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数据访问模式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1.33 KB
- 文档页数:5
通用Web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研究王磊<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研1005班,湖北省武汉市,430070)摘要:概述了 Web 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融合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传统的Web 数据库体系结构<WDSA)的缺点,提出了基于组件和分布式对象技术的新一代通用WDSA,为Web 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效率高,易于扩展和维护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WWW。
数据库管理系统。
CGI。
JDBC。
体系结构GeneralWebDatabaseSystem ArchitectureWanglei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fusion of Web technology and database technology issummari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Web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WDSA> areanalyzed in detail.The new common WDSA based component technology and distributed objecttechnology is presented .It provides high efficient, easy to scalable and maintained theory framefor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WDS.KEYWORDS:WWW。
DBMS。
CGI。
JDBC。
archtectureInternet 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计算机通信网,它遍及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与地区。
WWW<World Wide Web)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分布式超媒体信息数据库,它极大地推动了Internet 的发展,已经成为Internet 中最流行、最主要的信息服务方式。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数据库技术Database Technology一种面向MongoDB的数据库统一访问接□设计与实现王辉傅康平侯毅王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市l O O t M l)摘要:本文结合某大型电子信息系统对M ongoDB数据库访问操作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M ongo-C Driver的M ongoDB数据库访问 接口的设计目标、设计思路,并采用C++语言开发了基于M ongo-C Driver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统一访问接口M ongoA SI (M ongoD B Access Service In terface)。
通过调用MongoASI类中的方法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对M ongoDB各种操作,同时,MongoASI还实现了一种通用的抽 象数据结构,该结构可实现大部分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的存储,有效的满足了某大型电子信息系统对M ongoDB数据库访问操 作的需求。
关键词:数据库接口;MongoDB;数据结构1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及互联网应用用户量剧增,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巨大的存储压力对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难以提供超大规模的数据存储以及高并发的读写访问能力,因此提出了 N o S Q L数据库。
N o S Q L全称是N o t O n l y Sql,指的是非关系型的数据库。
N o S Q L数据库主要应用于大规模系统,具有模式灵活、最终一致性、面向海量数据、分布式、开源、水平可扩展、配置简单、非关系型等特点。
自从谷歌提出B i g T a b l e数据库概念后,N o S Q L技术逐渐成为业界探讨和人们研宄的热点*[1]。
并出现了 H B a s e,Cassandra,M o n g o D B等一系列基于N o S Q L的存储技术。
中国南方电网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概述1.1. 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海量实时数据平台建设1.1.2.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及客户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科腾公司项目主管部门:广东电网公司项目主要客户: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1.1.3.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广东省电力设计院1.1.4.可行性研究的工作依据1.1.4.1.广东电网公司2009年~2011年信息化创先实施计划广东电网公司于2009年初提出了实现营配一体化工作创先方案,对营销、配网业务进行整理优化的同时,要求对主网、配网涉及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和应用集成,以支持营配一体化工作的开展。
其中建立海量实时数据平台,实现准实时数据展现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随着主网工程系统、主网生产系统、配网GIS系统、配网生产系统以及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并投入运行,提高了局对主配网实时监测的能力,同时为准实时展现功能提供了基础的主配网拓扑、设备属性、图形信息和实时数据。
在SCADA实时数据获取和海量实时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也初步拟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计划在2011年实施。
