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5.02 KB
- 文档页数: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摘要:本文针对近五年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部分文献作一综述,对有关中医药疗法从推拿手法、中药、针灸、针刀及综合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发现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有推拿手法、中药(包括中成药和汤剂)、针灸、针刀及综合疗法,选用两种或多种疗法综合治疗较为普遍。
手法和针灸在中医临床较为常用。
结论: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但不论哪种保守治疗在安全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疗效指标上,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综述一、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影响颈部血管、神经和脊髓等,从而引起颈、肩、头、上肢、胸部疼痛和其他症状的综合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六种[1]。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颈椎病发病的60%[2]。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发生在40~60岁的人群,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临床病、多发病[4]。
正是由于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电子类产品的普及越来越普遍和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向低龄化发展[5]。
神经根型颈椎病和颈型颈椎病是比较早期的两种类型颈椎病[6]。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有过或正经历项背或疼痛、甚至是上肢放射性疼痛,防治颈椎病显的更加迫切。
二、中医治疗进展1、中医推拿治疗推拿手法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
再用按揉法对颈肩部进行推拿,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7]。
[3]王葳.针刺多穴位组合中枢神经机制的脑fMRI研究[C].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4]陈俊琦,黄泳,邹燕齐,等.针刺外关穴与外关配伍内关穴的fMRI 脑功能成像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127-1129.[5]赖新生,彭玲梅,黄泳,等.针刺外关穴与外关配伍支沟穴的fMRI 脑功能成像比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5):9-12.[6]黄泳,李天乐,赖新生,等.针刺外关与外关配伍阳陵泉穴的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6):527-531.[7]许建阳,王发强,王宏,等.针刺合谷与太冲fMRI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4):43-45.[8]陈媛.胃俞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边缘系统整合机制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9]吴巧凤,毛森,蔡玮,等.针刺俞、募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大分子代谢产物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4):287-292.[10]农艳,解秸萍,贾君君,等.针刺丰隆单穴及其配穴对高脂血症大鼠LPL HL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效应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82-84.[11]张丹华.俞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GAS和GHR的影响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收稿日期:2015-04-2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27B04)作者简介:张仪美(1988-),女,山东滕州人,硕士,研究方向:针灸学文献及手术后平滑肌动力障碍性疾病的针灸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滕红丽(1964-),女(壮族),广西平果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医临床规范化和民族药新药研究,E-mail:THL555@163.com。
[12]王浩,申国明,汪克明.电针中脘、胃俞对大鼠胃运动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37-39.[13]王浩,申国明,黄顺,等.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及迷走背核复合体中胃动素和胃泌素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1):27-30.[14]申国明,王浩,秦勇.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及延髓DVC区c-fos表达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5):357-359.[15]王灵,彭楚湘,周国平,等.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NO EGF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51-2052.[16]王灵.电针足三里、中脘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NO、GAS、EGF 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7):59-61.[17]彭楚湘,王灵,周国平,等.电针足三里不同配穴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修复作用的比较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4):51-53.[18]刘汉平,梁波,曾常春,等.针刺足三里不同组穴对疲劳大鼠运动耐力骨骼肌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7):1369-1372.[19]胡玲,何璐,蔡荣林,等.电针不同单穴与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及心肌酶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5):363-367.[20]崔晶晶,朱新龙,吉长福,等.大鼠“京骨”和“大钟”原络配穴的神经解剖学基础———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荧光素488和594双标法[J].针刺研究,2011,36(4):262-267.[21]林锓武,陈以国,蔡定芳.内关、公孙配伍相关性的神经解剖学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6):25-28.[22]林锓武,陈以国.内关、公孙协同作用的神经解剖学研究[J].中国针灸,2000,20(2):95-98.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5.11.078颈型颈椎病的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治疗进展张仪美1,杜广中2,严如根1,邓娟娟3,滕红丽3(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济南250012;3.广西壮医医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颈型颈椎病是我国青壮年颈椎病中最常见类型,随着工作模式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線达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欧国峰\董博2,刘继华3,朱峰峰2,刘鑫\李小群2,袁普卫2(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3.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疗法;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 1008 -8849.2017.07.039[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僵硬、功能受 限以及上肢麻木、酸胀等。
