。 8、坚持中速行驶,坚持“礼让三先”,严禁强超抢会,车 辆行驶在陡坡、弯道、涵洞等危险地段,要提高警惕,谨慎驾驶。 9、行车中不得饮食、闲谈和打手机,集中精力,谨慎行驶。 10、保持行车间距,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11、配合车站做好安全防范,杜绝“三危”物品上车。 12、春夏季节注意提醒驾驶员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和 休息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 13、定期检查车上配备的灭火器,经常保持其使用性能良

好。 14、冬季随车携带防滑链等器材。 15、司乘车辆都要按规定险种和标的到指定保险单位办理 有关人、车保险。 16、安技人员要坚持每天在上路安全管理,做好安全生产检 查、监督。 17、坚持节假日和24小时领导速写放和搞好行车事故处 理。凡发生事故的车主和驾驶员,安技科要逐个进行谈 话,帮助其他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 办法。 驾史员操作规程标准 1、携带驾驶证、行驶证、营运手续等证件。 2、检查报修项目是否修好。 3、做好出车的“十检”工作。 4、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认真执行安全驾驶操作规程,不违 章、不斗气、不超速行驶、不强行超车、不酒后开车、不让非驾驶员开车。 5、次势端正、精力集中、不闲谈、不吸烟、不吃东西、不 转移视线、双手不同时离开方向盘。 6、中途行驶,安全礼让,行驶时要保持前后车的安全距离,

浅析中国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一)

浅析中国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一) 【摘要】本文从道路交通事故入手,提出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在中国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分析介绍了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内容。 【关键词】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 一、交通事故简析 汽车的出现使人类的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非常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和交通运输的时间。但是,汽车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竟高达25万人。 我国的交通事故基本上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并受社会经济状况影响,每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五、六十年代为几百至几千人,70年代发展至1~2万人,1984年后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1991年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腾飞,国家总体经济势力不断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汽车等机动车辆保有量急剧增加,拥有驾驶证的人数激增,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又急剧增长,成为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汽车道路交通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经济发达国家从70年代以来,虽然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但是因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包括对人的安全教育,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是受伤人数持续增加。随着驾驶员和行人行为的改善,公路和车辆设计优化以及交通法规的完善,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保持下去。 二、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交通事故的增加不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汽车等财产损失以及对事故受害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影响社会安定、政府形象以及公共秩序。 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过去机动车相对人口数量而言比重很小,交通事故量不多,有关交通等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完善,机动车辆的车主主要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公有,无论责任的大小一般均有车辆所属单位承担费用;即使因赔偿发生纠纷,也依靠事故处理人员进行调解即可解决。 上述所有损失的纠纷金额求偿是现行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无法达到的,特别是关于心理和精神损失更是相当巨大,为此求助于民事诉讼或附加民事诉讼解决交通事故纠纷也将应运而生。 三、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机构 1.机构分类。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将是中国21世纪社会需要的新兴职业,交通事故鉴定专业人员的工作有很强的技术性,并且因为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发展历史短,目前可供使用的专业理论体系和方法还局限于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因此,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专业人员应是具有多学科性知识的综合型、知识型专门人才。 由于汽车保有量和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才形成对专业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人才的需求。当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专业人才的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一些专业人才就会把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作为其职业,从而形成交通事故技术鉴定行业。一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形成一个行业,就将产生不同类型的从事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机构。 第一类机构将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一类的附属于公检法系统的专业机构,这种机构在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作为职业形成的初期,将作为主导地位而存在。在这类机构,有关法律方面的鉴定直接由司法部门自己的专业人员完成,但由于交通事故技术鉴定需要知识型和经验型的专家,有时需要聘请公检法系统以外的学者或工程师对某些特殊交通事故进行技术鉴定。例如,在北京、云南以及东北就有这样的一些专家和学者。 第二类机构将是由一些大学和汽车交通研究院所的专业人员成立的交通事故研究室(鉴定工

交通事故预防措施71198

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全员安全培训, 增强搞好安全生责任感,提高安全意识。 2、搞了安全宣传,经常进行事故与典型案例剖析,教育司乘 人员克服麻痹与侥幸心理,做到安全警钟常鸣。 3、严格驾驶员的选聘关。坚持选用三年以上驾龄、5万公 里安全资历与持有客运营运资格证的驾驶员,坚持公司对被聘用驾驶员驾驶技能的实践考核。 4、坚持周五安全活动日制度。 5、坚持开展好驾驶员对车辆例行保养检查,按例保检验单 报班与强制二级维护保持车辆经常于完好状况。 6、不准将车交给无证人或暂扣、吊销驾驶证的人驾驶。 7、不得酒后开车,更不能醉酒后驾车。 8、坚持中速行驶,坚持“礼让三先”,严禁强超抢会,车辆行 驶在陡坡、弯道、涵洞等危险地段,要提高警惕,谨慎驾驶。 9、行车中不得饮食、闲谈与打手机,集中精力,谨慎行驶。 10、保持行车间距,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11、配合车站做好安全防范,杜绝“三危”物品上车。 12、春夏季节注意提醒驾驶员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与 休息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 13、定期检查车上配备的灭火器,经常保持其使用性能良