1.1.4.2.广东电网公司信息化创先工作方案根据《广东电网公司创建先进省级电网公司工作总体框架方案》,要求位列第一层面的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局2009年实现国内供电企业领先,并在201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实现创建先进供电企业的目标,省公司制定了通过安全生产、供电可靠性、客户服务、经营绩效四个关键指标来度量总体目标的实现情况。
海量实时数据平台在第一阶段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并整合各业务系统,更加有效的帮助改善内部业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手段;同时也稳步提高四大关键指标精度。
1.1.5.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创建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是广东公司电网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南网方略的重要举措,是以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谋划广东电网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根本所在。
IEC 61970组件接口规范研究与应用探讨(全文)XX:TP311XX:AXX:1009-3044(2021)31-0000-00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on IEC 61970 Compone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LIANG Hua-jun(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Abstract: IEC 61970 CIS provides standard APIs for the creation of “plug-in”ap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center environment.CIS is introduced mainly in paper, then Part 402-Common Service and Part 403-Generic Data Access are researched thoroughly. Some APIs based on CIS are developed and tested.In the Fourth EMS-API Interoperability Test, the APIs are proved normatively and correctly.Key words: IEC 61970; CIM; CIS; interoperability test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力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新建了许多满足不同需求的应用系统,如能量管理系统(EMS)、调度管理和智能操作票系统(DMIS)、电能量计量系统(TMR)、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PMOS)等。
由于这些分别来自不同开发厂家的系统在数据模型和接口设计方面的差异,使得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非常困难,在信息上各个应用系统成为相对孤立的“自动化岛”。
2022.11 | 145当前,出版企业的大量数据如机构数据、人员数据、产品数据、政务数据、商务数据、用户数据和内容数据等分散在党和政府部门、出版单位、发行商、图书馆、科研院所、广电商平台、电商平台等等主体当中。
现有的数据交换技术往往不能将这些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入数据较分散,导致相关部门和出版行业主体之间信息不畅,信息系统缺乏互联互通,产业链上的数据不能真正地融合起来,要达到汇聚、高效、共享、联合、协同更是天方夜谭。
而且,当前国内外出版企业普遍采用“FTP+XML”接口模式进行数据交换,此模式开发的接口采用的是“软件代码与业务代码交织在一起”的模式,任意节点业务规则的变化都会导致所有接口需要重新设计。
此种数据交换模式无论是研发还是后续的维护和修改都耗资巨大,远远超出了出版企业的承受能力。
因此,通过通用数据交换耦合器实现数据(含文件)的安全、可控、准确传递是很有必要的。
一、通用数据交换耦合器设计方案(一)需求分析通用数据交换耦合器承担了不同的“端交换方案”中的公有部分,同时接收来自不同出版企业或者第三方服务商所提供的“端交换方案”,对其进行准确地分析处理,再转化为相对应主体所需要的格式,完成对不同信息系统数据的统一部署管理和满足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
考虑到目前出版行业以及与其有业务联系的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大都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放数据,把通用数据交换的研究锁定在关系型数据库尤其是各种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是可行的而且极具代表性的。
通用数据交换耦合器首先是一个异构数据的管理平台,可以连接到各个异构数据库,比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并且能够进行实时的新增、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
其次,通用数据交换耦合器又是相关数据的转换备份平台,在耦合器这个平台上可以把满足条件的数据转化为XML格式的文件备份起来,也可摘要:当前,出版企业普遍采用“FTP+XML”的接口模式来进行数据交换,基于此模式开发的接口缺点是软件代码与业务代码交织在一起,任意部分业务规则的变化都会导致所有接口需要重新修改设计。
科学研究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在当今科学研究领域,数据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是因为数据共享可以有效地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使得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研究效率,进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此,建设一个可靠、高效、便捷的科学研究数据共享平台,成为了当前科研工作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可行性方案。
一、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在构建一个科学研究数据共享平台时,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并在这些基础上进行设计:1. 数据安全性:科研数据一般都是比较敏感的,因此其安全性尤为重要。
在设计数据共享平台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时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2. 用户友好性:数据共享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易用的平台,能够方便科研人员进行上传、下载、查看等操作,不需要过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难度。
