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历史重点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以下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提纲,供您参考: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反抗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
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创办近代工业、海军和学堂。
2.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试图改革政治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进行革命斗争。
3. 国民革命:1924-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爆发。
2. 七七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
中国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解放战争的开始:1946-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作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
这反映了()A. 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B. 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C.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D.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2. 绘制坐标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
如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①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A.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B. 定都天京、颁布制度C. 金田起义、天京陷落D. 定都天京、天京事变3. 据下图漫画可知,洋务运动()A. 得到西方列强鼎力相助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 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D.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 这一阶段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具有特定历史意义,它突破了物质与精神分割的“中体西用”思维定势,既把封闭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推上大机器生产的轨道,又要改变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为“君民共主”的制度。
“这一阶段”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5.命令……(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总司令蒋翊武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武昌起义B. 黄花岗起义C. 护国战争D. 中华民国成立6. 孙中山曾说:“中华民国就像我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我向英国和的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我只好抓住他。
”这段话的背景是()A. 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后 B. 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C. 中日签订“二十一条”D.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7. 如图是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评估卷历史学科(范围:第1课—第14课)(测试时间:7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评估等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题号12345678910答案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1答案1.中国有座城市设有近代史博物馆。
因为这座城市不仅是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点,而且还是中华民国建立等近代史中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地。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应该坐落于()A.重庆市B.上海市C.武汉市D.南京市2.《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中说到:“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
”据此判断,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B.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C.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3.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
下列可用于研究“火烧圆明园”的第一手史料是()A.电影《火烧圆明园》B.北京西郊圆明园遗址C.学者蒋孟引的著作《第二次鸦片战争》D.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4.1853年,太平天国当局通知访问天京的英国公使:准许来华经商,惟警告英国不准再卖鸦片,且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1861年,英国派人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愿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当局的拒绝。
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具有()A.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B.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C.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D.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5.在历史探究课堂上,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虽然达成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共识,但论据各不相同。
以下论据比较准确的是()A.甲同学:洋务运动加速了清朝统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B.乙同学:洋务派左宗棠率领装备新式武器的清军收复新疆C.丙同学:清朝政府先后在新疆、台湾建立了行省实行管辖D.丁同学: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6.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汇总第一份资料第一章考古学与原始社会1. 考古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了解考古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 2. 人类原始社会及其特征•学习人类原始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 #### 3. 旧石器时代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特点•掌握旧石器时代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特点 #### 4. 新石器时代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特点•掌握新石器时代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特点第二章奴隶社会与古代文明1. 奴隶制度的产生及特征•了解奴隶制度的产生及其特征 #### 2. 埃及文明的发展及其贡献•研究埃及文明的发展及其贡献 #### 3. 印度文明的发展及其贡献•研究印度文明的发展及其贡献 #### 4. 黄河文明的发展及其贡献•研究黄河文明的发展及其贡献第三章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1.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及其演变•了解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及其演变 #### 2.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状况•掌握西周的经济与文化状况 #### 3. 东周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其变革•研究东周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其变革 ####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及其背景•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及其背景第二份资料第四章秦国的统一战争及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1. 秦国统一战争的过程及成果•学习秦国统一战争的过程及成果 #### 2. 秦制的产生及特征•了解秦制的产生及其特征 #### 3. 秦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研究秦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 #### 4. 秦始皇的历史地位•掌握秦始皇的历史地位第五章汉朝的统治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成就1.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改革•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改革 #### 2. 汉朝的经济状况及其变化•学习汉朝的经济状况及其变化 #### 3. 汉朝的文化成就•研究汉朝的文化成就,如《诗经》、《楚辞》、《论语》、《史记》等 #### 4. 汉朝的军事战争及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掌握汉朝的军事战争及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情况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 ####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 ####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如《红楼梦》、《庄子》、《论衡》等 ####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及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及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情况总结本文文档共提供了两份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唐朝答案:A2. 以下哪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A. 张仲景B. 扁鹊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3.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是?A. 长安B. 洛阳C. 扬州D. 成都答案:A4. 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是谁?A. 皇太极B. 顺治帝C. 康熙帝D. 乾隆帝答案:B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辛亥革命答案:A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标准度量衡制度中,长度单位是______。
答案:里2.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______成为官方独尊的学说。
答案:儒家3. 隋炀帝时期开通的______,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答案:大运河4. 明朝时期的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太监组成的特殊机构,负责对外贸易。