伴随电子产品的普及、工作模式的 改变以及饮食环境的失衡,CSR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1],且 有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不仅导致了人体生理功能的缺失,而且 还加重了心理方面的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 质量。
本文将近年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及其在现代治 疗技术等方面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1中西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1.1中医病因病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颈项痹”“颈肩痛”“血痹”等范畴,病机为营卫亏虚,风寒湿邪人络,痰 瘀痹阻,经脉气血不通。
病因包括:①外邪侵袭。
由于气血亏 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袭颈项肩臂,气血痹阻不通,筋经不 得濡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见本证[2]。
《诸病源候 论》亦云体虚弱,若中风寒,随邪所中之筋则挛急,不能屈 伸。
”②长期累积劳伤。
《张氏医通》云肾气不循故道,气逆 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襄久坐致脊背痛。
”由于长 期低头工作、久坐等不良姿势致颈项部经脉受损,气血不通,气机瘀滞,经脉失养或气血阴阳失衡而发本病[2]。
③跌仆外 伤。
颈椎是人体活动最为频繁的部位,生活中的不注意或不 经意的外力刺激,都会使颈部常处于一种肌力不平衡状态,导 致局部气血瘀阻不通,骨关节结构发生异变,不通则痛;颈肩 部筋脉受损,气血溢出脉外,经脉瘀阻不通而致本病[2]。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约占颈椎病患者的60%-70%。
颈椎病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上自头颅,下至腿足,浅始皮肤,深至某些器官都有异常表现。
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可形成脑萎缩、脑梗塞、脑中风等,并可影响胃及心血管,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手术风险大且支出高,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倾向于选择非手术治疗,而中医治疗因其疗效明确,无甚副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最佳选择。
中医治疗颈椎病不是单纯的颈肩穴位治疗,还将和脏腑、经络、气血、关节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引起,使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改变累及神经根,出现的颈肩部疼痛、一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感觉异常等症候群[1]。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2.1 组织结构改变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会压迫或刺激神经根,使神经根轴水肿、炎症、粘连而引发症状[2]。
2.2 动力性因素慢性劳损、外伤等导致颈椎关节失稳移位[3],进而刺激压迫神经根,引起颈肩背部疼痛麻木甚至颈项强直。
2.3 年龄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是因为颈椎退行性变,软组织退变,韧带钙化,致使神经根受压刺激出现症状。
2.4 不良姿势长期伏案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睡觉枕高枕,长时间使用电脑,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姿势均会令颈部肌肉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发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2.5 发育异常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均属于先天发育异常,也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 [4]。
2.6 受寒寒邪影响了气血运行,肢体疼痛是由于得不到温煦濡养所致[5]。
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患者颈枕部或肩背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向前臂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无力感,持物不稳或失落[6]。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颈椎病作为现代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
在不断诊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西药治疗颈椎病效果不佳,在初次及短期的用药时,对病症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长期反复使用后发现,用药效果降低或甚至无效。
因颈椎所处部位重要,解剖结构精细,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疗效确切且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从辨证论治思想出发,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其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经过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许多中医药内治及外治方法治疗颈椎病有显著疗效。
因此,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 研究概况颈椎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由颈椎间盘及颈椎组织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继发病理改变可对轴位组织结构产生影响[1]。
颈椎病病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遍认为与长期低头、内外平衡力失衡等密切相关,如颈部软组织异常、颈部不正确姿势及过度活动等[2-3]。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的低头的机率大大的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逐渐年轻化趋势[4]。
颈椎病是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二高发病,长期低头工作的白领、计算机工作者及常时间使用手机者为本病高危人群。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有着明显的优势,现本文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历代医家对颈椎病有各自的认识和见解,但本质乃本虚标实。
当机体遭受头颈部外伤、感受风寒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时,风、寒、湿邪便乘虚入侵。
孔小宝等[5]认为颈椎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督脉痹阻不通,经络瘀滞不畅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
