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4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9.20 KB
- 文档页数:10
上海市奉贤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14.4)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人面不知何处去,(《题都城南庄》)2、,一览众山小。
(《望岳》)3、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4、,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孤蓬”在诗中喻指(2分)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了与友人告别的地点。
B、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
C、颈联中用“浮云”来比喻自己,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情。
D、整首诗写景自然明快,流淌着友人间温馨的情谊。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本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下列对本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文交代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
奉贤区: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②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
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
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臵之幕下。
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
‛岂不可也?③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
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
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
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
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④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⑤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22.第①段画线句“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与后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遥相呼应。
(1分)2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24.第④段画线句“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试做简要分析。
(3分)25.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冀北的马在世上属于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怎么能一下子让马群空掉呢?B. 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2023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高三语文练习卷(考试时长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
(苏轼《赤壁赋》)(2)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_____《离骚》)(3)曹操《短歌行》用《诗经·郑风》中的“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2.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古人以“奇怪”为美的赏石观念是一种关于石头审美欣赏的形式主义观念,它代表了古人赏石的最浅层部分——只是外在地欣赏石头,只关注石头外在的形、色和声音等特征。
这是一种对石头的肤浅欣赏,尚未涉及石头所具有的内在特性。
与此同时,通过赋予石头某种其自身并不具有的人文价值,使石头具有某种深刻内涵。
这种行为虽然丰富了石头的人文意蕴,却并不符合石头自身的客观特性。
于是,我们从中国古代赏石传统中发现了一对悖论——。
①在此情形下,赏石活动蜕变为一种赏石者借石头以言说自我的行为,赏石者是在以自然之酒杯浇自我之块垒。
②要么有深度地欣赏石头——“以石比德”“借石抒情”“点石成境”,可是又落入一种主观地欣赏石头本身并无之物的荒诞之境。
③要么以“奇怪”为美,只是形式主义地欣赏石头的长相,但这属于肤浅地欣赏自然。
④作为自然审美的赏石——欣赏石头自身之美便徒有虚名。
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和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3分)A.文化版《浅谈中国传统赏石文化》B.社会版《用赏石文化助推乡村旅游》C.国学版《赏石是如何“道法自然”的》D.教育版《赏石之美,直指人心》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某杂志社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邀请部分专业人士进行了关于当代小说变革的专题讨论。
下面是收到的一些回答:[甲]如果有“当下的小说”这样一个整体存在的话,那么它理应像一座现代商场,不同的楼层面对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没有小孩的成年男性顾客可能永远不会去童装区,不能吃辣的人很少会出现在川菜馆。
2019年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公共语言中的“任性” 徐贲(1)有一篇《翻译不知道如何翻译“大家都很任性”》的报道说,全国政协发言人在回应反腐问题时表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用网络热词,就是“大家都很任性”。
译员当时与发言人沟通,询问“大家都很任性”是什么意思。
这虽然不过是一则“花絮”报道,但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在公共话语中使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来作清晰的表述。
