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警示药品2017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4
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高警讯药品管理,避免高警讯药品用药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范围涉及高警讯药品存放、调配、使用、管理的科室和医务人员。
3职责3.1药剂科负责全院高警讯药品的管理。
3.2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3.3各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高警讯药品的管理。
4定义4.1高警讯药品包含高警示药品与相似药品。
4.2高警示药品:即指一旦使用不当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的药品。
我院高警示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吸入或静脉麻醉药、神经肌肉阻断剂、细胞毒药物、抗血栓药等16大类,37个品种(见附件1)。
4.3相似药品:包括名称、包装和标签或临床使用相似的药品(看似);发音相似的药品(听似);“一品多规”药品(多规)。
5制定依据5.1《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2012年)5.2《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5.3《中国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5.4《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5.5结合本院实际,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通过,院长批准。
6工作程序6.1高警讯药品目录的制订与修订:根据《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参照《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2012年)进行分级。
和高警示药品分级,并维护药品字典库。
6.2高警讯药品的警示标识6.3高警示药品储存管理 6.3.1药剂科储存管理 A 级高警示药品专柜存放,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并设置专用警示标识。
高警示药品存放药架标识醒目,药品标签使用“粉红底色黑色宋体字”标明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并在药名前设置高警示药品专用标识及分级提示。
需要冷藏保存的高警示药品,将冰箱最上层设置为高警示药品存放区域,并贴标识。
高警示药品的验收、入库、出库、发放及退药分别按《药品入库验收制度》及《退药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6.3.2病区储存管理备用管理:原则上病区不集中贮存高警示药品(急救药品除外),如果临床需要在备用药品中配备高警示药品的,应根据科室病种和需要,经临床科室主任审核,报药学部门审批备案后方可备用。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为加强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根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包括细胞毒性化疗药品、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等。
第二条药剂科负责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更新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在信息系统进行设置,使医务人员在处置高警示药品时能及时获取高警示信息,以提高使用高警示药品风险防范意识。
第三条高警示药品应规范放置专柜或专区,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存放环境要取放方便,光线充足,原包装存放,药名、剂型、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定位放置,需冷藏的高警示药品放入冰箱中定点放置。
第四条本院高警示药品警示标志统一如下图标,该图标粘贴在高警示药品储存处,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警示药品:第五条医务人员在信息系统操作时,收到高警示药品提示,应提高警惕,避免事故的发生:1、医生应认真核对说明书或者药典,避免在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上出现错误;2、护士应认真执行处方或医嘱,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药品名称,用法用量;3、药师要严格审查处方,对不符合规定的高警示药品处方,拒绝调配。
高警示药品的处方调配要认真仔细并严格执行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第六条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处方医嘱,医生需双签字负责。
第七条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证先进先出,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
第八条应加强高警示药品的不良事件监测,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医院2017年12月05日****医院高警示药品目录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为了切实加强高警示药品管理,参照《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9年版),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更新目录,具体包含药品如下:2019年7月30日修订。
医院药师参与高警示药品管理实践与合理化建议张静;王欣;沈炳香;王法财【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规范化管理高警示药品模式,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结合我院药品目录,梳理高警示药品目录,分析我院在高警示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结果:全面落实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的各项措施,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药师参与医院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高警示药品的精准管理之中,是用药安全乃至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30)008【总页数】2页(P1244-1245)【关键词】药师;高警示药品;管理实践;建议【作者】张静;王欣;沈炳香;王法财【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省六安市 237005;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省六安市 237005;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省六安市237005;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省六安市 237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6医疗安全一直是医疗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患者的用药安全则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