贾福奎等[6]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肾、脾虚,风、寒、湿邪入侵,痹阻太阳经脉,使筋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陈建鸿[7]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应为颈部劳损,肝肾亏虚,经脉失养而成其本。
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近况摘要】颈椎病中以神经根颈椎病为多见,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目前有很多方法,主要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又包括中医中药治疗、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丰富,疗效确切,应用广泛。
本文就近5年来中医药疗法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药治疗;综述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类型,占颈椎病发病率的60% 以上[1]。
其发病机制比价复杂。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证”、“项痹”范畴,多因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对此,祖国传统医学常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方法治疗。
本文主要阐述近五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近况,展示了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系列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针灸针灸能有效缓解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颈部功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局部水液代谢,以达治疗的效果。
邓江华[1]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行“颈三针”合“二白”药饼灸治疗,对照组50例行颈夹脊为主合拔罐疗法,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颈三针”合“二白”药饼灸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2.推拿手法推拿主要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作用。
周占文[2]等基于多层螺旋CT评价经筋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经筋组与对照组,经筋组接受触诊、柔筋、消灶等经筋推拿治疗(常见的结筋病灶点有颈椎棘突 1~7、完骨次、风池次、天鼎次、天宗次、天髎次、天突次、气舍次、缺盆次、肩井次和巨骨次等),施术时间为20min,1次/d,5d/周,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通过螺旋CT扫描重建对比两组患者椎间孔上下径及前后径的平均值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后平均前后径、上下径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经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筋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颈椎病治疗新进展一、概述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结构发生的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将为您介绍颈椎病治疗的新进展。
二、颈椎病病因及症状病因1. 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的间盘、关节、韧带等组织会发生退变,导致颈椎不稳定、活动受限。
2. 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低头、久坐等,使颈椎承受不均匀的压力,导致颈椎病。
3. 外伤:颈部受伤会使颈椎的稳定性受损,引发颈椎病。
4. 肌肉力量不足:颈部肌肉力量不足,不能为颈椎提供足够的支撑,使颈椎容易发生病变。
症状1. 颈部疼痛:颈部疼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钝痛、刺痛或酸痛。
2. 肩臂疼痛:颈椎病变可引起肩臂疼痛,多为放射性疼痛。
3. 头晕:颈椎病变刺激神经,可能导致头晕。
4. 手指麻木:颈椎病变压迫神经,导致手指麻木。
5. 步态不稳:颈椎病变影响小脑功能,可能导致步态不稳。
三、颈椎病治疗新进展药物治疗1. 非甾体抗炎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2. 神经阻滞药:局部注射神经阻滞药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
3.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具有镇痛作用,适用于慢性颈椎病患者。
物理治疗1. 热敷:热敷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
2. 电疗: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
3. 超声波疗法:超声波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
中医治疗1. 针灸:针灸可调节气血,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麻木。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改善颈椎病引起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3. 中药治疗: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颈椎病患者。
手术治疗1. 颈椎间盘摘除术: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病。
2. 颈椎融合术:适用于颈椎不稳、活动受限的患者。
3. 颈椎减压术:适用于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的患者。
四、预防及康复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久坐,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摘要:颈椎病在临床上常见,该类病症一旦发生后,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严重患者会引起颈部功能受阻,最终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颈椎病对患者影响非常大,需要采取解决措施治疗。
目前,在颈椎病治疗中,主要采取中医治疗模式,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快速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以利用中医对患者疾病根源治疗,减少复发率,使其治疗效果提高。
基于此,本文对颈椎病使用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希望能够通过研究获得颈椎病最佳中医治疗方法,以此来帮助颈椎病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颈椎病1.前言颈椎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这种病症其发病率非常高,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80%左右人群有颈椎病,只是多数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轻,患者对颈椎病不关注。
而且,在颈椎病中,女性发生颈椎病概率高于男性,同时,在颈椎病中,以经常保持相同姿势工作人员发病率高,比如公交车司机等职业,这些群体发生颈椎病概率高。