(2)在汉语的习惯用法里,“任性”是一个贬义词,说一个人任性,是指他由着性子,没有约束、放纵胡为、不负责任。
说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任性”,会让人以为,这样的反腐是随意胡来,既无道德依据也无司法章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难怪翻译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了。
(3)翻译必须是认真的,要吃透了说话者的意思才能正确地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认真的翻译必定不能“任性”。
翻译不知如何翻译,是因为说话者自己太任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弄得别人摸不透他的意思——“反腐”是一件好事,怎么用“任性”这个贬义词来说明它的成就呢?怎么能说反腐是任意胡来呢?(4)其实“任性”本来是很容易翻译的(They just do what they want to do)。
翻译无从下手,不是因为她缺乏能力,而是因为说话者太随意,忽视了公共话语的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包容性”。
(5)在美国,公共说理教学课上都会向学生介绍使用“包容性语言”(inclusive language)的重要性。
既然是在公共场合就公共问题发表看法,那就应该清楚明了地让大家能听懂。
这是一个语言能力的问题,也是一个交谈伦理的问题。
“不包容”的实际效果就是“排斥”,例如,如果在场的人都是中国人,有的懂英语,有的不懂,那就应该说汉语。
如果必须使用英文的某个专门说法,那就一定要提供一个汉语的翻译。
2.分析第①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3分)3.推敲作者行文思路,概括第②段的内容(限20字,超过不给分)。
(2分)4.根据文意,第③段画线处依次应该填入的是()(3分)①是针对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的欠缺和中国文人“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的痼疾②是针对今天的泥古不化,寄希望于借古开今,重振中国艺术的创造精神③是针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图解、说教代替艺术而形成的流弊④是针对许多中国画家以技法程式的模仿代替“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的精神追求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5.对文章内容分享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对“泥古不化”,“食洋不化”是造成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落后的更关键原因。
B.吴冠中有“笔墨等于零”的说法,意味着在内容和形式之间,他更看重内容的价值。
C.说吴冠中论说艺术的文章是“忠告”是因为行文质言无华,甚至引起有些人的反感。
D.吴冠中所跨越的只是传统程式,却依然在传统中获得启发,并不失鲜明的民族特色。
6.1990年5月,新加坡电视台专访并拍摄艺术专题片,介绍时年71岁的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所取名“风筝不断线”,正出自吴冠中本人。
请结合选文内容,对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的理念进行探究。
(3分)二、阅读下午,完成7-12题。
(22分)我吻天使的羽毛陈奕纯①是一排排碎草般的天空呢!②切割天空的,是一排排密匝匝的水杉树,水杉仿佛是水做的,玉立,不敢呼吸,太多太多的爱,也难怪她们扬扬其香了。
我喜欢仰望这天空,到处充满了碎草的颜色,很不规则的,从头顶一直漫卷过天边,这景致,像极了旷野上的一块绿翡翠,令人心疼地从高处摔下来,“啪”,清清亮亮的,摔了个粉碎。
刹那间,水就蔓延开来,一滴一滴的,就飞翔开来,一脉一脉,千里万里……③偶然,偶遇,一个“偶”,孤独,爱别离。
想起一首词,叫《幽兰操》,在词里,韩愈说:“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採而佩,于兰何伤?”他说的是兰,想那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不过此刻,我偶遇的是水杉,柔美可人的江北女子、小小的水杉罢了。
2014届高三第四次调考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原文是“重要成分”而非“最主要的内容”。
)2.C(应该特指“敏锐的、具有艺术气质的文人”。
)3.B(纸的运用可以使晋人爱用行草字体写书札,但却与其“传世”没有因果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 (阴:暗中。
)5.B (④写的是盗贼的事;⑤写王居安被罢官闲居十多年。
)6.C (“遭到刘佑的仇家威胁”文中未提及)7.(1)当时边境危机刚平定,年成不好,淘汰的军士聚众抢掠,王居安恩威并施,(州内)安定就像没有事的时候一样。
(得分点:“遽”“甫”“晏然”各1分,大意2分,共5分),(2) 遇到江西统帅想用买通贼兵投降来邀功,派人秘密地去游说贼兵,赠给食盐和粮食,贼人高兴,要求更加过分。
(得分点:“会”“间道”“逞”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王居安,字资道,黄岩人。
淳熙十四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徽州推官。
王居安自己请求试任民事官,于是被任命为江东提刑司干官。
提刑使王厚之锋芒毕露,没有人敢触犯,王居安遇到有不可行的事,当面力争一点也不屈服。
任兴化知军。
到任后,逐条上奏便利民众的事。
让商人流通以便降低米价,诛杀大盗为民除害。
召入朝廷做秘书丞。
轮流应对时说:“只应当严格加强守备,增加兵力占据险要之地来等待敌人,这是朝廷制定克敌的上策。
”升任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检讨编修官,兼任代理考功郎官。
弹劾郭倪、郭僎,判处流放岭南以外,天下人对此感到高兴。
任太平州知州。
当时边境危急刚平定,年成不好,淘汰的军士聚众抢掠,王居安恩威并施,(州内)安定就像没有事的时候一样。
将副刘佑被仇家告密到朝廷,拘捕在金陵狱中,王居安写信给当权的人辩白刘佑是冤枉的,有人说:“刘佑自己认罪了,(你这样做)恐怕有袒护邪恶的嫌疑吧?”王居安说:“郡里有无辜的人死去,还要郡守干什么?”事情果然弄清楚了。
当初,郴州黑风峒盗贼兴起,罗世传是倡导人,势头十分嚣张。
