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08年新疆奎屯垦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44.35 KB
- 文档页数:5
新疆农八师垦区不同年际降水趋势变化
张玲;杜峰;杜红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4(30)23
【摘要】为了掌握新疆农八师垦区大气降水演变规律,并为高效农业用水提供参考,采用1960---2012年降水资料,运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手段,研究其不同年际降水变化趋势和特征。
结果表明:农八师垦区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不同年际变化平均降水和倾向率不同。
在近53年中,1972-2007年降水增加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19.285mm/lOa,截止1960-2012年气候倾向率为13.412mm /lOa,增加降水量约71.1mln。
年降水在1987年突变性增多,突变前后降水量平均增加42.2mm。
年降水变化过程存在5~7年的周期。
该研究结果可为地方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在掌握降水资源特征中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总页数】6页(P205-210)
【关键词】年际;降水量;趋势;突变;周期
【作者】张玲;杜峰;杜红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新疆石河子气象局;新疆喀什地区莎车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2.3
【相关文献】
1.1980-2014年松花江上游区降水r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J], 隋铁成;任重
2.新疆降水量与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年际变化特性 [J], 付军;丁志宏;冯平
3.新疆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 [J], 杨莲梅;张庆云
4.新疆奎屯柳沟垦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J], 曾桂婷
5.奎屯垦区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J], 冯丽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近50a气温变化趋势和演变特征左敏;陈洪武;江远安;李丽华【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0(028)002【摘要】利用新疆89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近50 a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现一致的显著上升趋势,秋、冬季的线性升温趋势最显著;夏、秋季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呈逐年代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增温最明显,其中春季和秋季明显高于夏季,而冬季,北疆和南疆2001~2008年比20世纪90年代气温则分别下降了0.3℃,0.5℃,天山山区则比20世纪90年代高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地域变化特征一致,总体表现为增温速率北部大南部小、东部西部大中部小、山区大平原小的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且其增温速率远远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总页数】7页(P160-166)【作者】左敏;陈洪武;江远安;李丽华【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1【相关文献】1.近50a来新疆特克斯县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J], 迪力木拉提·努尔达吾来提;滕洪波;夏依木拉提·艾依达尔艾力;2.忻州市近50a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J], 张瑞珍;葛艳斌;罗树伟;赵酉龙;刘海玉3.依安县近50a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J], 高占峰;李爽4.中国近50a来日最低气温的时间演变特征 [J], 史岚;王翠花;李雄;缪启龙5.近50a西北干旱区气温分区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J], 任朝霞;杨达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摘要: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研究某地气候变化规律,可以为当地调整农作物种植制度、引进新品种等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结合新疆1981~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果表明,近39年新疆年、四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过程中对农业灾害、农作物产量、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生育期、施肥量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影响新疆引言当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且重要的自然环境条件之一。
气候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光、热、水、空气等能量的同时,还能提供物质资源。
区域内的气候条件对该地农业类型、发展远景、农产品数量、种植制度等起着决定性作用。
近百年来,全球的近地面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气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进而作用到作物产量和生物量上,而降水和日照时数变化也会影响农业生产。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涉及农作物产量、品质、种植制度、病虫害迁移、品种改良等不同关键环节。
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出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极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水平。
1.研究资料和方法本文利用新疆气象局提供的1981~2019年共39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新疆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本文按照12月到次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生成逐季气温和降水量资料。
1.新疆气候变化特征2.1气温在全球和我国北方地区增暖的大背景下,新疆境内的年平均气温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通过对新疆1981~2019年新疆逐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作为分析时段(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近39年新疆年平均气温为8.1℃,其中年平均气温的最大值为9.4℃(2016年),最小值为6.2℃(1984年)整体气温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也就是每10a升温0.435℃。