因高警示药品引发的严重不良事件社会屡有报道。
随着2015年最新版高警示药品目录的公布,如何精准管理高警示药品,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也是药学部应该重视的问题。
笔者结合我院对高警示药品实施管理的总结报告如下。
高警示药品是指因使用不当或发生用药错误时,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死亡的药品。
虽然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是其重要特点。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专家组参照英文本义(High-Alert Medications),是从符合管理文化,方便交代患者用药、避免歧义等多方面考虑,于2015年6月将高危药品更名为高警示药品。
我院药学部定期组织药学、护理等相关资深专家,对医院药房、药库和临床科室进行全面药品质控检查,检查中发现高警示药品不合理现象情况较多,涉及医院大部分临床科室和药房,不规范现象88例,针对检查中高警示药品不规范情况梳理如下。
医院高警示药品目录2017版(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编号名称药品种类我院品种100ml 或更大体积的灭菌注射500ml 灭菌注射用水1用水(供注射、吸入或冲洗用)2 茶碱类药物,静脉途径氨茶碱注射液10ml、二羟丙茶碱注射液2ml、注射用多索茶碱粉针0.1g卡文;乐凡命注射液复方氨基酸(18AA-Ⅱ) 、英脱利匹特20%脂肪乳、可益能注射液(左卡尼汀)5ml 和10ml、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50ml、格利福斯3 肠外营养制剂注射液10ml、力能中/ 长链脂肪乳20%、力保肪宁中/ 长链脂肪乳20%、安达美注射液多种微量元素10ml、力太注射液20%、力文注射液结构脂肪乳注射液(C6~24)、尤文注射液ω-3 鱼油脂肪乳注射液、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4 非肠道和口服化疗药注射液双联1.5%腹膜透析液( 乳酸盐)2000ml、双联2.5%腹膜透析液( 乳酸盐)2000ml、双联4.5%腹膜透析液( 乳酸盐)2000ml、低钙1.5%腹膜透析液( 乳酸5 腹膜和血液透析液盐)2000ml、低钙2.5%腹膜透析液( 乳酸盐)2000ml、低钙4.5%腹膜透析液( 乳酸盐)2000ml、(PD-2) 1.5% 腹膜透析液( 乳酸盐)5000ml、(PD-2) 2.5% 腹膜透析液( 乳酸盐)5000ml6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或以上)50%葡萄糖20ml、50%葡萄糖250ml7 抗心律失常药,静脉注射(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2ml、潘南金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10ml、可达龙注射液3ml、富马酸伊布利特编号名称注射液10ml、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粉针50mg、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10ml枸橼酸钠抗凝剂、华法林钠、多磺酸粘多糖、肝抗血栓药(包括抗凝药物、Xa素钠、蚓激酶、达肝素钠、沙格雷酯、那屈肝素8因子拮抗剂、直接凝血酶抑制钙、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钠、那屈肝素钙、低剂和糖蛋白IIb / IIIa 抑制剂)分子肝素钠、巴曲酶、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利伐沙班9 口服降糖药氯化钠注射液(高渗,浓度>10%氯化钠10ml、10%氯化钠100ml 100.9%)戊乙奎醚、七氟烷、丙泊酚、依托咪酯、芬太尼、11 麻醉药,普通、吸入或静脉用(如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吗啡、度冷丁等我院使用药物12 强心药,静脉注射(如米力农) 米力农5mg、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2ml神经肌肉阻断剂(如琥珀酰胆哌库溴铵、罗库溴铵13碱,罗库溴铵,维库溴铵)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静脉注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14 射(如肾上腺素)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静脉注阿替洛尔、艾司洛尔、乌拉地尔15射(如普萘洛尔)小儿用口服的中度镇静药水合氯醛16(如水合氯醛)17 心脏停搏液18 胰岛素,皮下或静脉注射硬膜外:利多卡因;鞘内注射药:甲氨蝶呤、地19 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塞米松、阿糖胞苷20 对育龄人群有生殖毒性的药沙利度胺片、阿维A胶囊、异维A酸胶囊、维A编号名称品,如阿维 A 胶囊、异维 A酸片、利巴韦林酸片等21 造影剂,静脉注射碘普罗胺、钆喷酸葡胺、碘帕醇、碘海醇、碘克沙醇、钆塞酸二钠、碘化油、六氟化硫粉针镇痛药/阿片类药物,静脉注芬太尼透皮贴、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22射,经皮及口服(包括液体浓曲马多、可待因、吗啡缓释片、布桂嗪片、羟考缩物,速释和缓释制剂)酮缓(控)释片脂质体的药物(如两性霉素 B 两性霉素B脂质体23 脂质体)和传统的同类药物(例如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中度镇静药,静脉注射(如咪咪达唑仑、盐酸右美托咪定、苯巴比妥钠、地西24达唑仑)泮注射液其他高警示药品我院品种1 阿片酊2 阿托品注射液(规格5mg/ml)3 高锰酸钾外用制剂高锰酸钾外用片4 加压素,静脉注射或骨内可利新注射液1mg(特利加压素)甲氨蝶呤片 2.5mg 5 甲氨蝶呤(口服,非肿瘤用途)6 硫酸镁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10ml7 浓氯化钾注射液 1.5g 氯化钾注射液10ml8 凝血酶冻干粉凝血酶冻干粉500 单位9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1mg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0 缩宫素,静脉注射10mg缩宫素注射液1ml、10 单位缩宫素注射液1ml11 硝普钠注射液注射用硝普钠50mg12 依前列醇,静脉注射13 异丙嗪,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编号名称14 注射用三氧化二砷5mg伊泰达注射液5ml 我院中药注射液品种1 金纳多注射液17.5mg 5ml2 康莱特注射液100ml3 榄香烯注射液100mg 20ml4 血栓通注射液70mg 2ml5 灯盏细辛注射液10ml6 痰热清注射液10ml7 天眩清注射液200mg 2ml8 丹红注射液10ml9 丹参注射液10ml醒脑静注射液10ml疏血通注射液2ml。