关于本篇文档文件类型: Microsoft Word 2003(纯文字版)标题: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内容:2014上海崇明县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静安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闵行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浦东新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18大技巧(6套试卷,18大技巧)关键字: 2014 上海高考语文二模统计信息: 44页;48,854字字体字号: 宋体;五号页面信息: 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左侧)装订线-0.5厘米 惊爆价: 3元(平均每套试卷0.5元)2014上海崇明县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河路争桥詹克明‚河‛行东西,‚路‛穿南北,会于中土,立地成桥。
‚桥‛直插河底,纵接于路。
当属河耶路耶?一时引得河路相争。
①河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水就不会有桥,可见桥当归‚水‛所有。
路曰:大都市的‚立交桥‛都没有水,它们也是桥。
况且,许多高架路实际上就是绵延在空中的‚高架桥‛。
可见桥路(a)。
②河:‚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富有诗意!可见‚桥‛与‚水‛乃天作地设之(b)。
路:陆务观有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乃是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不仅是‚路‛,还是交通干道。
所系之‚桥‛虽是断桥,但自古以来便与‚驿路‛(c)。
③河:‚兰州黄河第一桥‛,‚郑州黄河大铁桥‛,‚武汉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这些桥都与河名相连,当属于谁,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就已见分晓。
怎么从来没见在上面镌有路牌呢?路:没有路标牌号不一定就不重要。
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十里长安道‛的正中央。
天安门以东是‚东长安街‛,以西是‚西长安街‛,各自编制门牌号数。
请问‚天安门‛在长安街上门牌几号?此乃‚中华第一门‛,同样没有路名牌号。
2014年奉贤区高考语文二模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出版人的知识视界与人文素养①出版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平庸媚俗乱象,首先与出版人受限于知识视界,没有高屋建瓴的策划与组织有关。
譬如各类原创图缺乏,尤其学术类图书,长期由引进唱主角,且编校粗糙,质量平平;而一般图书则碎片化、娱乐化泛滥,格调不高,跟风现象严重;至于财经励志类图书则多克隆封面,“四大名著”多重复出版,更是业界常态。
还有的出版社,因贪馋不退货和回款快,直接将出版经济做成“教材经济”,如此因袭偷惰,最可唏嘘。
面对这种均质的平庸与粗鄙,老出版人董秀玉直言“不敢去书城”,“也不喜欢大书店”。
身在界外,个人的观察,这固然与早先作为垄断行业的出版社靠书号资源、行政运营养成的积习有关,但由此形成的对知识创造的轻忽与怠慢,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②这里仅就图书输出一点,来谈出版人知识视界过窄与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记得2003年,商务部有过统计,与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进出1:2的逆差高达86亿美元,其中,包括图书输出在内的文化服务贸易的收入尤其少得可怜。
“十一五”以来情况有所改观,我们与许多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始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版权输出数量与品种都有所增加,输出与引进比也进一步缩小。
特别是2005年以来,每年参加全球书展书市,有千余种图书通过对外推广计划和经典出版计划走向世界。
_______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的对象国和地区还不广泛。
如2010年版权输出总量的一半是对港台和韩国,_______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图书仍较少,即使有,也多以知识大全与历史集成的方式呈现,不仅解读表面,线条尤其粗浅,显见对海外市场与读者需求并不十分了解。
有些学术书水准不低,无奈其不说明资料来源,或索引不全,常常因不符合国际学术规范而遭到对方拒绝。
⑧我们的发言权在不断流失,我们无力影响全球性的价值推展和制度安排,被人投诸边缘,视为“他者”。
2014年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二模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或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1)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特点是文化性。
南宋美术史家邓椿有云:‚画者,文之极也。
‛国画讲究历史文化的积淀,既有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的一面,又有丰厚积累的一面。
鉴赏齐白石的几幅‚趣作‛,便可从中了解中国画蕴含的这种独特的艺术之美。
(2)齐白石有三绝——画虾、画蟹、画鸡,他画其他的画,也画得很好。
《自称》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画,在这幅画里可以看到画家在观察大自然时,没有把物理当成画理、把自然规律当成艺术规律。
‚奥理冥造‛是宋代沈括的说法。
沈括既是文人学者,又是自然科学家,他非常懂画,‚奥理冥造‛是他对中国画家想象的一种概括。
在这幅画中,齐白石画的小老鼠,跳到秤钩上去了,想要掂掂自己的分量,旁边写着‚自称‛。
老鼠不可能跳到秤上称自己的重量,这是齐白石的一种想象,很有创意,而且创意里带着幽默和讽刺,好像在说你这个小耗子,你偷油吃、偷粮食吃,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上秤看看自己有多大分量?非常有趣。
(3)画既有好坏高下,也有真假之分。
我在台湾就看到过这幅画的赝品图版,但真假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中国画讲笔墨,笔墨有两种功能,第一要造型,塑造形象。
齐白石画老鼠,肌肉是紧的,外边的皮也是紧的,尾巴是有弹力的。
而在这幅假画里,老鼠仿佛就剩皮了,没有骨头,这个尾巴,笔不从心,仿佛快要断开一样。
笔墨的另一种功能是用于审美的,要善于操纵中锋的线。
秤砣有重量,拴秤砣的绳必然抻得很直,齐白石画秤砣的线就抻得很直,秤杆也能一笔画下来。
上海市杨浦、静安、宝山、青浦(四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怎样读中国书①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
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