3. 数据规范性:数据共享平台需要具备较为规范的数据管理机制,以保证数据结构的一致性、数据质量的可控性、数据标准的统一性等方面的问题。
4. 可扩展性:在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中也需要注意其可扩展性,即能够因应科研数据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升级和完善平台本身,以实现平台的长久使用。
以上因素将在后续设计阶段进行详细考虑。
二、科学研究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方案在以上因素的基础上,为了方便科学家们共同对数据进行协作,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建设方案:1. 网络架构:数据共享平台需要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为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提供可靠的网络架构支持。
2. 数据标准:在设计数据共享平台时,需要考虑采用较为通用的数据标准,以实现不同数据的互通性和共享性。
3. 安全防护机制: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平台构建过程中,必须提供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包括身份验证、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等等。
4. 用户管理机制:平台管理者应该为不同用户(如研究人员、机构管理员、其他科技人员等)提供不同的数据管理和操作权限,以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数据库技术Database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基于A D O.N E T两种模式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占梅(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福建省厦门市361102 )摘要:本文基于A S P.A D O编程中使用的N e t软件,详细介绍了 a d o.n e t技术。
N e t系统结构和数据库访问模式。
首先,创建连接对象, 建立数据库连接,然后使用命令对象执行命令(例如S Q L语句),提供的读取方法d a t a r e a d e r对象读取数据库数据(当读取的数据量非 常大时),或使用D a t a A d a p t e r对象填充读取数据集的数据(读取大量数据时),应该获取数据库的t对象。
关键词:C o n n e c t i o n;C o m m a n d;D a t a R e a d e r;D a t a A d a p t e r;D a t a S e t;连接糢式;断开模式A D O.S Q L S e r v e 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可以使用S Q L语句对数据库执行各种操作,例如更新,搜索,删除,插入数据等。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A D O.a s p.n e t技术进步通过n e t编程了解A D O.N E T体系结构,对象,方法和属性,A D O.S Q L S e r v e r有两种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1A D O.N E T技术简介A D O.N e t是用于处理数据的类库。
它提供了一致的对象模型,可以访问和编辑来自各种数据源的数据,并提供了 •种一致的方式来处理来自这些数据源的数据。
开发应用程序时使用A D0.N E T网络数据访问技术将在应用程序窗口或页面中可视化地建立应用程序窗口与数据库之间的信息通信桥梁,并实现信息访问,添加,删除,更改和查看的交互操作。
基于营配调业务深度融合的供电服务指挥平台摘要:营配调一体化运作,实现营销、配网、调度等多个系统实时数据的整合、交换、共享及分析应用。
供电服务平台是一体化运作的信息管理平台之一,通过该平台可以创新管理的模式,为优质服务和经营管理提供了载体,是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深化应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客户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
为此,在现有信息系统全面整合的基础上,融合营销、运检、调度三块业务,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基于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分析域,采用微服务/微应用架构,构建公司企业级跨专业供电服务指挥业务支撑功能,实现客户服务指挥、业务协同指挥、配电运营管控、服务质量监督等业务处理和分析监测功能。
关键词:营配调贯通;信息融合;业务协同;供电服务 1 引言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是构建现代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基于原供电服务体系,以客户为中心,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主线,整合运检、营销、调度等专业指挥资源,集成配网调控、供电服务、用电服务、配网二次等全口径配网业务,组建新型供电服务指挥中心。
新型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相较传统供电服务指挥业务体现了更高的营配融合要求。
2 供电服务指挥平台整体架构供电服务指挥平台融合营销、运检、调控等信息,遵循配用电整体信息规划的分层结构,以系统标准建设为支撑、系统安全管控手段为保障,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涵盖客户服务指挥、业务系统指挥、配网运营管控、服务质量监督等各项业务支撑功能。
供电服务指挥平台总体分为智能感知层、数据融合层、智能决策层。
(1)智能感知层。
智能感知层提供外部系统多源异构数据统一接入,通过数据批量抽取或数据采集前置机将数据快速、及时接入系统。
智能感知层提供数据接入的监控、数据抽取任务调度、源端数据冗余与校验等功能。
(2)数据融合层。
数据融合层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供电服务指挥平台的数据存储、数据计算分析平台和对上层业务应用提供统一数据访问服务和统一数据分析服务。
基于.NET的通用数据访问模型的研究与实现摘要:常用的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只限于一种特定的数据库,降低了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NET 的通用数据访问模型,详细阐述了基于技术和简单工厂模式实现通用数据访问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该模型可以使应用程序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更换后台数据库,是一种能够应用于当今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访问模型。
