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长期中的实际经济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6
宏观经济学》第25章小测1、一个国家生活水平合理的衡量指标是()[单选题]*A、人均真实GDP(正确答案)B、真实GDPC、人均名义GDPD、名义GDP答案解析:概念题2、许多东亚国家增长极为迅速是因为()[单选题]*A、它们有大量自然资源B、它们的储蓄和投资在GDP中有较高的百分比(正确答案)C、它们从以前的战争胜利中攫取了大量财富D、它们一直富有,而且将继续富有,这就是所谓的“雪球效应”答案解析:东亚国家人民的习惯,比如中国人喜欢储蓄3、当一国人均GDP极低时()[单选题]*A、它注定要永远相对贫穷下去B、它必定是个小国C、由于“追赶效应”,它有较迅速增长的潜力(正确答案)D、资本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微乎其微答案解析:生产水平较低的时候,资本边际效率较高4、一旦一国富裕了()[单选题]*A、它就几乎不可能再变穷B、由于资本的收益递减,它要迅速增长就较为困难(正确答案)C、由于“追赶效应”,资本会变得生产率更高D、它不再需要任何人力资本答案解析:资本的边际率降低5、增长的机会成本是()[单选题]*A、现期投资减少B、现期储蓄减少C、现期消费减少(正确答案)D、税收减少答案解析:经济增长需要投资,而投资的机会成本则是牺牲现期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6、对一种既定的技术水平而言,我们可以预期在一个国家内当以下每一项增加时生产率会提高,除了()[单选题]*A、人力资本B、物质资本C、自然资源D、劳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生产率有四个决定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并不包括劳动。
7、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单选题]*A、各国人均GDP水平不同,但它们都以同样的比率增长B、各国可能有不同的增长率,但它们都有相同的人均GDP水平C、各国都有相同的增长率和增长水平,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生产要素D、各国的人均GDP水平和增长率都有极大差别,因此穷国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可以变富(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经济增长的特征;穷国的追赶效应,即一开始比较穷的国家,资本边际效率较高。
4、简要说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歧。
答:宏观经济学中的古典主义学派都是建立在斯密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1)个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2)工资与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以保证所有市场的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按照萨伊定律,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业决定的,无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通过竞争形成了整体有序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
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灵活调整,让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
政府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失灵:政府的政策要么是无效的,要么与其初始目标背道而驰。
因而,大部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该主动去平抑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
有效需求不足是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可能会长期存在,经济中不存在有力的自动恢复到均衡的力量。
针对经济衰退造成的高失业,凯恩斯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依靠国家干预。
国家调节经济不能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而必须运用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最有力、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1.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答:GDP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
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
12.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S恒等式)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经济体系的收入流量循环一定处于均衡状态?答:不一定。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 )项属于生要要素供给的增长?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IT技术的迅速应用2、经济周期的主要衡量指标是( )。
A、利率波动B、通胀率波动C、国民收入波动D、就业率波动3、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性波动,是因为( )。
A、乘数作用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4、一国在一段时期内GDP的增长率在不断降低,但是总量却在不断提高,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该国处于( )阶段。
A、复苏B、繁荣C、衰退D、萧条5、根据丹尼森的研究,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可衡量的源泉源是( )。
A、物质资本的积累B、规模经济C、资源的重新配置D、人力资本的积累6、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B、衰退 复苏 繁荣 萧条C、衰退 萧条 繁荣 复苏D、繁荣 萧条 衰退 复苏7、7-1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被称为( )。
A、基钦周期B、朱格拉周期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D、库兹涅茨周期8、导致经济波动的投资主要是( )。
A、存货投资B、重置投资C、意愿投资D、固定资产投资9、如果一段时间内国民收入保持稳定,那么总投资将( )。
