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科功能解剖学简述医学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48
肌肉和肌腱运动手部的肌肉位于前臂和手部而相应地分为手外在肌和手内在肌。
1.4.1手外在肌手外在肌均起始于前臂止于手部共有15块。
依其功能可分为屈肌和伸肌两类按其听在部位可分为前群和后群两组。
1前群肌前群肌共有6块可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图1- 15。
图l - 15前臂前群肌1桡侧腕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的屈肌总起点及深筋膜。
肌腱穿过屈肌支持带深面沿大多角骨沟到手掌止于第二、第三掌骨底的掌侧面。
肌腱经过大多角骨沟段被桡侧腕屈肌腱鞘包绕。
该肌主要功能是屈腕关节与桡侧腕伸肌协同时使腕关节外展。
该肌受正中神经C6、C7支配。
2掌长肌起于屈肌总起点及深筋膜肌腹细小以扁长肌腱止于屈肌支持带有纤维与掌腱膜续连。
其主要功能是协助屈腕。
掌长肌腱浅在长约15 cm常作为肌腱移植的供体来源切取后对手的功能无影响。
约有4的个体掌长肌缺如。
该肌受正中神经C7 C8支配。
3尺侧腕屈肌起端为两个头肱头起自肱骨内上髁屈肌总起点及深筋膜尺头起于尺骨鸾嘴的内侧缘和尺骨背侧面上部两头之间有尺神经通过。
肌腱经屈肌支持带的深面止于豌豆骨。
该肌主要功能是屈腕关节与尺侧腕伸肌协同时有内收腕关节作用。
其血供来自尺动脉起冶段或尺侧返动脉的分支受尺神经C8、T1支配在肱骨外上髁下方1.5 cm处发出。
4指浅屈肌起端面宽有两个头肱尺头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桡头起自桡骨上1/3段的掌骨面。
该肌腱分成4股在前臂远端排列成浅、深两层。
浅层肌腱分别至中指和环指深层肌腱至示指和小指图1- 16。
若将诸肌腱分别向近侧分离可发现指浅屈肌的肱骨头分成两层。
深层的至示指和小指浅层的至环指并与指浅屈肌的桡头混合形成至中指的肌腱。
上述结构上的特点使得各手指的指浅屈肌可以分别屈曲故切取一条指浅屈肌腱进行肌腱移植时它可以单独收缩。
在临床上如用环指的指浅屈肌腱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术后可在不用屈曲其他手指的情况下拇指能自由地外展。
高清图谱手部解剖讲解,骨科基础必备!《华捷医学平台》公众号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每日宣传:中医讲座、每日中药、中医文章、自成立以来深受各位同仁的支持与鼓励,将以更多精彩内容作为媒介结识更多的同仁,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喜爱中医。
弘扬中医文化,合作中医人才。
} ' ng-click='onClick($event)'>人体解剖结构中,手是独一无二的。
手需要足够灵活来控制手指和拇指。
手的正常功能基于合适的力量。
精细动作的完成也需要手的配合。
手的各个部分正常排列和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发挥手的功能。
腕骨近:舟、月、三角、豆;远:大、小、头状、沟掌指骨腕部:腕前区1.皮肤和浅筋膜2.深筋膜:(1)腕掌侧韧带;(2)屈肌支持带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以及正中神经通过。
掌侧腱鞘屈肌总腱鞘(尺侧囊)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腕部:腕后区1.皮肤和浅筋膜2.深筋膜、伸肌支持带(腕背侧韧带)3.六个骨纤维性管道① 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及其腱鞘② 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及其腱鞘③ 拇长伸肌腱及其腱鞘④ 指伸肌和示指伸肌腱及其腱鞘⑤ 小指伸肌腱及其腱鞘⑥ 尺侧腕伸肌腱及其腱鞘4.解剖学“鼻烟窝”桡侧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拇长伸肌腱近侧界:桡骨茎突窝底:手舟骨窝内:桡动脉通过手掌(一)皮肤(二)浅筋膜、掌短肌(三)深筋膜浅层:鱼际筋膜、小鱼际筋膜、掌腱膜深层:骨间掌侧筋膜(四)骨筋膜鞘1.外侧鞘、2.