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公园解说词 实践到认识 2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5
嘉庚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嘉庚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今年暑假,我校举行了“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目的,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作为其中的一支队伍,我与其他十名同学在陈嘉庚纪念馆度过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时光,主要负责值班、统计、讲解等工作。
我收获了许多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如友谊、工作经验、人生道理、个人修养等。
这次社会实践既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又提升了我们的能力,是我们大学四年丰富和完善自我的良好开端。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的必修课。
我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强调明确目标,勤于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为广大群众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谨记集大校训,嘉庚精神,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服从组织,积极配合,推进此次活动的顺利有序进展。
我很荣幸我能参与这次的嘉庚纪念馆志愿讲解的实践活动。
我们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馆内工作人员做好值班、统计人数、整理材料以及讲解等一系列工作。
面对一群尚未熟识的工作人员,如何做好与他们的配合工作是关键。
我们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探讨纪念馆里的各项工作,很快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友善。
扎实的讲解功底是我们做好讲解工作的保障。
为了提高自己的讲解能力,大家翻阅各种相关的图书资料,强化记忆。
多次浏览关内的所有图片、实物、雕刻,做到对馆内的布局了如指掌,争取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做到最好;并且不断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和礼仪训练,以便自己更好与游客进行交流。
我们们展开实践活动的地点是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位于嘉庚公园北门以东外填海处,总占地面积104484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5平方米。
写作厦门嘉庚公园的作文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公园,那就是厦门嘉庚公园。
它座
落在美丽的环岛路边上,是厦门最大的公园,也是最漂亮的一个。
它是由一条绿色走廊连接起来,有许多景点。
有海堤、白鹭洲、
陈嘉庚故居、百果园等。
海堤是由一个长长的栏杆围起来,上面有许多大风车,风一
吹它就转动起来。
我觉得很有趣。
白鹭洲上有许多白羽毛的鸟,
我最喜欢的就是白鹭了。
它们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欢迎你!”白鹭洲后面还有一个湖,叫白鹭湖。
湖边
有一片大草坪,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息、乘凉、晒太阳、放风筝等。
陈嘉庚故居位于公园的南面,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
它建于1907年,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捐资建造的。
楼前
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和一片草坪。
这里种了许多树和花,草也很茂盛。
百果园在公园的东面,是一个很大的园子。
里面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水果和蔬菜。
它是由一个游泳池和几个亭子组成的,
亭子下面还有一片小湖。
—— 1 —1 —。
嘉庚公园感受语
三嘉庚公园,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是嘉庚先生(陈嘉庚)的故乡。
在这次的参观中,我深深地被嘉庚公园的优美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所感动。
首先,公园的绿化做得非常好,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鲜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在公园的中央,有一座陈嘉庚先生的雕像,他的眼神坚定,双手背后,仿佛在告诉我们他要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付出一切的决心。
其次,公园内有许多关于陈嘉庚先生的介绍和文物,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陈嘉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最后,我在公园的湖边坐下,看着湖中的荷花和鱼儿,听着鸟儿的歌声,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祥和。
我想,这就是嘉庚公园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吧,无论是陈嘉庚先生的精神,还是公园的宁静和美丽,都在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生活,热爱我们的国家。
总的来说,嘉庚公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会永远铭记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以此激励我不断前进。
集美鳌园导游词-嘉庚纪念馆观后感各位来宾,你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开车的师傅姓陈,我是厦屿旅行社的导游,姓吴,名!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服务,希望在我们相处的时间能够让你们感到一份快乐!预祝大家能够玩得开心、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走得顺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支持!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集美鳌园景区,鳌园是我们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于1951年动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历时十年之长,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主要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围墙石雕群组成,鳌园原是一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状似大鳌,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称此园为鳌园。
那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陈嘉庚先生耗尽十年时间完成的鳌园是什么样子!我们所游览的时间将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请看,鳌园门口设置了一个大圆盘,这儿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会从洞中灌入,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而整个鳌园就像一朵洁白的睡莲静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这一含蓄的设计足见陈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进入大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有一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世与相忘”上下联首两字相结合便正是“鳌园”,步入园门便是50米的长廊,左右两边镶着青石镂雕,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是上乘之作。
各位来宾请看,左边的这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赖和热爱。
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族亲用泥巴将其封闭,这样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围墙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后损坏严重,后于1991年集美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来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艺术系的老师绘图,请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换成青石雕。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嘉庚博物馆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嘉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嘉庚博物馆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嘉庚先生,原名陈嘉庚,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教育家、实业家。
他出生于1874年,逝世于1961年。
嘉庚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教育事业嘉庚先生认为,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
他先后创办了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等著名学府,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他提倡“勤、俭、公、忠”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要勤奋学习、勤俭节约、忠诚国家、忠诚民族。
2. 实业发展嘉庚先生在实业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创办了多家企业,如集美轮船公司、集美银行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他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我国争取了国际地位。
3. 爱国事业嘉庚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
