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2019年教育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22.15 KB
- 文档页数:3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的应用一、探究式教学概述探究式教学这一现代教育思想的来源为科学探究,主要步骤为观察—发现—思考—探索—阐述—评价。
其教学过程为学生对书籍、网页及其他信息资源进行浏览,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制定相应的调查、研究计划,通过逻辑思考,借助实验数据解答问题、阐释问题并加以评价。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改教学目标就是对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机械训练、强化记忆的教学方法予以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勇于实践,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不仅体现出创新教育的特征,也体现了新课改关于初中课堂开放性的相应要求。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政治创新课堂中的应用一创建探究环境,鼓励学生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对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有积极意义。
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社会现象、知识要求举办辩论赛。
比如,在讲授言论自由时,以言论自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主题开展辩论赛。
在举行辩论赛前一周,将学生分为两组,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预习,收集言论自由方面的相关资料,尔后展开辩论。
正方从自由一词的定义出发展开辩论,反方则从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实施。
通过辩论了解学生的认知,并引导学生的观点,使其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领会言论自由的真正内涵。
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口才,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改政治课枯燥乏味的认知,对课程内容更加期待。
二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主动去获取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改变由教师灌输式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授课方式。
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都要加强互动,共同合作,形成信息的动态交流,让学生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而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觉悟、情感、能力与知识。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的应用摘要:探究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强调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效性。
初中作为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塑造人格,健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机,在此阶段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收获美好品德,从而茁壮成长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
通过全面推动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初中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使其在科学认识问题的基础上锻炼发散思维,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文基于现阶段探究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探索有效解决措施,以此为初中学生打造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切实促进当前教育模式的改革与进步,为道德与法制教育打开新局面。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学生;道德与法制课程;应用措施引言道德素质与法制教育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的未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相对落后,探究式学习作为新兴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思考,发展逻辑思维,提升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法律意识。
一、探究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的应用现状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学校虽已引进探究式学习,但仍有教师无法明确其重要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无法合理运用,导致探究式学习的质量较低、效果较差。
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主要表现为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盲目学习、盲目记忆,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学习速度较慢;其次为课堂探究问题设置地不合理,缺乏逻辑性、阶梯型,学生对于超出认知的问题难以进行联想,无法及时给出正确答案,从而难以收获相应的技能以及情感体验;最后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在学生给出解答后评价单一或者不评价,导致学生难以在探究式学习中收获成就感,与此同时无法及时认清自身不足,对于个人成长极为不利,导致个体与整体发展速度较慢。
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发散思维、健全人格品质,探究式学习成为纸上谈兵。
·求独特,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要能够善于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等”。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独立思考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根据课堂需要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性格特征等,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与分工,从而有效地提升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中的《青春的心弦》时,因为男生、女生不仅在生理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同时,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也具有不同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感知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并学会与异性友好相处,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的设计,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分工。
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能对异性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也学会善于发现他人的优势,懂得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3.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的德行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教师要凸显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4.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还要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
因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相对自由、开放,但课堂秩序以及节奏需要教师把控。
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能够预设教学时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对策,避免课堂出现突发情况时难以应对。
总而言之,教师要利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道德与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至关重要。
而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探究和实践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探究。
在道德课上,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道德伦理问题,如“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一个钱包,你会怎么处理?”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
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让学生探究案例背后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起不良行为案例,如校园欺凌、盗窃等,并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案例中的错误之处和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
游戏化教学法也可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得到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种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与其他角色的互动来感受道德和法治所带来的影响。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法庭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法律程序的合理性。
社会实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参观法庭、警察局等司法机关,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法律和法治,深入了解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道德与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探究式教学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将道德和法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道德和法律,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公民。
结合案例教学、游戏化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教学篇•教学创新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创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创新教学观念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威严的。
同时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以填鸭式模式为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显著。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那么首先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呈现,必须要不断创新本身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1]教师在教学时,尽量要充分尊重学生,切记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虚心接纳学生的各种意见,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而实现提高探究性的目标。
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将这课的重点向学生介绍,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鼓励学生举手发言,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之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进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应该不断提高自我,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教师只有自己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才可以将这些新知识介绍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自己和学生摆在相同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认识学生的内心世界,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比如,教师在讲解“我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时候,首先应该提前搜集有关科教兴国的内容,而且向学生展示这些内容。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内容上台向其他的学生展示。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搜集的经历,所以教学实施中他们与教师可以进行有效配合。