好。 14、冬季随车携带防滑链等器材。 15、司乘车辆都要按规定险种与标的到指定保险单位办理 有关人、车保险。 16、安技人员要坚持每天在上路安全管理,做好安全生产检 查、监督。 17、坚持节假日与24小时领导速写放与搞好行车事故处 理。凡发生事故的车主与驾驶员,安技科要逐个进行谈话,帮助其她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办法。 驾史员操作规程标准 1、携带驾驶证、行驶证、营运手续等证件。 2、检查报修项目就是否修好。 3、做好出车的“十检”工作。 4、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认真执行安全驾驶操作规程,不违 章、不斗气、不超速行驶、不强行超车、不酒后开车、不让非驾驶员开车。 5、次势端正、精力集中、不闲谈、不吸烟、不吃东西、不 转移视线、双手不同时离开方向盘。 6、中途行驶,安全礼让,行驶时要保持前后车的安全距离,

交通事故的检验以及鉴定

遇到交通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685735802.html, 交通事故的检验以及鉴定 导读:交通事故的检验以及鉴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尸体、车辆及其行驶速度、痕迹、物品以及现场的道路状况等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五日内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本文通过相关法律知识,为你解读了交通事故的检验以及鉴定相关。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尸体、车辆及其行驶速度、痕迹、物品以及现场的道路状况等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五日内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检验、鉴定应当在二十日内完成;需要延期的,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十日。检验、鉴定周期超过时限的,

须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应当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对有争议的财产损失的评估,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 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由急救、医疗机构或者法医出具死亡证明。尸体应当存放在殡葬服务单位或者有停尸条件的医疗机构。检验尸体不得在公众场合进行。解剖尸体需征得其亲属的同意。检验完成后,应当通知死者亲属在十日内办理丧葬事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由公安机关处理尸体,逾期存放的费用由死者亲属承担。 对未知名尸体,由法医提取人身识别检材、采集其他相关信息后,

交通事故车辆鉴定费

交通事故车辆鉴定费 交通事故中会有车辆损失鉴定以及扣留车辆的情况发生,那车辆鉴定收费吗?收费的标准又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没关系,下面律伴小编已经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大家浏览! 2012年1月1日起,《行政强制法》开始实施。该法所称的“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其中,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行政强制措施实施期间,行政机关有权对当事人的物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 根据该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对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应当明确,并书面告知当事人。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车辆保管费用应当由交警部门承担。 可见,在此期间,交警部门为了查明事故起因可以委托鉴定机构对车辆进行技术鉴定,但是由此发生的鉴定费、车辆保管费用应当由交警部门承担。 交警部门是知法犯法!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大家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保护自己的权益! 文章来源:律伴网https://www.doczj.com/doc/685735802.html,/

论痕迹检验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yjm)

论痕迹检验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 摘要:交通事故处理中,通过痕迹的检验与鉴定,应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专门问题,它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 作用。痕迹检验鉴定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交通事故案件的性质, 直接揭露交通事故真相,审查、判断言词证据的真实可靠性。 这无异于扩大、延伸了办案人员的感知能力。另外,痕迹的检 验与鉴定还有助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本文中,我结合 了基础理论和实际案例,对痕迹检验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 重要作用以及其如何发挥作用作以理解、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痕迹检验鉴定交通事故处理作用 现如今,道路上的车辆逐年增多、道路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各种道路交通问题不断凸现。其中,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让我们尤为担忧。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破坏性事件。不论发生在车辆之间、车辆与人员之间、车辆与物体之间的事故,还是车辆自身发生的事故,都将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交通事故现场必然存在事故痕迹,痕迹的检验鉴定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处理交通事故的关键,是交通事故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痕迹检验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科学办案中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提升执法办案水平、提高事故处理效率,正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交通事故痕迹 交通事故痕迹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车辆与其他车辆

