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那次难忘的旅行》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旅行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去年的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海边。
当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时候,我被它的广阔和美丽震惊了。
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拍打着沙滩,发出“哗哗”的声音。
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冲向沙滩。
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踩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我在沙滩上奔跑着、欢笑着,还捡了好多漂亮的贝壳。
爸爸带着我一起去海里游泳。
刚开始我还有点害怕,紧紧地抓着爸爸的手。
但是慢慢地,我适应了海水的温度和海浪的冲击,开始自由自在地游起来。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条小鱼,在大海里欢快地穿梭。
傍晚的时候,太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染成了红色、橙色和紫色,美丽极了。
我坐在沙滩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心里充满了感动。
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
《我的好朋友》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叫小雨。
小雨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像弯弯的月亮。
她的性格特别开朗,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心情特别不好。
小雨看到我闷闷不乐的样子,主动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把事情告诉了她,她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别难过啦,这点小事不算什么,我陪你一起解决。
”在她的鼓励下,我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
在比赛中,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小雨毫不犹豫地跑过来,把我扶起来,一边帮我检查伤口,一边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继续跑。
”在她的陪伴下,我坚持跑完了比赛。
小雨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热心的好朋友。
我很庆幸能有她在我身边,她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我希望我们能永远做好朋友,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学习过程:1、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
抒情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文章的主旨的文字。
2、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1)记叙文的议论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我的老师》片段: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a.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篇部分。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b. 开宗明义,提挈全篇。
即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以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穿插议论:在记叙文中适时加入对事件、人物或景物的看法,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穿插抒情:在记叙文中适时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和抒情,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
2. 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作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文章,用于分析讲解。
2. 学生准备自己的作文,用于修改和讨论。
【教学环节】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作用。
3. 实践指导: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尝试穿插议论和抒情。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修改后的作文,交流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是否觉得文章缺乏深度和感染力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文章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议论和抒情的手法。
如:原文:“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
”修改后:“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为国家繁荣昌盛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改后的句子如何在记叙中穿插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实践指导】1. 议论要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抒情要真实自然,体现真挚的情感。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在记叙文中自然、巧妙地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分析法、写作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写作中,单纯的记叙往往会显得平淡无奇。
如果能在记叙中适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就能够让文章更有深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那么,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技巧。
(二)理解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概念及作用1、记叙记叙是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过程作概括的陈述。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2、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在记叙文中,议论可以深化主题,揭示事物的本质。
3、抒情抒情是作者抒发和表现自己的感情。
它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示例分析1、出示一篇单纯记叙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谈谈感受。
比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公园里的花开得很鲜艳,有红的、粉的、白的。
我沿着小路散步,看到了很多人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
我还看到了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他跑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章只是在陈述事实,缺乏情感和深度。
2、再出示一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
比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公园里的花开得很鲜艳,有红的、粉的、白的,它们像是一群争奇斗艳的少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着自己的美丽。
我沿着小路散步,看到了很多人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
他们充满活力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运动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还看到了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他跑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记叙文的五种构思方法中小学教材中的记叙文,以记事文为主,也有不少写人的文章。
一般来讲,记事的文章,要着力对事件意义的探求,要在事件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中找出最重要、最动人的“闪光点””。
下面介绍五种常用的构思方法。
一、巧用穿插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
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作用: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一、优化文面结构,第二、表现构思水平。
而这两项对于提高中考作文得分是十分有好处的。
先看看如何进行穿插、穿插什么内容:1.穿插描写【例】《孔乙己》中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
作者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使“笑声”在小说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力量。
2.穿插议论或抒情【例】《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感受,揭示中心;然后每叙述一个故事,就用抒情之笔,穿插一段文字;结尾安排了大段文字,进行抒情和议论,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
3.穿插主题句【例】《白杨礼赞》在文中反复穿插“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句子,不断地点示着文章的主题。
其实这种主题句也是“结构句”,不仅极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也有机地组织起文章的结构。
在以上内容的“穿插”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手法就是“反复穿插”。
可以说,没有“反复”就无所谓“穿插”。
正是由于有了“反复”,才能在“穿插”中形成文意的递进,才能形成前后内容的呼应,才能形成一唱三叹的感情波澜,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文章的思路。
二、横向组合横向组合,就是在文章中将一个一个的情节、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加”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请读下面的诗文,你有什么发现:王安石《麻雀》: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林和靖《雪梅》: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一、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二、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