中间鞘、3.内侧鞘(五)手内肌1.外侧群(大鱼际肌)浅层:拇短展肌(腕横韧带桡侧半-大多角骨和舟骨)、拇短屈肌(腕横韧带桡侧、桡侧屈腕肌腱鞘和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拇掌指关节囊)(浅深头之间拇长屈肌腱通过);深层:拇对掌肌(腕横韧带、大多角骨及腕掌关节-第一掌骨桡侧)、拇收肌(第三掌骨掌侧全长;头状骨、小多角骨-掌指关节尺侧籽骨及关节囊)(横斜头)神经支配:1.正中神经:拇外展肌、对掌肌和拇短屈肌浅头;2.尺神经:拇内收肌及拇短屈肌深头血供:掌浅弓功能:拇指内收、外展及对掌功能2.内侧群(小鱼际肌)浅层:掌短肌(掌腱膜尺侧-手掌尺侧缘皮肤,协助外展)(掌短肌反射)小指展肌(豌豆骨远端和腕横韧带-近节指骨基底尺侧)和小指短屈肌(钩骨沟部和腕横韧带-近节指骨基底尺侧,与小指展肌之间有尺神经深支及尺动脉通过)深层:小指对掌肌(背短展肌覆盖,钩骨的沟-第五掌骨干尺侧)神经支配:尺神经血供:尺动脉掌深支功能:小指屈、外展和对掌3.中间群:(1)蚓状肌(第1、2为单羽状,示中指屈指伸肌腱桡侧-手掌部、腕管;第3、4为双羽状,中环、环小指屈指伸肌腱两侧-手掌部、腕管)神经支配:第1、2蚓状肌正中神经,第3、4蚓状肌尺神经深支。
法医解剖手部知识点总结手部解剖是法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在刑事案件中,手部的损伤能够为法医提供大量的线索和证据。
这是因为手部是人的重要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复杂,功能众多,损伤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因此,法医学者需要深入了解手部的解剖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司法鉴定工作。
本文将对手部的解剖知识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学习参考。
一、手部的结构手部结构包括骨骼、关节、肌肉、血管、神经等多个组成部分,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1. 骨骼结构手部由多个骨骼组成,主要包括掌骨、掌指骨、掌腕骨等。
其中,掌骨共有5块,分别对应着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掌指骨共有14块,每个手指对应3根掌指骨,分别称为近端指骨、中间指骨和远端指骨。
此外,掌腕骨共有8块,它们与前臂的桡骨和尺骨形成关节,支撑着手部的运动。
2. 关节结构手部的关节主要包括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和腕关节。
指间关节是指每个手指内部的关节,共有3个。
指掌关节是指每个手指与手掌之间的关节,也共有3个。
腕关节是指掌骨和掌腕骨的连接处,它支撑着手部的运动。
3. 肌肉结构手部的肌肉主要包括伸肌和屈肌。
伸肌主要分布在手背侧,用于伸展手指;屈肌主要分布在手掌侧,用于弯曲手指。
4. 血管和神经结构手部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包括动脉、静脉和神经。
它们在手部的运动和感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手部的损伤判定手部是日常生活中易受伤的器官之一,其损伤类型多样,需要法医学者进行准确的判断。
下面将对手部的常见损伤进行介绍。
1. 指骨骨折手部的损伤中,指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其特点是患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需要通过X射线等检查手段进行确诊。
对于骨折的类型、位置、程度等进行评估后,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损伤伤口手部的损伤伤口多种多样,包括切割伤、撕裂伤、擦伤等。
法医学者通过对伤口的形状、深度、周围组织损伤情况等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伤口产生的方式和损伤程度。
3. 软组织损伤手部的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
肌肉和肌腱运动手部的肌肉位于前臂和手部,而相应地分为手外在肌和手内在肌。