或物体相互作用时,在彼此间的作用面上形成的印迹。主要分为地面轮胎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路面痕迹和其他痕迹。 二.交通事故痕迹物证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是指交通事故现场或从交通事故现场带走能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物品、物质和痕迹,主要包括在事故车辆、人体、现场遗留的固定物、附着物、散落物或各种痕迹。 痕迹物证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肇事现场上各种形象痕迹的位置,如车辆轮胎的印痕,破碎玻璃,车辆掉下来的各种零件,以及尸体的姿式、位置、分布情况和痕迹形成的特点,来判断案件的性质;可以为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依据;可以为查找肇事车辆提供有效证据,利用现场轮胎印痕,车辆肇事时掉下的各种零件,可分析车辆的种属;可以为发现、提取固定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可以为侦查破案、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 其作用在于:分析事故的形成和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判断肇事车辆种类和驶离方向;认定肇事车辆;为分析事故责任和法庭诉讼提供证据;调解轻微和一般事故。 三.地面轮胎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路面痕迹和其他痕迹(一)地面轮胎痕迹 地面轮胎痕迹是指车辆轮胎相对于地面作滚动、滑移等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印痕。根据轮胎相对地面的运动形式不同,地面轮胎痕迹分为滚印、压印、拖印、侧滑印和搓压印等五类。 地面轮胎痕迹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痕迹之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

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①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②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世界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也远大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通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治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从相对指标来看,我国道路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 车辆痕迹鉴定是为了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推断、判断交通事故发生时的状况,认定事故责任的划分。下文将从车辆痕迹鉴定的含义。用作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车辆痕迹鉴定 车辆痕迹鉴定是根据车辆的车体痕迹、车轮痕迹、车辆附属部件痕迹以及分离物痕迹所反映的特征,对嫌疑车辆进行检验,认定或否定嫌疑车辆的过程。 (1)车辆痕迹鉴定的程序和方法,与足迹、工具及其它痕迹基本相同。首先确定种类特征是否相同,确定种类特征同一后,再根据痕迹反映的个别特征(如轮胎上的磨损、切口、孔洞、补丁等特征出现的部位、大小、形状及相互关系。)进行比较检验。如果个别特征总合反映一致,即可作出认定同一的结论。 (2)车辆痕迹除利用形象特征检验外,还应对车辆痕迹中发现的其它附着物、油漆等以及微量物质进行理化检验,确定这些物证与车辆的关系。 (3)车辆痕迹鉴定前,要注意了解嫌疑车辆在发案或肇事后,是否修理或更换过轮胎及其它部件。以防止鉴定结论的错误。 二、车辆痕迹鉴定的作用 在刑事案件侦破和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中,车辆痕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车辆痕迹,可以分析判断车辆来去现场的方向和路线,布置追缉或堵截,为侦查工作指明方向。 (2)根据车辆痕迹,可以分析推断车辆的种类,为侦查提供线索,缩小侦查工作的范围。 (3)根据车辆痕迹,可以对嫌疑车辆进行检验鉴定,确定现场车辆痕迹是否嫌疑车辆所留。为查明事实,追究责任,提供依据。 三、依据痕迹鉴定做出的推断 1、推断车辆种类 利用车辆痕迹推断车辆的种类,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车轴、车轮的数量分析、推断车辆种类。

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得方针,开展全员安全培训, 增强搞好安全生责任感,提高安全意识。 搞了安全宣传,经常进行事故与典型案例剖析,教育司乘 人员克服麻痹与侥幸心理,做到安全警钟常鸣。 里安全资历与持有客运营运资格证得驾驶员,坚持公司 对被聘用驾驶员驾驶技能得实践考核。 报班与强制二级维护保持车辆经常于完好状况。 坚持中速行驶,坚持“礼让三先”,严禁强超抢会,车辆行 驶在陡坡、弯道、涵洞等危险地段,要提高警惕,谨慎驾 驶。 行车中不得饮食、闲谈与打手机,集中精力,谨慎行驶。 休息时间,保持充沛得精力。 2、 3、 严格驾驶员得选聘关。坚持选用三年以上驾龄、5万公 4、 坚持周五安全活动日制度。 5、 坚持开展好驾驶员对车辆例行保养检查,按例保检验单 6、 不准将车交给无证人或暂扣、吊销驾驶证得人驾驶。 7、 不得酒后开车,更不能醉酒后驾车。 8、 9、 10、 保持行车间距,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11、 配合车诂做好安全防范,杜绝“三危”物品上车。 12、 春夏季节注意提醒驾驶员劳逸结合,保持足够得睡眠与 13、 定期检查车上配备得灭火器,经常保持其使用性能良