A、保持稳定B、减少C、增加D、不能确定10、增长的原因包括( )。
A、资本的积累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技术进步D、以上都是11、某大学毕业生由于不满意现有工作而辞职,在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此种失业为(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12、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一时期内国民收人增加,则净投资肯定( )。
A、持续增加B、持续减少C、大于零D、小于零1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是由于( )。
A、技术进步导致人均产出持续增长B、高储蓄率C、高人口增长率D、以上说法都正确14、在图形上看,经济增长表现为( )。
A、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沿曲线向上方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方向移动15、人力资本指的是( )。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突击强化题-第25章政府会计[单选题]1.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下列关于政府会计表述中,错误的是()。
A.预(江南博哥)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B.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账,分别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C.政府会计应当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D.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基础编制政府决算报告,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基础编制政府财务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选项B;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不是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分别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账,对同一笔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求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调,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
[单选题]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有()。
A.收入B.所有者权益C.负债D.净资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事业行政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利润“要素;事业单位没有个人及法人投资者没有“所有者权益“要素。
[单选题]3.下列各项中,属于政府财务会计要素的是()。
A.预算结余B.预算收入C.净资产D.预算支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单选题]4.下列各项关于政府会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政府财务报告分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B.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C.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成本和费用D.政府财务报告包括政府决算报告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政府财务报告主要分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包括决算财务报告,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选项B错误;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成本不是政府财务会计要素,选项C错误。
第二、三章长期中的实际经济、货币与物价一、简释下列概念1.生产率2.物质资本3.人力资本4.外部性5.技术进步6.生产函数7.产权8.幼稚产业论9.收益递减10.追赶效应11.内向型政策12.外向型政策13.公共物品14.金融体系15.金融市场16.金融中介机构17.共同基金18.国民储蓄19.公共储蓄20.预算盈余21.预算赤字22.可贷资金市场23.挤出24.劳动力25.失业率26.劳动力参工率27.最低工资法28.自然失业率29.周期性失业30.摩擦性失业31.结构性失业32.劳动力参工率33.工会34.效率工资35.流动性36.商品货币37.法定货币38.通货39.货币政策40.准备率41.货币乘数42.公开市场业务43.法定准备金44.贴现率45.超额储备46.货币数量论47.古典二分法48.货币中性49.通货膨胀税50.费雪效应51.皮鞋成本52.菜单成本53.数量方程式二、单项选择题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使用C.通货膨胀率的降低D.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生产率的决定因素()A.物质资本B. 人力资本C. 物价水平D. 技术知识3.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源泉是()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现劳动专业化;C.土地、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D.技术进步的速率。
4.当一个经济体系达到稳定状态时,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人均资本存量保持稳定;B.人均消费水平保持稳定;C.资本存量不再增加;D.只有A和B正确。
5.迄今为止,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可以用以下因素来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是:()A.资本存量的深化;B.技术变革;C.资本存量的广化;D.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
6.封闭经济中,(Y-T-C)代表()A国民储蓄B政府税收C政府储蓄D私人储蓄7.假定封闭经济中,GDP为10000,消费为6500,税收为2000,政府支出为()时,国民储蓄等于1000。