颈椎病发生后,这种病症会引起患者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出现患者颈部疼痛,严重患者还会因为疼痛出现颈部功能受阻,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在临床上开展颈椎病患者治疗时,需要积极采取方法,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使其快速恢复健康。
目前,在颈椎病治疗中,可以选择西医治疗,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西医没有从根据治疗疾病,导致患者后期复发率高。
为了解决西医治疗颈椎病中存在问题,可以对患者采取中医治疗,中医应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副作用低,而且起效快速,能够帮助患者从根源治疗疾病,减少疾病复发,使其治疗效果提高。
中医应用在颈椎病治疗中,由于中医治疗方法有多种,需要临床医生研究这些中医治疗模式,为患者选择最佳的中医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2.颈椎病中医治疗理论颈椎病患者使用中医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中医治疗理论了解。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颈肩痛和筋病范围,这种病症引起原因和患者身体虚弱有关系,患者身体虚弱导致其正气不足,患者气血运行不畅,加上外邪入侵淤积在颈部,因此出现颈椎病。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发病机理涉及生物学、力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多个领域,复杂且多样。
传统手法治疗作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并对传统手法治疗在颈椎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价。
通过对颈椎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的本质,为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的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颈椎病治疗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和力学过程,其核心在于颈椎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由于慢性劳损、急性损伤、退行性变、先天性畸形或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等多种原因引发。
慢性劳损和急性损伤是导致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使用颈椎或遭受外力冲击,都可能导致颈椎间盘、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进而引发颈椎结构的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包括颈椎间盘的退变、韧带的松弛和肌肉的疲劳等,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退行性变也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的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易发生退行性变。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颈椎间盘的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进而引发颈椎的不稳定和运动功能障碍。
颈椎的退行性变还可能涉及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过程,进一步加剧颈椎结构的异常变化。
先天性畸形和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也是颈椎病发病的机理之一。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导致颈椎结构的异常应力分布和不稳定,从而增加颈椎损伤和退变的风险。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多因素、多过程的结果。
这些机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和叠加效应,共同导致颈椎结构的异常变化和功能障碍。
深入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基础传统手法治疗颈椎病,其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中医的经络学说、脏腑理论以及气血运行理论。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就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原理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达到舒筋活血,消除湿痰,调和气血等作用,从而改善颈椎周围的气血循环,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深受患者的欢迎。
二、经典针灸手法对颈椎病的疗效在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经典的针灸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温针、疏风、定位、缓刺、深刺、浅刺等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症状,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这些经典手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现代针灸技术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针灸技术在治疗颈椎病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电针、激光针灸、穴位贴压等技术的出现,使得针灸治疗更加方便快捷,疗效更加明显。
这些现代技术在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灸治疗颈椎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针灸手法和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
只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治疗颈椎病,提高疗效。
五、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优势和前景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作为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
未来,随着针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医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在原理和手法上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并接受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式,早日康复健康。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因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原有功能退步,殃及到颈椎附近邻脊髓、神经根及各类软组织后,进而引发的病症。
多发于中、老年群众当中,经数据统计,近些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的疗效比较显著,本文以此为基础,对颈椎病的病机病因及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的具体方式展开了以下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颈椎病;治疗;进展前言:当身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抵抗疾病的体能素质就会降低,此时极易受到各类风寒、湿邪的入侵。
颈椎病的形成,说明颈部神经、椎基底动脉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迫,长此以往,会阻塞身体部分器官的供血,造成头疼、眩晕、恶心等病症。
