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48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制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从日常使用的小工具到大型的工业设备,无一不是通过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机械制造呢?机械制造是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工业部门。
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机械制造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包括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
接下来,让我们逐步了解机械制造中的一些基础知识。
首先,工程材料是机械制造的基础。
常见的工程材料有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铜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陶瓷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使用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例如,制造承受较大载荷的轴类零件,通常会选用高强度的合金钢;而对于一些外观要求较高、且不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可能会选用塑料。
工程力学在机械制造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它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形和运动规律。
通过对力学的分析,可以确定零件所承受的载荷大小和方向,从而为设计合理的结构和尺寸提供依据。
例如,在设计桥梁结构时,需要考虑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荷载以及风力等因素对桥梁的影响,通过力学计算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则是机械制造的核心内容。
机械原理主要研究机械的运动和动力传递规律,包括机构的组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等。
机械设计则是根据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对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等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功能实现、可靠性、经济性、工艺性等多个方面。
比如,设计一款齿轮传动系统,需要根据传递的功率、转速、传动比等要求,确定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宽等参数,并进行强度校核。
制造工艺是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多个工序。
《机械制造基础》基础知识点1.制造系统: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有机体,称为制造系统。
2.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物料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运动。
3.制造过程由技术准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质检,运输,储存等过程组成。
4.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5.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
6.机械加工中每一个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
7.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8.安装:在一个工序中,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每定位和加紧一次,称为一个安装。
9.工位:在工件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改变加工位置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称为一个工位。
10.工步:在一个工序内,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加工内容称为工步。
11.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加工内容。
12.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13.成批生产分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
14.机械加工的方法分为材料成型法,材料去除法,材料累加法。
15.材料成型法是将不定形的原材料转化为所需要形状尺寸的产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16.材料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粉末冶金,连接成型。
17.影响铸件质量关键因素是液态金属流动性和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性。
18.常用铸造工艺有:普通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陶瓷铸造。
19.锻造工艺分自由锻造和模膛锻造。
20.粉末冶金分固相烧结和含液相烧结。
21.连接成型分可拆卸的连接和不可拆卸的连接(如焊接,粘接,卷边接和,铆接)。
22.材料去除成型加工包括传统的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
23.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有车削,钻削,膛削,铣削,磨削,刨削。
24.切削运动可分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5.主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削工件上多余金属的基本运动。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点机械制造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将材料加工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或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点。
1.材料: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材料有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常用的有钢铁、铝、铜等,塑料常用的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机械制造还使用到了一些特殊材料,例如高强度材料和高温材料。
2.加工方法:机械制造的主要加工方法有切削加工、热加工、冷加工和非传统加工。
切削加工是通过将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常见的有车削、铣削、钻孔等。
热加工是通过加热材料使其达到可塑性的状态,然后通过压力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常见的有锻造、冲压等。
冷加工是在室温下对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常见的有拉伸、压缩等。
非传统加工是一些特殊的加工方法,如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等。
3.数控加工:数控加工是将加工路径和参数由人工操作改为由计算机控制的加工方式。
数控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常见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钻床等。
4.装配技术:装配是机械制造中将各个零部件组装成为整机的过程。
装配技术包括手工装配和自动化装配两种。
手工装配需要操作工人根据装配图纸进行逐步组装,而自动化装配则是通过机器人等自动设备进行组装。
装配技术的关键是准确、高效、可靠地完成组装任务。
5.设计软件: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到的设计软件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CAM)。
CAD软件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快速绘制出产品的三维模型,并进行分析和优化。
CAM软件则可以根据CAD 模型生成相应的加工程序,自动控制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6.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抽样检验、统计控制、质量管理等。