曹乾曹乾●●经济学译丛精品系列Principles ofMacroeconomics (6th edition )N. Gregory Mankiw(Harvard University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6版)完美中文翻译版完美中文翻译版第25章:生产与增长曹乾 译(东南大学 ******************)25生产与增长当你在世界各国旅行时,你将看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富裕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或德国)的平均收入,是贫困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或尼日利亚)平均收入的十倍多。
这些收入上的巨大差异反应在生活质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与贫困国家相比,富裕国家的人们有着更好的营养、更安全的住房、质量更高的医疗服务和更长的期望寿命,以及更多的汽车、电话和电视等。
即使在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过去一个世纪,美国人的平均收入(人均实际GDP)每年上升2%左右。
尽管2%的增长率似乎比较小,但这意味着平均收入每35年就变为原来的2倍。
正因为此,今天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是一个世纪前的平均收入的8倍左右。
所以,一个典型美国人比他的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享受着更高的经济繁荣。
国家之间的增长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近代,一些东亚国家或地区,例如新加波、韩国和中国台湾,目睹了自身经济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大约为7%;按照这种增长速度,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每10年翻一番。
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更快,根据估计,中国的年均增长率大约为12%。
如果一个国家能经历如此高速的增长,那么即使它曾经为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在几十年之后,它也能变成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相反,某些非洲国家,例如乍得(Chad)、加蓬(Gabon)和塞内加尔(Senegal),它们的经济多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
如何解释这些差异?富裕国家为何能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贫困国家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经济更快增长,从而加入发达国家行列?在宏观经济学家眼里,这些问题都很重要。
丁煌《西⽅公共⾏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政理论)【圣才出品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政理论25.1复习笔记⼀、对公共⾏政理论概念的后现代诠释1.后现代主义及其⽅法论功能(1)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七⼗年代以来,伴随西⽅国家在经济、科技、社会、政治、⽂化诸⽅⾯的新变化所形成的⼀种新的社会⽂化思潮和理论(思维⽅式),其批判的⽭头直指⾃启蒙运动以来直到20世纪现代主义的思想⽂化成果,倡导与现代性理论、话语和价值观相决裂,其⽭头所向,都是要否定、反叛作为现代性传统的西⽅思想⽂化及其话语和理论体系。
(2)两种后现代主义①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以“怀疑”和“否定”为特征,反对任何假定的“惟⼀中⼼”、“绝对基础”。
“纯粹理性”、“⼤写的⼈”、“等级结构”、“单⼀视觉”、“惟⼀正确解释”、“⼀元论⽅法”以及“连续性历史”,志在摧毁传统的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式。
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建设性”为主要特征,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们倾听“他⼈”、学习“他⼈”、包容“他⼈”、尊重“他⼈”的美德,⿎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倡导对世界的关爱,对过去和未来的关⼼,提倡对世界采取家园式的态度等。
(3)后现代主义的特征①反对将所有复杂现象都万中取⼀地抽取本质的反本质主义。
②消解僵化话语并打破思想禁锢的反权威主义。
③强调以差异性去打破整体同⼀性并破除理性主义和惟我独尊之启蒙⼼态的反启蒙主义。
④将所谓神圣性绝对主体消解还原为凡夫俗⼦并透过他去对⼈间世界作出⾃⼰独特陈述的反主体性。
⑤抛弃所有形⽽上学⼤话和宏⼤叙事并从绝对理念和终极价值⾛向具体经验和个⼈独特阐释的反形⽽上学。
2.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政理论法默尔将公共⾏政理论视为⼀种语⾔,认为公共⾏政领域更多的认识和努⼒应该致⼒于通过语⾔解释⽽不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
公共⾏政理论必定是对真实信息的采集物,这种采集物⾄少应该包括⼀种理论。
对公共⾏政信息的整理和安排有部分是⽤⽇常语⾔表达,有部分是由公共⾏政理论的产⽣⽅式所创造的思想型式表达。
第9章总供给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不完全信息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是阐述经济主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并不能掌握所有相关信息从而影响总供给的模型。
不完全信息模型假设市场出清,即所有工资和价格自由调整使供求平衡,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是因为对价格暂时的错觉。
此外,该模型还假设,经济中的每个供给者生产一种单一产品并消费许多产品。
由于产品数量如此之多,供给者无法在所有时间中观察到所有价格。
他们密切注视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但对他们消费的所有产品的价格关注较不密切。
由于信息不完全,他们有时混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
这种混淆影响了供给多少的决策,并导致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在短期的正相关关系。
当物价水平发生了未预期到的上升时,经济中所有供给者都观察到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价格的上升。
他们都理性而错误地推断,他们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
他们更努力地工作,并生产得更多。
总之,不完全信息模型说明,当实际物价超过预期物价时,供给者增加其产出。
由Y=Y+α(P-P e)可知,当产出背离预期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自然率。