好。 有关人、车保险。 查、监督。 理。凡发生事故得车主与驾驶员,安技科要逐个进行谈 话,帮助其她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办 法。 驾史员操作规程标准 携带驾驶证、行驶证、营运手续等证件。 章、不斗气、不超速行驶、不强行超车、不酒后开车、 不让非驾驶员开车。 转移视线、双手不同时离开方向盘。 中途行驶,安全礼让,行驶时要保持前后车得安全距离, 超车、会车时得横向距离,让车要让道让速,通过每华地 段、铁路口、交叉口与拐弯得地方要提前减速,“一慢 14、 冬季随车携带防滑链等器材。 15、 司乘车辆都要按规定险种与标得到指定保险单位办理 16、 安技人员要坚持每天在上路安全管理,做好安全生产检 17、 坚持节假日与24小时领导速写放与搞好行车事故处 2、 检查报修项目就是否修好。 3、 做好出车得“ 检”工作。 4、 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认真执行安全驾驶操作规程,不违 5、 次势端正、精力集中、不闲谈、不吸烟、不吃东西、不 6、

交通事故鉴定申请书

交通事故鉴定申请书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如果造成人身伤害的,一般都需要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但是鉴定之前都要写一份鉴定申请书,下面我们来看看交通事故鉴定申请书,欢迎阅读借鉴。 申请人:XXX,男,XX年5月1日生,汉族,居民,住XXXX村。手机号码:XXXXX。 被申请人:XXXX,男,1XX年2月3日出生,汉族,居民,住XXX村吴公巷X号。手机号码:XXXX。 申请事项: 申请法院指定司法鉴定机构对本案被申请人XXX在医院治疗疾病与本次交通事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鉴定。 事实与理由: 被申请人诉申请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贵院已立案。被申请人老年性脑改变、急性肠炎、低钠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慢性鼻窦炎、右侧硬化型乳突并少许炎症、癫痫等疾病到医院治疗,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治疗自身疾病非事故引起,所产生的费用不属申请人就本事故的理赔范围,理由如下: 1、本次事故导致被申请人脚部受皮外伤,并没有造成原告老年性脑改变、急性肠炎、低钠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慢性鼻窦炎、右侧硬化型乳突并少许炎症、癫痫等疾病; 2、事故事发时间为20xx年8月12日,急诊时明确现病史为三轮车压致左下肢麻木,无人事不醒、无大汗淋漓、无头晕头痛、无恶