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三、读下面的文字,找出文中的议论句: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那可恶的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
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
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
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凶"的体育老师和那么"可恶"的跑道,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四、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并给这段文字补上一个议论句: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200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他动情地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激情四射地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每每讲到激动处,他总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句最恰当的()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必须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这种写作技法,这对于提高作文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
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1、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
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②点示法。
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穿插法。
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如《白杨礼赞》。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应以记叙为重点,在详细记叙的过程中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只语的议论。
(二)学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抒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文中的抒发和倾注。
在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1、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
(2)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这又叫做“直抒胸臆”。
2、怎样才能使抒情真实感人?1)寓抒情于叙述之中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通过穿插议论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议论的概念与特点3. 抒情的方法与作用4. 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与技巧5. 实际操作演练与评价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吗?它有什么特点?2. 总结: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客观地叙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文体。
二、讲解议论的概念与特点1. 提问:议论是什么呢?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2. 总结:议论是以阐述作者观点、看法为主,通过分析、推理、对比等手法,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证、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更具思想性和说服力。
三、讲解抒情的方法与作用1. 提问:抒情是什么意思?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 总结:抒情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通过描绘景物、刻画人物、运用修辞等手法,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讲解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与技巧1. 提问:在记叙文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呢?2. 总结: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现力。
具体方法有:在记叙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作者的议论,指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记叙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抒情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五、实际操作演练与评价1. 布置练习:请同学们写一篇以“校园一角”为主题的记叙文,要求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2.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技巧的情况。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文章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效果。
六、案例分析:优秀作品的观摩1. 展示优秀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
谈记叙性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记叙性文章是一种以描写故事或经历的方式展现某一事件或人物的文章。
它注重情感表达,通常使用描述性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事件和人物,以便让读者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产生感知和联想。
在记叙性文章的过程中,作者不仅可以表达对某一事件的见解,也可以用议论和抒情的方式来渲染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在记叙性文章中体现议论和抒情。
一、议论是通过一定的论证手段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在记叙性文章中,议论可以嵌入到描述之中,也可以通过全文的铺陈而表达。
要想在文章中体现议论,以下几点可以考虑。
1、强调冲突与反差在记叙文章中,冲突和反差是很重要的手段。
可以尝试通过表现冲突和对比来引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比如,写一个关于一个坚强而顽强的女孩的故事,逐渐展现她面对挫折所采取的不屈不挠的态度。
通过这些阐述,可以逐渐突出自己对于坚强意志的理解,表达对自己立场的看法。
2、逻辑推理与思考在叙述过程中,通过展现人物的行动,可以形成一个连贯的逻辑,从而逐渐阐明一个观点。
逻辑推理是一种快速表达观点的方式,同时也要保证逻辑的流畅。
3、情感渲染情感渲染其实可以视作一种议论的手段,“感动”,“震撼”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读者进行一种情感引导。
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于某个人物的性格和经历进行深入的生动描述,把读者投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之中去,进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并产生一种表达自己看法的需求。
例如,在写某个社会现象的时候,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件把读者带入现场,深刻的描述人物的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并引出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二、抒情抒情是一种具有感情倾向的表达方式,就是向读者倾诉自己的感受。
在记叙性文章中,抒情可以是真挚的感受,也可以是虚构的情感,总之要表达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真情实感。
以下几点是在记叙性文章中体现抒情的方法。
1、借助个人经历和感受通过描述自己或者别人的经历来表达对某个事件或者感情的还原。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一、重点提示1. 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为什么记叙文中要有抒情和议论?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
混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2.记叙文中的抒情类型及要注意的问题: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
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
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
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
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
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
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例如,在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中“多可爱的小生灵啊……”那一段,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议论、抒情,这就是“锦上添花”。
因为它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议论及要注意的问题: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16 分析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考点解读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
所以,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人物或事物的评价。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出来,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形式。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可以这么说: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