[2]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方式来说,探究式教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作者:宫艳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1期摘要:在现代教育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和综合能力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分析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创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创新教学观念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威严的。
同时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以填鸭式模式为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显著。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那么首先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呈现,必须要不断创新本身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1]教师在教学时,尽量要充分尊重学生,切记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虚心接纳学生的各种意见,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而实现提高探究性的目标。
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将这课的重点向学生介绍,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鼓励学生举手发言,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之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进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应该不断提高自我,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教师只有自己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才可以将这些新知识介绍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自己和学生摆在相同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认识学生的内心世界,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摘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我们要理直气壮开好各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在于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作为素质教学的产物,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特点为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量的“探究与分享”模块为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提供有效载体、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为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主体条件。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教师方面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学生方面探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评价方面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本文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相对应地从提高教师的探究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以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模块的分类整理分析为基础,在教学实践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理论界定—可行性分析—现状探寻—原因分析—策略方法”的基本思路展开研究。
在本文的最后一章用探究式教学法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为例设计了一篇教学案例。
笔者从“视频导入引起兴趣”、“创设情景引发探究”、“情景模拟分组探究”、“以案说法合作探究”、“课外拓展学法践行”五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力求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道德与法治》课;应用策略AbstractOn March18,2019,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clearly pointed out in the seminar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tha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re the key courses to fulfill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We must be upright and vigorous in op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t all stages and thoroughly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junior high school.It is a thoughtful,humanistic,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course.The key to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a good junior high school lies i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eachers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As a product of quality teaching,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ethod aiming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explor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ciousness,humanistic feelings,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provid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A large number of"inquiry and sharing"module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provide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 method.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rovide the main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However,it must be clearly recognize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quiry-bas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The main performance is as follows:teachers are bound b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s;In terms of students, exploration abi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evaluation,the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Based on the need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eachers'exploratory literacy correspondingly. 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of inquiry;Improv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put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Based on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this paper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arrang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module of"inquiry and sharing"in the teaching material,and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it follows the basic idea of"theoretical definition --feasibility analysis--current situation exploration--cause analysis--strategy method". In the last chapter of this paper,the author designs a teaching case based on the case of "law cannot be violated",unit2,lesson5,box1,8th grade no.1volume of"morality and rule of law"in human education edition.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the author completes the teaching task of this class from five aspects:"the introduction of video arouses interest","the creation of situation triggers the exploration","the exploration of situation simulation group","the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with case theory",and"the practice of extracurricular extension study method".Key words:Inquiry teaching method;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The application strate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一、选题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2)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4)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5)一、研究思路 (5)二、研究方法 (6)三、创新及不足 (6)第二章探究式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8)第一节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 (8)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 (8)二、探究式教学法的特征 (8)第二节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0)一、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10)二、罗杰斯的“学生中心”教学理论 (11)第三节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 (11)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特点为其提供基础条件 (11)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其提供有效载体 (12)三、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其提供主体条件 (17)第三章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18)第一节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问卷调查情况 (18)一、调查问卷设计 (18)二、调查结果分析 (18)第二节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7)一、教学方式上重灌输轻探究 (27)二、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 (28)三、教学评价上重单一轻多元 (29)第三节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29)一、教师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29)二、学生方面: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30)三、评价方面: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31)第四章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基本策略 (32)第一节提高教师的探究素养是首要前提 (32)一、研读教材,找准合适的探究点 (32)二、勤于思考,增强教学反思能力 (32)第二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核心要义 (33)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探究意识 (33)二、改变学习习惯,增强探究能力 (34)第三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关键保障 (34)一、优化探究式教学的评价标准 (34)二、丰富探究式教学的评价方式 (35)第五章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法不可违》为例 (36)第一节课前相关分析与准备 (36)一、教材分析 (36)二、学情分析 (37)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37)一、设计思路 (37)二、教学过程 (37)第三节课后反思与总结 (40)第六章结论 (41)参考文献 (42)附录 (44)致谢 (46)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分析摘要:在现阶段的初中教育教学当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主要教学学科,也是初中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教学手段。