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在安全规范管理高警示药品,减少用药差错,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药学部、临床各科室三、定义高警示药品是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需特殊警示管理的药品。
高警示药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且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四、权责五、参考文献(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二)JC1医院评审标准1PSG.3(三)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质量管理规范(2012版)(四)中国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六、政策1.医院高警示药品目录由药学部制定,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议后生效高警示药品目录。
2.高警示药品在全院的贮存、调配、使用的各环节中,必须使用统一的“高警示药品标识。
3.存贮3.1药房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对高警示药品设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不得与其他药品泥柜或混区:高警示药品贮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3.2病区的高警示药品应存放在专用药柜内,加锁保管并设置警示标识,不得与其他药品共用药柜胰岛素等需冷链保存的高警示药品,在冰箱内的单独隔层或抽屉内存放。
存放的位置应使药品不易随手获得,同时必须设置警示牌。
3.3病区原则上不允许储存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包括:氯化钾注射液(10ml:1g)、浓氯化钠注射液(10ml:1g)、硫酸镁注射液(10ml:2.5g)]因临床需要确需备用的,应单独填写《病区备用药申请》(注明高浓度电解质备用),经批准后方可备用备用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做好使用记录。
4调配与给药4.1药师调配高警示药品必须认真履行“四查十对”原则。
4.2护理人员执行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双人独立核对后给药。
5.高警示药品中的特殊管理药品,如麻醉药品,还应同时符合《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的要求。
蔡雪桃: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运用PDCA规范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蔡雪桃 【摘 要】 目的 探讨PDCA在医院高警示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运用PDCA规范管理医院高警示药品,并通过优化药品目录,加强培训、完善信息系统等系列措施持续改善,比较改善前后效果。
结果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更加规范,高警示药品的存放合格率由45 00%提升到98 20%,高警示药品知识知晓率由40 00%提升到97 10%,效果明显。
结论 运用PDCA管理工具,规范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方法可行,确保质量和用药安全。
【关键词】 PDCA;高警示药品;规范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9.03.008 高警示药品概念最早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提出,指如果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在中国过去我们俗称为高危药品。
高警示药品使用不当,会影响患者安全,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为了建立符合我国医疗实践的目录,由中国药学会牵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众多专家通过调查及遴选[1],中国药学会在2015年公布了最新目录《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2]。
该目录更加符合中国临床用药实际,有助于提高我国高警示药品管理水平。
从2012年起,我院对原高危药品统一管理,按美国ISMP建立的目录设置了医院药品目录,实行专人专柜管理,但经过几年的运作,发现随着政策的变更及流程的改变,医院的高警示药品管理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台帐管理混乱、医务人员知晓率偏低等。
PDCA法是源于戴明循环法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近年来,PDCA法受到了管理行业的广泛应用,是一种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管理方式[3]。
尤其是在医院护理、药学、医疗质量管理的应用更为普遍,成绩显著[4-5]。
PDCA法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有利于引导医院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精细,营造人人参与、持续改进的良好氛围。
66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12期·医院药学·高警示药品是指错误使用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引发死亡的药物[1]。
高警示药物临床使用频率较低,但错用的后果却极为严重[2]。
因此,门诊药房需加强药品管理质量,保证高警示药品的合理及规范使用。
JCI标准以患者安全及质量改进为中心,注重通过措施,进行保护性管理[3]。
PDCA循环能够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广泛应用于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并得到了有效的应用[4-5]。