他积极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付出了艰辛努力。
三、嘉庚精神嘉庚精神是嘉庚先生一生所倡导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爱国主义精神嘉庚先生认为,爱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 敬业精神嘉庚先生在教育事业和实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得益于他敬业精神。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3. 勤俭节约精神嘉庚先生一生倡导勤俭节约,他自己的生活十分简朴,却把大量财富投入到教育事业和实业发展中。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 忠诚精神嘉庚先生对国家、民族、人民始终忠诚。
他积极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付出了艰辛努力。
四、实践体会1. 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参观嘉庚博物馆,我对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他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热爱祖国、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作为一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日,我们团队前往嘉庚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参观和深入了解,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了嘉庚精神和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我们在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经历。
二、实践活动概况1. 活动时间和地点我们的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活动于2021年7月在福建省厦门市进行。
嘉庚纪念馆位于厦门大学校园内,是为了纪念我国近代教育家、教育家陈嘉庚而建立的综合性陈列馆。
2. 活动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主要包括了参观嘉庚纪念馆的永久陈列馆和临时展览、听取讲解、参加主题讨论等环节。
在参观和讲解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嘉庚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以及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巨大影响。
在主题讨论中,我们就嘉庚精神对我们的影响、继承与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思考。
三、实践收获1. 对嘉庚精神的深入了解在嘉庚纪念馆的参观中,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嘉庚先生的思想、作为教育家的贡献,以及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嘉庚坚信“教育救国”,提出了“实事求是、厚德载物”的教育理念,以及“兴则兴家、兴则兴业”、“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等理念,对我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嘉庚纪念馆的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嘉庚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
嘉庚先生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坚持为扶危济困、振奋中华的教育事业而努力。
我们深受其影响,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团队成员相互配合,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总结。
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在交流中共同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体会1. 对嘉庚精神的思考在嘉庚纪念馆的参观中,我们对嘉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嘉庚精神蕴含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奉献,鼓舞着我们努力学习、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我们要秉承嘉庚精神,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嘉庚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西南联大的创立者孙嘉庚先生而建立的。
作为嘉庚先生的故居,嘉庚纪念馆不仅展示了孙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也承载着他对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理念。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深入参观和了解嘉庚纪念馆,加深对孙嘉庚先生的了解,认识他对中国教育与文化事业的贡献,并将这些深刻的认识与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二、实践过程1. 参观纪念馆在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和实践团队一起来到嘉庚纪念馆,首先深入参观了馆内的陈列展览。
馆内陈列丰富多样,包括孙嘉庚先生的个人资料、学术著作、珍贵历史图片等。
通过参观,我们对孙嘉庚先生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领略到了他对教育、文化的不懈追求和不懈奋斗。
特别是在参观中,我们更加明白了嘉庚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对西南联大的创办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 参与主题讲座除了参观纪念馆外,我们还参与了纪念馆组织的主题讲座。
讲座内容广泛,涉及了孙嘉庚先生的教育理念、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在讲座中,我们得以聆听到一些曾经与孙嘉庚先生共事过的老教授们的讲述,深入了解了孙嘉庚先生对中国教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这些讲座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对嘉庚先生的学术与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领悟。
3. 与社区交流在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和当地社区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通过与社区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孙嘉庚先生和嘉庚纪念馆的认知与建议。
这次互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社会实践内容,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嘉庚纪念馆与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收获与感悟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践,我们对孙嘉庚先生的学术成就、为国家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嘉庚先生一生对教育与文化事业的投入与奉献,使我们坚定了继承和发扬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也认识到了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更加珍惜眼下我们所接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嘉庚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是为了纪念近代爱国人士嘉庚先生而建立的一座纪念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我的实践报告。
一、实践活动内容在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学习和参观活动。
首先,我们参观了嘉庚纪念馆的展览区域,了解了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其次,我们参加了嘉庚纪念馆举办的讲座和教育活动,听取了专家学者的讲解和分享。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嘉庚纪念馆外围的纪念碑和雕塑,进一步了解了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二、实践经历与感悟通过参与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嘉庚先生的伟大和他对国家的贡献。
嘉庚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他勤勉好学、勇于创新,不断为国家培养人才,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令我深为敬佩。
在参观嘉庚纪念馆的展览区域时,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感受到了嘉庚先生的先见之明和领导才能。
他在困难的岁月里不畏艰险,坚持为国家寻求发展道路,为国家的独立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责任有担当,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嘉庚纪念馆的讲座和教育活动也开阔了我的眼界,加深了我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我了解到嘉庚先生不仅在教育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还在工商业和农业方面有着很多的成就。
他的多元才能和远见卓识令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激发了我在未来不断进取的动力。
三、实践体会与收获参加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增加了对嘉庚先生的了解,也深刻感受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同时,通过参观和学习,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素养,增强了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写作厦门嘉庚公园的作文
厦门嘉庚公园的景色美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嘉庚公园,仿佛置身于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里有许多花花草草、亭台楼阁。
每一处风景都那么优美,那么迷人。
我们可以尽情地在这里玩耍、嬉戏、拍照,尽情享受这份美丽!”