关键词:;简单工厂模式;通用数据访问0 引言本文基于开发体育赛事管理信息系统遇到的现实问题,针对.NET平台,结合简单工厂模式,利用的扩充性,设计了一个基于.NET平台的通用数据访问控制模型,为实现便捷更换后台数据库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这种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 基于.NET的通用数据访问模型的研究用于.NET应用程序的各种数据存储之间通信。
库中包含了与数据源连接、提交查询并处理结果的类。
可将作为一种强壮、层次化的、断开连接的数据缓存来使用,以脱机处理数据。
其中最主要的断开连接对象(数据集)可执行对数据排序、搜索、筛选、更改等操作。
如图1所示,左边的对象是“连接的”模型,这些模型直接与数据库通信,并管理连接、事务,还可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并向数据库提交所做更改。
右边的对象是“断开连接的”对象,允许脱机处理数据。
构成对象模型中断开部分的对象不与连接的对象及数据库直接通信。
DataAdapter对象在DataSet与源数据之间起桥梁作用。
DataAdapter对象的Fill方法把数据从数据库中转入DataSet,DataAdapter对象的Update方法把存储在DataSet中的更改提交给数据库。
使用了断开连接模式,服务器不需要维护与客户机之间的连接。
只有当客户机需要将更新数据传回到服务器时再重新连接,这样服务器的资源消耗少,可同时支持更多并发的客户机。
基于.NET的通用数据访问的核心是技术,并应用简单工厂模式来保证其通用性,其访问示意图如图2所示。
铁路项目BIM通用数据环境应用探索郭芳1,李达塽1,张晨1,贺晓玲1,李子龙1,路芳2(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1)摘要:高速铁路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与人员多、影响范围广,在建设过程中涉及专业众多,有大量的跨专业设计和多工序施工等情况,整体项目复杂性大。
目前,实现全过程、多参与方、多平台的协同工作是铁路项目面临的难点。
在阐述我国铁路工程建设BIM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铁路全过程及项目应用数据管理需求。
基于ISO 19650提出的通用数据环境(CDE)概念,探讨CDE的工作特点,形成面向铁路项目的CDE框架及解决方案,最大化发挥铁路项目全过程BIM应用价值。
关键词:铁路项目;BIM;通用数据环境;多专业协同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1X(2024)02-0056-07 DOI:10.19550/j.issn.1672-061x.2023.08.22.0010 引言按照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在2025年底达到16.5万km。
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万km。
继“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八纵八横”正在加密成形。
随着我国铁路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铁路迈进了智能时代。
智能建造作为智能铁路体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续开展了发展规划、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工程建设应用等大量研究实践工作,已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应用经验。
1 铁路工程建设BIM研究现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席卷全球,国内外各行业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在铁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铁路工程建设投入逐年增多,铁路项目规模和周期较长,对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BIM技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的应用趋势。
UAT和1090ES两种数据链模式的ADS-B 综合监视系统作者:周亚洲来源:《数码设计》2018年第09期摘要:目前,我国ADS-B系统的现状是UAT和1090ES两种模式共存,而多模式ADS-B 综合监视系统能够在降低费用的前提下较好的实现两种数据链模式的ADS-B共存和兼容。
本文通过梳理UAT和1090ES两种数据链模式的ADS-B特点,结合ADS-B综合监视系统实际设备,研究分析其地面站的组成和工作的信号流程,总结多模式ADS-B综合监视系统的技术特点。
关键词: ADS-B ;数据链;地面站;融合中图分类号: V3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18)09-0072-02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s-b system in China is that the two modes of UAT and 1090ES coexist, while the multi-mode ads-b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can achieve better co-existence and compatibility of the two data chain modes under the premise of reducing costs. In this paper, ads-b features of both UAT and 1090ES data chain modes are analyzed by combing the actual equipment of the ads-b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signal flow of the ground station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the multi-mode ads-b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are summarized.Keywords: ads-b;Data link;Earth station. The fusion1 概述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ing)即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是一种新型的利用地空、空空数据链通信,基于星基导航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提供精确定位信息的航行器运行监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