近50年新疆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及其与NAO指数的交叉小波谱分析张延伟;魏文寿;姜逢清;刘明哲;王雯雯;白磊;韩茜;洪雯;陆恒;李雪梅【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12(31)4【摘要】利用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功率谱和交叉小波谱等方法分析了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近50年新疆存在降水增多和气温上升的趋势,有暖湿化现象,这与西北地区由暖干趋于暖湿的结论相一致。
同时,新疆平均年降水量与NAO存在准2年和准6年周期,夏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5年周期,冬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
新疆年均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夏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冬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8年周期。
新疆全年、冬季和夏季的降水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而气温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也大多集中在80年代。
【总页数】9页(P974-982)【作者】张延伟;魏文寿;姜逢清;刘明哲;王雯雯;白磊;韩茜;洪雯;陆恒;李雪梅【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积雪雪崩站;中国气象局新疆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相关文献】1.近56年衡南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2.近30年内蒙古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分析3.近50年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4.石河子地区近50a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5.近45年来新疆≥10℃期间积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奎屯垦区近10年寒潮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作者:王妮妮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第9期王妮妮(兵团第七师气象局,新疆奎屯833200)摘要:奎屯垦区每年9月进入秋季,前秋(10月上旬以前)为秋高气爽,天气较为稳定,从大范围的环流背景上讲,此时南支锋区继续向南撤退,北支锋区从高纬度逐渐南下,但从未到达垦区上空,垦区此时处在南北两支锋区没有明显影响的“空档”之中。
本文利用第七师中心气象站2005—2014年近10年的寒潮气象观测资料,对奎屯垦区的寒潮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准确及时预警寒潮天气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寒潮特征;变化趋势;分析1寒潮长期预报要点新疆兵团奎屯垦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地处东经83°28′~85°27′,北纬44°18′23″ ~45°0 6′20″,属于北温带干旱区,有着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每年10月中旬以后,北支锋区向南活动范围已伸展到北纬45o附近,历年10月中下旬是该地区的霜冻、初雪、结冰、气温越过0 ℃线的平均日期,也是初寒潮来临的关键期,因此,寒潮预报也要随着季节的转换而转换,密切注视这一时期师中心气象站要素的反常变化。
近10年奎屯垦区寒潮入侵都发生在稳定积雪的形成和土壤封冻这一时期内,一般在11月中旬,每年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有一次强寒潮入侵。
此后,奎屯垦区进入严冬,个别年份强寒潮会推迟到1月下旬,不管推迟与否,着眼点必须放在在这一时期内。
随着时间的推迟,2 ~3月份北支锋区开始逐渐自南向北撤退,4月中下旬的着眼点是注意每年寒潮的侵袭,这段时间也是历年平均晚霜出现的时期。
2寒潮中期预告思路寒潮长期预告的要点放在了北支锋区位置的气候变动规律上,寒潮中期的预告思路则建立在北支锋区上槽脊的新生,这与受大气环流制约的天气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有一定的关系,单站的气压、气温等要素的时空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客观的反映出当时环流的演变状态。
新疆奎屯柳沟垦区霜期变化规律分析作者:曾桂婷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7年第10期摘要:采用柳沟垦区1998-2016年初霜期、终霜期及无霜期的时间序列,统计分析了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初霜期平均值为10月10日,平均绝对变率为8.2天,线性倾向呈现下降趋势;终霜期平均值为4月11日,平均绝对变率为7.6天,线性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无霜期平均值为181天,平均绝对变率为10.2天,线性倾向呈现微弱上升趋势。
初霜期提前、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的变化趋势,与气候变暖的特征相一致。
关键词:霜冻;变化趋势;平均绝对变率霜冻在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使植物体温降低到0℃以下而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农业气象灾害。
每年入秋后第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初霜冻;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终霜冻。
柳沟垦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热量条件较好。
喜温作物棉花是我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终霜冻出现的早晚直接影响到棉花适播期的早晚,终霜期偏晚常使已播棉田遭受冻害,而初霜期偏早又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由终霜期和初霜期所决定的无霜期是表征一个地方热量资源的重要参数,故研究霜期变化规律对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和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柳沟垦区霜期预报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本文以柳沟垦区1998-2016年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历年霜期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1 初霜期通过对柳沟垦区1998-2016年初霜期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初霜期历年平均值为10月10日,最早出现在9月18日(1998年),最晚出现在10月30日(1999年),最早最晚相差42天。
初霜期的平均绝对变率为8.2天。
1.1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分析初霜期的变化趋势,采用5年滑动平均滤去气候噪音。
初霜期的5年滑动平均线性倾向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即初霜期呈现逐渐偏早的趋势,年变化率为-0.3d/a,表明初霜期大约每10年提前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