这是我在学校写的一篇作文,也是我最喜欢的作文。
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嘉庚公园去参观一下吧!
当我们走进嘉庚公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嘉庚公园”四个大字。
牌坊上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在戏珠,让人看了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座桥上,桥很宽,两边有许多花草树木,给人一种舒适、凉爽的感觉。
桥上有一个凉亭,给人提供了乘凉的好去处。
走在桥上欣赏风景时,我看见了许多在休息的人们和车辆。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嘉庚公园的中心区域——嘉庚广场。
广场中心有一个喷泉池,池里有许多金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还有一个石像——“嘉庚先生”和他的儿子“陈光美”、“陈嘉庚”和“陈善同”。
—— 1 —1 —。
嘉庚故居实践报告说到嘉庚故居,我本来还以为就是一个挺普通的老房子,可能跟其他历史遗址没啥两样。
但没想到,去了之后,才真切感受到它的独特和不一样。
那天一大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约好去了嘉庚故居。
说实话,大家对这地方的了解也不多,基本上就是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具体里面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清楚。
所以,大家一边走一边猜测,“听说这房子不简单”,“会不会很有历史感?”这种话也就脱口而出了。
一到现场,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地方比我想象的要安静很多。
尽管它位于厦门的市中心,周围是热闹的街道,但一进到故居的院子里,仿佛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四周的环境宁静得让人有些出奇。
那栋老房子外观简朴,带着些许年代感,但你仔细一看,又能感觉到它的设计和布置其实充满了匠心。
就说那扇大门吧,它的木质结构已经有些斑驳了,但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是能看到它当年那种厚重感,仿佛它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又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曾经的那股力量。
我们一进屋,导游就开始给我们讲解这里的历史背景。
说实话,我以前对这方面的了解很少,但导游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介绍,让我瞬间就对嘉庚故居产生了兴趣。
她说,这座房子是由厦门的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所建,建房时可是下了很大功夫,房子的布局讲究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风水,还有很多地方是根据陈嘉庚当时的个人喜好和生活习惯来设计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家里也有几件老家具,看似普通,但每次我爸爸讲起它们的故事,总会带着一种情感,仿佛这些物件背后藏着很多年的记忆和情感。
我觉得这座房子也一样,不仅仅是砖瓦堆砌的建筑,更像是承载着一个人的理想与梦想。
我们走进客厅的时候,导游特别提到了一处非常有意思的细节。
那就是陈嘉庚先生喜欢在家里摆放一些他收藏的文物,而这些文物并不是奢华的东西,反而大多是一些民间艺术品,比如木雕、陶艺之类的。
特别让我注意到的是,客厅的一角,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书架,上面摆着一些旧书。
虽然这些书看上去有些年代,但每本书的封面和字迹都清晰可见,仿佛它们从未被岁月侵蚀过。
嘉庚故居实践报告最近去了趟厦门,顺便去看了嘉庚故居,真的是个挺有意思的地方,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段历史,挺有“穿越”的感觉。
说实话,听说要去看“故居”,我一开始有点儿担心,怕是那种装修得很老气,进去就一堆照片和死板的介绍,站几分钟就无聊得不行。
但这次倒真让我开了眼,嘉庚故居不光让你了解历史,还能通过一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这座故居位于厦门的南普陀寺旁边,坐落在一个安静的街道上,虽然附近的车水马龙,但这地方却像是被时间保护了起来,一切都显得有点慢。
大门不大,但挺有气势,一走进去就能看见周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完全没有都市的喧嚣感。
说实话,这地方让我最有印象的,不是那些历史遗物或者讲解员的讲解,而是一个细节——我记得当时走进一个小院子,突然闻到一股木头的香味。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会注意到木头的味道?但当时我就被那个味道给吸引住了,想着这个地方应该是有很多年历史了,可能木头本身就已经有了一种特别的味道。
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个小院里有一棵老榕树,树下摆着几张木桌子,桌子看起来都有点年代感,表面有些磨损,但不显破旧,反而让人觉得很温暖。
那股木香正是从那些桌椅和榕树身上散发出来的,让我忍不住想,嘉庚先生当年也许就在这样的院子里,和朋友或者家人一起聊过天,喝过茶吧。
继续往里走,房子里面的布局有点特别。
说实话,看着看着,我都觉得自己像是变成了嘉庚先生,站在那一扇窗前,心里想着人生的种种。
特别是二楼的一间书房,书桌、书架都保持着当年那样的模样,甚至那本翻开了的书,仿佛嘉庚先生刚刚读完,随手就放在那儿。
书房的窗外是绿树成荫的景色,我试着坐在那个书桌前,心里想着他可能会坐在这里翻阅文件,或许偶尔停下来看看窗外的风景。
这种细腻的感觉,突然让我觉得历史不再遥远,仿佛嘉庚先生的生活就和我一样,是那么真切、那么贴近。
另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细节是在楼梯间,楼梯旁有一面大镜子。