因此,本研究探讨JCI标准下PDCA循环在我院门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未使用JCI标准下PDCA循环管理的门诊药房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采用JCI标准下PDCA循环管理的门诊药房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高警示药品处方共322张,其中静脉用强心药38张,阿片类镇痛药23张,电解质制剂118张,血管扩张药55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88张。
观察组高警示药品处方共394张,其中静脉用强心药48张,阿片类镇痛药19张,电解质制剂145张,血管扩张药67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15张。
两组处方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参与人员包括护士7例,药师6例,主管药师2例,副主任药师1例;年龄28~46岁,平均(34.16±3.58)岁;平均工作年限(8.45±1.37)年。
本研究过程中参与人员均未调离岗位,排除参与人员更换对结果的影响。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高警示药品传统药房管理,包括登记高警示药品,遵守医院高警示药品调配及发放制度,药师审方后配置高警示药品,并用高警示药品专用袋进行发放。
观察组采用JCI标准下PDCA循环:(1)计划(Plan)阶段:构建高警示药品管理小组,由副主任药师担任组长。
按照JCI评审标准中“质量改进和患者安全”及“药物使用和管理”章节相关要求点评高警示药品处方,调查并记录门诊药房中高警示药品的放置及标识情况。
2017浙江省医院用药重点监控药物评价细则1、丙氨酰谷氨酰胺合理用药评价细则2、丹参川芎嗪合理用药评价细则3、丹红注射液合理用药评价细则4、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点评规范5、桂哌齐特合理用药评价细则6、鼠神经生长因子合理用药评价细则7、消癌平合理用药评价细则8、依达拉奉合理用药评价细则9、长春西汀合理用药评价细则10、康艾注射液合理用药评价细则11、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评价细则12、注射用血栓通合理用药评价细则13、左卡尼汀合理用药评价细则丙氨酰谷氨酰胺合理用药评价细则 指标评价细则适应症适用于需要补充谷氨酰胺患者的肠外营养,包括:①处于分解代谢和高代谢状况的患者;②对于需要PN支持的外科术后患者,推荐在PN配方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③接受PN支持的危重患者,PN配方中也应包括丙氨酰谷氨酰胺。
用法用量①静脉滴注,但不可直接输注,在输注前,必须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然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1体积丙氨酰谷氨酰胺应与至少5体积的载体溶液混合,混合液中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最大浓度不应超过3.5%;②每日剂量为1.5~2.0ml/kg体重,每日最大剂量为2.0ml/kg体重。
用药疗程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三周。
禁忌症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25ml/分钟)或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配伍禁忌丙氨酰谷氨酰胺只能加入与之可配伍的载体溶液中后一起输注。
不良反应当输注速度过快时,可出现寒颤、恶心、呕吐,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
参考文献:[1] McClave SA, Taylor BE, Martindale RG,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CM)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SPEN).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6; 40:159.[2] Boullata JI, Gilbert K, Sacks G, et al. ASPEN clinical guidelines: parenteral nutrition ordering, order review, compounding, labeling, and dispensing.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4; 38:334.[3] Emma J Osland, Azmat Ali, Truc Nguyen, et al. 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uSPEN) adult vitamin guidelines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 [J]. Asia Pac J Clin Nutr,2016, 25(3):636-650.[4]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 石汉平,余红兰,吴承堂. 普通外科营养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6] 桑剑锋. 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的代谢及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J]. 肠外与场内营养, 2001, 8(1):46-50.[7] 蒋朱明,曹金铎,祝学光,等.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接受肠外营养的外科患者氮平衡、肠粘膜通透性和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1999, 7:145-149.[8] 梁存河, 蒋朱明, 唐伟松, 等. 谷氨酰胺对术后患者肠源性细菌移位及预后的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1, 9:147-150.指标 评价细则适应症 1)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2)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症。
文章编号:WHR2020064048西药房对高警示药品管理策略及用药安全分析司雪妮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民医院,陕西宝鸡 722300【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西药房中高警示药品的管理策略以及用药安全。
方法:本院西药房在2018年6月开始实施高警示药品管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使用高警示药品患者(80例)设为乙组,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使用高警示药品患者(80例)设为甲组,总结用药安全性以及管理效果。