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学改革政策的深化,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已经逐渐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进一步的强化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将以探究式教学为例,从阐述探究式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意义出发,详细探讨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有效性发展的教学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应用1.探究式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意义1.能够满足初中生的个性化道德发展需要,落实新课程改革教育政策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个体原有认知经验为起点,以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的教学形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改善以往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教学问题,而是从初中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形式十分符合现阶段新课程改革政策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主动的转变以往教师过于主导的教学形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灵活的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1.能够使教学更好的契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在新时期的教学形式下,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而从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上来看,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教学内容都是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着眼点,以学生实际生活或学习问题为话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道德法律问题的教学结构开展的。
而探究式教学则是以设置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原因,整理思路,搜集资料,探究解疑的教学步骤开展的。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2-17T15:48:42.331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2月下作者:张先锋[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素质教育理念盛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主要方法,通过整体学习学生的思维意识及道德素养能力会得到稳步提升。
在教学改革新时期教师应该在道德法治课堂内,不断尝试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改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状态,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探究式学习方法中让学生形成思考素养,全面增进学生在道德法治课堂中的学习成果。
文章中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张先锋犍为县龙孔初级中学 614407【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素质教育理念盛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主要方法,通过整体学习学生的思维意识及道德素养能力会得到稳步提升。
在教学改革新时期教师应该在道德法治课堂内,不断尝试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改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状态,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探究式学习方法中让学生形成思考素养,全面增进学生在道德法治课堂中的学习成果。
文章中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12-295-01前言探究式教学方法简单可以归纳为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发现性学习方法,是指教师要在课堂塘内完成基础理论知识讲解,通过相应的实践内容及提问方式,促进学生的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引领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研究等不同方式形成独立性的学习思维,挖掘教学内容的本身的内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内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意识的培养,通过特色化教学模式,归纳总结教学经验,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缜密、完善。
一、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探究式课堂的构建初中道德法治教师要首先更新教学观念,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导讲解的模式,在课堂内要改变传统方法中的灌输形式,积极优化学生的实践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道德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的内涵,同时在道德法治课堂内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尝试探究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增强。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作者:李锦霞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2期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探究式教学法。
这一教学方法可以迎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可以自觉主动地汲取知识,然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更深入的探究性学习,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基于此,主要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为例,探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能力培养步入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面临着新的学习生活,这个阶段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也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围绕着学生和同学、教师以及家人之间的交往来编制,主要是让学生走向成长的道路。
因此,教师需认真解读教材,善于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满足其成长的需要。
教师可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来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迎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所谓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围绕着学生为中心,引领其自主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入符合当前学生发展需要的先进教学方法。
而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能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突显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促使其发挥积极主动性,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探究式教学法除了可以满足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也与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相适应。
尤其是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成长”这个主题以学生自己为对象,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意味着探究式教学法在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发挥重要的教学价值。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xx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倡导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步骤,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还符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人教版)在内容和体例上的编排特点。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1.探究式教学符合初中生特点和新课改要求
探究式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遵循个体知识建构的特点和规律,以问题和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使个体通过主动探索,建构新的知识内容和结构。
初中生的价值观念、法治意识尚未成熟,好奇心强,对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充满抵触情绪。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探索和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2.探究式教学符合《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编排总体上遵循“生活经验切入―话题探究分享―阅读理解感悟”的基本体例,以初中生的先前认知和生活经验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话题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自我、他人、学校、社会、国家、世界,以及道德与法律等问题,启智解惑,明德知法。
探究式教学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搜集资料,探究解疑。
可见,探究式教学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思路高度契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大的便利和优势。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其目的是将所要探索的问题至于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联结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上对每个主题都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情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将中学功课多、认识新朋友、社团活动多等问题,通过漫画中一名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对话呈现出来。
这本身就是一种问题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激趣法、渲染法、争论法等自行创设适合问题的情境。
2.合作、独立探究
在问题探究阶段,可以综合考虑班级人数、问题复杂程度、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的方式。
相对来说,分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独立探究则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独立性。
进行分组探究时,教师指导分组应该依照平衡、平均的原则,使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达到相对的平衡与平均,以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
3.教师引导探究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园丁与小树的关系,园丁的作用是保证小树能够自由生长,同时又要对其生长的方向进行适当干预,使其最终成材。
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导、激励等促进学生的探究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自由、开放地探究,同时监督探究问题的方向,防止产生偏离,最终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注意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根本不在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育,而在于对学生德性和价值观的正向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进而获得国民整体道德和法治素养的提高。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都得到彰显和发挥,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法治意识。
2.教师应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式中的问题探究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教师应提高掌控课堂秩序与节奏的能力,充分发挥引导、指导的作用。
另外,对于问题的讨论,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最终可能会得出多个不同的结论,对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充分的考量,多设想几个可能会出现的答案,并准备好应对策略,以免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手忙脚乱,难以应对。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推行?w现了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改和教材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