那镜子非常古老,玻璃已经有些微微的裂痕,镜框也是木质的,看上去有点斑驳。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诚毅精神践行社义导材料嘉庚公园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嘉庚公园大门口,大家往上看:“嘉庚公园”这四个刚劲凝重的大字,是厦门市老一辈著名书法家高怀先生的墨宝。
(进入公园)嘉庚公园是后人为了纪念陈嘉庚先生而兴建的,按照传统的园林布局,把纪念性、文化性和游乐性有机地融为了一体。
公园于1992年动工,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竣工并向游人开放。
公园由北京建筑设计院厦门分院设计,集美学校委员会投资兴建,总耗资人民币1200多万元,占地3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
我们面前看到的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是中西合璧嘉庚式建筑风格的体现,(可适当结合诚毅学院校园建筑风格;戴斗篷,穿西装,东方压倒西方),左边这些楼阁叫做“鳌亭”和前面的叫做“命世亭”,均于五、六年代与鳌园同时建成,是鳌园建筑景观的延伸。
命世亭内原告树立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十大元帅雕像,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雕像在1961年9月被悄然移走,成为一大憾事。
大家再看,园中左边那座蜡烛石雕,其高9.9米,表达永久吉祥之意,又象征一把永远燃烧的火炬,是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和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的缩影。
鳌园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是鳌园的门口,在圆盘的南侧有个小涵洞,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从洞中灌入,并迅速涨满圆盘四周,从而形成了壮观的大鳌戏珠,这充分体现子陈嘉庚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艺术教育思想。
为什么取名为鳌园呢?鳌泛指大龟、大鳖,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鳌园原味一座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如大鳌,所以称之为鳌园。
大门有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上下联首字结合正是“鳌园”。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回国定居后为建设故乡集美完成的首项宏伟工程,至1961年完工,历时10年,占地近9000平方米。
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等组成。
园中共有666幅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代表作。
陈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陈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前言陈嘉庚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而建立的一座纪念馆,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88号。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现代人士,他的事迹和成就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陈嘉庚纪念馆,我深深地感悟到了陈嘉庚先生为了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智慧。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
二、实践内容社会实践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们通过参观陈嘉庚纪念馆,了解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教育和慈善事业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参观陈嘉庚纪念馆、学习陈嘉庚先生的思想和观念、讨论和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会等。
三、参观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是一座非常庄重而又充满教育意义的建筑。
馆内陈列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个人物品和相关照片等。
在参观中,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陈嘉庚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他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陈嘉庚纪念馆的参观中,我不禁感叹陈嘉庚先生的伟大和他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
四、学习陈嘉庚先生的思想和观念陈嘉庚先生的思想和观念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他强调有志者事竟成,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他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知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国家繁荣的根本。
