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学第四讲专利法
- 格式:ppt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46
专利法及其实务——向波第一章专利法概述第一节专利法的历史与发展一、专利法的起源1、13世纪,英国出现特许令状,由英王颁布诏书对新近的发明或者新引进英国的技术授予在一定期限内的垄断权。
2、1474年,威尼斯城邦共和国元老院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3、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案》取代特许令状制度,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
二、专利法的发展1、19世纪,在欧洲各国曾出现废除专利制度的现象,但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又逐渐建立了专利制度。
2、20世纪,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进行改造,苏联率先在专利制度之外,创立了一套发明人证书制度。
3、1883年,以法国为首的十几个欧洲国家达成《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对专利、商标等工业产权保护对象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等多方面规定了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最低标准。
4、《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出现。
第二节、中国专利制度一、近代中国有关专利的法律思想和制度1、中国古代早有“专利”一词,其意义等同于专营或专卖。
古代中国有关重义轻利等思想阻碍了经济、技术的发展。
2、太平天国洪仁玕在《资政新篇》里第一次用文字形式将专利制度的轮廓予以表述。
3、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振兴工业给奖章程》。
二、民国时期的专利制度1、1912年,中华民国工商部制定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
1923年还对其进行了修订。
2、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工业品暂行条例》,并废除之前的有关奖励章程。
后又于1932年颁布《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并作了两次修订。
3、1944年,国民政府公布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专利法。
三、新中国专利制度1、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
2、1984年3月12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专利法获得通过,随后公布并实施。
3、从1984年专利获得通过至今,我国专利法已经过了三次修改。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要点1、专利授权条件方面,本次修改《专利法》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在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新颖性标准上,引进了很多国家采用的绝对新颖性标准,取消了现有技术和现有设计的地域限制。
69专利权是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专利一词包含三种含义:1. 专利权2. 发明创造3. 专利文献专利权的特征:p21(1)无形性(2)专有性(3)地域性(4)时间性(5)可复制性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71只要是技术方案即可发明专利分为两大类:产品发明专利方法发明专利71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不保护方法。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应符合的条件:73 外观设计的载体必须是产品外观设计的构成要素是产品的形状或产品的图案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应该是固定的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产品应该是一个整体外观设计必须具有人的视觉直接可见性文字和数字的字音、字义不能作为外观设计要求保护外观设计应能用于产业上形成批量生产产品通电以后才能显示的图像,不能作为外观设计要求保护P74一、实质条件:对发明本身的要求二、形式条件:对申请过程的要求一、实质条件:1.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不得妨害公共利益2. 符合专利法律制度的规定3. 发明具有专利性①新颖性②创造性③实用性P86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一)科学发现;(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是,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器械、仪器、用具等属于专利保护的范围(四)动物和植物品种;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授予专利权(五)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新增)新颖性:既不是现有技术,也没有抵触申请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抵触申请:是指在一项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以前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的专利申请。
知识产权法-专利权法一、专利法的历史P240163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垄断法规》,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
198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专利法,后1992年、2000年2次重大修改。
二、发明创造的种类及概念P242PA2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三、不受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客体P243PA5(一)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二)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PA25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品种(对该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专利法的规定授予专利权)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6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四、发明人、设计人与专利权人的含义及区别P245(一)发明人/设计人:即完成发明创造的人,泛指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发明创造人。