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腹胀腹痛、无二便失禁,左下肢活动受限并未记载有其他症状。体格检查时也发现老年性脑改变、急性肠炎、低钠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慢性鼻窦炎、右侧硬化型乳突并少许炎症、癫痫等疾病,而癫痫记载是在20xx年12月份,相差多达4个月之久,完全可以推断被申请人伤情与原告无关,上述的其他疾病也与原告无关。被申请人只是借着本次交通事故一并进行治疗和检查。 综上,申请法院指定司法鉴定机构对本案被申请人的老年性脑 改变、急性肠炎、低钠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慢性鼻窦炎、右侧硬化型乳突并少许炎症、癫痫等疾病与本次交通事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鉴定。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月日 申请人:AAA,女,汉族,生于XX年XX月XX日,住址:XXX 路XXX号XX室 请求事项: 请求人民法院依职权指定医院或相关机构确定申请人的营养费、护理费和后续医疗费。 事实和理由: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提取及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 提取及鉴定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与理赔: 第四章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提取及鉴定 第一节概述 一、痕迹物证的基本概念 所谓痕迹物证是能够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物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交通事故中一般为车辆、散落物,以及留有事故痕迹的物品等。 痕迹物证是以它的存在情况、形状、质量、特性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因为痕迹物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体物品,比较容易查明,不像其他证据那样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其他复杂情况的影响,所以可用来审查其他证据的真伪。 在这里,需要单独说明痕迹的概念。痕迹是事物运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影像或形象。公安、司法部门所研究的痕迹是专指犯罪行为所留下来的各种影像或反映形象,这些统称为犯罪痕迹。这些痕迹,有的反映着作案活动过程和手段,有的则反映着作案人本身以及使用工具(如车辆)的形貌和特征,且均可用来证明犯罪事实,甚至证实犯罪人。 由于犯罪痕迹所反映的对象不同,在案件中解决的对象不同,形成研究工作的不同领域,因此又把痕迹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1.广义的痕迹 广义的痕迹,是指犯罪活动所引起(现场范围内)的一切变化而遗留下来的各种影像或反映形象。例如,伤害人身形成的伤痕、血迹;毒害人命中的毒品和尸体;交通肇事后车辆的附加痕;撬门压锁被破坏而变形的钌铞和门框上凹痕;被翻动过的箱、柜、抽屉的凌乱状态;走动和接触物体时所留下的足迹、手印;罪犯在犯罪现场遗留下的工具、枪弹、烟头、纸片,或者从身上掉落的纽扣、毛发、分泌物、呕吐物和碎末、附着物、气味、颜色等。这些痕迹的存在可以提供研究犯罪实施过程,分析案情性质和其他具体情节的重要材料,有的则可以提供检验鉴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侦查案件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广义痕迹不可能只由一门痕迹技术进行研究,有一些是法医检验的对象,有的则是刑事化学、刑事物理学、现场勘察学或者其他科学的研究对象。 2.狭义的痕迹 狭义的痕迹,是指犯罪活动中使一客体作用于另一客体,前者引起后者发生形态的变化而遗留下来的反映形象。前者叫做造型客体,后者叫做承受客体。承受客体上的痕迹以各种形式反映着造型客体接触部位的外表形态、结构特征或动作特点,因此称之为形象痕迹。研究形象痕迹可以解决同一认定问题,即可以确定痕,迹是何人何物所遗留。所以,这种痕迹是痕迹检验技术的专门研究对象,而研究其他痕迹通常只是解决种属认定问题,如一种车辆 粘附另一种车辆的油漆色。物体的物质也是种属的认定问题,种属认定在特定条件、环境中可起的证据作用不可忽视。 二、痕迹物证的基本类型 交通事故遍及城乡,现场状况千差万别,事故痕迹物证种类繁多。根据痕迹物证的形态和形成机制大体可分为: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是人类的大敌,道路交通事故亦是如此,道路交通事故能使车辆遭到损坏,人员受到伤亡,因此企业须下大力气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抓好。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家对近几百起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司机因素、车辆因素、管理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 属于司机因素方面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情绪不好⑵睡眠不足⑶驾驶时精神不集中⑷强行超车⑸开车闲谈⑹开车饮食或吸烟⑺开赌气车⑻开快车⑼开车办私事(10)酒后开车(11)驾驶技术不佳(12)非司机开车(13)疲劳驾驶(14)判断错误(15)误操作。 属于车辆因素方面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灯光不好⑵制动不灵⑶方向失控等等。 属于管理因素方面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派车办私事⑵派病车上路⑶派非司机开车⑷、规章制度不严⑸安全教育不落实⑹安全事项交代不清楚。 属于环境因素方面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气候不良⑵路面不好⑶山区险道⑷闹市区人多⑸行人违章⑹遇有违章车。 在上述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四大因素中,司机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次是车辆因素,居第二位。司机和

车辆这两个因素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因为车是由人驾驶的,如果司机的安全素质高,就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故障,车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司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具体反映。 管理因素也是关键的因素,对安全行车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管理部门重视车辆交通安全工作,则车辆安全就会改观、情况良好。 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个因素中的不安全问题也和司机有关,因为行车环境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要靠司机发现和预防,如果司机的安全思想牢固,驾驶技术熟练,即使遇有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能保证行车安全。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表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模板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GA/T643—2006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的要求 (1) 5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方法 (1) 5.1 汽车与汽车正面碰撞类型车辆行驶速度计算 (2) 5.2 汽车与汽车追尾碰撞类型车辆行驶速度计算 (2) 5.3 汽车与汽车直角侧面碰撞类型车辆行驶速度计算 (2) 5.4 摩托车与汽车车身侧面碰撞类型车辆行驶速度计算 (3) 5.5 汽车与二轮摩托车或自行车侧面碰撞类型车辆行驶速度计算 (3) 5.6 汽车与自行车追尾碰撞类型车辆行驶速度计算 (3) 5.7 汽车与行人碰撞类型车辆行驶速度计算 (4) 5.8 路外坠车类型车辆行驶速度计算 (4) 5.9 汽车撞固定物类型车辆行驶速度计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常用基础公式速查表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事故前瞬时速度计算方法 (8) 参考文献 (15)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石河子市公安交通科研所、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浙江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标、张爱红、张彦辉、袁泉、赵斌、王长君、崔小平、王界茂、史占彪。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的要求,给出了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的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或委托的专业技术人员、鉴定机构对车辆行驶速度的技术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40 交通事故案卷文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纵滑附着系数adhesion coefficient for longitudinal slippage 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在路面上纵向滑移时的附着系数。 3.2 横滑附着系数adhesion coefficient for transverse slippage 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在路面上横向滑移时的附着系数。 3.3 有效碰撞速度equivalent collision speed 从交通事故车辆发生碰撞至各车达到相同速度时各车辆所产生的速度变化。3.4制动协调时间brake harmony tim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