在学习陈嘉庚先生的思想和观念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伟大和重要性。
五、讨论和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会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互动讨论和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大家纷纷表示,陈嘉庚先生是一位伟人,他的事迹和成就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他的高尚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的榜样。
嘉庚公园和集美鳌园观后感篇一嘉庚公园和集美鳌园观后感集美,一个美丽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嘉庚公园和集美鳌园就坐落于此。
也许你会问,这两个地方到底有啥特别的?别急,听我慢慢跟你唠唠。
走进嘉庚公园,那种庄严肃穆与宁静优美交织的氛围,一下子就把我给镇住了。
我心里就琢磨着,这陈嘉庚先生可真是了不起啊!那建筑,那布局,简直绝了!那高大的集美解放纪念碑,像个巨人似的矗立在那儿,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集美鳌园也毫不逊色!那石雕,哇塞,精细得让人咋舌!每一块石头仿佛都有生命,都在讲述着一段历史。
我就想啊,当年雕刻这些的工匠们得花多少心思,费多少力气呀?不过说真的,逛着逛着,我心里又有点儿犯嘀咕。
这地方是美,是有文化,可咱普通人能从中学到啥呢?可能就是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对家乡的深深热爱吧。
你说,陈嘉庚先生当年为啥要花这么大力气搞这些呢?也许是为了让后人记住历史,也许是为了给家乡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
我觉得吧,不管是啥原因,他的这份心,这份情,真的太让人感动了。
哎呀,这一趟下来,我心情那叫一个复杂。
既为咱有这么棒的文化遗产感到骄傲,又在想自己能不能也为家乡做点啥有意义的事儿。
这嘉庚公园和集美鳌园,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篇二嘉庚公园和集美鳌园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去了嘉庚公园和集美鳌园,那感觉,真是一言难尽呐!一进嘉庚公园,我就被那大气的场面给震住了。
“哇塞!”我忍不住叫出声来,这也太壮观了吧!我在心里不停地问自己,陈嘉庚先生咋就这么牛呢?能打造出这么宏伟的地方。
走着走着,看到那些精美的建筑和景观,我突然有点恍惚,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也许在那个时候,陈嘉庚先生正站在这儿,指挥着大家建设呢。
再来到集美鳌园,我的妈呀,那些石雕简直太绝了!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
我就在想,这得花多少功夫啊?难道雕刻的师傅们都有一双神奇的手?可我又琢磨着,这么好的地方,来参观的人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啊。
是宣传不够?还是大家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陈嘉庚纪念馆实训心得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实训心得陈嘉庚纪念馆实训心得之前对陈嘉庚这人名字是非常陌生的,不知道他是哪个时代的人物,他是做什么的,他是哪里人……自从我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后,我终于了解了。
陈嘉庚出生在上个世纪,成人后正巧赶上国家多难的革命动乱时期,也是国家起身反抗之时,他的故乡就在集美。
在他十七岁时就因学堂先生病逝而缀学在家,也帮家里做一些农活,之后就到远在新加坡经商的父亲身边,为父亲打理生意,这之后又因父亲的米店经营不善,倒闭,当时父亲已身负重债。
但在当时新加坡法律规定,父亲欠债做儿子的是可以不必偿还的,而他却毅然承担起替父还债的责任。
他的这种责任感和诚信也让他继承了他父亲商业销售网络和人脉关系,也为他在当时商业界战住脚根奠定了基础。
起初他是做菠萝生意的。
从菠萝的生产到制做的菠萝再到整个销售,这样整个链条的经营方式。
之后因为看到橡胶业的前景,而改了橡胶行业。
生产各种各样的橡胶制品。
人们送他一个称号“橡胶大王”。
之后他感受到国家的积弱,深感教育的重要性,立国之本乃教育。
这样在他的一生中。
他先后创办了一百多所学校。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处都是。
当然我们所清楚的就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三校。
可见他的一生是多么的赫然!为祖国奉献,为祖国的强大付出了多么大的精力,毛主席为其提出:“中华旗帜,民族光辉。
”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高的评价。
最有意义的是陈嘉庚先生的墓碑。
他的一生辉煌、伟大,因此后人为他设立的墓碑也是如此的特别。
具有纪念意义。
墓碑宽大厚实,而墓身是以乌龟的体形设置的。
但奇特的是它无头无尾,也无四肢。
原来它无头无尾是后人意指他做事低调,不张扬的风格。
而四肢紧缩,就意指着他要永远留在这里从此停住脚步不走了——落叶落归根。
他的思想是如此的博大。
时时不忘祖国、不忘救国。
始终如一地把祖国的强盛、兴衰置于心中,他的无私奉公、救国救民的精神。
将永远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的精神就像浩翰的大海,永恒的天空,在我们后人的心中永垂不朽。
介绍嘉庚公园的作文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个超级棒的地方——嘉庚公园!嘉庚公园就在我们这儿,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
一走进公园,哇塞,就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树,五颜六色的花,还有那清凌凌的湖水,美得就像一幅画。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嘉庚公园的时候,是和爸爸妈妈一起。