抽样检验是通过对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统计控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数据,及时调整和纠正加工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概述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是指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造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
了解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包括材料选取、机械元件、机械传动和机械加工几个方面。
一、材料选取在机械制造造过程中,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材料的选取需要根据机械设计的要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常见的机械材料有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大类。
1. 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铁等,在机械制造造中常用于制作机械元件和结构部件,具有强度高、导电性好、耐磨等特点。
2. 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等,在机械制造造中常用于密封件、绝缘件等方面,具有重量轻、绝缘性好、耐腐蚀等特点。
二、机械元件机械元件是构成机械装置的基本部件,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传动元件、支撑元件和连接元件三类。
1. 传动元件:主要包括齿轮、皮带、链条等,用于传递动力和实现速度转换。
2. 支撑元件:主要包括轴承、滑动轴承等,用于支撑、限制和定位运动部件。
3. 连接元件:主要包括螺栓、联轴器等,用于连接机械元件并传递力和转矩。
三、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指通过机械元件将动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根据传动方式的不同,机械传动可以分为直接传动和间接传动两类。
1. 直接传动:直接将动力从一个部件传递到另一个部件,如通过轴传递动力。
2. 间接传动:通过机械元件进行传递,如通过齿轮传递动力。
四、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切削、锻造、焊接等加工过程。
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包括铣削、钻孔、车削、研磨等。
在机械加工中,需要注意加工精度、表面光洁度以及刀具的选择和维护等方面。
总结: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是机械制造造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和掌握材料选取、机械元件、机械传动和机械加工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践中。
在实际的机械制造造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机械元件、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并采用适当的机械加工方法来完成所需的产品。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一、机械制造要经历的过程(批量生产)二、有关金属加工的知识变形加工:铸造、锻造、挤压、折弯、模塑等1、机械制造方法切削加工:利用车、铣、刨、麽、钻等机床进行切削加工。
2、切削用量三要素(以车床为例)切削用量是衡量切削运动大小的重要参数,包括吃刀深度、走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等,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吃刀深度(t)待加工面和已加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每次走刀车刀切入工件的深度。
如图所示它的计算公式为:t = ( D – d ) / 2 (毫米)式中:D—工件待加工面的直径(毫米)d—已加工面的直径(毫米★走刀量(S)工件每转一转车刀沿走刀方向移动的距离,它是表示辅助运动(走刀运动)大小的参数。
(单位:毫米/ 转)★切削速度(V)主运动的线速度称为切削速度,它可以理解为车刀在一分钟内,车削工件表面的理论展开直线长度(假定切屑没有变形和收缩),它是表示主运动速度大小的参数(单位:米/分)它的计算公式为:v = πDn / 1000 米/ 分式中:D—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径(毫米)n—车床主轴每分钟转数(转/ 分)例:车削D = φ60毫米的工件外圆,车床主轴转数n = 600转/ 分,求切削速度( v )v = πDn / 1000 = 3.14×60×600 / 1000 =113 米/ 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已知工件直径,并根据工件和刀具的材料选定切削速度后,再求出机床主轴的转速,这时可把上面的公式变为:n = 1000 v / πD 转/分★吃刀深度(t)待加工面和已加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每次走刀车刀切入工件的深度。
如图所示它的计算公式为:t = ( D – d ) / 2 (毫米)式中:D—工件待加工面的直径(毫米)d—已加工面的直径(毫米★走刀量(S)工件每转一转车刀沿走刀方向移动的距离,它是表示辅助运动(走刀运动)大小的参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制造基础知识1. 机械制造的定义•机械制造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和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和成形,制造出符合特定要求的零部件、组件和产品的过程。
2. 机械制造的分类•机械制造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包括:–金属加工:如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塑料加工:如注塑、挤出、吹塑等;–木材加工:如木工机械加工;–粉末冶金:如金属粉末冶金、陶瓷粉末冶金等;–结构组装: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3.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包括:–切削加工:如车削、铣削、钻削等;–成形加工:如锻造、冲压、拉伸等;–焊接加工:如电弧焊、气体焊、激光焊等。
4. 机械制造的主要设备•机械制造的主要设备包括:–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钻床等;–切削工具:如车刀、铣刀、钻头等;–测量检测设备:如千分尺、显微镜、光谱仪等;–辅助设备:如起重机、输送带、搬运工具等。
二、机械制造工艺知识1. 工艺规程与工艺文件•工艺规程是指制定产品加工工艺的技术文件,其中包括:–工艺流程:描述产品的加工流程和工序顺序;–工艺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刀具尺寸等;–设备选型:根据产品要求选择适当的加工设备。
2. 机械制造的工序•机械制造的工序包括:–铸造: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得到产品;–压力加工:通过施加压力改变产品形状,如锻造、冲压等;–切削加工:通过切削材料的方式进行加工,如车削、铣削等;–挤压加工:通过将材料挤出模孔改变形状,如塑料挤出、金属挤压等。
3.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自动化:利用数字控制(NC)和计算机数控(CNC)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技术提升制造过程的智能程度;–精密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产品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化: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