课文解剖例1:试分析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部编版七上)结尾段议论的表达作用。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答案示例:这段文字,写“我”由此次经历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人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把事情化整为零,不去想远大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积小步成大步,慢慢就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件事对“我”人生的影响,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鲁迅《社戏》(部编版八下)“思考探究”二: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答案示例: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
如何叙事(六)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一、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如下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
二、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如何在记叙之中穿插议论(一)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有明确的目的这种目的,大体上表现在上面的所说的六个方面。
但在具体运用中,就要注意:1.要着重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
2.要着重在最动人之处进行议论。
3.要着重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
4.要着重在点示全文的意义时进行议论。
5.要着重在对文章的结构起重要作用时进行议论。
我们在对作文进行构思时,就应该考虑到要不要穿插议论,就要考虑到这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记叙中的议论。
(二)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呼应法主要地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
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
议论与文题遥相呼应,既点了题,又表现出一种结构之美。
④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如以后我们将要学习到的《白杨礼赞》就是这样。
《白杨礼赞》的开头、中间、结尾,反复出现对白杨树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不仅使全文的结构分外地严密,而且也不断地强化了对主题的渲染。
(三)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避免滥发议论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但如果使用不当,不知道记叙文是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不知道文中的议论,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之上有感而发,于是随意点缀,勉强凑合,或者大发议论而又空洞无物,那么这就是滥发议论。
怎样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在记叙中抒怀”也是初中阶段记叙文训练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训练语言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指导学生训练“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我们必须让其了解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记叙文中记叙与议论的关系是什么,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一、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所谓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写人记事的同时,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揭示所记写的人或事的本质意义,以表明作者对所记写的人或事的认识态度。
如《孔乙己》,在记叙了孔乙己遭到酒客嘲笑之后,用了一段议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寥寥二十三个字,点出孔乙己迂腐无能的性格特征,又暗示孔乙已的悲剧性的结局。
这样的议论精辟深刻,帮助读者对文中人和事的理解,起到点明主题,突出中心的作用。
有些同学不了解在记叙中穿插议论的作用,因而在作文中往往只是单纯的记叙,缺少必要的议论,只列现象,不作本质分析。
这样的文章往往不能引发读者作深入的思考,也缺少感人的力量。
我们要学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的写法,写出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来。
二、在记叙中穿插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中穿插议论,必须处理好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议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要与议论文中的议论区别开来。
记叙文中以记叙为基础,议论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深化。
以记叙为基础,把人和事写好,写得具体、生动、充分,议论才有基础,否则议论就会落空。
有个学生在写《我的妈妈》一文时,文中简单介绍了妈妈的事例,其间穿插议论说:“我的妈妈多么伟大啊!我喜欢我的妈妈!”像这样的议论比较空泛,使人“倒胃”。
这是因为他没有画好“龙”,叙事过于简单、平淡。
妈妈“伟大”在何处?有什么值得“喜欢”的地方?这些是要通过具体的记叙来充分体现的,这样才能使人认识到文中记叙所体现的道理,才能使人觉得议论的自然贴切。
如冰心的《观舞记》在细腻传神地记叙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全过程后写道:“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塑、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目标要求:
了解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弄清记叙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议论有何区别,了解什么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通过训练掌握抒情的方法,特别是学会借描写、叙事间接抒情。
通过训练学会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来表明观点,突出中心。
教学建议:
* 教法建议:
写作教学要注重实战演练,以学生活动为主,精讲多练。
可采用活动法、范例法、读写结合法,综合运用听、读、说、写等多种活动形式进行教学。
* 教学过程建议:
1.“写作指导·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安排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采用读、说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阅读典型的材料,师生互动,共同探讨,了解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弄清记叙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议论有何区别,了解什么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第二课时可采取学生的写、评、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学会在记叙中适当穿插议论,学会借描写、叙事间接抒情。
2.作文是职高学生的软肋之一,多数学生怕写、厌写作文,所以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兴趣的激发和方法的指导。
3.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典型、精彩、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是完整的篇章,也可以是零星的片段。
4.写作训练要形式多样,尽量活泼有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改写、续写、创写结合,口头和书面结合等。
5.教学基本环节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勾画要点,初步了解相关知识
二、通过品析例文,深入体会记叙中穿插议论的作用(例文详见教学资料)
1.阅读例文。
如:《门的悬念》、《一碗馄饨》、《人的光芒》等文章。
2.例文评析,找出以上文章中的议论语句,体会记叙中穿插议论的作用和特点。
⑴议论的作用:
先议后叙,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
夹叙夹议,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先叙后议,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⑵要注意的问题:
无论先议后叙、夹叙夹议,还是先叙后议,文章都应以记叙为重点,议论要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在详细记叙的基础上发表简短、甚至是片言只语的议论,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议论既可以是作者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也可以借文章人物之口,品评其他人物或事件,阐述人物自身的见解。
无论怎样,议论要有说服力,见解要独到,不能人云亦云。
3.模仿例文口头练习。
⑴在一段叙述之后给出几种议论,请学生选择最恰当的,并说说理由。
⑵给出几段叙述文字,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上几句恰当的议论,如:《人桥》、《亲情》等。
三、通过品析例文,体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例文详见教学资料)
1.阅读例文。
如朱自清的《背影》、三毛的《背影》节选等。
2.例文评析,总结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及抒情的两种方式。
⑴抒情的作用:
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思,有效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⑵抒情的方式: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在行文时,自己直接对于所叙述、描写的对象进行评论,抒发感情,或喜或恶,或褒或贬。
这种抒情要求作者具有强烈的感情,抒情语句是从作者心中喷涌而出的。
间接抒情则是借景抒怀或触景生情。
这种抒情要做到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叙事抒情等。
⑶运用抒情,一定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感情必须有生动细致的描写作基础。
感情必须是自然的流露。
抒情应该是因为对人、事、景、物有感而发,要有所借助,或借人、借事抒情,或借景、借物抒情。
二是抒情语句要精练生动、具体感人。
抒发的感情要具体,不能空泛地用几个“啊”字,或是几句“我多么高兴啊”、“他真伟大呀”之类的空话来抒情。
3.模仿例文口头练习。
给出几段叙述性文字,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上几句恰当的抒情,如:《小扇轻摇的时光》、《为父亲流泪》等。
第二课时
一、命题作文
1.我发现了……
2.离别
二、出示评改标准,各小组互改作文并推荐佳作。
三、评选优秀文章
评选出最具感染力抒情奖、最有见地议论奖、别出心裁奖等奖项,给学生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