我兴奋得像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
一进门,我就被那大大的广场吸引住了。
广场上好多人啊,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玩轮滑,热闹极了!我忍不住大喊:“这也太好玩了吧!”沿着小路往里走,就看到了那座高高的纪念碑。
它直直地立在那儿,好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爸爸跟我说:“这是为了纪念陈嘉庚爷爷建的。
”我当时就想,陈嘉庚爷爷一定是个特别了不起的人。
再往前走,就是那片美丽的湖了。
湖水清清的,能看到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
我就问妈妈:“妈妈,这些鱼儿难道不睡觉吗?怎么一直在游啊游的。
”妈妈笑着说:“它们也会休息的,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
”湖边还有好多小船,我们一家人坐上小船,在湖面上飘荡。
微风吹来,舒服极了,我开心得直拍手,大喊:“这感觉太棒啦!”走着走着,我们还遇到了一群小朋友。
他们正在草地上玩耍,有的在捉蝴蝶,有的在玩游戏。
我跑过去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一起在草地上跑啊,笑啊,别提多开心了!嘉庚公园里还有好多漂亮的亭子和长廊。
那些亭子的顶就像古代的帽子,可有意思了。
长廊里画着好多画,讲的都是陈嘉庚爷爷的故事。
在嘉庚公园,既能欣赏美景,又能了解历史,还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难道不是个好地方吗?这里就像是我的一个秘密基地,每次来都能收获满满的快乐和惊喜。
我真希望能天天来这儿玩!朋友们,你们难道不想来嘉庚公园看看吗?相信我,来了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嘉庚公园的作文
《嘉庚公园之旅》
咱今儿个就来讲讲嘉庚公园。
嘿,那可是个特别的地儿。
我记得有一次去嘉庚公园,一进去我就被那大大的鳌园给吸引住了。
我就好奇啊,围着它转了好几圈。
看着那些精美的雕刻,我就在想,当年的工匠们得多厉害呀,能把这些石头雕得这么栩栩如生。
我凑近了仔细瞧,那些纹理都清晰得很呢。
然后我还看到了嘉庚爷爷的雕像,那雕像高高地矗立在那儿,特别威风。
我站在那雕像下面,突然就感觉自己好渺小呀。
我抬着头看了半天,心里想着嘉庚爷爷当年的那些故事。
在公园里走着走着,还看到了一大片湖水。
那湖水波光粼粼的,好看极了。
我在湖边还看到了一些小鱼在游来游去,我就悄悄地走过去想逗逗它们,结果它们可机灵了,一下子就游走了。
我就不甘心啊,又换了好几个地方去逗它们,嘿,还真被我逗到了几条呢。
我看着它们在我的手指边游来游去,心里那个乐呀。
逛完了嘉庚公园出来,我心里还一直想着里面的那些景色。
这嘉庚公园啊,真的是很有魅力,让人去了一次还想去第二次呢。
下次我还得再去好好
逛逛,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新的好玩的东西呢!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来这嘉庚公园走走看看啦!。
嘉庚公园1简介陈嘉庚先生在晚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家乡集美的建设当中,但他不幸于1961年病逝,有许多计划中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
他曾说过鳌园完工后,前面的海边空地要建一个公园。
夙愿未了,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为完成陈嘉庚先生遗愿,将鳌园的北侧开辟为公园,该园于1992年动工,1994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500㎡。
进入园中,满眼是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是中西合璧风格的体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鳌亭”和“命世亭”,均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鳌园同时建成,是鳌园建筑景观的延伸。
“命世亭”内原先树立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十大元帅的雕像,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雕像在1961年9月间被悄然移走,成为一件憾事。
园中树立的大型石雕“桃李芳菲”和“尊师重教荣誉碑”,均从不同的视角高度赞颂了“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的永恒主题。
“尊师重教荣誉碑”的主体建筑蜡烛石雕,其高9.9米,表达永久吉祥之意,又象征一把永远燃烧的火炬,是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和点燃自己、燃烧别人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缩影。
2相关景点鳌园鳌园由三部分组成:游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在鳌园大门口设置个大圆盘呢?其实这里面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圆盘的南侧有个小涵洞,每逢农历天文大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从洞中灌入,并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富有情趣。
为什么取名鳌园呢?“鳌”泛指大龟、大鳖,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鳌园原为一座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如大鳖,所以称之“鳌园”。
大门有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