2、黏性价格模型:性价格模型即阐述黏性价格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黏性价格指不能迅速反映产品市场供求的变动,只能缓慢地根据产品市场状况改变而调整的价格。
该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不是价格制定者。
该模型表示为Y=Y+α(P-P e ),说明了产出与自然率的背离和物价水平与预期物价水平的背离是正相关的。
3、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它是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因此,如图9-2-1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PC)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22章一、a.属于微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
b.属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其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变化对社会总体的影响。
c.属于微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霜冻对单个市场的影响。
d.属于微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单个企业工会对工资的影响。
e.属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汇率变动对整个国家出口的影响。
f.属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反映的是国家两个整体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二、答:这是一个关于节俭悖论的问题。
对于个人来说,当储蓄增加,个人的财富就会增多,这将会为将来的消费提供更高的水平,所以个人能在未来有更多的消费;而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讲,当每个人增加储蓄的时候,就会导致国家的整体消费支出水平下降,从而使得企业不得不因为投资的减少而裁剪员工,最终导致个人收入进一步下降,消费者降低当前消费。
三、a.不一致。
凯恩斯在其《通论》中主张政府应该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干预措施来解决经济低迷。
b.大萧条这场巨大的灾难推翻了经济学家之前认为经济可以自我管理的观念,由凯恩斯提出了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管理的观念。
c.2001年政策制定着使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去刺激经济,使经济尽快走出低迷。
如果他们想大萧条时的政策制定者一样对经济放任其自我管理和调节的话,这张衰退势必会持续更长的时间,经济也会萎缩的更厉害。
四、答:在美国,拥有独立的专家小组来识别经济衰退,他们通过研究一系列的指标,主要包括就业和生产率等经济指标来确定一个衰退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而在其他国家,经济学家采用的规则是在整个经济产出中至少有连续两个季度的明显萎缩即为经济衰退。
五、略(自己根据自己当时的时间查询和比较)六、A.两国的经济周期具有相似性。
英国大约在1990-1994年处于经济衰退期,而在1994-2002年处于经济扩张期;日本大约在1997年之前都处于扩张期,在1997-2003年处于经济衰退期。
虽然日本的经济周期略滞后于英国,但两国的整体趋势是趋同的。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合理衡量指标是()
A.人均真实GDP
B.真实GDP
C.人均名义GDP
D.名义GDP
E.人均名义GDP增长率
2、许多东亚国家增长极为迅速是因为()
A.它们有大量自然资源。
B.它们是帝国主义者,并从以前的战争中掠取了财富。
C.它们的储蓄和投资在GDP中有较高的百分比。
D.它们一直富有,而且将继续富有,这就是所谓的“雪球效应”。
3、当一国人均GDP极低时()
A.它注定要永远相对贫穷下去。
B.它必定是一个小国。
C.由于“追赶效应”,它有较迅速增长的潜力。
D.资本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E.以上各项都不是。
4、一旦一国富裕了()
A.它就几乎不可能再变穷。
B.由于资本的收益递减,它要迅速增长就较为困难。
C.由于“追赶效应”,资本会变得生产率更高。
D.它不再需要任何人力资本。
E.以上各项都不是。
5、Madelyn去上大学并在大学期间阅读了很多书籍,她的教育提高了下列哪一类生产要素?()
A.人力资本。
B.物质资本。
C.自然资源。
D.技术。
E.以上各项都增加。
6、如果马自达公司在伊利诺伊州建立了一个新工厂,那么()
A.未来美国GDP的增加大于美国GNP的增加。
B.未来美国GDP的增加小于美国GNP的增加。
C.来美国GDP和GNP都会减少,因为这种投资的一部分收入归外国人。
D.美国的外国证券投资增加了。
E.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对错题
1、人力资本是指与河流和森林这类自然资本相对的人造的资本,例如工具和机器。
()
2、如果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所有投入翻一番,产量也翻一番。
()
3、在极其贫穷的国家,给让孩子上学的父母补助既可以增加贫穷孩子的教育,又可以减
少童工的雇佣。
()
4、资本增加所引起的穷国增长率的提高要高于富国。
()
5、唯一不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就是自然资源。
()
6、投资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会带来极高的生产率,因为有正的溢出效应。
()
三、简答题
请根据表格当中的信息来回答以下问题:
国家当期人均真实GDP(美元)当期增长率(%)
北方国15468 1.98
南方国13690 2.03
东方国6343 3.12
西方国1098 0.61
A、哪个国家最富有?依据是什么?
B、哪个国家进步最快?依据是什么?
C、哪个国家的资本投资增加有最大利益?为什么?
D、根据C:这个国家能永远从资本投资增加中持续得到同样程度的利益吗?为什么?
E、根据D:为什么人力资本投资和研究与开发投资没有表现出与物质资本投资同样程度
的收益递减?
F、哪个国家有潜力增长最快?列出一些使潜力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原因。
G、如果下一年北方国的人均真实GDP是15 918美元,那么它的年增长率是多少?
四、问答题
你正与其他几个人进行讨论。
当比较美国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这些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时候,争论的焦点就会变为认为美国缺乏增长和机会。
你的室友说:“这些亚洲国家或地区必定存在某种弄虚作假。
这是它们有可能增长这么快的唯一方法。
”
请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你在这一章学到什么内容使你怀疑你室友的论断?
(2)自从二战以来,日本显著的增长率被称为“日本奇迹”。
这是一个奇迹,还是这是一个可以解释的经济现象?