1.病机病因中医方面关于颈椎病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部分中医认为诱发颈椎病的根源为气血阻塞,体内肝、肾、脾等器官虚弱,使得经脉痹阻,筋脉失养,还有部分中医认为颈椎病的成因与外力有着极大的关系,例如(1)颈、肩背软组织肌纤维、筋膜、韧带等受到急性损伤时,组织液、血液会外溢汇集在组织间隙中,造成粘连,影响肌腱与韧带的正常运行,进而造成缺血性挛缩。
(2)颈部出现的损伤为慢性时,承担着保护颈椎的原组织弹性与张力会就逐渐丧失。
(3)当颈部发生感染时,炎症会随淋巴管分散至颈部软组织的更深处,此时炎症的渗出,会破坏患者颈椎的稳定性,降低局部韧带维护作用。
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的具体方式2.1辩证治疗由于颈椎病的发病因素极为繁杂,所以直至现在也未能制定出统一、公认的辨证标准,因此中医们也形成了的一定的默契,在用药时以自身认知角度进展开辩证治疗,不过于干涉他人治疗方式。
综合来看,颈椎病分为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等几大类:(1)椎动脉型分成痰湿中阻、痰瘀互结、湿热内扰、气血亏虚等,当患者确认为痰湿中阻时,可采取白术半夏天麻汤加减治疗,以此类推,痰瘀互结患者服用血府逐瘀汤,湿热内扰患者服用温胆汤,气血亏虚患者服用聪明益气汤。
(2)交感型颈椎病分成肝阳偏亢、血虚精亏、痰湿内阻、心阳痹阻、气滞血瘀等,可分别服用天麻钩藤汤、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丸、瓜蒌薤白汤、复元活血汤等进行加减治疗。
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摘要】颈椎综合征的出现会直接导致产生头晕、眼痛、活动受阻、肩部酸痛等临床症状。
颈椎综合征属于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水平较高的一种颈椎病,颈椎病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生产和生活会出现一定的不便,还需要长期接受病痛折磨。
根据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显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颈椎病患者的年龄结构都呈现逐步年轻化的发展态势,加强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一项相当棘手的问题。
但颈椎病的实际治疗难度相当大,需要借助中医和西医技术,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主要从中医和西医方面出发,对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医;西医;颈椎病;治疗;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229-01临床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充分结合实际,对病情做出判断,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1]。
目前的研究认为,导致颈椎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病理学基础不同的颈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虽然中老年人仍然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但由于青壮年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劳动的状态,不注意对身体进行保护和锻炼,罹患颈椎病的青年人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2]。
对该病进行治疗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其方法主要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类型。
本文主要从中医和西医方面出发,对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 西医治疗1.1 非手术治疗1.1.1 药物在颈椎病病情出现的初期阶段,人们在到医院向医生进行咨询和对病情进行检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通过西药进行治疗和干预。
由于颈椎病发病后会导致出现一定的疼痛感,如果对导致颈椎病发病的具体原因给予关注,日常生活中能够使颈椎尽可能多的休息,服用一定药物,就可以使病痛得到有效的缓解。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西药治疗方案是,服用一些具有缓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作用的药物,还可以服用维生素B1或B2。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最新进展摘要:对近五年来中医治疗颈椎病部分文献作一综述。
中医手段治疗颈椎病主要有针刺、推拿、牵引、中药等,改良针刺方法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不论哪种保守治疗,在规范性、标准化疗效指标上,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颈椎病治疗方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24-01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部扭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
本病原则上以保守治疗为主,选用两种或多种疗法综合治疗较为普遍,均取得一定效果。
1针刺1.1电针。
鞠丹等1采用夹脊电针疗法,取颈部夹脊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取穴,3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0.00%和5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0.00%,经统计学检验p<0.05。
结果发现: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1.2银质针。
何林宜等2将140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牵引加手法治疗,改良银质针艾灸组同时接受银质针艾灸加小针刀加药物注射疗法,发现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颈椎病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1.3小针刀。
李淑文3运用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治疗236例颈椎病,每周一次。
配合中药热敷一天一次。
总有效率达到97.9%。
认为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疗效,方法简单易行,安全,见效快,疗效稳定。
1.4刺络拔罐。
姜京明等4运用刺经络拔火罐疗法治疗血瘀型颈椎病100例,取得满意效果。
2推拿张秋实等5运用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现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综合手法治疗。
3牵引田金尧等6采用颈椎牵引椅及颈椎推拿及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230例。
经过上述治疗1~2疗程后,总有效率95.7%。
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5-15T16:35:38.4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作者:宋金贵
[导读] 颈椎综合征的出现会直接导致产生头晕、眼痛、活动受阻、肩部酸痛等临床症状。
宋金贵
(云南省安宁市中医医院;云南安宁650300)
【摘要】颈椎综合征的出现会直接导致产生头晕、眼痛、活动受阻、肩部酸痛等临床症状。
颈椎综合征属于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水平较高的一种颈椎病,颈椎病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生产和生活会出现一定的不便,还需要长期接受病痛折磨。