上下联首字结合正是“鳌园”。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回国定居后为建设故乡集美完成的首项宏伟工程,至1961年完工,历时10年,占地近9000㎡,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等组成。
园中共有666幅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代表作。
1962年,著名诗人郭沫若参观鳌园时,触景生情手书一联:“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春秋”。
高度评价了鳌园博物大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艺术价值。
(建园的原因:1·陈嘉庚先生有由济南广济园联想到自己家乡,决心在家乡建一座规模更大,内容更广博,艺术水平更高的建筑,寓教于游,寓教于乐。
2·立一纪念碑决定终老此地,身后事自己安排,为自己建一处墓穴。
做出这一决定有两方面考虑:首先不会占用耕地;其次长眠在毛主席亲自题名的纪念碑下,感到安心。
)Ⅰ游廊游廊长50米。
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上乘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亲族奋起保护,用泥巴将其封闭,直到文革结束后,才使这些石雕重见天日。
游廊两边厅墙上的石刻是陈嘉庚先生当年亲自拟定的管理规则和参观规则。
两边的石壁下面是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摄影图片展,上面是精美的青石浮雕,刻有中国古今历史故事58幅画面。
左边“至诚道前知”下面的石刻分三部分,中间部分是“诸葛孔明马前课”24幅画面。
前面是中国革命历史画面7幅。
后面是7出传统戏曲画面。
“诸葛亮马前课”是左边雕廊的核心,也是陈嘉庚思想观念的生动体现,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尊崇和信赖,充分表现了关注祖国命运的赤子情怀。
游廊右边“功成唯三杰”下面有20幅浮雕,全部是历史故事。
(“诸葛亮马前课”简介:这部书据说诸葛亮所著,“马前”就是在打仗中,“课”是占卜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诸葛亮在军帐中的占卜。
这部书之前一直存放在圆明园中,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此书也因此流到海外,陈嘉庚在爪哇时,其朋友将此书赠送给他,他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将书翻译过来,并将其中清朝以后的段落刻在了鳌园里,以警示后人。
)“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如宾;”,讲述的是清朝满汉两族的友好关系和历代皇帝的传承始末。
“水月有主”可以组合成一个字刚好是“清”,表示清朝。
“古、月”即胡,表示清朝满族,“为君”表示满族和汉族两族人民之间和睦相处。
“十传绝统”指的是清朝经历的十位皇帝,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到了宣统刚好是十代,成了末代皇帝此谓“绝统”。
“相敬如宾”指的是末代皇帝退位时没有遭遇到杀害,而是给与了皇帝的礼遇。
“豸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阐述了辛亥革命和“七七事变”的爆发因果。
“豸后牛前”指猪年(1911年)之后和牛年(1913年)之前,两者之间刚好是鼠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千人一口”按顺序书写,正好是“和”指1912年军阀伍廷芳到南京与孙中山南北议和。
“五二倒置”意为五加二等于七,二加五也等于七,即1937年7月7日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朋来无咎”指结交更多的朋友,即联合中,英,美,苏等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联盟,不管之前那些国家对中国犯过什么过错,联合起来对付法西斯。
“四门罔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揭示了日本进攻南京和偷袭珍珠港的侵略行为以及终告失败的历史必然。
“四门罔辟”指1937年日本法西斯四面进攻南京,造成我国30万同胞被日本杀戮,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突如其来”从字面上理解是在没有充分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遭受到地方的突然袭击,这里指的是1941年12月8日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承认这是一次不宣而战的战争。
这一天,日本的战舰载战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造成2400人丧生,并摧毁了120架美国战机和19艘舰只。
“晨鸡一声”让我们联想到毛泽东的“晨鸡一声天下白”的诗句,在这里指的是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一年正好是鸡年。
寓意晨鸡高唱,中国人民欢呼自己的胜利。
“其道大衰”:指1945年随着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其所谓称霸世界的“武士道精神”也宣告灭亡。
“拯患救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表达了陈嘉庚先生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和新中国的礼赞。
“拯患救难,是唯圣人,”指的是救苦救难的圣人毛泽东,这是陈嘉庚先生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表达他对其的敬仰之情。
“阳复而治,晦极生明;”指的是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
我们人民终于从黑暗的苦斗中走向光明,中华大地出现了曙光,祖国从此获得了新生。
“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开国元勋为国为民谋利益的崇高情怀。