(3)在这些亚洲国家与地区所表现出的高增长率都是有代价的吗?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习题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合理衡量指标是()
A.人均真实GDP
B.真实GDP
C.人均名义GDP
D.名义GDP
E.人均名义GDP增长率
2、许多东亚国家增长极为迅速是因为()
A.它们有大量自然资源。
B.它们是帝国主义者,并从以前的战争中掠取了财富。
C.它们的储蓄和投资在GDP中有较高的百分比。
D.它们一直富有,而且将继续富有,这就是所谓的“雪球效应”。
3、当一国人均GDP极低时()
A.它注定要永远相对贫穷下去。
B.它必定是一个小国。
C.由于“追赶效应”,它有较迅速增长的潜力。
D.资本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E.以上各项都不是。
4、一旦一国富裕了()
A.它就几乎不可能再变穷。
B.由于资本的收益递减,它要迅速增长就较为困难。
C.由于“追赶效应”,资本会变得生产率更高。
D.它不再需要任何人力资本。
E.以上各项都不是。
5、Madelyn去上大学并在大学期间阅读了很多书籍,她的教育提高了下列哪一类生产要素?()
A.人力资本。
B.物质资本。
C.自然资源。
D.技术。
E.以上各项都增加。
6、如果马自达公司在伊利诺伊州建立了一个新工厂,那么()
A.未来美国GDP的增加大于美国GNP的增加。
B.未来美国GDP的增加小于美国GNP的增加。
C.来美国GDP和GNP都会减少,因为这种投资的一部分收入归外国人。
D.美国的外国证券投资增加了。
E.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对错题
1、人力资本是指与河流和森林这类自然资本相对的人造的资本,例如工具和机器。
()×
2、如果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所有投入翻一番,产量也翻一番。
()√
3、在极其贫穷的国家,给让孩子上学的父母补助既可以增加贫穷孩子的教育,又可以减
少童工的雇佣。
()√
4、资本增加所引起的穷国增长率的提高要高于富国。
()√
5、唯一不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就是自然资源。
()√
6、投资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会带来极高的生产率,因为有正的溢出效应。
()
√
三、简答题
请根据表格当中的信息来回答以下问题:
国家当期人均真实GDP(美元)当期增长率(%)
北方国15468 1.98
南方国13690 2.03
东方国6343 3.12
西方国1098 0.61
H、哪个国家最富有?依据是什么?
I、哪个国家进步最快?依据是什么?
J、哪个国家的资本投资增加有最大利益?为什么?
K、根据C:这个国家能永远从资本投资增加中持续得到同样程度的利益吗?为什么?
L、根据D:为什么人力资本投资和研究与开发投资没有表现出与物质资本投资同样程度的收益递减?
M、哪个国家有潜力增长最快?列出一些使潜力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原因。
N、如果下一年北方国的人均真实GDP是15 918美元,那么它的年增长率是多少?
三、简答题答题要点:
A、北方国,因为它的人均真实GDP最高。
B、东方国,因为它的增长率最高。
C、西方国是最穷的,可能也是资本最少的。
由于资本表现出收益递减,当资本较为缺乏
时,它的生产率是最高的。
D、不对。
因为资本收益递减,所以,随着一国资本增加,增加的资本所引起的经济增长
的速度下降。
E、人力资本有正外部性。
在扩散之后,研究与开发是公共物品。
F、西方国,因为它现在是最穷的,而且易于从增加的资本中受益。
这可能与贸易限制(内
向型政策)、腐败或不稳定的政府、法制不健全以及产权缺乏等有关。
G、(15918美元-15468美元)/15468美元=0.029=2.9%
四、问答题
你正与其他几个人进行讨论。
当比较美国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这些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时候,争论的焦点就会变为认为美国缺乏增长和机会。
你的室友说:“这些亚洲国家或地区必定存在某种弄虚作假。
这是它们有可能增长这么快的唯一方法。
”
请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4)你在这一章学到什么内容使你怀疑你室友的论断?
(5)自从二战以来,日本显著的增长率被称为“日本奇迹”。
这是一个奇迹,还是这是一个可以解释的经济现象?
(6)在这些亚洲国家与地区所表现出的高增长率都是有代价的吗?
四、问答题答题要点:
(1)是的。
存在许多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个国家可以尽可能地影响除了自然资源以外的所有其他能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
(2)日本经济增长是可以解释的。
的确,所有高增长的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在GDP中所占的百分比都极高。
(3)不对。
投资的机会成本是某人必须为了储蓄和投资而放弃当期消费所牺牲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