结果:甲组患者高警示药品的不良反应率、使用不合理率、过期失效率、未及时补充率、放置不规范率以及标示不明确率均低于乙组患者(犘<0.05)。
结论:在西药房中,高警示药品的有效管理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并降低高警示药品过期失效率、药品未及时补充率、药品放置不规范率、药品标示不明确率。
【关键词】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策略;用药安全 药物治疗作为临床疾病治愈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手段,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药物治疗的执行过程逐渐受到临床重视,用药护理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到了医护人员的头上,护士作为患者用药的观察者、监督者、直接执行者、反馈者,在获得医嘱后取药用药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患者用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用药的恢复情况。
如果这一环节出了问题,轻则药物没有发挥疗效,重则可能导致加重患者的病情,引发一系列医疗事故。
高警示药品指的是治疗效果显著且起效快速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一些药物,主要包括了高浓度的电解质剂、细胞毒化药品、肌肉松弛剂等多种类型,在患者服用高警示药品的过程中需要非常谨慎,一旦出现失误会对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因此,要十分重视西药房的高警示药品管理,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现如今,西药房对于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管理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对高警示药品重视程度不够,药品放置不合理等[2 3]。
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高警讯药品管理,避免高警讯药品用药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范围涉及高警讯药品存放、调配、使用、管理的科室和医务人员。
3职责药剂科负责全院高警讯药品的管理。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各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高警讯药品的管理。
4定义高警讯药品包含高警示药品与相似药品。
高警示药品:即指一旦使用不当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的药品。
我院高警示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吸入或静脉麻醉药、神经肌肉阻断剂、细胞毒药物、抗血栓药等16大类,37个品种(见附件1)。
相似药品:包括名称、包装和标签或临床使用相似的药品(看似);发音相似的药品(听似);“一品多规”药品(多规)。
5制定依据《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2012年)《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中国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结合本院实际,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通过,院长批准。
6工作程序高警讯药品目录的制订与修订:根据《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制定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并参照《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2012年)进行分级。
药剂科负责制订与修订高警讯药品目录和高警示药品分级,并维护药品字典库。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审批,目录每年修订一次,必要时及时修订。
高警讯药品的警示标识高警讯药品警示标识按类别分为:①高浓度电解质注射液;②高警示药品;③名称、包装和标签或临床使用相似的药品;④发音相似的药品;⑤“一品多规”的药品。
警示标识图示如下:加强药品信息系统的维护;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设置警示信息;在HIS 系统中高警示药品(含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名称前添加黑色标识“△”,打印处方、医嘱、药品标签时,高警示药品名称前显示该标识。
高浓度 高警示 A CB在HIS系统相似药品名称前添加“*”标识,打印处方、医嘱、药品标签时,相似药品名称前显示该标识。
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那些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
这些药品若不当使用易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故在使用过程中,须提高警觉。
为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参照美国ISMP2008公布的19类及13种高危药品目录、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委员会“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同时结合我院用药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本管理制度及目录。
一、高危药品专用标识高危药品专用标识该标识制成不干胶标签贴贴于高危药品储存处,有条件时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医嘱摆药系统、处方调剂系统、静配配置系统,以告知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我院高危药品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红底黑框为A 级高危药品,黄底黑框为B级高危药品,蓝底黑框为C级高危药品。
1.A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2.B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的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 级低。