“贤不遗野”指政协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曾多次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邀请了社会贤达,名人及各民主党派来参政议政,多党合作,共商国家大事,陈嘉庚先生认为这一做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
“天下一家”指的是世界和平大会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说明世界上正义的人民都是朝着和平的方向前进,希望实现天下一家。
“无名无德,光耀中华;”指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代表国家为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授衔,表明这些开国元勋不为名利,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华民族。
“无德”中的“无”字在陈嘉庚看来,是人的一种最高境界,即无私,“无”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无法。
“占得此课,易数乃终,千古后今,其道无穷。
”:表达了陈嘉庚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占得此课,易数乃终,”意即诸葛亮用八卦的方法进行多次的占卜预测,用八卦,三十二卦算到六十四卦终于结束,表明新中国已经成立,希望战争不再发生,永保世界和平。
“千古后今,其道无穷。
”意即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后,目睹了祖国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共建家园的感人景象。
他认为这景象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新中国才可能出现,而且所展现的光明前途必定是无穷无尽的。
这四句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中国的美好祝愿。
门廊右侧刻的是优秀的民间故事组成的中国古代史,门廊左右橱窗近200幅图展示了陈嘉庚先生的伟大生平和创办教育,公益事业的概况。
鳌园的围墙与游廊出口处两边相衔接。
初建时,围墙上全部都是水泥浮雕,历经三十年风雨剥蚀,损坏严重。
1991年春节前夕,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艺术系的教师绘制草图,请惠安石雕艺人精心雕刻,将原来的292块水泥雕刻全部更换,取而代之是292块精美的青石雕像,计有影雕20块,沉雕42块,浮雕230块。
Ⅱ集美解放纪念碑集美解放纪念碑矗立于鳌园的中心,也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28年的奋斗史,是陈嘉庚先生为我们后人建造的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
有一首歌唱道:“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陈嘉庚先生正是把自己事业的兴衰与祖国的荣辱深深地记载入每块石头之中。
纪念碑台基的第一部分是13级台阶,阶面较为宽阔,象征从1913年至1926年陈嘉庚先生的实业和办学步入了人生的顶峰;第二部分共10级台阶,阶面较窄,象征1927年至1936年10年间陈嘉庚因受帝国主义财团的倾轧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收盘,办学规模缩小。
第三部分共8级台阶,象征八年抗日战争;最上面共3级台阶,象征三年解放战争。
碑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雄浑刚劲,鎏金溢彩,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纪念碑是仅有的一次。
碑的背面是陈嘉庚先生撰写并手写的碑文,人们常说,书如其人,果真如此。
陈嘉庚先生做人正直,爱憎分明,因此,他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劲厚重。
李济深题词上面的三块浮雕记录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右边一块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上升旗”,右边一块为“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务委员在北京勤政殿前合影”。
1949年10月1日,嘉庚先生应毛泽东主席的热情邀请,登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陈嘉庚先生看到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也就是在这一天,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陈嘉庚先生17岁奉父命到新加坡经商,他在海外寻求救国救民道理的同时,倍感中华民族蒙受着列强的欺凌,蒙受着“东亚病夫”的耻辱。
为此,陈嘉庚先生决意以实业创办教育,用教育振救自己的祖国。
Ⅲ博物观位于纪念碑南侧,有一道屏风式的石壁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分界。
屏壁高7米,宽30米,正中刻着“博物观”三字,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是地图,浮雕中间嵌着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特别突出了台湾省,反映了闽台的密切关系和陈先生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下面还有托儿所到大学的类型和行为的规范图,显现了陈先生的对教育的重视。
Ⅳ陈嘉庚陵墓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12日0∶15在北京病逝,终年88岁。
当伟人的生命画上句号,人们叹之为巨星陨落。
周恩来总理为陈嘉庚先生主持追悼会,廖承志致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