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2013年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导论1.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必要性:(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3)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
(4)是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2.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根本性原则①起点上的平等——入学上的平等(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②过程中的平等——就学过程的平等③终点上的平等——学业成就上的平等(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①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对个人或小集团负责。
②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
③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
②权利与义务相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
③权利与义务相联系,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义务,也就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5)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3.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我国的依法治教?(1)提高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2)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教育法规网络,保证有法可依。
(3)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
(4)初步建立新的运行体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5)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4.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异同同: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在本质上式一致的。
2 0 13 年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1各种诱惑的危害;不良诱惑的抵制。
(重点考点)82页-----89页2.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 重要考点) 91页----97页3. 诚信涵义,重要性,守则等;115---123页(基础考点)七年级下册:1.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基础考点)86页-----90页2.违法行为的分类;93页(基础考点)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97页----100页(基础考点)4.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03---106页(高频考点)八年级下册:1.公民基本权利;维护权利;9—12页(基础考点)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5---16页(基础考点)3. 公民基本义务及履行义务16---21页(基础考点)4. 生命健康权地位,维护方式,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24---31页(基础考点)5. 隐私;隐私权涵义,内容,维护方式46---55页(基础考点)6.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如何维护;履行义务58---66页(基础考点)7. 财产所有权涵义,维护方式68---75页(重要考点)8. 智力成果涵义,重要性,智力成果权的维护81---84页(重要考点)9.消费者权益内容;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义务;消费者的权利及维护方式86---96页(高频考点)九年级全册:1.责任与角色(选择题)3---13页(基础考点);2.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32页(高频考点)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37----40页(基础考点)改革开放38页(基础考点)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团结(重要考点)42--43页(基础考点)5 一国两制43---45页(基础考点)6. 改革开放47---49页(基础考点)7.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高频考点)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4---56页(基础考点)8. 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高频考点)58---62页(神九;蛟龙号;航母;天宫等)9.民族精神重要性,内容,表现;民族精神与抗震救灾68---71页(重要考点)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的地位和职权74---75页(基础考点)1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基础考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监督权,参与政治生活74---85页(高频考点)12.共同富裕(基础考点);基本经济制度88---95页(重要考点)13. 勤俭节约,即合理消费96---100页(重要考点)14. 精神文明建设101---104页(重要考点)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理想(重要考点)节俭;艰苦奋斗110---114页(小考点)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5---117页(重要考点)17. 理想的涵义,重要性,实现(基础考点)勤俭节约与理想的实现126---129页18创新,终身学习与合作精神140---144页(重要考点)。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上册)一、了解文艺复兴的史实,认识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1、文艺复兴:14-16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扣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最早发生于意大利,它的先驱是但丁,代表作《神曲》。
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二、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认识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1、15——16世纪欧洲重大远洋航行是:①1487年迪亚士率船队到达好望角;②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跨大西洋先后到达过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最后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③1497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非洲,1498年到达印度;④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作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用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但随之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
三、了解《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1、《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内容:《权利法案》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兵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
影响: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它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四、了解《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评价华盛顿:1、《独立宣言》: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布《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它倡导自由、平等、和平的原则。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与重要意义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这些经验主要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实现了以下突破:第一,在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上,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的道路;第二,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上,从一举过渡变为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第三,在改造的方法上,是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5、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改革虽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政治革命,但是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来说,它的作用与意义并不亚于革命。