②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③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
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
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④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
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体会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⑤“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⑥中国自唐代韩愈以来,便主张“读书必先识字”。
中国文字表面上古今不异,但两三千年演变下来,同一名词已有各时代的不同涵义,所以没有训诂的基础知识,是看不懂古书的。
西方书也是一样。
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⑦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
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如“依赖理论”、如“批判学说”、如“解构”之类。
所以特别是这十几年来,只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风吹草动(主要还是从美国转贩的),便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兴风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于中国书的解读上面,这不是中西会通,而是随着外国调子起舞,像被人牵着线的傀儡一样,青年朋友们如果不幸而入此魔道,则从此便断送了自己的学问前途。
上海市奉贤区2014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卷(2014.04)(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出版人的知识视界与人文素养①出版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平庸媚俗乱象,首先与出版人受限于知识视界,没有高屋建瓴的策划与组织有关。
譬如各类原创图书缺乏,尤其学术类图书,长期由引进唱主角,且编校粗糙,质量平平;而一般图书则碎片化、娱乐化泛滥,格调不高,跟风现象严重;至于财经励志类图书则多克隆封面,“四大名著”多重复出版,更是业界常态。
还有的出版社,因贪馋不退货和回款快,直接将出版经济做成“教材经济”,如此因袭偷惰,最可唏嘘。
面对这种均质的平庸与粗鄙,老出版人董秀玉直言“不敢去书城”,“也不喜欢大书店”。
身在界外,个人的观察,这固然与早先作为垄断行业的出版社靠书号资源、行政运营养成的积习有关,但由此形成的对知识创造的轻忽与怠慢,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②这里仅就图书输出一点,来谈出版人知识视界过窄与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记得2003年,商务部有过统计,与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逆差高达86亿美元,其中,包括图书输出在内的文化服务贸易的收入尤其少得可怜。
_____,“十一五”以来情况有所改观,我们与许多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始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版权输出数量与品种都有所增加,输出与引进比也进一步缩小。
特别是2005年以来,每年参加全球书展书市,有千余种图书通过对外推广计划和经典出版计划走向世界。
_____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的对象国和地区还不广泛,如2010年版权输出总量的一半是对港台和韩国,_____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图书仍较少,即使有,也多以知识大全与历史集成的方式呈现,不仅解读表面,线条尤其粗浅,显见对海外市场与读者需求并不十分了解。
有些学术书水准不低,无奈其不说明资料来源,或索引不全,常常因不符合国际学术规范而遭到对方拒绝。
③我们的发言权在不断流失,我们无力影响全球性的价值推展和制度安排,被人投诸边缘,视为“他者”。
这种具有普适价值的重要学说和通行规则很少体现“中国因素”,更少由中国人来确立和制定的现状,显然与我们的大国地位不相符合。
为今之计,如何以全球化考量为背景,冷静下来,沉淀下去,努力提升图书选题与内容的前沿性、普适性,还有编校装帧的质量,让出版人真正成为一个通晓全局、专精一门的专家内行,既不枵腹充数于业界,又不塞耳自外于学林,同时又虚心学习他人,积累经验,在产品、版权与技术、资本等各个环节上切记用功,在海外收购、投资或创设出版公司及书店等方面刻苦钻研,从而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赋予中国文化“走出去”以更丰富的内涵,不能不说是当务之急。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亟需出版人有更开阔的知识视野,在各种出版实务上痛下工夫。
现在大家都知道版权代理、合作参股等资本运作方式的重要了,这些在西方发展得已经相当成熟,并有效衔接了作者、出版与读者三端,成为版权价值战略性开发的催化剂,但它对版权经理人的外语水平、国际版权贸易法规的熟稔程度,还有各类中介机构的周知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④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欠缺太多。
从出版内涵来说,了解国际学术走向,熟悉业界书情动态的专门人才还很缺乏;从出版运作来说,掌握版权贸易的行家尤其不足。
以学术出版而言,连一部《中文学术写作及编辑出版手册》都还没有,许多必要参数也不在出版社年检及评估中反映,怎么可能敦励出版人从观念上统一认识,在规范规制上奋起直追?又怎么能使之克服码洋崇拜和GDP游戏,真正了解到如果不改变现状,即使中国图书走出去也无济于事?以去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为例,我们租的展区面积不可谓小,参展图书也不能算少,但好书难觅,最多的仍然是上述线条粗浅、解读表面的空泛之作。
有学者称之为“无非四大名著的______,经典戏剧的故事版,琴棋书画的_____,花鸟鱼虫的赏析版,老庄孙子的_____”,再加烹饪养生书若干。
⑤在我看来,倘若学术文化的价值悉数为利益放逐,纵使我们占有了市场,也仍然不会有发言权。
而所谓出版“走出去”,应该是有品质的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文化精品“走出去”,现在出版人走出去了,但却只留下中国的经典思想“览镜心情只自怜”,怎么能不让人慨叹?还有,那些天,莫言要获诺奖的消息已经传出,各种赔率也有发布,但书展上却没有莫言小说专架,官方《参展商手册》也无反映,如此应对,或许出于疏忽,但缺乏董秀玉先生所说的“视野要广阔一些,要有前瞻性,要关注各个方面”的出版人专业素质和知识视界,恐怕是更主要的原因。