(二)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的人*专利权人可能是有资格申请并获得专利的人,也可能是专利转让活动中的受让人五、特殊发明的权利归属P246(一)职务发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1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2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知识产权详细教案--专利法律制度第一章:专利法律制度概述1.1 专利法律制度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专利法律制度的含义探讨专利法律制度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性1.2 专利法律制度的历史与发展介绍专利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各个阶段专利法律制度的主要变化与特点1.3 专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阐述专利权法定原则探讨专利公平原则讲解专利鼓励创新原则第二章:专利权的客体与主体2.1 专利权的客体解释专利权的客体范围分析不同类型专利权的客体差异2.2 专利权的主体讲解专利权的主体资格探讨专利权主体的权利与义务2.3 专利权的主体资格确认介绍专利权主体资格确认的标准与程序分析专利权主体资格确认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第三章:专利申请与审查3.1 专利申请的基本要求讲解专利申请的条件与程序探讨专利申请中的发明disclosure 要求3.2 专利审查流程介绍专利审查的基本流程分析专利审查中的实质审查与形式审查3.3 专利审查中的第三方参与讲解专利审查中的第三方参与方式与程序探讨第三方参与对专利审查的影响与作用第四章: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4.1 专利权的内容阐述专利权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分析专利权的范围与限制4.2 专利权的行使与许可讲解专利权的行使方式与条件探讨专利权的许可方式与条件4.3 专利权的限制解释专利权的限制种类与原因分析专利权限制对专利权行使的影响第五章:专利权的保护与侵权行为5.1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阐述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与标准分析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5.2 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讲解专利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探讨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5.3 专利权的维权途径与救济措施介绍专利权的维权途径与程序分析专利权侵权行为的救济措施与法律责任第六章:专利权的国际贸易与合作6.1 专利权的国际保护讲解专利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国际条约探讨专利权国际保护的组织机构与运作机制6.2 专利权的跨国申请与审批介绍专利权跨国申请的程序与要求分析专利权跨国审批的流程与标准6.3 专利权的国际合作与贸易阐述专利权国际合作的主要领域与成果探讨专利权贸易的发展趋势与影响第七章:专利权的管理与运用7.1 专利权的内部管理讲解企业专利权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企业专利权内部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7.2 专利权的运用与运营介绍专利权运用的方式与策略分析专利权运营的主要模式与案例7.3 专利权的价值评估与交易阐述专利权价值评估的方法与指标探讨专利权交易的市场现状与前景第八章:专利权的侵权纠纷解决8.1 专利权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讲解专利权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与程序探讨专利权侵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方式8.2 专利权侵权纠纷的证据规则阐述专利权侵权纠纷的证据种类与规则分析专利权侵权纠纷中证据的获取与提交8.3 专利权侵权纠纷的判决与执行介绍专利权侵权纠纷的判决标准与执行程序探讨专利权侵权纠纷判决的救济与执行措施第九章:专利权的风险防范与应对9.1 专利权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讲解企业专利权风险的类型与识别方法探讨专利权风险的评估指标与应对策略9.2 专利权风险的防范措施介绍企业专利权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分析专利权风险防范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合作9.3 专利权风险的应对策略与案例分析阐述应对专利权风险的策略与方法分析专利权风险应对的案例与经验教训第十章:专利法律制度的未来发展10.1 专利法律制度发展趋势探讨专利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专利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10.2 专利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讲解我国专利法律制度的改革历程与现状探讨专利法律制度改革的重点与未来发展方向10.3 专利法律制度的国际合作与挑战阐述专利法律制度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挑战探讨专利法律制度国际合作的发展策略与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是专利法律制度的核心部分,涉及到专利权人的权益和义务,以及专利权的边界问题。
专利法的定义与作用专利法的定义:专利法是国家制定并公布实施的,用于保专利法的作用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规范。
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规范专利申请、授权、保护和管理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01专利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发明创造、鼓励技术创新、维护公共利益等原则。
02专利法的主体内容包括专利权的授予、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权的实施与许可等。
03专利法的相关制度包括专利申请、审查、授权、无效宣告等制度,以及专利代理、专利信息管理等制度。
专利法的体系结构专利法的历史与发展古代专利制度的起源01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类似专利制度的萌芽。
现代专利制度的形成0215世纪至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专利制度逐渐形成。
中国专利制度的发展03中国自清朝末年开始引入专利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利法律体系。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专利保护力度,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01发明创造性02外观设计创新性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专利权的授予条件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以及对该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等文件。
申请文件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专利申请文件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
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