三、机械制造材料知识1. 金属材料•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基金属:如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非铁金属:如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等;•金属材料的性能可通过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热处理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目录第一章工程材料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第二章铸造成形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第三章锻压成形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第四章焊接成形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第五章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第六章金属切削机床概述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第七章车削加工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第八章铣削、刨削和拉削加工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第九章钻削和镗削加工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第十章磨削加工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工程材料学习要点及复习样题[学习要点]1.1金属材料的种类和性能1.2 金属的结构及结晶1.2.1 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原子按一定规则排列的固体。
有固定熔点,具有各向异性。
(2)晶格:为了便于表明晶体内部的原则排列规律,把每个原子看成一个点,点与点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格子。
(3)晶胞:能完全反映晶格原子排列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4)晶格常数:晶胞的棱边长度和棱边之间的夹角。
(5)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格。
1.2.2实际金属结构(1)晶格缺陷类型点缺陷:晶格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
线缺陷:位错。
面缺陷:晶界。
1.2.3金属的结晶(1)金属结晶的概念指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过程。
即内部原子有不规则的排序转变到规则排列。
(2)金属结晶的过程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晶核的产生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3)过冷现象、过冷度在实际结晶过程中,金属液只有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熔点)以下的某个温度时才结晶的现象叫过冷现象。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过冷度。
(4)晶粒到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即控制方法晶粒组织的力学性能比粗晶粒组织的好。
方法: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和附加振动。
1.2.4 金属的同素异构同一种固态的纯金属在加热或冷却时由一种稳定状态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不同的稳定状态的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纯铁的同素异构1.3 二元合金合铁碳合金相图1.3.1 二元合金的晶体结构(1)合金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是将原材料通过加工、组装等手段,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和用途的机械设备和零件的过程。
这一领域涉及广泛的学科知识,包括材料科学、力学、热处理、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等。
以下是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
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包括设计、材料选择、加工、组装、检验和调试。
设计阶段,工程师会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和使用环境,设计出机械的结构和尺寸。
材料选择阶段,需要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加工阶段,是将原材料通过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如切削、铸造、锻造、焊接等,制成零件。
组装阶段,是将加工好的零件按照设计要求组合成完整的机械设备。
检验阶段,是对制造出的机械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标准。
调试阶段,是对机械设备进行运行测试,调整参数,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材料科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硬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是机械制造的关键步骤之一。
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它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设计机械设备时,需要考虑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所受的力,以确保零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加工过程中,力学原理也被用来优化切削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
热处理是改变材料内部组织结构,以提高其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通过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韧性、耐磨性等,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机械设备的整体布局、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运动方式等。
一个好的设计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技术在现代机械制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知识点一、机械制造概述1.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机械制造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机械零件的制造1.机械零件的分类和标准化2.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工艺要求3.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方法三、机械加工工艺1.切削加工工艺的原理和方法2.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3.非传统加工工艺(激光加工、电化学加工等)四、机械制造材料1.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性2.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其选用原则3.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性五、机械制图与CAD1.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常用的机械制图技术规范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六、机械加工设备与工具1.机床的分类和结构2.常用的刀具和刀具材料3.辅助装备和工具(量具、刀夹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七、机械制造工艺过程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工艺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责任3.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和工艺路线八、机械制造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质量检测的方法与仪器设备3.常见的机械制造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九、机械制造管理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流程2.质量管理体系与ISO9000标准3.现代化制造业的管理方法和思维方式十、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技术3.环保、节能和可持续性发展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以上为机械制造基础的复习知识点,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和深入研究,同时还需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