第一,任何革命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次改革的性质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为了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是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深刻性、广泛性具有革命的意义。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中国的改革首先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带动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体制的改革;同时改革还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
高数上册复习考试2013年1月1日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一、函数1.认识一些常用函数和初等函数。
2.求函数的自然定义域。
二、极限1.极限的计算(1)善于恒等化简和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2)常用的计算方法 (a )常用极限0lim =∞→n a n ,)1(0lim <=∞→q q n n ,1lim =∞→n n n ,)0(1lim >=∞→a a n n ,e n f n f n =⎥⎦⎤⎢⎣⎡+∞→)()(11lim(∞→)(n f ),[]e n g n g n =+∞→)(1)(1lim (0)(→n g ), )()(sin limn f n f n ∞→ = 1 (0)(→n f )。
(b )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i)分子分母都除以n 的最高次幂。
例如:3562366742n n n n n n −+++ = 343116117142n n n n −+++,3562346742n n n n n n −+++ = 34321161171412nn n n n −+++ 43432523nn n n n ++++ =433215121131nn n n ++++(ii)根号差的消除。
例如:)(n f -)(n g =)()()()(n g n f n g n f +−,3)()()(n g n f n h − =()()()()()()()()[][]235343332233345)()()()()()()()()()()()()(n g n f n g n g n f n g n f n g n f n g n f n f n h −⎥⎦⎤⎢⎣⎡+++++(iii)指数函数的极限。
)()(lim n v n n u ∞→ = [])(lim )(lim n v n n n u ∞→∞→ (都存在))(lim ,0)(lim n v n u n n ∞→∞→>。
(iv)利用指数函数的极限。
2013思想品德中考专题复习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1.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协调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1.2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1.4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1.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6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7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知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二)自尊自强2.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3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2.6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7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三)心中有法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2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
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3.4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一)交往与沟通1.1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1.2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1.3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尺度与原则。
2013年中考政治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国情国策篇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党的地位(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二)基本路线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 年时间。
2、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某某、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1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某某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某某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③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6.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
)-通过改革,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是什么:(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二)为什么:1、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
3、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三)怎么办:1、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什么1、含义: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根本任务(目标):培育四有公民(二)为什么: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并指明方向。
④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否则,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三)怎么样: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013年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1课我国最早的人类第2课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第4课西周的分封制第5课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第6课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第7课著名的都江堰;商鞅变法第8课文字的演变第9课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百家争鸣第10课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第12课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第14课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昭君出塞第15课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第16课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第17课司马迁和《史记》第20课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21课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第22课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辉煌的石窟艺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大运河的开通第2课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第3课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第4课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影响第5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第6课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第7课高超的建筑水平;光耀千古的诗坛第8课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第9课金和南宋的对峙第10课南方商业的繁荣第12课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第13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第14课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第15课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第16课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第17课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第18课开辟荆榛逐荷夷第19课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第21课