答案:东厂5. 1840年爆发的______,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鸦片战争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一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政治制度。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有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
答案: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贸易路线,主要运输丝绸、瓷器等商品,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 请简要描述一下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公元627年至649年)的一个治理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4. 请简要介绍一下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朝限制对外贸易和交往的一系列措施,时间跨度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和文化,但也导致了中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相对落后。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必须在答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注意卷面,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卷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试卷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7.考试形式:开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A.关天培B.林则徐C.左宗棠D.邓世昌2.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3.“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葡萄牙占据澳门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俄日在中国东北作战D.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4.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分析和评判。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迫使英军向四方炮台逃命B.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件C.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D.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致使其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5.有学者记载,太平天国的许多官员以显示威风、讲究排场为能事。
至于基层乡官,出门也前呼后拥,出尽风头。
甚至在平时用餐时,也需鸣锣击鼓,奏乐助兴。
这()A.表明太平天国政策的空想性B.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反映出清政府对农民的污蔑D.预示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结局6.张之洞认为:“国之智者,势虽弱,敌不能灭其国;民之智者,国虽危,人不能残其种。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历史一、选择题(共26题,每小题1.5分,满分共39分)1.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镶嵌有八块汉白玉历史浮雕,之所以把“虎门销烟”作为其中第一块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D.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亲自领导的2.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史学界将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变局”的含义指()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棉花24.19 5.56斜纹布14.92 5.56A.割香港岛B.五口通商C.协定关税D.战后赔款5.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
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6.一般来说,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较为直接作为研究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下列资料可以作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手史料的是()A.三元里抗英团旧址B.谢缵泰的《时局图》C.《火烧圆明园》电影D.圆明园遗址7.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点是()A.都是从英国入侵广东沿海地区开始的B.都曾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清政府都是先抵抗后妥协求和D.都是为了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8.学者章开沅认为“1851年——1864年的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1. 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A. 仍然保留猿类特征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2. 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该王朝创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3.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文成公主入藏”“开元盛世”“遣唐便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4. "'水旱从人,不知饥馈。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 D. 大运河5.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下图所示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6. 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
”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7. 对联蕴含历史信息。
下图对联称赞了一位打败占据台湾38年西方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开台圣王”指()南东海祠望� 于笘女,称目则有妇河拢山皆之知异A . 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8. 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302010。
春东汉唐北宋明清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C. 南方政局更加稳定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9. 以下是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描述某时期的关键词:“李世民与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
历史复习重点题
1.结合近代战争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结合四次侵略战争及每次签订条约说明,注意关键词,如开始、进一步、大大、完全等。
)从中你有何认识?(落后挨打,弱国无外交,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2.有关五四运动:(见课本P45—47及1---11课的篇子中的第4页的7题。
)
(1)原因(①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见P46或笔记);②另外:新文化运动为其准备了思想条件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准备了阶级条件)。
(2)过程(时间、口号、两个阶段的中心地点及主力分别是什么);
(3)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及表现?(P46)
(4)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P46)
(5)课本图片反映的斗争主力及说明什么问题?(P45—47,包括P45单元彩页图片,反映前期学生为主力情况)
3.中共成立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伟大意义。
(课本P47-48)4.近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及相关问题:(结合篇子第9页的13题、第13页的10题、第11页的18题)
(1)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期间两次屠杀名称、两次战争的不同结局?各自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两次战争中不同的结局,你有哪些认识或感想?
(2)日本修改历史课本及前首相小泉参靖国神社目的?(歪曲历史事实、否认侵略、美化侵略)。
用事实指出日本教科书存在的错误?(如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及“囚笼”政策等)
(3)结合课本P76-77的图片,对日本侵略行为认识?(答案见课本P77所记的内容。
)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美化侵略,你又有怎样认识?(课本P77所记的内容。
注意两个问题不要混。
)
(4)日本应当怎样看待历史问题?(日本应正视历史问题,承认
历史事实,真诚道歉,用行动赢得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谅解。
这样才会在利于中日关系友好、正常和健康地发展等,注:言之有理即可。
)5.两次国共合作问题:(结合篇子第12页的8题、第13页的11题)
(1)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取得了哪些成就?(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共同创建黄埔军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进行以推翻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为目的的北伐战争,并且胜利进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东迁到武汉,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2)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实现的?(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去谈判,在中共和各方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十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次目的?(全民族共同抗日,打败日本侵略者。
)意义或成果?(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3)对国共关系变化有什么认识?见篇子第13页第11题的(3)6.近代中国反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什么?有什么伟大意义?(抗日战争;见课本P84抗战胜利的意义。
)
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见课本P89)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课本P94的上图反映了什么?(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
)结合这幅图片解放战争的史实说明毛泽东的论断。
(国民党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动派的腐朽反动统治不得人心,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进行解放人民的战争,必将得到人民的支持,必将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积极参军支援解放战争——兵源保证;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保证了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的胜
利。
尤其淮海战役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8.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知识。
(见课本第10课)
9.红军长征知识(见课本第12课)
10.中国近代化探索四件事及相关知识(见课本6——9课相关内容或篇子1---11课的第3页的第7题及10题、第4页的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