1.概括第①段的大意。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三个空处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应为:( )(2分)A.然而因为不过 B.当然因为况且 C.然而所以不过 D.当然但是况且3.第④段列举法兰克福书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4.第④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2分)A.入门版、戏说版、简写版 B.戏说版、入门版、简写版C. 简写版、入门版、戏说版D.简写版、戏说版、入门版5.第⑤段为什么要引用董秀玉先生的话?(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段提到要“赋予中国文化‘走出去’以更丰富的内涵”,通读全文,梳理实现“更丰富的内涵”主要策略。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再忆萧珊①巴金(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
”她哭起来。
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
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
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
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
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
耳朵倒叫得更响了。
……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
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
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8)我用铺盖蒙住脸。
我真想大叫两声。
我快要给憋死了。
“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
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
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
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
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
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
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
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
……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
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
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
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后来,“文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
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
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
……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11)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
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
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
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2)……闹钟响了。
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
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
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
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注①:1972年,萧珊去世。
六年后巴金写了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记录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
又经过六年,写下了此作。
7.巴金的小说《家》、《春》、《秋》被称为“三部曲”。
(1分)8.(5)(6)(7)三节在叙事结构上很有特色,试加以赏析。
(3分)9.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10.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第(1)段“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指的是巴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后的狼狈。
B.文中“耳鸣”暗指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仿佛妻子的轻声细语一直萦绕在耳畔。
C.第(4)(8)两段每句话都出现“我”,强烈表达了巴金夜不成寐思念萧珊时内心的郁积。
D.第(9)段萧珊离家时“急躁”、“伤感”和“希望”都与巴金有关。
E.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仍然伴着他度过无数的长夜,可见巴金对萧珊的爱是非常深切、彻底、执着的。
F.第(11)段说“……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说明对萧珊的怀念事实上已经成为巴金精神的枷锁。
11.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其实颇有深意,对此加以分析。
(4分)12.史铁生在《合欢树》里两度提到了那个“盯着树影儿”的“孩子”,巴金在《再忆萧珊》中数次提到了“儿子”,是否为闲笔?试做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
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