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第22课古典小说的高峰八年级上册第1课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第2课火烧圆明园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第4课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第5课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第6课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的评价第7课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第8课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第9课《新青年》的创办;“新世纪的曙光”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11课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第12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第13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第14课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第15课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第17课重庆谈判;转战陕北第18课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第19课状元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20课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第21课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第22课新式教育的开端八年级下册第1课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3课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第8课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第9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5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第16课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17课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出现第2课金字塔的国度;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第3课雅典城邦的繁荣;罗马共和国的兴亡第4课大化改新;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第5课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第7课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第8课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世界三大宗教第9课文学与戏剧;杰出科学家;著名建筑第10课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11课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权利法案》的颁布第12课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第13课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和他的帝国第14课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火车的诞生第16课 “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第18课南北战争的爆发;北方的胜利第19课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第20课 “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和飞机的问世九年级下册第2课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课战后的“新秩序”;对亚太地区的“安排”第4课罗斯福新政第5课纳粹政权的建立;反犹狂潮第6课慕尼黑阴谋;战争的爆发和扩大第7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最后的胜利第9课欧洲的联合第10课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解体第12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第13课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第14课冷战政策;美苏争霸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013年六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本专科通用)第一章1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会议P1党的六届六中全会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P7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p7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P13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p141945年的党的七大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9事实就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p24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9三个代表的首要基本问题p29‘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系前途命运的问题10三个代表地位、关键、核心和本质p2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事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p3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科学发展观指导意义p37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4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2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定义p50‘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3年教学法复习提纲第一部分:教育法基本原则
一、教育法基本原则概述
二、教育基本法修订
三、义务教育法
四、民办教育促进法
五、学校安全法
第二部分:教育行政管理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教育公平
三、学校管理
四、学科建设
五、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部分:教学和评价
一、课程改革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三、绩效评价
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五、新课程标准
第四部分:教育信息化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二、信息化课程建设
三、网络教学
四、教育信息化管理
第五部分:职业教育
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政策法规
三、职业教育的评价
四、职业教育的改革
五、职业教育质量管理
第六部分:特殊教育
一、特殊教育方针
二、特殊教育机构
三、特殊教育教育内容
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五、特殊教育评价与管理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
一、教育法基础理论
二、教育法实务
三、普及教育法律知识
四、教育法律提高
五、教育法律案例分析
以上是《13年教学法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包含教育法基本原则、教育行
政管理、教学和评价、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以及教育法律等七大部分,涵盖《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学校安全法》等法律
法规及相关政策。
这些内容对于教育管理者、师生、家长以及对教育法律感兴趣的人士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第一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 光的波动性2. 电磁波谱第二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分子吸收光谱为什么是带状光谱?2.紫外-可见光谱产生的原理3.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6)4.紫外-可见光谱的跃迁类型(6)5.溶剂效应对π→π*跃迁和n→π*跃迁的影响mbert-Beer 定律7.为什么在应用Lambert-Beer 定律时要求单色光?而且要求均匀溶液8.吸光系数9.偏离Lambert-Beer 定律的因素有哪些?(2)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5)11.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12.棱镜和光栅的色散率和分辨率13.光谱级重叠应该如何消除(2)14.光栅光谱和棱镜光谱的对比(3)15.分析条件的选择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1)λ;(2)狭缝;(3)A、T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及A=0.434(T=36.8%)时,Δc/c最小。