1.4.1手外在肌手外在肌均起始于前臂,止于手部,共有15块。
依其功能可分为屈肌和伸肌两类,按其听在部位可分为前群和后群两组。
(1)前群肌前群肌共有6块,可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图1- 15)。
图l - 15前臂前群肌1)桡侧腕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的屈肌总起点及深筋膜。
肌腱穿过屈肌支持带深面,沿大多角骨沟到手掌,止于第二、第三掌骨底的掌侧面。
肌腱经过大多角骨沟段,被桡侧腕屈肌腱鞘包绕。
该肌主要功能是屈腕关节,与桡侧腕伸肌协同时使腕关节外展。
该肌受正中神经(C6、C7)支配。
2)掌长肌:起于屈肌总起点及深筋膜,肌腹细小,以扁长肌腱止于屈肌支持带,有纤维与掌腱膜续连。
其主要功能是协助屈腕。
掌长肌腱浅在,长约15 cm,常作为肌腱移植的供体来源,切取后对手的功能无影响。
约有4%的个体掌长肌缺如。
该肌受正中神经(C7 C8)支配。
3)尺侧腕屈肌:起端为两个头,肱头起自肱骨内上髁屈肌总起点及深筋膜,尺头起于尺骨鸾嘴的内侧缘和尺骨背侧面上部,两头之间有尺神经通过。
肌腱经屈肌支持带的深面止于豌豆骨。
该肌主要功能是屈腕关节,与尺侧腕伸肌协同时有内收腕关节作用。
其血供来自尺动脉起冶段或尺侧返动脉的分支,受尺神经(C8、T1)支配,在肱骨外上髁下方1.5 cm处发出。
4)指浅屈肌:起端面宽,有两个头,肱尺头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桡头起自桡骨上1/3段的掌骨面。
该肌腱分成4股,在前臂远端排列成浅、深两层。
浅层肌腱分别至中指和环指,深层肌腱至示指和小指(图1- 16)。
若将诸肌腱分别向近侧分离,可发现指浅屈肌的肱骨头分成两层。
深层的至示指和小指,浅层的至环指,并与指浅屈肌的桡头混合形成至中指的肌腱。
上述结构上的特点使得各手指的指浅屈肌可以分别屈曲,故切取一条指浅屈肌腱进行肌腱移植时它可以单独收缩。
【骨科康复与评估】手的功能解剖——内在肌系统引言:在之前的两篇文章里我们描述了手部的骨骼系统和外在肌的运动学。
而手的特别之处却不在于骨骼系统和外在肌,这些大多数其他关节也都会有,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内在肌系统,正是因为内在肌的存在才让手可以在内在肌和外在肌的协调下产生那么多精细而又美妙的运动。
接下来,让我们简单来看看内在肌所发挥的神奇作用吧。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手部的内在肌有哪些,大鱼际(外展拇指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小鱼际(小指屈肌、小指外展肌、小指对掌肌、掌短肌)拇内收肌以及蚓状肌和骨间肌。
大鱼际肌:首先是大鱼际肌和拇内收肌,关于人类为什么比猿类高级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就是人有大鱼际从而有更好的对掌和操作工具的能力。
而正中神经损伤所导致的大鱼际萎缩从而导致的猿掌患者身上手部功能的缺失也可以看出这个肌肉群的重要性。
之前说大拇指对掌的这个运动放在内在肌里面讲是因为大鱼际这块肌肉简直就是为对掌而生的,对掌的动作其实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部分:外展、屈曲和旋内(如下图所示1表示外展,2为屈曲合并内旋)而我们的三条大鱼际肌,每一条都负责了其中的一个动作。
外展对应外展拇指肌,屈曲对应拇短展肌,内旋对应我们的拇对掌肌。
它们每一块肌肉都发挥了自己的功能,同时又互相协同,更好地诱发了我们的抓握功能。
拇内收肌:而拇内收肌则是一个有两个头的肌肉,位于大拇指指蹼空间的深处,可以产生强有力的大拇指内收和屈曲的力,(如下图所示)其中横头的力臂较长但横截面积较短,而斜向头虽然力臂较短但是横截面积较长,反而所能产生的力量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拇内收肌虽然是作用于大拇指的肌肉,但是是尺神经支配的,这点我在这个系列第一篇中提到过。
而拇内收肌的肌力也有一个测定的测量方法,称为拇示指夹纸试验。
伸直拇指的掌指和指间关节,让患者在拇指保持伸直的状态下用拇指和示指夹住纸片。
如果在这时患者在夹纸片时屈曲拇指,那么说明患者拇内收肌无力从而用拇屈肌来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