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选修6 环境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25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检测中图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检测中图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检测中图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环境保护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80分)综合题(共80分)1.(2018·厦门质检)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与化肥的施用、畜禽粪便与农田废弃物的不当处置等造成的面源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污染.沼气技术是治理农业立体污染的重要手段。
分析沼气技术在农业立体污染防治中的主要作用。
(10分)答案: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可减少粪便产生的污染,有效灭杀粪便中的寄生虫、有害病菌等,减少疾病的传播;制取沼气,可减少秸杆燃烧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净化农村环境;沼渣、沼液等有机肥的使用,可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水体和土壤污染减轻。
2.(2018·江西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城市交通问题是指道路交通中带有普遍性的、经常性的和周期性的一种无效而有害的状态,据统计大城市70%污染都来自城市交通。
下图反映了城市车速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1)据图说明城市车速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4分)(2)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城市污染的有效措施。
(6分)答案:(1)车速过慢和过快,污染程度大;车速适中,污染程度最小.(2)拓宽城市道路;修建轻轨地铁、高架等城市道路;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则;发展公共交通,错时上下班;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发展清洁能源汽车;提高油品质量;规范汽车排放标准,加大对不符合标准上路的汽车的处罚力度等。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环境保护(选修6)(解析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环境保护(选修6)(解析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环境保护(选修6)(解析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环境保护(选修6)1、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降至地面的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公布某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出该市控制氮湿沉降量超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有市区和郊区差异,还有月份分布差异;注意理解氮湿沉降的含义,必须要有降水作为条件,结合气候、城市热岛(湿岛)效应等知识回答即可。
第(2)题,措施可从减少排放、加强管理等方面回答.答案:(1)氮湿沉降量夏秋多、冬春少;市区多,郊区少。
夏秋降水量大于冬春;与郊区相比,市区车流量较大,降水较多。
(2)加强大气监测(或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或改善能源结构、植树种草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2015年起,三亚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0讲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0讲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第40讲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40讲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题1.(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滇池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滇池泥沙含量不断增多,透明度不断下降。
目前,湖底有淤泥8 000万m3~1亿m3,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
推断滇池湖底淤泥的来源,提出防治滇池淤泥增多的合理措施。
答案:淤泥来源: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大气中的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
措施:流域内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减少入湖泥沙;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取土;加强对湖岸地区的工程建设和工业生产的规划与监管;实施湖底疏浚清淤工程;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生态环境;建设引水工程,促进水循环。
2.藏羚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
由于藏羚羊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人工饲养成功的先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高寒草原地区的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
选修6 环境保护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32页)[理解—要点突破]1.水污染及其防治(1)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3)大气污染的防治①调整能源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
主要途径有: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治理(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垃圾处理方法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处理方法比较如下: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②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a.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b.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自然地理条件要不适宜污染物飘浮、扩散。
d.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③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4.土壤污染及防治(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土壤,改变了土壤的性质、组成、性状――→产生土壤污染――→危害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水体污染及其治理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29790176】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
生活方面:危害人体健康;生产方面:污染土壤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治理难度方面,一般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见效快,而泉水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措施见效慢,效果差。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考向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治理2.(2016·全国卷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本题结合电子商务热点考查固体废弃物的类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快递外包装的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两方面。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考向3大气污染及其治理3.下表示意某区域生产、生活过程中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比例(%)。
【导学号:29790177】酸雨的基本措施。
[解析]酸雨主要是由人类大量排放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造成的,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工业过程都有大量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排放,而这些都容易造成酸雨。
防治酸雨主要是减少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排放。
[答案]来源:锅炉及窑炉、工业过程中燃烧燃料产生的污染物是硫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形成硫酸型酸雨。
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还会产生氮氧化物,形成硝酸型酸雨。
措施:集中供暖,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中氮、硫的综合利用率;采用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考向4土壤污染的危害及治理4.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为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升高。
主要是因为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而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第(2)题,由图中的折线可知,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第(3)题,由图可知,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铅、镉。
主要原因是矿冶区工业比较多,污染严重。
第(4)题,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壤生产能力,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措施主要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
[答案](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3)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规律总结]考点二| 生态环境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35页)[理解—要点突破]1.主要生态环境资源及其保护(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①草地退化的原因:a.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b.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
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②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③保护草地:a.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b.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①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②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③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保护①灭绝的原因:a.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b.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②保护措施: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b.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考向1 土壤侵蚀及其治理5.(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析] 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结构、植被丰富程度、地下根系和植被多样性等方面回答。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考向2 湿地萎缩及其治理6.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29790178】(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对比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三者变化存在如下因果关系:人口增加——开垦湿地——湿地减少、耕地增加。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等。
[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向3荒漠化及其治理7.(2015·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