16.参比溶液的选择(4)及参比溶液的作用(3)17.双波长法和差示分光光度法的原理18.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框装图19.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依据20.定性分析的参数(最大吸收波长、吸光系数)。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1.发射光谱产生的原理2.发射光谱为何属于线状谱(2)3.选择定则(4)4.从四个方面对比AES的光源,DCA、ACA、HVS、ICP(了解,考试不涉及)5.AES中的检测器(常用)(了解,考试不涉及)6.AES仪器的组成(3)7.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8.判定元素是否存在至少应需要几条灵敏线9.光谱定性分析方法(3)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10.自吸和自蚀11.为什么以铁谱放大20倍后标上68种元素谱线作为标准谱图(2)12.摄制定性光谱应注意的问题:采用什么电源,多宽的狭缝、如何控制电流的大小,为了保证摄谱的精度还应采用什么仪器。
13.光谱半定量分析的适用范围及分析方法14.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15.在光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采用内标法?什么是内标法?内标法有何作用。
16.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17.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选择原则(1+5)18.灵敏度是分析校准曲线的斜率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2.衡量AAS灵敏度德重要指标是什么?19.AAS发展中德里程碑式人物及其贡献。
20.吸收轮廓线德重要特征(3)3.AAS中影响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4)4.AAS为何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5.原子吸收光谱法为什么使用锐线光源?6.锐线光源应满足的条件(2)7.原子吸收光度计中光源的作用是什么?8.如何消除来自原子化器发射的干扰。
9.AAS定量分析的依据。
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4)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光源的要求(4)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什么?13.HCL为什么是锐线光源?(2)14.原子化器的作用是什么?15.常用的原子化器是什么,其各自的原子化过程是什么?16.低温原子化法,(1)冷原子吸收法(汞低温原子化法)-Hg(2)氢化物原子化法Ga,Sn,Cr,Pd,As,Sb,Bi,Se,Te17.原子分光光度计中的单色器和检测器分别是什么?18.原子吸收光谱中的干扰及其消除。
(重点)19.定量分析方法(3)20.吸光度允许范围A 0.1~0.5,适宜浓度测量范围25s~120s。
2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及其类型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1. 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产生的原理2. 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特性(3)3. 分子荧光的量子产率4. 分子荧光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及此线性关系式成立的条件5.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溶剂极性、溶液温度及pH 值。
6. 荧光猝灭(4)7.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8.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9. UV-VIS 的光源和MFA 光源的不同10. MFA 光路垂直的目的11. MFA 的特点(4)12. MFA 灵敏度为什么会很高(2)13. MFA 的选择性为什么会很高14. 分子磷光较分子荧光有哪些特点?(3)第六章 红外光谱法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2. μκπν21= ;M k M k c N A 13022~2/1==πν3.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形式4. 振动自由度5. 基频峰数小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6. 吸收峰类型7. 峰强的表示8. 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9.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10. 不饱和度的计算11. 制样方法12. 红外光谱仪13. 拉曼光谱的产生,何为斯托克斯线,何为反斯托克斯线,何为拉曼位移14. 红外活性及拉曼活性的判断第七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1.自旋量子数I 与A 、Z 的关系 2.核磁共振条件 3.弛豫过程的作用 4. 两种弛豫过程 5. 为什么在NMR 的测定中引入基准化合物6. 为什么选择TMS 作基准化合物(4)7. 为什么在NMR 的测定中引入化学位移δ?8.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3)9. 化学等价和磁等价10. 一级图谱的条件(2)11. 一级图谱的特征(4)12. 简化图谱的方法13. 三个公式:(1)02H h E πγ=∆ (2) 02H πγν= (3)0)1(2H σπγν-= 其中,σ随电子云密度正向变化 另外:)(1060ppm ⨯∆=ννδ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与离子选择电极1. 能斯特方程2.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3. 液│液接界电位的产生及减小4. 为什么盐桥可以减小液│液接界电位?5. 什么是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6. pH 玻璃电极的组成7. pH4普通pH 玻璃电极前为什么在水中浸泡24h8. pH 测定的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9. pH 测定的定量依据(会用此依据求算未知液的pH 值)10.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造及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造11. 电位选择性系数12. 什么是校正曲线,什么是能斯特响应范围,检测限与什么有关,什么是响应时间,如何减小响应时间,干扰离子所产生的相对误差?13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线性范围、检测限、电极电位?14. 在测F -时为什么控制pH 在5~6?15.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干扰及消除16. 直接电位法的理论基础?17. 为什么加入离子强度调节剂?18. 在测定氟离子时,TISAB 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3部分组成)19 直接电位法的分析方法20直接电位法的分析误差第九章 电解分析法与库仑分析法1.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的异同点2.为什么实际分解电压高于理论分解电压3.理论分解电压的计算4.η产生的原因(2)5.极化、可逆平衡电位、过电位的定义6.什么是浓差极化,什么是电化学极化7.减小浓差极化的方法(3)8.电解分析法(1)①掌握例子②,(2)(3)9.恒电流电解法的特点,去极剂的作用原理10.法拉第定律11.汞阴极电解法实质是电解分离法而非电重量分析法12.汞阴极电解法的特点(2)13.库仑分析法(2)14.库仑分析法与电解分析法的本质区别第十章伏安法和极谱法1.极谱分析的基本装置2.极谱波形成的前提条件3.极谱分析法的特点4.产生浓差极化的条件(3)5.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尤考维奇方程6.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7.实验时为什么保持汞柱高度不变8.极谱分析法为什么要求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的组分基本一致9.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10.什么是可逆波和不可逆波11.简单离子的极谱波方程12. 为什么可以作定性依据13.定量分析方法14.波高的测量方法。
15.在单扫描极谱法中峰电流产生的原因16.在单扫描极谱法中峰电位的数学表达式17.循环伏安法中的阳极和阴极间的电位差18.溶出伏安法包括哪两个过程19.阳极溶出伏安法和阴极溶出伏安分别适合测定哪些离子20.溶出伏安法的工作电极第十一章气相色谱法1.气相色谱的定性依据2.影响相对保留值的因素(2)柱温,固定相3.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的定义式4.峰底宽度、半峰宽与标准偏差的关系式5.重要公式:k=t R′/t0;K=kV m/V s,r2,1=k2/k1=K2/K16.n与n eff7.Van Deemter 方程式,A,B/u,Cu的表达式及影响柱效的因素。
8.衡量柱效的三个指标。
9.衡量柱效能的指标(2),衡量选择性的指标及同时衡量二者的指标10.分离度的定义及两峰完全分开的标志11.色谱分离的基本方程及其推导12.固定液的评价指标(特性)相对极性和特征常数(2)13.相对极性的规定及未知固定液的极性测定14.固定液的选择原则(1+5)及组分分离顺序15.常用固定液名称(表16.5)16.载体分离及表面处理(4)17.气固色谱的固定相是什么?18.常用的固体吸附剂及气固色谱的分析对象19.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5)20.气相色谱仪的五大系统21.检测器分离及常用检测器(4)22.TCD、ECD、FID、FPD的工作原理及响应物质及各自的主要特点23.影响TCD灵敏度的因素(4)24.检测器性能指标(5)25.定量依据26.峰面积的测量方法(2)27.定量方法第十二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HPLC的优点(4)2.HPLC与GS的区别(3)3.HPLC的范第姆特方程中那项可以忽略?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忽略便很合理?4.HPLC的四大系统及三大辅助系统5.对于细粒度的填料,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装柱?6.常用检测器?7.什么是梯度淋洗?8.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