根据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显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颈椎病患者的年龄结构都呈现逐步年轻化的发展态势,加强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一项相当棘手的问题。
但颈椎病的实际治疗难度相当大,需要借助中医和西医技术,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主要从中医和西医方面出发,对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医;西医;颈椎病;治疗;进展;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229-01
临床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充分结合实际,对病情做出判断,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1]。
目前的研究认为,导致颈椎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病理学基础不同的颈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虽然中老年人仍然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但由于青壮年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劳动的状态,不注意对身体进行保护和锻炼,罹患颈椎病的青年人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2]。
对该病进行治疗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其方法主要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类型。
本文主要从中医和西医方面出发,对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 西医治疗
1.1 非手术治疗
1.1.1 药物
在颈椎病病情出现的初期阶段,人们在到医院向医生进行咨询和对病情进行检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通过西药进行治疗和干预。
由于颈椎病发病后会导致出现一定的疼痛感,如果对导致颈椎病发病的具体原因给予关注,日常生活中能够使颈椎尽可能多的休息,服用一定药物,就可以使病痛得到有效的缓解。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西药治疗方案是,服用一些具有缓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作用的药物,还可以服用维生素B1或B2。
但必须指出的是,西药治疗往往只对病情程度不是十分严重的患病群体有效,而且一些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必要保证做到对症下药[3]。
1.1.2 牵引和理疗
牵引治疗技术具体指的是通过医学物理的基本原理,使牵引力和反牵引力能够直接的作用于患者头颈部的患病部位,从而使颈椎曲线达到平衡状态。
但是牵引治疗技术往往只能够针对一些病情程度相对较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
理疗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对颈椎病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发展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电、热、磁等各种物理现象,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体的局部,使颈椎部位的舒适感明显增加。
但对颈椎病患者实施理疗,往往存在一定的限制性,长期接受理疗的颈椎病患者,机体的其他器官很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临床上以皮肤灼热受损最为常见[4]。
1.2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迁延不愈且反复发作的颈椎病患者而言,西药和其它非手术方法已经不能够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
如果颈椎神经的压迫程度十分严重,或由于出现瘫痪等严重后果者,就必须及时通过西医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手术治疗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X光片的检查结果,对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确定,对前、后入路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对颈椎实施有效减压,使颈椎状态变得稳定。
可以采用内固定法,对于一些不稳定的关节实施融合稳定。
手术治疗虽然有可能从根本上对颈椎病患者的病痛进行解决,但是手术毕竟属于有创治疗方式的一种,存在较大的风险[5]。
2 中医治疗
2.1 中药
中医在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的时候讲究辨证施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辩证下药。
例如在实际临床上,对于辩证为寒湿阻络型的颈椎病患者,通常情况下采用中药方剂羌活、灵仙、天麻、秦艽进行治疗,以达到祛寒除湿止痛的效果;采用川芎和天麻联合对头痛症状进行控制;采用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达到温经活血通络的效果。
对于其他一些类型的颈椎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用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并且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效果[6]。
2.2 拔罐
拔罐治疗颈椎病主要是在患者的天宗、肩井、肩贞等穴位上施以刺络拔罐法和竹罐法。
刺络拔罐法主要是采用皮肤针对患者的进行叩刺,至皮肤处于微出血状态后再追加火罐,留罐时间在15min左右,去罐之后要对局部进行适当的按摩,头部也要进行一定的旋转运动。
也可以选择竹罐进行治疗,将直径大小不同的竹罐经过煮沸处理几分钟后,快速置于相应的穴位之上,使其能够吸住皮肤,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7]。
2.3 体针
体针治疗也叫针灸治疗,通过对患者颈肩部进行触摸,同时询问患者病情,寻找最佳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可以使患者的痛苦充分减轻,且该项治疗方法的危险程度较低。
此外还可以在针灸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注射治疗,通过对“点”治疗的方式,使神经的敏感度明显降低,从而达到减轻病痛的治疗目的[8]。
参考文献
[1] 赵光标,陈勇,植梧倍.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J].医学综述,2015,21(20):3809-3811.
[2] 郑旭,邱玲,张敏,等.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配合针刺及牵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17,32(1):17-19.
[3] 刘军, 潘建科, 马振尉, 等. 颈椎病的功能锻炼治疗[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01(05):183-184.
[4] 李素珍, 刘为萍. 颈椎保健操对颈椎病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1(04):231-232.
[5] 胡秀清.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2):27-28.
[6] 傅瑶.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3): 149-152.
[7] 冯少玲,李文纯.针药并用对风寒阻络证颈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及颈痛量表评分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
5(2):22-24.
[8] 王德利,张德清,杨翊,等.智能脉冲枪整脊技术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7):54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