3.C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的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二、高危药品监督管理和人员职责(一)在药事管理及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成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由分管药事管理的副院长担任组长,成员由药剂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组成,负责对全院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对高危药品管理使用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安全防范等内容的教育和培训。
(二)各临床科室设立高危药品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使用监督工作。
1.定期检查高危药品质量(外观、性状、效期等)情况并作相关记录,注射剂尽可能采用药品原包装储存,同类散针剂入盒储存时,应查对批号、有效期是否相同,在使用时根据“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有计划在有效期内使用。
2021年5月第9期卫生管理与医学教育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策略分析张金珠,褚媛媛*,程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 南京 215153【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
方法:采用本院急诊药房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62例患者用药案例进行研究,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患者用药案例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患者用药案例为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研究组则分析对照组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随后使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对两组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用药不良事件、用药知识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用药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进行针对性安全问题管理干预,能够减少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安全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199-02伴随临床急救药物使用率的不断提升,急诊科高警示药物的管理工作逐渐受到医疗界重视。
高警示药品和其他药物的区别在于:使用出错率和其他药物差异不大,但一旦错用会导致患者机体产生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在众多药品种类中,占据比例较少[1]。
为了降低急诊药房产生高警示药品错用率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对高警示药品进行有效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用药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研究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存在的完全问题,并针对安全问题进行解决,详细内容总结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急诊药房的用药患者共计62例进行研究,按照用药时间和用药安全管理方式将患者划分成两个组别,各组均为31例。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高警示药品是指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
高警示药品的差错不常见但是危害性高、后果严重。
为促进该类药品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根据《中国高警示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高警示药品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2017),参照《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9 版》,结合本院实际制订我院的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
一、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措施1.标识管理高警示药品的存放区、处置区张贴全院统一的高警示药品专用标识(见图一),医院信息系统在高警示药品前以“(警)字样”标记高警示药品,以提醒医师、药师、护士等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此类药品的使用。
图一高警示药品图标2.专柜或专区储存管理高警示药品根据分级,采用专柜或专区储存,并张贴全院统一的高警示药品专用标识。
3.专人管理高警示药品实行专人管理。
药剂科应指定专人负责高警示药品的养护、管理,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临床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核对,严格交接。
4.有效期管理药剂科、各临床科室应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养护,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5.使用管理(1)医师在使用前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适应症、适用人群及用法用量开具处方。
(2)药师在调配发放高警示药品时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双人复核,独立值班实行一人双签,确保调剂准确无误;并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与用药指导。
(3)护士在进行高警示药品的配置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双人复核,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确保配置与使用准确无误6.高警示药品新药遴选医院引进高警示药品新品种,须进行充分论证,经本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同意审批后方可采购、使用,并及时发布新引进的高警示药品相关信息,定期更新目录,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7.高警示药品目录中属于特殊管理的药品按照就高不就低的管理原则执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